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小集體工作總結多篇

小集體工作總結多篇

小集體工作總結多篇

小集體工作總結篇1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的工作行將結束,在這一學期中,我們五年級的全體數學老師,立足崗位,勤奮敬業,團結協作,按照學校及數學教研組的工作計劃開展工作。現將這一學期工作回顧如下。

一、抓好集體備課,做到心中有數

開學前期,我們組在認真學習一些理論的基礎上,圍繞第十冊教學內容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在組內,我們一是做到課前討論交流,二是做到課後反思小結對比。從基本上每天我們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碰頭説一説自己的教學進度,一節課中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突破,學生的反應及應變對策;還經常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每雙週星期三上午的備課組活動更給了我們充足的時間交流一段時間的教學情況,一方面:每個單元的主備人作為説課者,主動交流自己的備課思考,其他老師在聽的同時提出建議並商討,直到達成共識;另一方面,可根據教研組和教導處的工作安排商討備課組建設的充實,可專題討論練習的設計,可交流複習課的模式、體會和複習計劃……在討論中,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每個人都會有所獲,從一次次思維的碰撞中不斷提升!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

二、重視教研活動、課題研究。

組內教師平時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嚴格執行互聽互評課制度,在上課、聽課、評課活動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自己在學習中成長,在不斷反思中提高

三、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們五年級數學備課組的老師重視團結互助、高效合作的精神!從開學初的教材梳理、每週的聽課、評課、集體備課、各單元的專項練習整理、設計,每個環節的每個內容,每個細節我們都要經過精心安排和討論,以至留下的是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如此,在期末複習階段,我們齊心合力,集中大家的智慧,整理每個單元的複習資料,交流每次測試後各個班級的情況,在比較中不斷地改 。

四、需要改進方面。

1、由於本人工作能力有限,對於教材的解讀能力還不夠,導致本備課組工作成效不明顯,在以後的工作中有待加強和提高。

2、我們每位教師的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進步,對於聽課“聽什麼?”、“看什麼?”、“想什麼?”這三個問題還沒有很好的掌握。評課也還是停留在點上,未能從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

3.組內教師的基本功還要更紮實,在專業知識和教科研的理論學習、實踐上,還要有所提高。

4.繼續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學生對實際應用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對四類十一種應用題逐步滲透,從數量關係的分析入手,進行不斷突破。同時也要加強對優秀生思維水平的提高,讓他們學有餘力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5.要加強對學困生的補習力度,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有所進步。

總之,備課組是個集體,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優勢和力量!我們全組老師將在數學教研組的帶領下,不斷努力,不斷追求,奮發向上,使我們的備課組工作更上一層樓。

小集體工作總結篇2

根據市“周恩來創建活動”相關文件精神,為了繼承和發揚周恩來崇高的人格品德,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責任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培養和造就具有艱苦奮鬥精神、頑強拼搏精神,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素質全面的跨世紀人才,我校在全校範圍內積極開展爭創“周恩來班”活動。

一、統一思想認識,提高創建工作的主動性。

參加了省、市相關工作會議之後,我們分別組織了學校包括分管領導、德育處、團委、年級部、班主任、學生幹部等在內的德育工作網絡的方方面面人員,傳達上級開展創建工作的相關指示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認為創建“周恩來班”工作,不僅是引領青年學生向總理學習,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有效載體,也是陰淮中學加強班集體建設,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再上新台階的有效機制,是德育工作的新途徑,也是管理工作的新創舉,全校的德育工作者都應當抓住創建“周恩來班”的良好契機,積極響應,出謀劃策,開拓創新,做出成效。

二、提出具體的創建要求,明確創建工作的目標性。

1、是樹立遠大志向、確立理想信念。要求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真學習周恩來同志的偉大精神,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

2、是服務中華復興、刻苦學習文化。要求所在班級能夠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樹立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

3、是學習偉人風範、培養文明素養。每一個青年學生,要能夠認真學習周恩來同志的道德風範,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具備現代文明人的基本素質,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係。

4、是增強集體觀念、強化班風建設。這方面既是創建要求,也是創建目標。要求注重班風建設,班風純正,有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組織紀律性強,在各項活動中能注意發揮班集體的教育功能;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且取得良好成績;重視常規管理,重視體育活動,綜合量化考評、學習成績在本年級同等班級中處於領先的位置,班級學生無重大違紀行為。

三、規定明確的創建流程,增強創建工作的操作性。

在市教育局、關工委等上級領導統一部署和指導下,我校在全體師生中紮實推進周恩來班的相關工作。我校的“周恩來班”創建工作,遵循“集體申報、集中展示、集體評議”的基本工作原則,確立“動員、申報、展示、評估、命名、掛牌”等創建環節,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具體要求是:

1、創建班級要在班會課上進行全班動員,使每一位同學明確活動的宗旨、爭創的目的和意義。對照創建條件,願意申報的班級到德育處領取申報表,制定創建實施方案。

2、創建班級利用創建契機,以周恩來精神為動力,積極提高班級的綜合管理水平,組織學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在多方面開展爭先、評優活動。

3、德育處、年級部、團委對申報“周恩來班”的班級進行考核評估,考核從班風班紀、班級綜合管理、各學科綜合成績等多方面進行。

4、對申報“周恩來班”的班級進行全校性成果交流展示(課件介紹)活動,全校班主任、班長、團支書和學生會幹部進行投票評選。

5、德育處會同校團委、年級部對評選結果再次進行會商,確定獲得“周恩來班”的班級。

6、進行全校性的命名、掛牌儀式。

四、通過積極開展,創建“周恩來班”工作紮實有效

由於工作開展紮實有序,全校有許多班級積極響應,班級管理、學生思想、班風學風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月份起開展創建20xx年度學校“周恩來班”活動,各班級都結合自身實際,制定計劃,積極參與。在為期2個月的時間內,各班級圍繞“學習周恩來精神,加強班集體建設”這一主題,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5月中旬,由校德育處、團委、年級部、學生會聯合開展的評審會上,申報“周恩來班”的班級精心準備,通過精彩的幻燈片、全面的陳述總結,展示了本班的創建成果。,經過嚴格的評議,最終高一(9)班、高一(14)班、高一(15)班;高二(5)班、高二(9)班、高二(11)班、高二(17)班榮獲了校“周恩來班”的榮譽稱號。高二(1)班榮獲省級“周恩來班”, 高三(14)班、高三(17)班榮獲市級“周恩來班”。

由於這一項教育工作還處於探索階段,我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創建機制,進一步調動全校各班級創建工作的積極性,為創建工作的深入發展不懈努力。

小集體工作總結篇3

班集體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土壤,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對學生成長起決定作用,“昔孟母,擇鄰處”。“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因而,創設良好的班集體是班主任的主要職責。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是班級教育的主帥。班主任關注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顆顆跳動的心靈。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班集體,“使自卑的心靈自信起來,使懦弱的體魄強壯起來,使狹隘的心胸開闊起來,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來。”只有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班集體,才能讓愚昧走向智慧,讓弱小走向強大。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班集體,讓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陽光灑向每個學生。

一、愛心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班集體”的基礎

教育是什麼?就是愛。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不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

世界上的愛各種各樣,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複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內容上表現在班主任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地要求學生等。班主任對學生的愛不同於父母對子女的天然之愛,它藴含更多的社會內容,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班主任的愛不僅是個人之間的一種態度,一種積極的肯定情感,它還是一種評價。班主任對學生的態度常常反映學生所在集體,甚至是社會對他的某種評價。因此,學生往往把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懷、愛護、信任等與班主任對自己的評價聯繫在一起,同自己的集體中的地位和人格價值聯繫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話有時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於是班主任的這種情感實際上就轉化為一種社會環境因素在每個學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尋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見,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對教育好學生是多麼重要啊!

因而,愛心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班集體”的基?

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户的靈丹妙藥。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和重要的教育手段。巴特爾説“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所以,儀表、眼神、動作等儀態,雖然無聲,作用確非常神奇,鼓勵和讚賞的眼神,提醒或刻意制止的目光,真誠的微笑,大方自然又親切的動作,有時勝過苦口婆心的批評和勸説,學生感到老師就生活在他們中間,從而大大縮短師生心靈之間的距離一個愛的微笑,一句愛的話語,都可能激起學生潛在的能量,有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班主任只有以自己的愛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才能搭起師生之間感情的橋樑,使學生樂意去接近班主任,願意去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孩子們所喜歡的是那種本人就是喜歡孩子,離開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人。”作為一個班主任最大的過錯,莫過於他對學生沒有心底產生愛;最大的悲劇,莫過於他們失去了學生對自己的愛。愛心誰都有,但能把愛化作能力,或者變成一種藝術的人,又確實不多。有些人的愛,能引發被愛者產生能力,感受到温暖和啟發,而有些人所給予的愛是沒有使人產生的能力的。身為班主任肩負着育人的重任,對學生付出關懷、愛護、期待、鞭策、無私之愛,身兼慈母嚴父之職責,既要無微不至地關懷本班學生,真誠地愛護學生,與學生彼此信賴、感情深篤,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毫無放過。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思想和身體都要全面關心,處處想學生之所想,幫學生之所難,做學生的知心人、貼心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班主任對學生付出的愛肯定能感化學生,讓學生在愛中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曲嘯説得好:“愛的含義是給予而不是獲取。“班主任愛自己的教育對象,樂意為他們獻出愛心。只要對學生愛得真,愛得深,那麼,良好的教育動機就會帶來理想的教育效果。愛心是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班集體”的基礎。

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班集體

1、民主

魏書生老師説:“民主像一座搭在師生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通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只有民主,學生才能樹立主人翁的意識,才會積極參與班級的活動與管理。班主任如若“一言堂”,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削弱學生參與的廣度和力度。陶行知曾説:“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班集體更加充滿親和力。班主任應具有民主精神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建設班集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民主管理班級。一些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遇到問題,多徵求學生意見,多讓學生“説話”。”不死看學生,不等於不管學生,要採取民主管理的方式管理學生。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幹部形成“核心層”,給他們合理分工,再讓他們分工合作,比如説,班長抓紀律,副班長抓室外衞生,生活委員抓室內衞生,體育委員抓課間操等。各管一攤兒,又互相提醒,班級工作就不容易出現死角,這樣一來,不用老師去死看,班級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能把學生當“機器”來死看,而應當把學生當情感之人來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2.平等

班主任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樂於接近你。班主任要不斷調整和改變自己舊有的觀念及行為,走出“師道尊嚴”的陰影,走下自我高高在上的“神壇”,改變頤使氣指的態度,重視作為“人”的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以誠相待。

同時,班主任應承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師生平等、生生平等,才會形成和諧的班集體。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即受教育者不應該分貴賤賢愚,應該機會均等。作為班主任,日常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更多,在處理各項問題時,更應做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不能因學生成績的優差、以往表現的好壞、是否是班幹部等而有所偏差,甚至男女性別上都應當一視同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處理。成績好的學生犯了錯誤一樣進行批評教育,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一旦有了進步同樣予以表揚,班幹部違反紀律的處理往往比一般學生違反紀律的處理更嚴肅。一個好的班主任,在學生的內心應是公正無私的,班主任要做到從排座位到衞生安排,從學習成績和政治表現到評先選優,甚至於一分錢的費用開支,舉凡涉及學生利益的事,都應採取公平、公正、一視同仁,大公無私的態度,不讓學生覺得你有半分偏心。如果無意卻又造成偏心的後果,必須儘快設法彌補。否則,將會給班級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師愛是最神聖的,其神聖之處在於它有很強的原則性和崇高的使命感。正如馬卡連柯所説:“如果沒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師要做到愛而有度,嚴而有格犯的錯誤,決不能隨便放過,要幫助他們究其病因,以便徹底杜絕。尊重學生,學生作為一種人的自然存在,他擁有作為人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尊重。和諧教育的學生觀,更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班主任要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當然,這種尊重既表現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價值,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和幸福感。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只有對學生傾注了感情,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重。

伯樂之所以能流芳百世,是因為他發現了千里馬。教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能塑造人類的靈魂。

3、和諧

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

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這種師生關係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驅使着學生去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教師也會由於學生的用功學習而更加勤奮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作為班主任更應在班級管理中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其前提就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馬卡連柯説得好:我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儘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儘可能地尊重每一個人。愛默森也曾説過:教育成功的祕密在於尊重學生。班主任要認識到學生在人格上和成人處於平等地位;在學生管理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絕對不能惡語中傷,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然而,尊重學生要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不能就此姑息遷就,要及時給予批評教育。批評應具有情感性,以情感人。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應建立在對學生關心和愛護的基礎上,以平等的態度、關懷、愛護的口氣,推心置腹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地認識自己的錯誤,進而鼓起勇氣改正錯誤。批評應該講理,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心服口服。

與學生真誠相處,真心交流

班主任要使自己不僅成為學生的良師,還應是他們的益友。放下作為班主任不應有的盛氣凌人的架子,使自己走到學生當中去,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家庭狀況,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細心觀察學生,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成為學生的貼心人。當師生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形成尊師愛生的氛圍時,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更有利於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

俗話説:“情不通則理不達”。心理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孩子的滿腔熱情。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是絕對權威,對班集體的管理實行契約式的“管卡壓”。教師與學生無法親近,更不用説交流,學生對教師也是“敬而遠之”。這樣的教育鎖住了學生的心扉,封閉了學生的情感,禁錮了學生的思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而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一種無形的催化劑,能增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進心,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戰鬥力、親和力。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説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感情是教學的催化劑。因此,教師應注重用各種方式與學生聯絡感情,努力達到交融的最高境界,融入到學生之中,瞭解他們,欣賞他們,鼓勵他們,使教學活動充滿師生的激情,湧動着靈感,瀰漫着人情味,成為一種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和諧的課堂不僅是師生互動的舞台,更是心靈對話的舞台。這需要我們教師以新的評價觀和博大的胸懷接納學生。

要多賞識少懲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主任要善於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並利用各種機會,讓學生各顯其才,各盡其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潛能。

俗話説:“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真正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支持、賞識每一個學生,才能使他們自覺接受教育,才能消除他們心靈上的恐懼感,使師生之間的交談機會增多。只有在這種平等、和諧、民主、寬鬆的朋友式的師生關係中成長的班集體,學生的個人愛好、個性品質才能得到好的發展。

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班集體是每一個班主任的追求,也是一種境界。

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是一個目標,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實踐,是一個方向。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師的一生不一定要幹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它應當如百合,展開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應當如星辰,遠望像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

班主任工作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學生一起成長,應讓平凡的教室灑滿陽光,讓每個學生心中都綻開芬芳,用師者的胸懷去包容一顆顆年輕的心,用師者的愛心去鑄造每個學生的輝煌。捧出一顆心,獻出全部情。讓充滿愛的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綻放在師生的心靈。

小集體工作總結篇4

一、集體備課的認識。

集體備課是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備課形式。它可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一)組織形式:

以備課組為單位,由備課組長主持進行。

(二)集體備課原則:

堅持“四定”、“五備”、“四統一”。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備教材、備大綱、備教法、備學法、備教學手段;統一教學目標要求、統一教學重點、統一雙基訓練、統一教學進度。

(三)集體備課要求:

1、堅持“以新課標、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的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備課觀,體現新課改理念。

2、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通覽教材,明確本課(本章節)在全冊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準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3、瞭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心理特點,實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於學生的自身發展。

4、建立全面備課的觀念,備教案,備教具製作和演示,備課外知識,切實做好上課前的所有準備工作。

5、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要集思廣益,研究出最佳教學方案。

(1)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互相借鑑,共同提高。做到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教學目的;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重難點;統一作業;統一考查。但教學的方法可以不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2)備課組按照教材內容將重點備課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一學期的分工一覽表,便於教師明確任務,提前準備,提高備課質量。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別人的教案上必須有自己的圈點。

(3)備課組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研討,由備課組長主持,確保活動時間和活動實效,做好活動記錄,記錄每一課時的共性內容。

(四)集體備課好處有: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瞭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週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學校教師基本情況分析。

我校一線教師61人,其中45歲以上的有37人,35歲以下的有22人。教師的這種年齡狀況給學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我們都知道教師這一職業人是越老工作起來壓力越大,新的課程教學理念掌握不了,新的教材把握不夠準確,市教學策略不會運用,教學質量不均衡,這樣一來,嚴重製約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我校就一直探索怎樣做才能使老師們備好課,從而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均衡發展。

三、學校的'備課發展歷程。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如何備課,怎樣備好課,一直是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備課的可行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

(一)表格備課

20xx至20xx年,為了規範教師的備課行為,學校出台了表格式備課標準,設計了與“教學過程”並列的“教學隨記”欄,讓教師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隨時記下預案的得與失,為今後教學和教案的再利用提供借鑑,同時形成二次備課。這個時期,學校對教師的備課要求一直是比較嚴格的。不論教齡長與短、教學成績優與劣,也不論哪個年級,所有任課教師都必須備詳案,並要用正楷字書寫。項目要齊全,教學思路要清晰,並且要統一按照中心校要求的備課格式備課。這一時期備課的特色是實施集體備課、寫教學隨記和二次備課,成為一時的亮點,得到了縣、市教研室的充分肯定。

(二)活化備課制度

20xx至20xx年,學校領導在調研中發現,老師們靜下心來研究課堂的時間少,再去統一要求用正楷字寫詳案,變成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走入一個極端,這是與備課初衷相違背的,它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於是,通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多方論證、多方討論,最終建立了教師活化備課審批制度,並出台了實施意見。該制度規定,教齡5年以上、教學成績連續兩個學期獲同年級前兩名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備課方式。這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並且他們的教學態度是端正的、教學方法是可行的,教學成績是突出的,他們的課也許早已備在了心中,那麼,就沒必要要求他們去追求形式上的東西,非得認認真真地把自己要上的這節課的全過程寫下來。因此,學校只要求這部分教師一學期上交一篇優質教案就可以了。至於成績不太理想,而教的內容是與上學年相同的教師,可進行舊案新備。在舊案的基礎上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整改。這樣做,可以省出許多寫的時間來多研究教材與學生。而對於那些參加工作不滿三年或教學成績不太突出而新學期又擔任新內容教學的教師,由於他們沒有成功的教學經驗,所以要求他們備詳案。

活化了老師們的備課形式後,廣大教師們真正從機械、繁瑣的抄寫教案的枷鎖下解放了出來,有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對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反思、研究、探索與實踐,逐步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教學思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從而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贏得了老師們的普遍歡迎。

(三)五步式集體備課

20xx年,在活化備課形式的基礎上,為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高效率,我們在總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集體備課活動。我們設計了操作表,內容包括課前預習、課堂知識點、鞏固練習、課堂作業及課後檢測五部分。其目的是要求每個備課組重點找準每單元、每節課的知識點,並圍繞知識點設計好每節課各環節的練習題,以使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偏離教學目標,少走彎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學案導學”式的集體備課

20xx年,我們對集體備課活動進行了進一步改進:各備課組在每週的單元集體備課之後,確定一名教師進行學案導學設計,就是由主講這一單元的教師確定一節本單元有代表性的內容,事先進行精心備課,然後再在備課組內進行討論修正定稿,然後按其進度確定具體的時間、地點開公開課,所有組內成員參與聽課評課,各科教研員參與並主持活動,所有聽課人員都必須參加評課,並寫出評課意見交教研員連同活動記錄一併整理存檔。其目的是為同組的老師提供一個研討交流的平台,讓老師們在研討交流的過程中感悟課改理念的內涵,探索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從而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五)三階段的集體備課

20xx年下學期,針對以往的集體備課和學案導學活動中許多教師缺乏應有的積極性、活動的結果缺乏應有的實效性的情況,我們就如何抓實集體備課進行了廣泛的商討和論證,出台了《朱家裏莊中心國小集體備課實施方案》,把原來每週六各聯小教師都到中心國小來進行集體備課,改為從週一到週五分年級組定時進行集體備課,並且規定每次集體備課分三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前置備課,要求所有參加備課的教師充分了解單元教學內容,找出單元知識點,明確教學目標,並圍繞課時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勾畫和標註;主備人每單元選取一課時進行詳細備課,形成電子稿打印後,本組人員人手一份供集體研討。第二階段是集體備課,它要求充分研討主備人的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準確、全面地把握單元知識點,明確教學目標及課標要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關鍵,對主備人的教學建議進行充分論證,達成共識,交流經驗,解決教學中的疑問和困惑。第三階段是個性化備課。教師圍繞知識點,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和自己的思考,形成適應本班實際具有自己教學風格的學案,體現自己的特色。同時改進學案導學活動的方式方法,變為一人講、大家評,讓各備課組的老師在每單元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同上一節課,然後進行互評。這樣就把所有參與活動的教師由“局外人”變成了“當事人”,同時讓所有參與的教師和教研人員一起共同會診課堂,找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癥結,提出解決這一癥結的方式方法,在講評課活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六)“個人—集體—個人”三輪式的集體備課

20xx年下學期,我們把原來只由一人主備一課,然後集體研討,變為由備課組長將教材分單元分課時分配給各備課組成員進行前置備課,打印後人手一份進行集體研討,然後經過個性化備課,再進行使用。這樣,既確保了集體優秀資源的共享,又體現了個人創新。然後,校教研室將研討後的備課稿收集整理,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庫,為以後的使用方便和備課的進一步細化、深化儲備“能源”。為了確保集體備課的實效性與課堂教學的高效,我們還要求對每個章節教學內容的備課都必須有明確的知識點和涵蓋所有知識點的練習設計。這也是我校現在使用的集體備課模式。

四、我校現在開展的集體備課(個人—集體—個人三輪式的集體備課)。

(一)備課思路

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個性化教案

個人初備:學期初,年級組備課組長依據教學進度表安排本組教師集體備課計劃表,教師根據組長分配任務進行前置備課(電子稿),備完後將電子稿打印成紙稿人手一份。

集體研討:我校的集體備課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每天中午的10:30——12:30,共兩個小時,每天至少有兩個備課組進行備課。備課時,備課組長10:30在備課室清點人數,進行考勤,然後進行備課。備課過程由組長事先的安排順序進行。一般情況下一按照“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先後順序進行。研討時,先由主備人對自已所備教案的知識點、設計思路、設計意圖等方面進行解説,然後組內其他成員根據自已對教材的理解進行修訂和必要的補充,形成共性教案。同時,備課組長還要填寫《集體備課活動記錄表》。

個性化教案:老師們的集體備課教案是以表格形式程現的。有這樣幾欄:教學過程、集體研討、使用建議(個性教案)。經過前兩輪的備課,教學過程、集體研討兩個欄目已經完成。為了增強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我們設計第三個欄目——使用建議。集體備課教案是備課組集體研討的結果,集了全組成員的智慧,應該説知識點比較全面,但教案裏面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所有班的教學,因此,我們設計了使用建議這一欄,是讓老師在使用集體備課成果時候,再進行第三次備課,這次備課,老師是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性況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有效地補充和調整,使教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二)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重難點、教學建議、教學設想、課時分配、問題研討。

(三)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問題研討、課後反思幾部分。

五、依託集體備課開展的教研活動。

(一)教材通研活動

教材通研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全冊備課,每位教師單獨進行全冊備課,往往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知識點把握不夠全面、教學方法不夠恰當、教材編寫意圖圖把握不準等。因此,我們就利用寒、暑假教師集中培訓的時間組織教師進行教材通研活動。活動前,各備課組組長安排備課任務,確定備課主講人,也就是每人都要進行全冊備課,然後在教研室規定的時間內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教材通研活動,通研的內容包括全冊教材分析、全冊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選擇及單元教學知識點等。通過活動,能使年級組內所有教師準確的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為以後的教學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二)專題複習研討活動

專題複習研討活動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期中專題複習研討和期末專題複習研討。這兩個活動的內容大同小異,先由備課組長分配備課任務,也就是對於複習分專題時進行備課,一般情況下字詞由一個人備、日積月累和句子由一個人備、閲讀由一個人備、習作由一個人備,每人既要備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將知識點進行分類並總結教學方法。備完後,將電子稿打印出來,人手一份,進行集體研討。通過這樣的專題複習研討活動,使老師們都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知識點比較全面,能夠有效促進同年級教學質量的均衡發展。

(三)同上一節課活動

活動過程:選定課題—集體備課—個人上課—評課—二次集體備課

同上一節課活動,學校要求每個年級備課組每個學期都要組織一次,活動時間由備課組自行確定,活動時備課組要邀請學科教研員參加活動。選定課題其實就是統一課題,然後組內成員先個人備課,接着進行集體備課,形成統一的集體備課教案。個人上課是指備課組內的教師用集體研討的教案進行上課,也就是不同的教師用同一篇教案進行上課。評課,就是上完課後,組內成員進行互相評課。二次集體備課,是指在評課的基礎上,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對第一次集體教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改。通過同上一節課活動,推進了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同時,還能發現集體備課中存的問題,進行及的整改,為以後的集體備課更具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找到了出路。

六、集體備課中遇到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問題

1、教師不會用微機的問題。

學校教師量老齡化的問題普遍存在,對於微機,年齡大的教師一點也不會,學校裏也進行了幾次集中培訓,但效果一點也沒有改觀。我們學校的集體備課是表格式備課,大部分老師不會微機是制約集體備課開展的瓶頸。

2、集體備課成果有效利用的問題。

集體備課活動開展開了,集體研討形成的預案也有了,下去業務檢查,老師直接把集體備課教案拿出來,上面一點修改的痕跡也沒有,這就表現出了集體備課成果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迎合了大部分老師懶惰的心理。怎樣做才能調動起老師把集體備課的後續工作做好,也就是集體備課的有效利用問題。

(二)改進及評價措施

1、以備課組為單位,加強教師微機操作的培訓與指導。

每個備課組都選一個年輕、業務棒的教師為組長,教研室先對組課組長進行微機操作培訓,然後由備課組對組內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備課就需要打字,老教師打字很慢,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們就教老教師上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複製資源直接到表格。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個別老教師把分的備課任務讓年輕的教師幫他幹,整冊教材的備課任務一分下來,要十幾課時,一次兩次的年輕教師還能抽空幫幫忙,這麼多肯定幫不過來。不備吧,教研室又對備課組備課情況進行捆綁評價進行量化賦分,影響了其他人的成績。這樣,老教師就硬着頭皮進行電子備課,時間一長,也都能用微機完成分配的備課任務。現在,集體備課備電子稿已是一件易操作的事情了。

2、集體備課評價。

每次的集體備課,學科教研員都要對備課組備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量化賦分,評價內容從前置備課和集體備課兩個大項所包括的10個小項進行賦分。(見操作表)這樣一來,就保證備課組在備課時,老師都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備課中去,保證了備課的實效性。

3、個性化教案的評價。

個性化教案的評價是與平常的教學業務檢查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每個月都要對全校教師進行一次教學業務督促檢查,其中備課檢查項目中有兩項是關於個性化教案的量化賦分,佔備課總分的35%。(見表)通過評價,能調動教師對集體備課成果的利用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個性教案的形成。

4、學期結束時的整體評價。

每到學期末,學科教研員根據平時對各組備課檢查累計賦分情況進行量化賦分。備課組長的賦分,根據累計成績,按3:2:1的比例進行賦分,賦分檔次:一等獎備課組長得30分,二等獎備課組長得25分,三等獎備課組長得20分。教師量化賦分:組課組累計成績與備課次數的比值乘以教師數,就是該備課組所得成績,然後由備課組長根據自己平時掌握的情況再對老師進行賦分。以上所有的賦分結果都會納入教師量化總成績。

七、集體備課取得的成果。

(一)集體成果被《中國教師》報道

我學校的集體備課成果在《中國教師》20xx年第8期以《放歌蒙山沂水間》為題頭條報道。

(二)建立起電子備課庫

我們現在已經建立起了各年級上下冊的集體備課資源庫。

(三)集體備課教案的再利用

對於老師手中集體備課教案,學期結束後,讓教師按照教材的先後順序分單元裝訂成冊收集上來,進行再利用。

(四)課時自主檢測題

針對老師們提出的書面作業知識面匱乏、對教學反饋不夠全面的建議,我們以備課組為單位對每篇課文設計了課時自主檢測題,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現在已經建立起了1—6年級下冊課時自主檢測題庫。

八、集體備課的思考與困惑。

爭取通過集體備課來促進教學質量的均衡發展、整體推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到現在還沒有明顯改觀。到底應怎樣做才能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一直是我們探討的問題。

小集體工作總結篇5

新學期開始了,我和同年組的老師一起教研,集體備課並擔負起組織本年組教師集體備課的任務。

集體備課開始已經很長時間了,在我們這個組既有年齡大、教齡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積極上進、刻苦鑽研的年輕教師,怎樣調動老師們教研的積極性,切實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率,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

所以,我們組的成員,經過討論、交流,制定出了我們組的教研計劃,特別強調備課的格式及質量,大家統一了認識。研討、學習……我們每週一節公開課,然後進行説課、評課。儘管這學期的教學任務重,各項檢查也很多,可是,大家都能及時備好課並及時上傳,

在每一節公開課之前,我們都會請執教老師先説一下上課的思路,然後大家進行初步的集體備課,讓執教教師的課上的更加完美。聽完課後,大家在進行深入的交流,而執教者本人主要説一説自己的教學反思,尤其是成功與不足,為教師積累了寶貴的教學經驗。我是我們組第一個講課者,正是在大家的鼎力相助之下,我的公開課獲得了成功,我也真切感受到了集體備課的好處。

每次的研討活動,大家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暢所欲言,尤其是怎樣指導學生寫作、怎樣提高課堂效率等等,大家都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方法,形成了文字資料,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然,我們的工作也不是盡善盡美,也有許多不足,比如在備課研究學生方面做的還不夠,但是總的來説,我們的活動開展紮實,集體備課活動為老師們搭建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我也在這個活動中得到了鍛鍊,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可以説“一路走來,一路收穫”,期待下學期我們的活動更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e8zm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