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創新造林機制加快民生林業發展——林業局大討論調研成果報告

創新造林機制加快民生林業發展——林業局大討論調研成果報告

創新造林機制加快民生林業發展——林業局大討論調研成果報告

創新造林機制加快民生林業發展——林業局大討論調研成果報告

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中,宣化縣林業局以活動開展為契機,在全系統圍繞“制約林業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哪些?解放思想加快發展,林業幹部怎麼辦、怎麼幹?”展開了深入細緻的集中討論,並組成五個調研組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外出到承德豐寧、崇禮對標單位學習參觀,經過梳理,完成了題為《創新造林機制 加快民生林業發展》的大討論調研成果報告。

一、林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宣化縣國土總面積308萬畝,規劃林業用地面積157萬畝,佔全縣國土面積的50.1%。近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打造新興產業隆起帶,建設強市名城核心區”發展定位,全面推進“綠色宣化”建設,大力開展造林綠化。重點實施了六大造林綠化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完成75.6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完成39.8萬畝;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項目完成16.64萬畝;中信黃羊灘治沙綠色工程完成治理沙地2萬畝;“增綠添彩”暨生態涵養區建設工程完成16.48萬畝,建設精品工程區7萬畝;高速公路生態廊道綠化工程完成綠化里程115公里、綠化面積1.24萬畝,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至目前,全縣有林地面積達到69.58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004年的4.39%增加到目前的22.59%,平均每年增加2.28個百分點,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縣林業發展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成效最明顯的時期。大力發展“民生林業”,全縣以杏扁、葡萄、李子為主的經濟林面積發展到23萬畝,其中杏扁20萬畝,葡萄8000畝,杏、李子、杏李等果品2.2萬畝。常年果品產量達到1萬噸,果農年收入增加2000餘萬元,引領3萬農户踏上了致富路。杏扁產業成為全縣農民致富的四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形成南北兩條產業帶,完成山杏嫁改14萬畝,擁有優質杏扁基地5萬畝,在崞村鎮建設建興杏扁加工廠葡萄產業按照“大户投資、政府扶持、羣眾參與”的運作模式,建設了崞村、洋河南、大倉蓋、 顧家營等六大種植基地。

二、制約全縣林業科學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我縣林業生態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受自然氣候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客觀因素影響,總體而言,全縣林業正處於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轉型跨越的“負重前行”、“爬坡過坎”階段,存在着如下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一)我縣林業基礎薄弱,森林覆蓋率較低。我縣是傳統的農業、礦業大縣,森林資源保有量少,森林覆蓋率較低,2004年省二類資源調查,我縣森林覆蓋率僅為4.39%,經過大規模的持續造林,增加到目前的22.59%,平均每年增加2.28個百分點,但與省政府要求的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仍有很大差距。

(二)林業工程的生態防護功能不完善、不穩定,造林成果可能反彈。由於國家林業工程投資標準低,導致造林標準低、中低等級苗木使用量大,加之十年九旱的氣候條件,苗木長勢差,生態防護功能不足。受國家提高種糧補貼標準和礦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植樹造林和林果種植業的比較效益降低,挫傷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導致基層幹部、羣眾對林業生態建設產生抵制心理和畏難情緒,對鞏固造林成果產生不利影響。

(三)上級下達的國家重點林業工程鋭減。從“十一五”規劃後期開始,國家逐步減少了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的任務量,給象我縣這樣的以國家工程為支撐、社會造林發展滯後的林業弱縣帶來嚴峻挑戰,不但影響全縣國土綠化工作,而且造成了局下屬場圃的生存難題。

(四)造林規模大,精品亮點工程少。受國家林業工程投資標準低(如京津風沙源人工造林國家每畝僅補貼300元),地方配套資金難落實等條件制約,難以開展高投資、高標準、高質量的精品綠化工程,影響了全縣的招商、開放和發展形象。

(五)以杏扁、葡萄為代表的林果產業粗放經營,產業化程度低,鏈條短,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果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品牌建設滯後,對羣眾增收致富的帶動力不強。

(六)林業經營體制不清晰、造林機制不活,缺乏創新突破。主要表現在:造林綠化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造林主體僅僅依靠政府為主導,社會造林發育緩慢、責任意識不強,對國土綠化事業的關注度、參與度較差。林地、林木的所有者不具體,名為集體所有,實屬無人負責,在行政上、經濟上和法律上無人承擔責任;地籍管理不規範,無契約協定,責、權、利不清;法人不合法,林地資源所有者是黨支部或村委會等非經濟組織,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這種經營體制導致造林綠化主要依賴政府投資,而政府有限的投入與全縣生態建設的任務形成了很大反差。同時,由於組織羣眾造林主要靠行政命令造起的林地權屬模糊,同羣眾的長遠利益、眼前利益脱節,得不到羣眾的理解和支持。

三、對策建議及措施

為積極破解制約我縣林業科學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推進綠化工作再上新水平,更好地打造優美環境,現提出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發動,提高全民綠化意識。進一步強化對林業生產的組織領導,層層落實林業生產目標責任制,把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山頭、到地塊,抓好林業精品工程建設,促進我縣造林綠化工作升級提檔。充分利用會議、電視、標語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綠化的濃厚氛圍,調動全社會辦林業的積極性。繼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採取劃定區域、制定標準、建設特色義務植樹基地的辦法,對義務植樹實行專人集中管理,提高植樹造林的效果和質量。

二是加快林業責任體系建設,完善投融資機制。按照“誰投入,誰所有,誰使用,誰受益”的原則,在堅持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積極為非公有制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招投標等形式,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經營或聯合開發林業。積極探索和解決非公有制林地資源的所有權、採伐權歸屬問題,以拍賣、承包、租賃等形式,將林地的使用權、經營權、開發利用權和收益支配權,有償有期限地出讓給有開發能力的單位和個人。將交通、水務、電力、鐵路、農開等部門和礦山企業、民營企業、合作經濟組織、造林大户等社會力量納入生態建設責任體系,加大考核問責力度。通過設立“礦山植被恢復基金”等綠化資金籌集平台的方式,進一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投資為輔、民間融資為補充的生態林業投入體制,確保林業生產資金投入。

三是認真研究國家林業政策。組織專門班子跑部進京、跑省進廳,吃透摸清國家支持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法規,在用足、用好上級林業政策和資金上下功夫、做文章。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跑京津水源涵養林建設、生態能源林基地、桑乾河省級森林公園等一批骨幹林業項目,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四是加快國家重點林業項目與造林主體、造林工程的對接。學習借鑑豐寧、崇禮等地的先進經驗,在京津風沙源等國家重點林業工程中,引入社會造林主體,增加造林投資,提高建設標準,實施集團化、規模化造林,打造精品示範工程。

五是堅持科教興林,加強技術服務。切實加強林業行政管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準化建設。建立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和培訓體系,加大人才培養和林業職工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強林業科技推廣服務,實施農村林果業人才“百千萬”工程,培養100名林果致富帶頭人,1000名林果致富能手,1萬名科技致富明白人。結合我縣實際,主要圍繞提高幹旱瘠薄山區造林成活率問題,大力引進先進技術和新成果、新品種,推廣容器苗造林技術和山區造林綜合技術,進一步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提高造林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z1r1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