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多篇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多篇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多篇

【第1篇】國中化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

國中化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

國中化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一)

今年我擔任九年級的化學教學工作,化學是九年級新開的學科,是學生跨入化學科學殿堂的啟蒙階段,又是會考必考的學科,短短一年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能具備將來探索化學科學的興趣和靈氣,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問題。化學學科是新開的學科,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放在九年級開設化學是因為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引導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或者學習被動,或者存在畏難情緒,那麼面臨的困難也就大。學生由於這樣那樣的社會、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學習情緒不高,有一定的畏難和依賴心理。短短一年時間要學兩本書,我們的教學任務相當艱鉅,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們制定並在實際教學中即使根據情況進行有效調整,現將一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新舊知識銜接好;很重視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面向全體,講課時緊扣課本,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

二、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

化學學科有它自身的優勢——化學實驗,它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了解現象與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的規律;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探究性實驗活動,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利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複習總結工作

九年級化學是會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學生要有紮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學生的應變能力一定要強。因此必須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做好每個階段的複習工作,對於重點知識和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儘量幫助學生進行歸納,打印相應的複習提要;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另外對於學生作業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時批改,在作業上針對個人提出要求和意見。再比如説培提優補差工作,是正常教學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補充,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在適應會考題的同時多接觸競賽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要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利用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厲,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有要求但沒有很有效的落實方法,致使不自覺的學生出現脱節狀況,對學習不能及時學有所得,就會逐漸出現成績滑落的現象。由於一些實際上的原因,與學生的接觸時間相對較少,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和渠道相對較少。今後的教學中,對學生要從頭到尾都充滿信心和信任,對學生要既要鼓勵也要鞭策。

國中化學期末教學工作總結(二)

本人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業務學習。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與同事團結協作,服從學校領籌安排,積極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堅持廉潔從教,堅持勤儉教學。工作中、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一名稱職的黨員教師行為做好師生的表率。

上半年,任教九年級(1)班化學,七年級(2)班生物;下半年,任教七年級(4、5)班、八年級(1、2)班生物;擔任國中生物學科備課組長。

工作中我嚴謹務實,倡導活動,注重聯繫實際。

拿到教材,我首先要通讀教材,從總體上把握知識的體系,這樣教學時就能縱觀全局,處理好前後知識間的關係,把零散的知識聯繫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備課時,鑽研教材,研讀教參,構思課的結構。怎麼引入?課的程序怎麼安排?採用什麼教學方法、什麼組織形式?準備哪些教具、實驗儀器、材料、掛圖?有疑問的,及時向同行請教,或查閲有關書籍,或上網查詢。研究學生,分析學情。預設符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問題。上課時,用簡潔清晰的語言聲情並茂地講授新知識;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演繹知識產生的過程;用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驅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分層次設計作業。涉及基礎知識再現、基礎知識應用、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等部分。學困生可以只完成基礎題。及時批改作業,有批註,有時面批。反饋及時。訂正作業有二次批改。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擬製試卷,組織考試,批改試卷,評講試卷,檢測教學效果。

我所任教的生物、化學課都是直觀性很強的科學。要完成生物、化學課的教學目標,必須通過多樣的活動來完成。一直以來,我總是想法設法開展精彩紛呈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科學、做科學,讓他們親歷知識產生的過程,從感性認知入手,再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得出理性知識。活動方式有觀察、實驗、討論、遊戲、調查、辯論、查閲資料、動手做、競賽、分析等。活動中,學生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主動參與、團結協作。在學中做、做中學,鍛鍊了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學科學素養。

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以致用,學生們能認識到生物、化學科學知識的價值,能幫助他們認識自然,親近大自然,從而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我任教的化學學科在會考中成績優異;生物學科在期中、期末考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熱情濃厚,能自覺學以致用。

認真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積極參加了南通市中國小教師全員培訓,成績優秀;參加了南通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公需科目培訓,成績合格;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廳組織,江蘇教育網上法律學校承辦的江蘇省中國小教師網上法律學校培訓,考核優秀;參加了通州區教育局、裝備室組織的國中化學實驗技能培訓,成績合格。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我會不斷學習,以期更好地服務於不斷髮展的教育事業。

教育關係到學生的發展,關係到學生家庭的幸福,關係到國家的興亡,我有責任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我會更努力的。

【第2篇】國中化學期末總結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1

化學教學是研究化學教學規律的一門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化學知識系統和化學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聯繫、相互作用及其統一。它的中心任務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能、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上學期工作回顧

國中化學是啟蒙教育,它有許多化學的專用語言,比較枯燥,弄不好學生有當作第二外語,因此充分利用它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樣樣的密切聯繫。通過一個個實驗,既讓學生們對化學充滿好奇心,又讓學生有所思考;通過一個個身邊的化學現象,讓學生感到化學知識是那樣的豐富多彩,保持持續的學習熱情,幾年的觀察我們發現有一些在其它學科學習成績處於中下的同學,由於能夠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渴求,其化學成績可以達到中上。

作為九年級新增的會考學科,我們沒有很長的複習時間,在起步階段要求學生在聽課、筆記、作業、改錯等方面必須樹立必要的學習規範,以後學習起來就比較順利。同時梳理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解釋社會實際的情況,如:戰事、醫療、經濟、環保等方面的信息。選擇典型例題進行講解、一題多變或多題一解,使學生善於從不同的角度與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以提高自己分析思維和解答問題的能力,同時傳授給學生一些應試技巧。

二、幾點反思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九年級化學特點始於九年級,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要迎接會考,教學的任務非常緊,在這幾年中我們的新課結束時間都是最後一門,且基本在三月底,複習時間較短。因此存在趕課現象,都想及早結束新課進入複習。為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2、元素化合物教學中,由於時間短、內容多、綜合性強,部分學生不能適應,沒有形成知識的網絡,教學手段上和教學效率上還有待提高。

3、往年的會考中發現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的運用,以及書面表達能力上還有一定的欠缺,為此教學中要不斷加強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並從規範學生的口頭表達訓練開始,逐步形成嚴謹正確的書面表達。

4、存在的問題:就化學科來説,上學期的化學實驗開展得較少,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沒有充分得到訓練;再加上由於趕着要把新課上完,沒有更好的組織學生複習,一些基礎知識學生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訓練,考試下來的成績並不理想。學生各科學習的任務較重,多數時候忙於應付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很少有時間複習、預習,也沒有時間思考學習的內容,因而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相對較差。

三、下學期教學工作打算

1、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國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2、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國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3、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會考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來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2

今年我擔任九年級171、172班的化學教學工作,化學是九年級新開的學科,是學生跨入化學科學殿堂的啟蒙階段,又是會考必考的學科,短短一年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能具備將來探索化學科學的興趣和靈氣,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升學問題。化學學科是新開的學科,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劣勢,教師引導得好能事半功倍,但一旦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或者學習被動,或者存在畏難情緒,那麼面臨的困難也就大。

本地學生由於以前的基礎差,普遍學習情緒不高,有一定的畏難和依賴心理。教學任務相當艱鉅,為了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我制定並在實際教學中即使根據情況進行有效調整,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新舊知識銜接好;很重視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讓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面向全體,講課時緊扣課本,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

二、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

化學學科有它自身的優勢——化學實驗,它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了解現象與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的規律;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探究,讓學生通過親身的探究性實驗活動,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利用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學探究的能力。

例如,組織學生探究氧氣的製取方法、氧氣的化學性質;探究二氧化碳的製取和性質,安排學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兩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隻燒杯後蠟燭火焰的燃燒情況;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了科學知識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複習總結工作

九年級化學是會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學生要有紮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學生的應變能力一定要強。因此必須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做好每個階段的複習工作,對於重點知識和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儘量幫助學生進行歸納。

另外對於學生作業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時批改,在作業上針對個人提出要求和意見。再比如説培提優補差工作,是正常教學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補充,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要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厲,對學生在掌握知識上有要求但沒有很有效的落實方法,致使不自覺的學生出現脱節狀況,對學習不能及時學有所得,就會逐漸出現成績滑落的現象。由於一些實際上的原因,與學生的接觸時間相對較少,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間和渠道相對較少。今後的教學中,對學生要從頭到尾都充滿信心和信任,對學生要既要鼓勵也要鞭策。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3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它同農業、能源、材料、資源開發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有着密切的關係,它對實現我國“四化”建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它不僅能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有關專業奠定基礎,也能為畢業生參加工作解決處理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國中抓起,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或認為化學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的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國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例如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中,應是先通氫氣,把試管內空氣排淨後再用酒精燈加熱,當黑色氧化銅完全變為紅色銅時,要先撤酒精燈,等試管完全冷卻後再撤掉氫氣流。這個實驗經演示講解後,我們用氫—燈—燈—氫四個字來表示,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並能完整準確地説出其四個字順序的含義及為什麼。

另外我們還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多地依賴於學習興趣,其形象識記能力超過抽象識記能力,喜歡動手,再造想象力比較豐富的特點,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目的即為鍛鍊學生動腦、動手、動筆、動口能力,從激發興趣着眼,訓練發現思維和創新思維,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例如學習了燃點以後,我們組織了學生做“燒不焦手帕”、“玻璃棒點燈”等實驗。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國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國中化學課來説,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鬆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瞭解掌握學生,結合學生暴露的問題,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密度,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儘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學完碳這一章時,我們組織學生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與氧化碳和碳分別還原氧化銅作對比分析,進而明確異同點及可燃性和還原性,進一步複習鞏固了氧化還原反應和實驗裝置及實驗步驟等。

國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説,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幾十種元素及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繫,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繫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例如在總複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於氣體的製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製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為此教師還應具有對教材探索、創造和對知識進行篩癬歸納、補充的能力。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於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

實驗證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精講多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還可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有利於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4

本學期的化學教學按計劃順利完成,以實際出發,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向前提高及格率,為了能進一步的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總結了幾條經驗:

1、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會考最關鍵的要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國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把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為了留更多的複習進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學用語的使用技能和實驗基本技能。平時的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瞭解每個實驗涉及的化學反應原理、裝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給機會讓學生動手做實驗,體驗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過程和樂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2、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3、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4、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鑽研教學大綱。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教育戰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學校雖然還沒有實驗化學新課程標準,但老師們都已開始研究新課程的特點,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外,要提前在九年級化學的教學中參考和滲透“新課標”的要求。

5、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聽完課後能與上課老師及時進行交流,提出不足之處,以求達到要好的課堂效果。

6、加強實驗教學。

會考試題中,實驗探究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複習中加強這部分的力度。

7、抓好學有餘力。

有特長的學生,給有特長的學生創造發展個性的氛圍、鼓勵他們冒尖,脱穎而出,為將來培養專門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8、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收取教訓。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與成長。首先紮紮實實抓各學段的合格率,這樣才能提高國中畢業合格率,最後取得高的升學率。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5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課堂上,促使學生超前思維,形成向教師(包括課本)“挑戰”的態勢,把教師的“授”讓給學生“講”,教師來評,使學生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是激活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生學習的服務者,是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者,教師的角色意識要進一步轉變。

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必須探究教學方法,以課本上的化學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按照課程內容的要求,積極開展實驗探究活動。教師通過實驗創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物質,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驗過程中動手動腦,初步學會化學研究的實驗方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體驗探究的樂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而化學更是一門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科學。人的衣食住行等都離不開化學,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在某種程度上可看成是人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化學史。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可用如下形式進行課外化學實驗活動:一是組織實驗興趣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願組織起來,研究實驗教學及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撰寫小論文、編輯實驗資料等;二是開展化學遊戲,寓實驗於娛樂之中,定期舉辦化學晚會,開展化學遊戲活動,通過科學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娛樂性的完美統一以適合中學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巧,培養創新能力。

在今後的化學教學中,要讓每一個學生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妙,形成持續的化學興趣,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國中化學期末總結(精選)

【第3篇】國中化學期末知識點總結

導語學習國中化學, “記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國中化學知識比較繁雜、零散 ,初學化學的同學 ,會感到難記易忘,因此 ,在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其實,採用了好的記憶方法,記住知識點是比較簡單的。以下內容是為大家準備的相關內容。

第一單元: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1)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蒸發皿、燃燒匙。

(2)測容器--量筒(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麪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3)稱量器--托盤天平(左物右碼)。

(4)加熱器皿--酒精燈。

(5)分離物質及加液的儀器--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

6.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第二單元:空氣

1.組成:n278%、o221%、稀有氣體0.94%、co20.03%,其它氣體與雜質0.03%。

2.空氣中氧氣的測定原理:壓強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產物是固體,紅磷。

(2)裝置要求:氣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卻到室温後打開彈簧夾。

(3)現象:放熱,有大量白煙產生,打開彈簧夾後,廣口瓶內液麪上升約1/5體積。

(4)結論:o2約佔空氣體積的1/5。

(5)探究:

①液麪上升小於1/5原因:裝置漏氣,紅磷量不足,未冷卻完全。

②能否用鐵、鎂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鎂會與n2、co2反應。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紅磷?

不能,原因:產物是氣體,不能產生壓強差。

3.氧氣的性質和製備

(1)氧氣的化學性質: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鐵在氧氣中燃燒燒集氣瓶中放少量水或細砂的目的:防止濺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氣。

(2)氧氣的製備:

工業製氧氣——分離液態空氣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點不同物理變化)

實驗室製氧氣原理

a.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

收集裝置:根據氣體的密度、溶解性。

b.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以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查—裝—定—點—收—離—熄。

c.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後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4.常見氣體的用途:

(1)氧氣:供呼吸(如潛水、醫療急救)。

支持燃燒(如燃料燃燒、鍊鋼、氣焊)。

(2)氮氣:保護氣(化性不活潑)、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凍。

(3)稀有氣體(he、ne、ar、kr、xe等的總稱):保護氣、電光源(通電發不同顏色的光)、激光技術。

5.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氫氣:將氣體點燃,用乾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再通過無水硫酸銅。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祕

1.分子

(1)概念: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最小的微粒,化學變化中可分。

(2)三個基本性質(一小二動三間隔)

影響因素(温度、壓強)。

2.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學變化中不可分。(2)三個基本性質(一小二動三間隔)。

(3)構成:原子核(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3.離子

(1)概念: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2)表示方法及意義:如fe3+:一個鐵離子帶3個單位正電荷。

4.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3)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

注: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其化學性質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層電子數為2)。

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其化學性質有可能相似(he,ne均為穩定結構)。

5.化合價和化學式

(1)化合價

a.寫法及意義:mgcl2:氯化鎂中鎂元素化合價為+2價。

b.幾種數字的含義

fe2+每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

3fe2+:3個亞鐵離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

(2)化學式

①寫法:

a.單質:金屬、稀有氣體及大多數固態非金屬通常用元素符號表示它們的化學式;而氧氣、氫氣、氮氣等非金屬氣體的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其化學式表示為o2、h2、n2。

b.化合物:正價在前,負價在後(nh3、ch4除外)。

②意義:如化學式h2o的意義:4點,化學式fe的意義:3點。

③計算:

a.計算相對分子質量=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

b.計算物質組成元素的質量比: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

c.計算物質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

第四單元:自然界的水

1.水

(1)水的組成

測定方法和原理(電解水)

結論: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h2(負極)與o2(正極)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

(2)自來水的淨化過程和淨化原理

沉澱——過濾——吸附——消毒。

活性炭作用:吸附(色素和異味)。

區分硬、軟水方法:肥皂水。

水的兩種軟化方法:(生活中)煮沸,(實驗室)蒸餾。

2.物質分類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淨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

1.質量守恆定律

(1)概念(反應物和生成物前後質量不變)。

(2)原因(三不變-原子種類、數目、質量反應前後不變)。

(3)化學方程式有關計算。

説明:

①質量守恆定律只適用於化學變化,不適用於物理變化。

②不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基本反應類型

①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

③置換反應: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幾種單質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於制鑽石、刻劃玻璃、鑽探機的鑽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於制鉛筆芯、乾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相同!

(1)常温下的穩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

c+o2點燃co2

不完全燃燒(氧氣不充足),生成co:

2c+o2點燃2co

(3)還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換反應)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2fe2o3+3c高温4fe+3co2↑

3.二氧化碳的製法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l==cacl2+h2o+co2↑

2)選用固液不加熱裝置

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4)驗證方法:將製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已集滿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業製法:

煅燒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高壓低温下可得固體----乾冰

(2)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h2o+co2↑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caco3↓+h2o

用於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

c+co2高温2co(吸熱反應)

(3)用途:滅火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乾冰用於人工降雨、製冷劑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2)有毒:吸進肺裏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體缺少氧氣而中毒。

(3)化學性質:(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可燃性②還原性)

1)可燃性:2co+o2點燃2c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h2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淡藍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藍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燒火焰是:發出明亮的藍色火焰。

鑑別:h2、co、ch4可燃性的氣體:看燃燒產物(不可根據火焰顏色)

2)還原性:co+cuo△cu+co2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的氧化銅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fe2o3+3co高温2fe+3co2

(現象:紅棕色粉末逐漸變成黑色,石灰水變渾濁。)

除雜:co[co2]通入石灰水或氫氧化鈉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co2[co]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co+cuo△cu+co2

cao[caco3]只能煅燒(不可加鹽酸)

caco3高温cao+co2↑

注意:檢驗cao是否含caco3加鹽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co32-的檢驗:先加鹽酸,然後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第七單元:燃料及應用

1.燃燒和滅火

(1)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

a.可燃物b.氧氣(或空氣)c.温度達到着火點

(2)滅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燒條件的任意一個即可)

a.消除可燃物b.隔絕氧氣(或空氣)

c.降温到着火點以下

(3)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

a.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b.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4)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cao+h2o=ca(oh)2放熱反應

2、化石燃料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學式:ch4(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物)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

化學性質:可燃性

ch4+2o2點燃co2+2h2o(藍色火焰)

(2)乙醇汽油-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

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

化學性質:可燃性

c2h5oh+3o2點燃2co2+3h2o

優點:

a.減少環境污染

b.節約化石燃料

c.促進農業發展

(3)新能源:氫能源(最清潔的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

1.物理性質

(1)金屬的物理性質:

a.常温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

b.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c.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2)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鐵合金——生鐵和鋼:主要成份都是鐵,但含碳量不同

鈦合金:熔點高、密度、機械性能好、耐腐蝕性強、“相溶性”等

2.金屬的化學性質

(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酸→鹽+h2↑

(3)金屬+鹽→另一金屬+另一鹽

(條件:“前換後,鹽可溶”)

fe+cuso4==cu+feso4(“濕法冶金”原理)

3.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裏: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於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

(3)位於前面的金屬能把位於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

4.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鐵的冶煉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裏還原出來。

3co+fe2o3高温2fe+3co2

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常見的鐵礦石: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赤鐵礦(主要成分是fe2o3)

(2)鐵的鏽蝕

a.鐵生鏽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鏽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

b.防止鐵製品生鏽的措施:

①保持鐵製品表面的清潔、乾燥

②表面塗保護膜:如塗油、刷漆、電鍍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ld4d7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