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中華好家風徵文精品多篇

中華好家風徵文精品多篇

中華好家風徵文精品多篇

中華好家風徵文 篇一

在我的心裏,家是菜園,我是菜苗,一個茁壯成長的苗,而陪伴了我十三年的家風則是甘露﹑雨滴。是家風耐心的歷經春夏秋冬滋潤我,沒有家風的滋潤,我就不能夠茁壯成長。

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坐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階梯上踏上腳印,是它塑造我的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記憶中,媽媽教我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等。品質方面嚴格把關。

時間不緊不慢的 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發生。外面閃耀的陽光直直的射進了窗户,我們家的爭議聲又一次直逼耳際:

“你説你都多大了,幹什麼都幹不好。瞧瞧,讓你給你倒杯水,幹嘛倒那麼滿,撒的到處都是。”一向寵愛我的媽媽一邊擦着桌上的水,一邊又開始嘮叨了。雖然説,媽媽的“話匣子”有點煩人,但勉強算得上是“音樂”。就聽下去吧。原來今天早上我家來了位做客的阿姨,媽媽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給阿姨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料,我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滿了。有點不小心,不過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後,媽媽的“低音小喇叭”開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穩重,不要三心二意。我只得改正。

“那麼大了,連點規矩都不懂,客人來了也不知道打聲招呼,只顧忙自己的。”媽媽一送走客人,回來就又“贈”了我一句。我怎麼這麼倒黴,“……!”長篇大論過後,媽媽竟然一點點也不累:“要知道尊重別人,得有禮貌。”從此以後,家裏來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聲“阿姨好,”右一聲“叔叔好。”

我在媽媽的話匣子裏學到懂禮貌,尊重他人,做事專心……我伴着歲月,年齡不斷增長,媽媽卻毫不鬆懈。告訴我:“這些事情雖然微不足道,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響你的成長。”我的家風由我的媽媽培養出來,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沒錯,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中華好家風徵文 篇二

常聽人説“校有校規,家有家風”。那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也就是家規,幫我們把那些不正確的習慣改掉,形成良好的習慣。

自從我懂事起,媽媽就一直教導我要“勤儉節約”,讓我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可我卻一直沒有把它當回事,直到這件事情發生,才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節儉的重要。那天,媽媽叫我到超市買一包鹽。到了超市,我把錢遞給了售貨員阿姨,阿姨把鹽和找回的一角錢遞給我。回到家,我把鹽遞給媽媽,順手便把那找回來的一角錢扔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了,説:“你為什麼把錢給扔了?”我説:“現在的一角錢留着有什麼用,什麼都買不了,扔掉算了。”媽媽説:“那可不行,一角錢雖少,可也是錢,只要積少成多,就會是一大筆錢。”我嘴上答應,可心裏還是在想:等一角錢攢到大錢,那要等到猴年馬月呢?

過了幾天,家裏要交電費,媽媽帶着我拿了兩百元錢去銀行交電費。我問櫃枱阿姨我家電費多少,阿姨用卡一刷説:“兩百元零一角。”我就把兩百元遞給她。阿姨説不夠,我便理直氣壯地説:“不就少一角嘛!算了!”阿姨和我説:“不要小看一角錢,要是一人少一角,一天有那麼多人,那一年下來要少多少錢?”我摸摸腦袋,想想也對啊。回到家,我便把那一角錢撿起來,放進了一個小抽屜裏。從此,我便把一些零錢都放到了那個抽屜裏,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

節儉,是我們家祖輩傳下來的家風,它就像一盞指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我一定要把這優良的家風傳承下去。

最美家風徵文1000字 篇三

餘嘗為外祖母作小記,其文也精,其意也善,告之慰之,頗自得意。抑若時會考,品物雜盛,整拾之際,數有佚失,此小記亦在其列,故為此篇。然祖母春秋高,長餘遠矣,少壯之事,蓋鮮有聞;稍斑白之秋,驟然謝世,此所以題散記者也。

祖母楊氏,世居金州。餘三歲時借舍,彼時尚未學。同涉田刈麥,餘憩於木陰至夜,微醒之時,正值歸際。欣然於阡陌之間,踏歌於星月之下。其謂餘曰:“子飢乎,渴乎?”餘報否也。是夜,不覺路遙,但見身強力健之影,悠然乎田間。後二年間,餘多歸家入學,寒暑之外,誠難逢面。明年暑,餘從母遊娛其居,方圍近十丈,形類倒山,正側間置,堂室分別,雖飾之以土,而堂廡特大。中有蠶房牛畜之地,彈弓玩樂之具,別有趣味。蓋其院落凡幾十家,老壯有所事,幼婦有所攻,草木葱鬱,人煙阜盛。

吾母之兄下有一子,餘兄也,一月無事遂閒步周山,折花捕蟬,自由之至。是日薄暮,二人莫見歸,祖母得之於小山前。以羣犬久不去,吾與兄逡巡而不敢前,見之,折木為竿而臨,數聲振吼,散盡。左右執一,緩緩而歸。復居三日,吾從母乃歸。

後三年,舅遷居今地,祖母隨之,近於吾家,常相通往。是歲六月,祖母值花甲,吾復從母為之壽,禮者眾,壽者盛,如祖母姊與其夫劉公,祖母兄楊公,與同族兄妹芸芸,俱相視而笑,各道歡娛。由是雖於生辰而反忙乎平日。擢盤換盞綠色作文網之間,稍有不便;徐行疾走之時,既顯蹣跚。宴賓之際,故友舊親禮於各方,若久不逢。餘乃知昔於故院者,今多城內。是日夜,觥樽雜陳,鬢斜簪亂,大喜於眾賓中者,祖母也。客盡,餘母、舅與之相談晏甚,攜餘乃歸。後四年間,吾學於國中,然每逢上元、端陽、中秋等節令,常聚交遊。其間亦竊聞祖母常嬰小疾,顧不甚以然。

五年,餘暑學餘之際,母語予以祖母因疾入院,侍湯問藥、不能遠廢。於是其院六日,餘侍三日。其間白髮筍生,軀體不便,孑然弗行。六日夕,病劇,自言目眩神迷,故不敢開。

明日晨,益篤,母舅鹹來,若時渾然奄弱。方旋復醫於安康。是日夜,餘舅傳噩,使母備悼具,昭昭吾耳,千萬不快。次日,亡骨歸,餘母大慟……哀者雜,悼者繁,餘形散意亂,不知所言,不知所事。夜,母遣餘眠,哀鳴上下,不絕於夢。明日醒,木既之塋土。陵於故地小山之陬。後七日,吾從母等一眾祭之,因賦“冢前野草盛、人煙來去稀。”過故院,臨小山而望,寥寥二三家,偶值殘垣破壁,田園近乎穢,苔蕪生階。或有野狸奴無窟流亡,望之楚甚。

其後數月,劉公逝。

次年初,楊公喪。

是年夏,為之葺碑,歷歷鐫吾名,復值松柏。餘臨其塋,唯不盈半丈之丘,而沒幾十載之骨,痛哉!一夜,吾與母涼於庭談之,母曰“素雅體強,孰分此不幸,若在,六十有六矣。”

後一年,以舊居久無人,平之。

中華好家風徵文 篇四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説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説,“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説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説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長輩們説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

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4oj3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