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街道辦事處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總結

街道辦事處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總結

街道辦事處位處信州區東部,東至北門街道郭門村,南至濱江東路,西至步行街,北至三清大道。轄區總面積平方公里,總户數21895户,常住人口萬人,下設社區居委會17個,黨支部22個。轄區行政事業單位186家。轄區內環境整潔優美,社區治安秩序良好,科教文衞穩步發展,經濟建設獲得長足進步。經濟指標持續增長,在XX年國地税從不足100萬元到現在615萬元,每年以一百多萬的速度遞增。在XX年實現財税總收入404萬元,XX年完成財税總收入615萬元,佔年計劃的%,超全年財税奮鬥目標超出115%,比去年同期增長%,其中國税收入185萬元,同比增長%,地税收入430萬元,同比增長%。

街道辦事處創建省級文明單位工作總結

XX年,街道以提高轄區整體文明程度為目標,以強化居民文明素質為根本,以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載體,積極探索新時期促進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新路子,在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喜結碩果,轄區處處盛開文明之花。截止目前,街道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社區、全省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省體育局先進受測單位、市安全單位、市綜治先進單位、區宣傳思想先進單位、區綜治先進單位、區護税協税先進單位、區總工會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累計創評文明社區5個,文明樓院108棟,五好文明家庭12976户。

一、組織制度與思想建設有機滲透

1、完善的組織機構是創建工作的前提。街道牢固樹立了文明創建“一盤棋”的整體意識,組成由街道黨政一把手、分管領導、相關教育、綜治、衞生、計生、民政等科室主要領導共同參與的精神文明領導小組,建立起了一個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的創建工作體系,並且一以貫之,持之以恆;近幾年來,儘管領導班子成員多次調整、充實,但組織機構不斷檔,領導小組成員不缺位,保持了創建工作的連續性,使創建活動有章、有序地全面推進。。

2、健全的規章制度是創建工作的保障。街道把文明建設的成效作為衡量各項工作質量的關鍵標準,堅持以制度建設推進創建工作的正常化、規範化,制定了《督促檢查工作制度》、《機關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工作制度和崗位職責,對創建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分解,項項都落實到具體部門,責任到人。並且每年都根據變化的形勢和情況,對各項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嚴格按照制度進行管理,教管並行,獎罰並舉,從制度規範、制度管理的層面,把文明建設的內容實實在在地貫穿到機關的各項工作之中,

3、夯實的思想教育是創建工作的基礎。街道以學習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題,把宣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區委、區政府“科學發展、和諧創業”目標相結合,深化理論教育,提高思想素質,為建設文明和諧社會奠定思想理論基礎的學習活動,持續而深入。兩年來,採用櫥窗宣傳、舉辦報告會、專家講座等形式,組織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規章制度,使幹部進一步增強了文明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廉政意識。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造輿論聲勢,在《人民日報》上稿2篇,在《江西日報》上稿3篇,在《上饒日報》上稿88篇,在《新信州》上稿70篇,上饒電視台22次對我街道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導。與此同時我們還充分發揮黨、團、工、婦的作用,形成了領導是表率,黨員是旗幟,團員是示範,人人是形象的濃厚創建氛圍,激發了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爭創一流的積極性。

二、道德建設與實踐創新亮點紛呈

一是知禮崇德、構築公民道德教育體系。街道把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貫穿於精神文明建設的始終,在街道及社區居委會顯要位置懸掛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永久性標語,將20字基本規範、60字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製作成宣傳牌,張掛上牆,並且利用市民學校、社區黨校、家長學校、文化廣場等載體,採取課堂授課、專題講座、座談、觀看電教片、知識競賽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努力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了以樓院為點、沿街幹道為線、轄區整體為面的全新教育工作格局,教學內容既有國家方針政策,也有日常醫療健康知識;既有科普知識的應用,也有法律法規的解答;既有社交禮儀規範培訓,也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而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文明禮儀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羣眾的學習意識、法律意識、成才意識和自立意識,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廣大市民的道德修養,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風。同時,街道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雛鷹競翔搏天地,細剪幼枝向蒼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街道不斷探索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積極落實“家長學校”計劃、“牽手行動”計劃,“陽光助學”計劃,實施淨化工程,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環境。從暑期少年影院到兒童才藝比賽,再到“節約型社區”簽名活動以及“大手牽小手”中國小生社會實踐等一系列特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二是寓教於行,培育公民文明道德風尚。街道以創評文明家庭、文明樓院為契機大力推進社區衞生、綠化、治安、家風的聯建聯評,開展互敬、互愛、互學、互助、互相尊重、互相謙讓、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八互”活動和“愛心牽手、愛心承諾、愛心服務、愛心奉獻”的“四愛”活動,弘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區互助風尚,營造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尊老愛幼的良好氛圍。同時在開展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不斷擴大志願者的隊伍,組建了義務治安巡防隊、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時政宣講隊、巾幗建功服務隊等8支隊伍,現在冊志願者5800人,他們活躍在社區各個角落,成為社區的一支編外幹部,有的奉獻技術專長,有的提供勞務幫助,更多的是紮根社區,護綠保潔、幫困助弱、治安巡邏、法律援助、醫療諮詢、義務家教、文化娛樂、精神疏導等,倡導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的人際關愛。

三、構建和諧與共築人文交相輝映

一是文明的服務理念。近年來,街道加強硬件投入,改善辦公環境和服務設施,實現辦公設

施現代化和辦公環境美觀化。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用於社區的硬件建設,使社區的辦公條件、服務條件都得到改善。現在,大部份社區都有了黨建活動室、社區便民活動室、勞動保障服務站、法律服務站,硬件設施進一步改善,提高了服務居民的能力,為居民營造辦事便利,生活舒適的家園,使街道文明創建有了堅實的羣眾基礎。同時以人為本,深入開展計劃生育“三入户”服務工作,免費為育齡羣眾諮詢答疑辦證。服務活動中,我們共發放計生宣傳品XX餘份,發放避孕藥具4000餘人份,隨訪1000多人次,辦理各種證明100餘人份,通過宣傳,使育齡羣眾受到了教育,得到了一致好評。

二是文明的人居環境。街道建立健全環境衞生管理制度,落實長效能管理措施,強化考評督查,抓好清潔保潔工作。同時按照全市“五城”同創的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梳理行動”,先後開展“清理垃圾、清除違章、美化環境”專項整治活動5次,組織街道機關幹部、社區幹部、社區志願者345人次,清掃樓院、粉刷樓道、清除亂張貼廣告,清理衞生死角37處,垃圾49車。維護環境美觀,使“髒亂差”現象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環境質量的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給百姓們帶來了實惠,令居民羣眾感到了舒適感、温馨感,形成共建文明家園的合力。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標誌,更是一項造福市民的“民心工程”。街道以基層治安防範網絡化建設為主線,動員各方面力量,實施“治安巡防、糾紛調解、便民服務”三位一體,“警、社、居、巡”四輪齊驅,紮實推進街道治安穩定工作,極大地增強了城區居民的安全感。金龍崗社區在全省首創“電子圍牆”監控進社區,加快了依法建街道的步伐,一個讓轄區居民安心、放心、舒心的生活環境漸呈。

三是文明的人文氛圍。“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思文化”,為此街道以“人人蔘與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為理念,着力加強文化陣地和隊伍建設,形成一年四季有活動陣地、有活動內容、有活動效果的工作機制,從而使社區文化活動高潮迭起。在這裏,小而精、多而全的各類文體設施遍佈社區,基本上實現了“文藝表演有舞台,社區活動有廣場,居民休閒有場地”,社區的圖書閲覽室、健身活動室、文化小廣場,給市民們文化娛樂生活帶來了新的營養,也進一步改變着人們的觀念和生活。街道舉辦的全民健身活動,以體育健身節為平台,將羣眾健身活動重心下移,帶動了羣眾性活動的蓬勃開展,在各社區開展的趣味運動會、棋牌比賽、籃球聯誼賽羣情踴躍……,近年來,開展大小活動近百次。同時街道精心培育文藝隊伍,以文藝活動為龍頭,抓輻射、促發展,轄區內各類羣眾性文藝隊伍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夕陽紅”中老年藝術團、民族舞蹈隊、太極拳隊、革命歌曲演唱隊、戲曲隊等12支文藝隊伍,春有歌、夏有舞、秋有樂、冬有戲……,豐富多彩的羣眾性文化活動,不僅營造了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而且成為社區居民展現自我的舞台和融洽感情的紐帶,近兩年,街道先後舉辦了“東方之春”廣場大型文藝晚會、“黨在我心中”廣場大型文藝聯歡會、“美好家園”社區文藝聯歡晚會,各社區還先後舉辦了“小手牽大手、共建文明社區”、“消防進社區”等文藝聯歡會,還經常性參與市、區舉辦的各項大型文化活動,並多次榮獲大獎,為廣大市民奉獻了一道道豐盛的文化大餐,用文化創造環境,用文化增強底藴,良好的人文已成為街道文明創建的靈魂和核心。

文明創建無止境,大風破浪正當時。目前,街道在“科學發展、和諧創業”目標指引下,一批文明創建先進社區還在不斷湧現,一系列文明創建新生事物也在孕育而生,街道全體幹部還將繼續開拓進取,紮實工作,以開放提升活力,以進取提升素質,以文明提升形象,為構建繁榮、和諧、進步的社會不懈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jlgj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