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民情日記 >

村官走訪民情日記

村官走訪民情日記

目錄

村官走訪民情日記
第一篇:民情走訪日記第二篇:縣領導走訪民情日記第三篇:民情日記 走訪困難户第四篇:民情日記:鄉村走訪第五篇:村官民情日記10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民情走訪日記

民情走訪日記

***

3月15日星期二天氣 晴

今天,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市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展幹部進村入户活動以來,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幫扶聯繫村之一——顧家店鎮高殿寺村進行入户走訪。

上午,在村委會大院與黨支部書記劉順兵同志和村委會會計艾志明同志簡單交流後,我們踏着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同行出發了。我們走訪了幾個村民後,來到二組組長陳友誼家中。我首先向他們全家問好,並代表**市國税局向他們表達了良好的祝願。陳友誼年過六旬的老母親劉秀英高興得不知道説什麼好,一個勁地表示感謝。據陳友誼介紹,目前他們家裏只有兩畝農田,餵了幾口豬,妻子和自己在家務農,上有年老體弱的老母,下有還在上學的幼子,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但已經很知足了。再説自己是黨員,是村組幹部,理應把奉獻放在第一位,沒必要和別人比那麼多,日子過得去就行。樸實的話語,真誠的笑容,無不使我們感到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幹部的無私情懷。

由於出身農村,又長期從事執法工作,我對農村的普法工作比較關注,也非常希望所有農民都成為知法、懂法、守法和護法的好公民。我仔細詢問了他們對農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對農民維權意識特別是作為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見 1

解。陳友誼説,現在已經是法治社會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離實際需要還有差距,希望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少數村民購買了農資卻不知道主動索要正規的發票,還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動要求籤訂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後應當注意的問題。聽了他的話,我感觸頗深。農村普法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績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門工作的動力。向他們介紹了一些法律的常識和涉農法規後,我們告辭了。

告別了陳家人,我們來到一個養殖大户——四組的謝桂家裏。一走進屋門,就看到一箇中年漢子在拿着一張漁網忙碌着什麼。原來,剛剛曬了曬網,他正準備把它收起來,既防夜裏返潮受濕,又能少佔地方。看到我們進來,他熱情地讓座倒茶。此人正是謝桂,承包了將近三畝的魚塘,養魚為生。我們搬了幾個凳子坐到一起,謝絕了倒茶。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我向他介紹此次**省“萬名幹部入萬村進萬户”活動。老謝笑道:“我早都曉得了,你們來村子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用再介紹了,你們對我們村子的幫助真大。”簡單而率直的話語讓人動容。我和支書劉順兵、會計艾志明一起詢問老謝對黨和政府農村政策的意見和建議,調查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老謝一個勁地説黨的政策好,沒有意見,還略帶歉意地説由於平時學習不夠,信息比較閉塞,對最新的政策什麼的都不是很瞭解。我向他建議平時多看看報紙、

電視,多蒐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場和優惠政策等等,還要及時向鎮裏有關部門尋求幫助,除了學習養殖技術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錯的。謝桂深表贊同,表示今後一定加強努力。

從謝桂家裏出來,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會和我們國税局駐高殿寺村工作組成員們碰了頭,簡單進行了情況交流之後,一起去一個村民曹禮奎家裏吃了午飯,並按照規定付了飯費。

下午,我提出獨自到田間地頭看一看,於是大家分手,兵分幾路,各自為戰。我路過一片柑橘林旁邊,看到一位老大爺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車磚石,就連忙上去幫忙推着慢慢走,並和他攀談了起來。提到“三萬”活動,老大爺深有感觸。他動情地説:“到底還是沒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幫我推車,又讓我想起來年輕時毛主席領導的好乾部了。我好多年沒有見到過黨政領導專門進農民家門了。”來到老大爺家,經過詢問得知,他姓張,準備擴建豬圈。問及對新農合和其他惠農政策的看法,他説黨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有實行農村社會養老。我接過話茬表示,一些村民養老負擔重,有後顧之憂,這是我們走訪瞭解到的普遍情況,我們一定如實向上反映。

經過一天的奔波,雖然有些勞累,但是頗感充實。我的心又和農民近了一步,村民們的真實想法和他們樸實的話

語,都將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體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第二篇:縣領導走訪民情日記

帶上責任 帶上真情 走進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温在5℃以下,還下着濛濛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繫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幹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佔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餘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位於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裏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並送上春節祝福後,老人們樂開了懷,就彷彿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後,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裏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後,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户謝桂英、貧困户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裏,我要求鎮裏的幹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並叮囑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麼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説。看着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瞭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於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藥維持生命。家裏就老倆口,靠着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裏話,作為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為黨的事業做貢獻,心裏很愧疚。從他家裏出來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瞭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穫。

收穫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幹羣關係。緊緊依靠羣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羣眾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羣眾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羣眾、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着重大意義。

收穫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羣眾説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羣眾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羣眾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穫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羣眾。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為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羣眾、瞭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台,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台。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羣眾是親人。我想,身為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着責任和義務,更要帶着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第三篇:民情日記 走訪困難户

民情日記 走訪困難户

篇一:民情日記--理解“萬歲”!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氣:中-大雨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可幾天的大雨連錦,我村防汛工作面臨重要時期,我在村委會辦公室已無法靜下心來寫民情日記了,只有到重點低保户家走訪。剛才走了五華里路去謝長古家,現在要到黃長娣家瞭解情況。

黃長娣早年喪夫,帶着兩個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對面,與村小組其他人家相距幾百米,屬於獨村獨門獨户的情況。再是,為了調解她家與鍾義勝、鍾運輝家山林糾紛問題,現在去她家還真是一舉兩得了。

我還是第一次去她家,沒有想到去她的路那麼難走,遠遠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傘,卷高褲腳往河邊走去。走到河邊,那時正好有位村民在過河,我問她去黃長娣家是不是往這裏走?她回答説:這裏是可以去,但現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濕了褲子,你過河的話也會浸濕褲子。我説不怕,我就把褲腳卷得高高的,過了之後,褲子還是浸濕了。

我走進黃長娣家之後,當她看到是我,就馬上招呼説:蘭同志你來了,快進屋座。聽到聲音,她兒子、女兒都一起來到客廳,燒開的燒開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黃長娣即非常熱情,反覆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難即,就邊吃粽子邊聊天,瞭解近期大雨洪水時期有無發生水災情況,她回答沒有發生大的水災,一切還好。聽後,我就放心了。之後,我向她説明到她家來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要回饋前次訴求的山林糾紛問題。我只有將我向周圍人羣瞭解的情況及向鍾義勝、鍾運輝調查的情況反饋給她。我説:既然你公公把山林賣出去了,憑我們“三送”工作隊的權限是無法幫你要回來的,不是我們不去做工作,而是我們的職責所限,權力所限。我們只有調解的權利,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當他們不肯調解時,我們就沒有辦法了。經過我的反覆、耐心解釋。她表示理解我工作的難處,並説:只要你盡心盡職了,我就感謝了,和理解了。我説:理解“萬歲”!

那時正好下午6.20左右,又接到謝村長的電話,説:大碰村小組犁彩英家的後牆倒坍了,現老家人無處安身,要我立即趕到犁彩英家,看看怎麼處理和安排這位低保老人。我只好急匆匆地向黃長娣告辭,再打着雨傘,卷着褲腳,急急忙忙又趕往犁彩英家……

篇二:民情日記--難忘的時刻

2014年 6月11日 星期:二 天氣:中-大雨

我記得:1977年我國恢復大學聯考制度後,第一年大學聯考時的作文題就是《難忘的時刻》。這個大學聯考題目,曾讓千千萬萬個學子,留下終生難忘的時刻,激起一生難忘的記憶!因為,在考《難忘的時刻》的這一時刻,有無數學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壓在這一時刻!把人生的命運都寄託在這一時刻!又有無數的學子,就在這一時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決定了人生的命運!

我今天要説的是2014年6月11日,端午節的前一天,這對爐逕村大碰村小組低保户、困難户、受災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來説,也是一個難忘的時刻!犁彩英,80歲,女性,生有一女,養有一子,女兒已遠嫁,養子住在全南縣城,現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後不觸店的大碰村小組路旁邊,最近的鄰居也有數百米遠。孤村孤院,孤獨一人地拿着低保過生活。

由於端午節前夕大雨不斷,中雨連綿,導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後牆壁突然倒塌!這突如其來的房屋倒塌,險些兒就壓倒了人,萬幸中雖然人身沒有受到太多的傷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而且給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時刻!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幹部,她正想和“三送”幹部聯繫時,正在那裏放牛的劉代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卻説蘭同志回家了,這時,犁彩英只好向村長打電話。當我18.30分左右打着雨傘,卷着褲腳走到她面前時,犁彩英帶着百感交集心情説:蘭同志,你來了,本來我是想給你打電話的,但聽劉代華説你回家過節了,我就沒有去村委會找你,而是打電話給謝主任了。我説:我沒有回家過節,我是到白石下的謝長古家了,因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剛從他那裏過來的。我問道:現在情況怎麼樣了,她默不作聲,含着眼淚,望着我……

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認真地察看了倒塌的牆壁,觀察了倒塌時被壓得亂七八糟的油、鹽、醬、醋、茶和其各式各樣的瓶瓶灌灌及碗櫃。然後和村支書鍾禮明、村長謝偉榮一起到房屋後面察看,發現:屋後有一棵大機樹的樹枝隨風擺動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牆壁上而導致牆壁倒塌的。我們找到了漏水倒牆的原因。隨後,我們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鹽、醬、醋、茶、米、菜等搬遷到她養子李華的屋檐下……

天黑以後,我們在她養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連綿不斷的雨水依然在下着,邊緣山區的夜幕是那樣的冷冷靜靜,遠遠望去,一團漆黑,看不見一顆星星,見不到一?燈光。在村長的提示下,她向幾個親戚打了幾個求助電話,想找一個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讓她的希望全都破滅了。她只有焦慮地等着、盼着,我們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養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來,我們大家也胸中無數。此時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幾經張口,想説什麼,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沒有文化,也不善於言辭,既有千言萬語,也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她看了我很久之後,含着淚水,對我們説:“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這時,我能體會到:雖説只是一句簡單的“多謝”!但卻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結着她的千言萬語!因為,在她遭受天災,而又孤立無援的時候,是黨和政府派來的“三送”幹部、村支書、村長一直站在他的身邊,幫助他解決眼前的各種困難,陪同着她渡過最艱難困苦的時刻;使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並沒有遺棄她這樣的孤寡老人,而是處處在關心着她,關懷着她和幫助着她;是“三送”幹部、鄉政府幹部和村委會幹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温暖送給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和幹部們反覆打電話給她養子,要他養子今天晚上必須回來,她真的不知在何處安身?為此,她才會十分感動地説:“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晚上九點多鐘,她的養子李華總算趕回來了,我和書記、村長懸着的一顆心也總算放下來了。

幾天過後,她老人家再次來到村委會辦公室,説要來村委會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來感謝那天晚上對她的幫助,要不是你和村長、書記,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麼過!更不知道怎麼辦?房屋倒塌的時候嚇死人喲,我看到都害怕!……

要説房屋倒塌的那一時刻,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時刻!而在她遭遇天災,孤立無助時候,黨和政府給送來的關懷、温暖和幫助,同樣也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一天!

第四篇:民情日記:鄉村走訪

民情日記:鄉村走訪

在xx鄉陳書記的帶領下,汽車在離開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後,右轉一會便開始爬山,崎嶇的山路,由於是乾季,道路並不是很難走。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彎,便到了山頂。陳書記説,以前不久,這是沒有路的,這條路還是因為市裏面修黑石羅水庫才修的路,xx村進出只有通過人背馬馱的方式。但即使是這樣,公路依然沒有通到村,到公路盡頭,還要走上半個小時的山路。

站在山頂,眼前十分開闊,四周羣山高聳,中間很遠處可見一條細細的河流在羣山間出沒。山都比較陡,植被還可以,比起常見的森林來説,還是遜色不少。腳下的一座小山頭上,一棵電線杆在黃土和松葉間格外扎眼。遠遠看去,象我兒子小時候積木玩具裏面的電線杆。耳邊遠遠的傳來機器轟鳴的聲音,書記説,水庫正在施工,由於這裏人煙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對較好,將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車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過了多少個彎,來到了水庫辦公地,也就是公路的盡頭,不遠處幾台挖機正在緊張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頭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員,有的腰繫繩索,掛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間來回走動,只要你仔細一看,小河兩岸陡峭的山上,到處都是移動着的紅色安全帽。山風吹過,這些施工的人,象風中翻飛的小鳥,讓人禁不住為他們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煙少的緣故,河水特別清。河邊有幾户人家,名叫竹林組,源於村子河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經列為搬遷對象,但由於新的房子還沒蓋好,暫時還住在這。説話間,我們已經到了村中,書記不停的和老鄉們打着招呼,看得出,書記和他們都非常熟悉,東家長西家短的説着一些我們聽起來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這些空隙,我仔細看了看這些民居,這裏的房子建築特別簡單,一般為二層瓦房,一層住人,二層堆放糧食和雜物,牆為夯土製成,比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佈滿大大小小的裂紋,有的已經傾斜,給人以搖搖欲塌之感。房間裏面光線黑暗,陳設簡單,不管什麼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覺,因為,這樣的建築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樑架在夯土牆上,整個房屋由夯土牆承重,使得屋內空間逼仄,採光不暢。我驚異於這是山區,自古以來樹木眾多,為什麼房屋建得如此簡單。在我印象中,這樣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牆一倒,整個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牆倒房不倒。上帝保佑,這一帶歷史以來估計地震不多,才使得這裏的人民在這樣簡單的房屋裏,安然度過了多少個日夜。

書記説,這裏已被列為搬遷移民,屬於xx村的一個小組,為了搬遷工作,他不知來做了多少工作,甚至開玩笑的説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壞了,才把工作做下來。雖然這裏土地貧弱,人煙稀少,交通不暢,但俗話説故土難離,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花子窩,移民搬遷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兩岸山勢極陡峭,河邊但凡能栽種的地方,都已開闢成地塊,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幾十公分寬,能種的則種,不能種的地方也種上了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木,山頂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樹,遠遠望去,就象戴了一頂綠帽子。書記介紹説,現在是春天,還很冷,過久山上的杜鵑花開時,很是漂亮。我想象着,兩岸山花爛漫時,該是一番多麼壯觀的景象!河水雖不深,但極清,河岸邊也看不到各種現代垃圾,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彷彿從來沒有人來過,透着濃濃的原始自然風味,就連岸邊遠遠的覆蓋着灰瓦的農舍,也與周圍的景色相得益彰,儼然一幅優美的中國山水畫。

沿着河邊蜿蜒的小路,半個小時後,我們就來到了今天的終點,xx村,村子不大,幾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邊的高地上,在村子與河之間是一大片緩坡地,地已經作了細緻的翻整,並栽上很多蘋果樹,對岸是陡峭的山崖,長滿的樹木,背後也是高高的山峯。村裏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牆,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掛着一串串金黃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閃而過的幾根電線,實在無法找到與現代產品相關的東西。安靜,還是安靜,除了偶而的幾聲犬吠和幾聲雞叫,聽到的只有風聲和水聲。那個我沒去過的、鼎鼎大名的、被遊客擠爆了的、號稱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這裏的安靜麼?我想。在這裏,你看不到什麼,想不到什麼,也不用想什麼,看什麼,除了純淨和你的心靈。套用現在一句時髦的話,這裏是最適合發呆的地方。

可是,這一切美好的背後,是生態的脆弱,生存的艱難和生活的貧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為陡坡地,土地貧瘠,村民主要靠種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種植了不少蘋果、核桃、板栗等經濟林木,但由於管理原因和週期較長,目前還處在投入階段,沒有收入。即便有點收入也因交通條件限制難於變成商品。於是,村裏大多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幾分薄地,幾間老屋,儘管村外的世界風起雲湧,這裏卻是永遠的波瀾不驚。

村裏修路的經費已經落實了,但修路涉及佔用耕地卻在村裏吵成了一鍋。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讓,有的修路必經之地的人,漫天要價,甚至要賴要橫,無所不用。書記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協調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書記説,“過幾天還得來”。對我來説,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真是不容易!

回來的路上,一個老鄉正在用拖拉機翻地,“老鄉,你那機器怎麼弄進來的呀?”。“幾個人扛進來的”。“哇,好現代哦”!同行的一個小美女説。

文章

來源蓮

山課件 w ww.5 y k m 6

第五篇:村官民情日記10篇

村情民意日記

今天組織部送我到村裏,村委給於我的第一觀感是破敗不堪,村委辦公樓在建中,一間近於發黴的木架結構房立於一片狼藉中,沒有正規的辦公室、沒有電視,沒有電話(坐機)。村委駐地有十餘户人家,其間貫穿着一條古老的青石板路,這條路正是徐霞客遊記中零碎提到的茶馬古道。支部書記與村主任一人兼任。

該村有14個小組,3199人,年人均純收入1326元,主要經濟收入為外出勞務。

體會:這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較為落後的村落,依希可見的古文明裏透着強烈的剽悍的民風。

村情民意日記

召開村委班子會,討論有關新農村建設規劃。支書在發言中與我談及:“現在農村工作難做,中央政策放得太寬,應收緊。農民很不聽話,無法用文明的方式領導,需用強硬的方式領導才有效。”

思考:基層幹部普遍認為中央政策太過開放,幹部領導能力不斷削弱。經過幾天的觀察,有關於支書説的“需用強硬方式領導才有效”的道理,確實客觀存在。這到底是精英階層説的“民族劣根性”還是人民羣眾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體現呢?!村支書系對越作戰老兵,工作作風粗暴,但在村民眼裏威性極高,很多人都聽他的話。這種現象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村情民意日記

今天一口氣走了5個村民小組,座談了9位村民。問及中央對農村政策的評價,他們幾乎不假思索的説“國家對農民的政策,世界上沒有比這更好的,閒着不勞動,每年每畝地都能得到近百元的補助,土地承包面積多的人家,每年可領上千元錢。”問及對地方政府評價時,很多村民不假思索的説“那些都是吃喝亂造(遭踏錢)的,四川地震他們街上擺捐款箱,礙於面子我們好多人都捐了,但我們認為,那些錢不會到四川”。

體會:農民對中央的評價極高(筆者走訪過很多農民,不止是這個村的。),特別是對温總理評價近乎於感激。反觀地方政府,農民的言詞裏透着的不是批評,而是鄙視。作為地方幹部,我為此臉紅、難過。

村情民意日記

長假沒法休息。今天由我組織召開在建村委辦公樓缺口資金自籌問題的會議。該建築今年8月開工,當時我還沒到村裏任指導員,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由鎮政府安排。縣裏對此工程拔款8萬元,但工程投資預算高達20.5萬元,從中缺口12萬餘元需村委自行解決。現在,由於沒有錢,工程到了60%左右,承建方便停工了。

會議沒有任何結果,村裏除了指望我向(更多內容請訪問好範 文網)上級組織協調資金以外沒有其它辦法。

思考:前些年,媒體相繼暴光一些鄉鎮政府負債驚人,負債主因是接待費開支。我看未必,負債中還有一個大項,即基礎建設工程款的拖欠。小平同志説“思想再開放些,步子再大些”指的並不是這種工程建設上的大膽惡性超支,把政府責任轉嫁於企業法人(包工頭)身上或農民工身上。古人説,有多大鍋下多 - 1 -

少米,而部份地方政府上演的卻是“有多少米就下多少米,無需考慮鍋的問題,反正不是私人欠款,是公家欠款”的荒唐劇。

村情民意日記

早晨起來推開門,滿世界的雨撲面而入,天一片濛濛,很冷,心裏頓生莫名的沮喪與絕望。

午飯時分,一個七十多歲,衣着襤褸的老爺沒有敲門便走進了我的房間。他説“我是一個無兒無女的獨人,村裏因為我不給他們在我地裏建水池,把國家給我的低保補助取消了,你是上級下來的,請幫我解決一下”。我答覆他:“這件事情我不瞭解,我需問一下村長,但無論事情如何,我都會妥善為你解決的,你明天來,我會給你滿意答覆。”

其實,這事情我瞭解。因由,村上要為某小組建水池,選址在老人的土地上,老人漫天要價無法談妥。為此,村長告訴我並向鎮黨委書記彙報:“要取消這人的低保。”書記聽後表示認可,當時我沒有表態。

下午,我買了酒到村長家。我以真誠的態度與他談:“老人漫天要價是不對的,水池是公益事業,他應給於支持與付出。但是,作為一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平時生活中一定償受到了來自村民世俗的鄙視,也因此造成了他閉塞、痛苦,仇視村鄰的心理並因此反對在他土地上建設受益村民的水池。”村長對我説的話表示贊同,他説“上級就是上級,大學生就是大學生,説話有理有據,有情有節”。我説:“所以,我們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換位思考,如果這樣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老人的。同時,一是一,二是二,老人不同意在他地上建水池與他亨受國家低保是兩回事,前者是他的權利,後者也是他的權利。你現在取消他的低保,本質上就是打擊報復,是説不過去的錯誤,你下一屆還要選村長。此事如傳開,試想,還會有多少人選你?”。村長妥協了,答應退還老人的低保。

村情民意日記

全村農村醫保工作處於全鎮未尾,為此我們村委班子分頭行動,到各組進行催繳。

到組上,我組織村民開會。我問:你們每人只需交20元,這種農民(你們)絕對受益,國家還在為你們補助,生病住院能報55%費用的民生工程,怎麼你們不支持不繳納?村民説:“沒醫保時,一個闌尾手術醫院收一千多塊錢,有醫保後他們收二千多左右,換句話説,農民在醫保裏享受不到多少錢,扣出所交的錢,根本沒享受到。到醫院,醫生會問有醫保沒有。同樣的病,如果有醫保,醫院收費就高,如果沒有醫保,收費用就低。”。

我説,這種現象我第一次聽説,但我必須向你們説,這不是國家貪了你們的錢,你們不能誤會,這本質上是醫德醫風的問題。是個案,不是普遍存在的,遇到這種事,你們可以向政府反映。醫保還是要入的。

村情民意日記

今天是勐養鎮創建“十星級文明户”活動評比的第一天,下午將近三點,曼卡村的村民已聚在開會地點。看得出,他們的積極性很高。我心裏由衷地高興,因為除了評比活動以外,我積極和派駐單位聯繫,請到了兩位州委黨校教師來給他們上課。玉炳副書記將這兩位老師向村民們作了簡短介紹。課堂上李永仙老師講授了艾滋病防治知識,楊林老師講授了

土地承包法的內容,在這一個多小時的知識傳授時間裏,村民們始終在認真地聽,課堂程序井然,因為講課的內容和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依靠農民羣眾的力量,農民羣眾的整體素質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會有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加強涉農政策、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農村工作能力和水平,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好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讓農民羣眾深入瞭解黨和國家的政策,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工作。

科學合理種植,促鄉村經濟發展

我市推進新農村建設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寨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我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指導員的雙重身份,實施農民增收、農業科技入户、扶貧攻堅和農村人才培養是我們作為駐村工作者刻不容緩的職責,今天,我本着這個原則來到跳壩河村委會苦竹林村小組舉辦了一期橡膠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班,苦竹林村地處勐養鎮的偏僻山區,全村共有11户58人,勞力33人。

近年來,在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全村橡膠發展較快,因不具備豐富的生產知識,栽培、管理和割膠技術落後,加之有的膠農不顧氣候寒冷與否進行不合理種植橡膠,造成了不該有的損失,村民們這樣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的生產方式,嚴重影響着我鎮民營橡膠的健康發展。 為此,我參照雲南省農墾總局《橡膠栽培技術堆積實施細則》,結合農村實際,對膠苗、病蟲害防治等整個過程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問答的方式進行培訓,並整理出一份《勐養鎮民營橡膠栽培生產技術管理準則》發放到每一個農户家,通過這次培訓使他們在橡膠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有較大的提高。

村情民意日記

為了加強村民對黨的十七大精神和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的瞭解,使村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識更加深入,村“兩委”班子和駐村指導員共同研究後,認為不少村民思想觀念跟不上當前改革大潮,不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必須把提高村民素質作為首要任務來抓。針對這一實際,今年4月以來,村委會組織廣大村民開展大學習活動。一方面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羣眾骨幹動員會,深入110餘户農民家中、地頭,向他們講解黨的十七大精神、新時期黨的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講解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任務、目標和重大意義,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一項“德政工程”,最終受益的是廣大農民,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村民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另一方面組織村民收看中央電視七台播放的《鄉村大世界》和《致富經》等欄目。許多村民紛紛反映中央電視七台播放的節目,使他們學到了許多農業科學技術,給他們帶來了一些致富信息,擴大了眼界,為搞好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近2個月的村民大學習活動,受教育農民達2014多人,占人口總數的90%以上,極大地激發了搶抓機遇、建設新農村的信心和勇氣。

領導的看望,點燃我百倍信心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情況比較熟悉,但這次來到農村和往常不一樣,肩負重任的我,和其他駐村指導員一樣,做好心裏準備來到所派駐的村裏,為新農村建設盡一份力量。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由於村寨裏項目都是統一規劃,部分資金還沒到位,因此有些項目還未能夠按計劃實施。進村一個多月來,我主要是先了解村情民意,做好宣傳,為村民多辦實事,調解一些矛盾糾紛。當然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難題:自己一心想着為村民好,為村寨發展着想,可有些村民不夠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是新手,處理一些事情時找不到很好的解決方法,想去向領導請教,又因為路途遠,交通不方便,有時候感到很無奈。今天,正當我悲觀失望的時候,州、市及嘎灑鎮的領導來看望我,親切地詢問我駐村的生活及工作情況,同時給我提出很好的建議。領導的一番番話語,使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在新農村建設道路上,不論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再低頭,一定會迎韌而上,努力工作,不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

推薦相關文章: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村官民情日記

村官民情日記

村官民情日記4篇

大學生村官民情日記

標籤: 村官 民情 走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minqing/mjed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