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精彩多篇】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精彩多篇】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精彩多篇】

描寫元宵節吃湯圓700字作文 篇一

每逢元宵節,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湯圓是寧波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唐太宗為犒勞大將郭子儀,下旨御廚在正月十五的上元節以上好糯米制成特殊食品應宴。御廚們靈機一動,創制出一道香糯柔軟的白圓糰子,獻給皇上。唐太宗品嚐後,讚不絕口,並將其定名“唐圓”,象徵唐朝一統天下。因唐圓是在元宵夜時吃的,民間遂稱之為元宵,即湯圓。因為這種糯米球在鍋裏有浮有沉,所以最早叫它“浮元子”,後來把“浮元子”改稱為“元宵”。元宵節吃湯圓象徵閤家團圓,在新的一年裏閤家幸福,萬事如意。

湯圓是一種不分老少都愛好的食物。湯圓以細膩純淨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湯糰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是個珠圓玉潤,然後一戳就如巖漿般噴湧出香餡的湯圓,令人稱絕。現在的元宵種類繁多,比如賴湯圓、綠豆湯圓、芝麻棗泥湯圓、雞肉湯圓等等。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吃到芝麻湯圓,下面我們來看看芝麻湯圓是怎麼做成的?首先準備這些原材料:適量的糯米、大米,適量的白糖、麻醬、挑仁(壓碎)、芝麻、化豬油。將糯米與大米混合,水浸1到2天,用磨磨細,放入布袋內,懸空吊漿,製成麪粉;第二,將白糖、麻醬、桃仁、芝麻、化豬油和麪粉混合拌勻,製成小方塊餡料待用。第三,將麪粉加入適量涼水揉和,取一小塊捏扁,放入切好的餡料封口揉圓。第四,將水燒開後放入湯圓,煮時火不宜過旺。湯圓浮上水面,稍過一會兒撈出即可。湯圓因為心裏包着餡,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温度適宜可以入口,可是一定要留意裏面的餡料,温度相對比較高,可別燙着了哦!

我愛吃湯圓,也愛看它漂在水中的樣子。每年我都期盼元宵節的到來,因為我就可以吃到媽媽親手做的湯圓了,幸福快樂的過大年!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 篇二

“哈哈哈……”家中廚房裏傳出陣陣笑聲,原來是元宵之夜,我們一家在包湯圓呢。

説幹就幹,準備好麪粉、餡料等材料,我們便開啟了第一個步驟:和麪。這個環節最重要的角色是武林高手——奶奶。只見她施展“神功”,左手拎水壺,右手插入面中,一邊澆水一邊和麪。轉眼間,在她的功力催動下,奇蹟發生了,稀稀拉拉的麪粉來了個大變身,變成了柔軟緊湊的麪糰。

第二個步驟:做湯圓。這下輪到我閃亮登場了,在媽媽的仔細教導下,我學會了包湯圓的技巧,成為一名略知一二的菜鳥“小高手”,可以正式出山了。首先,我抓起一小團面塊,搓圓後壓扁,形成了餃子皮的形狀。接着,我夾了一小塊香噴噴的芝麻餡,小心翼翼地放入皮中央,將皮從兩邊向中間合攏,輕輕捏成了一個餃子形。然後,使出我的獨門絕技——餃子變湯圓。我捏起餃子兩端,慢慢向上旋轉揉捏,讓餃子多出了一條可愛的小尾巴,再把多餘的部分去掉,向圓的方向揉動。漸漸地,橢圓形的餃子變身為滾圓可愛的湯圓,再輕輕一搓,便大功告成了。我又如法炮製,給我的湯圓找了很多兄弟姐妹。

最後一步,是我期盼已久的吃湯圓。我們把做好的湯圓交給大廚師——爺爺。只見它們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撲通撲通跳入大鍋,在裏面玩起了花樣游泳。幾番沉浮之後,湯圓出鍋了。我輕輕端起碗,咬了一口,湯圓表皮的Q彈和芝麻的濃香一起湧入口中,在脣齒間久久不散。

好了,不跟你多説了,我要去多吃幾個湯圓囉!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 篇三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説:“貴客鈎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説法不一。一説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説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説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節吃湯圓,其風俗大行於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園續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輩似未曾賦此”之説。後來,元宵又稱為“湯元”。清代李調元的詩句“風雨夜祭人散盡,孤燈又喚賣湯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竊取了大總統的職位,他忌諱諧音“袁消”的“元宵”,於1913年元宵節前下令將元宵改為“湯圓”。這種小吃的名稱,幾經變易,才被固定下來。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説"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 篇四

“吃湯圓了,吃湯圓了!”媽媽在廚房裏忙活,爸爸把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桌。

一個個胖嘟嘟的大湯圓挺起了大肚子,仰卧在碗中,雪白的、金黃的、翡翠綠的??????簇擁着擠在一起,好像有誰給它們注入了鮮活的生命,讓它們披着發光的外衣,聚在一起跳舞。我舀起一個湯圓放到嘴邊,輕輕一咬,它那又細又嫩的皮膚慢慢地裂開一道細細的口子,黑黑的,亮亮的芝麻油湧了出來,它順着裂縫的邊緣往外淌,它抓不住啊,“吧嗒”一聲,芝麻陷掉進了碗裏,濺起的小水花,就像一朵在水中含苞欲放的睡蓮。

我又咬了一口,黑色的“溶漿”向湯圓的四周擴散開去,緊緊地包裹着它,它成了一個油亮亮的,香噴噴的小黑球,吃進嘴裏,黑色的芝麻汁鑽進牙縫,順着喉嚨,流進了我的食管,真甜啊!

湯圓是我國有名的小吃之一,尤其是寧波的湯圓最為有名。原來,早在宋朝年間,就流傳着這樣一種新奇的食物,用果餌、白糖、芝麻、棗泥做餡兒,外面用糯米包起來,揉成團,放在熱水中煮熟或者油炸着吃,由於它在沸水中時而沉,時而浮,人們叫它“浮元子”,後來改為湯糰、湯圓、元宵,做生意人還有趣地稱它為“元寶”。

湯圓象徵着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看着圓滾滾,五顏六色的湯圓,品着香噴噴甜滋滋的味道。我想:我的家庭,我的家鄉,我的祖國也會像湯圓那樣圓圓滿滿,所有人永遠生活得甜甜蜜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qv71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