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多篇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多篇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多篇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1

一、人才需求調研

(一)背景與目的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原伊犁師範學院奎屯校區剛剛轉制而成。目前,正在由師範教育和非師範職業教育並重向重點發展職業教育為主轉型,由學科型嚮應用型轉變,以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推進校企合作,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全面開展專業建設,更準確地實現專業定位,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項目組進行了人才需求市場調研。

(二)方法與內容

調研方法主要有訪談、問卷調查、參觀交流、網上查閲。調研內容為企業對高職層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即對從業人員的數量、崗位、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資格證書、學歷等要求;企業對畢業生的態度、知識與能力的期望及現實感受;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情況。特別收集了20xx年新疆範圍內與該專業相關的招聘信息,從中過濾出大專層次的需求情況,並對數據進行了分析。

(三)調研對象

在全疆範圍內選取多家企業進行調研,調研所涉及的用人單位有新疆怡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疆億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德海科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北方偉業通訊器材服務中心、北屯四通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利豐電子有限公司、新疆保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新疆正大電子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澳力通達電子經銷部、新疆威力克通信系統有限公司、中國電信新疆公司、新疆金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

(四)調研結果及分析

人才需求崗位分析隨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經從一種學科轉變為一種工具,企業對計算機類人才的崗位設置及分工也越來越細。從技術方向上可以把新疆區域內企業對高職計算機行業專業技術人才崗位需求分為四大類:硬件類、軟件類、網絡類與應用類崗位。有些招聘崗位(如計算機技術支持)兼有若干崗位的特點。一些硬件類、網絡類崗位招聘時傾向於男性,而多數軟件類與應用類崗位男女不限。一些崗位要求有一年以上工作經驗,如網絡系統架構與集成工程師崗位。

崗位能力要求分析崗位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方面。專業能力決定了從業者的基本生存能力,可通過在校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逐步達到。方法能力決定了從業者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能力決定了從業者的職業成長能力。有責任心,吃苦耐勞,願意長期在行業內發展;適應能力強,樂觀開朗,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和學習能力是企業特別強調的。下頁表2僅列出了6個典型崗位的專業能力要求。

校企合作意向校企合作包括課程教學合作協議、產學研合作協議、實訓基地協議、學生實習就業協議、校企合作“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等。學校已與一些企業雙方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各種合作協議正在進一步洽談中。

二、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是我院非師範類的一個專業。由於過去是在師範院校的大口徑下,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基本沿用了師範類專業的培養模式。由於師資特點和實驗設備缺乏,有些實習實訓沒能全面、切實地開展起來。一直以來,該專業有過度重視理論、實踐教學時數不足、有些教學內容陳舊和隨意性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現象。儘管已做出了一些改革,如一些程序設計課程全部在機房授課並使用任務驅動方式展開教學,但仍顯力度不夠。對於少數民族學生來説,深奧的理論讓他們產生了畏學與厭學的情緒。儘管人才需求旺盛,但我們培養的學生由於缺乏就業能力而不能勝任工作。因而該專業亟待全面改革。

(一)面向市場需求制定培養方案

人才需求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希望學生具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同時瞭解和掌握實用新技術。如何結合本地區企業的用人需求情況制定基於崗位需求和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個新課題。我們應該將人才培養目標緊緊與邊疆經濟發展相結合,定位在培養具有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至少具備硬件類、軟件類、網絡類與應用類崗位之一相應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高職人才培養可包括基礎文化課培養階段、基礎專業課培養階段、面向市場需求的專業方向培養階段和校內外實訓階段。在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需要大膽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摒棄陳舊課程內容,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立足於職業崗位分析,針對行動領域和職業崗位(羣)的任職要求,構建職業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計算機行業是飛速發展的行業,因而需要每隔2~3年就更新課程設置,以緊跟市場需求的發展。另外,可以開發就業前景較好的幾個專業方向供學生挑選學習。

(二)加強實踐能力培養

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分析職業崗位能力;研究分析崗位專項技能;構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構建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構建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三)注重綜合素質提高

企業對所招聘人員要求有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敬業精神;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樂於知識共享;誠信敬業、認真負責、耐心細緻。學校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四)加強校企合作新疆地域遼闊,經濟普遍不發達,一些工程工作環境和地域條件還較艱苦,一些崗位待遇不高。這就導致學歷較高的人員不能安心工作,容易離職。企業經驗證明,品質優秀的高職畢業生正是他們需求的對象。另外,學生通常來自全疆各地,當派遣他們去家鄉完成任務時還是非常方便的。企業對於在本單位參加過頂崗實習的學生,因為已經歷了企業培訓、崗位實習和全方位考察,留下來成為員工的比例較大。在舉全國之力促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大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我們發現企業很注重對外宣傳,塑造企業文化,對於與高職院校合作,聯合培養所需人才是十分歡迎的。所以,學校應更進一步地加強校企合作,廣開社會渠道;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強化學生就業指導;派遣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引進企業兼職教師共同修訂培養方案和開設課程等。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2

1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構建

1.1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

以社會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就是要注重市場對計算機人才的實際需要,以最終學生能順利就業為目標.對於本科階段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來説,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主要體現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要面向區域和行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第二注重對社會需求量較大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2以應用能力為核心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一是拿到實際問題以後能夠對其進行整體把握以及系統分析;另外就是要求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用數學模型將其抽象出來,用數學模型準確地將實際問題表達出來進而求解.除此之外還應該讓學生掌握系統工程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能用本專業的軟件工程方法將實際問題解決並開發出來.在該“2+1+1”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要始終將應用能力的培養要將課程建設貫穿其中,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尤其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的教學和實踐內容要科學的設計和論證.

1.3以素質教育為重要方面

社會的發展迫切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大量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所謂人才就是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對於企業來説,過硬的技術是員工必須首先要必須具備的,同時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的工作態度以及團結精神也是作為不可或缺的.為了訓練學生的職業素養,學院將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溝通技巧、職場禮儀、就業指導等課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

2計算機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2.1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宗旨就是應用,所以能實際應用是其發展的動力和歸宿,計算機本科培養的人才應具備企業對應用型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即理論知識紮實,有一定的系統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設計能力和實踐能力.

2.2知識、素質協調發展的教學指導思想

計算機專業一般要求學生掌握以下課程知識:離散數學、電子技術基礎及設計、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技術、面向對象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能、信息系統、軟件工程等課程.素質是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即精神品質與知識和能力的昇華.學生的素質較高,就可以使學生知識和能力更加積極的發揮作用,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強知識和能力.計算機專業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主要以企業軟件項目設計為主,所以這就涉及在關鍵開發過程中與客户以及隊員的溝通問題,因此與他人交流、協作、人際交往以及項目管理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3計算機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3.1學制採用“3+2”的培養模式

“2+1+1”的培養模式指的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分三段式,兩次分流.首個階段是大學本科前兩個學年,在這兩年中主要以公共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和各類選修課程為主,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二階段是大三學年,通過第一個階段的學習,然後實施第一次分流,指的就是專業分流,即分流以後更加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不同的培養方法,對學生專業知識面進一步拓寬.最後一個階段是大四學年,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與愛好在主修專業內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並進行二次分流,也即是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分流,此時主要以專業方向課程為主,根據自己所選的專業方向進行深層次培養.因為本科畢業時學生往往有兩種出路,即考研和就業,相應的將培養方向分成理論研究型和工程技術型兩類.

3.2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

對目前課程體系結構做進一步優化,對課程教學內容進一步調整:通過對國內外不少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結構的調研,並且根據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關係,對目前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不合理部分修改,對部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和優化,逐步建立模塊化、層次化、方向化的課程理念.課程教學內容也不能一成不變,它同樣根據技術的發展、市場的需求進行更新和調整.根據最新人才培養模式[4],對課程體系重新規劃,新課程體系結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堅持如下原則,即:

(1)用發展的眼光設置課程體系.當前,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相關內容要及時引進到教學中,要用發展的眼光設置課程體系,保證教學計劃的先進性.

(2)課程體系的設置要保證開放性.課程體系設置要將一些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經驗引入進來,不僅如此,教學方法、教材等方面也要保證較高的開放性.

(3)理論教學和實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計算機教學最終目標是培養企業所需的優秀人才,所以聘請企業界專家對教學大綱以及教材內容進行討論與修訂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緊跟技術發展的需要,理論聯繫實際,突出應用.

3.3採用新的教學模式

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傳統的應試教育區別較大,新模式採用三個階段學習,即“理論+上機+在線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可以以一種輕鬆愉悦的方式掌握軟件開發的相關技術.新教學模式下每階段的課程都按照“理論+上機+在線學習+指導學習”的方法,更加註重理論聯繫實際,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實際技能去分析與解決問題.

(1)理論:基本概念和理論主要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授完成,主要使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學習.

(2)上機:通過上機課程將實踐和理論知識統一起來,對理論做進一步理解.

(3)在線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完成自學、自問等過程,培養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指導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種種問題,這時教師可以組織討論和解答,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與進一步提高.

3.4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改革重點,是理論應用實際關鍵一步.實踐教學主要有基本教學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課程實踐、開放實驗、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開發、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方面的內容.實踐教學環節是決定計算機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模式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要制定完備的實踐教學工作計劃.不僅主幹課程,而且專業基礎課程都要合適的制定課程設計,在假期期間可以鼓勵高年級學生實施項目研究,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3.4.1全項目實戰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新培養模式提倡為學生提供若干個有意義的針對學生的開發項目,這些項目可以出自教師的科研課題,也可以是某企業的實際項目.尤其是專業課程,都可以使用項目驅動的方式實施教學,在理論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實際案例來拋出教學內容,在上機實踐課則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完成類似項目,以此來鍛鍊學生的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環節要注意各自角色的轉變,教師可以轉化為項目經理,教材裏的習題可以使實際應用項目,課堂就變成學生在完成項目.

3.4.2加強實習實訓一邊要加強校內實踐工作,另一方面要通過和校外實習基地建立良好的計劃切實將實習實訓落到實處,要讓學生在實習實訓中充分掌握相關知識與應用技巧,搭建校企平台,實現雙贏.目前我院已在北京科瑞爾斯有限公司、南京達內、上海傑普、科大訊飛、蘇州風雲等公司等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一方面能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另一方面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動手實踐能力具有很好的積極意義,而且也為學生的就業鋪平了道路.

3.4.3增設綜合課程實踐內容可以通過增加綜合課程實踐內容的方式促進學生的應用能力的提升.綜合課程實踐可以安排在大二和大三下學期,時間可以在一至兩週時間內,並且實踐課程內容最好與本學期教學內容相關,通過實踐促進學生對本學期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應用,指導老師往往是本學期專業課程的主講老師.設計題目要考慮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差異性,難度和內容要多樣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重要部分,程序設計、c++、數據結構、數據庫等課程往往在大二下學期就已經結束,這時可開展軟件開發的綜合項目.計算機網絡、java、web一般在大三時結束,此時可開展網絡設計的項目,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在internet環境下的編程與數據庫應用.

3.4.4學生創新實驗創新意識是當今教育改革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最重要目標,很多高校也都對自己的大學生創新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還是要從第二課堂開始,通過不斷的創新實驗加強學生的創新意思.也可以通過讓學生參加各類比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例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智能汽車大賽”等比賽,學生應大力提倡,努力為學生營造出較好的創新實踐氛圍.5結束語這些年來,我們通過對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等環節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式進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實踐,學院計算機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走訪,絕大部分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可以説“2+1+1”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3

1、計算機相關行業發展狀況及趨勢

以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技術進步過程中發展最快、滲透性最強、應用最廣的關鍵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是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新動力。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全球最具活力、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要邁上新台階,目標是要使網絡規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網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顯着增強,基本滿足信息化發展的需要,普遍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為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地區和中低收入階層參與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到“十五”末,計算機社會擁有量將越來越大,計算機技術的需求量將會隨之增大,因而從總體來看,計算機方向的人才缺口較大。作為中職學校,必須瞭解市場、適應市場、依託市場和開發市場,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計算機類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根據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關於計算機市場構成的報告,截至xx年底,全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平均就業人數777萬人,其中工人約佔60%以上,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較低,遠不能滿足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對於即將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軟件外包、國外通信運營商來説,計算機類的人才將會是他們在國內發展的首要選擇。

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除高精尖專家人才外,電子信息企業還需要大批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目前,我國技術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術等級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級技術工人年齡大的多,年輕的少。調查數據顯示,僅廣東省技術工人缺口就有多萬,全國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軟件企業為例,很多簡單的編程工作,高中學歷的人只要經過專業的軟件職業培訓,完全可以勝任。目前,我國基礎程序員非常缺乏,一些基礎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碩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這説明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網絡技術持續穩定發展,網絡設備的生產、檢修、網絡建設、網站設計等相關行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社會對網絡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網絡技術的發展。隨着網絡的蓬勃發展,對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將越來越多。

2、被調查企業的分佈情況

(1)被調查的企業近6家,其中有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單位(如電腦公司、軟件公司)、服務類企業單位、製造業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及其它企業。從被調查企業的分佈和性質來看,我們認為此次調查的安排是比較合理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業人才分析

首先針對主要企業人才需求我們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是網絡公司的規模如何,主要的技術人員分為兩類:網絡工程設計人員和網絡工程實施技術管理人員。一些規模較大的網絡公司都是採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或者中學歷的人才進行網絡的設計工作,而聘用的中職生主要是進行網絡工程的實施和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規模較小的網絡公司則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網絡設計和網絡實施管理雙重能力。89.1%的企業認為聘用人才最優先考慮的因素需要團隊意識、81%的認為需要職業道德、67.5%的認為需要專業知識;56.7%的企業對it類就業市場信息的瞭解主要通過各種媒體;70.2%的企業最希望的崗前培訓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訓;普遍企業認為畢業生必須具備網絡設備集成能力、網站管理能力、網絡安全、系統安全保障;普遍企業認為計網中職專業課程至少應包括數據庫開發、網頁設計與開發、網絡佈線與工程、服務器配置、網絡施工、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等課程;62.1%的企業認為中職學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較合適;大部分企業認為有必要讓員工繼續學習,可不脱產培訓。

此次調研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業、計算機網絡培訓機構,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

(3)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

一般企業認為畢業生在本專業知識方面知識基本恰當,能基本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對計算機類企業(如軟件公司,電腦公司等)來説,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是有待加深加強的。另一方面溝通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計算機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識培養,本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創新能力上還是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對於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間需要加強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

(4)企業需求情況分析

①畢業生主要從事崗位

在調查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在網絡系統平台搭建(windows,linux,unix)佔10%,路由交換(網絡設備)佔15%,網絡建設及管理約佔20%,網絡安全佔15%,綜合佈線佔10%,方案設計佔10%,硬件維護、技術服務15%,有3%做普通技術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業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後順序):網絡系統平台搭建,網絡設備,網絡建設及管理管理,技術服務,硬件維護和產品開發。調研的這個結果對於我們以後開展教研教學,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指導學生就業都有了明確的導向。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4

隨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將市場需求轉化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新世紀的合格人才。在廣大畢業生的大力協助下,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全體教師利用假期走訪了周邊地區的用工市場和用人單位,與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座談,收集了大量素材,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本地信息技術行業現狀

據調查,隨着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繼續培育壯大信息、電子裝備製造等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取得了明顯成就。許多企業因為生產需要及市場競爭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需要相應的生產技術人員進行維護、操作。我市各企業每年就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人才達百餘人以上。從電子協會得到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市從事電子與信息行業的人員已達2000餘人,平均年齡35歲,平均受教育年齡10年。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着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企業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可見,提高電子信息行業員工的素質乃是當務之急,那麼靠什麼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呢?我們認為最主要、最恰當的途徑就是靠職業教育。

二、電子與信息技術產業人才需求現狀

1.我市周邊地區電子信息行業良好的發展局面

貴陽市是省會城市,隨着豐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將帶動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和產業升級。中國已成為世界投資創業的首選地區,聚集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微軟、ibm、英特爾、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nec、中芯國際、友尼森等國際整機和元器件、設備巨頭,以及華為、中興、同洲等國內領先企業均已落户川、渝。成都已逐漸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老大,貴陽距離成都很近,在每年的企業用工招聘會上,都看到了許多公司對電子與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大量需求。

2.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大型電子企業對電子與信息技術類畢業生有大量需求。

電子產品製造業是一個高技術產業,它對人才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兩極特點,一是具有高學歷的開發、研究、創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較熟練操作技能的中等職業技術人員。以江蘇的蘇州工業園區為例,整個園區內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約佔17%,這些人員主要是從事電子產品的開發、研究以及高層次的生產管理,而75%以上的員工是中職學校的畢業生,這些人員主要從事裝配、調試、維修及生產一線的管理工。單從我們調查的華碩電腦公司,就需要大量的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安裝、檢測、調試的技術人員,他們的人力資源經理都表示畢業生有多少要多少。

3.信息類、電子類產品的銷售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在調查中發現,在專業的電子與信息技術類商場,需要大量的熟悉信息類、複雜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電子產品,如汽車衞星定位系統、電子地圖、通信行業系列產品等!

4.大量的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維護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移動通信基站要完成信息的傳輸、交換,有ups和蓄電池需要維護,這些地方十分適合熟悉一定的移動通信原理的畢業生就業。

三、我校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建設情況

我校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開辦早,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在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都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和規模。我校的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是主動服務於地方經濟基礎產業的骨幹專業,學校把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現代化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專業進行建設和打造。

(一)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設備建設情況

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是我校的主要傳統專業。近幾年根據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現代電子業製造技術的發展、應用情況,我校加大投入逐年建設、充實和完善電子信息技術專業應用設備。現擁有:電工實驗室、家用電器多功能實驗室、電子電工及自動化綜合實訓室、鉗工實訓室、電子實訓室、電工實訓室、信息網絡教室等。

(二)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師資建設情況

我校共有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十多人,近幾年來,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我校專業建設的需要,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學校一方面積極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專業教師,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不斷充實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從學校選送優秀教師學習深造,提高業務動手能力。同時,學校還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本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大多數獲得相應的電子類工程高級工以上的證書,同時注重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教師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使用的培訓,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四、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調查中發現,企業對電子與信息技術人才規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需要的是動手能力強,進入角色能力強的學生,企業不需要書呆子;

2、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3、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4、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綜合素質強。

五、對本專業建設的幾點建議

1、進一步明確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辦學方向,依託師資、設備優勢,辦出特設。

2、進一步加大設備投入。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4、改革教學模式。

5、增加學生實訓操作時間

6、加強校企合作、採取訂單培養,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5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成為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高等學校教育規模化的發展趨勢,藉助高科技實施多媒體教學不僅是解決教學資源緊張的辦法,而且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因此我選擇《調查城鎮學校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現狀》作為調研科目,對我家鄉扶溝縣城鎮學校進行了調查,調查情況如下:

1、中國小幹部、教師對應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有了初步的認識

部分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開始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看到了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方面所產生的重要作用。

2、學校信息化建設有了一定的基?

在多媒體配置上,在我所調查的兩所縣高中中有計算機機房2個,兩所國中機房1個,一所實驗國小機房1個。沒有達到普及多媒體教室,高中教室內配有電視,多媒體教室較中國小多。在教室人員上,高中一共有專業計算機教師以及相關的維修人員十餘名,國中國小較少。一名專業老師可對40名學生,其餘老師也會定期給學生在多媒體教室上優質課。在教學上,只有九年級以及高三沒有開設計算機課程,開課的年級一週平均有兩節的計算機課。在教學內容上,教授一些基本簡單的計算機知識及計算機操作。

3、開展了應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研究與實踐

近年來,我縣中國小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的研究與實踐不斷深入,一些基礎較好的學校在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探討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教學模式,製作了一些課件和學件,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益。

1、方便、快捷、高效

多媒體教學通過演示課件,使授課方式變得方便、快捷,節省了教師上課時的板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中通過計算機的使用能將聲、視頻、圖片結合起來給學生全面的教學感受,能把各種抽象的圖形,生活中難以看到的各種資料,科學實驗的真實進程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多層次地表現將要學習的內容,深化教學內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在校園網或是教育網,甚至整個互聯網上實現教師、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交流。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長期以來教課書在學生看來都是無趣的代名詞,在他們看來教科書中的內容都是很沒吸引力的。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在教學中引入各種學生的喜歡的資料,彌補教科書在學生眼中枯燥無味的短處,譬如在介紹古詩是配以這首詩的動畫演示則很容易讓學生理解詩中的各種意境,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增大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是應用使得小城鎮的學校能通過遠程教育模式實現與名校同步上課,分享優秀教學資源。在小城鎮學校一般是無法見到名校教師的風采的,為此學校每年都會花錢請到一些名校教師到自己學校進

行客座,舉行各種形式的講座,但這時間必定是有限的,無論如何優秀的教師都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好地對學生的進步起很大的作用。更多情況是學生對今天一個明天另一個的教師感覺像走馬觀花,只有新鮮感,沒有太多的啟發。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學生教師只要願意可知直接從名校課堂上進行直播,而且可以有選擇地進行聽課,更可以連續地聽喜歡的教師的課,能真正獲得名校的輻射,提高學校教育質量。

1、講授技巧欠缺

多媒體教學使用電子課件,理論上是教案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部分教師把所有信息全部錄入課件中,使得文字信息過多,一是學生分不出重點與非重點;二是信息過多,教師在電腦前坐着忙於展示課件上的內容,與學生的距離較遠,也拉開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教法上,部分教師授課呆板有餘,靈活不足。他們完全拋開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模式,坐在電腦前完全依靠屏幕的演示和麪無表情的講述,缺少教師應有的良好體態語言,更沒有提問與討論等課堂互動,教師忙於放映,學生忙於觀看,連筆記都來不及做,課堂氣氛沉悶。由於完全依賴於電子課件,教師的思維也受到束縛,除了“照屏宣科”的講述,缺少思維的拓展,更不能根據課堂的實際做出靈活的調整,缺少教學中的發揮的神來之處。

2、教育技術裝備資金嚴重不足

在硬件方面,要增加服務器等設施設備;在教學資源方面,目前只有vcm主題資源,還需要增加一些已開發成熟的教學資源。在基教網的日常維護方面,也需要一定的資金。充實和維護基教網,預計還需投入很多資金。農村中國小計算機配備嚴重不足,是阻礙我縣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最主要原因。硬件不足,導致信息技術開課率無法得到保障,造成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據部分老師介紹,目前全縣50多所農村國小隻有50%多所建有計算機室。有相當部分的農村國中學校的計算機已購置了4-5年了,已到了更新期了,需要一大筆資金。少數農村學校即使已經配備了計算機,但由於辦學經費不足,沒錢交電費,而不敢開機使用,造成設施設備閒置。

3、設備管理不規範

調查中發現各學校的多媒體教學教室都是公共教室,幾乎處於無人管理狀態,只要拿到鑰匙就行,設備沒專人負責維護,多媒體教室大多是用完就走,大家都認為這不是自己的,使用中不愛惜教學設施,教室衞生狀況較差,例如在多媒體教室的桌面大部分都被學生塗鴉,每次上過課後學生離開時地面就會留下不少垃圾,而衞生狀況很大程度決定了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以及性能的發揮。

4、教育資源有待整合和充實

目前網絡教學資源的使用現狀是學校各自為政,校園網內存放大量本校教師自己製作或蒐集的教學資源,但地區與地區、學校與學校之間存在“封鎖”現象,開放共享性差,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既加重了教師的負擔,又浪費了人力物力,而且由於地區、校際間資源交流較少,導致信息更新慢,可選擇資源不多,不利於互相促進,取長補短。

在多媒體教學中,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沒有改變,教師必須始終認識清楚電腦的輔助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媒體教學不等於電腦教學,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它是基於傳統教學手段的發展,但不能取代教師而成為教學的中心。教師始終是教學的主導,他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表現力強、效率高等特點,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經驗,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體現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一個觀眾或被動接受灌輸的容器。多媒體教學要靠學生的主動參與,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積極主動開展課堂互動,培養和激發學生多種思維能力。在教育制度上,雖然計算機基礎課是大綱所要求的,但是考試考核力度不夠,重視不強,導致計算機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育部門不重視,學校就不重點教學。

1、明確電腦的輔助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家長也不會努力引導,從而不利於中國小生的健康發展。

2、狠抓質量工程,提高課件水平

對於多媒體教學的態度要克服兩種傾向,一是過於重視多媒體,一是過於輕視多媒體,這兩種態度都不利於提高課件水平和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多媒體課件要源於教材,且高於教材。源於教材是指課件內容以教材為依據進行設計,能按照教學大綱來組織教學,而不是信馬由韁地隨意組合。高於教材是指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不是對教材內容的簡單拷貝或展示,而是充分利用多媒體所提供的技術功能,利用圖像、聲音、視頻等,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課件要做到“三性”,一是科學性,課件的內容必須準確無誤,表達嚴謹,資料引用正確;二是連貫性,不僅章節連貫,教案內容前後順序連貫,而且課件內容與課本內容連貫;三是適量性,課件內容適量,注意處理好課件與教材的關係。

3、加強師資培訓

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使得多媒體教學平台培訓具有必要性。不但年老教師對多媒體技術不熟悉,甚至年輕教師也只是略通一二。多媒體技術培訓應包括硬件培訓和課件培訓。多媒體硬件培訓要使教師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避免錯誤操作,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多媒體課件技術的培訓是重點,教師要掌握基本的製作方法和軟件使用,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融入課件中,實現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4、教育部門合理分配教育資金

針對公立中學的情況,教育部門應予以解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配置不能依靠沒有收入來源的學校解決,這些學校資金全部是上級部門播發,在小城鎮裏學校資金緊張,沒有能力享受到多媒體教學的益處。因此當地有關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農村鄉鎮學校的扶植力度,減小城鎮學校之間的差距。

多媒體教學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結果,它的出現不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否定而應是揚棄。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好壞在於教師課件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師在實踐中積極總結並探索多媒體教學經驗,必將極大地發揮好多媒體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教育部門對多媒體教學發展的重視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應該重視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優秀的教學手段,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這才是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最終目的。

9月2號—11月2號

通過聽課、上課與學生零距離接觸交流溝通、與任課教師交流溝通、調查學校計算機房及網絡配置情況。

xxx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相關的人員(教師、學生)。

目前在大部分中國小學校已經應用了信息技術,但是每個學校的應用程度不同,我想通過調查來了解我所實習的學校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

(一)涉及人羣

信息技術應用涉及人羣有信息技術管理小組和信息技術應用人員。

信息技術管理小組是由校長負責的,副校長是組長,還有5位信息技術專職教師,其中3位專職教師負責教學教研,2位負責電化教育、硬件維護和網絡維護。

信息技術應用人員:教師、學生、家長。教師可以正確應用信息技術來上課,教師、學生能夠通過學校中心機房的高速光釺接入因特網進行資源下載機各方面的學習。家長可觀摩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學校聯繫教師和家長都是通過網絡平台來聯繫。

(二)信息技術師資隊伍建設

我校現有信息技術教師5名;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技能、網絡技術、課件製作、指導學科教師、常用軟件的使用等)掌握情況良好。其中有的教師在教研方面曾獲得全國信息技術特等獎、在省市縣比賽出類撥萃,在個人能力方面曾獲國家能力比賽一等獎並積極開發多媒體軟件,多次獲得縣市獎,拍攝錄像課被收入了省來共享資源等等;有的教師獲省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全國公開課電優展示活動評選一等獎等等。

(三)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情況

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一般,不過多數教師能簡單的製作課件、上網、收發郵件。

(四)信息技術教學課程開設情況

學校3~6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共9個班,每個班每週1節,上機操作。除了正常正常開課之外,還開設了信息技術興趣班,主要教動畫、ps、網頁。

(五)硬件設備

為了保證正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一些設施的投入是必備的。學校有1箇中心機房(內有服務器7台)、4個機房(200台電腦)、一個電子閲覽室(內有60台電腦)、2個大型多媒體教室、54個多媒體教室(內有電子白板)、大型室外電子屏一套、多媒體採集設備(專業攝像機。照相機、採音設備)、安全監控設備。

每個老師配有一個筆記本電腦,方便信息化教學。硬件維護除了專業的兩個教室外,學校還請了校外專門的電腦維修公司來維修電腦。

(六)軟件設備

學校有網絡報修系統、體質健康標準管理系統、錄播系統、教師申報系統、學生檔案系統、、專業網站12個、電子圖書館網站1個(內部訪問)。

(七)學生上課概況

3~5年級的學生上課主要是由教師講授、學生自學教材來完成課堂任務。6年級的學生主要是自己來操作,遇到不懂的問題再問老師來完成課堂任務。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裏的學生從三年級正式開始接受系統化信息技術教學,絕大部分學生對電腦很感興趣,課堂參與非常積極,尤其喜歡利用網絡進行各方面的學習,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都是可以上網的,不過學生從來不上網玩遊戲,都是按時完成作業,非常的好學。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興趣,想認真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更好的使用網絡,讓網絡資源服務於學習。不過仍有小部分學生不明白學習信息技術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信息技術,進而排斥計算機的學習,老師如果不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便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在這個信息時代,學好信息技術還是有不少好處的`,也是當代青年的一門必修課。畢竟以後踏入社會後,計算機已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應用,學會使用計算機是少不了的。另外,學校還開設了興趣班,對信息技術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學習ps、網頁、動畫等。

(二)教師情況分析

因為這裏的信息技術教師分工不是很明確,有的信息技術教師專門負責教學教研,但是有的除了負責計算機維修及網絡管理外還擔任了別的科目教師。而機房計算機的管理與維護,包括硬件系統的維護和系統軟件的應用和基本維護,管理與維護一般是由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直接負責,不過學校也從校外請了專門的維修公司,部分硬件的維護工作由電腦公司等專業人士完成,這樣職責明確,便於管理,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這裏其他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一般,不過多數教師能簡單的製作課件、上網、收發郵件。

(一)硬件設備情況分析

課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粉筆+黑板”的方式,在多媒體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視頻展示台、計算機、數字投影儀、大屏幕等),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方式,集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動畫、視頻於一體,實現圖文並茂、聲畫並舉,甚至模擬虛擬現實創設課堂教學情景。在這裏,學校對於信息技術比較重視,對於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投入的資金還是比較大的,因此這裏的多媒體設備還是比較齊全的,學校有2個大型多媒體教室、54個多媒體教室(內有電子白板)。對於硬件維修維修,學校也從校外請了專門的維修公司,部分硬件的維護工作由電腦公司等專業人士完成。

(一)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隨着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各學科對信息技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提高全體學生、教職工的信息素養,關係到課程改革所涉及的諸多問題,所以,進一步普及信息技術和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就是極待解決的問題,因為現階段很多任課教師仍然依賴於信息技術教師。由於國小教師在傳統的教育中一直採用黑板、粉筆教學,對計算機的瞭解不是很深入,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更好的利用現有的資源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

首先學校可開展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為各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最基本的平台,使各學科教師能夠充分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概念生動形象;枯燥的事物或過程描述通過計算機模擬展示,讓教學極富情趣;危險的、不可模擬的實驗,通過計算機模擬,可以體會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其次學校可以以“校本培訓”為依託,可開展校內教師信息技術比賽、信息技術交流會,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力推廣藉助信息技術展開的教學。在以後各種教育教學改革浪潮中,信息技術將直接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設立專門的信息技術部門

學校有的信息技術教師除了負責計算機維修及網絡管理外還擔任了別的科目教師,這樣給教師造成一定的工作壓力,造成負面影響。學校設有教務處、宿管科、後勤處、學工部等,設立這樣部門可以更加方便管理學校。同樣,如果設立專門的信息技術部門,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這樣可以便於管理,方便交流,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隨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將市場需求轉化為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新世紀的合格人才。在廣大畢業生的大力協助下,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全體教師利用假期走訪了周邊地區的用工市場和用人單位,與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座談,收集了大量素材,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據調查,隨着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繼續培育壯大信息、電子裝備製造等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取得了明顯成就。許多企業因為生產需要及市場競爭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需要相應的生產技術人員進行維護、操作。我市各企業每年就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人才達百餘人以上。從電子協會得到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市從事電子與信息行業的人員已達2000餘人,平均年齡35歲,平均受教育年齡10年。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着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經濟效益,企業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員工的知識和技能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可見,提高電子信息行業員工的素質乃是當務之急,那麼靠什麼來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呢?我們認為最主要、最恰當的途徑就是靠職業教育。

1.我市周邊地區電子信息行業良好的發展局面

貴陽市是省會城市,隨着豐富天然氣資源的勘探和開採,將帶動新一輪的投資熱潮和產業升級。中國已成為世界投資創業的首選地區,聚集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微軟、ibm、英特爾、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阿爾卡特、nec、中芯國際、友尼森等國際整機和元器件、設備巨頭,以及華為、中興、同洲等國內領先企業均已落户川、渝。成都已逐漸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龍頭老大,貴陽距離成都很近,在每年的企業用工招聘會上,都看到了許多公司對電子與信息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大量需求。

2.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大型電子企業對電子與信息技術類畢業生有大量需求。

電子產品製造業是一個高技術產業,它對人才的需求具有明顯的兩極特點,一是具有高學歷的開發、研究、創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較熟練操作技能的中等職業技術人員。以江蘇的蘇州工業園區為例,整個園區內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員約佔17%,這些人員主要是從事電子產品的開發、研究以及高層次的生產管理,而75%以上的員工是中職學校的畢業生,這些人員主要從事裝配、調試、維修及生產一線的管理工。單從我們調查的華碩電腦公司,就需要大量的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安裝、檢測、調試的技術人員,他們的人力資源經理都表示畢業生有多少要多少。

3.信息類、電子類產品的銷售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在調查中發現,在專業的電子與信息技術類商場,需要大量的熟悉信息類、複雜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電子產品,如汽車衞星定位系統、電子地圖、通信行業系列產品等~~

4.大量的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維護需要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畢業生

移動通信基站要完成信息的傳輸、交換,有ups和蓄電池需要維護,這些地方十分適合熟悉一定的移動通信原理的畢業生就業。

我校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開辦早,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子信息技術在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都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和規模。我校的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是主動服務於地方經濟基礎產業的骨幹專業,學校把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現代化建設作為學校的重點專業進行建設和打造。

(一)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設備建設情況

電子與信息技術技術專業是我校的主要傳統專業。近幾年根據電子信息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現代電子業製造技術的發展、應用情況,我校加大投入逐年建設、充實和完善電子信息技術專業應用設備。現擁有:電工實驗室、家用電器多功能實驗室、電子電工及自動化綜合實訓室、鉗工實訓室、電子實訓室、電工實訓室、信息網絡教室等。

(二)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師資建設情況

我校共有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教師十多人,近幾年來,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我校專業建設的需要,不斷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工作。學校一方面積極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專業教師,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不斷充實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從學校選送優秀教師學習深造,提高業務動手能力。同時,學校還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本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大多數獲得相應的電子類工程高級工以上的證書,同時注重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教師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使用的培訓,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調查中發現,企業對電子與信息技術人才規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需要的是動手能力強,進入角色能力強的學生,企業不需要書呆子;

2、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3、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4、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綜合素質強。

1、進一步明確電子與信息技術專業的辦學方向,依託師資、設備優勢,辦出特設。

2、進一步加大設備投入。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

4、改革教學模式。

5、增加學生實訓操作時間

6、加強校企合作、採取訂單培養,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6

一、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瞭解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對專業技能、專業建設、課程改革的建議和需求,以便進行課程體系重構,課程內容重構,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決定專業的定位、規模、層次、發展、設備投入和師資建設,重新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將計算機應用專業建設成為國家級示範專業,並帶動相關專業課程的同步改革與發展。

二、調研的主要內容

1、瞭解企業對學生就業的需求,對往屆學生的社會能力、職業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評價,企業對計算機應用專業職業技能的要求、工作範圍和崗位的業務要求等。

2、瞭解企業生產情況、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趨勢、企業生產與管理崗位職責、員工待遇情況。

3、瞭解企業對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建議。

4、瞭解企業員工的能力情況,聯合開展企業員工培訓的可能性和相關事宜。

三、主要調研方法

1、擬定調研內容和提綱,提前與企業進行聯繫,確定調研時間和內容。

2、與企業相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請他們就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提出意見和好的建議。

3、參觀考察企業生產現場,瞭解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工作的作品和要求。

4、與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實習學生進行交流,瞭解他們的感受、體會和建議。

5、設計相關課程內容、培訓等需求調查表,請企業相關人員如實填寫。

四、計算機行業發展情況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的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信息化進程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目前和今後採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大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五、職業工作崗位情況

經調研發現,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軟件開發,網絡維護,計算機相關產品的銷售等工作。這些崗位需要學生掌握基本的it技術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隨着部分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迫切需要更多的技術人才,然而,該專業應用型技能人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處於嚴重緊缺的狀態,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六、專業定位及發展方向

調研發現,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畢業生很受企業青睞,適應的工作崗位類型也很廣,主要有網站設計與開發、軟件測試員、系統維護、系統管理、計算機產品營銷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平面設計、網管等。

調查信息表明:企業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精神等方面。除此之外,被企業提到頻率較多的還有實習經驗、吃苦耐勞精神等。

調查中還發現:大中小型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不盡相同。大中型企業實力雄厚,技術人才比較充裕,對技術崗位的劃分較細,對人才的業務要求較專一;而小型企業由於人才數量不足,對招聘人才的業務要求較高,希望招聘到知識面寬、操作技能強、適應職業變遷和產品開發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七、師資建設

1、加強計算機應用專業及相關技術師資的配備,提高技術力量,使專業教師儘快適應及熟練運用實訓設備,以保證理實一體化教學的順利實施,專業教學要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要求,需要教師具有更高的人格素養和創新意識,變模式化教學為動態教學,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促進自身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出學生內在的潛力。

2、組織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考察及培訓,不斷掌握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做到培訓內容方式以就業為導向,更新他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師資建設。

八、課程建設

課程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依據,是辦學主體與受教育者聯繫並開展交流活動的載體,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及教育活動的組織手段和方法。目前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仍然不能彰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特點,課程內容不能適應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教學過程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因此結合學生就業地區計算機產業羣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應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職業實踐活動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我們初步建議建立辦公軟件應用模塊、組裝與維護維修模塊、計算機網絡構建與維護模塊、計算機平面設計與製作模塊。

計算機專業羣調研報告篇7

社會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是社會需求。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培養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這其中大約有很大部分要由中等職業教育來承擔培養任務,這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十幾個百分點,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今後,我國城鎮化速度將明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園林、商業及社區服務、交通旅遊等方面需要數以千萬計的技能人才,這必將帶動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巨大需求。

一、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人事部、教育部等六部門2004年聯合發佈緊缺人才報告,報告稱,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年增長百萬、汽車維修人員兩年內需求80萬、護士未來10年需求增加百萬。隨着我國軟件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軟件人才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到2005年,我國需要軟件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軟件人才28萬人,初級軟件人才46萬人,再加上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行業,初步測算,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軟件專業人才、網絡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人左右。據ccid的總裁楊天行先生大膽預測,明年全球計算機網絡市場很有可能呈現“中國一枝獨秀”的快速發展局面,這對計算機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不僅需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操作和維護計算機系統的普通人才,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編程語言、網絡知識、網站建設與維護等操作能力的專門型應用人才。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成為全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向。

二、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現狀分析

由於現在世界上計算機應用已經朝着多元化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軟硬件技術飛速發展,推動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而當前我們很多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設置和教學方法,與計算機的發展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在當前的形勢下顯得過於單薄和簡陋,畢業的學生除了在一些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的行業和機關外,已經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專業化、高技能、高素質的需求。

2003年,全國近500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信息技術類專業,佔學校總數的30%。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信息類專業的學生達到了150萬人。這些數據表明,中等職業學校在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數量方面尚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但已有一定規模。

2004年,由教育部職成司牽頭,對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廣州等省市773箇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與軟件專業畢業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數據表明,職業教育網絡技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80%以上)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持、數據錄入、辦公文祕等崗位的工作,在計算機應用與軟件人才鏈中處於最低端位置。在局域網管理與維護、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網絡編程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位非常需要中職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在這裏具有很大的就業的空間。

三、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中職在校生的總人數、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校學生的總人數及其真正的就業率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嚴重製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主要問題如下:

1、專業目標與人才規格問題

(1)實際動手能力不夠:

很多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對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很“清楚”,但是對主板、cpu、顯示卡、網卡等實物卻不認識。或雖然認識,但是對如何組裝一台微機,卻一竅不通。有的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計算機網絡課程也學過,但對於一台其他都正常,但不能上網的.電腦,卻不能夠找到問題所在並加以解決等等。這些都説明,我們所培養的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夠,不是一名合格的勞動者,

(2)專業知識不夠深入:

很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想從事辦公自動化的相關工作,或者從事圖片處理相關工作,或者從事網絡維護相關工作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這些內容在學校裏都已學過。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中職的畢業學生是無法從事這些工作的。因為他們在學校裏雖然學過相關課程,但往往淺嘗輒止,不夠深入。這自然也就制約了我們畢業生的就業率。

2、課程體系結構問題

(1)“結構僵化”問題

教育部《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指出:“要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構建柔性課程體系結構。在飛速發展的技術和瞬息變化的市場面前,目前的課程體系結構是無法滿足其要求的。

(2)“學科化”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先是在職業教育中提出“非學科化”,進而在工程教育領域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科技發展所呈現出的知識爆炸、學科交叉、技術融合的新態勢。在這個問題上,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與許多專業相比,面臨的挑戰顯得更為嚴峻。因此,突破傳統的課程設置學科化的束縛,改造和組建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勢在必行。

3、課程教學模式問題

(1)“中心論”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特徵是:

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主導地位,教學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地位,“教”重於“學”。

②教育價值取向不是受社會需求和市場驅動,而是教育系統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評價

③教學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和學科性等,缺乏結合工程實際的背景以及實例,實踐能力薄弱。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在2000年工作會議上指出:“時代的發展,正在促使教育從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轉向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為主、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心論”的本質在於體現教育滿足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需求的使命,以及順應市場、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學生的價值取向。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成為學習過程中的諮詢者、指導者和夥伴。

(2)產教結合問題

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教學中反映出的理論脱離實際、教學內容遊離於工程背景之外、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職業能力薄弱等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解決好產教結合問題。計算機及應用專業面向應用層面,必須通過學校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繫,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即插即用”型人才。

4、全面素質與職業能力培養問題

目前的中等職業教育,在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上過於狹窄,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在教學模式上,應試教育烙印很深,過多地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不利於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不夠緊密,不利於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我們有一些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埋頭苦學專業知識,整天沉迷於電腦所帶來的快樂之中,忽視了接人待物的技巧的培養。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良好的團隊精神某些時候比專業知識可能更加重要。

四、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課程改革思路與建議

1、全面素質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教育部教職成[2000]2號《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要求“貫徹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是我們設置教學課程和進行教學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制定教學指導方案的重要原則。需要指出的是,學校的教學內容還應體現在教學計劃之外的隱形課程之中。因此,必須努力營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和良好育人環境。

2、發揮好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加強經濟與政治基礎、哲學基礎、法律基礎、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等必修課程建設,整合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態倫理和環保教育、社交禮儀教育等內容,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德育課程體系。積極開發和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培養學習者良好的勞動意識、職業意識、創業意識、競爭意識、環保意識、法律意識和民族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科學精神。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社團建設,發揮德育評價與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做到環境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3、制定科學的符合職業崗位要求的教學計劃

對本專業的職業崗位羣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和合理分解,確定專業能力規格是制定教學計劃的關鍵,制定新的教學計劃應以實現能力培養規格要求為目地,全理的安排各教學環節,構建新的以理論、實踐教學互為補充,以培養專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體系,結合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通過勞動部和國家相應部門的考核鑑定取得崗位證書和等級證書,達到培養目標。

4、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原則,利用現代先進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即恰當地創設課題,歸納要點,科學地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是解決時間與內容間的矛盾,進一步開發教師想象和創造力,形成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大大縮短教學時間,為實現學分制,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5、師資隊伍建設

組織開展教師專題培訓,通過主題式和問題式培訓形式,提高教師的課程素養和課程開發能力。加強產教結合,鼓勵教師走進企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建立以校本研究與校本課程開發為核心的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實現教師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導師”轉變。但是,這一轉變並非意味着教師的地位與價值的弱化,相反教師的作用和責任更加重大。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準的要求,包括基本素質、專業學識、業務能力、職業道德、人格魅力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6、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標準常常是教育內部的標準,教學測量和評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較單一和僵化,與業界標準和工程實際缺乏直接聯繫。職業教育因其特點,在運行管理上與企業有許多共同之處。作為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新的教學改革方案,我們應儘快着手引入國際跨國公司或國內知名大公司的技術認證標準,滿足產業界對於“即插即用”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評價上應突出評價的教育功能,全面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經驗,發現和激發學習者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習者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學習者不同智能類型和水平。廣泛採用筆試、口試、面談、觀測、現場操作、工件製作、提交案例分析報告、成果演示、作品評價、學習方法記錄、自評、第三者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建立以能力為本位、評價主體和方式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

學校應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建立校長、教師、學習者、家長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取信息,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評價職業學校教師工作績效過程中要突出課程能力,並把課程實施和開發水平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ejj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