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宣講稿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宣講稿

動人的青春,就要奔跑在“教育扶貧”的路上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宣講稿

16歲,正是花兒一樣的年紀。回想14年前我的16歲正在幹什麼呢。在教室裏向成績好的同學請教不會的物理題,在國旗下笑聽隔壁班朋友宣讀以“蚊子”為中心的演講,在放學後和好朋友相約去校外拍大頭貼……一旦回憶起從前,總是懷念又美好。可是,也有不一樣的16歲,她就是我送教上門的殘疾兒童學生——李海玲。

李海玲,女,2004年出生。一出生便檢查出是唐氏綜合徵患兒,也叫21三體綜合徵,這是由染色體異常而導致的疾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產,存活者有明顯的智能落後、特殊面容、生長髮育障礙和多發畸形。但是,百科上也説,在耐心地教育和訓練監護下,生活多可自理,甚至可做較簡單的社會工作而自食其力。李海玲的父母為了孩子的病常年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奶奶因為摔傷需要卧牀修養,無法動身,爺爺走路也是弓着背慢吞吞,顫顫巍巍的。爺爺奶奶自己照顧自己都很吃力了,卻還要照顧生病的孫女。相依為命大抵如此吧。我們每次去爺爺都在幹活。炎炎夏日,光着膀子種地剝麻,就算是冬天去也穿的很少,因為一直幹活熱的。這樣一對比,我們送教上門的辛苦根本不值一提。

初見,小姑娘給我的感覺是羞怯而又有很有禮貌。她穿着很整潔,皮膚可能因為長期待在室內顯得很白皙,但也和很多青春期孩子一樣,長了幾個痘痘。爺爺奶奶看到我們去都很熱情,訴説着孫女的情況,説着説着就留下了眼淚……我們給她帶了新書包、新書本、鉛筆和很多水果形狀的小橡皮,她乖乖的坐在小桌子旁邊,小心翼翼的用手指觸碰着,抿着脣微微笑。我問她看到老師高興嗎,她痴痴地望着我笑。

有一次去,她聽到我説話的聲音就跑出來迎接我,拽着我的衣襟輕輕地喊了一聲“老師”。每天聽到喊我老師的太多,她卻讓我有不一樣的觸動,感覺是第一次走上教師崗位上時學生喊的那聲老師,瞬間觸動了心底某種異樣的情緒,激發了我作為教師的使命感。

她的動作、語言、表情都在訴説着,她在盼着我們去。因為孤獨是她的生活常態,她也盼着生命裏出現不一樣的光。她奶奶説,她也從來不出門和別的小朋友玩,因為也沒有別人願意和她玩。每天在家沒事就是看電視,大概因為在她的世界只有電視裏是色彩斑斕、鮮活跳躍的吧。每次與她相處的一個小時裏,她學習都特別認真。她的發音不標準,我們就一遍遍的教,她也一遍遍的學。字寫不好,我們就手把手一遍遍的教,她也一遍遍的練。每當感覺自己字寫得很好看,也會興奮的喊:“老師,你快看!”我就誇一句:“哇!你真棒!寫的真不錯!”她也會稍顯得意的揚起嘴角。

記得有次帶了一盒粉筆去她家,因為之前就看過,她家門口是一大塊水泥路面,很好書寫繪畫。於是那天我們把課堂移到了大門外,一起書寫數字漢字,學畫簡單的圖案。直到我們走,她都還蹲在地上寫寫畫畫。等再次送教上門的時候,我都驚呆了,因為期間沒有下雨,她家門口地面全是她的書寫和塗鴉。啊,還好我只給她帶了一盒,不然她家旁邊的水泥圍牆估計也要遭殃。

名字是一個人身份的象徵。當今社會,需要我們簽名的地方太多太多,會寫自己的名字是非常有必要的。於是,我們開始教她寫自己的名字——李海玲。她學的慢,我們就慢慢教。李字的筆畫有點多,我們就拆開來教。先教“木”,再教“子”。每次教完課走之前我們都會給她佈置一點作業,説好下次來檢查,並且約定好,如果完成了會有獎勵。多次不同獎勵結果顯示,還是最喜歡棒棒糖,於是後來我們每次去都會備着棒棒糖。那次教完“木”之後留的作業就是寫“木”,再次送教來檢查,田字格本上居然寫了好多的“木”字,滿滿的好幾頁,讓我吃驚不小。然後又教寫“子”。她橫撇豎鈎總是寫不好,我靈機一動,這個“子”去掉橫之後的“了”字與數字3很像,她已經會寫數字3了。於是我改教她寫3再在中間加一橫,慢慢的就與“子”很像了。最後再把學會的“木”和“子”上下合起來,她終於會寫自己的姓氏“李”了。下一步還要教“海”和“玲”,需要根據她的實際情況研究好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更加方便她的掌握。

慢慢地,我們從陌生到漸漸熟悉。我發現,她就是一個簡單的小女生。喜歡跟着電視手舞足蹈,喜歡我帶她做遊戲,喜歡吃,喜歡笑,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教育扶貧的踐行者、殘疾兒童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為祖國下一代健康成長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説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窮”和“愚”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讓特殊困難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教育事業上,我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今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而我需要做的,就是絕不讓特殊困難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在奔跑,有我的奔跑支撐,孩子們定會不斷前進!

青春的路上,我一定奮鬥不止,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n1oj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