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

龍虎山、龜峯包含了中國亞熱帶濕潤區丹霞單體與羣體的重要形態類型,形態類型的多樣性造就了丹霞峯林地貌組合和象形丹霞景觀的獨特性。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1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龍虎山觀光旅遊。

據説,在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來這裏煉丹,煉丹而成之時,看見了山上的空中出現了一虎和一龍的圖像。此後,人們就把這裏叫做龍虎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瀘溪河。這裏的河水清澈見底,沙石歷歷可見,綠藻在水中頻頻點頭,歡樂的小魚兒在游來游去。請看那遠近的奇峯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迄今已有著名的“十不得”景緻,如“雲錦披不得”、“蘑菇採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女獻花配不得”······等等。

在瀘溪河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個洞穴,那是古代的崖墓羣。崖墓羣是怎麼來的呢?兩千六百前,這是春秋戰國時古越人葬的墳墓,考古工作者已在這裏發掘出幾百件文物,如十三絃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

各位遊客,今天的遊玩到此結束,請大家明天繼續。再見!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2

各位遊客們,大家好!

今天,由我來擔任你們的導遊員,我叫某某,歡迎你們來到“鳥的天堂”!

現在,我們乘船已經到達了廣東省新會縣環城鄉天馬村前的天馬河岸邊。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你們的身旁,有一棵大榕樹,它不但大,還有一個別致的名字叫"鳥的天堂",因為它為鳥的生活提供了一個美好的環境,所以鳥兒也用自己排泄出來的糞便給大榕樹施肥,我們親切地稱它為"鳥的天堂"。據資料記載,這棵榕樹至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了,多麼旺盛的生命力啊,這就是世界上"獨木成林"的奇觀。你們一會問,“鳥的天堂”裏怎麼會沒有鳥呢?這是因為現在是黃昏,此時鳥兒已棲息。如果是早晨,那可熱鬧了,到外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鳥都有,一片活躍的氣象。現代著名作家巴金曾來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同我們一樣來到這裏也是黃昏,沒看到鳥,第二次經過這裏是早晨,由於鳥多而使他應接不暇。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3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江西龍虎山參觀遊覽

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鷹潭市郊西南20公里處,是道教的發祥地,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旅遊區。全景區面積有200多平方公里。它的原名為雲錦山後來因為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雲錦山下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因此而改名為龍虎山。

我國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_等等。在這些宗教當中只有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源遠流長在五千年前我國就出現了道家。最早軒轅黃帝曾在肅州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廣成子居崆峒山,授黃帝自然之經是為道家傳道之始。到了東漢後期政治上逐漸形成了外威與宦官兩大集團的爭權奪利豪強兼併大量的土地、廣大的農民喪失了土地後成為流民,再加上連年的自然災害、温疫的流行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於鬼神。而統治者見自己的統治地信搖搖欲墜,也只有以迷信來麻弊,這樣就為漢末道教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而張道陵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創立了正一道,因為在當時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為入道的費用所以又稱為五斗米道。張陵是留侯張良九世玄孫,他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歲時讀《道德經》十多遍後就懂得其中的意義;對於天文、地理、河圖、洛書、讖緯之書,都能領會它們的奧妙。在他26歲時,二次任江州(四川重慶)縣令,後來辭官退隱北邙山(河南洛陽縣境),修煉三年。【後來朝延徵為博士,他稱病不起。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聽説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綬,駟馬車等徵為太博。後封冀縣候三詔不就”。】在他57歲時攜弟子王長從淮入江西鄱陽登樂平雩子峯,溯信江入貴溪雲錦山煉“九天神丹”。丹成後又在西佩源壁魯洞得神虎祕文。順帝年間,張陵已高齡90餘歲,聞四川巴蜀一代鬧温役,於是就帶着弟子入蜀。張陵入蜀後,居鶴鳴山(亦名鵠鳴山,在四川崇慶縣境),繼續收徒設教,建立道教基層組織等活動。

人人都説我們龍虎山有三絕,一絕是:進道都仙府,溯道教之源。所謂道都仙府就是我們要去的上清天師府。在我們龍虎山道教最頂盛的時期,在上清鎮共建有十座道宮、八十一座道觀、五十座道院。其中有三座最為出名,第一個是上清宮,相信大家都知道水滸中的一百零八將就是出自上清宮的鎮妖井中。上清宮位於上清古鎮的東面距天師府約二華里,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宮殿,它不僅居江南道教宮觀之冠,而且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是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的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正一道高道修真養性的閬苑。也就是天師的辦公室。在它規模最大時曾建有二宮、十二殿、二十四院。但最可惜的是這個宏偉建築在民國十九年(1930年)因幾個乞丐在長廓下烤火一不小心被一場大火給燒燬了。本來一些海內外的道徒都想集資重建上清宮,但我們的鷹夏鐵路線又下好從中穿插而過,所以已經根本無法修復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天師府所保存着的上清宮沙盤圖中一矚上清宮的宏偉了。

另一個建築是正一觀,正一觀是歷代天師收學徒的地方,説通俗些就是天師的學堂。

天師府坐落在上清古鎮的中部,在宋朝時始建於上清鎮關門口。元延六年(1320__年)遷至上清長慶裏,就是現在的天師府了。是歷代天師起居飲食的地方,也可以説是天師的家。天師府現以被例為全國二十一座重點開放的宮觀之一。

龍虎山的二絕是“丹山碧水”。丹山碧水中山指的是龍虎山的99山峯、24巖石。它們屬於點形的丹霞地貌。大多不高約在50米——200米之間,最高的也只有800多米。這些山石形成大約在一億二千萬年前的晚白堊至八千萬年前的第三紀。當時這裏曾是一片王洋大海,由於紅色砂礫石不斷的下沉與海底的泥頁巖、鵝卵石交結而成大小不一的赤石巖羣。在赤石巖層形成後,發生了造山運動,即喜馬拉雅山運動。使赤石巖羣發生平緩皺和斷裂,以後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使斷塊垂直升降。巖層斷裂發育由於是不同巖層,抵抗風化的強度不同,長期受地表水侵蝕作用,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的強烈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今日的峽谷、峭壁。而丹山碧水中的水指的是素有“小灕江”之稱的瀘溪河。清轍秀麗、婀娜多姿的瀘溪河,發源於福建的光澤縣,經過龍虎山流入信江最後注入潘陽湖。全長286公里。它由南向北把整個龍虎山的景點串成一體,我們今天所乘的船筏聯遊大約十幾裏地是龍虎山的精華景點所在,很多遊客都説不遊蘆溪河就不算到了龍虎山,其實這一點也不誇張,蘆溪河不是灕江卻勝似灕江,它以溪水清澈,風景秀麗而著稱。一邊看着兩岸秀麗的風景,聽着動人的傳説,坐在小小的竹筏上,這種移步成畫的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浪漫。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4

希望大家旅途之中不要亂丟果皮、口香糖等垃圾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你,也不能在景點亂塗亂劃。祝大家旅途愉快!

據説,在東漢時期,祖天師張道陵來這裏煉丹,煉丹而成之時,看見了山上的空中出現了一虎和一龍的圖像。此後,人們就把這裏叫做龍虎山。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瀘溪河。這裏的河水清澈見底,沙石歷歷可見,綠藻在水中頻頻點頭,歡樂的小魚兒在游來游去。請看那遠近的奇峯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迄今已有著名的“十不得”景緻,如“雲錦披不得”、“蘑菇採不得”、“玉梳梳不得”、“丹勺盛不得”、“仙桃吃不得”······等等。現在映入眼簾的山峯,形狀像一個被咬了一口的大仙桃。傳説孫悟空從王母娘娘蟠桃會上偷得仙桃後,邊吃邊回花果山,飛經龍虎山時,一不小心,剛咬了一口的仙桃掉了下來,化成了仙桃峯。

在瀘溪河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個個洞穴,那是古代的崖墓羣。崖墓羣是怎麼來的呢?兩千六百前,這是春秋戰國時古越人葬的墳墓,考古工作者已在這裏發掘出幾百件文物,

如十三絃木琴、斜紋紡織機以及陶器、木器、篾器等,都十分珍貴,堪稱中國崖墓文化的發源地和崖墓文化博物館。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30-40米,這些崖墓有單墓和羣墓。每天下午2點和4點有懸棺表演,這是龍虎山上採藥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賞。

各位遊客,今天的遊玩到此結束,明天我將帶領大家繼續遊玩。再見!

鷹潭龍虎山導遊詞作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很榮幸認識你們,我叫夏佳楠,你們可以叫我小夏,也可以叫我夏導,在旅途中有什麼事,你們可以隨時撥打我的電話,我的號碼是

我們現在去龍虎山景區,景區離鷹潭市區18公里。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景區遊客中心。我們今天要先走棧道。你們看,那邊就是象鼻山。因為它像一頭大象在飲水,所以叫“象鼻山”。好,我們現在坐竹筏欣賞瀘溪河兩岸的風景。因為今天人多船少,而且一條竹筏只能做八個人,所以請大家注意安全!

好,大家請看,這是書山,這是蘑菇山,這是獅子回頭,是不是有點像獅身人面像呢?蘑菇山後面的是文豪沉思,這個“文豪”就是魯迅。這個是無蚊村。因為村內有大量的樟樹,樟樹的香味驅走了蚊子,所以長年無蚊。這個呢就是“馬屁山”,為什麼叫“馬屁山”呢?因為山崖上長着的草十分奇特,有一叢草,遠看像毛爺爺的“毛”字,側看又像__的“江”字,倒過來看還像__的“習字,所以稱為“馬屁山”。

現在我們到了仙水巖觀看崖墓羣。這些崖墓大多數是2520__年期古越人的,崖墓高的有300米,低的也有米,這些崖墓有單墓和羣墓。每天下午2點和4點有懸棺表演,這是龍虎山上採藥的同胞五兄弟表演的。大家可以好好欣賞。

龍虎山也是中國道教發源地,共有63代天師居住於此。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30座道院,24殿,36院。這樣的宮、觀、院已不多見。但是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和歷代天師居住之所“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各位遊客,請不要亂動,要保持竹筏的平衡。也不要亂丟果皮、口香糖等垃圾。也不能在景點亂塗亂劃。祝大家旅途愉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v9n1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