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勞動節調查報告範本

勞動節調查報告範本

勞動節調查報告範本

勞動節調查報告模板1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應當重視的重點,對於社會主義接班人、建設者的培養十分重要,因此教育建設應當做到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期下,現代大學生往往缺乏勞動意識,其原因在於現代大學教育側重於理論知識,忽略了勞動精神的培養,同時受家庭教育影響,很多家長從小溺愛孩子,大學生自小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這種習慣也許會隨着年歲增長淡化,但很難完全消失,代表大學生缺乏勞動精神。5月1日-5月4日對系部教師及17級、18級、19級學生分別開展勞動教育相關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一、目前大學生勞動觀念現狀

當前我校大學生均為95後學生,大部分學生處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狀態中,從國小到大學,勞動對大部分學生來説比較陌生。另外,目前我們的德育工作中也缺乏此類教育環節。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勞動以及社會實踐的學時數比例遠遠低於在校總學時數。在學生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習慣:

1、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不尊重校內保潔及勤工儉學學生勞動成果。在學校中隨處可見教室牆壁、書桌上的腳印和亂塗亂畫的痕跡。隨處可見的紙屑、垃圾,食堂裏剩飯剩菜成堆。很多學生無視父母辛苦,在消費上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互相攀比。

2、勞動觀念和勞動意識淡薄。

很多大學生在學校組織的勞動活動中偷懶耍滑,一些必要的勞動比如個人清潔衞生也不願意做,有的甚至在校期間沒有打掃過寢室教室衞生,很少清洗自己的衣服和被褥,假期回家不願意幫助家人分擔家務,勞動意識淡漠,表現在學習上就是好逸惡勞,曠課違紀甚至考試時弄虛作假。

二、原因分析

1、從家庭層面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及學業競爭壓力,導致勞動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視,學生在家裏基本不參與家務勞動,家長也不主張孩子參與勞動鍛鍊。

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只要努力學習,什麼都不用幹。

2、從學校層面來看,沒有開設勞動教育相關課程,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培養較少。

3、從社會層面來看,學生在社會大環境影響下放鬆了對自身的要求,存在一些錯誤的思想,部分學生受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

一部分學生認為混張文憑只需拿到好分數,不需要有積極的勞動意識。學生之間的競爭也只是分數的競爭,沒有人會對勞動的積極性進行競爭。同時受某些不勞而獲錯誤思想的影響,導致出現看不起體力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現象。

三、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意義的認識

通過調查,學生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時代背景、重要意義和主要內容有所瞭解但瞭解不深入。學生普遍認為勞動教育有利於培養一個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感恩意識,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對於參與社會競爭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對於學校勞動教育開展的建議

1、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小事入手,認真對待日常生活中水滴石穿的養成教育,入情入理地達到教育目的,幫助自我管理能力差、艱苦奮鬥精神淡薄的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樹立克勤克儉、奮發向上、開拓進取、嚴謹踏實的艱苦奮鬥作風。倡導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2、加強勞動方面的教育。

首先,加強勞動觀念教育。勞動觀念作為人們對勞動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通過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樹立科學的勞動觀念,端正勞動態度,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當中,為弘揚中華民族熱愛勞動的優良傳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進行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勞動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 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直接創造者。國和民是密不可分的,愛國必愛民,愛民必愛國,這是愛國主義的基本涵義。再次,進行勞動技能教育。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勞動技能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勞動技能教育不僅要通過勞動理論課教育,而且要參加適當的勞動,使大學生學會各種勞動的實際操作規程,以保證勞動的安全和勞動的質量。

3、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艱苦奮鬥的意志和品格

勞動教育應符合學生髮展特點,激發學生勞動熱情。開展形式應多樣化,通過社區義務勞動、三下鄉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軍訓、勤工助學等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認識社會,在實踐中培養勞動觀念和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正感情,培養全面人才,使大學生具有艱苦奮鬥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素質,鍛鍊大學生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意志品格。例如結合專業特點進行發明創造,實踐操作,裝扮校園,利用學校資源,開展結合社區義診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衞生保潔和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開闢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製作、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技能展示,提高學生勞動意識。重視每一次勞動成果,可在班級舉行成果展示,激發大家勞動熱情、創造火花,體驗活動樂趣。

4、完善勞動教育體制

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體制,使其更加規範化,日常化和習慣化。學校根據勞動教育需求,制定勞動教育計劃,依照計劃有序進行引導、實踐教學,針對未能完成分配勞動事務或工作質量較低的學生,需要進行批評或處罰。

勞動節調查報告模板2

一、勞動關係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從 1986年國務院發佈《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至1995年國家頒佈《勞動法》,並把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作為建立法制化勞動關係的基礎,我國的勞動用工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勞動關係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目前已經基本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勞動關係。但是隨着所有制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個體、私營、外資經濟的發展以及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勞動關係和勞動管理不規範的問題日漸突出,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比較嚴重。從我們的調查看,主要有以下五類問題:

第一類問題,欺詐勞動者,使從業人員落入“職業陷阱”。

主要表現是,進門前欺騙,進門後訛詐。一些工作限苦、報酬又很低的用人單位,故意欺騙勞動者,以舒適的工作環境、優厚的工資報酬引誘從業人員上當;一些非法職業介紹機構更是以推薦工作為名,暴力索取登記費、報名費等;還有一些“用人單位”與非法職業介紹機構勾結,以招工為名,採取各種手段坑蒙拐騙求職人員,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從錄用職工後的違法行為看,不少用人單位違法違規,強行向職工收取押金、保證金、培訓費、集資款、服裝費等,不交費就走人。有的用人單位竟然把違法收費作為生財之道。

第二類問題,不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相當一部分個體私營企業不辦理用工手續,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從對全縣各類企業進行的用工情況檢查看,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二是部分國有集體老企業、困難企業,對放長假、兩不找、長期在外、長休病假等人員,合同到期既不終止又不續訂。三是一些改制企業沒有及時與職工變更或續訂、終止勞動合同,勞動關係不理順,留下許多隱患。這些問題的存在,受害者往往是職工個人。

第三類問題,扭曲工資分配製度,侵害了職工的勞動報酬權利。

主要是拖欠剋扣工資、故意降低工資和實物抵工資問題。比如,相當一部分國有集體企業由於種種原因長期欠發職工工資;部分改制企業借所謂的“按資分配”,壓低職工工資,職工敢怒不敢言,否則就有下崗的可能;有的企業借最低工資標準,想方設法降低職工工資待遇;還有的違反工資支付規定,變相以實物抵工資,強制職工承包銷售本企業的滯銷產品,按銷售產品的比例提取工資,職工實際上提不到工資。絕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實行口頭的協議工資,説多少或給多少完全憑業主的意願,一些業主千方百計榨取員工的血汗錢。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了職工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還引發了大量勞動爭議案件和一些暴力刑事案件。

第四類問題,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損害職工的長遠利益。

部分國有、集體和外商投資企業欠繳職工的社會保險費;參保企業中,有的為職工辦理養老保險,不辦理失業、醫療保險;有些用人單位以“試用”為藉口,長期拖延辦理職工社會保險;在參保繳費單位中,還存在壓低繳費基數、瞞報少繳等問題。個體私營企業情況更為嚴重,絕大多數沒有為從業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五類問題,不落實基本勞動標準,侵犯職工的人身權利。

主要問題是延長工時和提高勞動定額。從工時問題看,一些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企業,只有集中工作,沒有集中休息。有的甚至認為實行綜合工時就可以不受限制地隨意延長工時。不少個體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和部分國有集體企業特別是靯帽、服裝加工企業,大幅度提高勞動定額,迫使職工加班加點。更有一些個體私營企業強迫職工無償加班加點,稍有不從就被辱罵、拘禁、毆打。

二、調整和規範勞動關係的思考

針對當前勞動關係存在的問題,今後一個時期,圍繞建立和規範各類用人單位的勞動關係,要緊緊抓住實施勞動合同制度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着力從四個方面構建勞動關係監控調節機制。

第一,建立法制保障機制,為勞動關係的建立與調整提供法律保障。

需要配套強化立法、執法、普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勞動關係的立法步伐。儘快出台促進就業法、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法以及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使勞動關係的建立和調整真正實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要強化勞動關係的執法規範。加大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堅持日常檢查和集中檢查、一般檢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保證《勞動法》規定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標準得以全面落實。三要增強勞動關係雙方的法律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形式,提高勞動者和企業經營者的法律素質,使之懂法、守法、依法辦事。

第二,建立多層協調機制,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首先,要搞好政府對勞動關係的宏觀調控。要針對不同時期社會勞動關係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和制訂有關政策,引導和促進勞動關係的和諧穩定。其次,要建立多層次的勞動關係三方面協調機制,由政府、企業、工會三方代表,就涉及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政策、重大問題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和協商,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同時要配套建立好基層勞動爭議調解處理機制。在各類用人單位建立健全由企業代表、工會代表、職工代表構成的三方調解委員會,及時化解內部勞資糾紛。再次,完善以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為核心的企業勞動關係自我調節機制。勞動關係雙方要有固定的協商代表;制定切實可行的協商制度,包括協商的原則、時間、內容、程序等,凡是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事項,都要通過集體協商的辦法來解決。

第三,建立監督管理機制,維護勞動關係雙方合法權益。

一方面,推動健全內部監督組織。在各類用人單位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具有一定規模的私營企業,建立職工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其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作用,把影響勞動關係的不利因素化解在基層。另一方面,實施必要的政府行政干預。特別要在涉及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的最低工資制度、工時制度、休息休假、特殊勞動保護者權益的各類問題。同時對可能發生的羣體性上訪、罷工事件等,要超前進行政府行政介入和干預,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

第四,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形成依法規範勞動關係整體合力。

一是勞動保障部門要把好“政府導向關”。要結合本地實際的政策措施。當前要針對企業改制、“事改企”出現的新情況,及時對勞動合同的變更、續訂、終止、解除等問題加以理順。二是工商管理部門要配合把好“註冊登記關”。在審核經營資格,審辦、審驗營業執照中,把經營單位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用工是否簽訂了勞動合同、辦理了社會保險,作為審核把關的重要條件。三是公安部門把好“户口遷移關”。重點是配合搞好對外來勞務人員的管理。凡沒有辦理用工登記手續、不簽訂勞動合同的,視為無業人員或非法務工,一律不辦理暫住户口,這也是維護勞動者法定權益的需要。四是各級工會要把好“網絡維權關”。一方面要健全網絡,大力推動用人單位特別是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私營企業依法建立工會組織;另一方面要真正發揮工會作用,監督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總之要通過整體的聯動管理機制,使廣大勞動者無論在哪裏從業、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能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護,從而使社會勞動關係保持和諧穩定,實現長治久安。

勞動節調查報告模板3

為全面掌握我市勞動力資源情況和企業技能人才狀況,研究勞動力資源對我市就業工作的影響,探索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思路,我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集中時間、集中人力,在全市開展了勞動力資源和企業技能人才狀況調查。現根據調查情況提出如下調研報告。

一、全市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據統計局公佈的統計資料,到20--年底,全市總人口為413萬人,其中勞動力資源總數為281萬人,佔總人口的68%。本次勞動力資源調查統計的數據為:統計人口399.06萬人(主要是中央省屬單位未統計在內),其中:非農業人口136.55萬人,農業人口262.51萬人,分別佔34.2%、65.8%;勞動力資源總量為231.99萬人,佔統計人口的58.13%。本報告以此次調查統計勞動力資源為分析基數。

從調查統計的勞動力資源狀況看,我市勞動力資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農村勞動力佔得比重大。山東省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總量大。在全省17個市中,我市屬於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城市。調查統計的勞動力資源中,城鎮勞動力80.44萬人,農村勞動力151.55萬人,分別佔整個勞動力資源的34.7%、65.3%。富餘勞動力也比較多,調查統計約有30.85萬人。

(二)同年齡段的男女勞動力比例基本持平。調查統計的勞動力資源中,男性勞動力127.34萬人(城鎮43.79萬人、農村83.55萬人),女性勞動力104.65萬人(城鎮36.65萬人、農村68萬人),分別佔整個勞動力資源的54.9%、45.1%。其中18—50歲的男性勞動力為101.2萬人,女性勞動力104.65萬人,51—60歲的男性勞動力26.14萬人。

(三)勞動力資源分佈不均衡。一是從城鎮與農村人口的比例看,各區縣城市化水平差距比較大,--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75.2%,--、--兩區縣城鎮與農村人口基本接近,其它區縣城鎮人口所佔比重都在40%以下,其中三個縣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20%以下。二是農村勞動力資源分佈主要集中在--、--、--、--四個區縣,依次為:25.1萬、24.6萬、23.5萬、21.3萬人,佔農村勞動力資源總數的62.35%。--縣農村勞動力為16.3萬人。三是區縣之間、街道(鄉鎮)之間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富餘勞動力情況差別較大,其中富餘勞動力在4萬人以的區縣有:--縣61681人,--區52128人,--區40958人,另外,--區富餘勞動力38900人,--區32380人。四是下崗失業人員相對集中。據調查統計,全市共有下崗失業人員66463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比較多的--區有27712人,佔總數的41.7%;--區10724人,16.1%;數量比較少的區縣為:開發區335人,--縣1667人。從一些街道辦事處典型調查看,也體現了下崗失業人員相對集中、分佈不均的特點,如--區--鎮有下崗失業人員1823人,佔勞動力資源的11.2%;周村區絲綢路辦事處轄區內有下崗失業人員1875人,佔勞動力資源的8.4%;而--區--鎮南仇南居委會是一個經濟較為發達的街居,轄區內絕大多數勞動力都已就業,有穩定的收入。

(四)勞動者技能偏低,且地區間差距較大。調查統計的勞動力資源中,具有國中學歷的109.08萬人,具有高中技校學歷的62.11萬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16.66萬人,分別佔勞動力資源的47%、26.8%、7.2%,剩餘部分為國中以下文化水平。地區之間勞動者的素質差別較大,如:--縣唐坊鎮有勞動力19433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學歷的1899人,佔9.8%;--區北郊鎮有勞動力21258人,其中具有高中技校以上學歷的11685人,佔55%。從調查的市屬以下企業技能人才情況看,41.12萬名企業職工中,技術工人18.77萬人,佔45.65%;其中持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工人有4.39萬人,僅佔10.7%;技師和高級技師只有2319人。

(五)農村勞動力輸入大於輸出。據調查統計,目前外省市輸入我市的農村勞動力94423人,輸出62469人。由於這些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強,再加上區縣、鄉鎮統計中,有些人員難以計數或是省外、市外、市內的輸入輸出統計上有誤差,實際輸入與輸出的比例還要大。--區是最大的外市農村勞動力輸入地,有3.1萬人,佔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特別是近郊農村,外地輸入勞動力佔了較大比重,如--區灃水鎮南灃村外來務工人員佔本村村民總數的70%;灃水鎮城東村佔75%以上。--區也是較大的勞動力輸入地,有外來勞動力24253人,--、--兩區縣吸納外來勞動力也在1萬人左右。

二、勞動力資源現狀對就業工作的影響

勞動力資源狀況決定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勞動力資源問題關係到各項勞動保障工作,尤其對就業工作帶來直接影響。我市勞動力資源現狀對就業工作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勞動力資源豐富,帶來就業的總量矛盾比較突出。近10年來,我市每年城鎮需就業再就業的人員在10萬人左右。預計2004年全市城鎮需就業再就

業的人員達13.9萬人,還有30多萬的農村勞動富餘勞動力需要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就業總量矛盾不減,甚至有所上升的原因,一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是一個人口出生的高峯期;二是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經濟增長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高經濟增長與低就業增長的模式,特別是正規部門創造的就業崗位明顯減少。

第二,勞動力素質偏低與擇業要求過高的矛盾,帶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新興的產業,大都需要專門的人員,對勞動者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許多勞動者難以勝任。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由於傳統就業觀念的影響,以及在這些領域存在的勞動與報酬不相稱的實際問題,致使許多崗位難以招用到人員,由此造成了有崗位無人幹、有人無活幹的局面。從市職業介紹中心近兩年來組織介紹就業的情況看,許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一些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往往出現招用不到人員的問題;有些國有集體企業的苦髒累險崗位,主要通過使用農村勞動力來補充,也出現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現象。

第三,勞動力資源豐富,直接影響了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勞動力總量過剩,造成了勞動力市場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單位在用人上選擇餘地、自主性要遠遠大於勞動者。這種主體地位的不平等,使不少用人單位產生了使用廉價勞動力的用人觀念。一是用人單位在招用人員時,利用勞動者求職心切的情況,往往以籤合同、高工資、繳保險等為條件,但在實際執行上卻以種種理由不予兑現;在城鎮招不到人員就招用農村勞動力。二是在使用過程中,往往以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作為降低成本的手段,許多企業,職工身份界限仍然存在,既有合同制職工,也使用大量的所謂“臨時工”,同一崗位上,身份不同,各項待遇大相徑庭。不少企業特別是非公有制企業中,不籤合同、不繳保險、加班加點、壓低工資甚至拖欠工資等侵權現象加重,而許多勞動者迫於工作、生活需要,只能忍於接受這一切。三是對弱勢羣體的保障不夠,有些單位對老職工、傷殘職工等弱勢羣體往往一推了之,引發了大量矛盾。此外,機關事業單位中臨時用工問題也比較突出,據調查統計,區縣機關事業中編外人員近5千人。

第四,勞動力資源分佈不均,勞動力市場不健全,影響了勞動力區域間流動就業。我市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分佈都相對集中,本地難以解決其就業問題,需要實現勞動力的轉移就業。而目前勞動力市場還不健全,特別在就業信息服務、管理服務和其它社會服務等方面還不到位,以及受區縣之間跨度比較大、戀鄉情結等因素的影響,勞動力在市內區域間流動以及跨省市外出就業上還不順暢。

第五,農村勞動力比重大,統籌城鄉就業的任務重。農村勞動力與城鎮勞動力相比,在文化素質、技術水平、擇業能力、權益保護等各方面都還存在不小差距。統籌城鄉就業,不論農村力實現就地消化,還是向非農產業轉移就業,在技能培訓、就業觀念轉變、就業引導和服務等方面,需要花費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三、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就業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是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核心。在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應加強對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特別要注重開展對困難羣體的就業再就業支持,最大限度地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一)統籌城鄉勞動力資源,推進城鄉就業的一體化。建立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也是新形勢對就業工作的要求。目前我們實行的就業政策主要是針對城鎮勞動力資源進行設計的,如何解決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問題,在理論和實踐上都還處於研究探索階段。我們認為,做好統籌城鄉就業工作,首先需要建立起統籌城鄉就業的領導責任體系和組織管理網絡。目前市區縣政府都建立了“一把手”負責的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在不斷加強對城鎮就業工作領導的同時,應把工作重點由城鎮就業為主轉向城鄉並重,把統籌城鄉就業列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在制定產業政策、進行城市規劃,不斷打破經濟結構城鄉二元化的同時,推進城鄉就業的一體化。要建立起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組織機構,落實目標責任制度,目標責任層層分解落實到區縣、鄉鎮和村級組織,落實到各有關部門,使農村勞動力無論是就地安置就業,還是外出務工就業,都能得到就業指導和服務。其次要儘快消除限制城鄉勞動力合理流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要取消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的各種歧視和限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户籍限制,對建立起城鄉之間自由、正常流動就業創造條件。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既要保證進城務工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又要逐步改變農村勞動力對土地的依附。教育、住房、計劃生育管理、最低生活保障、統計等各方面都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措施,打破身份、地域等界限,把農村勞動力納入管理服務範圍。

(二)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根本上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在勞動力市場建設上應重點抓好四個方面。

第一,加強“場”的建設。到目前,除市區縣政府主辦的中介機構外,經市勞動保障部門批准開辦的企業辦和民辦中介機構已有近50家,此外還有相關部門和單位開辦為數不少的職業介紹機構。目前勞動力市場在“場”的建設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佈局不盡合理、場地過於集中;專業性、針對性不強,這是影響勞動力市場功能發揮的一個重要原因。下一步在“場”的建設上,除繼續強化政府主辦的中介機構建設外,重點要建立一批專業性勞動力市場,如在農村勞動力比較豐富的三個縣和一些鄉鎮建立介紹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專業市場,在下崗失業人員比較集中的街道、社區建立專業市場等。

第二,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建設。一是在技術上,要儘快建立起全市統一聯網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把觸角延伸到街道(鄉鎮)、居委會(村)、各類用人單位等基層組織,實現勞動力信息資源的共享。二是要加強信息的採集工作,用工信息和勞動力信息儲備不足是各類職業介紹機構的一大困惑,而目前許多用人信息卻直接通過“馬路”市場來交易,既不便於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也不利於市場建設,還帶來用工的隱患,出現問題最終還要通過勞動保障部門來解決,因此説,做好用工信息的採集是市場信息網絡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三是要加強區域間信息交流與合作,我市作為一個勞動力輸入型城市,做好區域間勞動力流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目前我市總體勞動力過剩,但區域間就業壓力不平衡,部分有崗位無人乾的問題,也與信息不暢有直接關係。應加強區域間的信息交流,為勞動者市場就業提供更加明確的就業信息。

第三,要切實增強勞動力市場服務功能。除強化信息服務功能外,還需要強化就業指導、就業跟蹤服務和勞動事務代理等服務功能。就業指導一方面是對求職者進行就業觀念教育、擇業指導,另一方面是對用人單位進行用人指導;需要培養一批專業的就業指導員為市場就業服務。就業跟蹤服務主要是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勞動關係的確立情況進行跟蹤服務,目前來看需要加強這項工作,及時掌握就業情況,為處理勞動關係、開展社會保險等勞動保障工作奠定基礎。開展勞動事務代理主要是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減輕事務負擔,隨着勞動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就業形式的多元化,勞動者身份也在不斷髮生新的變化,職工身份由國家職工變為企業職工,又有許多職工由企業職工變為社會人,勞動事務代理重點應圍繞這些人員展開,為多渠道、多元化就業提供服務。

第四,依法規範勞動力市場秩序。一是嚴厲打擊非法中介行為,保障勞動力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二是依法糾正不規範的用工行為,抓住勞動合同訂立這一關鍵環節,理順勞動關係,重點解決好個別存在的“有勞動無關係、有關係無勞動”的問題。三是嚴肅查處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保障勞動關係中相對處於弱者地位的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勞動力市場中兩個主體地位的相對平衡。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勞動者素質。這是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就業的關鍵所在。第一,要堅持培訓層次的多元化,即做到高、中、低技能人才全面發展。針對我市勞動力資源素質偏低的現狀,在培訓工作上,一方面要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通過政策引導、制度創新、落實待遇等措施,全面實施“三年三千”新技師培養計劃,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另一方面重點要圍繞就業再就業工作開展培訓,全面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對技能水平偏低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開展就業再就業技能培訓、適應性培訓、創業培訓等,使他們有一技之長,提高他們的擇業能力。第二,要堅持培訓主體的多元化。對企業職工的培訓要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嚴格落實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使用等政策規定,把職工培訓納入經營者政績考核的內容。就業再就業培訓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各類培訓機構的作用,特別是政府投入資金開展的減免費培訓,只要有能力、有願望組織開展培訓的機構,都可以承擔培訓任務,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制定政策措施、逐步加大資金投入、嚴格考核兑現、加大監管力度。第三,要堅持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目前政府投入資金開展的就業再就業培訓重點是下崗失業人員;市農業、勞動保障、財政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文件,組織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在農村勞動力培訓上也加大投入。培訓形式堅持以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基礎上,在具體操作上應實現多樣化,可以通過考核培訓後就業再就業率,直接兑現資金;可以預先撥付部分資金扶持培訓機構來開展培訓;也可以學習先進地方的經驗,對需要培訓的對象發放“定額培訓券”,勞動者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機構拿“定額培訓券”兑現資金。

(四)大力開展困難羣體的就業再就業幫扶。這是優化勞動力資源、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重點之一。作為老工業基地,我市下崗失業人員數量比較多,這些人員受年齡、文化程度、自身技能、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市場競爭就業的能力較弱,再就業的難度大,幫助他們實現再就業一直是近年來我市就業再就業的重點工作。開展困難羣體再就業幫扶,主要是落實已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中央確定把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向後推遲到20--年,落實優惠政策措施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同時,對“4050”人員和一户兩代、夫妻雙方、撫養未成年子女單親家庭的再就業困難人員以及困難企業軍轉幹部等人員,要繼續開展再就業援助工作,通過實施“社區公益性崗位開發計劃”和機關事業單位騰崗安置等幫助其再就業。

(五)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就業工作的重要保障。就業與社會保障可以説是互為一體、相互促進。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首先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險政策,特別是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政策。目前企業養老保險已覆蓋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醫療保險出台了個體勞動者參保繳費辦法,覆蓋範圍不斷擴大,但隨着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的建立,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下一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政策的完善,應是建立起適應不同人羣的、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層次的政策體系,讓各類人羣都能有適合自身參保條件的養老、醫療保險政策。如企業養老保險要搞好與農村養老保險的銜接,可探索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和保障水平,與提高農村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和保障水平,建立一種介於企業養老保險與農村養老保險之間的養老保險政策,以適應那些完全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無能力、只參加農村養老保險待遇低的人員的參保需求。醫療保險可探索實行城鎮基本醫療、大病統籌與農村合作醫療並行的多層次政策體系,勞動者可在三種政策上自主選擇、可以遞進。其次,要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只有基本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覆蓋到絕大部分的勞動者,勞動者在就業的選擇上才會有更大的餘地,職工流動步伐才會加快,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功能才會得到更大的發揮。

(六)切實加大對就業再就業的資金投入。這是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的迫切要求。勞動力市場建設、就業再就業培訓、困難羣體再就業幫扶以及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同時,在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促進就業工作上投入的資金,會形成促進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和長效機制。因此,應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財力的不斷增強,逐步加大對就業再就業的資金投入。

勞動節調查報告模板4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市場經濟的發展、全方位的對外開放,加速了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

在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的情況下,中國的農村社會養老制度尚處在改革探索之中,國家尚未對農村老年人實現了普遍的社會福利,再加上相關社會制度支持度的不足,使得農村老年人生活不太樂觀,這一弱勢羣體的養老問題的解決與否,不僅僅關係到這一羣體是否老有所養,還關係到建設新農村的成敗。

老年人是社會上的弱勢羣體,針對當今的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增快,雖然社會福利制度和養老制度在不斷完善,但農村還是有些許老年人生活較艱苦,甚至孤單度日,這值得大家關注。

二、選取的原因:

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人口大都從農村遷往城市,種田在也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大部分青、中年人都外出打工,每次回家,都感覺到人煙稀跡,看到的大都是老人、婦女和小孩,沒有太多的嘈雜,一般是一片沉寂,除非是農忙時節,否則很少聽到吵鬧聲,希望通過寒假這幾天的實踐,去觀察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從而引發思考,去更加現實地接觸鄉村生活,瞭解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

三、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分析。

(一)生活方式:

1、衣:經過觀察,大都穿着樸素。

2、食:三餐較簡單,菜色較少。

3、住:一般都住在大約幾十平方的就房子,房屋擺設簡單,傢俱簡陋。

4、行:一般都呆在村子裏,偶爾去趕集買生活用品,沒有像城市社區那樣的健身場所。

(二)健康狀況:

1、老年人一般都帶有各種小病。

2、農村醫療條件較差,一個村有時一個衞生所都沒有,一個鄉才有一個大型的醫院。

3、有的老年人還種着幾畝田,經常下地勞作。

(三)精神生活:

1、農村青、中年人大都在外打工,子女陪伴在身邊的時間較少。

2、農村很少舉行大型的活動,除非是開會或者是全村放電影,否則很難聚到一塊,娛樂方式較少。

3、一些老年人以打麻將、牌等方式消遣時間,很少討論國家大事,看書籍等,在家忙着做一些瑣碎事情。

(四)家庭關係:

大多數家庭關係都是較和睦的。

勞動節調查報告模板5

當代的學生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信息瞬息萬變的網絡的時代,知識面廣,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多,但他們上交的勞動“答卷”卻一直令人擔、憂,青少年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差、甚至不勞而獲的現象隨處可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意識到勞動能力低下給孩子們帶來的不便及留下的隱患,並希望通過這樣的深刻認識來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勞動能力低下,家庭因素,培養,健康人格

網絡時代的社會信息多元化,評價多元化,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們帶給孩子的愛也越來越多。在這各父母要求多,社會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們要學習的內容也種類繁多,沒有時間勞動,不願勞動,逐漸遠離勞動,日漸形成勞動力低下的現象。如:近些年陝西澄城某高中學校錄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會自己掛帳子,許多高中生在入學前沒有親手洗過一件衣服。一個班50名學生的調查,有49名不會縫補衣服,不會釘釦子。該縣對所重點中學七年級年紀的學生作過一次調查測試,結果表明,從沒有洗過一件襯衫的佔79%,不能煮好一鍋白米飯的佔84%,不會和不敢使用電飯鍋、液化汽爐的佔67%。對某國小一個班的調查,謬論班44名學生中,家長每天給整理書包的佔39%,家長給洗手絹的佔66%,家長給洗腳的佔52.3%,家長給穿衣服的佔59%。由此可見,勞動這種人類生存的基本素質,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在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遺忘。這種勞動觀念淡漠,勞動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現象影響着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人類,勞動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不勞動者不得食。”這些觀點反映了客觀真理。要做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愛勞動。愛勞動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什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每況愈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該如何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的美德?筆者對這些問題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討。

一、青少年勞動能力的現狀

1、在家裏:現在的青少年,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嬌慣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骨頭,在家裏很少幹家務活或不幹家務活。

飯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飯後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鍋洗碗,房間髒了不掃,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勞動都推給父母。

2、在學校:爺爺,奶奶接送心愛的孫子孫女,還有一些爺爺奶奶弓着腰在教室裏替孩子們打掃衞生,或給孩子們記作業。

到了中學最令班主任頭疼的是班裏的衞生,不會做值日,不知做什麼,該幹什麼活,做值日逃跑等問題;還有很多學生記不住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做作業,抄作業,甚至花錢僱同學來寫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v95je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