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共2篇)

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共2篇)

第1篇: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

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共2篇)

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智慧大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心繫蒼生,積極入世;另一種則是超然物外,高蹈世界,瀟灑出世。

但此兩種,都要有“愚”。這裏的“愚”,並非愚鈍,而是老子所言的“大智”,乃是要求人們忘記一些東西,讓智慧成其為智慧。

這幾年來,網上湧現許多“大v”,粉絲也是動輒上百萬。其中有如孔慶東,時常與人掀起罵戰,粉絲皆叫好,稱其為“犀利”、“智慧”。要我説,這並非智慧,充其量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智慧者,首先着眼於大事,從不拘泥小事;其次,心中須無雜念。像那些左顧右盼者,心中其實充滿了“欲”,實在難以稱之為智慧。

不免有人要説,要人心中無“欲”,豈不是個個都去當和尚嗎?非也!我所謂的“無慾”,乃是專注心中所思,摒除雜念,篤定地行己,抑或是堅持人生的某種信念。

我們中國人歷來是講究中庸的,而當下卻戾氣不少。於是,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爭吵乃至網絡罵戰時,若能平和以待,堅守“中庸”,這便是智慧。這種智慧,本於我們對傳統道德的堅守。

智慧也是一種“慾望”,是一種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中的慾望。這便是入世的智慧。孔子一生風餐露宿,周遊列國,只為傳播“仁”,恢復禮制,乃至被農夫嘲笑“其愚不可及也”。孔子愚嗎?他確實有點愚,愚就愚在“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永遠像箭一樣,一往無前;愚就愚在明知會失敗,卻盡力一搏。“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以他的失敗,以他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精神,啟示着我們民族的心靈遠遊。

智慧又是人生境界。佛家有語:“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智慧,是看破了俗世糾葛的一種超脱。王維正是有了這種智慧,才會在官至右丞後突然隱去,才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曠達;才有了“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的澄澈。清人張潮也是在看破物質喧囂後才寫出《幽夢錄》,才有了“人生三境界”。這時,智慧之愚便是對於人間煩惱的忘卻,對生命大自由的執着追求。

智慧的景象,其實是我們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感悟。能“愚”者,善“和”善“舍”,無“欲”有“願”,故能漸臻“三境”,智慧地生活。

第2篇: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

小編覺得這篇大智若愚大學聯考作文範文的參考價值挺高,但願你也有一樣的認同感。

拙愚制勝

我不是天才。敢還是不敢從內心深處真正承認這一點,我以為,應該是做人的分水嶺。

阿根廷有一個頗具足球天賦的小孩,當如潮的讚譽鋪天蓋地而至時,這位足球小天才難免會飄飄然,心浮氣躁。11歲那年,他患上了一種阻礙骨骼生長的發育荷爾蒙缺乏症,這對他和他家人無異於晴天霹靂。他父親找足球俱樂部老闆請求幫助,老闆説:阿根廷最不缺的就是足球天才。他父親下決心送他去西班牙謀求新的開始,臨走前鄭重其事地送了他一句話。這個小孩在西班牙很快脱穎而出,在一傢俱樂部幫助下治好了病,取得了一連串輝煌戰績,22歲時摘得歐洲金球獎,不久榮獲世界足球先生。這個人,就是足壇巨星梅西。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祕密時,梅西説,父親當年的話讓他受用終身:“那是我即將來到西班牙的前一天,父親鄭重地告訴我:孩子,從此你不再是天才。接下來的路,我不想再有人把你捧上天,但希望你能夠放低姿態,靠拼搏和汗水一步步地攀上天。” 天才害了梅西。我不是天才,拯救了梅西。 李廣和程不識都是漢代時的將領,但兩個人的風格完全不同。李廣是屬於那種天馬行空的天才式的傳奇人物,程不識則是屬於那種按步就班、循規蹈矩的人。李廣率領的騎兵,作戰時自由散漫、不拘一格,裝備精良並且善於機動,戰鬥力比較強悍,所以有的時候即使士兵比較少也能以少擊眾反敗為勝。而程不識則完全不同,作風嚴謹,訓練紀律嚴格,出戰時戒備森嚴,其軍隊行軍很慢但很堅實,安營扎

寨很有章法。他從未讓匈奴人得逞,但他自己也沒有什麼以少擊多、縱橫決蕩的傳奇般勝利。最終的結果就是,程不識能夠不斷地積累小的勝利,而李廣不是大勝就是大敗,就好比在賭場賭錢,不是大贏就是大輸。李廣後來不僅沒有封侯,反而被下獄。後來東漢名將馬援評價説:效程不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李廣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 天才害了李廣。我不是天才,拯救了程不識。

大起大伏的生活雖然更具傳奇色彩然而似乎不值得更多的人效仿。因為伏而能起的才是傳奇,怕就怕多數人一伏就不能起,那也就沒有什麼傳奇可言。 心態的調整才意味着踏實的前進,這種堅實的前進就好像程不識那行進緩慢卻堅不可摧的軍隊。

湖南有一位書生,一天深夜,書生在家點燭讀書,一篇文章反覆朗讀很多遍,但還是沒能背下來。有一個小偷一直潛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左等右等,就只見書生翻來覆去誦讀那篇文章。小偷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説: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據説這個笨書生就是曾國藩。曾國藩自己也承認:“餘性魯鈍,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讀書做事反應都很慢。所以梁啟超説:“文正固非有超羣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承認自己拙愚,曾國藩就將這種拙愚進行到極致。曾國藩不管什

麼技巧、捷徑之類,只知道憑一股拙勁鑽透既定的目標,就像一隻鑽頭,旋轉前進絕不後退,直到鑽透能夠透出亮光。考秀才,別人輕鬆過關,曾國藩卻為此整整考了9年。這種笨拙至愚的學習方式在他身上養成了超越常人的勤奮、吃苦和踏實的精神。既然天性鈍拙,曾國藩就充分發揮自己鈍拙的長處。一生做事從來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他一生的成功,應該就是得益於這種罕見的笨拙的精神吧。所以,他才深有感觸地説:“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曾國藩一手組建的湘軍作戰風格極為堅實,與其説是軍,不如説是軍人構成的堅厚的活動堡壘可能更加合適。他説:“打仗要打個穩字。”因此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他總是花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直到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打仗時湘軍基本上不會主動出擊,而是誘使敵人來攻,讓敵人在組織難度頗大的進攻活動之後,自己再全面開展防守反擊,後發制人。太平軍縱橫大半個中國,驍勇一時,遇到湘軍這種活動堡壘卻處處掣肘。因為堡壘總是難以攻破的。

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攻城攻堡壘時也是用最笨拙的辦法,就如木匠箍桶一般,用一道一道壕溝把城死死箍住、活活困死。士卒每天的主要任務不是作戰,而是挖戰壕堆堡壘。並且這種箍法並不是只箍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兩年,安慶、九江、天京,都是這樣箍到手的。

最笨拙的辦法往往是最有效的辦法。

我承認這世上是有天才的,拿破崙、毛澤東都是天馬行空、光輝閃耀的巨星,然而如果我們不是拿破崙和毛澤東,那麼,最好是學學程不識和曾國藩。正如馬援所説,刻鵠不像至少還像鶩,如若不然,畫個老虎卻像一隻狗的話那就太可悲了。

其實,在天才成為天才之前,往往有不為人知的下笨功夫經歷。 齊白石開始學習刻印的時候,老師讓他從山上挑一擔石下來,隨刻隨磨。一根小小的長條印石,再差勁也得刻磨上二三十次,整整兩框印石,得花多少時間才能刻磨完?但是齊白石卻有這股拙勁,居然照着做了,最後那一擔石頭全部變成了石漿。我不太清楚齊白石算不算是聰明人,但我知道甘心去下笨功夫的人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人。

話又説回來,就算是拿破崙、毛澤東式的天才人物,也是勤奮的結果。拿破崙的族徽,不是一般人認為的雄獅、蒼鷹之類,而是小小的勤奮的蜜蜂。毛澤東同樣勤奮驚人,一部厚厚如天書的《資治通鑑》竟被他反覆閲讀17遍。天才,其實是勤奮者的另一個名稱。

“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之事,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事,靠勤奮也能做到。”有人對此總結説。

拙,還包含着愚的意思,即要有愚公移山的堅持。

古代的愚公我沒有見識過,然而現代並不缺愚公般的人物,比如南非的曼德拉。

曼德拉為了爭取黑人同胞的權益,在監獄中呆了足足27年。如

果換作其他人可能早已放棄了,然而曼德拉不是其他人,曼德拉是南非的愚公。他認準了的事,沒人能改變。之所以這樣評説他絕不是空穴來風,有一個重要的證據可以作證。關押他的牢房僅僅只有5平方米,擺放下單人地鋪和馬桶後,剩下的空間可想而知。儘管如此,他天天堅持鍛鍊從不動搖。每天早晨在牢房裏原地跑步45分鐘,然後做100次俯卧撐、200次仰卧起坐和50次下蹲。做上幾個月或者幾年也就罷了,他卻一直在獄中堅持了27年。

在他最喜歡的一首叫《 invictus》(《不可征服》)的詩中有這樣兩句,也許能表達他的一些想法: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我,是我靈魂的統帥。)

如果他不是愚公還有誰是愚公?

應該還有一位愚公。依我個人之見,那就是日本國的村上春樹。 村上先生是寫小説的。其小説格調雖然青春卻很有些頹廢的意味,很容易讓人很自然地認為村上是一個有些頹廢、憂鬱的人。但是,村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生活規律、嚴格律己、健康向上的人。他戒了煙,並以一種拙愚的方式開始從事長跑這項枯燥的運動。而且,這一跑就跑了幾十年。從33歲起,堅持每天跑步十幾公里至三四十公里不等,年年參加馬拉松,無論到哪兒,身邊總少不了一雙運動鞋。而且他一直強調:他的每一天只有23小時,因為固定有一個小時用於跑步了。

最近幾年,村上春樹開始參加鐵人三項比賽。什麼是鐵人三項?篇2:大智若愚作文

大智若愚作文

大智若愚作文

(一) “聰明”與“愚蠢”是一對反義詞,但“聰明”與“愚蠢”其實很相近,聰明的人認為自己不夠聰明,所以他們會繼續努力,變得更加聰明;愚蠢的人認為自己很聰明,自負自滿,變得更加愚蠢。其實“大智若愚”才是“聰明”與“愚蠢”真正的關係,所以“聰明”與“愚蠢”不僅僅決定於智商的高低,更多取決於為人處世的方法。對於“聰明”與“愚蠢”,中國有兩句古話表明了中國人對這兩者的看法,一句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另一句是“難得糊塗”。

能夠最好證明第一句的歷史人物是楊修,他聰明嗎?當然!但聰明如他,最終又是怎樣的下場?還不是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莫須有的罪名給殺了!楊修的確很聰明,可他只是智商高於常人,不懂得做人。

(接下來是我的個人見解:既然楊修那麼聰明,能夠猜透曹操的心思,那他怎麼會不瞭解曹操的性格,那麼聰明的他為什麼會不知道鋒芒畢露的後果?)而人的一輩子不要太精明,能夠難得糊塗未嘗不是一種福氣,精明有精明的煩惱,糊塗有糊塗的好處。其實,人只要大事不糊塗,小事糊不糊塗就不重要了!再説回“大智若愚”,真正的大智慧在那些自以為聰明的人眼中是很愚蠢,殊不知那羣人才是愚蠢至極。

聰明的人懂得學習他人的智慧,努力將他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並以他人為目標勇敢超越;愚蠢的人只會拒絕他人的智慧,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自以為自己無人可以超越。聰明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愚蠢的人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缺點,自以為是。

聰明的人會説好話,但是在適當的時間;愚蠢的人也會説好話,但總是在不恰當的時間!聰明的人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説出正確的話;愚蠢的人會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説出錯誤的話!

真正的智慧不是在平常的時候耍些小聰明,而是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貢獻才智!希望每個人都能“大智若愚”,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聰明人,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更切忌自以為是! 大智若愚作文

(二)

提起《西>遊記》,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説起我師兄“齊天大聖”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神通廣大,聰明伶俐,十二分的能幹。而説起我豬就是愚笨懶惰,好吃貪睡,喜好女色,害怕困難,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裏??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你就會發現真正聰明不是那猴子,而是我大智若愚的豬八戒。

他們説我長得醜。那是因為當年我調戲天上第一美女—嫦娥,受罰錯投了胎(那也

是身不由己啊),腦袋上長着兩隻倍兒大的耳朵;大大的鼻子長在了臉的中間;臉頰上的一堆肥肉把眼睛擠得眯眯小,頂多只有彈珠那麼大;滾圓的身材,還挺着一個忒大忒大的肚子。一副長嘴大耳的模樣,在師徒四人中,我長得是最有特點的,我曾説過一句名言:“粗柳簸箕細柳鬥,世上誰見男兒醜”。有才呀!

他們説我懶惰。好吃貪睡,可這是天性啊。犁地的是牛,拉車的是馬,在大街上被耍的是猴。我老豬生來就是福相,過慣了飯來張口的日子。罵我是“呆子”,像化緣要飯的差事歷來都是那猴子去幹,他要來的東西我享用的最多。如果偶爾讓我去,我就找個地方睡大覺。我老豬乃天蓬元帥下凡,出身高貴,怎能去幹那低三下

四、丟人現眼的事兒?

他們叫我“豬無能”。西去的路上,那可是前無古人的危險旅程,各路妖魔鬼怪花樣百出,稍不小心,就會被蒸了煮了。所以,降妖除魔這種玩命的勾當,能避則避,能躲就躲,裝傻充愣,不妨“無能”。記得那次小報告打的有點兒過火,師父把猴子趕走了。路上師父又被妖怪撈了去,為了避免危險,我上演了一出“豬八戒義激猴王”的好戲。到了花果山,隨便編了個順口溜:“什麼孫行者,我可怕他?他若來,我剝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啃了他的骨頭,吃了他的心!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鮓着油烹!”。小使激將法,那猴子就乖乖地回來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誰無能?

十幾個春秋,一路艱辛,終於到了靈山。受封的時候更顯現出我老豬是有大智慧的人!你猴子不是好勇鬥狠嗎,封個佛還是“鬥戰勝佛”。八戒我受封“淨壇使者”,享盡天下美味,連佛祖都説是美差啊!

誰敢説我豬八戒不是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大智若愚作文

(三)

這個問題,在我國中學習《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時,就埋下了種子。直到今天,它才變得清晰、明確。

不可否認,愚公移山的>勇氣、決心、毅力、恆心是讓人深為震撼與佩服的。以至天神為之感動,命令山神搬走了那兩座大山。從此愚公一家出入時再也不用繞遠了,真是省時省力,大快人心!於是愚公的光榮事蹟被世人傳頌。大家紛紛向愚公投來讚許的目光,褒揚的話也如八面來風,狂吹不止:愚公不是真的愚,而是大智若愚!?? 面對這眾多的褒獎,我很不以為然。如果讓我選,我會站在智叟那邊,但智叟太不善言辭、太不爭氣了!愚公只用一句“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潰也”就讓他無言以對。愚公啊,真真的辯才。這一句話,了了數字,不單賭住了智叟的嘴,更為自己贏得千萬人的讚揚,贏得了百世芳名!然而,“聰明”的愚公卻沒有想到,這表面的智慧下面,隱藏着多麼大的問題!

那太行、王巫二山,乃是方千尺、高萬丈的大山,要從它們之間開出一條通路,其工程之大,可想而知。更何況這開山的人,竟然是一個“不能損葵父之丘”的年近90的老人和那麼有數的幾個村民呢!且不必説開山鑿石的艱難,只看他們安置土石的地方,

竟在千里之外的東海,還用簸箕收、用小推車運,一年才往返一次!嗚呼!其效率之低另人歎息。這樣下去,要運到何年何月!雖説是“子子孫孫無窮潰也”,村民不用擔心死前完不成任務,因為還有兒子、孫子。但他們有沒有想過,難道自己這後半生就只為搬運土石而奔波勞累,一年才回一次家、剛到家就要走嗎?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在去東海的路上,吃什麼,穿什麼?,所用盤纏從何而來嗎?難道就沒有想過自己的兒孫剛懂事、剛有點力氣,就要繼承他們的勞苦,直到年老力衰再同樣把苦難傳給下一代嗎?難道兒子、孫子們不用去讀書明理,要和他們一樣種一輩子種地嗎?(若是鑿山或者搬運土石,連地都中不了)。難道他們這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每一代的老小每天都要圍着這兩座大山團團轉,而沒有其它的追求和樂趣了嗎?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有鑿山運石的時間和精力,他們全村的人早就搬到別的交通便利的地方去了嗎???停!退一萬步,這些問題都暫且不提,單説他們的生活問題:每天只一味的鑿山、運石,誰去耕地?誰去紡織?難道這些都要交給他們的妻子嗎?好,就算是妻子們幹,她們從此就要白天種地,晚上紡織,又要照看孩子,又要為丈夫送飯送水,沒有一刻清閒。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和《石壕吏》,〈兵車行〉中所寫情節有何差異!只不過是一個從軍,一個鑿山罷了。哦不,開山的尚可晚上回家,而從軍的不是戰死沙場,就是“便至四十西營田”。但從軍的走則走已,不用妻子承擔衣食,而鑿山的或運土石的呢?嗚呼!這麼重的擔子,全部壓在妻子的肩上,於心何忍!篇3: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實乃養晦之術:“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若”設計了巨大的假象與騙局,掩飾了真實的野心、權欲、才華、聲望、感情。這種甘為愚鈍、甘當弱者的低調做人術,實際上是精於算計的隱蔽,它鼓勵人們不求爭先、不露真相,讓自己明明白白過一生。篇4: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小事糊塗而大事睿智,為人低調而洞若觀火。做人如水,以柔克剛。只有那些以不爭為爭的人,才能笑到最後,成為真正的贏家。低調者更容易成事,無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萬不可鋒芒畢露。學會低調,懂得藏拙,大智若愚,韜光養晦,

才可能贏得整個人生篇5: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智哉!

大智若愚,現代語譯為最有智慧的人往往表現得像是愚者。 世上智者很少,大智之人就更少了。 卧薪嚐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我也不必作多餘的介紹了。越王勾踐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卧薪嚐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勾踐是個懂得藏拙的人,被吳國戰俘他不但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休養生息、韜光養晦,準備使自己強大之後給吳國來個措手不及。他成功地滅掉了吳國,但他在卧薪嚐膽的漫長歲月中所吃的苦並非常人能夠忍受的。他或許不是大智之人,但至少他知道藏拙,他確實是“大智若愚”啊!

韜光養晦的典故,大家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曹操擺下酒筵來試探劉備的野心,問劉備天下有哪些英雄,劉備列舉了當時叱吒風雲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曹操以手指劉備,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劉備為解除曹操疑心每日親自下地種菜,他本為蜀國皇室後人卻甘於過平民般的生活,他足夠隱忍,有雄心大志又不乏文韜武略,這為他後來成功當上蜀國皇帝做了堅實的基礎。

孫權是個“沉得住氣、變得了臉、彎得下腰、抬得起頭”的人。曹丕、劉備相繼稱帝,他屹然不動,因為他知道東吳的實力還不足以和魏、蜀兩國較量,於是向曹丕稱臣,以收束光芒,積累實力。公元 229 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因為此時曹丕已死,而他的繼承人不足為患;蜀國掌權的諸葛亮又一直主張聯吳抗曹,可以信賴;東吳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有了稱帝的底氣和決心。從襯衣到皇袍,孫權用自己的大智大勇,能屈能伸,幫吳國渡過了難關,為其強盛打下了基礎。“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的必要,是顯而易見的了。 當今社會,有許多打腫臉充胖子的人,明明沒有多大智慧,卻偏偏要裝成智者,只會一昧的以自我為中心,不願向他人請教。 真正的智者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就像有財不外露一樣。越是聰明的人越會不恥下問,從別人那兒學到更多。所以,大智若愚,非愚而為智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566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