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精彩多篇)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精彩多篇)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精彩多篇)

會考作文指導教案 篇一

會考前怎樣複習作文

1、大面積地進行寫作訓練。作文的提高,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是自己寫出來的。我國著名作家巴金説:“只有寫,才會寫。”美國作家海明威説:“你越寫,越懂得寫作,這是學寫作唯一的辦法。”所以,平時學習中我們要大量地寫,尤其是九年級下學期。這個時期基本進入會考總複習結段,每週應堅持兩次作文訓練。要廣泛涉獵各種內容、各種形式、各種文體的寫作訓練。從寫作內容看,要涉及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自我生活、想象生活、景物描寫等各個方在;從寫作形式看,要照顧到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自擬題作文,給材料作文等各種形式,還要照顧到擴寫、縮寫、改寫、續寫等各種特殊形式;從文體角度看,以記敍文訓練為主,但要兼顧議論文、説明文、應用文的訓練。

2、整理自己寫過的作文。把自己三年來,尤其是九年級下學期集中訓練時的作文收集起來,改寫其中不成功的部分,然後隨時讀讀自己的作文,這樣就為會考積累了第一手資料,使考試時頭腦不空。

3、借鑑同齡人的佳作。初學寫作,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模仿現象。會考前讀讀同班或同年級同學的好作文,讀讀作文選中同齡人的佳作,對自己既有激勵作用,又有示範作用,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篇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緻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第一課時

一、導入: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題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瞭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範圍。

三、查預習。

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後釋詞。

確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輕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纏絡chán,攢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斂liǎn,腦髓suǐ,陌生mò。鑑賞,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穀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ú,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2、快速閲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五、細讀課文

問: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説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這三種説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説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説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説法,是對第一種説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説法合理些。第三種説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係?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對比關係,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襯托關係,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係,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説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説是寄託善良制 服邪 惡的願望,有的説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根據上下文弄懂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語意重點。

1、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單是”以後的內容是作者強調的重點。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為説到原因時是用表示猜測語氣的“也許”。

三、作業

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準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敍述做某個遊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着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篇三

《社戲》教案

教學目的

1.學習本篇敍事有詳有略和生動描寫農家少年形象,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2.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

教學設想

本篇用第一人稱敍寫幼年的“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故事。敍事有詳有略,主要敍寫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寫得曲折生動,展現出幅幅農村生活畫面,描寫出一羣淳樸善良、好客能幹的農家少年的形象,表現出對那段生活的懷念和對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引導學生體會本篇的這些特點,完成教學目的。

本篇語言樸實準確,很有表現力量。引導學生把關鍵語句表現力量的分析,統一於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當中,體會其藝術魅力,培養分析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本篇側重敍事,寫的是農家少年的羣體。引導學生在分析故事情節中分析“我”和農家少年,體會人物的感情、性格。

本篇安排三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本篇的結構層次,“我”在平橋村的得到優待和一般樂事。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寫人有詳有略的《分馬》,引出敍事有詳有略的《社戲》(板書課題)。

2.要求學生閲讀預習提示的一、二兩段,初步瞭解本篇;參看註釋閲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篇大意。

3.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歸)省:xǐng行輩:hángbèi

憚:dàn絮叨:xùdao

怠(慢):dài攛掇:cuānduo

鳧(水):fǘ潺潺:chánchán

(歌)吹:chuī藴藻:yùnzǎo

(家)眷:juàn皎(潔):jiǎo

漂渺:piāomiǎo糾葛:jiūgé

4.指定學生二人朗讀課文。

前一人讀至“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5.引導學生理清結構層次。

(1)本篇主要敍寫什麼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主要敍寫“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時,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

(2)依據故事的發展,本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寫小住平橋村的得到優待和一般樂事;第二部分,從“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寫夜晚航船去趙莊看戲的全過程;第三部分,從“第二天”到篇末,寫看戲次日的情形。

(3)依據情節的發展,第二部分又可為幾層,各寫出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四層:部分開頭至“我們立刻一鬨的出了門”為第一層,寫去看戲前的波折;從“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到“於是趙莊便真在眼前了”為第二層,寫去看戲途中的情景;從“最惹眼的是”到“又向那松柏林前進了”為第三層,寫在趙莊看戲的情形;從“月還沒有落”到“各自回去了”為第四層,寫看戲歸來的情形。

6.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板書:平橋村的得到優待和一般樂事)。

(1)“我”是在什麼時令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來是凡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這還未當家的已嫁女兒的一般情況;“那時我的祖母雖然還康健,但母親也已分擔了些家務”,母親的情況不同於上述的已嫁女兒,“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只得在掃墓完畢之後,抽空去住幾天”。清明掃墓完畢之後的天數,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當在春末夏初的時令,所以能夠看到“春賽”、社戲,吃到羅漢豆。

(2)平橋村是怎樣一個村莊?“我”在平橋村得到了什麼樣的待遇?表明了村民的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平橋村近海臨河,“住户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是一個勞動人民住居的環境優美的小村莊。“在小村裏一家的客,幾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們因為“我”的到來,特地“許可”自己的孩子“減少工作”,“伴我來遊戲”,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板書:村中居民熱情好客)。而且他們不拘禮教,“我們”偶爾吵鬧起來,打了輩分很高、應該稱之為“太公”的小朋友,也沒有人想到這是“犯上”,風尚淳樸(板書:風尚淳樸)。

(3)“我”在平橋村總有哪些樂事?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釣鈎,“伏在河沿上去釣蝦”,“不半天便可以釣到一大碗。這蝦照例是歸我吃的”。“照例”,表明釣得的蝦總歸“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們也都熱情好客,十分優待“我”這個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蝦“用了自己的兩個鉗捧着釣尖送到嘴裏去”,被釣上來,自然樂趣甚濃;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釣來的蝦,更會甜在心裏。

“我們”還常一同去放牛。黃牛水牛都“敢於欺侮我,因此我也總不敢走近身,只好遠遠地跟着,站着”;小朋友們便不再原諒“我”會讀詩經,“全都嘲笑起來了”。這嘲笑是善意的,實際是鼓勵“我”大膽些,勇敢些。“我”怕牛,還因此而被嘲笑,卻還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遠遠地跟着,站着”,是多麼願意和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這放牛被嘲當中,更表現出彼此的親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種很濃的樂趣(板書:少年相伴釣蝦放牛樂趣甚濃)。

(4)本篇題為“社戲”,重在敍寫去看戲,寫這些在平橋村的一般樂事起着什麼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這些小住平橋村的一般樂事,既多方面地表現出那段生活的樂趣,使作品內容豐富,具有生活實感(板書:多方表現樂趣);更由於這裏寫了釣蝦、放牛這兩件樂事,第二部分開頭的“至於我在那裏的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就與之構成遞進兼有轉折的關係。釣蝦、放牛已是樂趣甚濃,“第一盼望”的“去看戲”自更樂趣無窮。這樣,就為寫樂事的去看戲作了鋪墊,吸引讀者去領略那去看戲的敍寫(板書:鋪墊趙莊看戲)。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第一部分的表現力量和在全篇中的作用;預習第二部分,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去看戲前的波折,航船趙莊途中的如畫景物和急切心情,看戲當中的心理和興趣。

教學過程

1.由分析過的第一部分引到分析第二部分(板書:去趙莊看戲的全過程)。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層(板書:去趙莊看戲前的波折)。

(1)“就在我十一二歲時候的這一年,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一個“等”字,表現出“我”在平橋村一心盼望着趙莊演戲的日子。在這日子到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波折?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到了趙演戲的這一天,“在早上就叫不到”大船,“央人到鄰村去問,也沒有”;外祖母為此“很氣惱”,“絮叨起來”,母親只得一力“寬慰”外祖母,一邊囑咐“急得要哭”的“我”,“説萬不能裝模作樣,怕又招外祖母生氣,又不準和別人一同去,説是怕外祖母要擔心”,沒有大船不能去看戲這一意外的波折,使得外祖母很氣惱,“我”更非常焦急(板書:無船前往看戲老少氣惱焦急)。

(2)到下午,小朋友們都去看戲了,“我”的情形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雖然不能和小朋們一同去看戲,心卻和他們一同去了。不但想到“戲已經開場了”,“似乎聽到鑼鼓的聲音”,而且想到小朋友們“在戲台下買豆漿喝”;一心只在戲上,一心只在看戲的小朋們身上,以致“這一天我不釣蝦,東西也少吃”,鬱鬱不樂。這使得母親很為難,外祖母又氣惱起來。外祖母家裏的不快氣氛更為濃重了。

(3)在這嚴重的去看戲的波折之中,怎樣出現了轉機?解決了波折?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飯後,“看過戲的少年們也都聚攏來了,高高興興的來講戲”。“我”沒有看到戲,聽到別人講戲,心情更加沉重,這引起了小朋友們“歎息而且表同情”,雙喜“大悟似的提議”,“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麼”,“十幾個別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攛掇起來,説可以坐了這航船和我一同去”。兩個“大悟”,表現出小朋友們想出和“我”一同去看戲的辦法時,十分歡喜興奮,事情出現了轉機(板書:雙喜想到航船事情出現轉機)。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們,不可靠”,母親又顧慮讓白天全有工作的大人“熬夜”一同去看戲,“不合情理”,雖然有了航船,戲還是看不成。雙喜看出底細來了,他勇敢地大聲説“我寫包票”,並且談出能寫包票的條件,他們也確實具備這種條件。於是外祖母和母親“都微笑了”,表示同意,於是“我們立刻一鬨的出了門”,“立刻”,表現出急不可待的心情,“一鬨”,表現出出門時的滿心高興和一片歡騰的情景。不能去看戲的波折終於得到了解決(板書:雙喜打保票波折得到解決)。

(4)這樣寫出去看戲前的波折,在情節發展上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樣寫出去看戲前的波折和解決波折,構成了曲折生動情節,並且再為去看戲作好鋪墊(板書:構成曲折生動情節再為看戲作好鋪墊),表現出了農家少年的熱情和聰明能幹(板書:表現農家少年熱情聰明能幹)。

3.引導學生分析第二層(板書:去看戲途中的情景)

(1)“我”去看戲時的心情怎樣?出發的情景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在出門的時候,“很重的心忽而輕鬆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説不出的大”;因能去看戲而馬上變得心情暢快,渾身舒適,似乎都舒展到説不出的大了(板書:出發心暢體舒)。一出門,望見橋內的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跳”字,表現出上船之快。

上船後,雙喜、阿發拔篙,立即點船,年幼的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準備搖櫓,分工井然有序,操作熟練迅速;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已經“點開船”,“出了橋”,發船十分迅速(板書:發船迅速)。船出橋後,架起,搖動兩支櫓,在“説笑的”、“嚷的”聲音中,“夾着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船“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表現出一船聲音,一船歡樂,船進如飛(板書:一船歡樂)。

(2)接着怎樣描寫出春夜航船去看戲途中什麼樣的景物?表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我”的視覺、觸覺、嗅覺,運用比喻方法,描寫春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的。“河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寫河面:月色籠罩在浮起水氣的河面上,構成了朦朧的色調,清風吹着夾雜有植物清香的水氣撲面而來,使人心曠神怡(板書:途中河面朦朧香氣撲面怡人心神)。“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

寫兩岸連山:“踴躍的鐵的獸脊”,喻寫出兩岸淡黑色山巒的起伏連綿;“向船尾跑去了”,從寫連山的向後跑表現出航船前進之快。“但我卻還以為船慢”,表現了急欲看到演戲的心情(板書:連山後跑船行甚快心情更急)。

(3)“我”在航船去看戲途中產生過什麼誤認”寫這些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在航船去看戲途中曾產生過兩點誤認: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誤認為趙莊,一是誤把“漁火”誤認為戲台上的燈火。心急才產生了誤認,寫這兩點誤認,既構成了情節的曲折,又進一步表現出“我”急欲去到趙莊,看到演戲的心情(板書:誤認心急生誤兩誤曲折更現心急)。

(4)這樣描寫看戲途中的情景,起着什麼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出夜航途中的如畫景物,這優美江南水鄉風光襯托着社戲,使“我”這次看戲更具有了獨特的韻味;寫出“我”急於到達趙莊看戲的心情,並由此產生兩點誤認,在曲折情節中為寫趙莊看戲作好了充分的鋪墊,積蓄了充足的氣勢(板書:如畫景物襯托看戲曲折鋪墊蓄足氣勢)。

4.引導學生分析第三層(板書:趙莊看戲的情形。

(1)“我”在望到戲台時的心情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望到“莊外臨河空地上的一座戲台,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那縹緲月夜空間的戲台,使“我”疑心是“畫上見過的仙境”,深被吸引,無限歡喜,更全神貫注地一真望到“台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板書:望見戲台疑為仙境深被吸引無限歡喜)。

(2)描寫“我們”觀看演出,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描寫”我們”觀看演出,表現了兒童看戲的心理和興趣。

鐵頭老生表演,雙喜介紹他“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並且説”日裏親自數過”,“我們都擠在船頭看打仗”;在小旦出來“咿咿呀呀的唱”的時候,雙喜還推測鐵頭老生在這場表演中“並不翻筋斗”是因為“晚上看客少”,表現出喜歡看武打,討厭聽文唱(板書:喜歡觀看武打討厭聆聽文唱)。

“我”最願意看的是“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許久都不見,小旦雖然進去了,立刻又出來一個很老的小生”,以致“我有些疲倦了,託桂生買豆漿去”;表現出願意看演員扮成蛇虎的表演(板書:願看扮演蛇虎)。

當“一個紅衫的小丑被綁在台柱子上,給一個花白鬍子的用馬鞭打起來了”的時候,“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覺得看打人也比聽大段的唱好得多。

老旦出來了,大家“都很掃興”,她那沒完沒了的唱,使得小朋友們先是“喃喃的罵”,後是“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最後,“熬不住了”的雙喜説,“怕他會唱到天明還不完,還是我們走的好罷”,“大家立刻都贊成”,到開船駛上歸途時,還“罵着老旦”。表現出萬分厭煩老旦總唱(板書:厭煩老旦總唱)。

這樣描寫“我們”觀看演出,具體地表現了兒童看戲的心理,在稚氣十足的笑容中和罵聲裏,把這場夜晚看戲寫得童趣盎然(板書:看戲表現了兒童心理笑罵體現着稚齡童趣)。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春夜航船去看戲途中的景物描寫和表現作用;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看戲歸來的情形,看戲次日的情形,詳略敍事的恰當。

教學過程

1.由分析過的第三層,引到引導學生分析第四層(板書:看戲歸來的情形)。

(1)“我們”在看戲歸途中的心情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回望戲台在燈光中,卻又如初來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聽到悠揚的橫笛聲,“疑心老旦已經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説再回去看”,表現出仍很留戀演出(板書:留戀演出)。

小朋友們一面“議論着戲子,或罵,或笑”,一面搖得那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孩子在浪花裏躥”,這留戀演出、議論笑罵和搖船情形,表現了對看戲仍然興趣很濃,愉快興奮(板書:議論笑罵戲興仍濃愉快興奮)。

(2)小説寫出“我們”偷豆、吃豆的怎樣的經過?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搖船的説“很疲乏……許久沒有東西吃”,引出偷豆、吃豆的插曲,雙喜指揮偷豆。雙喜先問阿發:“這邊是你家的,這邊是老六一家的,我們偷哪一邊的呢?”阿發“往來的摸了一回”,説“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不管是誰家的,單選大的偷,自己家的大就偷自己家的,表現出他憨厚無私(板書:選偷大豆憨厚無私)。

大家在阿發家的豆田裏,各摘了一大捧。“雙喜以為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於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又各偷了一大捧”;表現出他不願惹起阿發的娘哭罵、氣惱,偷豆也有分寸。

“幾個年長的仍然慢慢的搖着船,幾個到後艙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剝豆。不久豆熟了、便任憑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圍起來用手撮着吃”;在夜晚隨波漂浮的航船上,圍吃自己偷來、剝好、煮熟的豆,自然別有一番滋味,香甜可口(板書:自剝自煮吃來味香)。

(3)“我們”吃完豆做了些什麼?慮到了什麼?寫這些具有什麼樣的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吃完豆後,洗了器具,“豆莢豆殼全拋在河水裏,什麼痕跡也沒有了”,避免被人發現偷豆、吃豆的事,表現出處理善後,考慮周到(板書:善後處理考慮周到)。雙喜所慮的是八公公發現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大家議論之後,“歸結是不怕”,有應付他的辦法。寫這些,表現出少年們預想到可能發生的糾葛,有了應付的辦法,放心了偷豆、吃豆的事(板書:預想糾葛應付有法);。由於歸途中偷豆、吃豆的插曲,使得這次夜晚去趙莊看戲,更加令“我”難忘。

(4)小説是怎樣接住夜晚去趙莊看戲的?這樣結束產生着什麼樣的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長幼都很高興來接住夜晚去趙莊看戲的。站在橋腳來接的母親,本來為“回來得這樣遲”而“頗有些生氣”,但看到兒子和小朋友們都高興的回來了,“也就高興了”(板書:長幼都很高興”;並且“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小朋友們都説“已經吃了點心,又渴睡”,辭謝了母親的邀請,“各自回去了”,圓滿地接住去趙莊看戲,這樣圓滿地接住去趙莊看戲,不但由母親送始,以母親接終,前後呼應,構成了事件的完整性,也使事件更在“我”的腦海中永留美好的記憶(板書:圓滿結束看戲永留美好記憶)。

2.引導學生分析第三部分(板書:看戲次日的情形)。

(1)小説怎樣寫出看戲次日的情形?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説照應着昨晚的偷豆、吃豆和看戲,呼應第一部分寫的村民淳樸好客,寫出看戲次日的情形。“並沒有聽到什麼關係八公公鹽柴事件的糾葛”,照應昨晚吃豆後“所慮的”八公公發現用了他船上的鹽和柴“會罵的”;六一公公問“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照應昨晚“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裏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給的豆,覺得“並沒有昨夜的豆那麼好”,“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照應昨夜的偷豆、吃豆和看戲。六一公公的問“我”的話和送豆,呼應第一部分所寫村民淳樸好客。

(2)這樣照應前文、呼應開頭結束全篇,具有什麼樣的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對兩位公公的照應前文偷豆的説明和描寫,表明了昨晚的偷豆、煮豆、吃豆並未引起糾葛,結果良好(板書:照應偷豆結果良好)。特別是呼應開頭部分的村民淳樸好客,描寫六一公公親熱地問“我”昨晚的戲、豆如何,高興地送給豆,更表現了村民的淳樸寬厚、熱情好客(板書:呼應好客更現樸厚)。

對“我”的照應前文的描寫,則表明了昨晚的豆吃,戲看,至今不忘。這樣結束全篇,構成了作品綿密完整的結構,表現出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生活的美好,抒發了對平橋村的人物和生活的綿綿無盡的懷戀(板書:結構綿密完整小住生活美好懷戀綿綿無盡)。

3.引導學生分析本篇詳略敍事的恰當。

本篇怎樣有詳有略地敍寫事件?產生着什麼樣的藝術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總的來看,本篇詳寫去趙莊看戲的全過程,略寫小住平橋村的得到優待,一般樂事,和看戲次日的情形。詳寫的各個情節,讓人讀來如同身歷其境,親見其人,深受感染;略寫部分也多以簡約的筆墨體現出充分的表現力量,釣蝦、放牛就表現出農村生活的濃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簡短問話和送蝦運動,更表現了農村老人的淳樸寬厚、熱情好客。這樣詳寫略寫相配合,既表現出小住農村的諸多樂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點,值得認真體會,學習。

4.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緩急輕重得當,讀出感情 色彩。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第三部分的表現作用,和本篇詳略敍事的恰當。

會考作文指導教案 篇四

全面、準確、深入地捕捉文題信息,是寫好考場作文的首要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審題可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注意文題類型

縱觀近幾年來的全國各地的會考作文題,文題類型一般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選

題作文、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審清題目類型,一是有利於迅速確定題目。命題作文題目是固定的,就不能自作主張,另寫文題;半命題作文題目是要進行“完形填空”的,就不能粗心大意,信手填寫;選題作文要求“多中選一”,就不可猶猶豫豫,反反覆覆;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題目一般是自擬的,就應匠心獨運,一展才情。審清題目類型,二是有利於寫出符合要求的習作。如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有時都有一段文字材料,但兩者對材料的處理是不同的。前者必須緊扣材料,或以材料為“骨架”展開故事,或以材料為基礎提煉論點,否則就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後者不必緊扣材料,只要所寫的內容與材料有關就行。

二、注意文題含義

有些文題的含義很豐富,是需要細細琢磨一番的。如湖北省荊州市會考題“長大的感覺”即是。如果認為“長大”的含義只是生理身體的變化或是學會某種生活技能,能夠料理自己了,膽子變大了,或是能夠對付別人的欺侮等等,那這種理解就比較膚淺。如果能寓理於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正處於花季年齡的國中生活成長中的追求、嚮往、煩惱和困惑,以及對人生的初步認識,寫出人生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在心中出現,那麼這樣的思考就是準確地把握了文題的含義。還有些含比喻意義的文題(如《起點》),含象徵意義的文題(如《明天》),有多個義項的文題(如《家》)等,都須細細咀嚼。

三、注意文題題眼

文題中一般都有關鍵詞,這些詞就是所謂的題眼。把握了題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點,瞭解了寫作要避免的誤區。如《一次不尋常的考試》(2000 年天津市會考題)中的“不尋常”就是應深入挖掘的字眼,《今天真好》(2000 年深圳市會考題)中的“真好”就是應反覆渲染的重心,《最舒心的時候》(2001 年大連市會考題)中的“最舒心”就是應濃墨重彩的內容,《家鄉鉅變》(2000 年內蒙古會考題)中的“鉅變”就是應精心琢磨的方面。《做人要有______》、《我______長大》、《現代科技給我帶來的______》這些文題中橫線上所填的內容都是題眼。又如《欣賞 》、《獻一份愛心給 》、《我愛看的 》這些文題中加點的詞也就是題眼。

四、注意文體類別

會考文體類別主要有三種: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隨着話題作文的出現,會考作文可寫的文體類別越來越多,如:書信、劇本、小説、散文等等,會考文題對文體要求的表述主要有二種形式。一是明確規定只能寫一種文體。如2001 年山東省荷澤市會考作文

題就要求寫一篇記敍文,2000 年廈門市會考作文題明確要求寫一封書信。對這樣的文題就要按體作文,不可給體不寫體。二是明確規定可以寫多種文體。如2001 年貴州省遵義市會考題:以“跑步”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記敍跑步的情景,可發表議論,揭示跑步藴含的哲理,可以説明跑步鍛鍊的要領、方法等等……這個文題可寫記敍文、議論文、説明文,還可以寫其他文體,給了學生以充分的寫作自由。但有一種十分特殊的情況應引起考生的重視。即有些文題表面上是“文體不限”,實際上是“文體有限”。如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會考題:以《真的有屬於我的時間了》為題寫了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文體不限。又如內蒙古自治區會考題:以《家鄉鉅變》為題作文,不要寫成詩歌即可。只要認真審讀題目,就可知道以上兩題都比較適合於寫成記敍文,不宜寫成議論文、説明文等文體,若不注意到這一點,就可能會步入陷井。

五、注意選材指向

有些會考作文題對寫作材料還有着或明或暗的指向。體會到這一點,才會避免選材失誤,提高選材質量。這些指向有的題目中反映出來。如《校園生活二三事》(2000 年哈爾濱市會考題)中,“校園生活”點明瞭選材的範圍,“二三事”點明瞭選材的數量。無視這一要求,就會步入“盲人騎瞎馬”的誤區。 這些指向有的從提示中反映出來。如 2001 年山西省會考題:……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家,小到血親之家,大到一個集體、一個國家,擴而廣之,乃至整個世界、整個地球、整個生物羣,我們每個人都以各自的身份和角色,充當着不同的家庭成員,根據提示,請你圍繞“家”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命題者在提示語中點明“家”還可以指“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整個生物羣”,家的外延被擴展得很大,極有利於我們從廣闊的生活空間裏自由選取所需的材料,如果不注意這一信息,只是將自己的思維鎖定在家庭生活之內,重複的寫那些陳舊的材料,就不容易發揮自己正常的寫作水平。

六、注意立意信息

有些文題還有立意方面的暗示信息,明察到這一點,對於寫出高質量的考場習作是大有幫助的。如1999 年湖北省荊門市大作文命題的開頭幾句話是:“人的一生機會很多,但有些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再有……”這開頭實際就暗示了“珍惜生活,珍惜擁有,珍惜機會”這個大中心。如果忽視這一信息就有可能偏離題目對主旨的要求。又如2000 年江蘇省連雲港市會考作文題:我們都是爸爸媽媽的攙扶下成長的,這一“扶”便是十多年呢!成長的路上,有爸爸媽媽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有思想上的精心呵護。這中間,你是否為爸爸媽媽做過什麼?請以“給媽媽(爸爸)一個吻”為題,寫一篇文章。細讀提示語,細品題眼“吻”字,我們就會知道命題者對中心的暗示:要寫自己對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和精心呵護的回報,要表達的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之類的題旨。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感知文章內容。

2.理清文章思路,明確五幅春景圖,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語言,體會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很多文人都寫過很多詩文來吟詠、歌頌春天。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有關春的詩詞?(同學們一起來完成下面的填空)

PPT展示: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4.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以上這些詩句,都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學春的,容量有限,今天我們要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就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總之體現春天的景物的作者都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那麼春天在朱自清筆下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朱自清。大家對他有什麼瞭解嗎?

二、作者簡介

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要先了解這篇課文的作者。我們就請同學來説一説你所瞭解的朱自清。(學生回答,PPT展示作者簡介)

__朱自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詩人,更是一位有骨氣的民主戰士。1948年在反飢餓、反內戰的實際鬥爭中,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至死也不領取美國的救濟糧,臨終前還不忘囑託家人千萬不能買美國的救濟糧。我們偉大的毛澤東主席曾稱讚過他的骨氣説:“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朱自清不僅體現了一位中華民族優秀知識分子的尊嚴和氣節,也體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__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散文樸素樸素縝密、清雋沉鬱,以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他的比較出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匆匆》、《背影》、《春》、《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三、聽春

1、現在聽課文朗讀錄音,標出段序,注意生字詞以及朗讀的節奏。注意以下這些生字詞(PPT展示),等一下老師要請同學到黑板上給紅色加深的生字詞注音。

朗潤(lǎng)鳥巢(cháo)鑽(zuān)出婉(wǎn)轉嫩(nèn)綠稀疏(shū)眨(zhǎ)眼抖擻(sǒu)

醖(yùn)釀(niàng)披蓑(suō)戴笠(lì)

2、解釋詞語部分同樣讓學生起來回答,課本註釋有的讓生適當地標記。(明確答案之後讓生齊讀)

四、讀春

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要讀得太快,注意停頓。大家在朗讀的時候找出文中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找到了可以圈畫出來。再次強調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朗讀完進行簡單的評價)

會考作文指導教案 篇六

會考作文複習之審題和立意

審題和立意

一:訓練目的

凡文皆有題,命題作文必須切合題意。因此,在動筆之前一定要認真審題,謹慎立意。這是關係到文章成敗的第一件大事,容不得絲毫粗心大意。審題的關鍵在於完整地理解題意,仔細分析題目的要求,要看到“標題”對文章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這兩個方面考慮的周密、細緻,就不至於出現思路阻塞和文不對題的現象。這是審題的關鍵。

審題要點:

1:要善於從限制中發現“自由的空間”。2:要認真對待多重限制條件。

3:在把握標題重心的基礎上,作細緻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標題的含義。

此外,如果碰上“給文字材料作文”(含自擬文題的“話題作文”)之類的題型,則應仔細審視材料,反覆研究命題的意圖,不要想到一點就匆忙下筆。

再説立意。

立意,指的是確立文章的主題思想的過程,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文章的材料、構思、表達都必須為主題服務。“立意”有時跟審題同步進行,有時則是先審題而後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講究。

1:立意要深刻。

要對所寫的事物作一點分析。立意不是直覺的思維活動,不能單憑個人的意願辦事。“立意”是一個邏輯思維過程。要挖掘出題目包含的深層含義,必須和社會、時代聯繫起來,揭示出文章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立意深刻,才能發人深思;發人深省,才能給人教育。

2:立意要新穎。

要解放思想,敢於創新。無論寫什麼,都要有點創新。表現的主題與眾不同,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沒有品味的文章,沒有品位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3:立意要真實。

要在審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題來寫才最有表現力。照抄別人的思想、因循守舊都不能寫出好文章。寫文章是為了表情達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寫作時自覺地把“情”和“意”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文章就會變得更加真實。

審題和立意很難一步到位,草率的態度決不可取;特別是在限定時間的考場作文中,用於審題和立意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更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疏漏,因此,在下筆的過程中如有所發現,就應當及時加以修正。

三:作文提示

1:作文題目:我家附近

提示:本題只有空間限制、內容不限,可以自找話題,如本社區的居民生活概況、特有民俗風情、建築風格等等。要有創意,如果將文章寫成一幅風景畫或風俗畫,就要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出時代的新鮮事。新風貌,使讀者覺得立意新,有餘味可尋。

2:作文題目:觀劇有感

提示:此題只限制寫作內容,必須寫觀劇的感受。但劇種不限,話劇、電視劇、地方戲劇等都可以寫。戲劇,不能看到什麼就寫什麼,面面俱到,只能就劇中某個人物的個性或某一段情節的內容抒寫感想,表達看法。如果自由把握,也可以談談劇的意義或演員的表演藝術。可用夾敍夾議的方式寫,切忌敍事過多。

【例文】祕密

我有許多祕密,每個都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其中,我一直精心珍藏着我和媽媽的一個祕密。

去年暑假,六年級升學考試後,我參加了到北京去的夏今營。我沒考好,三科考完後我粗略估算一下,我最多隻能得280分。我在拿通知書之前就知道了分數,我只考了278分,我沒對媽媽説,怕她傷心。我是班上的尖子生,一直是媽媽的驕傲,而如今……我想讓媽媽多高興幾天,哪怕一分鐘也好。

準備就緒,我該啟程去北京了,走的前一天晚上媽媽叫我和她一起睡,她對我説:“你走後的第二天才拿通知書,你去放心玩,我幫你去拿通知書,我會打電話給你的,啊!”

我轉過身去,悄悄地流淚,我不敢想象媽媽拿通知書時的樣子,因為我曾對她説我考得很好。

要啟程了,公共汽車外面圍着一羣爸爸媽媽,他們遠遠地看着我們。媽媽擠在人堆裏,只是遠遠地看着我,可我仍然強烈地感覺到她對我有多少的不捨、多少的憐惜、多少的不放心。想起媽媽平時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想到自己不理想的成績……我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

第二天,也就是拿通知書這天晚上,我撥通了家裏的電話,媽媽熟悉的聲音傳了過來。我試探地問,我考得好嗎?過了一些時候,媽媽才回答:“嗯,挺好的。”此時我已淚流滿面:“媽,我在這邊挺好的,你也別擔心。”“你放心玩兒,別去想分數,知道了嗎?”媽媽的聲音分明有些哽咽。我快哭出聲了!我放下了電話,媽媽呀媽媽,您為什麼要對我隱瞞?您為什麼不告訴我實情?媽媽呀!

在以後的六天內,我一直珍藏着這個祕密,珍藏着媽媽的良苦用心,母女倆共同苦心經營着這個遲早要被揭穿的祕密。

六天後,成都雙流機場,我回來了。一眼看到前來接我的媽媽,我的淚再次流了下來,我跑過去,媽媽抱住了我,誰也沒説話。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過了一會兒,媽媽説:“回家吧。”我靠在媽媽的肩上,回憶着過去,暢想着將來。將來,我也許不能做第二個劉亦婷,可我能夠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做一個最好的女兒。我會用行動去向他們證明: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評語】從審題來看,“祕密”只規定了文章的寫作範圍,不限定內容。本文選擇了母女之間的祕密。媽媽為了讓女兒在夏令營玩得開心,珍藏了女兒考得不好的祕密;女兒為了讓媽媽能多高興幾天,也珍藏了這個祕密。習作表現母女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親情,立意上有創意,頗能撥動讀者的心絃。

七年級語文作文教案 篇七

《散步》教案

教師寄語:

1、自信從大聲説話開始。

2、機會是均等的,但常常是有限的。

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感悟本文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3、領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寫字:fēnqí()xìnfú()chāisàn()霎()時

水波粼粼()熬()過嫩()芽

2、解釋詞語:各得其所熬委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提示:全文的表現應該是一種輕鬆温暖的氣氛,平常事現真情。注意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和語氣的把握)讀後思考:

⑴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⑵課文寫了哪些人?從文中的字裏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温情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組合作)

(1)在面對分歧時,我的決定是什麼?“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為什麼這樣説?

(2)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3)“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談談你的理解。

四、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學法點撥:所謂“美點尋蹤”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最形象的,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內容。如生動的景物描寫;感人的精神;貼切的修辭;特色的句式;含義深刻的語句;精當的用詞……舉例: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五、拓展延伸從下列內容中選一個進行説話練習:

1、也許同學們都有一個像莫懷戚一樣的幸福家庭,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着深情的愛,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談談發生在自家的充滿親情事,讓你的同學與你一起分享吧!

2、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達標檢測

孝心無價畢淑敏

我不喜歡一個苦孩求學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難,父親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學畢業後,還要堅持讀研究生,母親只有去賣血……我以為那是一個自私的學子。求學的路很漫長,一生一世的事業,何必太在意幾年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為人類獻身的大師?

我也不喜歡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無論你有多少理由。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動,不必將個人的力量誇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將就木的時候,將他對人世間最後的期冀斬斷,以絕望之心在寂寞中遠行,那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父母走了,帶着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遠無法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卻永遠無法彌補。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也許是作業簿上的一個紅五分。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隻野果一朵小花。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淨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1、作者對無視家庭困境,一心追求高學歷的“苦孩”;不顧父母重病在牀,斷然離去的“遊子”;赤誠忠厚,打算功成名就再“從容盡孝”的孩子;各持什麼態度?

2、就“盡孝”而言,作者的主張是什麼?

3、時下有些孩子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稍不如意還要發點小脾氣。其實擁有父母之愛,應該常懷感恩之心。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感悟?你打算用什麼具體行動來報答父母,力盡孝心?

課下作業、親情再現——感受“美”

請大家打開記憶的大門,寫一寫你經歷過的難以忘懷的親情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9y85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