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傳承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傳承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傳承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傳承中國精神作文 篇一

中國漢字結構複雜,變化多樣,如青松,剛勁有力;如彩蝶,翩翩起舞躍然於紙上;如盤龍,有靈氣變化莫測。一筆一畫之中皆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從遠古時代的甲骨文,到各大書法家得心應手的草書、楷書,更是讓中國漢字變了另一翻模樣。草書,灑脱,如野馬奔騰於無邊的草原上,無拘無束;楷書,端正,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是一骨子剛正的氣息,容不得一點沾染。

中國漢字不僅僅是字有着非凡文化內涵,字意更是讓外國人摸不着頭腦,讓他們打心眼裏敬佩漢字,敬佩中國人的智慧,比如中國的“神”字,就有多種不同的意思,一種是中國古代人人都信奉的一種有着無邊法力,無所不能的神;另一種“神”是人在思考時的聚精會神,這裏的“神”可不是神靈的神,“會神”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還有一種便是神采飛揚中的“神”,這個神指的是人的一種生理狀態。關於“神”這個字的意思多到讓你想不到,因為創造它的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個充滿智慧的中國人。

漢字的結構也很讓人感到有趣。比如“旦”,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一條線一個太陽,太陽也叫做日,這樣一加起來不就是“旦”嗎。“雨”在雨字裏有四個小點,想一想下雨時的雨不是一點一點的嗎。“甜”中有兩個字組成,一個舌頭的“舌”,一個“甘”,甘在漢語中的意思是甜,例如成語苦盡甘來中的甘就是甜的意思,用舌頭嚐到了甘就要説“甜”。還有“罵”,人在罵他人時用的是口,兩人騎在馬上指責對方就是“罵”。組字看起來是那麼有趣,又是那麼生動、形象,又像小孩過家家一樣非常有趣,但中國漢字可是經過千百年創造出來的,可以説是中國的代表。

一個個有趣的漢字結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的“特色菜”——成語。中國的成語,成千上萬、變化無常,讓人驚歎不已,中國成語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無與倫比,我也很喜歡成語用它寫作文,這樣可以妙筆生花,讓作文錦上添花,用成語交流讓人對你另眼相看,久而久之你的文化程度可以日行千里,蒸蒸日上。

我很自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有永垂不朽的中國文化,有美妙、精巧的漢字。中國就像一座寶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我們也應該讓中國文化千年傳承,讓漢語登上世界舞台,成為世界的焦點。

傳承中國精神作文 篇二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中國必將以嶄新的姿態立於世界的民族之林。

中國古詩詞是寶貴的文化瑰寶,如果我們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90歲的葉嘉瑩教授為了傳承的責任,仍然在三尺講台上默默地奉獻,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着對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熱愛,儘可能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責任。

由葉嘉瑩,我不由想到了漢字危機——隨着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手寫漢字的能力在不斷下降,智能輸入法的廣泛應用,讓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提筆忘字。流傳了幾千年的漢字出現了危機,漢字危機的時代來臨了。就在人們驚呼漢字危機到來的時候,安徽電視台《漢字英雄》在喧囂中脱穎而出,毅然承擔起傳承中華漢字書寫的偉大使命,之後,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推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更是以一種非常單純、簡樸的方式,吸引了許多觀眾在電視機前參與,在遊戲中學習知識,領悟漢字之美。

更令人叫絕的是《中國成語大會》,不必説每期節目選手們對中國成語的精彩演繹,也不必説觀眾在每一期節目的欣賞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中國成語的悠久歷史,單單是每期節目請來的嘉賓們的評論,就讓觀眾們受益匪淺,著名作家畢淑敏就曾在《中國成語大會》這個節目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只有準確地把握成語的內在含義,才是繼承和使用成語的最好方法。

我們都是中學生,也許我們沒有機會參加電視裏的活動,但是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地書寫每一個漢字,可以在讀書看報時仔仔細細分析每一個成語,可以在老師的引領下精心準備每一首古典詩詞……這也是一種力所能及的傳承啊。

現代人越來越痴醉物質的優越感,疏於精神的追求。葉嘉瑩説:“我一生一世都熱愛古典詩詞文化,如果有來生,我還做老師,仍然要教古典詩詞。”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止是葉嘉瑩的責任,不只是某家電視台的責任,它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傳承中國精神作文 篇三

今天是天一校園藝術節,學校組織我們少年部觀看了一場由著名錫劇演員特意為我們展現的錫劇表演。

演員們共表演了《珍珠塔》、《雙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會》、《雙玉蟬》和《贈蟬》等錫劇中的經典傳統曲目選段。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歌舞,有形體,有對唱,有單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斷的表演獲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錫劇顧名思義,就跟無錫有着不解之緣。但我們大部分同學卻都是第一次欣賞錫劇。因此我們全程都充滿新鮮感和好奇感,豎起耳朵,目不轉睛地盯着舞台。

主持人告訴我們,錫劇是無錫的傳統戲種,距今已有百年發展歷史。它具有秀麗的江南水鄉風格,深受無錫人民的喜愛。錫劇前稱灘簧,是江、浙一帶説唱藝術的一大支流,發端於古老的吳歌。現經國務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錫劇的角色和京劇一般,分生、旦、淨、末、醜,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現得較多。

這是一節別開生面的錫劇基礎普及課。深入淺出的講解 加上台上抒情優美、悦耳動聽的音樂,演員們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向平時對傳統戲劇毫無接觸的同學們展示了傳統藝術別樣的美。此次活動,使得錫劇走進了同學們心裏,讓錫劇更具象的傳播,讓錫劇這個地方戲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觀眾。

一台表演,一堂戲曲,看似與學校課堂無關,但卻實實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學的課堂中。這台節目不僅讓我飽了眼福,更讓我長了見識。錫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珍惜它,讓它能永遠地傳承下去。然而,現在我們小一輩對錫劇卻知之甚少。這一方面因為包括錫劇在內的戲劇那慢悠悠的唱腔與如今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傳統曲目缺乏時代感,感覺離我們生長的年代太久遠了,多聽兩遍估計就會使人興味索然。更達不到百聽不厭的地步。

因此錫劇要想作為中國文化得到傳承併發揚光大,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錫劇這一傳統地方劇種只有在我國傳統的基礎上固本納新、與時俱進,才能長遠發展下去,為人們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與精神動力。這些包括錫劇在內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擁有更廣闊的前景。而不是隻能作為一個個冰冷的名詞被列在文化遺產名錄中。希望我們的後人也同樣有欣賞到這些藝術的眼福。

以傳承為話題的作文 篇四

在城市狹窄逼仄的縫隙中生存、遊走,我的心一點點迷失。走進古巷,幽長的青石板路,夾在兩側古色古香的房屋中,煙雨縈繞下宛如夢境,順着小路的盡頭,是一道靜靜的門。

輕叩有掉漆的硃紅色大門,一對銅獅子紋樣的門環的古樸和觸及的微涼平靜了我內心的煩躁與不安,帶來一份久違的寧靜與安詳。邁步來到一處掛滿布匹的小院,藍印花布隨風輕揚,似一朵朵蘭花在空中綻放。你坐在其中,像極了澄澈的天空,寧靜從容。

你或許年近花甲,雙鬢零碎的斑白折射着熠熠光輝。有些彎曲卻依然挺直的身板在一身墨藍色長褂中竟隱隱有了些仙風道骨之氣。厚厚的老花鏡下,一雙有些渾濁的眸子竟閃着光,不知是否只是落日餘暉的映照?一雙佈滿繭子的大手握緊刻刀,一個婉轉,一個花式,一個使力,我看見,那素白的拓板上,古樸娟秀的花紋被勾勒得活色生香。動作行雲流水,雕刻筆走龍蛇。我的心底不由生出些傳承的温暖,不免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些許的自豪。淡白的細屑隨着刀尖的舞動而輕揚,刀走龍蛇刻秋意,便見絹布生花香。細屑如星辰似的,染白了你的衣袖,淡然了靜好時光。幽幽的蘭花混着淡淡的時光氣息在小院中藴散,給這千年的傳承與堅守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生機,也讓我的心漸漸開朗。

老人輕拈絹布,附於膜上,小心翼翼的置於藍水一汪中。或許是因為秋水涼意,你那蒼勁的大手竟如雙頰般微微泛起紅暈,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慈愛又耐心,以時光的水墨勾勒出滿日淳樸與安然。

布上的圖案一點點清晰,似一朵朵蘭花在水底綻放,又似那水中舞動的精靈,充滿生機而又優雅。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歷經千年,也許只有這藍印花布如故,隔去了外界的喧囂,堅守內心的寧靜,無數次的興起與沒落改變了你的容貌,卻無法使這藍印花布隱退。是啊,這才是生活的本質吧,這才是朱自清筆下“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的故鄉吧。

藍印花布守初心,紅楓舞動夕陽斜。時間的光影為你鍍上光影兩面,是陰與陽自然的調和。感謝這位老人,是你在茫茫人海中告訴我,何謂最樸質的堅守,何謂最温暖的傳承!

傳承中國精神作文 篇五

它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們是中華民族祖先的心血,它們,是中華民族豐富想象力的產物,它們是誰——漢字,聽説兩點組成一線,幾條線就組成一面,漢字也是如此,兩個漢字組成一個詞,幾個詞就組成一句話,幾句話應成一篇文章。

當我們呱呱落地時就與漢字結下不解之緣,漢字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時時在想,為什麼我們識漢字,這個漢字為什麼要這樣讀,真是搞不懂,從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直接接觸漢字,我並不認識漢字只看圖像,從中知道一些故事。現在我終於明白了,漢字是一步一步演化來的,從甲骨文演化為金文,又由金文演化為篆書,又由篆書到大篆到小篆再到隸書,楷書,從此就出現各種體,如草書,行書,我們為什麼要認識漢字,讀漢字,因為這是我們交流的唯一方式,沒有漢字我們怎麼交流。

我驚歎於漢字結構的複雜多,漢字選字的美妙,精巧,一筆一劃間,變化無常,一個個形態各異的漢字如同翩翩而出的彩蝶,敬發着生命的氣息。隨便在書本上,寫幾下,漢字就出來了,不管什麼時候都離不開漢字。既使是聾啞頭腦中也會有漢字出現。漢字就是我們不可缺少的。它就像我們的血液。串通我們的全身,沒有了漢字就像我們沒有了血液無法存活下去。

“漢字”為天下的所有東西都起個了名字,讓我們認識了一切,我們用一些漢字就能表達我們的意思,用一些字就能寫出一首詩,用字寫出一首歌,用字寫成一篇令人神往的文章,用字寫出一本書,我們是怎樣做到的,是想出來的,怎麼想出來的,用漢字想出來的,為什麼要用漢字想,因為只有用漢字才想得出來。天底下誰不多漢字,在別的國家,雖然説的是英語,德語。阿拉伯語等等,但他們的頭腦裏都是用漢字想出來的,一切語言都是在漢字的基礎上,表達出來的。

目前,大約百分這八十的國家都在學漢字,漢字也是使用最廣的。

也許,當我們親近一個個漢字的時候,我們的語言自然有了深度與熱度,有了激情與文采,有了文化的內涵與哲理,親近漢字,守住中華文化之根。

傳承作文800字 篇六

已經忘了多少年前,年幼的我與母親重返到了故鄉安徽。對故鄉的依稀畫面,似乎也只有外婆家中那掛在牆上的照片,卻也忘了內容是什麼。

母親並沒有帶我去探訪鄉人,而是去到了陌生的大山中。正直旅遊的淡季,山中顯得冷清了不少,我疑惑母親為什麼要來到這兒,俯視山腳下的村落,卻沒説出口。一把摺疊椅,一塊畫板,調着繽紛的水彩,母親在畫板上平鋪好白紙,抹上了清淡的一筆墨色。山間的霧氣聚攏起來,徘徊在山間的縫隙中,翠綠的林海,似波浪般的,一排排地推向山峯。母親的墨填滿了整幅的畫卷。湊近看,一股墨香侵入鼻中,頓時,眼神便在這筆觸上留連。彷彿那一秒,心已被俘虜。母親指向了遠方,深沉地説:“兒啊,不要忘了這是你的家啊……”

不知不覺中,我竟已漸漸接過了母親手中的畫筆,母親起初對我想學畫的請求也並不意外,她只是將油棕的畫筆放在我手上,讓我緊攥這支畫筆説:“如果選擇了畫畫,那就執着手中的筆,不要回頭。”

握着我的手,母親緩緩地描着線條,先要畫出物體的大致輪廓,定形,畫出來的東西才逼真。第一次觸碰這纖細的的筆,手也不禁抖動,彎曲的線條遊蕩在潔白的素描紙上,倒似污染了這純潔的紙。母親也並沒有看着,只是輕移我的手。漸漸地,筆尖行走地愈來愈快,更加平穩了。那淘氣的碳黑逐漸平靜了下來,似乎也願意聽我的指揮了。母親的呼吸聲越來越輕,似消失了一般,手指抵在畫筆上,自由地遊動起來,一點點地,白與黑交織在一起,編繪在我的心中,我與這畫卷上的墨色,漸行漸近,母親的温度,也似與我融為了一體。

行走着,頭頂的點點星塵,漫漫地散在了那微小的方格上,遊歷着,腳下的潺潺流水,緩緩地滲進了那單薄的紙上,穿行着,眼前的綿綿羣山,漸漸地生在了那潔淨的平面上。

面對眼前的淡淡雲霧,我忽然憶起了不知多久前才回去的故鄉,我忽然意識到,那座大山,也許便是母親她長大的地方。也許這墨色的畫,便是她思念的一種寄託吧。而溶於血液中,對故鄉的思念,似乎也在畫中,顯得愈來愈清晰。恍惚間,我記起了牆上的那幅照片,那個我沒有認出的、年輕時的母親與她的家人的合照。

我的畫筆,永遠不會停下。我相信,我也會出現在那張合影照中,最後,將手中的筆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作文 篇七

時光彷彿靜止於一座古城。依舊藍的天空,留幾片浮雲的孤獨,不遠處起伏的梯田、丘陵,守着隱約的茶香,與黃土地上飽經風霜的土樓呼應。

若是忽略樓外的人頭攢動,樓內小販的大聲吆喝。這裏,將會是厚實而沉重的。土樓沒有花哨而繁雜的名字,那簡簡單單的名字裏藴藏着代代相傳的家族傳承。“和貴樓”,“以和為貴”,而中國自古便有“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美德;“懷遠樓”,懷望遠方親人,亦是對兒女胸懷遠大的無限期望。簡簡單單,意義淺顯,訴説着祖祖輩輩智慧德行的結晶,子子孫孫代代相傳。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文化禱就一方精神。開漳聖王“安土護國”的教訓凝結了漳州人的老誠、樸淳、勤奮。那高達2米的根基,是大樹的根,是家庭的根,亦是長輩的殷殷希冀。厚實的土牆,縱然千溝萬壑,不變的是木樑上大家庭晾着的各色衣物,從長袍變為時髦的襯衫,從百年前的嶄新到如今風揚起塵土。變了的是時光,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變的是祖訓,是世世傳承。

鐵皮封住了大門,結實而牢靠,輕輕撫過,指尖深深淺淺的彈孔訴説着大戰亂。一塊被發現於豬圈內的扁,“助我義軍”四字依舊清晰,閃着淡淡的光——那是簡家四代人的傳承。“世間善事忠和孝”,足以讓身處風尖浪口的簡氏,鼓起勇氣去幫助國民革命軍將領何應欽抵禦軍閥張毅。驚歎於傳承的偉大,又不得不讚歎文明的千古流傳。

傳承,越是簡單的字眼,越見前明智,意義非凡。懷遠樓不同於和貴樓的老舊,縱是風揚起塵土,也掩不了琉璃窗的閃閃紋光。四代簡氏,大多人下南洋,漂泊於東南亞大大小小的國家地區之間,便是身處異鄉,也不變對家族祖訓“忠孝家耕”的敬意。

傳承、家訓,印在春聯上,印在門前的石碑上,更印在每個遊客的心裏。“斯是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教誨,教導的'不僅是簡家人,更是每一位中華兒女。風揚起沙,土塵從土樓的裂縫中落下,落的是沙,沉澱於心中的,是跨過時光的傳承。

傳承作文800字 篇八

20xx年的這個春天對我來説極不尋常,我又回到了我的母校——南京市力學國小。我的身份也已經從當年揹着書包求知若渴的小小少年轉變了學校書法課程的專職老師。我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回到母校做了一名書法老師。

回想自己在上國小的時候,書法課當時還只是作為興趣班的課程,每週只一節。更多的時候,要想學的更深入,想要有更好的提高還需要家長帶領着到校外輔導班的專門學習,大部分學生也只為了拿到一張書法等級考試的證書。而我一直沒有放棄的原因,除了父母的督促,更多的時候是自身對於書法的喜愛。

隨着社會的發展,電子設備的層出不窮,各種輸入方法的的出現,漢字幾乎沒有書寫的必要,因此周圍出現了很多質疑書法學習的聲音,認為已經落伍,不再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其實漢字和書法不僅僅是把字寫的漂亮,更是中華文化的的代表性符號,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根”,學習書法就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這些年來國家不遺餘力的大力推廣書法教育的學習,書法課程已成為義務教育體制內國小生的必修課,課程的。設置也從每週一節調整到了每週四節。每個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接受系統的書法學習,至國小畢業,每年同學要完成國家書法等級1-9級的考試,共要完四種字體的學習。

我作為一名力小的專職書法老師,我很幸運自己能成為中國四大國粹之首書法教育的最基層的推廣者,我覺得我有義務把這門藝術不斷弘揚壯大,讓書法不僅僅作為一種技藝去學習,更應該作為掌握智慧之門的鑰匙去學習,作為一種民族精神去傳承。同時,通過向同學們分享自己這二十多年來的書法學習經驗,讓大家從學習中體會到書法學習的精髓,體會到書法學習的快樂。

記得當年有一個特別火的節目叫《朗讀者》,其中有一期有一名被稱為“小孟小冬”之稱的王佩瑜,她用京劇韻白朗讀了《念奴嬌赤壁懷古》,展現了別樣的魅力。她説:“我願意做京劇的一扇窗,讓人們打開這扇窗,願意走到京劇的殿堂裏,願意一輩子這樣做下去。”她的這段話這些年來一直是我夢想的支撐和動力,正如她想做京劇的推廣者一樣,我更願意永遠做書法推廣和傳承的一扇窗,讓人們走到書法的殿堂裏體會到國粹書法的無窮魅力。

傳承中國精神作文 篇九

中國漢字複雜多多,博大精深,從以前到現在都有很久的歷史了。那一個在紙上的漢字,就如同一個個小精靈在紙上跳舞,只要你仔細地看看漢字,差不多就可以弄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可如今,漢字在傳承上出現了一點問題。

如今,中國變得比以前富強,科技技術也比以前更發達了,大部分的人們能用上智能手機、電腦,再在家裏裝個無線網絡連接器,就能實現“足不出户”也能“遍知天下事了”。這樣雖然對我們有很多好處,但它對我們的壞處也清楚地反映了出來,比如:智能機制打字用多了,就不會寫字了,很多字不是不懂,而是不知道偏旁或其中一個部分是什麼,中國漢字的傳承正在一代一代地被削弱。

很多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使用了一些補救措施,比如: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就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很多人反映:這些文字很多都會聽不會寫,同時還有《漢字英雄》的軟件,讓人們在遊戲中學習,更方便人們去認識和傳承漢字,人們對漢字的重視提高了。

人們雖然對漢字的重視度提高了,對漢字的使用也起來越標準化,但是社會中還是有很多商鋪通過亂改成語裏的漢字,來達到自己宣傳的效果,比如:賣雞肉的商家會在海報上寫着:雞(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賣杯子的商家則會用:有杯(備)無患;賣衣服的商家會用衣(依)衣(依)不捨。這種行為很容易誤人子弟,很多國小生辨識能力較差,容易產生錯覺感,在考試的時候和學習的時候容易寫錯字,希望有關部門進行監督和查處。

還記得古代時的漢字在名人的手下變得多麼優美,那一個個漢字在紙上跳舞、飛躍,那一個個小精靈多麼可愛,決不是能用其它國家的文字所能代替的,一個“人”字,雖然只有一撇一捺,但卻寫出了人要兩隻腳都要腳踏實地才能站得更穩,走得更穩、更遠……這豈是其它國家的文字所能代替的?

中國漢字千變萬化,博大精深,希望有關部門組織更多的活動,讓更多的人重視、學習和傳承漢字,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和理解漢字,認識漢字的來源,理解漢字的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7k6w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