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介紹山西風味食品作文(精品多篇)

介紹山西風味食品作文(精品多篇)

介紹山西風味食品作文(精品多篇)

風味食品作文 篇一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製法是先用麪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七年級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七年級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七年級,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我喜歡的風味食品作文400字 篇二

每一天的午餐和晚餐我都是在外婆家吃的,今天要説的美食也是出自外婆那雙有着厚厚繭子的手。

香辣蟹是外婆做過最好吃的美食了。瞧上去紅彤彤的,聞起來卻沒有刺鼻的辛辣;看起來油汪汪的,吃起來卻沒有一點兒膩,其味道也凌駕於我吃過的所有美食,穩穩當當的坐上了金字塔尖的位置。

外婆總喜歡去城南菜場買螃蟹,選用的螃蟹都很小。回家經過她的精心烹飪,香飄四溢,簡直令人難以抗拒。醋滲進蟹黃和蟹膏裏,十分入味,吃在嘴裏,脣齒留香。其實我不太喜歡吃蟹黃,總覺得跟吃蛋黃似的,於我而言,公蟹的蟹膏更能滿足我,膏似凝脂,味道鮮美,真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啊!

這香辣蟹並不是最驚豔的,最令我垂涎三尺,毫無抵抗力的是它的湯汁。色澤誘人,飄香十里,味道濃郁,真可謂珍饈美饌。我喝湯的時候都被驚豔到了,每每對外婆豎起大拇指,任憑它一直擊打着我的味蕾,那一絲絲辛辣也使其加分不少。

每次一家人圍着桌子一邊嘰嘰喳喳拉家常,一邊熱火朝天吃螃蟹,外婆都笑得合不攏嘴,臉上綻開的菊花在我心中是金秋時節裏最美的一朵花,而我整整吃了兩碗飯。

我愛外婆的香辣蟹,我更愛更愛我的好外婆!

風味食品作文 篇三

曬,以前給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曬太陽。但是現在曬是一種網絡用語,意思是與別人分享你的一樣東西或是一張照片等。曬如今已經成為了當下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但是我今天想曬的是美食。

阿荷葉浮在水面上,看到這景色我就不由自主的吟起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首詩,讓人覺得真的來到了江南水鄉。過了石橋,古老的街道也漸漸出現在眼前,街道上的叫喊聲和吵鬧聲讓你感覺穿越到了古代。譚家弄堂是正宗的杭幫菜飯店。我們剛點好菜,不到一眨眼的功夫菜就上齊了。

最美味的就要數譚家烤肉了,剛一上來味道就香飄十里。烤肉肥瘦相間,肉的表面被烤的晶瑩剔透,十分富有光澤。邊皮也烤的焦黑焦黑,光是看着這盤肉就讓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肉的味道更是美妙絕倫。肉油而不膩而且質嫩爽口,邊皮也烤的又香又脆,恰到好處。吃完之後嘴裏還久久迴盪着它的香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緊接着是豆包燉豬手,豆包鮮嫩多汁咬上一口汁水四濺,豬手香脆可口,而且甜鹹甜適中,十分美味讓人吃上一口根本停不下來。然後是蒜蓉粉絲蝦,蒜蓉在我的舌尖上跳舞,蝦也十分的有彈性,又酸又甜,爽口多汁。此時我的肚子已經圓的像個皮球,我一動不動地坐在沙發上,這時梭子蟹炒年糕來了。年糕表面的醬汁呈咖啡色,看起來十分光滑,梭子蟹的表面是金黃色讓人很有食慾。我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嚐了一口,真是太好吃了!梭子蟹香甜美味沒有半點腥味,年糕香甜軟糯,吃完之後讓人意猶未盡。這次吃的美食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風味食品作文 篇四

“真好吃啊!”我一邊埋頭吃着“臭豆腐”,一邊連聲讚歎道。

我小的時候不愛吃“臭豆腐”,覺得它有一種奇怪的味道,臭臭的。所以當我和媽媽一齊逛街時,看到其他人插起一塊“臭豆腐”,放進往嘴中,嚼得滿嘴流油的樣貌,我就很奇怪?“有那麼好吃嗎?”

等到我長到八九歲的時候,我才下決心,決定冒着“生命危險”吃一次。但是,沒曾想,一吃再也舍不掉了。“臭豆腐”才是典型的聞着臭吃着香的“模範”。

這不,這天從這家“臭豆腐”的攤前走過,聞着那熟悉的“臭味”,我又忍不住買了一盒,看着老闆把八塊切得方方正正、白嫩嫩的豆腐放進熱油中,只見豆腐在油中翻滾着,跳躍着,瞬間,“滋滋啦啦”的聲音就像餐前音樂一樣地響起,三兩分鐘的時光,八塊金燦燦的豆腐就從鍋中蹦跳而出。老闆將豆腐“攔腰截斷”,放入一個一次性的小碗中,然後掀開另一個擦得錚亮的不鏽鋼的鐵桶,舀出一些淡咖啡色的濃濃的湯汁,這時我才明白,將炸好的豆腐剪開是為了更能入味啊!最後老闆熟練地撒進去一些香菜、榨菜等佐料,那一碗美味的“臭豆腐”就完成了!那豆腐的白白嫩嫩、那香菜的青青翠翠、那湯汁的濃濃郁鬱,嘴裏的口水就像是泉眼一樣地湧進口腔,我閉上眼睛猛地吸了一口香味,毅然決然地剋制着自我想把它們“就地正法”的念頭,就這樣我一邊聞着“臭味”,一邊壓着饞蟲,向家中走去。

回到家裏,我聞着那“臭味”,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豆腐已經被湯汁浸泡得香味十足,嫩得入口即化,鹹鹹的,香香的,還略微有一絲辣辣的味道,我一邊吃一邊讚歎道:“媽呀!太好吃了!”

吃完“臭豆腐”,我還在一向回味着那香中有臭,臭中有香的味道!

“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一吃忘不了;“臭豆腐”真好吃,讓我吃了還想吃;“臭豆腐”真好吃,讓我不吃忍不住!“哼!”咱不算“千古流芳”,好歹也是個“遺臭萬年”吧!

風味食品作文 篇五

旅遊回來,太饞我們大山東的美食了,尤其是想嚐嚐那美味的菠菜豆腐粥。

這天早上,我和姥姥姥爺早早起牀,去大集上買來了綠油油的菠菜,白嫩嫩的豆腐,準備中午大展身手。

首先,我先和姥姥將菠菜擇洗乾淨並晾乾,在晾菠菜的時候便開始切豆腐。我用一隻手輕輕地扶着豆腐,因為它太軟了,怕一用力,會把豆腐壓碎,另一隻手拿着刀在豆腐上輕輕地一切,豆腐就變成了兩半。我按照這樣的方法,把豆腐切成了相同的長條,再豎過來一條一條地切,不一會兒,豆腐就變成了一個一個可愛的、充滿彈性的小方塊。接下來,就是要和麪糊,我先在一個小碗裏放了一些涼水,再慢慢地往裏邊加麪粉,一勺、兩勺、三勺,姥姥説:“好啦,足夠了。”我小心翼翼地攪拌着,剛開始,麪糊都是一個個的麪疙瘩,姥姥讓我慢一點,通過我的努力,麪疙瘩終於變成了真正的麪糊了。

準備下鍋了,姥爺説“冬吃蘿蔔夏吃薑”。我接着在姥爺的幫助下,將姜切成了“小薑末”,因為操作不熟練,其實都可以叫姜塊了。將鍋裏倒上油加熱,先把薑末放入鍋裏,煸出香味,再把菠菜放到裏邊,油鍋“刺啦”一聲,瞬時油煙四起,我感覺自己被煙霧包圍了,便趕緊揮動炒勺,將菠菜均勻地在油鍋裏攪拌,當菠菜稍微變軟,往鍋裏倒入適量的水,等水燒開,再把豆腐和麪糊依次倒進去,慢慢攪拌,等再次開鍋的時候,往鍋里加入適當的鹽,關火,美味的菠菜豆腐粥就做好了。

中午等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全家品嚐着我做的菠菜豆腐粥,心裏美滋滋的。

我喜歡的風味食品作文400字 篇六

我最喜歡的美食是西紅柿炒雞蛋,酸酸甜甜的,我和弟弟都喜歡吃,媽媽經常做。你瞧今天,媽媽又做了這個菜。

首先,媽媽拿出準備好了的食材,一個紅彤彤的西紅柿,三個圓滾滾的雞蛋。開始做了,首先媽媽把西紅柿跟雞蛋洗的乾乾淨淨,接着把雞蛋磕進碗裏,然後用筷子把雞蛋打散。緊接着用刀把西紅柿切成小塊。準備工作完成後,媽媽拿出炒鍋,倒了一些玉米油,燒到七成熱時把雞蛋倒進去炒,只見媽媽用筷子快速的把雞蛋攪成碎塊後把雞蛋盛出來。這時鍋裏還有一些油,就把西紅柿倒進鍋裏炒,當西紅柿炒出汁後把雞蛋碎倒進去充分攪拌。就在我以為可以出鍋時,又看見媽媽拿出一些土豆澱粉用水攪成水狀後倒進鍋裏,我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説這個叫勾芡,這樣湯汁更加濃郁好吃。勾完芡後美味可口的西紅柿炒雞蛋終於出鍋!

看着這誘人的西紅柿炒蛋,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筷子塞嘴裏,只感覺雞蛋嫩滑嫩滑的在嘴裏跳舞,就好像在草坪上奔跑。雞蛋佔滿了整個口腔,然後通過食道到胃部,感覺滿肚子都充滿了能量。

西紅柿炒雞蛋是我最喜歡吃的菜,非常有營養,我們全家都喜歡。

我喜歡的風味食品作文400字 篇七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尤其是美食,如日本的三文魚很好吃,印度有好吃的青椒炒飯,但是中國的美食也不輸給他們。

中國可以算是一個“美食國”,因為這裏的美食不僅好吃,而且種類繁多,如東北的魚香肉絲、鍋包肉,四川的酸菜魚,山西的羊肉泡饃,河南的拉麪……等等,很多很多,而且每一道菜都會讓你饞的流口水。而我最愛吃的一道菜就是——魚香肉絲。

每週的星期天,媽媽都會給我做這道菜,這道菜真的特別好吃!它的外表呈深深的金黃色,亮黃色的油像一層焦糖蓋在上面,再加上橘紅色的胡蘿蔔,黑黑的木耳,那誘人的顏色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食慾。

我看到這麼好吃的菜便問媽媽是怎麼做的,媽媽詳細地給我講了它的製作方法——先把肉放進鍋裏,把肉炒熟,然後加入胡蘿蔔、木耳炒一炒,漂亮又好吃的魚香肉絲就出鍋了!

我每次吃這道菜都會想:為什麼它叫魚香肉絲而裏面卻沒有魚肉呢?最後我只好去問媽媽。媽媽説,這個魚香應該只是一個比喻罷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這個問題。

魚香肉絲,應該會有魚香的味道吧,可是這種香很淡,我都有點吃不出來,我只吃出了酸甜爽口的味道。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美食——魚香肉絲,它的裏面有媽媽的味道。

風味食品作文 篇八

從小到大,外婆就非常疼愛我和弟弟,每逢過年過節或是週休放假,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回外公外婆家探望他們。在外婆家,我和弟弟最期待的,除了可以和表哥表姐們一起玩之外,最想念的就是外婆親手做的美食,例如:人蔘雞湯、咖哩飯、麻油雞、壽司、蚵仔麪線、酸辣湯、滷肉飯……等等,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佳餚,外婆就能變出來,哇!一想起來,就令人垂涎三尺、讚不絕口,恨不得能立刻飛奔到外婆身邊,耍賴的要東西吃。

每當看到外婆在廚房忙着做食物,望着她年邁的身影、蹣跚的步伐,總覺得有些感傷,外婆真的上年紀了,而她那佈滿皺紋的雙手,有時會看到被熱油燙到的 傷疤,甚至是被菜刀割傷的痕跡,看了更令我不捨。雖然如此,但我們看到外婆依然還是興致高昂的準備着我們愛吃的菜餚,一邊做,還會一邊把我們叫到身旁要我們嘗一嘗,就怕太鹹或味道不對,我們會不喜歡。每當廚房烹調的工作告一段落時,我總不忘給外婆一個大大的擁抱,感謝外婆的辛勞。看到外婆慈祥的笑容,彷彿在告訴我説:“為了我們的健康,她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看到每一盤端上桌的菜餚,都是外婆對我們滿滿的愛,不但吃在嘴裏,更温暖在心裏。

外婆常説:她小的時候因為家庭環境不好,沒有機會讀很多書,所以,我們這些孫子的成績她非常重視,只要考試前,外婆都會打電話來鼓勵我們,要我們好好用功,有時還用她的拿手美食來誘惑我們,如果考得好,就可以美食任意點,所以每次成績揭曉後,我就會主動打電話給外婆,跟她一起分享這份喜悦,同時跟外婆開口點餐。爸爸媽媽雖然經常帶我們去各式各樣的高價餐廳用餐,但吃遍各國美味,我最愛吃也最吃不膩的就是:“外婆的美食”。

風味食品作文 篇九

家鄉風味就是我們所説的特產,也就是自己家鄉的特產,而我的家鄉——紹興,也有很多的特產。比如:臭豆腐、烏乾菜、茴香豆……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茴香豆了,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茴香豆是紹興酒店常有的一種下酒菜。首先用幹蠶豆浸泡後瀝乾,與茴香、桂皮、食鹽和食用山柰入鍋,放上適量的水,當水基本蒸發完時,便揭鍋使其冷卻,即成美味的茴香豆。這種茴香豆呈青黃色,表皮起皺,像一位年老的人。茴香豆韌軟耐嚼,清香味甘,非常好吃。

茴香豆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魯迅先生的小説《孔乙己》——“孔乙己一邊就着茴香豆,一邊喝着紹興老酒,還跟夥計比畫‘回’字有四種寫法……”小説蜚聲國內外,紹興茴香豆自然也聲名遠播了。現在,這種普普通通的食品已一躍成為各地來紹興旅遊的“紀念品”,許多旅遊者在參觀了魯迅紀念館以後,無不慕名趕到附近的酒店,要一碗酒,買一碟茴香豆,細細品嚐,體驗當年孔乙己的生活。臨走時還不忘買幾袋饋贈親朋好友,共享漫遊魯迅故鄉的樂趣。

我家有兩個土生土長的“酒仙”——爺爺和爸爸。家裏的車庫裏除了酒還是酒,兩個“酒仙”餐餐離不了酒,看着他倆有滋有味抿上一口酒,再剝顆茴香豆扔進嘴裏,那自得其樂的樣子,令人好生羨慕,我總會趁機抓一把解解饞,或乾脆抓一把放進口袋跑到外面細細品嚐!

家鄉的風味——紹興茴香豆,讓人回味無窮,讓人垂涎欲滴!

我喜歡的風味食品作文400字 篇十

我的家鄉有着眾多的風味食品,如九龍豆腐,波蘿雞,魚灣山楂等。然而,我情有獨鍾的一種便是西牛的巧口鳳尾筍。

我的家鄉地處粵北山區,這裏有大片的竹林。竹林不僅能為我們遮風擋雨,還能為我們帶來美味的竹筍。“靠山吃山”的勤勞聰明的鄉民們用他們智慧製造出一袋袋的巧口鳳尾筍,巧口鳳尾筍以低廉的價格和美味的口感贏得了人們的青睞,並遠銷省內外。

巧口鳳尾筍是以家鄉味美色鮮的麻竹筍為原料,配上紅紅的辣椒和白砂糖,一辣一甜,讓人光從它的外表就抵擋不做它的誘惑。當你打開它的封口時,一陣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你情不自禁的吃上一小塊竹筍。當把竹筍放進口之後,你會感覺到竹筍的爽滑和美味。脆生生的甜辣的竹筍在你的口中嚼着時,讓你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一種快樂之感在臉上洋溢出來。巧口鳳尾筍不僅美味可口,而且十分營養。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啊!家鄉風味食品巧口鳳尾筍是如此的肉質細嫩,味鮮爽口,清香純正,營養豐富,讓家鄉的人們引以為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z4v6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