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實習報告 >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精彩多篇】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精彩多篇】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精彩多篇】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 篇一

【實習體會】

通過在電視台的實習,認識到作為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比什麼都重要,無論是在鏡頭前和被採訪者的溝通還是在背後和人們的溝通都非常重要,有助於記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來龍去脈,才會得到更及時準確的報道,才會出現優秀的新聞。

新聞不是坐着等出來的,是靠雙腳走出來的。主動的去採集新聞,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動,坐,只有坐以待斃。實習指導老師作為一個電視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導實習生為主,所以任何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都要靠自己主動去尋找、發現、請教,且事無鉅細。誠意,是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對錯誤,錯誤是大樹枝繁葉茂最好的肥料。剛開始進入電視台實習,很害怕犯錯誤,導致做事瞻前顧後,什麼也做不好,但細想,作為一個實習生如果沒有錯誤就不可能叫做實習生了,任何錯誤都會比之前的成功更記憶深刻,錯誤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謝那些給了自己犯錯誤的機會的人和事。

【實習認識】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國是農業大國的深刻含義,作為新聞很多時間都會都會走進農村,和農民朋友們打交道,學會走農田道,學會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為重,樹立團隊精神。不能逞個人英雄主義和不遵照上級的安排,自顧自的行動。

【學習經驗】

在實習中瞭解到作為記者不僅是要寫要説,也要懂基本的攝像,一下是在實習中學習到得攝像技巧:

1. 畫面不能 “七扭八歪”;

2. 整體構圖要和諧,不要“面壁思過”;

3. 不要“橫線切脖”,即是説物體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橫線切脖” 的辦法是改變機位高度。一般是把橫線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 畫面不能過滿或者“缺邊少沿”,造成畫面不協調;

5. 忌“顧此失彼”,合理安排畫面每一個事物。把他(她)們或是安排在畫內,或是安排在畫外,決不能把兩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臉”;

6. 畫面的重心要穩,忌“頭重腳輕”,主體上方留空白應比主體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 忌“刀光劍影”,攝像時要注意光的合理;

8. 畫面事物合理安排,變換機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與枝幹狀背景物安排在一條垂直線上,從而克服“雜草叢生”;

9. 忌“哆哆嗦嗦”,要求畫面的連貫穩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們在拍攝時儘可能選擇自動變焦方式。必須使用手動變焦時,就應特別掌握好手推拉變焦杆,使其始終保持勻速運動;

10. 忌畫面的“空洞無物”,但搖移運動過程中的畫面卻缺乏實在內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沒有表現主題的畫面內容;

11. 畫面的起落要穩;

12. 不要隨意的運動鏡頭,特別是電視新聞片,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反映較多的畫面信息,要求每個畫面的長度相對較長,既不適應新聞片在短時間內容納較多畫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來眼花繚亂,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13. 忌“或快或慢”,拍攝出的運動畫面,看起來和人的視線移動速度相近,那麼,這樣的運動速度就比較合適。讓攝像機的運動速度符合人的視覺習慣,是運動攝影的一條基本原則;

14. 忌“主體遊移”要求記者對運動主體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攝像機運動速度與拍攝主體的運動速度大體一致。

在實習中很高興能有一次出境經驗,也學習到作為出鏡記者應該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當地事務,掌握人脈關係。記者應是公關人才,拿出一張人脈聯絡圖,你就成功了一半。

應急反應迅速,應變能力強,最成功的記者是突發事件直播報道記者。

有政治敏感,雖然記者不是政治家,但新聞永遠和政治相關聯。

可以提前策劃的情況下,出鏡記者要做到:

1、事前調查與資料收集。

2、做一個報道構成表。無論是一分鐘的現場報道還是三十分鐘大型現場報道的節目,都要把重點和提綱整理在一張紙上,可以一目瞭然。

3、找細節。

4、準備現場當事人的採訪。

背景聲、同期聲、現場所有的聲源都對現場報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這些能喚起觀眾的臨場感和現場感,特別是現場當事人的鮮活對話。當事人的話不要由出鏡記者代言,記者在採訪前要與其進行交流,如果採訪對象表達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讓他自己説話。不清楚的地方記者可以複述,但不要代言。

5、對現場的情況進行分析。

出鏡記者説什麼

説精確的數據

要具體説幾月幾日,不要模糊。

説感觸——聽到、聞到、摸到……電視媒體是一個只能看、只能聽、不能聞、不能摸的一個媒體,而記者在現場能看、能聽、能聞、能摸,所以把記者在現場的感觸説出來,調動各種感官系統的信息。比如化工廠發生火災能聞到濃重的硫磺味道,這就增加了現場感。

現場採訪內容一定要短,每一句採訪的內容儘量不要超過45秒。現場不是一個説話常除非採訪對象是一個核心當事人。

依託細節、道具、空間和背景説話

越空的語言讓人緊張,越危險,比如講概念。

把長問題切割成幾個小問題

情緒也是現場感,情緒就是現場感的來源之一,焦慮也好,緊張也好,痛苦也好,悲傷也好,其實就是現場感的一部分,出鏡記者的情緒最能直觀感染觀眾,所以出鏡記者情緒一定不能太平靜,否則會損壞很多現場感。

不是什麼都説,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專業的東西,基本上要請專家來説。

不要準備整段的詞,給自己套上一個枷鎖。記者準備內容,不要準備語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寫好的東西來背誦,這是最危險的。

在一個直播系統當中,互相的信任是整個關鍵,千萬不要因為你想出風頭而打破它,這是作為直播出鏡記者的第一原則。

現場不要把話鋪得太滿,一定要留白,要讓現場本身説話,讓同期聲進來。

不要霸住鏡頭,讓所有鏡頭集中在自己身上,沒有讓周邊這些物品開口説話,這是一個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現場永遠比記者的臉更有魅力。

不能簡單地羅列數據,更不能隨便下結論,應以可信的數據和細節來讓觀眾自己得出結論。

出鏡背景,一定要和報道的主題有緊密聯繫。

頭髮和化粧,女記者如果披頭髮,在出鏡風大的時候,頭髮就會成為干擾。化粧太濃,頭髮吹的一絲縫都沒有,也都不合適。

透明傘,準備一個透明性非常好的傘,在下雨時出鏡用。

語速,現場語速稍快一點大家可以接受。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 篇二

成長,莽莽撞撞、慌慌張張。我們在風雨中逮着彩虹的尾巴,永遠的在路上。——題記

乍寒還暖,和煦的陽光下,絲絲寒風掃過,已是深秋。縮着脖子行走在校園裏,為漫天飛舞的秋葉感動,秋天真的是個浪漫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同學們已陸續地從各地趕了回來,經歷了三個月的實習,一個個漂亮了,也成熟了。走過了炎夏,趟過了酷暑,他們等到了秋天的收穫。

我也該盤點一下自己的實習,回望這一路成長,為旅程的下一站,裝點行囊。

萬事開頭難

實習開始前,老師們就一遍遍給大家鼓勵“一定要堅持,萬事開頭難。”是的,萬事開頭難!

實習的地方是自己找的,就是家鄉市裏的小電視台,而且去年就有過一個星期的見習,所以,信心滿滿的以為,一切可以輕車熟路,實習將會順利開展,而且發稿也不會太難。然而,現實的結果是:我切切實實坐了一個星期的冷板凳。

來單位的第一個發現是,除了領導,我熟悉的面孔都走了。這對我來説,無疑是最大的打擊,因為這意味着我的如意算盤落了空,所有的一切必須從長計議,我必須再一次開始我的小心翼翼,開始和大家慢慢熟識,開始漸漸提出我的“非分”要求……

第一天,我逐個拜訪了所有的大小領導,呵呵,所謂的拜訪就是和人家打個招呼,告訴人家一聲,我要在這裏實習了,當然,人家可能只是應付性的簡單的點個頭,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禮貌問題不容忽視,何況咱還是大學生!收穫的感覺是原來説話也很累人,心得體會是自己很渺小,特別渺小!

之後的日子,我開始了無聊而規律的冷板凳生活,每天定時定點的上班下班,打掃衞生,然後積極主動的“討好”可以討好的每一個人。累?那倒沒覺得,因為咱是來實習的麼,這點苦不算啥,沒那麼矯情。然而,有時候你會冷不丁聽到一句“年輕人,就是有動力!”語氣似不經意又似乎諷刺,這時候,真是滿心的委屈。一整天的時間,我就坐在,不,確切的説是站在製作部裏,看編輯們編片子,只能看,機子是碰不得的,因為所有的內容都很重要,出不得一點差錯,我確實付不起責,於是我就戰戰兢兢的站着,小心翼翼的附和着她們有聊沒聊的一些生活瑣碎,把握着自己説話與笑的分寸,留心着看誰需要什麼,那裏需要打字,那裏需要取東西,誰需要叫人……看別人寫得稿子,心慌,雖然感覺他們寫得真的很一般很一般,然而卻自己連一般都可能寫不出。

他們的非編系統整個都換了,不再用premiere,,而是“千宇”,一個主機帶着兩個顯示器,功能增加了不少,我很不習慣,因為不能上手,所以會有很多的問題,因為膽小,總在疑問時欲言又止,痛恨自己的怯弱,給同學發短信,説得最多的莫過於“我真笨”,心裏卻不得不給自己打氣“相信自己!”

最難熬的時候是每當有記者來製作部裏交帶子的時候。因為,我想要乘機和他們“攀談”以便讓他們在出去採訪的時候帶帶我,然而,每一次我都以失敗而告終,我害怕被拒絕,甚至都不敢問問他們昨天去哪裏採訪了?我總是把自己的嘴定格為“o”型,仍是欲言又止。我的臉時刻保持微笑,第一時間給人讓位子,儘量不露痕跡的。“討好”每一個人,然而,我希望的回報卻永遠被自己封鎖在嘴裏,那時侯的心情除了不甘心,就是恨自己!

我總是集中精力卻又心不在焉,“集中精力”用盡所有力氣注意着身邊每個人的需要與動向,“心不在焉”因為要關注每一次可能潛在的“機會”而不能靜下心來幹一件事。我每天無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心裏的煎熬大過於身體的勞累,着急着自己的實習任務,卻又無可奈何,數着指頭過日子,怕來不及,感覺時間真短,然而,分分秒秒耗着、熬着,感覺時間真長!

每天,我都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笑着和門房的阿姨説再見,然後給自己一個“加油”的pose,對自己説:“明天會好的,相信自己!”每一天結束的時候都給自己一個期盼,每一天都在焦灼中等待着機會的出現……

“萬事開頭難”我一遍遍這樣安慰着自己,也一遍遍親身體會着這句話。呵呵,真的萬事開頭難!

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我們總在不斷的與“第一次”邂逅,總在每一個“第一次”後慢慢蜕變、成熟。每一次的感覺都是不同的,然而,相同的是,在每一個第一次之前我們總會有許許多多的反覆鬥爭與心裏煎熬……尤其是我,每一次無疑都是考驗,因為每一次我都會給自己樹立很多假象敵,阻撓着自己邁出第一步。

“勇敢的邁出第一步!”這是我最大的收穫。在坐了一個星期冷板凳後,我終於邁出了第一步。那個星期一我一如既往的早起、早去、早打掃,然而,我卻做了一件讓自己都吃驚的事。正當我準備着又一天的“站看”與“耗神”,有兩個記者帶着機子準備出去,於是,我心裏又開始活動,矛盾、掙扎……“想要出去”與“不敢”來回鬥爭,一遍遍的對他們笑,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然而真正的意圖卻總在快要出口的時候,縮了回去。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沒事的,大不了人家不帶你麼。”可是鼓起的勇氣支撐不到我把想説的話説出去,就泄了下去,恨自己恨得牙癢癢,暗罵自己的不爭氣,終於,人家要走了,就在他們快要上車的剎那,我的聲帶起了作用,“你們能不能把我也帶上?”這竟然是從我嘴裏説出的,我都被自己驚呆了,可能是我太想要出去了(心裏着急,不能在這麼下去,我已經熬了一個星期了!)所以,語言先於意識發揮了作用,竟然來了個“先斬後奏”。“當然”這是我得到的回答。

在去採訪的路上,我告訴他們一直都很想跟他們一起出來採訪,想學點經驗,他們都很吃驚“為什麼你不早説呢?我們求之不得呢,又有人陪又有人寫稿子。”啊?想想自己連日來的內心掙扎與“惶惶不可終日”,原來是這麼的傻,完全的沒有必要,不過是自己的膽小與不自信束縛了自己。

“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我發現紙老虎多於真老虎。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仍然是最早上班,最快的速度打掃完,最耐心的對待每一次“指揮”,卻可以勇敢了説出自己的疑問,然後,得到大家的解答,和他們敞開了聊天,也會講一些自己的故事,然後和每一個來製作部裏的每個記者“攀談”,問詢採訪的情況,然後不失時機的提出“帶我出去”的要求,製作部裏的編輯們也會幫忙讓記者們有機會就帶帶我。然後我的手機號開始被存入他們的手機裏,我的手機裏多了一個新號碼組——單位同事:張老師、劉主任、馮姐、名嘴李、紅霞、郭姐、昊哥……我第一次採訪的是一個能説的局長,寫了第一條新聞《迎大慶、講文明、促和諧專題文藝晚會加緊排練》,跟着做了第一個欄目《李剛的漫漫郵遞路》……

雖然在採訪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我也顯得很笨拙,確切的説很稚嫩,我總不能理直氣壯提問,有時候也會很唐突……然而,畢竟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開始了正式的實習生活,又有了許多的第一次,有了許多犯錯的機會,有了許多促使我成長的因子,我感覺自己如一個剛爬出小巢的幼鳥一樣,渾身上下都是勁,時刻有翻跟頭的危險,卻渾身都充滿着飛翔的力量和勇敢去闖的衝動。承認自己需要學得還有很多,然而,因為走出了第一步,所以以後的每一次前進都充滿了可能。

學問無處不在

當實習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每天都很忙碌,有時候我會比正式的記者都忙,因為有時候一天我會跟兩個記者出去,從這個車子下來再上另外一輛,為此,別人視我痴傻,我卻樂此不疲,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最長跑的是市政府大樓,最害怕的是下鄉,最多寫的新聞是會議和視察,接觸最多的人是治安系統的工作人員,“迎大慶”是最經常的主題,最讓我意外的是工業園區,(因為雖然我是豐鎮人,卻不知道豐鎮何時開始有了這麼大一個現代化工業園區),最瑣碎的新聞是去辦事處,最難受的是下鄉的路的顛簸而引起的暈車……然而我最不適應的是,無處可逃的飯桌文化。

當記者的常在外面跑逮着啥你就得吃啥,用張老師的話“千萬把自己給照顧好了,別在幹活之前把自己給餓死了。”所以我記住了一條“埋頭苦吃”。然而,飯桌上你還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得防着別人給你灌酒,能不喝就儘量一滴不沾,但也不能太死板,凡事總有變通,要因人因事因地而異。另外,飯桌上的人,個個都“身懷絕技”,謙虛一點,你會學到很多。

有一次,我們和郵政系統的一桌人一起吃飯,有個副局長就特別願意和我們兩個小記者交流,給我們講他的事業經歷,講教育兒子,講為人處世,教我們一些生活的“哲學”人生的“藝術”。還別説,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學問,滲透在生活中的每一處,實習中的感觸尤其深,因為每天接觸大量的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他們平凡卻不普通,如果用心,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潛藏的“金子”熠熠生輝。

持之以恆

“無論幹什麼事,堅持會讓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走得時候霍局對我的祝祈,也是我這次實習最大的感悟。

當瑣碎代替了新奇,開始時的新鮮感慢慢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厭煩”,不再有開始的衝勁,也會有了應付差事的心情,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這時候,我跟自己説:“不能這樣,楊新華,你要堅持,不要在行走中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學無止境,的確。何況自己還差的很遠,調整好心態,我必須繼續前行。

一、夯實專業知識

雖然看到別人寫的稿子很一般,卻發現自己連“一般”都寫不出,“眼高手低”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我找出了學校學過的《優秀新聞作品選讀》,於老師給我的建議是,“給自己講故事,用最家常的語言寫電視新聞”,而張老師語錄主體是“濃縮的才是精華”,劉主任則強調“動彈”搞新聞最忌懶,只要能動、肯動,就沒有你採不到的新聞。

二、向身邊的每個人學習

打掃樓道的趙姨是個大吵吵,然而身上的快樂因子卻感染着周圍的每一個人;編輯小郭話不多,幹活卻如她的手一般精細,一絲不苟的嚴禁是廣電局的定心劑;記者小王有點瘋癲,卻能以最快的速度和別人打成一片,出去採訪,不管男女老少,見了她,縱使木訥也會話語滔滔,因此採訪於她很容易;劉主任、張老師、於老師更不用説,他們的閲歷本身就是一本讀不完的書……

身邊的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學習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堅持,讓我靜下心來,發現了需要學習的生活,和生活中處處存在着的學習。

因為零時決定考研,所以我的實習抽乾了幹,被壓縮到一個半月,雖然時間不長,一路下來卻也是充盈着汗水與淚水。走得時候,霍局長説,“小楊,不容易,堅持下來了,同時也相信你一定收穫了。”是的,我收穫了。

因為播種,所以收穫,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友誼,收穫了成長,收穫了……點點滴滴。

緊張而忙碌的實習生活已告一段落,我的生活又投入到了新一輪的緊張,每天出入於自習室,為考研而準備,為着那渺茫的希望。然而,生活卻因此而充實,我也相信,不管結果如何,我的人生會因此而充盈,如同實習,它們都是我人生旅程中重要的財富。

明天的天空是否一樣蔚藍,我不知道。然而,我相信,努力了就不後悔,我也相信,儘管前途未必平坦,但是有夢想支撐,目的地就不再遙遠。我相信!

電視台記者實習報告 篇三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電視台記者實習總結。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生閲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記得我剛進入學校第一次接觸專業知識的時候,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當時理解得很淺顯,但通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涵蓋的東西很多。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在實習期間,作為記者,我下了城郊,去過國企、各政府職能部門、氣象局……生平第一次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居然還見到了諸如謝霆鋒,陸毅這樣的大明星。這些時光曾經讓我垂頭喪氣,但也更讓我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

進入《百姓連線》欄目組老師交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聽觀眾的熱線電話。説實話我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這麼簡單的事情給我做不是有點大材小用嗎?慢慢的我發現了熱線電話對於我們《百姓連線》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是一、檔民生類欄目,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與觀眾的交流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我們大部分的新聞信息都來自於觀眾的“爆料”,它是我們做新聞的第一步,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生命線。這也是我們欄目叫做百姓“連線”的緣由。

經歷一段時間最基本的接線工作後,慢慢的老師開始帶我們採訪了,這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啊!一直以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在經過第一次寫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刪減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在語言表達方面是有問題的。總的説來就是:語言不精練,需要言簡意賅。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凡是講道理,就喜歡掰碎了説,條分縷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時候,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華麗很工整的句子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刪除的。

以前年少輕狂的我總想着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多題材總希望能鑽牛角尖進行猛烈的抨擊,實習總結《電視台記者實習總結》。但我很快發現,這樣的文章是鐵定被斃的。我開始翻看舊新聞,學習老師們怎麼寫新聞報道。漸漸地,我開始明白,電視台作為傳播最廣的媒體,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同時也承擔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政府新聞必須有一些條條框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首先必須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少一些;接着,帶有批評性質或監督性質的報道必須小心措辭,務必做到有理有據,不温不火。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慢慢的,我的報道就寫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説什麼,但現在我還知道了該怎麼去説。

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可以走訪很多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碰到。這些經歷對增長見聞、開拓視野大有裨益。

因為採訪,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觸的到的地方和人。實習期間接觸的人,有普通市民,有農村村民;有企業家,有律師;有各部委的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各媒體的新老記者等等。

我採訪過的大人物、經歷過的大場面並不多,但十幾次寶貴的採訪經歷,讓我在公眾場合不再怯場,學會很平靜地與各種人交談,蒐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會採訪嗎?以前我自以為我會。但是,當我真正實施的時候,發現我所謂的會,只不過是能夠把想要問的問題説清楚而已,從不考慮怎樣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也不考慮如何引導被採訪對象説出新聞主題。

我們有次做了一條政府慰問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的新聞。被採訪對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經濟較為不好的軍轉幹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組織到他們家裏進行慰問。在採訪的過程中,被採訪對象由於礙於臉面,一直不肯説自己的經濟困難,總是敷衍我。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採訪就沒辦法用。於是老師教我這樣處理,讓我問他有沒有像冊,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拿出來,我便故意問他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最近怎麼不再拍了。問到這他沉默了,我看見他的眼眶開始濕潤,慢慢的落下淚。他説,自從企業困難後,家裏就省吃儉用了,哪還能拍照啊……順着他的話,我接着問,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政府有沒有什麼幫扶的措施?這樣就水到渠成地把採訪的主題引了出來,讓他觸景生情,這種有感而發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這就是一個新聞老手和新聞新手的不同。老師不僅能快速把握要説的內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個本來很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體悟到,功夫,就在點滴間顯現。

每次跟老師們出去跑新聞,他們跟任何人打交道都能做到恰到好處。對方可能是各級官員,可能是平民百姓,可能是記者同行。任何一場,老師們總能夠適時插話,精確獲得所需要的信息。

因為我們《百姓連線》是一個和觀眾互動性很強的欄目,我們經常會見一些到台裏來的觀眾,盡我們所能為其排憂解難。有一次我們接待了一個來訪羣眾,講述了自己的不公待遇,想通過電視台的報道尋求公平。老師耐心地聽了他的話,仔細閲讀了他提供的材料後説,這裏面涉及太多法律問題,作為媒體不能涉足法律上孰是孰非的紛爭。但是您講述的事情,我們可以予以批露,請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和相關證據,相信從這個角度切入報道,對解決您的問題也會有所幫助。就這樣,來訪的羣眾滿意地離去了。我再一次體驗了什麼是高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jyz3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