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精品多篇】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精品多篇】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精品多篇】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一

不知不覺又快到過春節了。現在人們的日子好了,年味卻不像從前那樣濃了。走在街上,看着人們忙着辦年貨的熟悉身影,總不免想起記憶裏那些難忘的年味。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是每年一進臘月家家户户廚房裏飄出的熱騰騰的香味。我的家鄉在鏡泊湖山區。蒸年糕是家鄉由來已久的風俗。貧苦的日子缺少細糧,人們就用自家地裏種的黏苞米磨成黏米麪,摻上烀熟的豆餡,包成一個個雪白軟糯的“黏豆包”當作年糕。條件好的人家,還把包好的黏豆包壓成餅狀,放到油鍋裏炸成酥粘的“油炸糕”留着過年吃。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的日子漸漸好了,過年前每家都要用白麪蒸上滿滿一大缸豆包、包子或饅頭,其中豆包最常見,我家也不例外。每年過年前,母親都會用酵母發好兩大盆白麪,烀上一大鍋紅豆餡,然後一家人齊一陣,和麪、下劑兒、擀皮兒、包餡……忙得不亦樂乎。包好的豆包還要放到木製“模子”裏刻出精美的花樣,煞是好看!新蒸熟的豆包剛出鍋時,熱氣騰騰,白淨暄軟,香味誘人,讓小孩子禁不住口水直流。為了襯托過年的喜慶勁兒,母親還要用麥稈蘸上紅顏料,在一個個蒸好的豆包上點上鮮豔的“紅點”。這樣既好玩又輕巧的活兒,也往往成了我們小孩搶着乾的“俏活兒”。

除了蒸豆包,蒸花樣年糕也是母親最拿手的。母親將和好的面,擀成兩張籠屜大的圓餅,將泡好的紅棗,一個個均勻排在一張麪餅上,然後再蓋上另一張麪餅,放到鍋屜裏蒸熟,就變成一個又圓又大的年糕。蒸好的年糕,隨意用刀切成各種形狀,白麪裏夾着透紅的紅棗,不僅外形好看,吃起來也有濃濃的大棗甜味。

除了蒸年糕,家鄉人還有過年前“跑油”的習俗。就是把豆腐、土豆切成塊,放到油鍋裏烹炸。炸好的豆腐、土豆放到外面的大缸裏冷藏,過年吃的時候,在鍋裏放兩片肉輕輕熘炒一下,就是一道上好的菜餚。剛從鍋裏炸好的豆腐塊,油香軟嫩最好吃,常常成了我們小孩爭搶的美食。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除了誘人的美食,還有母親用巧手為我們縫製的新衣裳。那年月,家裏條件不允許買新衣裳。過年前母親就會用積攢的零錢為我們每人扯上幾尺新布料,比照着身高尺寸一一裁好了,用家裏唯一的“大件”——縫紉機,給我們手工縫製新衣裳。大人的布料多是藍色或黑色的“迪卡”布,小孩則多是厚實耐磨的“唐絨”布。為了趕做一家老小的新衣,臘月裏母親幾乎每天要踏着縫紉機一直幹到夜深人靜。做好的新衣服,不到大年七年級這一天是不能穿的,所以看着母親做好的漂亮新衣,我們小孩天天掰着手指頭盼過年。七年級一大早,母親從櫃子裏拿出一家人的新衣裳,大人小孩興高采烈地穿在身上,在鏡子前照了又照,然後一起出門拜年,別提多高興了!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還有過年時喜盈盈的年畫和紅彤彤的鞭炮。年畫是那年月家裏最講究的裝飾品,無論日子再怎麼緊巴,每到過年家裏總會花上塊八毛錢到集市上買一幅新年畫貼在牆上。年畫生動有趣,色彩鮮豔,多畫的是鯉魚、荷花或者粉嘟嘟的胖娃娃、慈眉善目的老壽星,預示着連年有餘、五穀豐登、延年益壽等吉祥的祝福。放鞭炮是小孩的最愛,過年了小孩總會纏着大人買鞭炮。價錢便宜的“小鞭兒”紅彤彤的一串,小孩子為了節省,就將成掛的鞭炮拆成一個個小炮兒,然後拿了火柴,到房前院後的空地上和小夥伴三五成羣的放起來,此起彼伏“噼噼啪啪”地鞭炮聲,讓年味在寒冷的冬天一天比一天更濃了。

記憶裏最難忘的年味,似一罈陳年老酒,無論時光怎樣流逝,始終在我的心底散發着醇濃的幽香,讓我對過年有了一種懷舊,一種追憶。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二

年,不僅是中國古老傳統的團圓節日,還是記錄歲月的標識和載體,映射漫長歲月里人們生活狀況的鏡子。

在童年的記憶裏,從進入臘八這一天就預示着忙年的開始。這天清早,母親會將浸泡好的八種糧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鍋中。和往常一樣,10歲的哥哥用力拉着風箱,伴隨着“咕嗒、咕嗒”的節奏聲,灶膛中伸出了長長的火舌,驅散了嚴冬的寒意。

那時,城市居民幾乎家家養着家禽。我家養着6只蘆花母雞和12只小白兔,每天清早我都會拎着竹筐到菜店撿拾菜葉、白菜根,如果能撿到胡蘿蔔,我會特高興,那可是小白兔最喜歡吃的。回來後,將撿來的東西洗淨切碎拌上玉米麪放進鋁盆裏,雞籠裏的雞就“咕咕”叫着,拼命向外伸頭,貪婪地注視着它們的早餐。每當我把籠門打開的一瞬間,母雞們就箭一般衝向鋁盆。之後,我會順手將幾個白菜根投進兔籠,裏面立馬就展開了一場爭奪戰。

“臘八蒜”是這一天必須要做的。頭一天把大蒜用温水浸泡,第二天就很容易去皮了。一個上午,滿滿一盆大蒜剝了出來,母親把剝好的蒜瓣裝進準備好的廣口玻璃瓶,倒滿醋密封起來。到了大年三十這天,瓶子裏的蒜瓣全都變成了翠綠色酸脆可口,泡過蒜的醋則是蘸餃子、拌涼菜的調味佳品。

吃過了臘八粥就要忙着“掃灰”,也就是大掃除,要把家裏牆壁地面和各種物件全部清掃一遍,為乾乾淨淨過新年打好基礎。掃灰這天全家總動員,把能搬動的物品搬到門外,房間基本清空以後,父親戴上口罩揮動着掃帚,沉睡了一年的灰塵會隨着掃帚在空中瀰漫,待塵埃落定,再把搬出去的物品搬回原位。

掃完灰就要忙年貨了。那時候,魚、肉、蛋、油甚至花生、瓜子都是按人或按户定量供應。每年這個時候,我們總要去排長隊購買年貨。有一年,每户供應半個豬頭,排在我前面的人買的豬頭乾乾淨淨,好不容易輪到我買時,眼前的豬頭卻全是毛。我對售貨員抱怨道:“換一個,像個猛張飛。”售貨員笑了:“你不吃虧,你沒見給你的半個張飛頭要頂一個劉備臉嗎?”

臨近年根的幾天最忙,蒸饅頭、做花捲、薰魚、炸蘿蔔丸子常常都是通宵達旦。那時麪粉供應量少,做饅頭時先把白麪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麪團包起來,蒸熟後從外表看一個個雪白的。大饅頭真是喜人。那時候我們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飯時,外層的白麪皮都要剝下來讓外公吃,這是母親給我們訂下的規矩。

每年這個時候,父親總要蒸上一隻雞,這可是我們家過年時的主打菜。做法很簡單,將已掏空內臟的雞腹填足大料,然後用厚厚的白菜葉裹緊放入鍋中,蒸熟冷卻後再將雞肉、白菜撕成絲裝入罈子放在室外以延長保質期。父親做蒸雞味道獨特、鮮美可口,是我童年記憶裏過年時難忘的美味。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終於來臨,全家人坐在熱炕上,吃着父親做的韭菜炒雞蛋、涼拌白菜絲、蒸雞、蘿蔔丸子,説着、笑着、喝着、吃着,盡情享受着美食,體會着濃濃親情的温暖。

吃完年夜飯,母親就給我們拿出新衣服,再每人發一個紅包,裏面有五角錢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父親會拿出幾掛鞭炮分給我們,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時光,因為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不需要忙年了,可以盡情玩耍了。

過年,是當時的孩子們最快活的日子,對我來説就是新衣服,就是壓歲錢,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飯菜,就是無拘無束地撒歡瘋玩。如今,人們再也不會為新添一條滌卡褲子而興奮,也再不會為買幾斤凍魚起大早在寒風中排上幾小時的隊。但是,我們也慢慢淡化遠離了往日那濃濃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縷淡淡的惆悵。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三

記憶總喜歡把過去的事情在無意間美化,已經過了多少個春節,每一次節日裏的不悦與煩悶總是被悄無聲息地忽略,每當回想起過去的春節,內心總忽地充滿了一股温存又祥和的感覺。春節,小時候充滿的都是煙花炮竹點燃之後殘留的硝煙的氣味。那時候還沒有因為污染要去禁止放煙花。我小時候和小夥伴可算是摸透了對門小商店所有的煙花種類。當然,有些比較猛烈的,妹妹是不敢去點的,總覺得下一秒它就會“咻”的一下炸到她新買的棉衣上面,所以隔得稍微遠些,所以就得是我去點燃那些煙花,然後讓其絢爛我和我妹妹的整個長夜。不過現在不準放了,好過已經是大孩子了,也不是特別捨不得,畢竟最美好的時光已經被我深深地鐫刻在腦海。春節,小時候最為之驚歎的就是年夜飯時那滿滿一桌子,我都不知道家裏面有那麼多盤子,到開飯的時候,我就望着那一桌子菜感歎中國勞動人民的力量,想想,此時此刻,每一個家庭裏,都吃着年夜飯,桌子上是平日無法想象的豐富和美味。這麼想就覺着還好不是天天過年,不然每天吃那麼一桌子菜,喝那麼多酒,説那麼多祝福的話。那真的應付不來。儘管接下來幾天都只能吃剩菜了,但是不管怎樣過年還是很開心,桌子上的魚,説是年年有餘之意。我就覺得國人真的是一個淳樸又善良的民族,也只有這樣的善良與淳樸,才會把對來年的願望放到桌上的魚兒身上去。

春節,小時候最為期待的是拜年時那接踵而至的紅包哦,“哎呀,嬸嬸不行不行我不能要,祝您新年快樂,您的心意我知道了,這紅包真的不能要。”“哎,你這孩子,考上了高中怎麼可能嬸嬸連個紅包也不給吧,收下吧孩子,來年了好好學習”“那好吧,謝謝嬸嬸”這樣的橋段在中國大地上每天春節要上演多少次呢?人們卻依舊樂此不疲。紅包包好一個個祝福,在人們間傳遞,將春節的韻味滲透到底。不過我小時候的紅包……都怪我太相信我的爸爸媽媽。春節,壓箱底的一件事是什麼?哦,對了,春節聯歡晚會。雖説對春晚的評價確實有待爭議,不過人民羣眾依然熱情高漲。那也難怪,那個時間段打開電視,似乎每個台都是演的這個。守夜對我來説從來都是小事,家裏的大人倒是沒我們小孩子這麼精神,困了就去睡覺,説實在的,在那天晚上要真的睡個好覺也不大可能,凌晨將近時,不知是哪家忍不住了,先放了煙花,隨後,世界就此開始盛宴,夜空從那時起幾乎無暇熄滅,一朵朵漂亮的,炫目的,張狂的煙花盛開。巨大的爆炸聲交疊,我在一片混亂中中對我妹妹喊道“新年快樂!”我覺得她應該根本就聽不到,因為我也聽不到我自己説話。不過,還是,新年快樂。

記憶中的年味徵文 篇四

年味,似乎總是和童年靠得很近很近。

童年的家,是一個很大的院子。院子裏住着我的奶奶、二奶奶、大伯、叔叔們等九家人。九家人圍成一個圓,青灰色的瓦一片連着一片,組成一個温暖的大家庭。

進入臘月,院子裏熱鬧起來,母親和嬸嬸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廚房、井台、灶爐間,她們或是炒花生、瓜子;或是穿針引線為我們幾個小毛頭做衣服和鞋子;或是揉麪、蒸饅頭;或是製作着各自拿手的年糕、風味小吃……

衣服做得最好的是三嬸,她是個天生的裁縫,做的衣服又挺括又合體,所以直到除夕夜,她都在飛針走線。

母親會做一種很好吃的點心,叫散子。母親和父親一起把配好的水、面、糖等均勻地揉和在一起,面揉好、餳好後,母親切下一小塊,用刀劃一下,把中間劃出一條條的縫,散開,再弄另外一小塊面,兩塊面合在一起擰一下,一個散子就製作好了。鍋裏的油熱後,母親把散子放進鍋裏,一會兒那擰着的小面片,就在鍋裏變成了金黃色,中間劃的小縫經油一炸也裂開了,就像一把小扇子。等母親撈出,我就迫不及待地拿一根送進嘴裏:甜甜的、酥脆酥脆的,真香!面全部做完後,母親吩咐我挨家挨户給送去,聽着別人的稱讚,我替母親謙虛地應承着,心裏美美的。

過了臘月二十,爺爺去趕年集,買回來紅紅的春聯、彩色的福祿壽禧,還有鞭炮、糖果。奶奶把鞭炮分給那些男孩子,給他們不太多的糖果;分給女孩子很多糖果,如果想要鞭炮她也會分給幾個。我們得了“便宜”,一溜煙地跑到街上找夥伴們炫耀、嬉戲,滿足而幸福。

除夕夜,我們九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濃濃的親情伴着歡聲笑語,熱熱鬧鬧慶祝普天團圓。

除夕的鐘聲敲響新年的時候,我們晚輩一起給長輩們磕頭拜年,欣喜地接過長輩們遞過來的紅包裝在口袋裏,還不時地摸啊摸,怕它會飛走……

年味,滲透其中的是濃濃的愛,這愛回味悠長,每次想起,都讓心裏升騰起別樣的温情。

“歡樂歡樂中國年,歡歡喜喜過大年……”你看,每個人的臉上都透着喜氣,街道邊已掛起紅火的燈籠,我們和年靠得很近很近,呼吸間,年的香味飄進了心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qyrdq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