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鄉幹部民情日記(民情,日記,鄉幹部)

鄉幹部民情日記(民情,日記,鄉幹部)

目錄

鄉幹部民情日記(民情,日記,鄉幹部)
第一篇:恩施市屯堡鄉幹部民情日記第二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第三篇:民情日記第四篇:民情日記第五篇: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恩施市屯堡鄉幹部民情日記

恩施市屯堡鄉幹部民情日記:“三萬”春風暖民心 發佈時間: 2014-04-17 11:07 來源: 荊楚網 進入電子報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入春以來,一場聲勢浩大的“萬名幹部進萬村入萬户”活動,如同一股股愛民惠民的春風拂面而來,吹遍荊楚大地,嵌入了農民的心窩。恩施市屯堡鄉149名鄉村幹部與州市48名工作隊員,深入全鄉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腳印農家訪民情,心繫鄉親辦實事,其情融融,於書不盡??

行走山鄉訪民情

鄉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鄉長 吳秀忠

4月10日。晴。

早上6點,我和財經所兩名幹部、一名煙草技術員從屯堡集鎮出發,向海拔1600多米的雙龍村蒲家埡組開拔,去開展“三萬”活動。

我們沿盤山公路而上。沿途山高谷深、雲輕霧淡,美不勝收。棟棟煙葉烤房拔地而起,座座育苗大棚整齊排開,彷彿正在講述一個個豐收的故事。

(一)

人勤春早,春耕正忙。一片無垠的煙田中,李漢太正揮汗如雨。

放下手中鋤頭,李漢太老遠就向我們迎來。李漢太今年61歲,全家6口人。“那划得來也!去年光種煙,我兜裏就5萬元進賬!”交談中,老人喜不自勝,給我們算起帳來。嚐到了種煙的甜頭後,老人每年都要種上20畝的煙葉。

蒲家埡被納入清江源生態走廊後,他家喝上了“安全水”;公路修到了家門口;種煙買機械,國家有補貼,肥料種子費用也有減免。像開了閘的水,李漢太打開話匣,一一道來家裏的新變化。

離別時,老人説,自己還是老黨員。眼下,他要帶着蒲家埡的的村民種好煙,賺足票子。(二)

蒲元斌常年在外打工,家裏只剩下他年僅八旬的父親。老人忘記關掉水龍頭閘閥,缸裏的水漫出,濕了一地。我小心翼翼走上前,輕輕關掉水龍頭。

我耐心地將當前的惠農政策和一些保健知識講給老人聽。老人的耳朵不靈活,有時候一句話,我要説上好幾遍。

交談中,老人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我想,他的笑容在告訴我們,這一天,老人過地很舒心、很快樂。

(三)

50多歲的張清美,久經病魔的摧殘,如今變得有些弱不禁風。

説起兒子的病情,張清美的母親淚如雨下。患有先天癲癇病的張清美,原與三弟一起生活,而三弟一家外出務工,他只好與年過八旬的母親相依為命。

不堪病魔折磨,張清美幾度萌生輕生念頭。

“要堅強面對生活!”我語重心長地告訴他,當場掏出200元錢,遞到他手中。我們幾人並商議,回去後,要號召工作組所有隊員來幫助這家,為他們捐錢捐物。

我們祝願,張清美早日能戰勝病魔。

(四)

下午飯時間。老領導蒲元忠在家裏盛情的招待了我們。席間,老領導為我們鄉新農村建設提出了許多的建議和意見。老領導一邊講着,我一邊認真地寫在記錄本上。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間,時間已是下午6點。

一天下來,我們走了20多户,雖然行走山路的腳隱隱作痛,但是這一天我卻感覺到特別充實,收穫頗多。

感悟:

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是關鍵。煙葉是這個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蒲家埡煙葉達2014畝。目前,該村正以“清江源”生態走廊建設為契機,以畝產4000元的標準大力發展現代煙草農業,加強基地建設,提高煙葉質量,增加煙農收入。部分羣眾除了因病返貧外,基礎條件差、產業滯後也是致貧的重要原因。下一步,鄉里要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工作來抓,發展支柱產業,不斷增加人民羣眾收入,讓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回鄉創業,真正的讓當地人民過上小康生活。

雲霧山中訪茶商

鄉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團主席周雁飛

四月,正是草長蔦飛的好時節。12日,我陪同市人大常務副主任蔡平走訪恩施市華智有機茶有限責任公司,一起前行的還有市人社局、市信用聯社、市村鎮銀行及市金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車隊行駛在恩施大峽谷黃鶴樓生態走廊線上,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爭相鬥妍,公路兩旁一片片翠綠的茶園被一層薄薄的雲霧輕輕地縈繞着,打開車窗,自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好一派春意盎然詩情畫意的花園景象。“雲霧山中出好茶”,此去前行的恩施市華智有機茶有限責任公司位於屯堡鄉馬者村,這裏正是恩施市有名的玉露集團沙龍茶的源產地,土地肥沃,日照充足,而且一到春雨綿綿的季節這裏雲霧繚繞,採茶人在翠綠的茶園中穿梭着、忙碌着,雙手飛舞着財富和希望。

董事長譚明智早已在公司等候,這個精明的土家漢子祖籍利川,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隨父母在屯堡馬者長大。雖不喜讀書,但由於長期耳鬢沫染,在商界摸爬滾打多年,身上仍透露出一股濃濃的書卷氣,是恩施市正在評選的“十大傑出青年”候選人之一。一行人隨着他的帶領到生產車間參觀,公司還處在創業階段,廠房和設備都極其簡陋,但平攤着的鮮葉和飄香四溢的茶香卻讓參觀的人羣精神振奮。工人們忙着端上一杯杯清茶,晶瑩剔透的玻璃杯中碧綠的茶葉如一個個綠色的精靈,聞一聞清香撲鼻,品一口綿遠幽長。

譚明智開始娓娓道來,早期創業的艱辛和對未來的憧憬打動了前來的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對於他提出的目前急待將廠房和設備提檔升級,將公司做大做強卻受資金限制的困難,市人社局的領導率先發言,將從小額擔保貸款基金中盡力予以解決,同時也為在場的人如何申報企業貸款進行了現場培訓。市金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對鄉鎮茶葉龍頭企業申報收購貸款的幾種操作模式進行了講解。市信用聯社和市村鎮銀行的負責人也紛紛表態將盡其可能地加大對公司的支持力度。

聽了各位的發言,市人大常務副主任蔡平對華智有機茶有限責任公司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和發展潛力予以高度評價,同時也對公司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以品牌爭效益,以質量創效益,以安全迎口味,以規模促發展,以誠信求支持。這五點要求不僅僅是對恩施茶葉企業做大做強的要求,也是蔡主任對恩施鄉鎮龍頭企業如何壯大發展,農民如何依託特色產業發家致富進行的深刻思考。聽了蔡主任一席教誨和各部門的發言,譚明智茅塞頓開,作為一個農民企業家,要克服小有即安,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要轉變經營理念,規範企業財務管理,爭取鄉黨委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支持,將企業在兩年時間內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四月的天正如小孩的臉,從會議室出來,綿綿細雨已停,一縷陽光灑在翠色慾滴的茶樹上,欣欣然逼人的眼。明媚的春光,如畫的景色讓人心裏好不歡喜。送走蔡主任一行,我不禁在想,作為一名鄉鎮基層人大工作者,我一直在遵循着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做人民羣眾的貼心人的基本原則。但如何能實現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這還是一個需要我不斷學習和思考的大課題。今天蔡主任的到來讓我學習了許多我從未接觸的金融知識,這對我今後如何培植鄉鎮創業主體和龍頭企業的發展開拓了思路,也讓我認識到我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

春天的感動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馬承恩

3月31日, 星期四 ,晴。

春天的大地到處孕育着希望。今天,我與市接待辦“三萬”工作隊員一道,走進屯堡鄉油茶專業村--田鳳坪村,也試想通過走訪農户,實地瞭解油茶產業的發展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村民劉達碧的家裏。進去後,介紹來意,並詢問了她家的生產生活、家庭、經濟等方面的情況:1951年出生的劉達碧,今年60歲了,生活的命運是坎坷的,兒子九年前因車禍離她而去,三年前老伴因病去逝,自己也因兩年前患乳腺癌重病纏身,現和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女兒家經濟也不寬裕,全靠外出打工的女婿掙錢貼補家用。老人動情的説:“女兒女婿真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患重病花了她們太多的錢,她們的負擔好重喲!”一旁的女兒接話了:“您兒放心,病會慢慢好的,錢嘛慢慢想辦法。”聽到這些話,我們大家的心沉悶而感動,沉悶的是老人生活在農村着實不容易,感動的是多麼淳樸善良孝順和諧的一家人。真的百善孝為先,走時我們叮囑老人要保重身體,克服困難,政府會在政策範圍內通過大病救助幫助她渡過難關。

順着318國道沿線,我們來到十字路組的何平家。剛落座的時候,市政府辦公室陳啟富主任來這裏督辦檢查“三萬”活動的開展情況,並看望了工作隊員。我簡要地向市“三萬”活動督查組彙報了屯堡鄉“三萬”活動的開展情況,陳主任認真查看了工作隊員的民(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好 範文網)情日記本,向村支部書記劉遠明仔細詢問了田鳳坪村的基本情況。陳主任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何平家有三口人,1970年出生的他已40出頭還是單身,這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因自己文化不高,也沒有存多少錢,按他自己説就是邊掙邊用所剩無幾,之前也談了對象,但是一看他的家庭經濟情況和破舊的土房,轉身就散夥了,去年聽説村裏發展油茶產業,根據自己家裏閒山閒地較多的實際,又考慮到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於是決定回來支持產業發展,一鼓作氣地發展了標準化油茶基地18畝。看到這個忠厚孝順的男人,我為他現在的困難和窘迫

深表同情,也為他對年邁父母的孝順和對產業發展致富的那種渴望而感動。

離開何平家,已是下午了,因4月2日召開全市“三萬”活動督辦會我提前回鄉了。半天的走訪我體會到農民經濟收入提高了,對改善生活條件的願望比較強烈,他們對黨在農村的政策都非常滿意,對以後的生活充滿着希望,最大的願望就是想進一步改善居住條件,尤其是田鳳坪村油茶產業一定會給該村的增收致富帶來新的希望。作為一名基層幹部,通過三萬活動,感到自己肩上責任越來越大,新農村建設的任務還十分艱鉅。自己更應該體會羣眾的所思、所憂、所盼,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第二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

民情 日 記

水竹中心校餘正燕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羣體。這一特殊羣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為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才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劉順香是八年級年級學生水竹鄉雙旋村,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於她的文靜,以至於她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有時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麼。本學期來每次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而且,最近書寫越來越慢,成績也越來越差。針對這個情況,我和班主任決定對她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取得進步。

二、處理和解決

還沒去家訪,剛跟劉順香説了一下,沒想到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看來,她也知道自己自從他爸爸去世後,她學習中的現況,摸清她心裏的想法,對症下藥,針對她的一些特殊情況,媽媽要多關心她,多和她交流談心,老師也要如此。讓她感受家庭和學校的温暖。放學後我們來到水竹想把村劉順香家,她媽媽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發上。看見我們來家訪,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給我們讓座。一進家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黑白照片,簡單的傢俱,一張四方桌,幾張椅子,一台很舊的電視可以算是值錢的家當了吧。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這位母親的眼眶便紅了,劉順香媽媽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她們本是三口之家,雖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年前張燕的爸爸得病,經過兩次手術,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十幾天前再次發作,離開了她們母女,離開了這個家。她由於過度憂傷和疲勞,也患病多日。孩子請親戚朋友照顧,看了她的回家作業,也發現了她作業馬虎、學習也不夠理想。常常還發現她夜間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劉順香學的速度慢、厭學有着複雜的原因,要幫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愛心。讓她時時處處感到同學、老師在愛她,關心她!瞭解她的所想,關心她的情緒,多一個擁抱,多一個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強調她作業做得夠不夠好,不是需要她一開始就要成為最優秀的孩子。她是在該得到理解的時候沒有得到理解,是在該擁有老師關愛時沒有得到關愛,是在她該得到家長幫助時沒有得到幫助。這時作為老師我決定重新出發,從心出發,慢加等待,愛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溝通,讓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訪回來,我馬上向街道網格領導反映此事,併為這個家庭申請了低保,讓她們感受政府的關懷,在經濟上儘可能幫助她們。

並讓她幫老師發作業,讓她與最能關心同學的孩子做同桌,讓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誠的發現她的優點,及時表揚;真誠看見缺點,及時指正;對她不責備,對她不發怒。以人為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為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

三、感想

在這樣走訪的過程中,獲知羣眾心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正在成為 “為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排憂解難”的載體,並在逐步成為常態。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政府的關懷、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網格走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第三篇:民情日記

村裏植樹日記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裏準備栽樹,我們沒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們早早地起了牀,就直奔集合地點。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討論着植樹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樹是簡單還是困難,有的在討論我們會植什麼樹,有的在滔滔不絕地傳授着植樹的技巧。看着農舍裏跑出來的雞鴨,還有路旁開得爛漫卻有幾分孤芳自賞的意味的杏花,異常地激動,空氣中洋溢着興奮與躁動的因子。

組長劉進帶着我們直奔樹苗,幾個人就扶起了一株樹幹最粗的,最健壯的樹苗,繼而為它找個“安身之所”去了。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選,選中了其中一個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個人扶住樹苗,其他組員則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鋤頭,開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時看似簡單的剷土掩埋,根埋得不夠深,不夠紮實,我們又一次拿起鏟子動土,並把坑挖得更深,讓這棵樹以後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壯成長。日上三竿,太陽的光輝灑遍了上坡,我們逐漸感到了疲勞,紛紛脱掉了外套,可是把這棵樹種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誰也沒有選擇到山上去休息,都盡己所能地為把它打造為將來長的最好的樹做着貢獻。

一個半小時後,在我們反覆填土,反覆夯實基礎下,這樹總算是順利栽好,我們站在坡上俯視,覺得它真是眾多樹中最挺拔,最強壯的一棵,雖然別的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戰績,可是我們依然自豪地認為我們的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長為參天大樹的。我們是既要數量又要質量,高興之餘我們又抬起了一棵樹苗準備在植一棵,這次可比上次有經驗多了,也順利多了,沒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這可雖然顯得不如上一樣強壯,小小的樹架中彷彿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們一改剛開始植樹的煩惱,密佈汗水的臉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顆樹的種植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轉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綠油油的整齊的一排排楊樹,挺立在村主幹道兩側,將來為村裏的人們乘涼,嬉戲,讓村裏有了生氣,我相信它們一定能在這温暖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第四篇: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標雲崗國小肖玉梅

為深入貫徹落實《團風縣教育局關於開展羣眾教育實踐活動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聯繫,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員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作風建設,積極主動深入羣眾訪民情、解民憂、辦實事,搭建起黨員幹部、教師與羣眾的連心橋,3月14日下午,上巴河鎮標雲崗國小全體師生和家長聚集一堂聆聽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感恩”教育課。

此次活動該校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組織,精心佈置,確保達到學習效果。感恩勵志教育講師團汪豐老師以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深深感動着在場的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深刻理解了父母的不易,明白了老師的崇高,也為自己過去不理解父母、不敬重師長的行為深感懊悔。

在場的每一位家長拉着自己的孩子、孫子人人都是熱淚盈眶。現場同學都感動得淚流滿面,有的失聲痛哭。五年級同學餘奇偲帶着嘶啞的聲音,面對自己的母親哭喊着:“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您!”在場的一句句、一聲聲呼喊,燃放出孩子對親人和老師的熱愛,也燃放出老師和父母眼中感動的淚花。實現了淨化心靈、知曉感恩、明理導行的目的。

第五篇:民情日記

2014年3月27日早上10點天氣:晴

今天是開展“聯村聯户、為民富民”行動以來,我再次聯繫貧困户,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分析致貧的主要原因,尋找致富門路,制定發展計劃。通過入户對接,我深入瞭解了農户的詳細情況,我深入分析了所聯繫户貧困的深層次原因,我發現:

1.思想認識不足是脱貧致富的最大阻力

就拿楊宗家的情況不算特別窮,但跟本村其他家庭比起來,一年收入就有點微薄了,但是因為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超生,導致家庭負債,由於一些安於現狀的思想,讓他們失去了脱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楊宗雖然屬於壯勞力,但是缺乏科學的規劃和足夠的信心,所以對發家致富不報希望。因此,我認為要幫助他們家脱貧致富,就必須幫助他們樹立脱貧致富的信心,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因此,在將後的“雙聯”工作中,我將努力幫助聯繫户重置信心,鼓足幹勁。

2.科學規劃是幫助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鎮黨委、鎮政府確定發展特色制種農業以及技術化特色養殖,是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做出的戰略決策,是符合本鎮發展實際的。所以,在摸清楚他們家的基本情況後,我通過給他們算賬對比、介紹發展前景、宣傳政策,提高他們對發展養殖業的思想認識,主動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發展養殖產業、脱貧致富的行動中來。其次,利用政協聯繫廣泛的的優勢,竭盡所能地為他們提供技術、信息支持與服務,爭取讓他們成為專業化養殖的的行家裏手。再次,關心、關注孩子學習。力所能及為孩子的上學、就業方面提供指導、幫助,讓他們學習更多

的知識,改變貧窮面貌,為社會多做貢獻。

聯村聯户是形式,為民富民是目的,聯村聯户的關鍵就是讓聯繫户脱貧致富奔小康。只有羣眾真正脱貧致富了,我們的聯村聯户行動才不只是一句空口號。

趙娜

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標籤: 鄉幹部 民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l58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