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多篇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多篇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多篇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1

調查原因

現在,我們科最最的環境越來越差了,空氣質量差,河水到處都是垃圾,化工廠排放污水到河裏,還有嚴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導致了城市環境惡化。

實地調查

我和幾個同學去了在化工廠的旁邊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們看見許多的魚兒、蝦兒歡快地遊着,許許多多的蝌蚪在成羣結隊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廠的旁邊,一條魚也沒有,偶爾看見一兩條死魚死蝦,在這片污水中飄蕩,我們採了點兒污水,買了8條金魚,拿回家做實驗,我把金魚平均裝入一至四號實驗杯中,觀察情況,把一至四號杯分別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滿水。一號:第一天晚上,表現良好,第二天早上,魚兒有點兒不愛動了,第二天中午,魚兒不吃東西了,第二天晚上,魚兒呈快死的狀態。二號:第一條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動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臨近晚上時,死了一條,晚上,又死了一條。三號: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條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號:第一天晚上,魚兒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調查分析

因為化工廠裏有許多化學物品,有時不小心排入污水,導至魚大量死亡。

經過這次實驗,我提出了以下幾多建議。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東西到河裏,要扔進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廠的人不能隨意放置化學物品,以免化學物品流進河裏。

(3)市民自覺保護環境,熱愛環境,讓不熱愛環境的人進入教育所,不但要罰錢,還要讓他認識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們一定要愛護環境,讓簡陽重新美麗起來吧!

社會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報告二

就最近這幾年來看,隨着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於人來説,環境是指人生活於其中,並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説: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説,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衞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衞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説,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衞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衞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2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不斷改善的同時,環境污染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近一個星期來,我們有組織地對周邊的環境污染情況做調查,報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幾年來工業生產發展迅速,人們只顧着怎樣節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對於在生產中出現的一些有害的物質並沒有引起重視,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況嚴重。我們在調查中就看到好幾家工廠,把深綠色的、濃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處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邊的人們隨手將剩菜剩飯、家庭垃圾都裝進塑料袋往河裏倒,我們的母親河,現在已經遍體鱗傷,成了一條垃圾河。

二、空氣污染。

我鎮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都是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向藍天,企業燃用汽油、柴油,產生的廢氣及煙塵也彌散在空中。同時隨着我鎮經濟的發展和外來人口增多,人們燃燒使用的煤,液化氣等,能源消耗量增加,產生的廢氣也成比例增長。汽車、摩托車等機動車數量迅速增加,尾氣排污量加大。這些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煙塵。大氣污染的情況已經比較嚴重,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

三、垃圾污染。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明顯增多。一次性袋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筷,以及被用舊的廢棄的生活用品,每天都有大量的垃圾需要處理。人們在使用後,只是隨手往街頭巷角一扔。我們走在大街上,只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隨處都有丟垃圾的地方。有些垃圾發出一股刺鼻的臭味,使你不得不注目觀看。這一些垃圾不能及時處理,不僅影響了市容市貌,而且直接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不難想象,如果突然來一陣狂風,颳起滿地的垃圾,會是一副怎樣的圖景?

當然,還有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情況也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我衷心希望有關領導充分關注污染問題,採取有利措施,還我們一個明淨的家園。

社會環境污染現狀調查報告

調查原因;

現在,我們科最最的環境越來越差了,空氣質量差,河水到處都是垃圾,化工廠排放污水到河裏,還有嚴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導致了城市環境惡化。

實地調查;

我和幾個同學去了在化工廠的旁邊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們看見許多的魚兒、蝦兒歡快地遊着,許許多多的蝌蚪在成羣結隊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廠的旁邊,一條魚也沒有,偶爾看見一兩條死魚死蝦,在這片污水中飄蕩,我們採了點兒污水,買了8條金魚,拿回家做實驗,我把金魚平均裝入一至四號實驗杯中,觀察情況,把一至四號杯分別倒入00、xx年來看,隨着各地區的經濟迅猛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也成為了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為了社會更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何為環境?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所謂環境,主要指我們所研究的主體周圍的一切情況和條件。對於人來説,環境是指人生活於其中,並能影響人的一切外部條件的綜合。人的生活離不開好的環境,在人類幾百萬年的歷史進程中,環境對開創人類文明和進步發揮着巨大作用。

大氣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等,都是讓人類得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而森林資源、礦藏資源等資源又為人類的不斷髮展提供物質,創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但是,人類在開發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

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污染環境的污染物,例如説:大量的生活廢棄品,塑料袋(也稱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飯盒,果皮紙屑。污染物對環境來説,毫無疑問,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動物的腐爛的屍體會影響環境衞生,而且還會滋生細菌。飯店、餐館認為很衞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後隨便一扔,影響了市容,破壞了環境。

現在像我們柳疃鎮、青鄉鄉,最近電網部門紛紛撤除噴水機器的使用。噴水機的使用對環境的污染更加惡化、污染了水資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甚大。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説,我們北部渤海灣受到工業、印染廠的廢棄物排放大量魚蝦死亡,地區農民上海捕魚,魚的體內含有大量化學物質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危害。據資料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xx年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徵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最近,我發現政府部門、昌邑環衞局開始大力整治環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鄉街也定點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來垃圾圍繞街道,臭氣熏天的狀況。各個村莊開始整治村內環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莊煥然一新!而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更為了我們的後代,樹立好榜樣,奠基好基礎,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更加豐富多彩!

所以呢!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保護環境衞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廢棄電池和塑料袋要處理好;多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護環境,我們有責!看你的行動嘍!

小建議: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裝飾品,可回收物品可以賣出,換來金錢買實用的東西豈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裝飾品,你也能開小店賺大錢了!化廢物為貴寶,讓自己的心情更舒暢,讓自己的心靈更純潔,讓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3

一、調查目的

瞭解自己所生活的周邊環境的污染情況,瞭解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人們對生活環境的保護意識,向人們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問題的提出

隨着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着高品質的生活,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品被人們帶回了家,似乎一切都非常得完美,不用擔心了。其實不然,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開車出行,城市中的空氣也變得越來越嗆人,藍天白雲的景象似乎是一去不復返了。更加嚴重的是,由於二氧化碳的增多,太陽射向地球的光不能夠及時地散發出去,導致整個地球氣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產生了“温室效應”。據科學家的預測,人類若繼續過量地排放二氧化碳,等到20xx年,上海、紐約、東京、悉尼這些大城市都將被淹沒!

並且,根據現在的數據,我國受到污染的河流已高達90%!黃河流域、遼河流域、松花江都已被嚴重地污染!其他的一些河流或多或少幾乎都被污染了!

但是,似乎仍陶醉在高科技產品中的人們,真正地瞭解到了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嗎?人們是否真的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型呢?

為此,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發放給了小區裏不同年齡段的居民,以瞭解各個年齡段的人對於環境污染問題的認識以及對於保護環境的重視程度。

三、調查方法

將調查問卷發放給小區裏不同年齡段的居民,看看他們是否都意識到了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對保護環境的重視。然後在各個年齡段中各挑取5份,以便於更好地比較以及更準確地瞭解居民們的環保意識。本次調查將各個居民分為四個年齡段,分別是:四年級以下、相對來説沒有一定認知水平的;五年級到高三、相對來説有一定認知水平的;已經工作、相對來説最關心新聞;已經退休、相對來説比較關心新聞的。

四、調查時間

20xx年8月8日

五、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的內容見附頁1)

六、調查問卷的分析

共發放了40份,回收了40份,挑取了其中的20份。

1、在填寫問卷的20個人中,除了3個二年級的小朋友認為環境污染的程度“不是很嚴重,但是也不可忽視”,其餘的17人均認為現在的環境污染程度已經“十分嚴重”。可見政府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的介紹比較到位。

2、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他們都認為小區周圍的環境“有受到污染,不過並不十分嚴重”。因為小區裏有一條小河,雖然沒有發出異味,但是河面卻漂着一些生活垃圾以及許多浮萍。

3、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他們都認為保護環境“十分重要,需要人人蔘與”。從中可以看出政府對環保的重要性宣傳的十分到位。

4、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有3名二年級的小朋友、2名一年級的小朋友、2名七年級學生、1名高一學生以及5名退休老人在平時做事時“偶爾會考慮到環保,不過經常會忘記”,只有2名六年級學生和5名已經工作的居民在平時做事時“有考慮到環保,並且做任何事都會先考慮是否環保”。從這裏可以看出,四年級以下的小朋友之所以只是“偶爾會考慮到環保”,應該是因為老師與家長並沒有給孩子灌輸百分百要環保的概念;五年級到高三的學生中,只有2名六年級學生“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到環保”,應該是因為在國小的時候,作業相對來説較少,所以做事時可以考慮到其他東西,而國中與高中的學生可能是因為作業較多,所以做事時只是想着快點做完事好去做作業了,可能沒有考慮到其他東西;已經工作的5位居民在做事時都會“考慮到環保”,我想是因為已經工作的人在社會中擔任着一種支撐、帶頭的作用,責任感很強,知識也相對來説比較豐富,所以環保的意識也最強;退休的老人之所以在做事時都只是“偶爾會考慮到環保”,是因為退休在家的老人做事第一考慮的應該是省錢,有些時候用不環保的東西反而比環保的更省錢,所以退休的老人只是“偶爾會考慮到環保”。

5、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四年級以下的5位小朋友以及5位退休老人都只是“聽説過‘温室效應’,不過並不瞭解”,而五年級到高三的5位同學以及5位已經工作的居民都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正確地解釋一遍‘温室效應’”。從中可以看出,關於“温室效應”的宣傳,政府做得十分到位,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都聽説過“温室效應”,只不過五年級到高三的學生以及已經工作的居民相對來説是居民中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羣,所以對於“温室效應”非常得了解;而四年級以下的小朋友認知水平相對來説較低,退休老人記憶力又相對來説較差,所以對於他們來説,對“温室效應”並不是十分了解。

6、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都可以“舉出1個市政府實行的有關環保的措施”。而20人中,每一個人都會説到每年一次的“無車日”以及每年一次的“公交周”,可以看出市政府所實行的“無車日”以及“公交周”,人們都親身體驗過了,並且對此印象還非常深刻。

7、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他們都對“公交周”以及“無車日”“表示贊成,雖然對出行不是很方便”。從這裏可以看出,雖然“無車日”和“公交周”的實行對人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可是為了不再讓“温室效應”加重,為了還能再看到藍天白雲,為了保護我們的地球,所有的市民都對這些有關環保的措施表示贊成。

8、在填寫問卷的20人中,四年級以下的5位小朋友對現在環境的污染程度“不擔憂,他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了”。從這裏可以看出,在小朋友的心中,只要一起努力,沒有辦不到的事情,可以看出他們對事情都抱有着樂觀的態度。而五年級到高三的5位學生對現在的環境污染程度也是“不擔憂,他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了”。從這裏看出,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可能是因為在他們的想法中,只要有足夠的知識與耐心,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包括眼下非常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而已經工作的5位居民以及退休的2位老人對現在的環境污染程度“十分擔憂,因為他們認為現在不光環境污染程度十分嚴重,而且還有許多人不重視”。從他們這樣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這樣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們相對來説是最關心國家新聞的人了,所以對整個環境問題有一個總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認為事情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剩下的3位退休老人都對這個問題“沒有什麼看法”,我想,應該是因為他們認為要對問題有一個完整的看法才可以有發言權,不能隨着自己的想法亂髮言吧。

七、分析結果

各個年齡段的人羣都已經意識到了目前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並且也都明確地知道環保是十分重要,需要人人蔘與的。而光認識到是不夠的,從調查中可以看出,雖然每個人都明白環保需要人人蔘與,可是真的在做事時,調查的20人中能夠首先想到是否環保的人連半數都不到。許多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時常會忘掉要環保,可見大家的環保意識並不是十分的強烈。而一些和環境有關的問題,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點,雖然有些並不是十分了解,但也明白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它會帶來的後果,可見政府對這方面的宣傳很到位。而有關一些政府實行的和環保有關的措施,雖然給大家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大家也都非常支持。不過對於環境的污染程度是否擔憂,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雖然想法不一樣,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保護環境,減輕環境的污染程度。

八、我的看法

1、政府對環境污染程度的介紹以及對環保的宣傳都十分得到位,大家也都知道了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一些環保的事情應該從身邊做起,不要老是隻想着解決“温室效應”之類的大問題,而忽略了身邊那些輕微的環境問題。畢竟再嚴重的環境問題,都是從輕微的開始。

3、老師以及家長都要灌輸給孩子一個道理,就是“環保是人人蔘與的”並不是一個口號,並不是只要會説就好,並不是只要明白就好,而是要真正地落到實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樣才能發揮這句話真正的作用。

4、一些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並不是只要多加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就行了。而是要在讓每個人都知道的前提下,再讓他們明白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和這個問題的後果。這樣才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環境問題,才能讓人們都有一個環保的意識。

5、每個城市都要多實行一些有關環保的措施,當然,儘量要不影響的市民。如果必須要影響到市民的話,那需要在實行措施前先和所有的市民説明一下,讓市民們明白這是為了環保而實行的。這樣的話,也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因為每一個人都明白環保的重要性。

6、一些電視台可以多播放一些有關整個環境問題的報道,可以讓人們更加全面地瞭解到目前的環境問題以及政府採取的環保措施。這樣有利於讓人們樹立起環保的信心,擁有環保的動力。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4

——我國環境治理應以預防為主

班級:xx

?摘要】

環境是各種天然因素以及人工製造的人類生活的各種客觀條件的總體。環境與自然資源有密切聯繫。但隨着人口激增和工業化,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深,導致生物多樣性日趨減弱,我國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嚴重製約着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怎樣更好地預防和治理我國現存的環境問題,是當今我國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

?關鍵詞】:

環境環境問題預防和治理

?調查目的和意義】

我國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嚴重製約着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怎樣更好地改善和治理我國現存的環境問題,是當今我國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保護和治理環境,刻不容緩!

?調查過程】

通過查閲環境問題相關書籍,上網查找,觀察平時生活周圍的各類環境問題。

?基本情況與分析】

1、環境的重要性。自然資源是土地、大氣、水、礦產、多樣性的生物種類等非人造的資源。環境也可以看作一種自然資源,而各種自然資源又構成人類生存的環境。

經濟發展離不開環境。首先環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空間。人類時刻也離不開水資源和大氣資源。在可預見的將來,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人類唯一的棲息地。其次,優美的環境能提高人們的環境質量,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再次,環境中的各種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投入品。農、林、牧、漁、礦等第一產業不能沒有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而第一產業的很多資源又是第二產業的投入。總而言之,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

2、我國當下的環境現狀。

(1)水資源污染。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據統計,全國七大水系和內陸河流的110個重點河段中,屬4類和5類水體的佔3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並呈進一步惡化的趨勢。一些地區的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污染,對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2)城市污染。城市垃圾和工業固體廢棄物與日俱增,工業廢棄物累計堆積量已超過66

億噸,佔地超過5萬公頃,使200多個城市陷入垃圾包圍之中。

(3)海水污染。我國近岸海域海水污染嚴重,近海環境狀況總體較差,海洋環境污染惡化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4)大氣污染。全國600多個城市中、大氣質量符合國家一級標準的不足1%。

(5)酸雨污染。酸雨污染程度居高不下,酸雨污染區遍佈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最嚴重的長沙、南昌等測得的PH值曾達到2.9。

3、環境問題的分析。

(1)環境質量的惡化了,往往缺乏系統的客觀性評價指標,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往往被忽視,這是政府部門在幹部政績考核中GDP指標唯上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傳統發展觀下我們長期採用以GNP指標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片面地追求經濟發展速度,忽視了對環境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造成了經濟的畸形發展,給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政府職能不到位,在政府進行調控管理的領域,因政府缺乏相應的行政手段,或因執法力度不夠,導致政府職能作用弱化,在市場失靈的區域,政府未能發揮“參謀助手”的作用,出現了“市場管不好,政府也管不好”的現象。目前,政府職能越位突出表現在政府對微觀經濟發展層面上進行的不必要干預。這一方面給利益羣體帶來了較大的尋租空間,使資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加劇了環境污染。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在行政管理中一直沒有完全拋棄“家長式”的作風。為了表現自己的政績,地方政府往往不是在如何優化公共管理服務方面做文章,而是想方設法做一些“形象化”的工作,對微觀經濟主體的活動介入過深,投入精力不少,卻影響了政府主要職能作用的發揮。在地方政府近幾年的招商熱中,有的地方政府提出了與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的發展思路。政府職能不到位並不一定是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存在誤區,而是與地方政府的在行政上的不作為和亂作為有關。當然,這也與我國法制不健全、缺乏行之有效的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有關係。

(3)公民個人對環境保護和對環境的重視不夠。公民在享受便捷與生活質量上大多不肯妥協,只要自己合適就行的心理大有人在,就像一邊呼籲減排改善擁堵,一邊還是照樣開車上班。一邊呼籲吸煙有害,禁止公共場所吸煙,一邊還是照抽不誤。

?調查結論】

通過調查,我們總體對中國的環境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應積極採取措施以預防環境的惡化和改善目前的環境問題,不然,環境問題最終還是要人民埋單,政府埋單。然而地球只有一個,我們的家園只有一個,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是我們留給他們的,如果環境一再受到破壞,受罪的還是我們,因此,預防和治理環境問題刻不容緩,讓我們為有一個更美好的家園而行動起來,還我們天空的本來顏色,還環境的本來面目。

每個人喜歡自己生活在一個環境優美的國家中,都喜歡自己的親人在綠坪上棲息,同時也喜歡自己的孩子在廣闊的草地上玩耍。珍惜生態環境,這話題離普通人似乎很遠,但又實實在在的切近。當世界只剩下荒蕪和沙礫,難道我們還依舊嚼遍湖海高山,依舊把棵棵大樹變成了一次性筷子,依舊讓環境污染的毒素流遍四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明天的毀滅或生存,就取決於今天。

?評價建議或對策】

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預防環境問題:政府和個人。

(1)從政府方面來説,提出以下建議:

1) 進一步強化循環經濟是環境治理的根本戰略決策

我國前幾年就強調發展循環經濟,但實踐中並不理想。人們對循環經濟意義的認識還不

太深入。循環經濟能從根本上消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鋭矛盾,其物質循環流動的方式,即“資源-產品-再生資源”,不僅大幅度地減少自然界中有限的資源消耗,而且使得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不產生或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進一步倡導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削減污染、保護環境的根本手段。因此,國家應推行循環經濟運行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宏觀控制政策。規劃要體現循環經濟的理念和指導措施,產業戰略、工業佈局和工業園區的審批要有利於“資源-廢棄物”的循環轉換。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重新確立GDP統計的方法,把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的損耗折算進去,讓各級政府明白傳統GDP和綠色GDP的巨大差距就是環境治理的代價;以綠色的財政、金融、投資傾向政策來引導和激勵各類產業、行業和企業及地方走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道路;推行由市場有效地起配製自然資源、環境資源的作用,將資源更新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落到實處,並進入市場進行有效的循環運行;改革唯一由上級來評價官員政績的辦法,最好由本地、本區域的黨代全會、人大全會、廣泛的民意調查結合新聞媒體、專家學者等社會精英從綠色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測評黨委常委、政府正負行政首長的工作業績,上級應以此為基本依據確定對下級的獎懲、升降。

2) 依法規約政府

實行環境法治是由環境保護的性質和和特點決定的,是有效保護環境的根本大計,是發展環境保護事業的根本保證。以法為武器治理環境,首先要用法來制約和監督政府,判斷政府環境職能的正當性,審查政府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的準確性。當前特別要依法規約地方政府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政府違法或“不作為”要依法治理,追究地方黨政兩個“一把手”的政治、行政直至法律責任。其次,法院獨立(審判不屈服於任何外部權勢壓力而只服從法律)、公正(只站在法律的立場上)的司法是實現依法治理環境的必須條件,法院有權對環保案件做終極的司法審查。

政府和其他公權機關必須嚴格地服從法院判決。

3) 組建環境資源部是環境治理的當務之急

在20xx年的政府機構調整中,僅就生態環境這一塊,要突出公共服務的理念,整頓資源的行政干預、分散、部門/地方利益等不正常狀態。國務院要精簡其組成部門,撤併或減少以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資源(和環保相矛盾)為己任、自覺不自覺地摻雜部門利益的一些典型的資源行業管理部門,如土地、礦藏、林業、水利、海洋等部門,或把這些資源管理部門降格為環境資源部所管轄的國家局。設立涵蓋以上各類資源管理部門的大的環境資源部,部長由政治局委員或國務委員兼任,以突出權威。今天,環境污染如此嚴重,讓“大人物”出場,強化權威,有效對付地方保護主義、部門利益主義,乃是根治“生態環境頑症”的重大舉措。組建後的環境與資源部接管應撤消的各資源管理部門,加強對各部委內的環境司局的協調指導,統一領導、監督、管理全國資源與生態環境事宜,協調好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對外全權代表國家開展國際環境合作,履行對聯合國生態環境所承若的義務。遵行市場經濟的規律,在政企分開的基礎上推行資源使用市場化改革,積極探究環境治理的市場化道路的可行性。在現有的宏觀調控部委中,增加環境資源部,使其從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安全的角度合理干預市場運行,扭轉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粗放低效率經營方式,矯正不健康的經濟發展方向。另外,要增加環保部門的治理經費和生態環境科技人才的隊伍,加快治污技術的研發,推行環境審計的制度化建設,提高環保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和工作效益。與此同時,同樣地提升地方環保部門在同級政府中的地為,強化垂直條管機制,依據法律對抗各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利益保護主義、經濟短視行為。最終,使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治理,給公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2)從個人方面來講,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可以通過舉行環保公益活動,增強環保氛圍。

2)到菜市場買菜應自帶環保袋。

3)應儘量減少一次性用具,並加強收購一次性用具。

4)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並儘量回收有用的部分。

5)在城區內和城市周邊多留出綠化地帶,提倡大家多種樹,共同美化我們的家園。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5

社會實踐時間:20xx.1.20-20xx.2.20

社會實踐地點: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

一、社會實踐的背景和地點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現如今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採取了積極的治理措施,可是農村環境污染的問題至今仍未有過多的關注,農村正面臨着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作為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為了深入瞭解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讓更多的人關注農村環境污染,我利用寒假的機會對我的家鄉—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的環境污染情況進行了調查。

靈山縣伯勞鎮那春村位於伯勞鎮東五公里,全村共85户居民,主要靠種植甘蔗、香蕉和水稻,養殖豬鴨等獲得收入。目前村民都已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中,吃得飽穿得暖,均已步入了小康生活的行列。

本次調查的對象以伯勞鎮那春村村民家庭居住環境為主體,以其居住的周圍環境為輔。調查通過實地走訪和對當地居民的採訪來進行。對當地老一代的居民就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瞭解,他們都表示近幾十年來村裏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了。

二、調查結果及現狀

1、村民居住環境現狀

村民居住環境是與其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的,但是村民居住環境可謂惡劣。村民生活環境“髒亂差”現象嚴重,“柴草亂堆、污水亂流、糞土亂丟、垃圾亂倒、雜物亂放、畜禽散養”等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影響村貌,還對大氣、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就像我家,我家的西面、南面、北面都是養豬場,經常飄來陣陣豬屎味,讓人噁心。我的卧室的窗外就是一條臭水溝,每當颳風之際,只得關上窗才能免遭其害。每當夏天的時候,臭水溝引來的蒼蠅就在我房間裏飛來晃去,讓人煩心。而很多的村民家中都如我家一樣,忍受着這種煎熬,更有甚者已經習以為常,熟不知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是很有害的。

2、村裏水污染現狀

據瞭解流經村落的小河很多年以前一直都是清澈見底,河裏有很多的魚游來游去,因為河水清澈村裏的人都是拿衣服到河裏洗,小孩子也經常到河裏洗澡。現在因為水體富營養化、倒入垃圾和生活污水、紙廠污水的排入而變得烏煙瘴氣,

惡臭無比。清澈的河水一去不復返,人們只能打更深的井,才能夠水洗衣服。居民的糞便和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到河裏更加深了村裏的水污染。在小河裏隨處可以見到漂浮的糞便、腐爛的雞鴨屍體和各種生活垃圾。

3、村裏土地環境狀況

首先是土地沙化嚴重,人民砍伐樹林,種植甘蔗,使用過多的肥料所致。雖然政府已經實施了“退耕還林”等政策,但對大地母親的傷害,是絕不可能那麼快就能夠復原的。特別是冬季砍完甘蔗過後,放眼望去,只有一個個光禿禿的山頭和一塊塊光禿禿田地,到處呈現出一片荒涼的景象。 再者,土地的鹽鹼化也很嚴重 。應該另外,一些小工廠排放的污水、廢渣等污染物也會造成此影響。土地的質量已經嚴重下降。

村裏的三大爺跟我説以前他們小時候,經常看到成羣的小鳥在天上飛來飛去,現在樹木沒有了,鳥兒也不懂到那裏去了。見到的只有垃圾袋在天空飄了,説時,眼裏是無限的感傷。

4、村裏大氣污染情況

近年來隨着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根據人們的需要,在農村也開了一些製造薯粉之類的小工廠。這些工廠排放的廢氣混入了大氣中影響了環境質量。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車輛的劇增而導致排放的氮氧化物增多,污染了環境空氣。還有修路建房、土地沙化的加劇以及颳風天氣的頻繁使得空氣中懸浮顆粒增多,影響空氣質量。此外,農民焚燒甘蔗葉,水稻稈也使得原本就受到污染的空氣中,更是增多了二氧化碳。使得農村空氣進一步惡化。每年夏秋兩季就會出現焚燒秸稈的現象。秸稈焚燒時所產生的煙塵,降低了大氣環境質量。

4、村裏噪聲污染情況

為了農村居民的交通方便,政府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道路有了,買車的也多了,經常鳴笛,安靜的農村不再安靜,更有甚者------一些年輕人在車上裝上擴音喇叭疾馳而過,對當地居民造成了嚴重的噪聲污染。

村民中打鐵户家的打鐵聲音總是在村裏迴盪,也對村裏造成了噪聲的污染。

5、村裏農藥、化肥污染現狀

村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質的大量殘留。20xx年,我村化肥使用量80多噸,農藥使用量為1噸多。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驚人。化學肥料施於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症。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土壤的有害物質殘留非常嚴重,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產生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癌症的發病率逐年增高與農藥化肥使用量呈平行關係,農村中40-50的兒童白血病患者,其發病原因是農藥殘留的化學物質。

三 分析原因

1、農村基層組織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和重要性認識不足,重經濟發展輕環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治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發展。

2、農村環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員,資金的欠缺,治理的工作走上邊污染,邊治理的惡性循環。目前治理以自主投入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模式,在基層組織經濟更力不強的情況下農村環境治理中人員,資金不到位的情況比較普遍。據我的調查,那春村環境治理投入沒有向村民收取一分衞生資,全部由村敗政全額投入。與此同時,由於資金的投入上的嚴重不足,保潔隊伍和長效管理幾乎難以落實到位,部分居民生活區髒亂差的情況屢見不鮮。

3、大部分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極大的衝擊了農民轉流的生活方式,部分農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結和傳統陋習的長期存在,嚴重製約了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工業垃圾轉變。

4、政府監管不力。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既無規劃,又缺乏環保監督檢查力量,環保指標沒有納入有關部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未建立起以問責製為核心有效的監管機制,由此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管理上的缺位。

5、農村環境立法缺位,農村環境管理機構匱乏、環境保護職責權限分割並與污染的性質不匹配、基本沒有形成環境監測和統計工作體系。我國目前的諸多環境法規,如《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對農村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體困難考慮不夠。例如,目前對污染物排放實行的總量控制制度只對點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對解決面源污染問題的意義不大;對諸多小型企業的污染監控,也由於成本過高而難以實現。而未建立農業和農村自然資源核算制度。資源家底不清,對自然這樣的利用動態缺乏真實的瞭解,不能不是我國農村生態環境趨於惡化的一個基本原因。

四、建議與措施

1、政府應該加大宣傳保護環境的力度,將農村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各村要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污隊伍確保村通、河道清理保潔的正規化。

2、合理佈局畜禽養殖場,科學合理的處理畜禽糞便,實現畜禽糞便全部綜合利用。

3、合理佈局村民的樓房,讓人畜分開居住。

4、建設好農村水利,疏通地下水道,完善農村排污系統。。

5、科學合理使用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用化學物質,治理農村化學污染。發揮基層工作站,植保站的指導作用,大力推廣科學施肥施藥,培育和發展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引導農民形成綠色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 。

6、建立和完善農村環保的投入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財政作用,始終堅持公平原則。財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和建設。二是建立適應市場體制的生態環境保護多渠道投機機制,制定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通過政府政策引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吸納社會基金用於農村環境保護,擴展農業環保資金的開源渠道,改變環保投機分配機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投資,企業經營的市場運行機制,使農村環境保護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場化的道路。

7、依靠科技力量,大力發展新型農業

要把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相結合,採取秸稈還田、作物倒茬輪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地力。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的培育與高效利用融為一體。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積極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倡和推廣使用有機肥料。逐步取消關閉小型飼養場,支持創辦規模化的畜禽飼養場,採用科學化的排污治理手段。把種植業和林業、牧業、漁業以及相關加工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能耗低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走循環經濟之路,這樣及解決面源污染問題,又帶來經濟效益,使農業經濟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達到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統一。

總結:

我們對環境的保護,歸根結底是基於保護地球上日益故萎的資源,保護我們生存發展的最起碼條件。當工業文明進入20世紀後它對環境的破壞日益趨嚴重,對資源的使用滅了濫用,這引起了人們越來越高度的警惕。各國政府為了保護環境,尤其是農村的自然環境,採取了許多措施,環境保護取得了長期的進展,並且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今天提起環境保護,幾乎沒有什麼人會反對,但是真正做到自覺長久地保護環境。保護資源,還有許多工作在等待着我們去做。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的説就是樹立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於子孫後代得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富有重要的責任,而且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擔負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6

隨着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城市地區對企業的環保門檻越來越高。為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企業開始向農村地區轉移。由於面臨發展經濟的壓力,這些地區在放寬招商引資標準的同時忽視了環境保護,使污染轉嫁現象有了可乘之機。於此同時,農民為保護自身的生活環境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維權活動,有些維權活動甚至造成了農民與當地企業、政府關係的僵化。如何協調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成為實現農村和諧發展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

本次調研主要是在實地考査xx縣xx鎮xx村環境污染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當地農民的環境意識,分析當地農民維權特點及形成原因,其中着重闡述了農民環境維權的困境,並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一些改善維權困境的建議。

關鍵詞 污染轉嫁 農民 環境意識 維權困境

一、xx村環境轉嫁狀況

經過實地走訪,我們認為,xx村污染轉嫁問題主要體現在鮑邱河的水質污染和外來垃圾污染上。

(一)鮑邱河的水質污染

根據調查問卷,村民們認為排在第一位造成鮑邱河水質惡化的原因是“企業污水排放”,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垃圾”,這印證了xx村的環境污染是由污染轉嫁引起的。根據學界的通説,污染轉嫁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工藝和生產線的轉移,即將高污染、搞耗能的產業、工藝、設備轉移到另一區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被轉移地;另一種是廢物、危險品的轉移,即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將含有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污染廢棄物、含有放射性的廢物、有毒有害物質及其他危險廢物轉移到另一區域。“企業污水排放”屬於工藝和生產線的轉移,據村民們介紹,鮑邱河的主要污染源是附近的兩家鋼鐵企業,這兩家企業是xx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黑色金屬製品業(屬於高污染產業)的龍頭企業,企業排放的未達標的污水污染了鮑邱河。“生活垃圾”則屬於廢物、危險品的轉移,上游燕郊產生的生活垃圾未經處理排入鮑邱河,這些污染廢棄物順着水流到達xx村,造成了當地的河水污染。

(二)外來垃圾污染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意外的發現了外來垃圾污染,其觸目驚心的程度是我們沒有料想到的。據村民們介紹,外來垃圾是一些本村村民從附近的北京、廊坊等地運來的,他們把可以賣錢的垃圾回收,其餘的直接就地丟棄。村裏外來垃圾堆放點的規模令我們乍舌。以一座收廢舊的房子為中心,方圓2-3平方公里全是垃圾,特別是房子背後的一眼池塘,塞滿了各色各樣的垃圾,垃圾發酵後混雜在一起的惡臭讓人無法呼吸。

二、農民環境意識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總結出一些污染轉嫁背景下農民環境意識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第一,農民的環境認知意識正在逐步提高,但理性認知意識仍有待加強。隨着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在農村的普及,農民與外部世界聯繫越來越密切,他們通過大眾媒體對環保方面的知識也有了一定的接觸,瞭解了環保的重要性。但由於國家的環保宣傳主要集中在城市、宣傳內容也以城市居民為受眾設計,貼近農民的環保宣傳少之又少,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農民的環境認知意識在理性層面仍較欠缺。

第二,農民有提高環境認知意識的願望和需求。隨着環境污染由城市轉向農村,環境污染對於農民不再是一個遙遠的詞彙,農民都有了解更多環保信息的願望。對與自身關係密切的環保信息,例如遭到環境侵權後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當地環境質量信息等,成為農民最迫切想得到的環保信息。他們普遍抱着“學以致用”態度對待環保信息,希望掌握這些信息後能更好的解決自身面臨的環境問題。

第三,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有較強的滯後性。只有當環境污染嚴重影響到自身生產生活時,農民才會想到維權。我們在訪談中瞭解到,xx村村民維權始於村裏的飲用水受到污染,已無法飲用。在企業污染環境的初期,農民並不知曉,或者雖然知曉,卻由於自身沒有受到實質損害而未及時維權,環保知識的缺乏和權利意識的薄弱導致了農民維權意識的滯後。

第四,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有一定的狹隘性。農民在環境維權中對政府有極大的依賴。從環境監管、接受環境投訴、到負責解決環境問題,只要出現了問題,農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政府。這與我國傳統的“父母官”思想根深蒂固有關。傳統中國,行政權力強大,行政權力同時行使了司法權和部分立法權,演變延續至今就成了“只要找政府一切問題就能解決”的現象。但在沒有分析各種維權方式利弊的情況下,盲目依賴政府,會使農民維權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且當找政府後問題仍得不到解決時,這種對政府的嚴重依賴會轉化成對政府的嚴重失望。當然,農民維權意識的狹隘性也與其對其他維權方式的不瞭解以及其他維權方式的無效性有關。以環境訴訟為例,我們的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民對環境訴訟不瞭解,就更不用説利用訴訟維權了,而現階段環境訴訟本身的缺陷也使其難以進入農民維權的視野。

三、農民維權的困境

為什麼農民的維權之路如此艱辛?xx村村民在問卷中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結合調研中的所見所聞,我們對農民維權的困境也做了一些思考。

1.國家政策的偏差、政府在諸多領域的缺位與農民對政府的依賴之間的矛盾

我國長期以來的政策都體現了“重城市、輕農村”的特點,不僅農村經濟發展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而且農村的環境和農民環境權的保護也為公共政策所忽略。雖然這幾年國家不斷出台各種惠農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扶持,之前的政策偏差有所糾正,但幾十年積聚產生的問題不可能馬上得到解決。

此外,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的諸多領域存在缺位現象,具體表現在:第一,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及其他資源投放嚴重不足。中國環境保護投資幾乎全部用於城市和工業,農村的環保設施投入幾乎為零。 這一問題在xx村也存在:村裏沒有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的設施,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鮑邱河。第二,農村環保機構不健全,監管力度不足。我國的環境管理體系建立在以城市和重要點源污染防治的基礎上的,對農村環境污染及其特點重視不夠。當前,最基層的環保系統是縣一級環保機構,只有少數鄉一級政府設有環保辦公室、環保助理、環保員等,但這些機構和人員的工作職責並不明確,使得廣大農村地區基本屬於環境監管的空白狀態,無法在事前或事中有效控制環境污染的發生。

中國農村鬆散的組織結構在集體行動方面的能力很弱,特別是在提供像環境保護這種公共物品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 因而在環境維權過程中,農民表現出對政府的嚴重依賴,但國家政策的偏差和政府的缺位使得農民無法從政府獲得其期望的結果。這一矛盾已成為農民維權活動中最顯著的矛盾。

2.政府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理念之間的矛盾

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本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但由於多年來我國奉行“經濟指標至上”的發展觀念,一些農村地區的基層政府在發展過程中“唯經濟論”,盲目擴大招商引資規模,降低招商引資門檻,哪怕引進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也在所不顧。引進上述項目之後不但不對其進行環境監管,反而為其污染環境提供種種便利,對觸犯環境法律的責任人百般包庇,gdp不斷增長的同時當地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先污染、後治理”這種本末倒置的發展理念本應該予以摒棄,但對經濟增長的盲目追求使得這一錯誤觀念仍有生存空間。

3.農民對自然環境的嚴重依賴與其在環境保護中的雙重弱勢地位之間的矛盾

農業是最大限度依賴於自然的生產部門,農民的生活資料又很大程度上直接取自於自然資源,如飲用水、燃料、食物等。雖然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獲得生活資料的途徑更加廣泛,但從自然界直接獲取仍是最主要的途徑,這使得自然環境對於農民的生存和發展質量有更直接的影響。但農民在環境保護中卻處於雙重弱勢地——相對於污染企業的弱勢和相對於城市居民的弱勢。 相對於污染企業的弱勢地位,使農民在與污染企業談判和抗爭中處於劣勢;相對於城市居民的弱勢地位,使得農民在分配環境保護資源、組織城市污染轉嫁等方面處於劣勢。這一矛盾使得農民的環境權益更容易受到侵害。

4.農民環境維權能力的薄弱與環境維權的複雜性、高成本之間的矛盾

首先,由於受到教育程度的限制,農民的環境維權意識不強,缺乏抵制環境污染的主觀能動性;或者雖然有較強的維權意識,但不瞭解必要的維權知識,不知如何維權。其次,小農經濟在當今農村仍普遍存在,農民之間的聯繫較為鬆散,這使得對集體力量依賴性較強的環境維權在農村難以開展。再次,基層政府的不支持也減弱了農民的環境維權能力。有的基層政府與污染企業關係密切,甚至包庇、縱容污染企業的違法行為;有的基礎政府對農民維權活動抱有偏見,認為農民是在“胡鬧”,為了保持當地社會穩定,對農民的環境維權活動進行壓制。另外,農民的經濟條件也極大的限制了他們的環境維權能力。

與此同時,環境維權比一般維權更復雜、成本也更高。主要表現在:第一,證據收集的難度很大。環境污染損害的滯後性和複雜性使得環境污染案件的因果關係難以認證;另外,環保部門攝於政府的壓力常常不敢出具鑑定或者不敢出具真實的鑑定。第二,環境維權的成本很高。證據的收集、因果關係的證明等都需要律師或其他專業人士的介入,這必然產生高昂的律師費、鑑定費用,受到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農民無法支付這些維權成本。第三,維權結果的不確定性。即便農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收集證據、並向有關部門反映了相關情況,結果並不一定是公正的。污染企業大多是當地政府的利税來源,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環境執法。

四、建議

完善相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等立法方面的建議,早已引起國家的關注,我們無需“老生常談”,我們在該部分提出的建議主要結合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的農民維權困境,圍繞“如何在實踐層面保護農民環境權益”這一主題展開。

(一)建立農村環保機構,保證環境保護資源的公平分配

鑑於現實中環保部門往往受制於地方政府,無法公正執法,因此應建立一個獨立於地方政府,直接受環境保護部管轄的環保執法系統。為了彌補政府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缺位,政府應建立農村環保機構並配備相應人員,提高基層環保執法者的業務能力;明確農村環保機構的職責和執法手段,防止權責不分,互相推諉現象的出現;擴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確保農村環境保護經費充足,環境檢測設備齊全,為農村環境執法提供人力、制度和物質上的保障。

(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作用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民在環境維權方面對政府有嚴重的依賴性,因此作為溝通政府與農民橋樑的村委會無疑應該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目前我國農村已經普遍建立了村委會。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有負責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職責,這其中當然包括代表和維護村民的環境權益。村委會的普遍性和職責的法定性,由村委會代表農民主張環境權益無疑是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

但現實中村委會作為代表維護農民權益仍存在不少困難,第一,村委會代表農民維護環境權益沒有經費支持。目前村委會的經費很少,假如將本來就少的經費拿出一部分用於環境權益的維護,村級財政將更加捉襟見肘。為此,國家可以加大對村級財政的轉移支付,提高村委會的活動能力;還可以賦予村委會為採取環境維權行動合理籌措資金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建立監督機制,防止該權利成為村委會謀取私利的手段。第二,村委會代表村民提起訴訟的資格在法庭上常受到質疑。現實中,法院常以村委會“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為由,拒絕村委會代表村民提起訴訟,鑑於農民維權力量的薄弱性、環境污染的集體危害性、環境維權的複雜性等原因,法律應該確定村委會可以以原告的身份代表本村村民提起訴訟。

(三)完善環境宣傳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

農民是農村環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提高農民的維權意識,對於改善農村環境意義重大。首先,應藉助社會輿論、媒體等途徑,增強廣大農民對環保知識、環境維權等的認識能力,鼓勵農民積極維護自己的環境權益。調查中我們發現,大眾媒體在環境信息的傳播方面已成為農民的首選,因此社會各界應利用好這個平台,提供更多易於農民接受的環保信息。其次,建立農村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目前地方政府或者對本地的環境狀況不甚瞭解,或者有所瞭解但不對農民公開,這些做法是與我國的信息公開立法相違背的。因此,應儘快建立農村環境信息公開制度,為農民監督當地環境提供條件。再次,支持各種ngo向農民提供環境維權服務。這可以有效解決政府對農村環境資源供給不足和農民對環境資源需求方面的矛盾。但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由於農民對ngo的瞭解較少造成農民在遇到環境問題時向ngo尋求幫助的意願較小,因此,政府應該創造寬鬆的政策、法律環境,並加強引導,讓更多的ngo走進農村和農民,為他們提供相關環境服務。

(四)擴大法律援助制度的適用範圍

目前中國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是生活困難的城市居民和居住在城市的農民工,不包括在農村居住的農民。其原因主要有:一,法律援助要求接受援助的對象“生活困難”,但農民沒有固定收入,難以證明自己的收入狀況。二,農村貧困面太大。我國農村人口比例較大,法律援助機構的力量和資源本身並不充裕,無法滿足農村的需要。三,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較窄,農民因環境污染所受到的損失往往不符合申請法律援助的範圍。

由於中國農村人口多,貧困人口數目較大,對農民提供法律援助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因此,我國應針對農民的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法律援助機制。為了解決法律援助資源緊張的狀況,該機制可以是一個多方參與的機制。一方面,政府應充分依託現有的法律援助機構和資源向農村傾斜,;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並積極創造條件,讓社會各界為農民提供相關的法律幫助。

調查報告環境污染篇7

大家是否覺察到我們周圍的環境正在日益被嚴重破壞亂砍樹木,污染水源與空氣,破壞生態環境等等。無數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環境保護刻不容緩,保護環境不僅僅是國家和政府部門的職責,也是我們“拱中”公民的職責。

這幾天,我圍繞我們周圍的空氣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氣污染對人類身體健康的危害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調查。我根據珠海周圍的環境特點和所發現的問題,上網進行了調查。從調查狀況來分析,我們周圍的空氣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廠煙囱排放的黑煙,機動車輛排出的尾汽。這些污染源排放出來的什麼污染物呢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危害呢我查閲了有關資料,懂得了許多有關空氣污染的知識。

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顆粒物。它們在空氣中的含量若是超過必須的標準,就會危害人們的健康。空氣污染指數小於50,説明空氣良好,污染物濃度小於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一級標準限值,為一級優,貼合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一些需要特殊保護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空氣污染指數大於50,小於100,證明空氣質量一般污染物濃度小於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級標準限值,為二級良好,貼合城鎮居住區、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文化區、一般工業區和農村地區的空氣質量要求。

防治大氣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徑有:工業合理佈局,搞好環境規劃改變能源結構、推廣清潔燃料、使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污染物排放強化節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強化環境監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實施總量控制和達標排放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等。

珠海是我們的“家”,就應把她建設得更完美。但空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就應怎樣辦呢我推薦:

(1)搞立體綠化,擴大綠化面積,能夠搞無土栽培。植物有過濾各種有毒有害大氣污染物和淨化空氣的功能,樹林尤為顯着,所以綠化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比較經濟有效的措施。

(2)解決燃料問題,儘量使用太陽能等無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組織宣傳活動,諮詢活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4)組織同學利用雙休日到街道、市場、廣場撿垃圾,持續環境整潔。

這天的我們是明天社會的主人,保護和改善周圍的環境,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我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環保的有心人,注意節約資源,回收廢品,多參加環保活動,多植樹,多種花,做一個名符其實的環保小衞士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o7ny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