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多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多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多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一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當也明白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明白也沒有關係,因為下頭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齊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粽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想:包粽子必須很好玩。我立刻跑過去,對媽媽説:“我也要包粽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此刻就要包粽子咯。要準備糯米、粽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粽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齊,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齊,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粽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我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粽葉,再把側邊的粽葉壓下去,最終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粽子下鍋咯!

總算把粽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眾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眾們為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必須是粽子的香味了,吃着自我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又能吃到粽子了。

媽媽用翠綠的葦葉捲成了一個小鬥兒。她往小鬥兒裏放進了雪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兒,然後又把葦葉一折,給小鬥兒蓋上蓋兒,再繫上紅線。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出現在我的眼前。

媽媽一邊包着粽子,一邊告訴我端午節的來歷。包粽子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他悲憤地投江自殺。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想起他。噢!小小的粽子還有這麼動人的故事。

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門上還掛着紅紅的紙葫蘆,下面還串着幾片綠色的桃葉,遠遠望去格外耀眼。是呀,這不正是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以來,紅紅火火、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真實寫照嗎?

啊!端午節,我們的生活像你一樣豔麗多姿,美味香甜……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三

清晨到菜市場買菜,驚喜地發現一處菜攤上擺放着幾縷艾草,一股艾草香撲鼻而來。我這才意識到,端午節到了。在我的記憶深處,故鄉的端午節就藴藏在這悠悠的艾香裏。

童年時代,每到端午節這天,父母就會早早地喚醒我,沿着鄉間小路,到河邊去採艾草。初夏清→←晨的微風,手中艾草淡淡的清香,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永遠抹不掉的記憶。上學後,在課堂上朗誦《詩經》中的句子,“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了河邊艾草的影子,我的鼻尖也會飄動着艾草的香氣。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個流傳了幾千年的習俗依然在我的家鄉沿襲着。那時,採完艾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插在家中的門上。愛好中醫的父親就告訴我,家裏插艾草,就是要用艾草的香氣祛病驅邪,端午節這天插艾草,全家人一年都不會生病。記得那時母親還特意挑選嫩一點的艾草,編成環形,然後掛在我的耳朵上,希望我健康平安。

端午節吃艾葉粽子,是童年時最難得的記憶。母親先是把採來的艾葉洗淨,放進鍋裏用水煮透。然後撈出來把水擠幹,用刀剁碎,放進泡發好了的糯米里一起拌勻。最後用蘆葦葉把他們包好,放進鍋裏煮。這種艾葉粽子從早晨下鍋直到中午才能煮熟煮透。出鍋後,早已等不及的我,立即打開一個,顧不得燙嘴就大吃起來。艾葉的清香,糯米的甜潤,母親忙碌的身影,給我留下的記憶是一生中無法抹去的。以至於後來吃過各種地方的'粽子,但是都沒有母親親手包的艾葉粽子香甜。

每年端午節這天採的艾草,都會被父親細心地收藏一部分。父親説這艾草不僅能吃,還能治病,對腰腿疼痛、四肢不靈等風寒性疾病效果十分顯著。記得有一年我慢性腰肌勞損的毛病又犯了,吃了許多藥都沒有效果後。母親於是親手把艾葉用鍋炒熟,然後親手做了一件艾葉褥子,專門託人從老家給我捎到省城。那天晚上躺在艾葉褥子上,聞着艾葉特有的香味,感覺後背暖烘烘的,疼痛立時減輕了許多。

如今,又看見了那熟悉的艾草,又聞到了那艾草的清香,我於是準備買上幾縷拿回家中,這時手機響了,母親從老家打來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去過端午節,他們在等我一起去採艾草,一起包艾葉粽子。思念之情立即在我心頭湧起,我大聲對母親説:“端午節一放假,我立即就回家。”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四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很熱鬧,人們不僅要包粽子,而且還要打大餅和米糕。

聽媽媽説,端午節還有一段歷史呢。古代有個叫屈原的詩人,因熱愛祖國而不被理解,受到了屈辱便來到江邊,跳進了江裏,溺江而死。人們打撈了很長時間也沒撈到他的屍體,他們擔心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江中,讓魚吃粽子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也就是端午節人們就包粽子來紀念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是這樣過的,人們早早的起牀,到外面去,採上一段柳條,拿回家中,插到了户門上。另外,小孩子們的脖子上戴着香囊,同時手、腳腕繫上五彩線繩,傳説可以避邪驅蟲,以後會有福氣。大人們呢?坐在一起包三角形或者四面體形的粽子、打米糕、打各種口味的大餅。吃着香噴噴的粽子,我就產生了學包粽子的想法,隨即告訴了媽媽,但媽媽不答應,在我的堅持下,媽媽才答應教我,我高興的直跳。

製作粽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媽媽教我的步驟也很緊湊,首先讓我拿好粽葉,接着卷好粽葉,同時將糯米、花生、大棗,放進卷好的粽葉裏,待所有的東西填滿後,就將粽葉按照四面體或三角形狀包起來,之後用粽繩系在粽子上。這樣一個完整的粽子就包成功了。我剛開始包粽子並不是很好,在媽媽的幫助下雖然我包了好多奇形怪狀的粽子,但也體會了包粽子的樂趣。等我們將所有的材料包完後,媽媽將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去煮,幾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熟了,將粽繩解開,一陣陣葦葉的清香撒出來,讓人讒言欲滴。

真期盼今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 篇五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到端午節的時候有些人就會用紅、黃、籃、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足踝上,可以讓兒童長壽命。

端午節還有一段來歷,公元340年前,愛國詩人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初五悲憤地懷抱石頭投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身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我媽媽用蘆葉圈成一個像“鬥”一樣的東西,在加上糯米,有的放肉,有的放棗把一隻粽子包好了,連續這樣包好幾只就把它下鍋了,等熟了我吃了一個粽子香噴噴、鮮鮮的,真好吃,人們把它放到河裏魚、蝦會搶着吃呢。

一直到今天每當我吃到粽子時就會想起屈原,屈原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六

一早起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循香而去,原來是媽媽在包粽子。“媽媽,為什麼今天要包粽子呀?”“因為端午節快到了呀。”媽媽告訴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屈原自投汨羅江後,百姓們拿粽子投入河中以防魚吃掉他的身體,所以有了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只見媽媽取三片蘆葉放整齊,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接着,在裏面放些糯米等,最後將粽子用繩子捆好,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看着媽媽熟練的手法,我內心也癢癢的,開始學着媽媽的樣子想一試身手,可是太不容易了,不是蘆葉捲不起來,就是把米灑了滿地,我也開始變的有點急噪了。媽媽看了,就在旁邊指點:“你手小,先拿二片蘆葉吧,左手捏住蘆葉一角,右手將蘆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一定拉緊,不能空着,上面放鬆一些,對了,糯米放的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剛好到邊,你看,象我一樣,包的時候一定要把蘆葉捏緊了”。媽媽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人生中包的第一個粽子也有點象樣子了。

包粽子的過程中,媽媽還告訴我,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户的門口還會懸掛艾葉、昌蒲,而且還會在房子四周灑上雄黃酒,説是可以驅邪除惡。

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特別開心。我也知道了端午節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讚頌。而且從跟媽媽學包粽子的事情中,我也明白了我們要學會一種本領,一定要細心學,用心想;同時還要有恆心,就象媽媽講的屈原那樣,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堅持不懈。

我家的端午節作文 篇七

端午假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已經買好了葦葉,放在水裏泡着。我一想到明天可以吃到粽子,就垂涎三尺,盼望着明天的到來。

五月初五端午節終於到了,早上我剛從甜甜的夢中醒來,想到今天是端午節,便跳下牀,衝進廚房。“媽媽,今天是端午節,我什麼時候可以吃到粽子呀!”我高興的喊到。媽媽笑了笑,從鍋裏取出今天早上剛做好的粽子。

“是不是想吃粽子呀?”媽媽看透了我的心思,對我説。“想吃想吃!”我興奮得説。説完,媽媽就已經把一個香噴噴的粽子放在盤子裏端了出來,我眼裏發出喜悦的光芒,盯着那個盤子。媽媽剛把盤子放在桌上,我便迅速得跑到桌子旁,解開繩子,狼吞虎嚥得大吃起來。不一會兒,一個香噴噴的大粽子就被我一掃而光。這時,媽媽説:“想不想再吃一個?”之後,我又吃了一個。

吃飽了以後,媽媽又拿出昨天買回來的艾葉,掛在門上,媽媽説:“插艾葉是驅邪避兇的意思。”

一年之中所有的節日裏,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節可以吃到香噴噴的大粽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vnkoz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