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多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多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多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温州,過年時家家户户都會在陽台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幾天,我們去外婆家做醬油肉。可是醬油肉怎麼做呢?怎麼做才好吃呢,外婆説,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後這幾天曬,因為西風比較乾燥,醃製醬油肉更容易曬乾,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範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釐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後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醃半天,最後放入花椒,蒜,薑片....外婆説,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於醬油好不好,是否有醃入味。然後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然願意。洗好手後,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着醬油肉:肉已經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裏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鑽進喉嚨……因為曬乾了,肉質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裏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着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温州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到了寒假,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了春節。

春節前幾天,家裏的老人就會把辛辛苦苦養了的豬、雞、鴨給殺了,雞和鴨會拿去祭祖。大人們還會去買一些糯米,把糯米洗乾淨後,把豬血拿去鍋裏熱。家的鍋跟我們現在用的鍋不一樣。它的直徑大約有1.3米,要燒柴才能用。把豬血燒到杏色,撈出。然後把糯米煮熟後,加入豬血,燒到凝固。撈出放在蒸籠裏等它涼了,我們稱它為“米血”。

大年三十,大家把米血拿出來蒸熟,把殺好的豬肉拿出來,再殺幾隻雞、鴨。晚上大家把它們煮熟,至於好不好吃就看大人們的手藝了,大人們還煮了年糕、麪條、雞湯等等。有些還會去市裏買一些小菜,一家人圍着大圓桌吃着年夜飯,談着喜事,碰杯説祝福語。

大家吃完年夜飯,就在一起看春晚,不一會兒又到門口去放煙花。

七年級,早上到處都是鞭炮味,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陣鞭炮聲被迫叫醒了,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飛一般地跑下樓,吃完早餐,和爸爸一起去拜年,而媽媽要留在家裏接待客人。

初七、八要“進香”。開着車,來到別的村的寺廟裏燒香,那香長1米,直徑5釐米,不一會兒有人來表演舞獅,大家看得可高興了。當快要結束的時候,大家就敲着鑼鼓繞着寺廟轉幾圈,便回家去了。

家鄉的習俗可真多呀!我們應該好好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説,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裏,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着“年年有餘”,年糕象徵着“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着“富裕”,這些共同表達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4

黎明的曙光揭開了夜幕,吐出了燦爛的晨光以及金色的太陽。這是一個嶄新的開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小鳥歡快的歌唱,花兒伴着小鳥的歌翩翩起舞……大家都沉醉在新年的喜慶氣氛之中。我揉揉惺忪的雙眼,回想起昨天歡騰的除夕。

除夕早上,我們一幫孩子耐不住寂寞,也按捺不住喜悦,挨家挨户地串門,跟小夥伴們在樓下瘋玩,玩着捉迷藏,踢毽子,有時還會看別人貼對聯……直到大人們下樓叫我們回家時,我們才嬉笑着往家跑。

這天沒有作業,可以説一整天都在休息。天剛擦亮,我們就會掛燈籠、放鞭炮。説起放鞭炮,還有個有趣的傳説。鞭炮也叫爆竹,《神異經》裏説:“西方深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掛熚,而山魈驚憚。”這是爆竹起源最早的記載,説明當初人們是為了驅嚇危害自己的山魈才發明了爆竹。因為山魈最怕火光和響聲,所以每當除夕,人們便用爆竹將山魈嚇跑。這樣年復一年,雖然人們並不知道所謂的山魈是否真的存在,但放爆竹還是成為了歡慶新春的年俗。

我們家也不例外,一過年就買了各種各樣的鞭炮,終於在大年三十晚上派上了用場。夜的黑幕拉開,將夕陽的霞光吞噬,這便是熱鬧的開始。一時間,大家都走出家門,十分熱鬧。大街小巷中,我們小孩子的爆竹都是柔和的,一晃就會閃出點星星光,兩三根握在手中,像用銀河的繁星織出的綵緞。大人們放的炮是迅猛的,火爆的。將炮捻子點燃,在震天的響聲中,炮飛上天空,在夜空中綻放出一朵朵彩色的花……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被吸引了過去。

雖然那絢爛只是曇花一現,卻照進了我們的心裏,以至於每每想起,都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過年的時候,可有很多異常的習俗呢!

過年前夕,家家户户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鬥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衞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悦卻是對新的一年的完美嚮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齊,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愜意地吃着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口福”呢?嘿!這你都不明白?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説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過年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七年級八年級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一樣。街道上人來人往,明白這是為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説:“有心拜年七年級二,無心拜年九年級四。”説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説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裏家道興旺。

怎樣樣?你想不想也來體驗體驗九江過年時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風俗,而我的家鄉的風俗習慣也與眾不同,獨具特色,處處顯示着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的民風民俗。而我今天要説的是春節。

一説到春節,大家就會想到一個相關的傳説: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就會吞食牲畜,傷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外村來了一位乞討老人。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牽牛趕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誰還有心關照這位老人,只有村東的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老人許諾説:婆婆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可她依然勸説,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他發現村裏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大響聲“年”渾身戰慄,狼狽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件事很快就在村裏傳開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這樣的習俗在我的家鄉依然流傳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餃子,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歲交子之意。而且,魚也是年夜飯必備的一道菜,象徵着年年有餘。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世世代代,流傳至今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7

隨着時間的推移,春節的腳步離我們近了。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一天。

備年貨

超市裏人聲鼎沸,裏面的音響又在大聲播報:“豆角二塊六毛錢一斤,西紅柿三塊錢一……”隨即又響起了喜氣洋洋的歌聲:“好運來,祝你好運來……”人們在各個貨架上挑選着自己心儀的物品,一瞬間貨架前竟擠滿了人。

有人在挑選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魚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為過年的緣故,人們都有秩序地排好隊,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門,每個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的到來……

大掃除

過新年,當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新面貌。正是為了辭舊迎新,所以才會打掃自己的家。掃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個縫隙都不放過。雖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換來了一番乾淨、整潔。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臉,窗户閃閃發光,乾淨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後是自己的衞生,每個人都要洗澡,換上新衣新襪。整天大家都忙得團團轉。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總是短暫而美好的。飯菜一個個送上餐桌,濃郁的香味頓時敞開來,使人垂涎三尺。當全部菜餚上桌時,就好比一桌“滿漢全席”。

大人們站起來祝酒,小孩子們就抓緊時間,爭先恐後地夾起好吃的往嘴裏送。燙燙的飯菜總是會使我們張開嘴哈氣。大人們坐下來時,除夕的團圓飯才剛開始:有人一聲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們談笑風生,顧不上吃飯,還有人吃一口,然後沒等嚥下去就開始説話了。

飯後,大人們笑着離開,小孩們口袋裏塞得鼓鼓囊囊的,裝的全是零食。除夕夜裏,老人們守歲,小孩子們總是沉沉地睡去,做着香甜的夢……。

春節已經過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它像一本書,記載着我的成長,它又像一盞燈,照亮了新的開始。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説説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户為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説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髮、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淨淨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糰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糰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裏,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説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説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灶肚裏燃樹塊,燃至年七年級。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七年級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穫滿滿:瞭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為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9

照家鄉的規矩,從臘月七年級就開始新年的預熱了。臘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這天熬臘八粥,裏面的食材豐富極了,讓人聞到就覺得心裏暖和。

在過年時,孩子們都喜歡先準備自我過年時的東西。第一種是大家都喜歡買的花炮或鞭炮等,尤其是男孩子,一買一大包。第二種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紅的棗,只要大人一買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最終到了小年二十三,在這一天,鞭炮聲接連不斷,年味濃濃。街上賣東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們也開心多了,到處是歡聲笑語。

雖然別的地方一般是除夕當天才貼春聯,但在我的家鄉,臘月二十八便開始了,人們喜氣洋洋地一邊貼着春聯,一邊哈哈大笑,顯示出了萬象更新的氣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最終到來了。這天晚上,鞭炮聲比以前多了許多,每分每秒都在響,人們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餚。外出打工的人,除了萬不得已,必定會回家吃個團圓飯。這天晚上吃完飯,人們便忙了起來,燒香、磕頭、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動結束後,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歲,聽説這麼做能夠延年益壽。

正月七年級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一樣,人們都要去拜年,互相表達新年的完美祝願。

正月初六,多數商店都已經開張。這天也是我最不願過的一天,因為家裏每一個幹活的人都要出去幹活。

元宵節是春節期間又一個重要的日子。這天晚上,人們去城裏看燈會,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們看完燈會便匆匆趕回來,因為大家都要點蠟燭、鬧花燈,整個村子火紅一片,真是一片燈的海洋。

就這樣,過完元宵節,春節也就結束了。人們各忙各的,又開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學,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復了平靜。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春節是個很熱鬧的節日,各個地區過春節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五花八門。而我外婆家的過節方式也是十分新奇。

除夕那天,天剛亮我就被雞給吵醒了,睜眼卻發現,外公外婆早已起牀,給門貼上了春聯。我穿好衣服看了看鐘,才早上五點,此時貼好門聯的'外婆點燃了一束香火和火把。我很是好奇,就問了問旁邊的媽媽:“媽,外婆這是幹嘛?”“這是這裏的習俗,除夕這天早上每家每户都要派家裏一個人點燃一束香和火把,拎一個水桶到山上的泉水邊,把帶來的香火先插上,然後往泉水裏丟幾枚硬幣給水神,接着用水桶將“新水”挑回家……”媽媽像講故事一樣,和我講着我也像聽故事一樣專心地聽着。

不一會兒,外婆回來了,還拎了一桶水,這時舅媽拿來一個碗,媽媽也給我拿了一個,讓我喝一碗,之後家裏的人也都喝了,喝完之後又各自忙各自的了,睡覺的睡覺,燒飯的燒飯。

大年七年級根據外婆家的習俗,早上吃水圓,當天均吃素食。八年級也是最熱鬧的一天,用香紙敬財神,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唱山歌,穿着當地的服飾跳舞,還會在空地上舉行活動。全村人民擠在那塊地上,看着空地上的人們精彩的表演,那一天全村上下家家燈火通明。

正月十三至十五期間,人們在谷坪大開歌堂,日裏唱“歡冬久”夜裏唱“歡古。”正月十五夜裏到別人家菜園摘幾片菜葉回來,青草也要抓一把,稱為“偷青”……

等正月十五過後,年的味道開始疏散。工人們開始返工了,孩子們各自回校上學。老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期盼……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也是我覺得家鄉最獨特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一提到它,誰不對它熱切向往,不對它極其喜愛?

每年春節的開始,應該就是家家户户貼春聯了。除夕一早,四處都是手上、胳膊上拿滿春聯的人們。這時,總有幾個小孩子圍在大人身旁幫忙,嘻嘻哈哈地把舊春聯撕掉,換上新的,這舉動好像是代表辭舊迎新,把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寄託在大門上的春聯。

從早晨起,屋前房後都充滿飯菜香味,而大部分家庭的飯菜中必定少不了魚,我家也這樣。老爸常説:“吃魚就會年年有餘。”所以過年前人們就會帶回家幾條魚。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算重頭戲。在外工作、學習的家人會回家團圓,吃團圓飯。這時大街上幾乎所有商鋪都關了門,宛如平常凌晨十一二點一樣安靜。

飯後就是一年一度地看《春節聯歡晚會》了。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在桌前,拿出提前和好的面和拌好的肉餡,在包餃子時,往往會挑一兩隻餃子,在裏面放枚硬幣,第二天誰吃到了,就意味着誰一年的運氣就會好。

第二天就是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大年七年級了。家長們總是會早早叫孩子起牀,還會用“今天起不來,一年都起不來”或“起晚了就沒有紅包”這些話嚇唬孩子。

吃完早飯,到街坊鄰居家串門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活動了,長輩們對孩子説些祝福的話,然後孩子再跪地磕頭,有些家庭甚至還會用個鐵盆,最後就是孩子笑逐顏開地收下紅包。

在除夕與大年七年級中間的傍晚,天空上會飄有許多孔明燈,它們寄託着主人新年的美好願望,隨風飄向遠方。

春節,它不僅僅是人們情感得以釋放,親人們得以團聚的好日子,更是中華民族象徵團圓與興旺的永遠的精神支柱。我愛這4000多年的傳統節日,更愛我們獨特的家鄉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臘月三十的早上,我和弟弟二人坐在奶奶家的客廳裏。這時,就會有人問:你的父母呢?他們去哪了?

當你來到廚房時,你就能看到他們以及我的爺爺奶奶的忙碌身影。因為今是臘月三十,根據我們家鄉的風俗,在這一天,我們要祭拜兩個神仙。一個是天神,而另一個是灶神。所以我的父母正在幫爺爺奶奶準備祭拜用的物品。

吃完了午飯,祭品差不多已經準備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祭品擺上祭桌了:

祭桌的正中間是一個木籃子,裏面放着兩條糯米腸(在豬大腸皮中塞糯米,然後蒸熟)、一隻蒸熟了的雞和一塊蒸熟了的豬肉。左右各擺了一根大蜡燭。籃子前面是一碗飯和一碗水。而後面從左往右依次是一碗麪、兩條年糕、一塊豆腐、兩個饅頭一個楊梅和一些水果。

祭品擺好後就是祭拜的時間了,爺爺拿來一把香,用蠟燭點燃後發給我們。

我們每個人雙手舉着手裏的三炷香,祭拜。隨後,爺爺把香插在祭品上拿來了一鞠躬沓黃紙,相當於神仙用的錢,將它們點燃,燒給天上的神仙,祈求天上的神仙保佑我們來年平平安。但我認為,祭拜神仙和佛教是一樣的,應該要虔誠,不求私利。我只是含着對神仙的敬畏之心,給他拜年罷了。

祭拜完天上的神仙,我們還要“慰問”一下管我們飲食的灶神。於是,我們又將祭桌搬到了廚房,將之前的祭拜過程又重複了一遍。我們依然是以特別虔誠的態度給灶神拜年。

這就是我們家家鄉的風俗,雖然普通,也很常見,但卻是除夕這天裏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個風俗是我最喜歡的風俗,因為這是一年中,唯一可以和神仙社交的一天。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説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裏,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裏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着,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麼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温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温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裏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裏的水汽烤乾後,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並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後,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裏,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裏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後順勢把雞蛋皮對摺,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覆,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我的老家在歙縣許村,許村是以許家為“核心”的一個古村落,我就是許家的後代。

許家習俗中,最著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許家中的“力之霸王”們,便舉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許家怎樣會有這種習俗呢?這個節日又是怎樣被許家設立的呢?

這要從唐代的開始説起,那時候,有一位許家的首領,名叫許遠。他精通兵法,智勇雙全,並創立了許家刀法。安史叛亂時,許遠與援軍主帥張巡一齊奮勇抗戰,保家衞國。他的許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敵人聞風喪膽。在一次戰鬥中,許遠身先士卒,身殺千人,最終因寡不敵眾,與張巡一齊英勇犧牲。為了讓許家刀法不失傳,也為了永遠紀念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許村人都要舞大刀,這個習俗一向流傳到此刻。

哦,差點兒忘了説正月十五傍晚時分的情景了,午時五時許,看熱鬧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陽橋、大觀亭、五馬坊一帶。大約半小時後,嘰嘰喳喳的人羣突然靜了下來,只見一把紅色的大刀“砍”過來!密密麻麻的人羣立即“砍”出一條道路,隨後又跟在大刀的後面。興奮的人羣一齊湧到河邊的一塊寬闊的場地上,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各部門準備就緒,跟京劇差不多的音調響起,只見四個肌肉發達的壯漢湧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繩子,大刀開始傾斜,並迅速地轉動,像有人在揮舞一般。一會兒,他們又將大刀揮上揮下,有時橫割,有時斜砍,還有時來個“暴劈”。四米多長的大刀在他們手上真是“舉重若輕”,在刀光閃閃中,我彷彿看到了許遠當年揮舞大刀,殺敵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大刀”又要轉移演出,可惜媽媽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大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説,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説,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悦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悦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裏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閒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着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的風俗作文16

只要提起習俗,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了,春節與其他的節日不同,春節要放鞭炮,去拜年等等,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收壓歲錢啦!

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吃着團圓飯,給遠方的親戚打視頻電話,開開心心地聊天,吃完飯便睡覺,因為大年七年級天還沒有亮,就會有炮聲四處響,果然,天矇矇亮時,四周的鞭炮聲已響起,使人睡不好覺,我只好迷迷糊糊地穿上衣服,爸爸媽媽也早已準備好了“紅爺爺”見我起牀便遞給我,我高興地喊了聲:“新年好”!

按照習俗,大年七年級早上要吃餃子,媽媽下餃子,奶奶燒香,爸爸響鞭炮,都忙得不亦樂乎,凌晨6:30我們吃完餃子,我便隨着爸爸媽媽去廟裏磕頭,天色昏暗,路上行人卻多,一路上,我把“新年好”説個不停,看着手裏塞來的壓歲錢,我知足地笑了笑。

在我的記憶裏,以往的春節八年級就要開始拜訪親戚,爸媽帶着我和姐姐一同前去,我們一天能走五六家親戚,馬不停蹄,熱鬧非凡,親戚見到我們,都熱情地來迎接我們,我們每個人聊着天,笑着,誰都那麼親熱,一點也不拘束,我也能收到很多壓歲錢,心中滿是歡喜!在親戚家坐一會就要回去了,家裏也有客人,爸爸媽媽也要去招呼家裏來的客人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們臨走時,親戚們出來送行,看着我們離去後才回到屋裏。

然而今年的春節是我長這麼大最難忘的一個春節,出現了冠狀病毒,祖**親生病了!全國人民都封閉在家,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只能在心裏默默祝福,願祖**親快點好起來,等到明年,我們都過上一個快快樂樂,熱鬧非凡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7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着黑就會起牀,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粽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着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着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着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着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着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d8lrm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