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國小語文課調查報告多篇

國小語文課調查報告多篇

國小語文課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對象:吐魯番市勝金鄉漢回學校語文教研組及全體國小生

調查時間:200×年×月

調查目的:

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關於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0×年×月

調查內容: 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

調查單位: 吐魯番市勝金鄉漢回學校

調查人: 劉建飛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被我們的語文教師視為“聖經”,前後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以及課外閲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2、師生對學校開設語文課外閲讀課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課課堂教學實施情況;

5、語文課外閲讀課的作用。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閲讀的課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吐魯番市勝金鄉中心國小進行,共發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達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口頭詢問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閲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閲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閲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

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教學的窘境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普遍陳舊,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中“題海戰役”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為應付方方面面的考試,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背誦大量的優秀作文。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人手一冊《優秀作文選》,擁有率高達98.2%。大量機械重複的背誦任務,使國小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扼殺了他們廣博閲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瓶頸”問題

2 、厭讀。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家校聯手,為學生推介中外優秀兒童讀物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告訴我們,閲讀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才能“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揀純淨的寶石”。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原有閲讀教學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學生的課外閲讀水平明顯不平衡。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閲讀書目及具體要求印發給各位家長,提醒家長為孩子購買圖書,建立家庭書櫥,督促孩子讀書,檢查讀書情況,鼓勵他們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智力投資,為孩子的終生髮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則,根據市教研室對課外閲讀的總要求,以《課外美文》、《閲讀大綜合》、《國小閲讀》(素質教育小叢書)、《國小語文必背及精讀古詩文選》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要求低年級着重閲讀《安徒生童話》、《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話》、《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側重培養想象能力;中年級着重閲讀《成語故事》、《兒童小百科》、《西遊記》等少兒故事、科技常識等,側重培養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級着重閲讀《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愛的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比較通俗的古今中外歷史故事、名人傳記等,側重培養鑑賞評價能力。必讀書目及選讀書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點到面,既有階段性又儘量保持連貫性,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的同時,又能逐漸鍛鍊和養成自學的能力。

(二)明確要求,拓寬課外閲讀的時空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定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從時間上來説,每週設立一節閲讀指導課,一節課外閲讀課,基本上保證每天最少半小時閲讀。從指導內容上來説,主要有讀物的推薦選擇、月度序目指導、運用工具書指導、閲讀方法指導和閲讀筆記指導等。具體地説,第一、二學段應着重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和講故事訓練,教給學生背誦方法並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第三學段教給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講故事、寫好片斷賞析式的讀書筆記;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發表獨特見解;教給學生現場競技的技巧;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複述;指導學生寫好讀書感。從指導方法上來説,要“明確讀的目標、掌握讀的層次、指導讀的方法、抓住讀的時機、變換讀的形式和完善讀的檢測”。

(三)以研促教,探索課外閲讀教學創新模式

課外閲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緣於疑,要培養學生自問、自讀、自答、邊讀邊思的質疑解難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後按問題有針對性地“自讀”文章的有關部分,以默讀為主,最後以口或筆自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摒棄傳統語文教學的條條框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閲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挑戰自我、挑戰同學、挑戰教師)和創新意識,帶領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引導學生採取不同方式(上網、讀課外書、請教等)查閲資料,進行收集、加工,激發學生課前收集閲讀材料,課後依據課文內容拓展閲讀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課外閲讀鋪平道路。要“重視以點輻射,把聯繫課文的課外拓展閲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和技能鞏固擴展點。”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閲讀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解放,教師把花在多餘分析、討論、提問、機械練習上的時間省了下來,還給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讓整個課堂活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技能。如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預習的能力、自學的能力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閲讀技能,才能由過去傳統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活化課程,充分發揮“小主人”作用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活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鍛鍊語文能力。如:課前5分鐘演講,語文開心辭典,成語典故,巧接詩詞,名著導讀,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展評,創編童話、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講述、競答、推薦、品評、交流、創編等活動中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髮現不足,尋找差距,從而促進內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切實感受到閲讀是人生一大樂事。

此外,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儘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輸出信息、運用知識,通過班級牆報、學校黑板、櫥窗、“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舉行“賽詩會”,開展古詩接龍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能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廣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學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

總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中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2篇】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指導(教師)問卷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不單單依靠語文課堂,還應在課外閲讀中廣泛涉獵,廣泛汲取。為了瞭解教師的課外閲讀指導現狀,營造一個充滿書香的閲讀氛圍,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指導學生正確的閲讀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促使每個學生熱愛閲讀。我特制訂了本次教師問卷調查,以便課題組老師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思路。

二、調查對象

37名語文老師,37份,回收37份。

三.調查時間

2022年12月23至12月25日

四.調查方法

為了更準確、合理地調查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方法指導的情況,考慮其可操作性與實效性,本次調查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法”。

五. 調查內容

問卷共11個問題,10個採用固定選擇問答方式,1個簡答題,從教師角度對自己的閲讀以及對學生的課外閲讀指導情況進行評價。

六. 調查問卷原因分析。

將試卷中的問題及做答進行梳理,分析,劃分為三個板塊:

(一)課外閲讀指導中教師的現狀:

問卷中共有6道題涉及到了教師的課外閲讀指導現狀,現對試卷中的調查分析如下:

2.你經常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嗎?

有 26人選擇了a經常要求。11人選擇了根據需要而定。

4.你經常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嗎?

有27人選擇了a經常,10選擇了b偶爾。

6. 你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進行指導嗎?

有19人選擇 a經常, 16人選擇了 b偶爾

9.學生在課外閲讀時遇困難,你會指導他們怎麼做?

21人選擇了 a查工具書 ,10選擇b請教他人。

10.你會要求學生在課外閲讀時做筆記、寫感受嗎?

25人選擇了 a會,7人選擇了 c偶爾會

從以上的選擇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師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比較重視孩子的課外閲讀,經常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有50﹪的教師選擇了對學生進行課外指導,在學生的課外指導遇到困難時,56﹪的教師都會指導學生查工具書。閲讀課外書時,有67﹪的教師會引導學生寫課外讀書筆記和讀後感。這説明我們的語文教師都再積極的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閲讀,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但在指導中沒有具體的方法。

【第3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

要寫調查報告了怎麼辦?調查報告應該怎麼寫?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調查目的

語文教學是國小教學的主要課程,如何上好語文課是國小語文教學中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從2003年8月開始,至今國小課程實驗已開展了九年。為了解我鎮國小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根據學院的有關社會實踐要求,我利用工作之餘,深入到我鎮各國小對國小語文教學方法進行較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二、調查方法、內容及對象

1、調查方法:訪談法,聽課,隨機抽樣調查。

2、調查內容:⑴教師方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調控、教師素質、教學特色;⑵學生方面:參與狀態、交流狀態、思維狀態和生成狀態。

3、調查對象:全鎮10所國小的30名語文教師及其學生。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結果概述

我歷時近兩個月,分別到我鎮10所國小聽了30名國小語文教師的常態課,並與教師進行了訪談,對30節課進行了量化評估。結果達到a等(90分以上)的課12節,佔抽樣總數的40%;b等(80―89分)的16節,佔抽樣總數的53。4%;c等(79分以下)的2節課,佔抽樣總數的6。6%。

總的看來,我鎮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凸現出以下亮點:師生關係趨於平等、民主和和諧,教學方式悄然改變,教學評價趨向多元,教師探究、合作成為共識,校本教研嶄露頭角。

(二)教師方面

1、教學目標。90%以上被抽查的教師(以下教師均指被抽查的教師)能正確地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約40%的教師非常關注生成性目標。

2、教學內容:85%以上的教師能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約30%的教師能創造性處理和使用教材,約20%的教師能合理、有效開發和補充語文課程資源。

3、教學過程:80%以上的教師教學流程清晰,師生活動時間分配較合理,語文學科特點較突出。

4、教學方法:70%左右的教師能靈活運用教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和求知動力。25%左右的教師注重學法指導,能設計出質量較高的探索類問題和發散類問題。極少數教師教法陳舊。

5、教學調控:80%的教師基本上是按預設方案(教案)組織教學,只有20%左右的教師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組織教學,50%左右的教師能採用多元化評價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6、教師素質:90%的教師有親和力,教學基本功較強。從學歷程度看,合格率(中師)100%。其中,中師6人,佔總數的20%;大專21人,佔總數的70%;本科3人,佔總數的10%。被抽查的30名教師,第一學歷均是中師,第二學歷(專科、本科)均是電大、自考或函授學習取得的學歷,具專科以上的教師只有7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只佔總數的23%,因此,教師的專業文化知識不是很強。

7、教學特色。約40%的教師教學有亮點,有創意,約20%的教師有教明顯的教學風格。

(三)學生方面

1、參與狀態。從參與的廣度上看,被抽查的30節課中,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40%的課中的50%左右的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很少參與或幾乎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從參與的深度看,50%的課中的90%以上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40%的課中的50%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1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是處於被動應付狀態。

2、交往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多數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敢於評價自己、學生和教師,課堂成為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1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幾乎沒有交往。

3、思維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約50%的課中的一部分學生敢於提出一些有挑戰性與獨創性的問題,並能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思維活躍,發散性思維得到教師的重視與培養。

4、生成狀態。被抽查的30節課中,60%左右的課中的學生,大多數學習興趣濃厚,知識、能力目標的達成度較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效果較好,學生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悦。

四、調查結論

1、教師教育理論,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薄弱,有的還存在模糊認識。對課程標準解讀不夠,課程標準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方式欠完善且不盡科學。

2、教師的情感、價值判斷與現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專業知識欠深厚,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理解不夠。

3、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着矯枉過正的現象,對語文教育的特點和創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夠,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4、教師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較差,綜合知識與知識結構尚不理想,只知埋頭教書,不懂科學研究的現象還很嚴重。

5、教師對現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準,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得到有效體現。現代化教學媒體和手段在現代教育中的應有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6、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缺乏自主性,語文學習過程中還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7、學生在課堂中個性能得到一定的張揚,但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問題視若無睹,置若罔聞。

國小語文教學時一項艱辛的工作,需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它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作為教學研究人員和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勇於探索,勤於總結,與時俱進,才能有力地推進語文課堂教學走上一個新台階。

【第4篇】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參考

關於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參考

調查時間: 200×年×月

調查內容: 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

調查單位: 吐魯番市勝金鄉漢回學校

調查人: xxx

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語文課堂教學教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淺薄。薄薄的一本語文教科書被我們的語文教師視為“聖經”,前後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困擾着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調查目標

1、學生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以及課外閲讀知識的儲備情況;

2、師生對學校開設語文課外閲讀課的認識;

3、學生課外閲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4、語文課外閲讀課課堂教學實施情況;

5、語文課外閲讀課的作用。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主要是學生的課外閲讀書籍的擁有量、學生所閲讀的課外書籍以及讀後所受到的啟發和閲讀評價等。問卷調查在吐魯番市勝金鄉中心國小進行,共發問卷170份,回收有效問卷165份,有效率達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口頭詢問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三次師生座談會。座談會涉及到課外閲讀的書籍、內容,還有課外閲讀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師對開展課外閲讀的態度等,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師生座談結果顯示,課外閲讀課程的建設進程,經過五年來的努力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學生的讀書興趣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大部分學生養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以及做讀書筆記和日記的習慣;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時空,為學生的習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優秀中青年教師。

但在這一建設進程中,客觀上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農村國小課外閲讀教學的窘境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普遍陳舊,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較深,教學中“題海戰役”擠去了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大多處於“自流”狀態,不少學生無書可讀,也沒有時間讀書。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教師“滿堂灌”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外作業的“題海戰役”使學生飽嘗語文學習的.乏味與無趣;部分教師也認為讓學生讀大量的書既浪費時間,而且“收效甚微”。為應付方方面面的考試,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背誦大量的優秀作文。調查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人手一冊《優秀作文選》,擁有率高達98.2%。大量機械重複的背誦任務,使國小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從而扼殺了他們廣博閲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他們不再將讀書當作一種快樂,而是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

(二)農村國小生課外閲讀的“瓶頸”問題

2 、厭讀。由於農村學生受家庭影響,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好多學生看書積極性不高。不少學生家長認為“讀書不如做題”。雖然老師也強調要求學生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和方法,對有限的圖書也僅僅是囫圇吞棗,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閲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家校聯手,為學生推介中外優秀兒童讀物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告訴我們,閲讀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這樣才能“像挖寶礦的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揀純淨的寶石”。

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原有閲讀教學中的諸多薄弱環節,學生的課外閲讀水平明顯不平衡。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閲讀書目及具體要求印發給各位家長,提醒家長為孩子購買圖書,建立家庭書櫥,督促孩子讀書,檢查讀書情況,鼓勵他們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做智力投資,為孩子的終生髮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則,根據市教研室對課外閲讀的總要求,以《課外美文》、《閲讀大綜合》、《國小閲讀》(素質教育小叢書)、《國小語文必背及精讀古詩文選》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要求低年級着重閲讀《安徒生童話》、《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話》、《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側重培養想象能力;中年級着重閲讀《成語故事》、《兒童小百科》、《西遊記》等少兒故事、科技常識等,側重培養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級着重閲讀《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愛的教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比較通俗的古今中外歷史故事、名人傳記等,側重培養鑑賞評價能力。必讀書目及選讀書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點到面,既有階段性又儘量保持連貫性,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的同時,又能逐漸鍛鍊和養成自學的能力。

(二)明確要求,拓寬課外閲讀的時空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課外閲讀應該是一種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地確定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從時間上來説,每週設立一節閲讀指導課,一節課外閲讀課,基本上保證每天最少半小時閲讀。從指導內容上來説,主要有讀物的推薦選擇、月度序目指導、運用工具書指導、閲讀方法指導和閲讀筆記指導等。具體地説,第一、二學段應着重引導學生進行優美詞句的摘抄;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和講故事訓練,教給學生背誦方法並幫助學生選擇材料;第三學段教給學生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講故事、寫好片斷賞析式的讀書筆記;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發表獨特見解;教給學生現場競技的技巧;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文章(或書籍),進行感情朗讀或複述;指導學生寫好讀書感。從指導方法上來説,要“明確讀的目標、掌握讀的層次、指導讀的方法、抓住讀的時機、變換讀的形式和完善讀的檢測”。

(三)以研促教,探索課外閲讀教學創新模式

課外閲讀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過程。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應特別注意教給學生思考方法,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學而不思則罔,思緣於疑,要培養學生自問、自讀、自答、邊讀邊思的質疑解難能力,運用工具書的能力以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能力。即要求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然後按問題有針對性地“自讀”文章的有關部分,以默讀為主,最後以口或筆自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摒棄傳統語文教學的條條框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閲讀的實踐過程中,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閲讀樂趣,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挑戰”意識(挑戰自我、挑戰同學、挑戰教師)和創新意識,帶領學生就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延伸、修改、重組、再創造,引導學生採取不同方式(上網、讀課外書、請教等)查閲資料,進行收集、加工,激發學生課前收集閲讀材料,課後依據課文內容拓展閲讀的積極性,為學生的課外閲讀鋪平道路。要“重視以點輻射,把聯繫課文的課外拓展閲讀作為一個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和技能鞏固擴展點。”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閲讀的時間和空間得到了解放,教師把花在多餘分析、討論、提問、機械練習上的時間省了下來,還給學生,讓學生實實在在地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讓整個課堂活起來,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閲讀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自主閲讀的技能。如培養學生討論交流的能力、質疑問難的能力、預習的能力、自學的能力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閲讀技能,才能由過去傳統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四)活化課程,充分發揮“小主人”作用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隻靠課堂就能學好的。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不僅能激活學生的閲讀興趣,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閲讀積累,鍛鍊語文能力。如:課前5分鐘演講,語文開心辭典,成語典故,巧接詩詞,名著導讀,讀書心得交流,讀書筆記展評,創編童話、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講述、競答、推薦、品評、交流、創編等活動中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使學生髮現不足,尋找差距,從而促進內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切實感受到閲讀是人生一大樂事。

此外,在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過程中,儘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學生及時輸出信息、運用知識,通過班級牆報、學校黑板、櫥窗、“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交流從課外閲讀中獲取的最新信息;召開“故事會”,讓學生講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氣憤”、“最精彩”、“最難忘”的故事;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讀書體會,相互交流,促進知識內化;舉行“賽詩會”,開展古詩接龍等豐富多彩的詩歌朗誦比賽;舉辦優秀讀書筆記展覽,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幾點建議

1、要創造性的開展課外閲讀活動。教師要“善於準確把握兒童的閲讀期待,激活他們的已有經驗,及時滿足他們的表現衝動,因勢利導,讓他們盡情地將自己的閲讀感受表露、溝通、碰撞,從而體驗到語言的張力、閲讀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感受課外閲讀的樂趣,增長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發展,全面提升語文素質。

2、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要求要把握“適度原則”,謹防因為課外閲讀,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讀書筆記的書寫,要“輕形式,重實效”。學生可寫、可摘、可畫、可剪、可貼,千萬不可因為“強調寫”挫傷學生的閲讀積極性;

3、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優化自身素質,提高指導能力。課外閲讀課程能否發揮最大成效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大量閲讀,廣泛涉獵,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激活學生閲讀的“內部動機”,實現課外閲讀教學的“雙贏”。

總之,經過對農村國小語文課外閲讀教學現狀的調查,我發現閲讀面窄,知識儲備少是影響國小生語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國小生的語文閲讀量、語文能力發展很不平衡。我認為課外閲讀應該是一中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需要,獨立自由的確立目標、選擇讀書、制訂計劃、控制進度,但教師必須加強宏觀調控與指導,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kq8d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