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思想彙報 >

預備黨員回顧可持續發展思想彙報

預備黨員回顧可持續發展思想彙報

第一篇:預備黨員回顧可持續發展思想彙報

預備黨員回顧可持續發展思想彙報

尊敬的黨組織:

今天,我又一次回顧了可持續發展。重新審視了它的概念。這使得我更加清晰。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關於自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論和戰略。最早出現於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1年,美國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基礎和開發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它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聯合國在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等文件。

隨後,中國政府編制了《中國21世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白皮書》,首次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1997年的**十五大把可持續發展戰略確定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2014年**十六大把“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自然資源環境為基礎,以激勵經濟發展為條件,以改善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為目標的發展理論和戰略。

它是一種新的發展觀、

第二篇:思想彙報——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

世界經濟的現代化,得益於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與核裂變能的廣泛的投入應用。因而它是建築在化石能源基礎之上的一種經濟。 然而,由於這一經濟的資源載體將在21世紀上半葉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儲量的綜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極限,大約為1180~1510億噸,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開採量33.2億噸計算,石油儲量大約在2014年左右宣告枯竭。 天然氣儲備估計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開採量維持在2300兆立方米,將在57~65年內枯竭。 煤的儲量約為5600億噸。1995年煤炭開採量為33億噸,可以供應169年。 鈾的年開採量目前為每年6萬噸,根據1993年世界能源委員會的估計可維持到21世紀30年代中期

因此,自20世紀末以來,由於人類面臨日益嚴重的各種“生態問題”,因而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備受人類關注的熱門話題。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觀,也日益深入人心,並被越來越多的國家作為一種社會發展戰略付諸實踐,這是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得質的飛躍。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新的發展觀。是應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可持續發展, 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後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意味着維護、合理使用並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 這種基礎支撐着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可持續發展還意味着在發展計劃和政策中納入對環境的關注與考慮,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發展資助方面的一種新形式的附加條件。可持續的3個主要特徵: 生態持續、經濟持續和社會持續, 其之間互相關聯而不可分割。生態持續是基礎, 經濟持續是條件, 社會持續是人類共同追求的應該是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系統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所追求的目標是: 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 個人得到充分發展; 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 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 它特別關注的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生態合理性, 強調對資源、環境有利的經濟活動應給予鼓勵, 反之則應予摒棄。

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1)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人地關係矛盾日益突出。自然災害的頻繁加劇,反映出人地關係的矛盾日益突出。不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我們將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將會成為泡影。

(2)人口形勢嚴峻,環境壓力增大。龐大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及人口素質的低下,不但使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而且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負擔。

(3)有限的資源浪費和破壞嚴重。地大物博是我國國情的最大特點,但從人均角度來看,我國又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各類資源在空間分佈上又有極大的不均衡性。有限的資源要求我們在使用過程中必須精打細算。

科學的發展觀要求的是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説, 要在發展經濟的同時, 充分考慮環境、資源和生態的承受力, 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關係, 實現自然資源的持久利用, 實現社會的持久發展。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發展是促進

環境保護的前提條件。從科學的發展觀出發,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環境保護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如果在經濟發展中不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消耗,(請您繼續關注本站) 一味的拼資源、拼能源、高污染, 表面上看gdp是在增長, 但實際上如果把生態成本考慮進去, 也可能是負增長或者低增長。而生態環境的透支往往是要人類加倍償還的。所以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 極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落實到加強對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上來, 使我們的發展真正實現人口資源和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也只有堅持以人為本, 用科學的發展觀統一思想、統領工作, 牢牢把握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才可能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 走上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經濟發展之路, 使我們國家更快、更好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體型轉變,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有利於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從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發展轉向長期利益、整體利益的發展,從物質資源推動型的發展轉向非物質資源或信息資源(科技與知識)推動型的發展。我國人口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科技水平落後,只有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才能實現社會和經濟的良性循環,使各方面的發展能夠持續有後勁。

因此我國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第三篇:思想彙報 可持續發展

思想彙報

敬愛的黨組織:

自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專題報告中,明確地界説了“可持續發展”以後,可持續發展思想便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特別是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二十一世紀議程》,可持續發展戰略便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我國理論界和政府決策部門也相繼對“可持續發展”問題展開了卓有成效的探討。我國政府於1994年便率先發布了《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提出了“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系、社會體系和保持與之相適應的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和環境基礎”的戰略目標。但不可否認,無論是作為《我們共同的未來》專題報告給“可持續發展”界定的經典定義,還是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本質、內容、規律和特點等方面的認識均存在不足。有的學者認為,當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指導思想就是我國古代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人類久遠以來就一再深入思考着的問題”,“道家、道教的思維方式為我們討論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有人提出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實質就是要強調“超越人類中心”的“自然界的價值主體地位”,認為自然界、生態環境是獨立的價值主體,人的行為要符合自然界的利益,尊重自然界的權利,要“以自然為中心”。還有些學者將“可持續發展”等同於生態發展。我們認為,陷入這些認識誤區的根本原因在於未能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的高度來把握“可持續發展”,未能以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為指引,從思維方式、方法論、本質和內容等方面釐清“可持續發展”與以往發展思想的區別。

“可持續發展”是基於對以往發展思想與實踐的反思而問世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與以往發展思想的根本區別是什麼?這是需要首先明晰的問題。任何發展觀都是某種世界觀的體現,而世界觀實質上就是哲學思維方式。哲學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着社會發展思想的不同,以往的發展思想依賴於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可持續發展”則以馬克思恩格斯開創的實踐的思維方式為指導。

在當代,我們制定和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發展哲學為指導,視社會為生態、經濟、政治和文化全面發展的系統,注重生態文明、物質文明、制度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從而逐步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我們要強調生態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前提作用,制定、實施各方面的環境和資源保護與支持計劃,運用新的科學技術方法創造更多的人造資源,保護非再生資源,並健全立法監督工作。經濟的基礎地位決定我們要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為此,我們要完成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

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性向集約性轉變。同時,我們要推行積極穩妥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增長與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並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提高人口質量,使龐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本,使得對可持續發展的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根本目標。自黨的十三中全會以來穩步推進的政治體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把“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行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作為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民主與法治建設是一個歷史過程,通過有步驟、有秩序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我們必須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民主政治架構,從而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要求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們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科學與教育事業,促進高科技水平與人才素質的飛躍。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使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人們思想與行動的指南,為我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只有從這四個要素來把握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內容,並明確各個要素的特點及其關係,才能走出將可持續發展侷限於生態環

境保護的認識誤區,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正確運作。

彙報人:程林

2014年10月18日

第四篇:預備黨員思想彙報(一)認識回顧

敬愛的黨組織:

2014年5月13日,是我終身難忘的日子,經黨組織的批准,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願望,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一年來,我在這個團結務實、温暖友愛的集體裏,親身感受到了組織的關懷,團結奮鬥的快樂。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我認真按照黨員的標準去做,加強政治思想學習、對工作和學習精益求精。在2014年5月13日到來之際,我鄭重向黨組提出轉正申請。

為了便於黨組織對自己的考察,我將自己一年來的學習情況向組織作以下彙報: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一年來,我不斷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在各方面以一名正式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審視自己。通過黨員的先進性教育學習,使我對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存在的與黨員先進性不合拍的地方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同時在思想、學習和作風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理論水平、黨性修養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第一,明確了共產黨員必須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實幹精神統一起來。在入黨之前,我認識到共產黨員要有遠大理想,要有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精神,但這種“遠大理想”“奮鬥終身的精神”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體現出來,並不十分清楚。入黨後,經過一年來黨的教育,我認識到“遠大理想”“奮鬥終身的精神”一定要與自己的現實生活、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其實際意義。在困難關頭和關鍵時刻不退縮,踏踏實實地努力工作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最好實踐。一年來,我在學習工作中樂觀積極,勤勤懇懇,在學習工作中得到了鍛鍊、考驗和提高。

第二,明確了共產黨員必須在政治上、行動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自覺地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政治上要敏感。為此,我積極參加黨課學習和黨支部組織的有關活動,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近幾年,國家連年發生疫情、旱災、地震等,並且每次形式都非常嚴峻。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雖然無法親力做什麼,但我仍時刻關注時事,瞭解時政動態,並在學校積極參加各種宣傳及教育活動,通過形形色色的教育活動,主題實踐、教育活動,學習那些災難中見英勇、見真情的先進事蹟,並以他們為榜樣

第三,明確了共產黨員要堅持學習,樹立正確人生觀。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是天生具備的,而是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認真、系統地學習,特別是學習政治理論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共產黨員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文化,學習科學技術,才能具備建設社會主義的業務能力;只有通過學習政治理論,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具有正確

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卓越的領導能力,防腐拒變的能力。 我們正是處在一個歷史轉折時期,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國家的驕傲。我們要審時度勢,堅定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嚴格遵循新黨章對我們的要求,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務實創新,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我們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

第四,明確了共產黨員必須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作為一名學生黨員,學習是首要任務,毋庸置疑,但是僅僅學習好,對於一名黨員的標準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更多地應該考慮如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起到“帶”、“樹”、“幫”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帶動周圍的人,帶動身邊的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黨員的作用,才能體現我們學生黨員的先進性。

在這一年來的預備期裏,自己按照上述認識做了一些工作,發揮了一個黨員的作用。但是按照黨員標準衡量對照檢查自己,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也是不少的,在黨組織的幫助教育下,有的克服了,有的還需今後努力改正。主要缺點還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工作中還有急躁情緒,缺乏耐心;二是隻注重業務學習,參加工會文體活動不夠積極。今後,我一定在黨支部和全體黨員幫助下,努力改正不足。懇請黨組織審查。

彙報人:沈芝青2014年 月 日

第五篇:關於深入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思想彙報

尊敬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組織:

我發覺基礎的學習可以幫助我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指導我更好的學習。所以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句“温故而知新”的古訓。

本站範文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ixianghuibao/d67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