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如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如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如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如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是按照“青年在哪裏,團組織就建在哪裏;社會使青年怎樣聚集,就用怎樣的方式建立團組織”的原則,依靠組織格局創新後形成的鄉鎮團的委員會,是由鎮區內多個直屬團組織構成的實體化的“大團委”。建設鄉鎮實體化“大團委”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7·2”重要講話精神、團十八屆二中全會精神和團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基層團組織規範化建設的重要抓手。結合我縣實際,對如何做好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採用現場查看、個別訪談、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調研,深入瞭解各鄉鎮的經驗做法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鄉鎮團組織建設情況

XX縣位於XX省X部,轄X鎮X鄉,人口X萬。鄉鎮團員青年少數中學畢業以後在家務農的青年團員分佈在農村,大部分流出務工,成為流動團員和青年,年齡在15-28週歲;部分團員和青年分佈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集貿市場等,年齡均在18-35週歲。

截至2019年10月,全縣共有鄉鎮團委12個,鄉鎮團委直屬團組織96個,包括機關團支部、農村團支部、社會組織團支部、社區團支部和企業團支部。通過推進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鄉鎮團委專兼職團幹部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在原有基礎上,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領域優秀青年擔任鄉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委員數量不斷增加,通過“大團委”建設,我縣在今年完成了12個鄉鎮的團委換屆工作,每個鄉鎮團委班子配備9人,年齡大多在25歲至35歲之間,學歷大多為專科以上。以此強化了團組織對各領域內青年聯繫、凝聚,促進了團的各項活動開展。

二、鄉鎮團組織規範化建設工作的主要做法

1、建立機構,強化領導。為了進一步強化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共青團XX縣委成立了以團委書記為組長、團委副書記為副組長的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對全縣各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進行統一協調、全面推進。各鄉(鎮)根據工作實際分別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負責此項工作的具體開展、落實。

2、強化宣傳,全面發動。圍繞什麼是實體化“大團委”、怎麼建設實體化“大團委”等焦點問題,共青團XX縣委多次組織團縣委班子及各鄉(鎮)團委書記召開會議,展開專題大學習、大討論,編輯、推送公眾號信息,發佈業務知識等,使大家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認識,為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3、全面調查,摸清底數。團縣委先後印發了《鄉鎮機關35歲以下青年摸底調查表》、《行政村35歲以下青年摸底調查表》等信息調查表,着力破解青年在哪裏的問題,同時,對青年羣體的文化水平、年齡結構、就業範圍等情況進行全面掌握,為社區團支部、街道商户團支部、旅遊景點團支部、興趣愛好團支部等個性化團支部的建立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4、創新模式,紮實推進。堅持以實際需求為原則,不斷創新團組織創建思路。針對青年聚集的特點,XX鎮按照區域性和功能性摸排團組織,計劃建立機關團支部、興趣愛好團支部;XX鎮依託“兩椒一藥”等農業發展特色,聯合各商户、農業合作社等實行行業聯建模式,計劃成立“兩椒一藥”示範基地團支部、辣椒協會團支部;XX鄉在鄉機關探索“機關青年+青年退役軍人團支部”;XX鎮分類摸排建立社區團支部、企業團支部、村團支部等,保證各行業青年全覆蓋;張村鎮利用黨團共建機制,實行黨團陣地連用、人員聯管、活動聯抓、活動資源共享,計劃建立黨建帶團建團支部。

三、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一些普遍性問題,影響了全縣團的工作開展。

(一)團員青年團員意識淡薄,團員管理不到位

團員組織觀念偏弱,對團的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組織關係轉移手續沒有按規定及時辦理等問題很普遍。另外,大量青年外出務工,特別是農村,團組織無團員,成為“空頭司令部”。

(二)團組織活動開展難

大部分農村青年、團員紛紛流向企業、自謀職業或外出經商打工,疏遠了團的組織,脱離了團組織的管理,使團組織開展工作聯繫不便。加之多數青少年在學校接受教育,鄉鎮團的發展後勁明顯不足,農村團員數量逐年減少。

(三)服務農村青年實際需求不夠

在服務青年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當代青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現了青年需要的,團組織做不了,團組織要求的,團員不願做的問題。團組織在滿足青年的文化娛樂需求,滿足當代青年在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還存在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基層青年,提高團組織覆蓋率

對流出的青年,可積極統籌協調各團支部工作力量,通過網絡、QQ羣、微信等新媒體,更好地瞭解、服務和凝聚青年,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

(二)加強創新學習,豐富活動形式

爭取多方支持和幫助,保障團的活動陣地及經費,多開展農村青年喜歡的活動,如文體類、技能培訓類、公益服務類等。從豐富團組織工作內容出發,組織開展各類主題鮮明、內容新穎的各項團的活動,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影響力和戰鬥力。

(三)抓好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帶動輻射能力

加強陣地建設,要把工作着力點放在豐富內容和改進方式上,要以社會化的手段,多渠道壯大團的陣地依託。一是在現有基礎上抓基層團組織陣地活動發展,深入開展志願者行動,提高志願者服務水平,圍繞大型活動、傳統節日,為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常規性服務。二是在內容上抓創新。順應社會發展、找準青年需求,注重實效,增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全面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自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威海全市農村共青團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貫徹團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三次團代會部署要求,積極推進“五項行動”、“兩項工程”,並按照全省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和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回頭看”工作要求,9月上旬在榮成市人和鎮、乳山市白沙灘鎮、午極鎮等地通過個別訪談、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總體情況

實施基層團建活力提升工程,全面推進以“五查五看”為主要內容“回頭看”工作:

1.對基礎信息情況進行了自查和抽查。截止目前,全市共有鄉鎮49個,鄉鎮團委直屬團組織1205個,覆蓋團員22963人,聯繫青年39265人。調研中發現基層團組織的人員流動性較大,調度縣級團委對鄉鎮團委班子和直屬團組織負責人進行補充調整,確保人走了,組織健全。

2.對鄉鎮團委和直屬團組織幹部隊伍進行了調度。在涉農金融機構中選拔49名金融特派員到鄉鎮擔任編外副書記主要圍繞農村基層團的建設、宣傳普及金融知識、開展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户工作、加強農村支付和現金流通環境建設、推動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養、開展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工作、助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等工作任務開展工作。爭取組織部下發了威組發〔2013〕15號《關於做好全市縣鄉團委換屆工作的通知》,以縣鄉換屆為契機充實和調整基層團組織的專兼職團幹部。

3.對鄉鎮團的工作制度進行了梳理。建立健全“三會一課”、會議、學習、任前承諾等制度,實現了團組織規範化運轉;在全市開展了基礎團務知識評比活動,評選一批示範性基層團組織;組織各市區、鎮街、鄉鎮團組織直屬團組織負責人赴中央團校參加威海市團幹部專題培訓班,培訓班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工作作為授課的重要內容。

4.對鄉鎮團的活動進行了指導。新建直屬團組織在縣、鄉團委指導下,廣泛開展了以青春建功中國夢、青春匯聚中國夢、青春綠動中國夢、青春助力中國夢等為主題的十八大精神學習班、報告會、座談會、研討會200餘場次,宣傳、實踐教育活動120餘場次,覆蓋團員青年5100餘人次,切實增強了團員青年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開展文體類、技能培訓類、公益服務類、就業創業類的活動210餘場次,擴大了對農村青年的覆蓋面;運用飛信羣、QQ羣、微博等,實現了團組織與青年的有效聯繫。

5.加大對基層團組織的支持和指導力度。下發威團聯〔2013〕6號《關於轉發團省委、省財政廳<關於加強基層團組織工作經費保障的通知>的通知》,團市委書記帶隊對經費落實情況進行實地督導,威海所轄市區工作經費均已列入2013年度財政預算。連續三年開展“黨建帶團建團報贈基層”活動,累計爭取黨費金額達60餘萬元,2013年將700餘份中國青年報、山東青年報贈送給鄉鎮團委、鄉鎮直屬團組織,團報覆蓋青年近萬人。

二、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團幹部穩定性需要進一步加強。鎮、村、企業等團組織工作人員大部分為兼職,較多的精力放在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面,同時,由於人員變動較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影響到工作效果。新建團組織覆蓋各個領域,少部分團組織可依託行政事業單位或者村級組織爭取資金持,大部分團組織無掛靠單位,無工作資金來源。以人和鎮裏山社區愛心服務隊為例,該團組織所轄團員數5人,覆蓋35歲以下青年數10人,平時主要為社區五保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幫助,由於社區對該服務隊的重視程度不夠,缺少相應的資金幫助,使得服務隊員只能幫助老人打掃下衞生、陪老人聊聊天,有時甚至連打掃衞生的工具都是隊員湊錢買的,這樣無法從根本上發揮團組織的作用。

2.團的活動需要進一步的設計。白沙灘鎮在實體化“大團委”建設中,在不同行業、不同性質團體中已經成立了24個團組織,搭建了基本框架;但是成立的不同團組織對團活動重視度以認識不一樣,工作開展頻度及力度也很不一樣,特別是活動開展明顯不夠;尤其受資金和人員限制,平常活動主要是應付式地開展集中理論學習,而開展具有興趣性、服務性、創業性的活動不多,青年人的實際需求針對性還不夠強。

3.凝聚青年的方式需要進一步創新。團組織主要依靠行政推動,採用情感、發揮興趣、促進創業等個人因素進行維繫較少,缺少核心吸引力;以及現在青年人興趣廣泛多樣,自我意識較強,公眾意識相對淡薄;再加上團委工作人員宣傳力度不夠、實際效果不佳,導致廣大青年及團員積極性不高、能動性不夠,甚至不太關注公共集體的活動。

三、對策和建議

1.做好基層團組織的宣傳工作。大力宣傳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的重要意義。採用QQ羣、微博、網絡論壇等形式大力宣傳團的工作,特別是要加強網絡團委建設,更好地吸納和服務外出務工團員青年,為團員青年搭建瞭解和參與共青團工作的交流平台。

2.抓好主題活動設計。圍繞中心大局工作,結合地方實際,迎合青年需求和企業利益的工作項目,開展主題品牌活動,努力做到每鎮一品。通過開展活動吸引團員青年參與,大範圍的凝聚青年。

3.爭取政策、物資保障。拓寬團的工作經費來源渠道,主動向各級黨組織彙報工作,積極爭取企事業行政單位和村級組織的重視和資金投入,同時要在積極服務各種經濟組織的前提下,整合社會各界資源,進一步拓寬資金來源,保證日常工作的開展

4.搞好團幹部的配備。利用鄉鎮組織格局創新和實體化大團委建設為契機,爭取組織部門的支持,加重點選好團組織的帶頭人和配齊團的領導班子。

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摘要:大力推進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是團中央為實現“兩個全體青年”目標、適應農村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農村青年分佈聚集新特點、深化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工作、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濱州,鄉鎮,大團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團十七大和省第十三次團代會精神,按照團中央辦公廳《關於全面開展鄉鎮團的組織格局創新和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回頭看”工作的通知》要求,共青團濱州市委針對全市鄉鎮“大團委”建設狀況、工作運行、活躍度、聯繫和服務青年等情況對各鄉鎮進行了調查摸底,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交流會、個別訪談等形式,開展了全市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調研,深入瞭解鄉鎮團組織建設方面的經驗做法和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鄉鎮團組織建設情況

濱州市位於黃河下游、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現轄濱城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一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人口375萬,共轄62個鄉鎮,27個街道辦事處。鄉鎮團員青年多分佈在國中;少數國中畢業以後再加務農的青年團員分佈在農村,大部分流出務工,成為流動團員和青年,年齡在15-28週歲;部分團員和青年分佈在機關單位、醫療衞生組織單位、工貿園區、集貿市場等,年齡均在18-38週歲。

截至2013年9月,全市共有鄉鎮直屬團組織1265個(其中,機關事業團組織559個、企業團組織256個、商業市場團組織31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團組織76個、居住社區團組織158個、文體興趣組織團組織87個、農業產業化基地團組織9個、社會組織團組織45個、大學生村官組織12個、其它12個),鄉鎮直屬團組織共下轄下級團組織2211個,覆蓋團員93654人,35歲以下青年263294人。通過推進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鄉鎮團委專兼職團幹部人員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在原有基礎上,專業合作組織、商業、金融、法律、科技、種養殖大户領域擔任鄉鎮團委兼職副書記、委員數量不斷增加,通過“大團委”建設增加了1902名兼職團幹部,年齡都在25歲至35歲之間,學歷大多為專科以上。以此強化了團組織對各領域內青年聯繫、凝聚,促進了團的各項活動開展,基本實現了鄉鎮基層團組織的全覆蓋。

二、鄉鎮團組織工作運行及活動開展情況

2012年下半年以來,濱州市結合本市實際,組織開展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62個鄉鎮團委以“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雙建共進步”的工作思路,圍繞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的目標要求,堅持黨委實帶、帶實工作要求,採取“一團一策”、“一類一法”、“一帶一”的方式方法,積極推動黨、團組織的全面活躍,使建立起來的團組織充分發揮了吸引和凝聚農村青年的作用。

(一)結合實際,把握原則,紮實推進團建基礎工作

1. 深入開展團員青年文化思想交流活動。各鄉鎮團委積極藉助黨政工作平台,廣泛開展青年聯誼會、讀書交流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團幹部的思想文化建設。五四期間,各鄉鎮團委圍繞“高舉團旗跟黨走青春奉獻新濱州”,組織開展了“高舉團旗跟黨走 青春奉獻新濱州”系列活動,展現了濱州農村青年的青春風采。

2. 不斷完善團的各項規章制度。先後建立和完善內部考勤制、團委班子聯繫點制度等團建基本制度,完善團員名冊、團幹部名冊、入團積極分子名冊、離團團員名冊、會議記錄簿等各種表冊,進一步理順各級團組織的工作規範。

3. 積極推進企業團組織建設工作。確立了企業團組織建設的“三個一”目標,即建立一支能夠發揮作用的團員隊伍、建立一個活動陣地、建立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在團組織的組建方式上儘量與黨建工作相配套,靈活多樣地設置團組織,對企業規模較小,青年數量少的指導其建立聯合團組織。

(二)推進團建“一帶一”工程,健全團的組織

1. 抓先進。按照團建工作各項制度落實是否完備、有無創新團建工作載體的要求,各鄉鎮確立不同層面的先進團組織典型,帶動和影響更多的團員青年參與團的工作。

2. 帶後進。各鄉鎮團委班子帶一個薄弱的基層團組織,“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帶一個相同或相似領域的薄弱團組織。

3. 強督促。建立健全運行機制,定期對“一帶一”活動進行檢查,年終進行評比,對不能完成工作任務的鄉鎮團委和團幹部,不予評優評先。

(三)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團的能力建設

1. 開展青年志願者志願服務活動。每一季度組織各有關部門的青年業務骨幹開展各種志願服務,如進行法制宣傳、到敬老院為老人們志願服務等,更好地服務大局、服務社會。

2. 組織參與文體活動。每年都要開展一些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即增強了團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又提升了團組織的影響力。

3. 認真開展青年幫建生態文明村活動。圍繞抓青年觀念轉變、抓青年文化大院、抓青年志願服務、抓青年科技致富平台四個關鍵環節,發揮青年的自身優勢,在技術、資金、信息、服務等方面給予幫建村以支持。

(四)實施團幹部素質工程,建好團的主心骨

1. 推優選配。實行了由基層推薦,經上級團組織考察,黨委任命的基層團幹部選任辦法。同時在農村還實行了吸收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會員到團內任職的選任機制。

2. 定期培訓。定期參加黨委、政府組織的有關培訓班、學習班和掛職鍛鍊等活動。同時,每年至少組織兩期團幹部培訓班,邀請有關專家、領導為團幹部授課,進行交流學習。

3. 定期彙報。包括工作月報、半年調研、年底彙報,準確掌握基層團組織書記的工作動態,督促團幹部開展工作。

4. 開展“六個一”活動。即上一次團課、學一遍團章,讀一本學習輔導材料,寫一篇學習心得,參加一次討論活動,過一次民主生活會,提高基層團幹部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鄉鎮團組織建設雖然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特別是一些普遍性問題,影響了全市團的工作開展。

(一)團員青年團員意識淡薄,團員管理不到位

團員組織觀念偏弱,對團的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主動繳納團費,不發揮團員的表率作用,組織關係轉移手續沒有按規定及時辦理等問題很普遍。另外,大量青年外出務工,特別是農村,團組織無團員,成為“空頭司令部”。

(二)團組織活動開展難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大部分農村青年、團員紛紛流向企業、自謀職業或外出經商打工,一方面使團組織開展工作聯繫不便,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兼職觀念取向的變化,很多團員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還是掙錢比較重要,忽視了自己的身份,疏遠了團的組織,脱離了團組織的管理。

(三)服務農村青年實際需求不夠

在服務青年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對於團組織來講,在滿足青年的文化娛樂需求,滿足當代青年在知識、技術、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還存在差距,這當然與當地青年的就業特點也有直接的關係。在“五四”期間,部分團組織雖能組織一些簡單的文體活動,但內容單一,加上青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現了青年需要的,團組織做不了,團組織要求的,團員不願做的問題。

(四)團員教育管理工作困難較大

調查發現,農村團員流失嚴重,發展團員困難等問題突出。以陽信縣温店鎮為例,全鎮7531名農村團員中,70%以上團員在企業或鎮外工作。同時,由於團的組織生活不健全及當代青年價值取向的變化,加之多數青少年在學校接受教育,農村青年外出打工現象日益普遍,鄉鎮團的發展後勁明顯不足,農村團員數量逐年減少。

四、下一步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深入基層青年,提高團組織覆蓋率

對流出的青年,可通過非公企業團組織省、市、縣三級流動青年駐外團組織覆蓋和聯繫。認真落實上級組織工作部署的同時,積極統籌協調各團支部工作力量,通過網絡、手機報、QQ羣、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更好地瞭解、服務和凝聚青年,不斷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

(二)加強創新學習,豐富活動形式

爭取多方支持和幫助,保障團活動陣地及經費,多開展農村青年喜歡的活動,如文體類、技能培訓類、公益服務類,有條件的還可以開展就業創業類活動等。從豐富團委工作內容出發,組織開展各類主題鮮明、內容新穎的各項團的活動,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影響力和戰鬥力。

(三)抓好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帶動輻射能力

加強陣地建設,要把工作着力點放在豐富內容和改進方式上,要以社會化的手段,多渠道壯大團的陣地依託。一是在現有基礎上抓基層團組織陣地活動發展,深入開展志願者行動,提高志願者服務水平,圍繞大型活動、傳統節日,為社會公益事業開展常規性服務。二是在內容上抓形式創新。順應社會發展、找準社會需求,注重實效,增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全面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輿論氛圍。三是在環境上抓資源整合。大力摸索青年中心建設路子,加強基層團員青年的陣地建設,以開拓的視野、敏鋭的目光去發現、發掘、爭取、營造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進一步加快基層團組織陣地建設、拓展陣地聲勢、發揮陣地實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en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