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自我鑑定 >

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多篇)

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多篇)

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多篇)

【第1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我曾經在寫作的技巧問題上陷入了泥潭,過多華麗辭藻的堆砌(過分追求效果而產生報道的不充分),主觀意念的出現產生了引導受眾的傾向,對現有材料真實性、及時性缺乏質疑精神(凱里森3個月前身價僅有250萬歐元,但為帕爾梅拉斯效力期間的43場比賽打入27球並奉獻5次助攻的完美表現征服了西班牙人,征服了巴薩。3個月後其身價暴升至1400萬歐元。ps:半個賽季3個月的時間,凱里森不可能出場43場,應是6個月時間)評論性文章與新聞稿件之間的界定思路不清(缺少5w1h的基本新聞寫作要素),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我明白了新聞寫作並非只是自説自話的文體,而它需要更多的客觀、準確、獨到的觀點充斥其中使得文章能更加豐滿,把新聞事件重新展現在受眾面前。

來到北京讓我學會了作為記者不僅僅是運動手指敲擊鍵盤,更重要的是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同樣的新聞發佈會現場,同樣的採訪對象怎樣才能讓對方很快對你產生信任給予你需要的新聞線索,這是一個記者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面對受訪者能否清楚地表達出希望採訪的意願或目的,能否讓其成為你的長期線人提供線索,這就是一個好記者與普通記者的區別。面對體育新聞日益國際化的趨勢,跨國交流的能力也成為記者獲取信息源的重要手段,在“英超亞洲盃”和“意大利超級盃” 兩項賽事的採訪中,外語的重要性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能進行充分交流的我,只能等待別人採訪完後的轉述或簡單描寫一些賽事的花邊新聞,而這對於想成為一名出色的體育新聞記者的我來説是遠遠不夠的。挖掘世界重大體育賽事的新聞報道線索,各門外語作為溝通的手段便顯得尤其重要,而這也成為我需要努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之一。

此次北京暑假實習,我一共發表了10片文章、4張照片,看完了梅爾文·門徹《新聞報道與寫作》一書,這44天短暫的經歷為我以後努力成為一名體育新聞記者指明瞭方向,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我會利用大學時光努力不斷完善自我。

【第2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記者新聞寫稿實習總結範文

從7月15日到8月17日,是我在第一實習的時間,在此我對實習做一總結。

我的家鄉在三門峽,就讀於新鄉的學校,所以對鄭州這個城市並非特別瞭解,原來去過幾次鄭州,也都只是逛逛商場吃吃飯。那時我從未想到自己會在這樣的城市租房、實習、生活。

初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要迅速開始工作學習的確不易,還要找房子,找吃飯的地方。但幸運的是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還有來自同社的三個小夥伴。她們先到鄭州,在國貿附近解決了租房的`問題。我在看到那麼好的房青年旅舍的時候才突然感受到,有小夥伴的重要性,她們使我在這樣偌大的城市不再孤單。

但租房吃飯只是我來此學習的輔助,這也並不是特別困難。週一我們去單位報到,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高聳的辦公樓,樓內的辦公室裏佈滿綠植,女生打扮得精緻卻不失真,我見到白領們和總編,緊張的説不出話來。

這也許就是我夢想中的都市白領的生活,成為一個職業的記者,不單單是跑校園裏的採訪,我在學校也想過好多次。但選擇記者部開始實習後,我卻發現記者這個職業和我想象中真的不一樣。

從第二天開始,我便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烈日中跑活動,做採訪。

七八月正是最熱的時候,我儘管塗着厚厚的防曬、穿着短褲,仍然能感覺到太陽對我的惡意。但是我的老師,儘管天氣如此,他仍然跑着去現場,只為採到一手新聞。

在第一次出現場的時候,我已經感受到了老師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以後每天如此,基本上天天有現場可出,有新聞採。回來便整理錄音,寫稿子發給編輯。一天也就忙碌的結束了。

實習讓我見識了很多,而且對鄭州的瞭解不僅僅侷限於商場或者餐廳等娛樂場所,還見識了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做事方式。當我作為記者進入這樣的地方,真的蠻光榮的。

而每天的忙碌結束,我和我的小夥伴們總會坐在青年旅舍的客廳裏,向對方講述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

一個月過去後,我很驚訝的是,在這樣的大網站,我也發了三十餘篇稿子,稿件的數量超出我的預期,我所得到的更是超出自己來之前所想。回頭看來,我所付出的金錢和時間,都是值得的。

【第3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從小我就夢想着成為一名作家,把生活中所有的精彩、感動用文字記載,把所有的夢想和夙願用文字傳承。

今年暑期,我有幸在家鄉的電視台新聞部做了一個月的實習記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真切感受了生動鮮活的新聞事件帶來的興奮和激動,真切感受了新聞記者們不畏艱苦、敬業奉獻、敢於擔當的崇高精神。

家鄉的電視台是全縣的新聞媒體,是當地羣眾獲知大政方針、重要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有新聞、專題等10餘檔電視節目,30多個節目還獲得過中省大獎;新聞部有七、八名記者叔叔,艱苦的工作環境和高強度的工作節奏歷練了他們忠於職業操守、勇於擔當重任的素養和品質。

每有新聞事件發生,無論是烈日暴曬的晴天還是大雨滂沱的雨天,接到命令或得到消息後,記者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立即進入工作狀態。由於人員和條件的限制,他們經常是一崗多責,在現場既是攝像又是記者,在工作室既是編輯又是製作,一天跑幾個現場,出幾個稿子是家常便飯。他們的工作,往往是通宵達旦,日以繼夜。但是,這幫人卻樂此不疲,累着並快樂着。

我的實習經歷分為四個階段。作為一名實習記者的最初幾天,主要任務是熟悉工作情景,瞭解新聞節目的採訪、撰稿、編輯、製作、審核和播出工作流程。接下來近乎漫長的一個星期,新聞部主任abc把去年以來本台播出的新聞稿件裝訂簿、視頻節目數據庫一股腦兒翻出來,讓我對比、分析、學習,學習新聞稿件的寫作思路方法,學習鏡頭素材的合理運用,學習新聞稿件的編排技巧。

通過老師的耐心指點和自己的學習分析,我逐漸懂得,優秀的新聞稿件,一檔精彩的新聞節目,好的題材固然重要,但文字、影像如何完美組合,遠、中、近景怎樣合理搭配,畫面角度、時長怎樣恰當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都必須處置得相當精到。第三個階段是跟隨老師學習採訪。

短短的幾天時間,我跟着幾位老師,先後在創先爭優會場、抗洪救災募捐現場、民生八大工程建設工地進行採訪報道。採訪的過程中,老師不斷教導我:不但要用善良的眼睛觀察社會,更要用智慧的筆、鏡頭記錄社會;要注意捕捉中心人物的關鍵語言、行動甚至短暫的表情,領會精神實質,洞察豐富內涵;一定要學會溝通和交流,在採訪時有話可説,因勢利導,正確引導併成功勾起被採訪對象的傾訴欲,這樣才算是成功的採訪,圓滿的採訪。

當然,新聞節目最重要的是要堅持正確的導向,因此,我實習的第四個階段就是跟着老師學習主要從政策關、導向關、時效關、效應關等方面審查新聞稿件、一期新聞節目的優劣成敗,只有真正做到態度精誠,策劃精細,鏡頭精到,語言精煉,配音精確,製作精美,編審精密,才能達到效果精彩,滿堂喝彩。

一個月的實習時間匆匆而逝,收穫頗豐,感觸頗深,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尚未走出象牙塔的我們,平時多重視理論學習,忽視了實踐環節,到具體工作中運用時往往會與理想相去甚遠,不能夠發揮自如。只有通過具體工作的磨練和實踐,才能使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鞏固、提高和完善,才能真正檢驗出自己的實際水平。

通過實習實踐,要成為學有所用,用有所長的人,尤其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不僅需要淵博的學識、精湛的技術、凝練的語言,而且,善於溝通的技巧、勇於吃苦的奉獻、健康有力的體魄、社會道義的責任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羣默默無聞的人們,一個個最基層的新聞工作者,一盞盞照我前行的恆久的路燈!

謝謝你們!

【第4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即將四年大學生活,即將走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來説,是一次畢業之前最為重要的勵煉。

習慣了四年從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習慣了最為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習慣了簡單快樂;習慣了簡單的悲傷;習慣了校園中的一切……

而這時,我們要離開所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離開這一切平靜的。畢業了,我們,必須去獨自面對外面世界的喧囂。

我的理想,可能説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在xx年參加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時候,我也為自己規劃這樣的職業。記得我當時把我的5年職業發展路徑定為3個階段,而這第一個階段就是成為一名國內新聞的編譯。 範文中國,原創範文樂園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實習工作做是一名產經新聞的實習記者、實習編輯。這樣的實習工作雖然讓我的英語專業無從用起,雖然,之前的我對產經新聞幾乎“聞所不聞,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實習機會。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我們在校園不曾接觸的東西;任何一位在單位的前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亮點。

在3月9日上午結束了我大學期間最後一次,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考試——英語專業8級的考試之後,我只身來到了北京,來到了這個我的很多同學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後工作的地方,來到了這個人多車多,我一直並不喜歡的地方。站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看着車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羣,我告訴自己:有一種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了我的實習單位《消費日報》社。這是中國輕工業協會下屬的一家政府性報紙,我們的文章不是給老百姓看的,是給政府部門、給相關輕工企業看的,我們任務是給他們提供最新的產品信息,提出產業發展趨勢,這些都是後來和我同在一個辦公室,與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訴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們實習情況是不是順利,但是,我的實習生活在最初的階段,可以用“迷茫”兩個字來概括。實習的第二天,單位就給我配備了一台電腦,起初是欣喜,而後便是迷茫了。

除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前輩們,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報社的工作似乎不同於其它,靈活性和獨立性更強。因此,這個時候得我更無助。我就這麼無所事事的上上網,聊聊天,把所有網站的新聞看一個遍……這樣清閒的日子,讓我心慌。我反覆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甚至對於所有坐辦公室的工作開始排斥,這樣的清閒,我會崩潰。

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習鑑定,如果僅僅是為了幾句評語,如果僅僅是想要一個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隻身來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穫。

於是,我開始了一段“痛苦”的經歷。為了儘快適應自己所在的部門,我開始了每天查閲各種經濟新聞的日子。枯燥,厭倦,概念模糊。以至於那段時間,一見到報紙,我都有種想吐的衝動。滿腦子全是什麼又漲價了,什麼新的勞動法實施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這些之前我絕對不可能去問津的經濟新聞,如今成為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而從前習慣性閲覽的文體新聞網站,都轉變成了經濟網站。

同時,由於並非新聞專業,因而對於各種新聞文體沒有明確的概念。什麼是消息,什麼是通訊,什麼又是言論?我真的有點兒一頭霧水。於是,我上網蒐集有關新聞專業知識的資料,聽從前輩的指導,收集不同種類報紙的相關文章,將其分批分類。從最基本的模仿開始。

實習的日子,讓我最先明白的是嚴謹。最簡單不過的300字的消息,卻也包含着5w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5個要素缺一不可。

最簡單的消息,也不能忽視掉她最起碼的格式:要註明“本報訊”,後面緊跟着是記者的名字,而且,記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號“括”起來。我在這裏闡述這一點,只是想説明,不管新聞稿是大是小,他的嚴謹性都是不變之處。在學校的時候,經過學生會幾年的礪練,讓我堅信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情小到不值得我們去揮汗,也沒有什麼事情我們盡了全力還不能做好。

另外,我們作為輕工業聯合會下屬的,主管輕工行業的政府性報社,經常會應邀出席各類輕工業產品的發佈會,等活動。之前,總是覺得可以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出現在某個會議的現場,是無尚的榮耀。而當有一天,我們頭走到我面前,交給我一份邀請函和一個寫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後,我的第一次會議到來了。

首先要做的,是從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達到的地點。查清查具體的往返乘車路線,避免初來乍到的 我“迷失”在這樣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後,整裝待發。

我的第一次會議,是新浪房產推出“樂居”理念的一次峯會。在一個商貿中心其中一家5星級酒店舉行。一路詢問之下,來到會場,有一種“蒙”的感覺。精緻的會場,滿是西服革履的嘉賓,耀眼的閃光燈……在簽到處換取了“媒體”的出入證,掩飾着內心的喜悦,佯裝鎮定的步入會場,在媒體專區坐下,像模像樣的拿出我的“採訪本”,卻不知道該記錄些什麼。翻看着在簽到處領到的峯會新聞稿,試圖從其中找出一些端倪,不至於到會議完全結束我依然處於“混沌”狀況。

而這時,開始有人不停地交換名片。我的心裏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不安。名片?我現在是變不出名片的,可是我總不能説:“不好意思,沒有”吧?這樣的不安之下,耳邊一個聲音響起:小姐,請問可以交換一下名片嗎?轉過頭,來不及多想,脱口而出:不好意思,我的名片剛剛發完了……

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的反應應該是那樣的情境下所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才讓我明白,靈活應對各種不同的突發狀況,也是作為一名記者所應該具備的素質。那次的峯會,政界,商界,房產屆的名士着實見了不少。這其中還包括一直以來在中國房地產界“炙手可熱“的人物:雅虎中國的總裁潘石屹。當時,正值潘石屹的“拐點論”被炒得火熱,而他出現在峯會也可以説是提高網絡同步直播收視率的一個舉措吧!

會議結束之後,走在那個充滿着“高級”氣息的貿易中心,心裏面的感覺很複雜。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生活,感受這樣的生活。身上穿着和那些人一樣的職業套裝,但是自己清楚,並不是他們。那一天,我一直在問自己,這樣的日子,是我想要的日子嗎?為了成為可以自由出入這種奢華場所,就是我想要的未來嗎?

偌大的北京城,我顯得那麼的渺小。之後,我又去了很多個會場,採訪了莫慧蘭,可是再也沒有了第一次的那麼多感觸。每次輾轉於公交車和地鐵站,前往一個個高級會所,觀察着身邊形形色色的人,都很好奇,他們是否是和我一樣的人?

我們副主任説,做產經新聞,起碼要半年的時間才能熟悉這一行。很顯然,我的實習期沒有那麼長。可是,我絕對不甘心只是這樣默默無聞。每天強迫自己浸泡在“財經網”,“輕工網”,關注的全部都是那些枯燥的輕工新聞。這期間,我確實有過動搖。

因為,面對當初去出版社還是報社的雙重選擇,我放棄了名氣更大、待遇更好的輕工出版社,只因為,不想單純的坐在辦公室,只因為,心中的記者夢。縱然和我大學四年的英語專業沒有任何的關係,我依然堅定的來了。但是當我面對所有在學校我沒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時,我也確實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儘管,去實習之前,我無數次告訴自己,一次都要從頭開始,在這裏,沒有人認識你,在這裏,曾經的榮耀並不屬於你。這樣的心理暗示卻依然沒能阻止我最初的心理落差感。這種落差,在當時,帶給我的是前所未有孤獨感。還好,我的孤獨感並沒有持續太久。

今天只這樣淡淡把那段經歷掀過,而那種感覺會讓我一直記得。而且我堅信,那樣的孤獨記憶,一定是我收穫的財富。我想,在大學積累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快產生了效果,和辦公室的人關係日益親密,兄弟部門也一樣。

我也終於,見到了自己的文章變成“鉛字”。別人需要半年做到的事情,一個月不到,我做到了。儘管,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讓我清楚的知道,經濟新聞並不是我喜歡的。然則,這個時候,這些似乎變得不重要。後來,又做了實習編輯,又有了第文章發表……

我不能肯定自己將來會在哪裏,也不確定,未來的職業與理想,與專業有多遠,有自己的喜好有多少的差距。但是,兩個月不到的實習,給了我一份對未來的期許。縱使自己並不喜歡,縱使自己並不擅長,縱使與專業毫無關聯,我依然可以去做。而且,只要我願意,我依然可以做好。

【第5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新聞專業記者實習報告:新聞專業實習報告總結

經過長達四個月的記者實習,作者寫下了數千字的實習報告,就足一讓我們想他致敬咯,新聞專業的實習原來如此煩瑣,在閲讀這篇實習報告前我都還不知道。這篇範文既可作為一個實習報告,也可看作是實習日記,實習日誌什麼的,作者在實習中的感情全都在字裏行間。

九月份電視台(新聞專業)實習小結 進入電視台實習已經一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收穫頗豐。我從一個懵懂的學生,逐漸成熟了起來。 剛進入電視台時,對環境很陌生,什麼都不懂,有點怯場的感覺,也經歷了幾天“啞巴”狀態。但這裏的老師都很好,帶我的是個女老師,她向我介紹辦公室的工作情況,對我的實習情況作了指導,讓我明確了自己來這的目的,讓我不在麻木。首先堅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師問好,漸漸的和這裏的老師熟悉起來了,感覺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歡上了這裏的一切,處於這樣一種文化氛圍比較濃的環境中,學習也越來越有感覺。 在開始的兩個星期裏,那裏的老師指導我看他們以前發的稿,熟悉電視新聞的寫法,慢慢的進入新聞狀態,還讓我參與他們的組織學習。我也漸漸的瞭解了新聞部,在實踐中瞭解了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師總結中的一段話“重視鏡頭,用畫面説話;用好話筒,用聲音説話;跟拍進程,用情節説話;選好視角,用思想説話。”就可以很好的説明什麼是電視新聞的好寫法。電視新聞都很簡潔明瞭的,文字説明少,大部分用畫面去表達。我剛開始的練習寫稿的時候,就不注意簡潔,普遍稿寫的宂長,這是在以後的寫稿過程中要改進的地方。 這段期間的學習,讓我明白了學校裏學的東西不是沒用,而是需要實踐來檢驗。在學校里老覺得這也學那也學,以後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實證明那些東西在特定時候,特定地方能發揮很大作用。剛開始進台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用在哪裏,後來發現這裏的老師都是獨立完成單篇稿件,也就是採、編、製作都是一個人獨立完成。這就要求你攝像、寫稿、製作都要熟練。這讓我知道了我所學的那些雜的東西並不是沒用,到這裏就能連成系統起來用了。但在實習中,我也發現學校裏學的東西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知識、經驗還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積累。 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小城市,新聞其實發生率很低的,除了政府安排的宣傳新聞,並沒有多少可以寫的東西。但這裏的老師就能突破地方小的侷限性,能夠從這麼小的地方去挖掘新聞。這裏有位記者老師他一個月能發50多篇稿,超出基本要求的25條的一倍多,是新聞部的高產記者。我問他平時怎麼找新聞線索,他告訴我,沒事要多上網瀏覽,多看報紙,提高新聞敏感性,收集新聞素材,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建立廣闊的人脈關係。這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為憑你一個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全市的每個角落,所以要藉助羣眾的眼睛,所以建立人脈關係很重要。這些關係就是你的資源,是你新聞的來源,要懂得挖掘利用。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也讓我體驗到了幹記者這行的艱辛。他們雖有固定的下班時間,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時候為了新聞必須加班。在搞“雙創”宣傳期間,新聞有時候需要半夜拍攝,老師也堅持半夜上班。為了新聞風雨無阻,記得去拍個集體婚禮的現場,那天下雨,但記者老師還是冒雨趕到現場進行了拍攝,渾身濕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備稿期間,那些老師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趕出來。他們這種工作精神是我要學習的。 在實習期間,我不光得到了這些老師的幫助,同時還認識了不少與我一起實習的實習生,和他們成為了朋友,在和他們的點滴交談之中也學習到了不少。從她們身上學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實習中遇到問題和她們一起探討解決,在互勉互勵中,共同進步着。 實習期間,我還有幸參加了電視台的一次播音員招聘活動,招聘活動分面試和筆試,招聘播音員不再單單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們要有記者的素質。在我們的地方電視台,也許因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較多的,比較全面的,這樣才能節省開銷。在《電視中心新聞部考核辦法》中就規定了播音員需配合記者出現場,同時每人每月也要發稿8條以上。現在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播音的不再是隻會讀稿了,同時也需要會採寫新聞。通過這次招聘演練,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要不斷完善自己。 這個月的實習,我是快樂的,學習到了我要學的,收穫了我該收穫的東西。在以後的實習中,我要更主動一些,從點滴小事做起,多爭取寫稿的機會,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十月份實習小結 十月份是個好季節,“十一黃金週”的到來給十月份帶來了新聞高峯。讓我瞭解瞭如何策劃和報道節日期間的新聞。 在“十一”的前一個星期,台裏新聞部的人就進行節日備稿。首先,是翻閲過去的新聞資料,對一直沿用的慣例性新聞報道素材進行整合。同時,結合現在實際,對節日期間可能發生的事進行預測和策劃。另外,對節日期間的記者人員做好了安排,做到忙而不亂,提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10月1日的新聞內容如下: 1、 新聞特寫: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 2、 編後話 3、 九對新人共慶國慶 4、 載歌載舞祝福祖國 5、 各地羣眾歡慶國慶 6、 江洲上下洋溢着節日氣氛 7、 節日裏勞動者堅守崗位 8、 黃金週第一天:垂釣園生意紅火從10月1日的新聞內容可以看出,圍繞的主題就是全市歡天喜地慶祝國慶,渲染的是節日的氣氛,涉及了人物、婚慶、勞動者、經濟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枝幹相連。與去年的內容相比,有着去年的套路在裏面,但很好的融合了,並不影響新聞的整體的時效性。這樣的老舊新聞資源整合是值得提倡的。 “十一黃金週”主要是休閒為主,所以在以下的幾天報道中休閒消費這條線一直貫穿着。 10月2日 黃金週第二天:逛街購物,享受休閒時光 10月3日 記者視點:透視揚中婚慶現象(之一)婚慶消費居高不下 中秋:豪華月餅穿上“平民裝” 10月4日 記者視點:透視揚中婚慶現象(之二)婚慶倡導文明簡約新風尚 10月6日 我市各地歡慶中秋佳節 節日期間工程建設者奮戰施工一線 記者視點:透視揚中婚慶現象(之三)婚慶禮儀服務有待規範 從黃金週選取的報道看,今年的一大看點就是婚慶市場比較火熱,另一個就是兩個節日在一起,中秋節又是個很好的報道題材。正因為抓住了這兩點,對婚慶消費了做了新聞專題報道,針對婚慶市場出現的現象進行了報道和引導,體現出了今年的特色,同時把不好地方的提了出來。做出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在對中秋佳節的報道中,我們又可以看出節日新聞報道的套路,同樣的有歡慶的佳節的報道,渲染了節日氣氛,也有節日中奮戰的勞動者的報道。“十一”黃金週的新聞報道之所以能夠如此清晰緊湊,是預先做了策劃和構思。做好一檔節日新聞要注意提前做好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台裏實習了這麼長時間,我發現台裏缺少一個電子資料數據庫,還是靠手工整理資料,不利於資料整合保存,查找起來也比較麻煩。在策劃“十一”黃金週節目的時候查找以前新聞資料的時候,就明顯的感到浪費了時間。在這個月的實習期間,這裏的老師指點我,讓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編輯做了哪些修改,並請教老師為什麼要從這個角度寫,仔細比較一下,找出給我啟迪的東西。這是很好的學習方法,經過這兩個月的實習,不僅增長了我的社會閲歷,拓寬了我的新聞實踐面,而且也提高了我的新聞採編能力。同時這個月我開始了新聞製作的實習,新聞的製作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一是因為它短,二是因為要求沒有記錄片、專題片那麼嚴。在台裏,新聞一般都是用線編。在學校裏學的東西,因為長時間不去實踐,已經忘了,還要從頭來學,學習實踐是一刻也不能鬆懈的。在線編方面,這裏的軟件和我在學校學的不是同一種,之前老師有説過各台有各台的設備,不一定相同,所以還有點心理準備,學習東西要學會融會貫通!在剩下的兩個月時間裏,我要儘量做到,學到最多!十一月份實習小結 十一月份也將要接近尾聲了,實習了快三個月了。這三個月跟出去採訪的機會也蠻多的,收穫還真不少,值! 11月8日是記者節,要向所有的新聞工作者表示致敬!這個月更多的是要學習,台裏也組織了業務學習。業務學習的內容是觀摩優秀電視作品,借鑑他人的創作手法,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總共看了三部片子,都是取自的揚中素材。一部是《夕陽紅》欄目組製作的記錄片“許向天國的那句”。講述的是揚中的一個70歲的老人陸明才十幾年來照顧孤兒的先進事蹟。我台先前也採寫了陸明才的事蹟,製作播出了5集大型人物記錄片《真情》。分析比較,我覺得由於電視專題片製作要求的特殊性,縣級電視台現有的技術設備、節目策劃、拍攝製作等還與央視頻道的專題製作水平有一段距離。首先,從寫稿上來講,央視的文稿,懸念貫穿,引人入勝。同時稿件體現出了很高的價值關和人道關懷,意義提升很多。其次,從藝術元素的運用上,央視“許向天國的那句”畫面可視性比較高,和同期聲的結合,使得現場感比較強。另外,編導和攝象期間合作比較好,在拍攝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溝通,編導需要什麼怎麼拍,攝象一清二楚。在攝象跟拍的三天,編導基本沒出現,沒有外人的打擾,靜靜的拍攝,這也是人物拍出來比較真實的原因之一。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跟央視的節目運營機制有關,節目拍回去必須要保證要被選用,如不被選用,節目拍攝所有花銷將有個人承擔,單位不給報銷。這也就激勵他們製作節目時,追求高要求,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和央視的片子相比,我台的記錄片《真情》在稿件上就顯宂長,畫面、同期聲等藝術元素的運用上還有着欠缺。想要製作出好的片子節目,策劃很重要。在這裏就要提到去年5月來揚中實地拍攝的《再説長江》這部片子,它的整體策劃不説,就看介紹揚中的一集,與崑山、江陰等城市一起,策劃時異中求同,歸納這幾個城市的共同點——創新的城市。這有值得我們的地方電視台好好學習的,要排除客觀因素的影響,儘量在人為的主觀因素上做到盡善盡美彌補客觀的不足。另外一部是取自揚中公安題材,《46小時狂魔落網記》是跟蹤記錄的,這種突發性的事件的報道,是預先很難設想規劃的。這對攝象記者的要求比較高,必須要時時刻刻保持清醒,拍攝的題材要儘量全面,事情一過就再也沒有了,不可能有導演的餘地。通過這部片子,我們在追求節目可視性的同時,也深刻了解了這樣的題材的危險性,記者的自身安全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這個月中,我出去採訪的內容涉及的還是比較廣的,政府會議、社會新聞、人物採訪都有接觸,感觸也比較多。在記者業務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題材新聞的寫作方法。新聞寫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繼續多練習。採訪上,老師教會了我,如何讓當事人自己開口説的方式技巧,告訴我必要的設計圈套還是要的。還有我覺得這個社會弱者還是比較多的,需要的幫助的人也很多,這讓我覺得做記者能幫助人的自豪。同時也看到了社會的一些不光彩的層面,社會複雜的層面,有些不是我一個人可以改變的。怎麼樣在之間做好平衡是對我的考驗,也是對每個記者考驗,我想這也是我要慢慢積累學習的。今年記者節全市新聞系統開展了“三提升三爭當”主題教育,修訂了新聞系統行業自律公約。通過這些我發現自己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想要做個合格的新聞工作者還需要不斷的努力,在各方面讓自己成熟起來!十二月份實習小結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實習的四個月就結束了。回想這四個月的成長經歷收穫還真不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記得一開始進電視台時的忐忑不安,在這四個月的鍛鍊中,我已經基本克服了那種緊張心理。從一個學生蜕變到一個職場中人,這種心理變化確實很大,也認識到了社會的複雜性。現在的實習鍛鍊對我將來的找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月的實習計劃是去學做新聞專題。新聞專題是比較詳細和有一定深度的報道,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很難單個人去完成的,所以工作時的分工協調是很重要的。老師告訴我這裏面的核心人物就是電視編導,能夠有很好的組織能力。電視編導有主要的三個工作任務:首先是進行節目策劃。電視編導確定主題後需要收集文字資料,圖象素材進行初步的策劃,做好主持人、攝象的部署安排。新聞專題是有一定準備的,它不是扛着攝象機去現場就能解決問題的。一些人物的採訪稿都要做好設計。接下來就是帶領並協同攝象記者完成前期圖象素材的拍攝,人物同期聲的採訪,要做到素材詳盡全面,但又要節省,保證拍下來的都是有用的。然後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撰寫解説詞。在地方電視台人少,一個新聞專題部就五個人,所以能調配的人不多,電視編導也不是固定的一人,專題的題材誰想出來的,在某題材上比較在行的,他就可以是編導,這裏的老師有很多都是一人兼多職的。我想如果以後要來這裏工作的話,必須要專多樣才能勝任這裏的工作。在學習做專題期間,最鍛鍊我的就是耐心,一上非線編輯線就需要半天以上的時間,要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核對編輯無誤。編完之後還需要給台長審片,有時候編完改改完編要七、八次。對於我們這縣級地方台來説,自辦的節目很少,就兩檔一檔揚中新聞,一檔就是新聞專題。收視率相對來講比較高,所以這兩檔節目成為我們地方台的立台之本,成為廣告商追求的對象,這帶來負面影響。時逢聖誕節,節日氣氛很濃,很多商家都想借此機會好好的宣傳一下,出現帶有商業性質的新聞,還小範圍引發要不要過“洋節”之爭。在審片的時候被發現了,台裏立馬開會研討,撤下了新聞,並出通知告之每位記者不能在犯這樣的錯誤,在過“洋節”方面做好正確的輿論引導。對於此事,我認為台裏的這種做法很對,如果商業新聞播出了將會影響到電視台的形象,這是打造節目品牌所不允許的。記者要有操守形象,該遵守的職業道德就一定要遵守,不能向“錢”看。聖誕節這是個新聞點,我也覺得漏掉了可惜,但要有個度,我是不太贊同“洋節”盛行的。如果把這個策劃,就圍繞“洋節”之爭做個專題,我想還是蠻有意義的,要好好分析這“拿來主義”。在這實習的短短四個月之間,我和這裏的老師結下了友誼,我很感謝他們教會了我許多。這四個月內我接觸到的人,採訪過的人,都給我留下很多印象。四個月的實習有苦有甜,我也避免不了犯了些錯誤,但我卻在成長和進步着,這是我的驕傲。我想這也是我人生的一筆財富。要離開這裏,還真有點捨不得,這裏還有很多我要學習的東西,所以我決定留下來再繼續實習一段時間。到真要離開了,我也會説實習結束了,但學習卻永遠沒有結束!

【第6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電視台記者實習總結

首先説説在百姓連線的工作心得。在編輯部二個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裏是我的第二個家,新聞工作可以在快樂中完成。編輯部的老師對我們這些新人親切有加,在工作之餘,以朋友的姿態經常和我們一起唱歌,坦懷聊天,非但不擺領導的架子,而且還以關愛之心在引導我們做好新聞工作,對我們這些新人投以真摯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們隨時給予熱情地指導;工作之餘,大家開懷談笑,不分彼此。正因為如此,在編輯部的工作,讓我體會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歡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穫主要有:1、基本瞭解使用和維護攝影機;2、基本掌握了社會新聞的採寫和區別;3、基本瞭解編輯新聞攝像帶的大致流程;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採訪拍攝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外出採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一個月的時間,我配合各位師兄一起完成新聞採寫近1,自己獨立完成的採寫作品。老師每次安排的採訪任務都可以順利完成。

剛來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熱線電話,幫助老師收集新聞線索。開始覺得有些枯燥,沒意思。但後來發現,這些電話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要寫出好新聞,就要先找到線索。通過電話,我們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發現新聞,趕到新聞現場。

當我看到所記錄的新聞線索變為篇新聞播出,更加感到新聞線索的重要性了,對接電話這樣的簡單工作更是不敢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個打進來的電話都會認真記錄。以方便之後的採訪工作。

老師告訴我們,在接電話的時候,我們需要問清楚事情大概的情況,對事情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且時間久了之後,你會慢慢發現哪些事情是有新聞價值的,從而做出完整的新聞。

第一次的採訪顯得有些緊張,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害怕犯錯誤。怕漏掉了一些環節對報道會有影響。這時,老師總是很耐心的指導我,告訴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詢問清楚的,要仔細記錄下來的。雖然第一次的採訪,自己的表現有些慌亂,但畢竟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從學校的書本課堂,走到了真實的新聞採訪。

第一次採訪的是關於《機動車走非機動車道》,一位觀眾打來電話向我們反映,漢口唐家墩路石橋站那一段公交車都行駛到非機動車道上與行人一起搶道,極不安全。希望我們能幫忙反映。於是,老師和我趕到了現場,並看到在還不到400米的非機動車道上,每過十秒鐘就會有一輛公交車通過,給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嚴重破損。首先,老師在現場拍攝了一些畫面。接着我們採訪了附近的市民,進一步瞭解了情況。然後老師告訴我這種情況屬於武漢市交管局管理範圍。於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採訪了市交管局新聞發言人姚先生。採訪結束後,我們回到了台裏接着寫稿子,剪帶子,打字幕聽錄音。完成後,交給後期製作進行編排。就這樣完完整整的電視新聞“出爐”了。通過第一次的採訪也讓我瞭解到電視新聞採訪的整個流程以及後期製作的步驟。

從前都只是在電視上看新聞,對於新聞的畫面並沒有太多的瞭解而現在因為實習的緣故可以親身體驗如何來做新聞。原來做好一條新聞,除了要找到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以及進行現場的採訪,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就是,新聞的後期製作,正因為有了後期的編排才使得一條新聞更加生動,整條新聞也更加豐富。

對於新聞的製作,之前在學校裏也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內容,對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頁,只能從頭學起,還好老師總是很有耐心,總是細心提醒。新聞製作並非想象中的簡單,首先開始剪輯,從拍回來的內容中選擇可用的片段,使得新聞畫面和新聞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應。然後就要處理聲音的部分,我們需要聽清當事人所説的話,並且記錄下來,因為最後我們需要給新聞加上字幕,使得新聞更加完整,也可以幫助觀眾更仔細的觀看新聞。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給新聞配上音樂,使得新聞更加生動,也更加吸引人。

由於我還缺乏後期製作的專業知識,因此在做非編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難題,另外做非編也需要非常的仔細小心,因為所做出的新聞節目會是面向成千上萬的電視機前的觀眾,任何一個小錯誤都是不允許的,因此我這個新手總是格外小心,總是反覆嘗試,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已經能做一些簡單的編輯工作,也能幫上老師的忙,不用再向剛來的時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麼。

要做好新聞和以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是分不開的,線索,採訪,編輯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忽視。在這裏的兩個月時間裏收益頗多,對新聞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也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

在實習的過程中,常常會覺得自己所學的東西還是不夠的,視野也不夠開闊,還缺少很多東西。真的就是臨到考試的時候才發現所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因此還需要不斷的補充自己的所學,更加應該對自己嚴格要求,精益求精。正是因為這次寶貴的實習經驗,才讓我對許多事情豁然開朗,對於將來也有了新的規劃,更加明確了以後所要走的路。

是的。大學校園,遠離社會喧囂,莘莘學子很少真正接觸到社會現實,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之間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脱節,這些使得我們大學生在剛走出象牙塔後顯得無所適從。如果説在校園裏的生活就像一個夢,那麼實習更像一個鬧鐘,把大學生從夢中敲醒。

現在我的實習期已經結束了,真的很不捨得。而我也一直為自己能留在《百姓連線》欄目組實習感到幸運。當我在寫實習報告的時候,回憶裏的每一個片段都不捨得丟棄,這一切都將是我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我衷心的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指導過我的老師們,真的很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關照。也感謝培育我,栽培我的學校和老師,我會更加努力,完善自己。

【第7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暑期開始後,利用了大約半個多月的時間在**電視台專題部實習,知曉並切身實踐了專題節目的製作,這其中包括了聯繫採訪人、策劃、拍攝採訪、後期撰寫文稿以及後期編輯製作這一系列的流程。

從第一天進入電視台的不知所措到後來嫻熟的完成指導老師佈置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成長了不少。實習中首先對採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其次逐漸上手採訪了養鴿專業户、拍攝採訪了東廬中學九年級畢業生典禮,並參與了後期的文稿的整理與核對。深刻體會了專題製作完成的不易。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實習,受益匪淺。這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次訓練。針對今後想要選擇的專業方向和努力目標有了更明確的認識。當然重要的是,自己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軟實力的提升主要包括三方面:懂得了採訪的一些技巧和以後作為記者所需要具備的素質以及採訪、撰寫文稿的方法、注意事項。比如在採訪之前,如何聯繫或者和被採訪者溝通讓他(她)答應我們的採訪要求,在採訪時怎樣應對被採訪者的拒絕、怎樣和被採訪者建立良好的互相信賴的關係、怎樣提問使受採訪者便於理解回答等。後期怎樣撰寫文稿才能清晰得敍述事件、突出重點並且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得觀眾有興趣。又如怎樣剪輯拍攝的片子才能和文稿保持對應、相互承接。相對應的硬實力為:對於拍攝硬件的瞭解和簡單運用和對於軟件的應用。通過觀察以及詢問請教大致瞭解了拍攝的內容素材、取景、角度位置、重要性順序等等。實習中,應用到了專業理論知識,驗證了一些理論的正確性。例如:擬態環境、使用與滿足理論、把關人等,這樣的理論和實踐的相互對應使我對於實踐和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以致用和反饋真學的習不網錯。

當然實習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最先面對的不是和專業有關的問題,而是怎樣讓自己迅速的適應所處的環境,怎樣和實習基地的指導老師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建立良好的關係。感觸很深的是,作為實習生一定要主動,主動去觀察、主動去幫忙、主動去請教、主動去完成任務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其實這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些解決了之後,面對的就是對於專題節目的陌生、不瞭解帶來的茫然感和無措感。但是通過仔細觀察節目的製作流程,有了大致的認識,對於知曉更多的知識有了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慾望。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學到了很多,就漸漸的可以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慢慢去熟悉運用。可是現在的我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對於把握一個專題,確定其切入點和敍述角度、採訪、撰寫文稿我依然欠缺太多。抓不住一個選題的主旨,總是覺得把握不了或者想的太複雜了,反而讓思緒變的很混亂,感覺剪不斷,理還亂。在採訪時,我依然會比較緊張,指導老師告訴我握話筒也有講究,話筒距離被採訪者最好要有一定的距離,同時不要讓話筒在兩人之間來回交替,只需讓話筒對着被採訪者即可,這樣會帶給被採訪者自然的感覺,那麼也就會更加放鬆,採訪自然也會很順利。提問時,不要運用太多的專業術語,只需簡單易懂即可,使得被採訪者容易接受,用最真實的語言回答才是正確的。聆聽時,眼睛要注視對方,表情自然,要專注認真。很多小的細節容易被忽視,但是其實這些細節是值得注意的,也可以體現出採訪人的素質與智慧。後期的文稿撰寫和片子剪輯也很麻煩,很大程度上,對於主題的把握和對採訪的重要性的認識決定了節目的導向。當然,記者的文化水平與寫作風格的差異會使得片子產生不同的效果。那麼觀眾對於這個專題節目的感知就會不相同,所以選取正確的角度,準確的風格非常重要。在這當中,團隊合作發揮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專題部以其凝聚力以及責任心去製作節目,他們的目標就是令觀眾在觀看後,有了很深的感觸或者是產生了共鳴,而這就是一部成功的專題節目。

實習過程中,對於社會有了更深的瞭解,社會是個大舞台,人們在舞台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戲劇,或哭或笑,或喜或憂,每個人是觀眾亦是演員。在這個複雜的舞台前,記者便是去採訪並報道這些人們,但同時還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會上的人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着自己,很多人其實並不願意成為鏡頭前的主角或者是採訪對象,但是樂意在電視上看到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做津津有味的評論。也許並不是對於所有人都是這樣,實際情況下是這樣的。我們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裏與被採訪者進行溝通,建立信任。這還需要時間的磨礪和實踐的歷練。同時,對於電視節目的認識不夠,缺乏經驗積累。對於專題節目無從下手,不會抓住中心,按照其重要性進行報道。語言文功底還有極大待提升的空間,對文案寫作也不夠了解,練筆太少,缺少新穎和趣味性。社會調查太少,不知道觀眾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節目。通常人們會願意成為看客過客或者是議客,根據沉默的螺旋理論和羣體壓力理論,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意見傾向於主體意見時,會更加積極的去表達。而我們記者面對這樣的問題是,該怎樣去處理呢?是複合大眾發出的聲音還是與眾不同、另闢蹊徑、獨樹一幟?我們可以挑戰主體意見嗎?當意見一邊倒時,我們可以站出來説出自己的看法嗎?這又會不會令我們陷入無盡的麻煩之中?當我們報道社會問題時,可能會讓其中一些有權勢和地位的人生氣,進而採取一些軟硬兼施的措施。我們面對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理?

作為記者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能夠迅速抓住事件的核心,進行深入報道。同時作為社會人或者是作為電視人,準確理解自己的位置,對於社會事件做最準確的定位和報道。我想不僅是中央電視台的焦點訪談需要“輿論監督,羣眾喉舌,政府鏡鑑,改革尖兵。”這樣的精神,所有的新聞工作者都需要。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首先要具備必要的素質,其次報道要符合真實性、準確性等要求,合理運用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心理學等知識。而現在我要做的就是,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增加文化底藴和知識積累(包括專業知識和各種各樣的課外知識),令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起來。同時,在課餘時間要經常關注國內外發生的大事,通過一切便捷的手段,充分利用身邊所有的媒體。可以翻閲報刊雜誌、閲讀手機報,可以觀看電視節目,可以運用互聯網,讓自己與社會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熟悉並學習新聞工作者們的報道方式、切入角度、利用的媒介-------在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還要經歷太多的磨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要堅信自己可以。堅信大事發生的時候,我在!

【第8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信息基本把握,但是要組稿,要結合材料分析,形成完滿的深度報道並非易事。在組稿之前,我找到一位記者,希望她能夠給出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她告訴我説,要列好提綱,認真分析材料和採訪得到的信息,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特別強調廣度和深度。結合她給出的建議,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將報道成稿,並交給主任幫忙修改。本以為可以得到肯定,為我的速度和激情。但是在改稿的過程中,發現不僅存在結構的混亂、內容的缺失、報道的深度等問題,更有很多句子和語言的基本性錯誤。

主任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再加上這次的選題經歷讓我明白,作為一名記者,在面對眾多的困難時,不能輕言放棄,要隨機應變應對各種突發性的事件和情況。僅有一番的激情是完全不夠的,要做到沉着冷靜,虛心請教,爭取每天的進步。

我們的首站是遭洪澇災害嚴重的xxxx鎮。七月十三日,xx鎮陡降暴雨,降雨時間持續十二個多小時,雨量達三百二十六毫米,是湖北京山縣有資料記載以來最高值,為近五十年來最大一次強降雨,導致該鎮二十個村、部分廠礦企業及集鎮受災嚴重。由於xx至京山路途遙遠且多為山路、坑窪不平之路,經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顛簸到目的地的時候,幾位文字和攝影記者已經頭昏眼花,噁心嘔吐了,但是責任在身,良知在心。面對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幾位記者沒有絲毫猶豫和懈怠,拿起他們手中的筆和照相機,開始了積極的採訪和拍照。

作為一名文字記者,就要做到眼疾手快,精確、深入而生動的瞭解情況,及時報道。我們先後走訪了幾個居民區、養雞場和災民集中安置點,瞭解基本的受災情況和生產自救情況。由於第一次進行單獨採訪,我在對一養雞農户進行受災情況採訪時,漏掉了很多細節,例如何時開始養殖、每年收入多少、今年的損失多少、如何進行生產自救等,雖然很多細節在新聞稿中並不會用到,但由此可以認識到,記者這種職業,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強大的責任心和悲憫眾生的慈悲胸懷,更要細緻入微,做到嚴謹和敬業。

在單獨做一則深度報道的題材時,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料。首先是選題和切入的問題,針對全國範圍內的物價上漲情況和全國、省的“菜籃子”工作會議的召開,憑兩年的專業學習和一個月的全面實習所培養的新聞敏感,我覺察到關於“菜籃子”價格上漲的問題,必定會在繼洪澇災害後,在xx引起新一輪的議題。於是我把肉類、蔬菜類的上漲作為切入點,集中調查xx市的具體情況和麪對物價上漲,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採取的宏觀調控措施。這個題材得到了主任的肯定,並鼓勵我進行積極的專業探索。

在列好大致的提綱後,我開始了採訪,大量蒐集材料和數據的工作。八月的xx,剛剛告別梅雨季節,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開始進入炎熱的夏季,這對於出門跑新聞,着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烈日當頭,在相繼走訪幾個大型菜場和超市之後,我已經汗流浹背雙腿痠軟。當時就想放棄採訪任務,直接回到報社胡編亂造幾個實例,再根據市裏發佈的文件,改寫得成一則深度報道。但是想到當時選擇新聞專業時的堅決和將來工作的道路,強大的心理動力要求我,一定要堅持下來,不論有多遠有多苦。

在採訪超市負責人的時候,遇到了閉門羹。由於超市新入駐肉類品牌如雙匯、雨潤等,可以有效調節xx市的肉源緊張情況,抑制肉類的物價過高上漲,所以採訪任務格外重要。當時所有的超市人員都在開會,門衞要求我等待,並向我索要記者證。但由於所在的xx日報並沒有給我辦理臨時記者證,我便掏出學生證證明身份,當場遭到拒絕,並拋出冷言説學生哪有資格採訪。當時就知道等待採訪是不可能了,得想點辦法,死磨硬纏隨機應變。於是在等待的空隙,開始跟門衞聊天,從工作聊到生活,他問及我的大學生涯,於是我趁機把採訪的要求用婉轉的方式提出來,他終於答應將超市相關負責人以及雙匯的經理介紹給我,但同時需要我對重要信息保密。事實證明,當時的堅持是正確的,在後來的採訪過程中,我獲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得到了報社主任的充分肯定。後來對物價、工商等單位的採訪還算順利,第一輪採訪圓滿結束。

【第9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實習對於我們這些即將四年大學生活,即將走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來説,是一次畢業之前最為重要的勵煉。

習慣了四年從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三點一線”式的生活;習慣了最為單純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習慣了簡單快樂;習慣了簡單的悲傷;習慣了校園中的一切……而這時,我們要離開所有這些我們所熟悉的事物,離開這一切平靜的。畢業了,我們,必須去獨自面對外面世界的喧囂。

我的理想,可能説是幻想,是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在xx年參加首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時候,我也為自己規劃這樣的職業。記得我當時把我的5年職業發展路徑定為3個階段,而這第一個階段就是成為一名國內新聞的編譯。範文中國,原創範文樂園

值得慶幸的是,我的實習工作做是一名產經新聞的實習記者、實習編輯。這樣的實習工作雖然讓我的英語專業無從用起,雖然,之前的我對產經新聞幾乎“聞所不聞,看所不看”,但是,我依然珍惜我的實習機會。因為我相信,任何一件工作,都可以讓我們從中學到我們在校園不曾接觸的東西;任何一位在單位的前輩身上,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亮點。

在3月9日上午結束了我大學期間最後一次,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考試——英語專業8級的考試之後,我只身來到了北京,來到了這個我的很多同學都向往的,都渴求可以今後工作的地方,來到了這個人多車多,我一直並不喜歡的地方。站在擁擠的公交車上,看着車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羣,我告訴自己:有一種新的生活即將開始。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了我的實習單位《消費日報》社。這是中國輕工業協會下屬的一家政府性報紙,我們的文章不是給老百姓看的,是給政府部門、給相關輕工企業看的,我們任務是給他們提供最新的產品信息,提出產業發展趨勢,這些都是後來和我同在一個辦公室,與我背靠背坐的姐姐告訴我的。

我不知道我其他朋友們實習情況是不是順利,但是,我的實習生活在最初的階段,可以用“迷茫”兩個字來概括。實習的第二天,單位就給我配備了一台電腦,起初是欣喜,而後便是迷茫了。

除來乍到的我,完全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前輩們,似乎各有各的事情。報社的工作似乎不同於其它,靈活性和獨立性更強。因此,這個時候得我更無助。我就這麼無所事事的上上網,聊聊天,把所有網站的新聞看一個遍……這樣清閒的日子,讓我心慌。我反覆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甚至對於所有坐辦公室的工作開始排斥,這樣的清閒,我會崩潰。

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我告訴自己,我不能就這樣碌碌無為下去。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習鑑定,如果僅僅是為了幾句評語,如果僅僅是想要一個那出去好看的公章,我不需要隻身來到北京。我想要的,是真正的收穫。

於是,我開始了一段“痛苦”的經歷。為了儘快適應自己所在的部門,我開始了每天查閲各種經濟新聞的日子。枯燥,厭倦,概念模糊。以至於那段時間,一見到報紙,我都有種想吐的衝動。滿腦子全是什麼又漲價了,什麼新的勞動法實施造成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降……這些之前我絕對不可能去問津的經濟新聞,如今成為了我每天的“必修課”。而從前習慣性閲覽的文體新聞網站,都轉變成了經濟網站。

同時,由於並非新聞專業,因而對於各種新聞文體沒有明確的概念。什麼是消息,什麼是通訊,什麼又是言論?我真的有點兒一頭霧水。於是,我上網蒐集有關新聞專業知識的資料,聽從前輩的指導,收集不同種類報紙的相關文章,將其分批分類。從最基本的模仿開始。

實習的日子,讓我最先明白的是嚴謹。最簡單不過的300字的消息,卻也包含着5w____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5個要素缺一不可。

最簡單的消息,也不能忽視掉她最起碼的格式:要註明“本報訊”,後面緊跟着是記者的名字,而且,記者的名字一定要用括號“括”起來。我在這裏闡述這一點,只是想説明,不管新聞稿是大是小,他的嚴謹性都是不變之處。在學校的時候,經過學生會幾年的礪練,讓我堅信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情小到不值得我們去揮汗,也沒有什麼事情我們盡了全力還不能做好。

另外,我們作為輕工業聯合會下屬的,主管輕工行業的政府性報社,經常會應邀出席各類輕工業產品的發佈會,等活動。之前,總是覺得可以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出現在某個會議的現場,是無尚的榮耀。而當有一天,我們頭走到我面前,交給我一份邀請函和一個寫好了地址的信封之後,我的第一次會議到來了。

首先要做的,是從偌大的北京城中找到我要達到的地點。查清查具體的往返乘車路線,避免初來乍到的我“迷失”在這樣一座融合古今的城市。然後,整裝待發。

【第10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能進自己早前就嚮往的媒體實習我感到十分幸運,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收穫良多。在這裏不敢説給大家介紹經驗,只是對自己實習到現階段以來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可以獲得大家的共鳴和互勉。

⊕實習不完全等於坐冷板凳,但坐冷板凳一定是實習的一部分

在沒有實習之前就有所耳聞:實習無非就是做做衞生端端水,如果進報社就是看報紙看新聞。這並不完全正確,首先,服務產業發展到現在,衞生已經不需要實習生代為操勞,其次,看新聞不僅是實習記者的事,每位記者編輯在開始一天的工作前也要瀏覽新聞,那不同的是什麼呢?我想應該是做這些事時的角色定位和心態。比如看新聞,職業記者看的不是新聞,更不是寂寞,而是新聞後的新聞。我實習的媒體是雜誌,因此更注重記者思考事件的角度與深度。

我們實習生,資歷淺經歷少,思維的厚度也夠不上老記者。再者,一個體制的固有狀態不可能被一個新來的實習生打破,因此剛開始做冷板凳也是必然的過程。為此我也沒少心裏不平衡過,但是當後來忙碌的時候反而回過來羨慕冷板凳時光了呢!呵呵。

⊕新人第一次採訪,碰一鼻子灰反而是收穫

做記者採訪是家常便飯,不管是電話採訪、面談還是網絡採訪。我在這次的雜誌社實習中並沒有經常涉及採訪,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經歷和體會。

首先是預約採訪,其實挺難的,因為我第一次幫老師預約採訪是聯繫一家京城的高級健身中心,由於事先準備不足加上那邊的人員又特別盛氣凌人,(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健身房的人個個都是能説會道)幾次下來我已經失去了信心,大規模的企業部門間又存在斷層,我的電話時常就被一轉再轉,到後來我也不知道與我對話的人是什麼部門什麼職務了。第一次的預約採訪失敗告終,還好老師並沒有過多責怪我,而表現出一種師長特有的語重心長。

接着是外出採訪,次數也不多,但第一次印象十分深刻。為了不因“學生像”被怠慢而因此“扮演”一個成熟記者,我穿上了高跟鞋。又由於採訪地點距離估計錯誤,我一路走了過去,到了那邊就發現腳底兩個水泡。這個故事教育人們,出門採訪前一定要估算好需要移動的距離,不在雙腳支撐範圍之類就不要選擇步行,而所有會發生的可能性都要考慮到。

⊕意外的收穫只給有準備的人

我進雜誌社之初並沒有“帶的老師”這一説,這點可能比較報社、電視台有所不同,因為週刊的性質所致,關注的事件沒有那麼繁多和平白,編輯們有自己明確的分工,記者也都很少到單位,各自跑着各自的選題,每週選題會的那天是單位裏上座率的時候。後來總編仁慈地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於是才有了一些記者可以做的工作。

但是,天上掉的機會往往是很罕見的,因此有時間多和記者編輯説説話就是機會垂青於你的前期保證了,當然不能在人家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湊上去,那隻會適得其反。

其次,“準備”不單單隻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哦,踏實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才是老師器重你,放心你交給你任務的最終保證。

以上一點點經歷不夠借鑑,我也只是暑期實習生這個浩蕩人羣中的一小份子,班級博客是同學、同志間的互相學習、交流感觸的好平台,真心希望所有人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這才是真是的快樂與充實,加油!我一直十分崇拜邵飄萍先生。在我看來,要當好一名記者那是需要天賦的,而邵飄萍先生擁有當記者的所有天資。他交際能力極強,上達總統、總理,下至僕役、百姓,他都與之靠得攏,談得來,因而耳目眾多。他聰慧機靈,“守若處女,動若脱兔,有鬼神莫測之機”,隨機應變的能力極強。他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會打心理戰。有人説過,優秀的新聞記者需是通才,邵飄萍先生便是通才。在這次的報社實習中,我深深感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有太多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

首先,記者需瞭解各行各業的知識,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去採訪洪山區評選“花王”,那些退休老爺爺把養花當成他們晚年的愛好,他們愛花如命,他們養花養出了門道,養出了藝術,讓我欽佩。我多希望自己能多瞭解一些花藝方面的知識,這樣能與他們有更多可聊的,也能挖掘更多有趣的信息。我去採訪附一社區京劇班,兩名骨幹都是省人名醫院的退休職工,愛好京劇,看到她們聊起京劇來精神矍鑠,神采飛揚,我真的希望我能多知道一點京劇方面的知識。老人們説個什麼紅娘,西廂,我絲毫不瞭解,真為自己捏一把冷汗。我向法學院教授諮詢房產證的解決辦法,我多希望我能懂一點法學知識,這樣我問的問題就能更深一點,獲得的信息也能更有效一些。我去採訪外教進社區教孩子英語,我多希望我的英語能在好點,這樣與外教交流暢通無阻,也能獲得一些更有效的信息。

其次,我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一個“社會學家”。除了對我們這個社會的宏觀形勢有清楚地把握,還要對社會結構,社會階層,社會問題,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你在採訪中看到什麼人説什麼話,在對事件的分析中有深刻的洞察。我跑的是社區這條線。社區是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我應該對社區的管理結構,對武漢社區的情況有非常清楚的認識。還記得我的第二個任務就是去採訪紫陽路街道辦社區工作者的演講比賽。我對社區工作者一無所知,回來之後,我便上網瞭解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內容等等,瞭解之後我發現社區工作者是一個多麼重要的職業。

我更覺得新聞記者應該是“心理學家”,要懂得采訪對象的心理,才能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什麼該相信,什麼不該相信。有一次我去社區採訪小朋友,當我説我是記者後,小朋友變得非常拘謹,好像上課回答老師問題一樣,我就後悔了,以後採訪小朋友我一定不自報身份了。還有,老師跟我説採訪商販時,先買點東西,他們才樂意回答你的問題。

記者是一個通才,什麼都需要懂。

但我覺得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它是當好記者的制勝法寶。它叫勇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名外國的女記者,工作成績平平,但一次特殊的經歷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事業。那是甲殼蟲樂隊去美國演出,由於時間緊,樂隊不打算接受專訪。但這位女記者鼓起勇氣給樂隊經紀人電話,獲得了短暫採訪的機會。當她見到甲殼蟲樂隊是,她非常緊張,因為她從未參與過如此重要的採訪。她儘量鎮定,完成了採訪後,她長吁了一口氣。第二天,這條新聞作為頭條刊登在報紙上。女記者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從此以後,她得到了許多重要的採訪機會。

這個故事體現了勇氣對於一個記者的重要性,有時候,你僅僅需要比別人多一點勇氣就夠了。閭丘露薇,水均益這些戰地記者都因他們難得的勇氣而成名。

説實話,我是一個缺乏勇氣的人,但我想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之後,我的膽子會大一些。我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當記者,也許我也和那位外國女記者一樣平庸,但如果我真的當了記者,我會一次次的鼓起勇氣,也許有一天,我的膽子就練大了。

有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這個小記者的力量很弱小,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懂得察言觀色,要懂得保護自己。在被拒絕採訪,在被被採訪者取笑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很脆弱。還有記者這個職業對體力要求很大。在搭公交搭錯直到採訪結束才到採訪地點時,在頂着火辣辣的太陽找不到公交車站時,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走在陌生的地點,擔心搭不到最後一班公交時,我都感到很絕望。不過,趁年輕,多吃點苦,也是好事,至少得到了鍛鍊。

説白了,記者是一個折騰人的職業。不過人生本來就是折騰,總有事情折騰你。不過,有些人心甘情願為記者這個職業折騰,邵飄萍不就是嗎?他天生就是就當記者的料,不當就可惜了。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像弄潮兒一樣,天不怕,地不怕,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啊!這是何等的磅礴大氣!相比之下,我們就差遠了,學識,體力,勇氣都遠遜與於邵飄萍。在那樣一個時代,邵飄萍冒着生命危險做新聞。而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卻因記者太累而不做新聞。這是個有趣的現象。

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記者應該肩負起怎樣的社會責任?我覺得邵飄萍的話依然受用。他認為,記者是“布衣之宰相,無冕”,是“社會之公人”,是居於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外的“第三者”,新聞事業是超然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第三種社會因素,因而,它的作用是“比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代表人民監督政府。可是,我們做到了嗎?轉眼間,我來工程公司已經三個月了。

【第11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進行了將近五個周的實習,在實習期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這些收穫將會使我終身受益。在此,感謝集團領導給我們提供這次寶貴的實習機會,感謝集團的老師給我們的指導和幫助。現在,我把實習情況簡單的總結一下。

在為期五週的實習中,我首先在新聞網實習了一週。在新聞網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專門的老師給我們介紹了新聞網的大體情況,講述了做網絡新聞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讓指導老師給我們安排了具體的新聞操作,我們學會了網絡新聞的選稿、編輯。對於指導老師給我們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得到指導老師的肯定和讚許。在實習結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導老師還特意安排了座談會,大家在會上暢所欲言,把自己的實習體會,以及對新聞網今後的發展方向都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這一個周的實習,對於我們以網絡為主方向的學生來説,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將會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從第二週到第五個周,我來到了青島晚報的社會新聞二部。主要負責接熱線電話並進行記錄,同時接待來訪的讀者。如果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便會和指導老師一起去採寫。在這四個週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報業的競爭與壓力,以及編輯們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由於我們平時在學校只進行理論課的學習,所以初到的職位上,很多東西都不很熟悉,對社會知識的瞭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導老師十分耐心,每次有新聞線索時,都帶我們到現場,回來後讓我們自己寫稿子,然後耐心得給我們修改稿件,並且不斷得告訴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到後來,老師就讓我們自己去採寫新聞,自己找新聞點,這讓我們十分感動,因為這畢竟是對我們的信任與認可。三個多周下來,我發表 8 篇稿件,同時我的新聞敏感性、職業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的素質。在十一期間,新聞二部的胡樂冰主任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周的寶貴時間,並且給我們專門進行了專業的指導,使我收穫很大。

在這一個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報業集團的文化氛圍,從中也領悟到了許多東西。我發現報社裏很多人不是新聞專業出身,很多理工科的畢業生做新聞、做比文科生甚至都要優秀,報社的高層領導也很少是新聞專業出身。這説明了做新聞不一定非得新聞專業或者文科專業的人才能做好。因為新聞和編輯只是報紙運做的小部分人員,報紙運做很大一部分還是在廣告策劃與市場營銷上。同時,報業集團作為一個市場運營單位,在某種理念上也可以稱為一個公司,這就需要使部門劃分明確,人員職責到位,要有管理部門、服務部門與生產部門。與編輯只是生產部門中的成員,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但是社會知識與經驗顯得尤為重要。由於部門龐雜,要想在報社做好工作就必須知識結構全面,所以對人才的要求也是綜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聞的專業知識,又要會管理策劃與營銷,只有這樣,才能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得心應手。

早報的總編室裏有一句話我印象很深:“發行量第一的報紙才是最好的報紙”我覺得這句話十分有道理。發行量第一是一個很難的目標,因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協調。首先,新聞稿件必須有質量的保證。這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必須符合新聞的定義,即新近發生或將要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對一件事情首先要考慮他是不是新聞,是一條怎麼樣的新聞。第二,必須從大局出發寫稿件。即這條新聞寫出來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其中影響包括積極的和負面的。要想辦法把新聞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有損於國家、黨和人民利益的新聞堅決不能寫。第三,要體察民情,關注民生,替老百姓説話,辦事,這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新聞。同時,也是一個的職業道德所在。第四,必須要有新的突破。這一點是晚報新聞二部的胡樂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時特別講到提出的。現在的新聞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創新突破很難,其實不然。很多好的線索好的新聞都隱藏在百姓們關心反映的小事中。為此,他還特意給舉了一個例子:武漢的一個李紅英寫了關於醫院對小病開大藥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錢看似小事,但卻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都曾親身經歷過這種事情,或者聽到老百姓抱怨、反映過這個問題,但是都沒有引起他們的關注。李紅英卻抓住了這個事件,把它寫成了精彩的新聞。這篇稿件看似平常,內容寫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卻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內幕寫出來,給老百姓開了一張明白的“清單”,最終獲得新聞一等獎。還有就是北京青年報的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中蹲點,寫出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內幕,在內容上進行了突破創新,是很可貴的。

一、實訓目的在實訓模擬中學習和認識沙盤及其在企業運營中的重要性,瞭解真實企業的運營過程,身臨其境的進行操作,真正感受一個企業經營者直面的市場競爭的精彩與殘酷,承擔經營風險與責任,通過模擬企業經營運作全過程,直探經營本質,...

一個月的實習期就這麼過去了,想來時間過去了就快,回想起這期間的點點滴滴,我的感觸很多,也學會到了很多大學課本里不曾有的東西。在離家比較近的神木職教中心,我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生活。

會計是一門實習性很強的學科,經過三年半的專業學習後,在掌握了一定的會計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於20xx年x月xx日至xx日在北京斗山食品有限公司財務部進行了為期兩週的專業實習,以下是此...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短暫又難忘的實習旅程就像白駒過隙般,飛速而逝,而這其間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一應俱全,在每日緊張充實的工作環境中不覺間已經走過了一個月的實習期,回首這一個月的實習期,內心充滿着激動,也讓...

這次能有機會來本公司工作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裏,對於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到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實習期間的一些總結以及心得體會。首先 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三年的學習生活已經結束,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告別了我們的護士實習生活,也永遠告別了我們的學生時代,學校的理論知識和臨牀實習中我收穫了很好多,心得體會亦不少。

xx年7月1日,經過同事的介紹,我們來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在這兩個月的實習裏,我們先後隨同所長到合肥英特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安徽天禾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桑美集團·合肥泰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的年度審計。

社會經濟的發展,讓會計學成為炙手可熱的行業,也成為企業、公司等日常經營必不可少的必備。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對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會計專業人員,為了符合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必須嚴於自...

【第12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在報社的近三年的實習過程中,我不僅在能力上得到了鍛鍊,而且在思想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感覺收穫很大。

一、政治思想上的提高。

做新聞宣傳工作是一項對政治思想素質要求極高的職業。所以要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堅定的政治立場,瞭解黨和國家、學校以及近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

使我對於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了新的體會。

1、通過“潤華獎”、“中華杯”、“運動會”、“紅衣坊”、內參、以及校園生活的一線採訪,鍛鍊了我組織、策劃、協調的能力。

2、接觸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學校校長、主任下至普通記者、編輯、老師、學生,形形色色,各具特點,培養了我對不同事情獨特觀察,鍛鍊了我獨立思考的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了有益的基礎。

3、撰寫稿件,不僅鍛鍊了我的寫作能力,還讓我學會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準確地抓住新聞點;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學會了怎樣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麼方法來提高工作效率。

4、經過報社老師們的言傳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熱愛這項工作,只有熱愛了才能幹好這項工作。

5、通過三年的報社學習,是我對記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做記者必須腿勤,嘴勤,筆勤。在“潤華獎”、“中華杯”、“運動會”、“紅衣坊”為了等等大型賽事的時候,讓稿件發表出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忙到深夜。

三、在思想認識上的提高。

從報社朱老師們身上不僅學到了業務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到了朱老師身上那種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奉獻精神和學生記者、編輯們的敬業精神。

在今後的學習的路程上,我將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多想,多讀,多學,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不斷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更新,進行補充。當我發現愛上了記者這個職業的時候,離別的鐘聲也敲響了。幸好,總有一些記憶駐留下來。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併為自己的腳步感到驕傲。

【第13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導語就是主播在出新聞畫面前説的一小段總結性的話;解説就是在出新聞畫面時配上的文字,算是一段小小的解釋;現場和採訪都是在外出採訪時做好的,稿子寫的時候只要原話搬上就可以了。而且電視新聞的稿子因為有畫面的襯托,所以都不太長,講求言簡意賅,語句精煉。每一次出去採訪,我都會爭取着機會寫稿子,每一次寫完後就給記者修改,然後就對比着改正自己的不足。其中,在一次採訪中,我犯了一個比較大的錯誤,我寫的稿子中的採訪部分和實際上拍回來的採訪內容不一樣,原因是在於我寫稿子的時候沒有回放片子如實地記下采訪對象説的內容,這次的錯誤造成了同事們編輯新聞時的很多不便,真的讓我覺得很內疚,同時,我也會永遠記住這一次錯誤,提醒自己要做事認真小心。實習來到第三個星期的時候,我寫了關於中堂魚包的稿子,這一次的稿子得到了記者們的一致好評,稿子一個字也不用修改,稿子上傳後還被東莞電視台《今日莞事》節目採用,這是我實習中一個重大的飛躍,我會再接再厲,不斷進步。

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學習了一些基礎的新聞編輯知識和攝影知識。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一開始的時候,我對於記者這個工作的認識實在是比較片面,只是有一腔熱血,但是這次的實習把我的熱血和現實來了一個很好的融合,讓我的理想更加實際化。同時,我也見識到很多事情,這些事是我以前都不知道的,現在這一切的經歷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種積累,一種財富。理論中的新聞是真實、客觀的,在現實中大原則也是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把真實的事情反映給人民羣眾,決不誇大事實,不編造虛假新聞,積極反映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做好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的工作。

【第14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寒假記者實習總結

實習生活結束了,這二十多天來,我親身體會社會的記錄者是如何工作的,震撼的不少,汗顏的也不少.

責任篇

説到責任,我個人認為這是社會記錄者最應該堅守的,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弱勢羣體負責,對相信媒體的人負責,對自己良心的負責.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習慣'有事情找媒體',他們認為,媒體是站在他們那邊的,記得有次採訪,帶我的記者臨時有事,所以我獨自去採訪,採訪的事件是水箱漏水給居民造成的麻煩.今年蘭州的冬季特別冷,所以供水管道很容易就被凍爆,那個出事的水箱每年都會漏水,今年呢,連續的低温天氣,水箱漏出的水很快就在居民樓裏凍了層冰,水是從高處流下,並且水量又大,很快就在電線杆與出水口之間形成冰柱,看上去很是恐怖,給記者提供線索的蘇先生説,這棟居民樓年年都這樣,而且多次反映,由於此樓有三家單位的居民住,所以總是你推我,我推你,.他們看見記者來了,紛紛反映情況,其間有一句話讓我是有感動,又傷心,”這個姑娘對我們這麼關心的,唉,我們這裏從來就沒有人管過!”

回報社後,我把今天的事情寫成了稿子,老師説我寫的不錯,我自然很高興,可是第二天見報時,卻發現在文章末多了句話'目前,該居民樓業主已成立了業主自管委員會.”可是在我的新聞稿裏面明明沒有那句話,我當時問老師:“他們明明説沒有人管,為什麼要添加一句呢?”老師説,“他們是沒有説,可是我們這麼一説,不正好是提醒他們了嗎?”稿子中,責任單位的名字也給忽略了,我知道我們的職責是説實話,如實報道,可是見報的東西卻和事實不一樣,重要的新聞點也給忽略,我迷惑了,我們所堅守的真實性與媒體的良心到底去哪裏了?

第二件事情對我的觸動更大。1月底,我和老師採訪一個裝修糾紛事件,事件的大概是這樣的:一名裝修工人在給蘭州軍區一司令家安裝門的時候,不小心把手腕的肌腱給弄斷了,工人和門業公司簽了合同,所以司令説,他們家沒有任何的責任,而門業公司認為,裝修工乾的是額外工作,他們多少都應該承擔些責任,於是,我們便去司令家採訪,在路上,老師説報社的領導已經説了報道要站在司令家那一邊,到司令家後,四層樓的小別墅讓我們震撼了一下,他説,現場的殘留物顯然證明了工人的受傷和他們家一點關係都沒有,司令的有句話讓我震動很大,”和我們家又沒有責任,死了活了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不明白一個將軍級別的人説出這樣的話是否經過大腦的思考,現場的殘骸在我們非專業的人看來,並不能證明什麼,工人的受傷部位和現場的證據,必須有專業的人員鑑定了才能下結論,據老師説,由於司令對裝修工的受傷採取了一貫逃避的態度,傷者家屬多次找到他,於是司令通過關係,給傷者家鄉的公安局打電話,令其家屬無法到達蘭州。電視台的記者也去了現場,是老師叫來的,現場的情形儼然成了一場針對傷者家屬和裝修公司的示威戰。第二天事情見報後,果然不出我所料。先不説到底應該誰來負責,作為一個將軍級別的軍隊高官,怎麼説都應該去醫院看望傷者,再者呢,作為報社,在事實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是否應該本着尊重事實的態度呢?

我不知道我以後該怎麼從事這份職業,但是我確信的是,我的報道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良知不能泯滅,否則他就變成了行屍走肉,哪怕他是將軍或者統帥。(括號內文字為劉海明所加。下同。)

勞累篇

幹記者很累。在我們第一節專業課的時候,老師就給我們了一瓢冷水,“記者累,記者苦,記者年歲不過五”,當時以為這些話都是嚇我們的,可是這次工作實習,着實讓我體驗了一番,早上八點,一天的工作開始了,辦公室裏空無一人,老師説到了晚上才有人呢,天氣寒冷,零下二十多度,手和腳早都沒有了知覺,下午另一個區域有個突發事件,自來水管突然爆裂,上百户居民停止供水,交通擁堵3個小時,由於路途較遠,當我們趕到現場的時候,壞損水管差不多修好了,攝影記者比我們晚了十五分鐘,晚上7點鐘,我們回報社寫稿,這個時候,所有的記者都出現了,由於有多篇稿件要處理,我在報社一直呆到了晚上九點半,老師説,你走吧,太晚都很難坐到車了,等了一個小時,車還是沒有來,不得以,我只有花錢打車了,回家後,顧不得吃飯,我就睡覺了,第二天,我們的稿件居然沒有見報,真糟糕,在看看,晨報和晚報,整整一個版面,大篇幅的照片,將現場境況呈現給讀者,沒辦法,一下午的辛苦就白費了,老師説,這種漏報要扣工資的,沒辦法,認了!

晚上在報社一個老記給我説了件事情,更是讓我嚇了一跳,有次他午夜去醫院採訪,一樓和二樓都黑着燈,到了三樓,終於有間房亮了燈,推開門一看,結果躺着一剛死去的人,從那以後,任何場面他都不害怕了。還有一次,凌晨3點一場火災發生,他和晚報記者去採訪,由於要拍到現場的全景,他們爬到了一民房頂,晚報的記者腳一滑,摔到地上,老記下去將他送到了醫院,結果膝蓋粉碎性骨折,頭部受傷。

這就是我所聽到的,看到的,以及體驗到的記者生活,雖然還不是記者的一分子,但是這羣人卻讓我肅然起敬,他們記錄着社會,也記錄着自己。

限制篇

任何媒體都有一定的制度所限制着,真正的自由根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受限制的就更多了。

那件事情也是老記説的,一個即將回家的農民工被懷疑偷摩托車,公安局行刑逼供致其肝部出血死亡,老記去採訪時,公安局已經讓死者不識字的妻子在筆錄上籤了字,他回報社後,都市新聞的部門主任説,市宣傳部打來電話説,此事不能報道。

另一件也是老記經歷的。會寧縣一小孩全身百分之九十被燙傷,在甘肅省人民醫院做了植皮手術,隨後住在省人民醫院,旁邊病房住着一個腳部被燙傷的婦女,小孩疼痛難忍,不停的哭泣,婦女的丈夫説小孩的哭聲影響到了她的正常睡眠,一番爭吵後,男子居然用刀子將小孩的皮揭了下來,當時老記還是實習記者,血氣方剛地要揭露事實,老記的老師説:“先彆着急!”回報社後,省委的某高官打來電話説,此事不能報道,原來,那男子是省委的高幹子弟。

我有點難受。。。。。

不許報道,是媒介生態艱難的寫照。你還年輕,有希望看到綠色媒介生態生成的那天。

技巧篇

我就簡單得總結一下:

1、説話要有禮貌。這個我感觸比較深,輕聲細語地,別人更願意理你。

2、對於帶你的老師,不懂就要問,不要害羞,而且要有眼色。

3、和別的老記交談,他們知道很多。

4、對於採訪對象來説,要學會急人之所急,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的境遇。

5、對於寫稿子來説,最好留下采訪對象的聯繫方式,因為即使你作了很詳細的採訪記錄,你也不確定採訪中會缺了什麼,尤其是對於我們這種菜鳥。

技巧還不夠。去我家看看創造性的採訪那本書吧,更多值得銘記的技巧。

實習生活結束了,學習生活仍在繼續。

【第15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我的實習是從7月16日開始的,16日中午考完最後一門課,當寢室小夥伴都忙着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的時候,我就揹着書包坐上車去了報社。原本在六月份就計劃着暑期在報社實習,爭取蹭到一個月的實習期,奈何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實習生活僅有短短的十餘天。不過還是給自己留下了一段很難忘的記憶。

住在黑石礁,每天早上怕堵車,就先坐電車到xx廣場,再換乘16路公交到中山廣場。每天穿梭在整潔的街道和高大的建築之間,首先帶給自己的是對一座城市的歸屬感,是對自己忙碌工作的一種興奮感,也不由得憧憬着以後真正走向社會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然而到報社的時候,發現主任,實習生吳奇姐,和提前兩天已經來報道的葛宇、安鬆。並沒發現小芳姐,原來記者平時的工作特別多,要不就是出去採訪,要不就是在寫稿子,想見到他們一面都有些困難。然而下午實習的時候辦公室又來了兩位實習生。這樣,一個文教新聞部一共就有了六位實習生記者了。然而第一天就是沒有什麼事情,在辦公室看看報紙,整理整理之前的資料。這就是16日我的實習狀態。

借鑑也是學習的過程

因為學校宿舍的事情,申請暑期留校的事就一波三折,這也促成了我在還沒放假的考試期間就在寫稿子。放假前去報社開暑期實習證明,正好就被麗霞姐安排了採訪骨科醫生的任務,面對着從來都沒接觸過的一些術語,自己還在網絡上找了很多的資料,麗霞姐也指點了我許多,這樣才使我整理好問題去問醫生。

小芳姐讓我寫了一個大連市中國小放暑假時間的消息,小芳姐給了我教育局發放的通知的網站,然後裏面內容很多,沒辦法,心裏想着往年也應該會發一下這一類的通知,就找了往年的新聞,沒想到還真找到了,我就依葫蘆畫瓢,按照現有的模式去模仿,摘了一些對學生有用的信息放到了稿子裏。

所以在寫稿子的過程中,無論是為了使新聞內容立體還是為了稿子整體不出紕漏,借鑑和查詢資料都是很有必要的。不過,在上述的兩篇稿子中,在真正登載在報紙上的內容,和我自己寫的還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小芳姐、麗霞姐和主任姐姐都仔細的給我們改過,細節不夠的地方會補上,囉嗦的地方會刪掉,這樣才有了我們的成稿。在此還是要説一聲感謝。

細緻追求和概括精煉

在實習之前,我的很多次活動採訪都是自己去的,所以也給了自己不少的鍛鍊,而且這在我實習期間對我有非常大的裨益。實習的第二天早上,接到了小芳姐的電話,叫我直接去採訪一個國小的畢業典禮。畢業典禮的地點在大連第十五中學,一個我從來都沒聽説過的地方。公交、出租車折騰了好久,到了之後,負責接待我的老師非常的負責,全程陪着我看了畢業典禮還給我作了解釋,一些細節真的是很重要,但是同時也暴露出我的一些缺點。這篇消息類的稿子本來寫一兩百字就可以了,可是我卻寫了五百字多字,太過追求整體反而會使消息不能做到精煉準確。見報的時候只有不到200字,這不得不讓我思考。

在大連理工大學採訪第十二屆中英知識產權沙龍的時候,小芳姐是陪我一塊去的,基本上這個沙龍都是用英文在交流,所以我們也都佩戴了同聲翻譯器,瞬間覺得高大上了,可是同聲翻譯有的時候會覺得不是很連貫,讓人捉不住關鍵的點,所以也使我很頭疼,儘管這個活動要求寫一篇消息,而且也存在所謂的通稿,可是我還是想自己寫一寫。可是不料當天晚上電腦居然罷工了,當我第二天早上把寫好的稿子交給小芳姐的時候,卻發現小芳姐已經自己寫好了一篇。而且內容比我寫的更詳實,還交代了這個會議的背景。不僅讓我們感覺到了自身與專業水準的差距,更是鞭策着自己時時學習與進步。

錯誤是進步的基石

寫稿子難免是要犯錯的,記得實習第一天的時候,主任姐姐把我們幾個實習生都叫到一塊,還提到了寫稿的嚴謹性,她舉得例子是“的、地、得”的例子,這也是我們最開始進入記者團的時候會面對的問題,到了現在,我們都會很小心的注意這些基礎的問題。但是我們還是會在一些小細節上犯錯。比如我去採訪中山區中心國小的畢業典禮的時候,在寫學校名字的時候就出現了錯誤,我寫的是大連市中心學校,少了三個字就犯了致命的錯誤。

有的時候不僅僅是錯別字和粗心的問題,還有邏輯的問題。邏輯問題是一個記者寫稿的致命傷,如果沒有邏輯,整個稿子就會變得非常混亂。之前在幫忙安鬆看作家森林下午茶預告的稿子的時候,起初寫的稿子是有一些混亂的,經過一些調整,頓時就覺得很通暢。第二天發現真的是一句話都沒有改。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森林的那一次採訪,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先生,跟着安鬆和主任姐姐一起去聽,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和反思。其實有的時候寫稿子不是目的,而真正在於你是否能夠有所收穫、有所感悟。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要想,我們寫的新聞、寫的稿子是要給誰看?是給讀者看的。他想要看到什麼?他想簡潔地看到這個消息的精華。我們要怎麼才能做好?必須要注意細節,還要注意邏輯。但是錯誤在所難免,這些錯誤也會成為財富,在保證日後不再犯的前提下,激勵着我們進步。

好好感受採訪路上的苦與樂

這句話是主任姐姐在微信上對我説的,有的時候也成為我自己激勵自己的話。漸漸地記者團的這羣孩子們都愛上了這份職業。總是在心裏想着,記者兩個字,是多麼令人驕傲的兩個字眼。它是註定奔波的,也註定經歷許多不同的任何事,也行是坐在辦公室的父輩們與我們際遇完全不同的東西。採訪的過程有酸甜苦辣,但我卻沒有完全體會到過,不僅僅是自己坐車兩個小時只為了一個不夠兩百字的消息,因為這一路上我有奔波也有思考,更有收穫。哪怕是一個電話的採訪,記得自己電話採訪的時候,問的是大連中心醫院的醫生,最後在核對信息之後,他對我説了聲謝謝,都令人心頭一熱。

同時也經過這短短的時間的實習,也堅定了我對這份職業的熱愛,更確定了將來會不會堅持為自己所熱愛一直走下去。我也曾考慮過、糾結過,自己是否適合這份神聖的職業,自己是否能熱愛這份職業。我想,如果下學期還有這樣的機會,我還會堅持來報社實習,我也會以此為起點和動力,去學習、去深造。日後更加好好地感受採訪的苦與樂。

最後送上幾個字與大家共勉:“態度、信念、自我認知、突破。”

【第16篇】記者實習總結自我鑑定

結束了近三個月的實習,今天總結其中的得失不免有些回味無窮。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裏,親歷了各種新聞事件的前後,讓我對於社會層面的瞭解又深入了一層。不管是政策法規、社會民生,新聞所給予的對於我們周邊信息的瞭解和反思,是人生閲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筆。

記得我剛進入學校第一次接觸專業知識的時候,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多聽多看多感受。當時理解得很淺顯,但通過這一個月時間的磨練,我知道這一句看似簡單的話所涵蓋的東西很多。對於新聞而言,就是了解事件的現象,挖掘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本質。

在實習期間,作為記者,我下了城郊,去過國企、各政府職能部門、氣象局……生平第一次參加了新聞發佈會,居然還見到了諸如謝霆鋒,陸毅這樣的大明星。這些時光曾經讓我垂頭喪氣,但也更讓我的專業技能迅速成長。

進入《百姓連線》欄目組老師交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接聽觀眾的熱線電話。説實話我剛開始有點不以為然,這麼簡單的事情給我做不是有點大材小用 嗎?慢慢的我發現了熱線電話對於我們《百姓連線》的重要性。因為我們是一、檔民生類欄目,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與觀眾的交流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我們大部分 的新聞信息都來自於觀眾的“爆料”,它是我們做新聞的第一步,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生命線。這也是我們欄目叫做百姓“連線”的緣由。

經歷一段時間最基本的接線工作後,慢慢的老師開始帶我們採訪了,這可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啊!一直以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很有天賦。但是,在經 過第一次寫稿完上交就被大幅度刪減之後,我開始覺得,我在語言表達方面是有問題的。總的説來就是:語言不精練,需要言簡意賅。這可能是我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凡是講道理,就喜歡掰碎了説,條分縷析,非常注重形式上的完整。而有時候,這些 '分析'是不必要的,有些看上去很華麗很工整的句子實際上是完全可以刪除的。

以前年少輕狂的我總想着語不驚人死不休,很多題材總希望能鑽牛角尖進行猛烈的抨擊。但我很快發現,這樣的文章是鐵定被斃的。我開始翻看舊新聞, 學習老師們怎麼寫新聞報道。漸漸地,我開始明白,電視台作為傳播最廣的媒體,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同時也承擔着巨大的社會責任。這就決定了政府新聞必須 有一些條條框框,有自己獨特的運作規律。首先必須以正面報道為主,負面報道少一些;接着,帶有批評性質或監督性質的報道必須小心措辭,務必做到有理有據, 不温不火。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慢慢的,我的報道就寫上路了。以前我只知道我想説什麼,但現在我還知道了該怎麼去説。

電視台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裏,可以走訪很多地方,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碰到。這些經歷對增長見聞、開拓視野大有裨益。

因為採訪,我接觸了許多我以前不可能接觸的到的地方和人。實習期間接觸的人,有普通市民,有農村村民;有企業家,有律師;有各部委的領導,有政府官員;還有各媒體的新老記者等等。

我採訪過的大人物、經歷過的大場面並不多,但十幾次寶貴的採訪經歷,讓我在公眾場合不再怯場,學會很平靜地與各種人交談,蒐集我需要的信息。

我會採訪嗎?以前我自以為我會。但是,當我真正實施的時候,發現我所謂的會,只不過是能夠把想要問的問題説清楚而已,從不考慮怎樣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也不考慮如何引導被採訪對象説出新聞主題。

我們有次做了一條政府慰問部分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的新聞。被採訪對象都是身患疾病而家庭經濟較為不好的軍轉幹部,市政府在每年八一都組織到他們家 裏進行慰問。在採訪的過程中,被採訪對象由於礙於臉面,一直不肯説自己的經濟困難,總是敷衍我。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採訪就沒辦法用。於是老師教我這樣 處理,讓我問他有沒有像冊,能不能讓我們看看。他給我們拿出來,我便故意問他這些温馨的照片是什麼時候拍的,最近怎麼不再拍了。問到這他沉默了,我看見他 的眼眶開始濕潤,慢慢的落下淚。他説,自從企業困難後,家裏就省吃儉用了,哪還能拍照啊……順着他的話,我接着問,遇到這麼多的困難,政府有沒有什麼幫扶 的措施?這樣就水到渠成地把採訪的主題引了出來,讓他觸景生情,這種有感而發的情緒才是真實的。這就是一個新聞老手和新聞新手的不同。老師不僅能快速把握 要説的內容,更能找出最巧妙的方式,使一個本來很不易表達的內容變得深刻形象。慢慢地我體悟到,功夫,就在點滴間顯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iwojianding/dp76v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