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百善孝為先作文精品多篇

百善孝為先作文精品多篇

百善孝為先作文精品多篇

百善孝為先話題作文 篇一

老師今天下午留作業“家風”。“什麼是家風”?邊回家,邊想。

到了家,我把書包放下,就立即去問媽媽:“媽媽,什麼是家風呀?”“你自己感受!”

寫完作業後,該吃飯了,我見媽媽先是給奶奶盛飯,然後是再給爸爸盛飯……最後才是給她自己盛飯。在媽媽盛飯的過程當中,弟弟都去幫媽媽拿筷子、勺子,“我應該做點什麼了”,我幫媽媽把菜都端到了桌子上,等把晚飯擺齊,我就開動了,可是,媽媽阻止了我,説應該讓長輩先動筷,然後晚輩再吃。我吃完飯後,媽媽看我的碗裏還有米粒,媽媽就總是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人家農民伯伯多麼辛苦,你還不珍惜人家的勞動成果……”沒等媽媽説完,我就抱起碗,把米粒都吃光了。

晚飯過後,我讓媽媽給我檢查作業,可是媽媽説:“奶奶的腰不好,讓媽媽給奶奶捶捶腰,再給你檢查作業,好嗎?”我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媽媽經常講,“百善孝為先”,孝,字義是兒女來支撐老人,只有這一輩人孝敬老人,下一輩人才能傳承家風,去孝敬自己的父母。

我們的父母言傳身教,用他們的行動傳承了優良家風,影響着我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我們受用一輩子,值得繼續傳承的優良品質。

百善孝為先話題作文 篇二

人們都説:“百善孝為先”,我小時候不懂“百善孝為先”的意思。可是,現在的我終於懂得了什麼是“百善孝為先”。

一個週末,我參加了小記者爬蘇仙嶺觀看二十四孝雕像的親子活動,去蘇仙嶺觀看《二十四孝》,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然後回家上網查找關於這個故事的資料。其中我特別喜歡的故事叫《棄官尋母》,這是《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三則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宋代,有個人叫朱壽昌,他的生母是姓劉,可他父親的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將她趕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未能相見。五十年來,朱壽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每到一地為官,他都在四處查找老人家的蹤跡。與母親分離的時間越來越久,他再也沒有心思做官了,決定辭掉官職去尋找母親。臨走時,他告知家人自己的決定,發誓説:“找不到母親,我今生今世絕不回家!”這一次,他將尋母的重點放在秦國。後來,歷盡千辛萬苦的他,終於在同州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當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朱壽昌這種孝敬長輩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這種品格的人值得我們讚揚。

百善孝為先,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善良有孝心的人。

百善孝為先話題作文 篇三

前段時間,電視上總播放《家風是什麼》這個節目,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評論。家風究竟是什麼?我覺得家風就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這個家風傳承下去,做一個孝順的家族。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但是我的爸爸媽媽就非常孝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奶奶平時有一聲咳嗽爸爸就會拿來水果或端來一杯水,給奶奶潤一潤喉嚨。爺爺的臉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鬍子,拿刮鬍刀容易刮破臉,媽媽二話沒説,買了一個電動刮鬍刀。以後爺爺就不必受這種”皮肉之苦“了。

平時一有點時間,爸爸或媽媽就去姥姥家幹一點零活。幫他們減輕點負擔,姥爺有困難時最先會想到爸爸媽媽,商量好再解決,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是他們的依靠。

我也孝順爸爸媽媽。我經常幫媽媽幹家務,因為媽媽平時的工作十分勞累,我想讓媽媽多休息一會兒。

父母養我們這麼大不容易,孝順父母並不是要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哪怕是從一件小事做起,讓我們從小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讓中華美德代代傳。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四

我相信每個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有着千千萬萬的優良傳統,而其中有一個是最為重要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這句簡簡單單的詩句就反映出了這個優良傳統――孝順。

孝順是什麼?孝順是太陽,給人帶來温暖;孝順是大山,給人帶來依靠;孝順是寶石,是一筆財富。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一張名片。‘百善孝為先’這句不知流傳了多久的諺語,至今仍被人們所津津頌道。正如孟子所説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充分説明了孝順的重要性。可在如今的社會有的人卻連禽獸也不如。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河南洛陽。一個叫王五玉老人的身上,老人此刻已經九十多歲了,本就應膝下兒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安享晚年的時候,可現實卻讓人震驚,老人獨自一人居住在一個不知什麼時候建造的毛y屋裏,四周漏風漏雨,屋頂還有一個大洞,在屋裏唯一的桌子上放着唯一的一把破暖水瓶,可裏面早已沒了熱氣。我曾看過老人的照片,那蒼白的頭髮,憔悴的臉龐,無助的眼神,瘦小的身軀讓人可憐,而她住在一個漏風漏雨的,搖搖欲墜的屋裏,躺在一張木板牀上,蓋着一牀烏黑潮濕的被子,枕着一個用編織袋裏面塞上一些破布製成的枕頭更讓人震驚。也許你會問他的兒女呢?怎樣沒有管的?那我告訴你,老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而他的二兒子就在離老人幾百米遠的老人親手蓋的磚瓦屋裏,但他不贍養老人的原因竟是老婆有病怕影響老婆。他的大兒子在縣城有兩座房子,可死活不贍養老人。女兒們遠嫁它方,都沒有一個人照顧老人,老人的錢財也全被兩個兒子瓜分了,此刻只有老人的侄子有時來照顧一下老人。老人平常的食物就是一碗清水煮麪條。那裏的鄉長也曾親自做過調節,可最後無果而終,甚至兒女們再走的時候沒有一個人去看望老人,有這樣的兒女真讓人寒心啊。

這樣的事還有許多。北京的柴玉吉老人,養有五個兒女,但最後被活活餓死在家中,半個月後才被人發現。還有江蘇的林蘭珠老人,待在大兒子的門口六天六夜,而大兒子卻一向不開門,直到第七天風雨交加的日子,老人被餓死在大兒子家門口。出現這樣的事不得不讓我們去深思,是現代教育做的不全面還是其他原因,為什麼中華民族的美德被這些人所丟棄?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與之構成鮮明比較的也是河南的,名叫謝延信謝延信是一名普通礦工,原名叫劉延信,在妻子死後為照顧呆傻的岳父母以及弟弟改名叫謝延信。他照顧呆傻岳父十七年,照顧呆傻岳母弟弟三十二年,做到了一個做兒子的職責。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此刻大家看看這個‘孝’子,上方是‘老’子去了‘匕’而加上一個‘子’這説明是當人老了之後由兒子揹着。這就是‘孝’字作為一個當代中學生,我們就應繼承和發揚孝道。讓‘百善孝為先’從我們那裏繼續流傳下去。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五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一段視頻《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

快看完時,我也快哭了,他們的孝心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

如視頻中的趙文龍,他媽媽患了尿毒症,巨大的開銷使他有了沉重的壓力,在他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和他爸爸一起過好日子;二是回家照護媽媽。

如果是你似乎很難做出選擇,而趙文龍,一個只有十幾歲的孩子選擇了回家照顧媽媽。在照護媽媽時收到了許多人的熱心幫助,有一位出租車司機,其實她家裏並不富裕,可是她為趙文龍提供了一千元的治療費,還免費接送他們去醫院。但主持人姐姐問她時,她説:“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幫助龍龍的人很多很多。

每當有人幫助他們時,龍龍就會拿出一個小本子記下幫助他的人的電話號碼,以後報答他們。

趙文龍的學習成績很好,長大有可能會考上清華和北大,但他説想當一名軍人,有兩個理由:一要回報祖國,二是聽説上軍校可以給1000元,這樣就可以存錢,治好母親的病了。

他們這些只有十幾歲的孩子,在家裏卻幹着大人的活,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作文 篇六

“百善孝為先”這是我們生活的真理。孝敬父母是作為人必不可少的善良之本。父母給予我們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教育之恩。面對這比天高,比海深的三大恩情,我們做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了嗎?

回眸日常生活,父母常常鼓勵我們,使我們永遠擁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心。當我們懵懂的心在世事面前不知所措時,父母當了我們學海生涯中的第一個啟蒙老師,使我們霧裏看花似的心頓時猶如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淵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孝與炎黃子孫是相輔相成的。鼎鼎有名的孝子黃香,在少年時為父親暖被子,想讓日夜操勞的父親能在夜晚睡個舒適、安逸的覺。黃香所做的事,雖然表面上是微不足道的,但實質上卻是我們孝敬父母最立竿見影的事例。

又如我們有口皆碑的大孝子沉香。他的母親從小就不在他身邊,但即使是這樣,他心中依然有一顆熾熱的孝心。長大後的沉香,劈開了華山救出了日思夜想的母親。與其説沉香劈開了華山,不如説是他的孝心劈開了華山,救出了他的母親。在《水滸傳》中李逵在沂嶺為母親找水時,不料母親卻被老虎吃了。他悲憤欲絕,殺死了老虎。這便是著名的李逵沂嶺殺四虎。

不論是李逵,還是沉香、黃香。他們不僅是家喻户曉的大孝子,更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我們從他們的故事中深深體會到:濃濃的父子情,深深的母女愛。

怎樣做到“為人子女天下大孝”呢?顧名思義,我們也許只需要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努力刻苦腳踏實地的學習;也許我們只需要讓父母少替我們擔一點心;也許只要我們用心傾聽、感悟生活。這就是我們目前所盡的最大孝道了。

父母有時也會打我們,但總是“打在女兒身,痛在父母心”。正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所説的一樣,父母與我們有着割不斷的情感。這種情感無法用言語描述,也無法用文字形容,但總是在心與心之間流動着,直到永遠。

讓孝道成為心靈的主題歌,讓孝道成為生活的主題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lvnp1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