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2020大學聯考作文熱點與參考(精品多篇)

2020大學聯考作文熱點與參考(精品多篇)

2020大學聯考作文熱點與參考(精品多篇)

2020大學聯考作文 篇一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十月文學獎等國內外數十種文學獎項的著名詩人陳先發在兒子16歲要去美國讀書時,曾寫過一段告誡之語,勸兒子在生活中要積蓄起人生“四力”。一、眼力:世界無限而你唯一,你須積累起一種強悍的辨別能力,剔除蕪雜而後知道什麼是你所應堅持的。二、思力:習得一種方法,形成一種眼光,而後才有你自己的世界。三、定力:不為他人的判斷與觀點所擺佈,不為世界的複雜而亂了方寸之心。四、抗壓之力:不因挫敗而棄,不因重負而失去對生命的激情。請結合你的生活經歷或感悟,從以上“四力”中任選兩種,談清兩者之間的關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答案】眼力是一種“定力”

鑑定是一門“眼學”,靠的主要是“眼力”,這是沒有問題的。一般人會把眼力理解為“依靠眼光作出正確判斷的能力”,這從字面上看似乎也沒有錯,既是“眼力”,自然全部依賴一雙眼睛了。然而,眼力之“力”,卻未必根植於你的眼睛。

這要怎麼解釋呢?打個比方吧,拿一條寬20釐米的長木板放在平地上讓你行走,你一定不會走到木板外面去,如果把木板升到100米的高空,你原來的“能力”還在嗎?再比如,站在一定的距離,把籃球投進籃框裏,是一種與準確有關的“能力”,但是象喬丹那樣,在NBA總決賽最後一場的最後一秒,從對方的激烈圍搶中高高躍起,空中繞過阻礙,投進壓哨逆襲的一球,所需要的能力,卻不是“準確”所能概括的。

有句鄉諺説:“當官靠提攜,撐船真才子”。撐船的知識和技巧並不複雜,但要想從急流險灘驚濤駭浪中全身而退,卻需要一種日積月累的,既與外境周旋,又與“我”周旋的真功夫。鑑定一事,實與撐船相近。晚明書畫鑑藏家張醜在其《清河書畫舫》一書中指出:“ 是故善鑑者,毋為重名所駭,毋為祕藏所惑,

毋為古紙所欺,毋為拓本所誤,則於此道稱庶幾矣。”這裏所謂的“駭”、“惑”、“欺”、“誤”,都與“眼”無關,而與“心”有關。

從這個角度看,鑑定也是一門心理學。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種“定力”,是通過與自身各種微妙隱蔽的心理作鬥爭的過程逐漸建立起來的。

“為重名所駭”者,本質上是自信不足,心虛“怯陣”。“重名”就是“來頭大”,包括很多因素,比如世家舊藏,著錄累累,前輩大師的結論,題跋“幫手”的過硬等等。

與“怯陣”相反的是“輕敵”,古代書畫市場上,那些缺乏“證據鏈”的,“光頭光腦”的“真龍”,被冤枉埋沒的又何可勝數。鑑定中的求真與務實,需要的是一種“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獨立精神,既能“視袁紹如中枯骨”,又能“識英雄於草莽之中”。

剛愎自用無疑是眼力的“毒藥”。鑑定乃層層“掘進”之事業,需要不憚改過、從善如流的態度,如果被身份面子綁架,自護其短,不能虛心面對不同見解與前沿知識,自然無法做到吐故納新,精進不已。而依賴與從眾,則是固執的反面。相信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與其他人一起看東西的時候,或者高水平人士對某件作品已有明確看法,多會不自覺地產生“放鬆”的心理。據當事者回憶,早年古代書畫鑑定七人小組在全國各地文博單位鑑定書畫時,就常出現這樣的情形----由於鑑定數量龐大,一

件書畫拿上來後,只要一兩個説話影響力大的人發表了觀點,其他人除非發現有力證據,多是隨聲附和。由貪婪而自欺,因畏難而避責,又是另一對矛盾。貪心一起,智商歸零,這是世上絕大多數騙局成立的理由。有些行家幫別人鑑定難得犯錯,而自己買東西卻時而“馬失前蹄”,就是“撿漏”心理的作祟。“撿漏”之心一旦發動,通常八匹馬拉不回來,貪念趨進,理性後撤,使勁尋找有利自己判斷的“正面”信息,而對反面信息視而不見。於此等處,可知“信息”與“外緣”其實無處不在,只是人心在做撿擇。

所以,離開了“定力”,就沒有靠得住的“眼力”。“眼學”的背後,是一門“心學”。一方面,要保持內心的清明、中正、開放、虛靈,“活潑潑地”。另一方面,要隨時省察“起心動念”的那一瞬間,警惕所有的先入之見和慣性思維,並且能夠及時糾正、“轉向”。恰如“中鋒用筆”,實質上是一種不斷讓筆鋒從偏側散亂的狀態迴歸中正與彈性的動態平衡的能力。

佛家雲“八風吹不動”、“平常心是道”;《中庸》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些玄妙的哲理,都可以運用到鑑定的場合。從這個角度看,鑑定與撐船、寫字一樣,都可以成為一種“修行

大學聯考話題作文 篇二

抗疫中最美的中國縮影

近日,一張“偷拍”的照片,讓很多人看了直呼心疼,照片中,河北石家莊的社區工作人員王會欣正在忙碌,她6歲大的兒子則蓋着大衣,睡在旁邊的椅子上。(開篇描述感人畫而,引發情感共鳴的同時,為下文議論張本)

這一幕讓人很心酸,這也是河北疫情防控崗位堅守的一個側面。在河北的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了很多讓人潸然淚下的“堅守”,這是特殊時期的奮戰,這是特殊時期的温暖中國模樣,這是特殊時期的責任擔當,這是……一幅幅畫面,就是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的中國樣子,讓我們看到了無數社區工作者、核酸檢測工作者、執勤民警、物資運送員等,奮鬥在一線的生動場景,也讓我們看到了為了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無數的人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屏障,用他們雙肩,扛起了生命的責任,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之美。(通過列舉疫情防控中的堅守,點明其展現的中國力量,句式整飭,感染力強)

嚴寒中的堅守,是你們守住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遼寧瀋陽、河北石家莊,這裏一片白茫茫,嚴寒徹骨的天氣,我們看到的卻是一羣白衣戰士,在寒冷中的堅守,他們守在核酸檢測採樣的最前面,專注地做好這一件事。在緊繃的神經和嚴肅專注的工作下,他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寒冷,唯有護目鏡裏的汽水和手中忙碌的工作,給予了更多人心裏的安定, 也書寫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上的責任艱鉅和重大使命。(提出第一個分論點,強調醫護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無私奉獻)

奔跑中的堅守,是你們守住了小區居民的“生活物資防線”。遼寧瀋陽和大連,我們看到的是一輛輛飛馳的購物車,是一個個飛馳的身影,這些都是工作人員在寒風之中為中風險地區的小區居民傳遞生活物資,每一次的奔跑,都是一份愛的傳遞,他們用行動給小區居民吃下一顆“定心丸”,是他們守住了小區居民生活物資的防線,既保證了物資的運送,也讓更多的羣眾能夠在家安心防疫,才能儘快地消除新冠肺炎病毒。(提出第二個分論點,闡釋物資傳遞工作人員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職責中的堅守,是你們守住了千家萬户的“平安幸福防線”。堅守職責,這是本職,但是在疫情防控中的堅守,卻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心酸和感動。河北石家莊1月6日下午3時,這個已經過了飯點很久的時間,還是核酸檢測點執勤民警好不容易在不耽誤工作之下的飯點,這一幕刻進了很多人的心中,堅守職責這一件普通的小事之中,都能讓我們看到為了守住千家萬户的平安,他們就是那道最暖心的防線。(提出第三個分論點,論述執勤民警在疫情防控中的堅守與付出)

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成為了最普通的詞語,也成為了最扣動心絃的承諾,不管是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核酸檢測一線,還是奔跑在小區的物資配送人員、防疫消毒一線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一線的堅守者,每一個冒雪前行的身影,每一個迎疫前行的身姿,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的力量、中國的温暖、中國的精神,你們每一個行動的瞬間,就是“最美”中國的時代縮影。謝謝,致敬堅守中的你們!(總結收束全文,回扣題目,運用排比句增強了語言韻味)

點評:

全文圍繞對疫情防控中堅守在一線的各行各業人們的讚美,從三個並列的角度提出分論點,結構邏輯清晰,緊扣時代熱點,主旨明確,立意深遠。全文語句飽含深情,善用排比句式,感人至深,説服力強。

大學聯考話題作文 篇三

讓非遺綻放更絢麗光彩

不久前,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遺,總數居世界第一。(開篇用我國兩項非遺項目申遺成功時政,引出非遺話題)

太極拳、“送王船”,在我國都有着數百年的歷史。無論是太極拳的一招一式、一起一落,還是“送王船”的盛大儀式、豐富意涵,都深深浸潤着中華傳統文化的氣韻和中國哲學的理念。太極拳藴含的陰陽循環、天人合一的傳統觀念,鬆柔圓活、立身中正的動作範式,彰顯着中華文化獨有的平和、包容與力量;“送王船”是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動例證,也見證着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傳播交融。如今,承載着中華文化基因的寶貴遺產成為世界級的“非遺名片”,不僅提升了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也為國際社會更好了解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打開了新的大門。(闡釋申遺成功的意義之一:提升文化自信,讓國際社會更好理解中國)

近些年來,從崑曲、京劇、端午節,到珠算、中醫鍼灸、二十四節氣,我國多項非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成為全人類共同保護和記憶的文化遺產。一項項“非遺明珠”走向世界,意味着紮根神州大地的“中國價值”、立足千百年傳統的“東方智慧”,正在越來越多地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也意味着中國獨特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追求,為構建人類共同價值作出新的貢獻。中國非遺一次次引起世界矚目,與中國節日文化在世界各地競相綻放、中國影視作品在海外收穫大量“鐵粉”、中國網文“出海熱”成為全球性文化現象等一起,構成了今日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生動圖景。(闡釋申遺成功的意義之一:人類共同保護和記憶的文化遺產,與其他文化現象一起構成了今日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生動圖景)

中國在“申遺之路”上收穫的成果,是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可,更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文化傳承的承諾。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為例,當年在申報非遺名錄時,其傳承羣體已不足千人,這項有着數千年曆史的技藝,正處於“瀕危”境地。申遺成功後,中國以行踐諾,讓這項急需保護的技藝實現了從僅靠“單打獨鬥”到社會各方助力、從陷於傳承困境到煥發新生機的顯著轉變。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傳承和保護的新起點。不斷提高非遺保護水平,解答好不同非遺項目保護髮展面臨的難題,才能從整體上提升非遺的可見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更絢麗光彩。(闡釋申遺成功的意義之一:世界對中華文化的認可,更是中國向世界做出的文化傳承的承諾)

不久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的一份新聞公報顯示,多國聯合申報遺產的數量在2020年創出新高。該組織的一名官員感慨,“儘管新冠肺炎疫情阻隔我們相聚,但我們的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彼此更緊密相連、團結在一起”。文化是溝通心靈的橋樑,具有跨越山海的力量。太極拳吸引大量海外粉絲,“送王船”成為民間交往的紐帶,都在啟示我們,要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座標上,在共同推動文化保護的過程中,加強文化交流互鑑、推動民心相知相通。唯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助力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論述申遺帶給人們的啟示:彰顯文化交流的自信)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把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一定能讓子孫後代受益於這些寶貴文化財富,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社會提供正確精神指引。(總結全文,重申觀點:守護傳承,讓中華文化同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社會提供正確精神指引)

點評:

本文結合春節傳統展開議論,春節是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重要載體,藴含着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同時也是中國人表達和釋放情感、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重要的精神支撐。隨着“就地過年”成為一種新風尚,慶祝春節的形式也變得更加豐富,而這些形式也在無形之中賦予了春節更新、更強的文化力量,彰顯了文化自信。文章思路清晰,金句頻出,值得學習、積累。

2020大學聯考作文 篇四

莫讓扶貧變成滋生懶漢的温牀

文:王武 來源:共產黨員網

貧困,除了自然的、歷史的、客觀的因素外,最主要是人的問題,是人的觀念、信心、能力的問題。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扶貧工作亮點頻現、成效明顯,但是隨着扶貧工作的不斷推進,許多新情況和新挑戰也逐漸浮出水面,其中比較典型的是脱貧後再次返貧的現象。【點評:提出觀點,擺出現象】

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幫扶對象本質比較懶惰,思想固化難以改變,幫扶幹部推一把他就走一步,“臨時”努力脱貧後又再次回到墮落的深淵。另一個原因是扶貧思想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羣眾滋生“等、靠、要”依賴心理,由勤勞變墮落,失去自我奮鬥的動力。【點評:分析原因,照應標題】

筆者有幸參與了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幫扶對象是沒房沒車沒存款的未婚青年,未面對面接觸之前,筆者一直在幻想結對幫扶對象的各種貧困原因,立志一定要幫他走出貧困,實現同步小康。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個幫扶對象不止和一般貧困户一樣在物質上貧乏,更嚴重的是其在精神上的自甘墮落。一個年輕的農村小夥,沒房沒車沒存款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不努力去改變現狀的墮落心裏就不能原諒了。文化程度不高,沒有專業技能,可以不出門打工,但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四肢健全,身體健康的輕年人,荒棄自己的兩畝良田,整天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東混西借過日子,這是何等“志窮”!【點評:結合切身經歷,列舉真實案例,進而進行剖析:不思進取,不務正業】

同時,在進村入户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筆者也驚奇地發現,有些不是貧困户的羣眾看到結對幹部給貧困對象送錢、送物,送點子、送項目的時候,不知不覺的產生一種錯覺:窮也是有好處的!然後在迷迷糊糊中失去了自我奮鬥的意志,抱着“反正政府會幫扶”的依賴心理過日子,慢慢地走向了“貧窮”的隊伍,嚴重影響了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大局。【點評:進一步指出“懶漢”思維的更嚴重表現:依賴政府,以貧窮為資本】

可見“志短”已經變成了致貧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先解決“志短”的問題,才能在扶貧工作上取得穩定成效,才能避免“因扶貧而導致貧困”的現象。

羣眾的思想和力量是無窮的,精準扶貧工作要着力於改變貧困羣眾的精神面貌,樹立他們的志氣,更新他們的觀念,激活他們自力更生、奮力致富的潛力,讓貧困户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力,讓扶貧變成共同致富的搖籃,而不是滋生懶漢的温牀。【點評: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指出對策】

大學聯考話題作文 篇五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重視文明禮節是個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文明禮節決不是個人的私事,它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可是當前有些人認為,進退有儀,那是封建社會的要求,現代社會不必在意繁文縟節;還有人認為,太注重禮節,容易讓自己畏手畏腳,失去自己個性?;還有人説,如果生活中注重講禮節,但可能外在行為講禮節,內心並不一定認同,這顯得不真實,很虛假;

針對這些,你有什麼思考?

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對日常生活中禮節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材料改編自王陽明的《傳習錄》:門人在座,有動止甚矜持者。先生曰:“人若矜持太過,終是有弊。”曰:“矜得太過,如何有弊?”曰:“人只有許多精神,若專在容貌上用功,則於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講此學,卻外面全不檢束,又分心與事為二矣。”重視現實思考。引領學生對當代文化思考: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講禮節?考查考生的思辨性。材料涉及禮節的過去和現實;禮節和個性;禮節和真13??實等一系列關係。切合考生實際。人人有感觸,人人有話説。

【範文】:崇禮之風尚,造和諧之美

“我國民所最缺者,禮節其端一也。”梁啟超如是説。這一句話,便道出了禮節的重要性。誠然,重視文明禮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當下許多人卻對傳統禮節有所反對,在我看來,崇尚禮節,是健全人格,使家國繁榮昌盛的必要因素。

古語云:“博學於文,約之以禮。”文明禮節對人的行為規範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它貫穿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日常行為密不可分。且看,遇見長輩、上級時的鞠躬問好;又看,餐桌上一系列的禮儀規範;再看,對親戚,師長的稱呼用語……這一切的一切,都與文明禮節息息相關。重視文明禮節不僅有利於個人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於家庭的和諧和國家的繁榮進步。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文明禮節既然如此重要,那我們應當如何去注重禮節,形成尚禮的社會風氣呢?

首先,對於文明禮節,我們要從內心裏去認同它,並付諸於實踐,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林肯曾説:“禮儀如同大樹,人往往注意到了林蔭,卻忘記了樹的根本。”當下有不少人,在外在行為上講禮節,但自己的內心卻不認同,這使他們在稱呼長輩,同親戚朋友一起吃飯時不免面露難色。而只有將文明禮節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才能對自己行為規範有所益。正如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上的“世紀之跪”。當時93歲高齡的許淵衝老先生因腿腳不便,於是坐在椅子上。14??而身旁的董卿為方便與許老講話自然地跪在許老身邊,網友看後紛紛稱讚董卿跪出的是中華優秀傳統禮節。而她本人也在事後的採訪中提到,是父母從小的諄諄教誨讓她深刻地記住了文明禮節的重要性,這一跪不過是自然之舉。由此可見,只有當文明禮節深植於人們心中,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

其次,對於文明禮節,我們要有明辨事物的能力,敢於取捨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隨着現代社會的不斷髮展,有些文明禮節逐漸落後於時代。傳統的文明禮節中,也有不少的禮節不適合當代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我們應對其批判繼承,用心接受優秀的文明禮節,去除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縟節,不要讓自己被落後的禮節束縛住手腳。

大學聯考話題作文 篇六

讓更多年輕人領略傳統藝術之美

劇場裏,欣賞傳統戲曲的年輕面孔越來越多;校園裏,相聲、戲曲等學生社團廣受歡迎;電視和網絡上,《國樂大典》《角兒來了》《青春京劇社》等綜藝節目層出不窮;手機APP上,“我要笑出‘國粹範’”“誰説曲藝不抖音”等活動吸引數億人點贊……近年來,戲曲、曲藝等傳統藝術,正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時尚。(開篇從各種傳統藝術受年輕人追捧導入,引出“傳統藝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時尚”這一話題)

年輕人愛上傳統藝術,折射出時代的文化風貌。與“國風”“國潮”的興起一樣,傳統藝術在青年羣體中走紅,體現着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東方美學”激發出青少年心中強烈的愛國情緒和民族自豪感,也產生了更強烈的文化自信,成為引人注目的時尚符號。同時,欣賞傳統藝術是有門檻的,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和審美水平,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註重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不少孩子從小就接受藝術薰陶。相關部門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視,不斷加大投入,比如持續推進“戲曲進校園”等項目。在這一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藝術素養,自然能夠深入感受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多角度分析傳統藝術成為新寵的原因)

優秀傳統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時空的感染力。傳統藝術包含着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密碼,並以高度審美化的方式呈現,成為吸引當代年輕人的重要原因。近年來,一些戲曲在年輕人中特別“火”,比如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於,這些劇種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美學積澱。崑曲被稱為“百戲之師”,有600多年的歷史;梨園戲被譽為“古南戲活化石”,歷史長達800多年,其劇種美學之精緻曼妙、表演手段之豐富完善,年輕人一旦瞭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傳統藴含的精神密碼和藝術魅力超越時代,賡續傳承,於此可見一斑。(進一步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染力;穿越時空,超越時代,吸引年輕人)

當然,傳統魅力也需要當代表達。創作上,不能一味復古守舊,要在堅守藝術本體的前提下,符合當代審美趨勢與價值觀。傳播上,應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輕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比如,京劇名家尚長榮的代表作之一《曹操與楊修》,突破固有的標籤化形象,塑造了一個既有宏圖大志、又有人性弱點的戲劇形象,後來還拍成3D電影,以電影的形式傳播京劇,很受年輕人歡迎。中國民樂開闢網絡秀場,通過演奏流行樂曲以及電影、遊戲主題曲等方式,在年輕人心中留下“時尚”“酷”的印象,進而引導他們走進音樂會現場,領略民族樂器技藝之精、音色之美。(筆鋒一轉,闡釋“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流行文化元素與年輕人溝通)

傳統藝術的傳承與傳播,知名藝術家應發揮更大的作用。某種意義上,戲曲、中國民樂、曲藝等藝術,都是“角兒”的藝術,名家、名角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比如,琵琶大師方錦龍參加《國樂大典》《經典詠流傳》《鄰家詩話》、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參加《朗讀者》《開學第一課》《跨界歌王》等綜藝節目,都推動了傳統藝術的“破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許多專業藝術院團紛紛開設“雲劇場”“雲課堂”,一些知名藝術家直播“雲練功”。這些嘗試,運用了最流行的互聯網工具,形式多元,內容活潑接地氣,快速拉近了與年輕人的距離,培養了不少觀眾。(運用具體事例。説明人們拉近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距離,培養傳統文化觀眾,令人欣喜)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要積極主動地擁抱年輕人,創造讓年輕人走進傳統藝術的契機,從而贏得更多年輕人,也讓傳統藝術的傳承代不乏人。(結尾充滿感情,提出傳承傳統文化與年輕人息息相關,二者相愛相承,代代流傳)

點評:

本文從各種傳統藝術受年輕人追捧引出傳統藝術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新時尚這個話題,然後多角度分析傳統藝術成為新寵的原因:現代年輕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審美提升和文化普及讓他們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正因為有了年輕人的熱情加入,傳統藝術的傳承才代不乏人,這才是傳統文化發展中最令人欣喜的一點。

2020大學聯考作文 篇七

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更多“李子柒”

知名短視頻博主李子柒最近成為話題人物。有媒體報道她在國外社交媒體吸粉735萬,受到國外觀眾熱捧。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發佈的內容,與國內網友看到的並無二致,甚至連英文字幕也沒有配,但還是“征服”了世界網友。而關於這一現象是否為“文化輸出”,也引發熱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時此刻,也只有這個成語最能概括李子柒了。無論是自己種菜種花、做傳統美食,還是釀醬油、熬紅糖、編揹簍,視頻中的李子柒都保持最大程度的語言剋制,偶爾會用幾句四川話與外婆作簡單交流,但粉絲數卻呈現直線上升。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視頻平台上的粉絲數是735萬,且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在該平台上,李子柒每個視頻的播放量都在500萬以上,堪稱傳奇。

“李子柒現象”是一種文化現象,滿足了人們在詩意中尋找文化原鄉的精神需求。大凡瞭解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真實的中國農村生活並沒有像李子柒視頻描述的那樣唯美、典雅,但在現代社會消費文化大潮下,人們開始追求傳統、迴歸自然、尋找鄉愁,為日益物化的心靈尋求詩意棲息之所。古色古香的景觀、自然採摘的食材、古樸簡單的炊具、傳統繁複的工序、充滿儀式感的手作……李子柒的視頻恰恰呈現了傳統農耕文化中的三種關係:人與人、人與物、人與自然的關係,滿足人們“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情愫。

對李子柒展示的並非農村真實圖景而進行非議的人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向世界展示一個什麼樣的中國?無疑,中國是立體的、多維的,有現代化大都市,也有傳統農村。農村生活也是多元的、豐富的,既有沿海地區的新農村,也有西部的偏遠農村;有的在工業化浪潮中跨入城鎮行列,與城市生活差距不斷縮小,有的遠離塵囂,依然保持着農耕傳統。李子柒所呈現的,則是中國古代文人嚮往、謳歌的田園生活,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即使不完全是現代農村圖景,至少在歷史軸線上看,也是真實發生過、非虛構的。用它作為素材,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為它不是唯一的。當眾多中華文化符號像拼圖一樣拼在一起,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便躍然紙上。

“李子柒現象”還是一個傳播學上的“麻雀”,值得傳播行業認真“解剖”。草根出身的李子柒,沒有顯赫的背景和深厚的學識,僅憑個人之力(後期有小團隊),短視頻產品短則幾分鐘、長則十數分鐘,沒有大團隊參戰、大成本投入的大製作,甚至連英文字幕都付諸闕如,低成本製作卻能在海外圈粉無數,能級不比傳媒巨頭遜色,説明了什麼?文化是人類共通的語言。那些充滿人性關懷、給人精神愉悦的文化作品,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而這與作品主題是否宏大、製作是否大氣並無直接關聯。有時候,那些習慣於宏大敍事、滿足於空洞説教的大製作,其效果反而不如接地氣、有靈氣的小製作。“不着一字,盡得風流”,李子柒作品,勝在人性化與詩意化,而這恰恰是現代人心靈所渴求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面貌美麗動人、中國精神氣象萬千,要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故事、聽清中國聲音,只有一個李子柒是不夠的,需要更多李子柒脱穎而出,用心講好中國故事、做好文化輸出,讓世界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廣州日報評論員練洪洋)

大學聯考話題作文 篇八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認真的崩潰”是國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觀點。他指出,傳承已久的認真精神在該國青年人中已經趨於崩潰:他們開始秉持知足常樂的信條,刻意追求情調和新穎,一味強調個性張揚和活出自己;他們對“為討碗飯吃而工作”不屑一顧,不想為實現某一目標去努力,甚至拒絕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為內熱點話題,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討淪。所謂“996”,是指每天從早上9點工作到曉上9點,一週工作6天,代表着中國互聯網企業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後反映了工作與休息、奮鬥拼搏與閒適自得、員工權利與企業發展等社會新問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怎樣看待“認真的崩潰”和“996”現象?怎樣肩負起自己的時代責任,應對未來的挑戰?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題解析】:

1、讀懂材料

材料一,認真精神在青年中趨於崩潰。(“刻意”“一味”等詞表明,材料對“認真的崩潰”持否定態度。)

材料二,“996”加班文化,反映了工作與休息、奮鬥拼搏與閒適自得、員工權利與企業發展等社會新問題。(“996”現象比較複雜,企業主張“996”是違法行為,員工自願“996”是奮鬥精神。)

綜合材料內容,可以概括為——

青年人在追求個性自由的同時,仍要秉持認真精神,努力奮鬥。

2、明確任務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怎樣看待“認真的崩潰”和“996”現象?怎樣肩負起自己的時代責任,應對未來的挑戰?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角色定位:新時代青年。

寫作目的:通過分析“認真的崩潰”和“996”現象,談新時代青年如何肩負時代責任和應對未來挑戰。

3、確定立意

(1)切題立意

褒揚認真精神,倡導青年人努力奮鬥,要有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追求大我的境界。

青春正好,需要詩意和遠方,更需要奮鬥與拼搏。

(2)偏題立意

“996”是違法行為,我們應該堅決抵制。

企業要維護好員工的合法權利。?

?認真崩潰有何不可,活出自我挺好的

奉獻是一種美德

4、標題鑑賞

奮鬥,青春的底色

謹遵認真信條,追逐青春夢想

以奮鬥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

秉持認真精神,肩負時代責任

【範文】: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民族復興的使命要靠奮鬥來實現,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鬥來揚起”……新時代青年,要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毫不畏懼面對一切艱難險阻,在劈波斬浪中開拓前進,在披荊斬棘中開闢天地,在攻堅克難中創造業績,用青春和汗水創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奮鬥的青春最美麗。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説:“什麼是模範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奮鬥這一條。”革命年代拋頭顱、灑熱血,建設時期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改革發展時期鋭意革新、敢闖新路……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斷拼搏、不斷奮鬥,時代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歷史和現實昭示我們,奮鬥永遠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也是國家和民族戰勝困難、走向輝煌的必由之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好青春,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新時代中國青年一代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不斷擦亮奮鬥的青春底色,保持拼搏奮鬥的精氣神,把個人奮鬥融入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

“心裏有遠方,才能一路風雨兼程。”擦亮奮鬥的青春底色,要樹立遠大理想。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雷鋒的事蹟跨越時空,引發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共鳴,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就是因為他心中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的信念,併為之奮鬥終生。新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是一個只要志向遠大、拼搏奮鬥就能出彩的時代。不管你出身何處、選擇怎樣的職業,只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把人生志向轉化為奮鬥動力,就能收穫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就能給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增添澎湃的前進動力。

“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擦亮奮鬥的青春底色,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項工作做起。住窯洞、睡土炕,與村民同吃同住,打壩挑糞、修公路、建沼氣……“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今天,看看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北斗團隊,看看畢業後選擇把“熱情”和“奉獻”帶進大山的志願者、毅然回國創業的海歸精英,這些在不同領域裏奮鬥的年輕人,正在把自己的涓滴努力匯聚成社會進步的力量之源。一個個奔跑的青春身影,再次用行動證明:奮鬥是實現夢想的階梯、走向未來的橋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才能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青春的榮光。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新時代青年要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vyjyw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