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作文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作文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作文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1

原本以為,此地最無趣的,是去看坎兒井。

之前,我對它的印象就僅僅停留於歷史社會書上一筆帶過的簡介:坎兒井,新疆特有的水利工程,與萬里長城、大運河齊名。

那長城是橫亙東西的雄偉,大運河是縱貫南北的綿延。坎兒井是什麼?不過是地下湧動的暗流,出於隨處可見的井蓋罷了。

地下五層,我慢悠悠地跟在隊伍後面,依稀可以聽到講解員的話語:“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

走着走着,腳邊的水聲引起我的注意,有很多人蹲在那裏,握着水瓶,在一點點灌水。坎兒井不會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而它的水質,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

剛好地表有些悶熱,我附身掬了一捧水。是冰雪融水,經過千層百次的過濾聚在暗渠道部,是透亮的。捧起在掌心,泛着微鱗,還有粒粒水泡漂浮着。濕了手,攏了掌,用舌間輕觸那一點冰涼,竟是出乎意料的甘甜。

天山的水,在坎兒井連通之前,大部分是白白流入地層,蒸發量又極大,天山下的人們,往往只能取其一二。但當坎兒井開始大規模利用,吐魯番和天山區,都得到了純淨且充分的水源,可以説,沒有坎兒井,就沒用沙漠變綠洲的奇蹟。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宣帝時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萬五千人至敦煌,穿卑候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倉以討之。

坎兒井由來有三種説法,其中較為流傳的便是中原西漢傳入説。

但歷史並沒有告訴我們,它的發明者究竟是誰。

一路走去,這坎兒井的水不似餘秋雨筆下的都江堰般“如地震前兆,如海嘯將臨,如山崩將至。”“股股疊疊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比賽着飛奔的力量,踴躍着喧囂的生命。”

它是靜的,雖然在流動,卻是細小得再不過的輕微。

但也就好比都江堰為成都平原供以天府之國的基礎,坎兒井最炎熱的“火州”吐魯番以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我們,就對着這涓涓細流,稱它——偉大。

而這聲偉大又是替誰而贊,為誰發話。倥傯時光中,常是藏了很多祕密,古人所作為總是不知其名,不解是誰,包括這坎兒井。

或是雁過留聲,而人過,有時不一定要留名。我們只需知曉,在新疆,這有如奇蹟的水利工程,是某些先人在歷史長河中激起的一片水花——坎兒井。

那無名的,又以另一種方式詮釋着茨威格筆下的一句話:“人類羣星閃耀時。”而他們,恰是那羣星。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2

吐魯番盆地大都低於海平面,且它四面環山,中間被火焰山橫卧在盆地的中央。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城市,也是最熱、最乾旱的城市,素有火洲之稱,;夏天的吐魯番,最高氣温可達48°,年降雨量平均只有16毫米,而年平均蒸發量卻達兩千多!由於這裏常年乾旱,缺水,因此聰慧的新疆人便利用特殊的地理條件,發明出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坎兒井,古稱:井渠。

它是把地下的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而成的地下渠道。你可能會問:吐魯番常年乾旱、缺水,怎麼會有地下的潛流水層呢?它是吐魯番的北部博格達雪山和西部的克拉烏成雪山融化後流向盆地,並很快深入戈壁地下變為潛流。坎兒井,就是把地下的潛流引出彙集到一起,用於農田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滯壩組成。豎井主要用來開挖暗渠時人出入及出土的上下通道;井口直徑約七八十釐米,當時勞動人民出土僅用編織的籃子和轆轆把土運上來;從一個地方開挖,一直到挖出水來再開始挖暗渠;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即地下水渠,深約1.5米,寬約0.7米;滯壩就是暗渠出口,修建的一個蓄水池,暗渠中的水就流入這個地面上的蓄水池中;所謂明渠,就是暗渠引水至農田之間的水渠,它跟暗渠不一樣,它是一條條流在地面上的渠道。吐魯番共有坎兒井1100多條,總長5000多公里,猶如人體血脈般。它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可不能小看新疆的坎兒井,它引出了地下河水,使沙漠變成了綠洲。這些可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啊!

現在,儘管吐魯番已新修了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着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看到這裏,我不得不慨歎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3

今天我們要去參觀吐魯番的坎兒井。我們一大早就上了車。上車前我以為坎兒井只不過是一口井而已。但我在路上聽導遊阿姨介紹:“坎兒井是與我國橫亙東西的萬里長城、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齊名的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偉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兒井是一種特殊的水源,古稱‘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乾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種渠道,主要分佈在新疆東部博格達山南麓的吐魯番和哈密兩個地區。它是把地層中的潛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農田或澇壩。一條坎兒井一般長約3—10公里。四季水流不斷,水量穩定。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發展,逐漸向西傳到中亞和波斯。”我聽了導遊阿姨的話,嚇了一跳,使我改變了對坎兒井的看法,不由得佩服它。

這時汽車已到了坎兒井。我急忙興高采烈地跑下車,恨不得早點兒見到坎兒井的廬山真面目。我們先去看坎兒井的流線圖,哇噻,真長!不愧是我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接着我們去參觀坎兒井,我跑在最前面,最先到達了地下通道。只見一條小河從只有4尺寬的小洞中間流過。我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個大洞,這個大洞大約有10尺長,7尺寬,7尺高,洞中央有一條清澈的小水溝一直向西延伸過去。洞西牆的下邊有一個很小很小的洞,洞上邊掛着一塊寫着“坎兒井”三個閃閃發光大字的木頭牌子。,我們在牌前照相留念後,便乘上了去葡萄溝的汽車。

在去葡萄溝的路上,看見了從坎兒井裏流出的一條清澈的明渠。當地葡萄溝的人們都用這條河的水來澆灌、種植葡萄。葡萄溝的葡萄這麼有名,原來是坎兒井在默默的奉獻,坎兒井的功勞可不小啊!

坎兒井啊!你是那樣的明亮清澈,是那樣的樸實,你那甘甜的乳汁不知哺育了多少吐魯番人民。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4

吐魯番是著名的“火洲”,又是葡萄的產地,用水量非同一般;而日常的生活用水、澆灌農作物的水,都是取自吐魯番的祖先們發明的優秀水利工程——坎兒井。

坎兒井已有2000多年曆史,經歷了歷史與時間的考驗,它與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與四川的都江堰、廣西的靈渠並列,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坎兒井在歷史上分佈在吐魯番、哈密、昌吉、和田、阿圖什、烏魯木齊等地,主要分佈在吐魯番和哈密。坎兒井斷面小、施工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缺乏安全保障、工程量浩大,不愧是勞動人民智慧與血汗的結晶。

坎兒井分為暗渠、豎井、明渠和蓄水池,我們參觀了坎兒井的地下暗渠。下了一段旋轉的坡,來到了暗渠,就是地下水水道。這是個類似溶洞的地方,很濕,很滑,黑漆漆的。我們走在木質棧道上,底下是嘩嘩流的水。其中有一塊是鋼化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水流,我讓媽媽牽着,蹲下彎腰,伸出手去夠水,水很冰,冰的徹骨,我趕忙收回手,不停地哈氣搓手,表姐也摸了摸,她也説好冷。再往前走,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暗渠。聽説坎兒井是先打一口豎井,下到裏面挖暗渠,把井分別用暗渠連通,水就能供到了。暗渠就是一個人匍匐着,邊爬邊這麼一點點打通,總長5公里左右,最長的有20公里。這暗渠還沒我高,真想象不了是怎麼挖出來的。

有幸能來坎兒井,看到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地形坡度,把地下水引出用來灌溉農田,維繫生命,孕育綠洲的傑作。坎兒井是吐魯番人民的“母親河”、“生命之泉”,可是近年來坎兒井不斷減少,全疆只剩下614條。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好吐魯番祖先們留下的這一不朽之篇。

關於坎兒井的説明文5

坎兒井、萬里長城和京杭大運河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它是我國偉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是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它是利用地面坡度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近千條,全長約50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統。

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在盆地邊緣由高向低打若干口豎井,再將豎井逐次從地下挖通邊境成串,水便從地下引出到地面上來了。豎井是保持水的乾淨,豎井口是通風和防止水蒸發用的,假如從高空俯視,那些土堆宛如珍珠項鍊上的珍珠就是豎井口。明渠是彙集的水流出來的地方,暗渠是水流彙集中在地下的部分,也起到了潔淨水和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澇壩是儲存水用的。

坎兒井真像個大迷宮,如果不留神定會在迷宮裏走丟的。我們走在暗渠上透明的玻璃上,玻璃邊的彩燈變換這不同顏色的燈。暗渠的水在玻璃下緩緩地流淌着。我低頭往下看,哇,真深啊!這麼深的暗渠在古代得花費多少人力才能挖成的啊。一道光從豎井口照進來,在這裏閃爍着光芒,像一片金燦燦的樹葉在空中飄啊飄;還像一隻金色的蝴蝶在黑暗的坎兒並撲閃着它明亮的翅膀。

坎兒井裏並不熱,走到坎兒井的暗渠邊,我用手摸了摸清澈的水,涼涼的。我忍不住嚐了一下,甜甜的。

坎兒井是古代勞動人民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據本地氣候、地理特點等創造出來的一種特別的水利工程,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r7oek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