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會議主持詞 >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

大明湖景區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蹟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台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請您閲讀!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1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小王,今日我要帶領大家遊玩美麗的大明湖景區。人都到齊了嗎好的,跟我來吧。

看,路邊的柳樹長着長長的辮子,辮子垂進湖中,大家看是否有幾分與江南相似呢

來吧,讓我們坐上船去鐵公祠吧。

好了,到了,大家下船吧!

鐵公祠是為了紀念鐵鉉所建的,鐵鉉是明朝一個保衞濟南的大英雄,幾次打贏燕軍,可是最終被俘,朱棣親自審他,鐵鉉坐在地上,大罵朱棣叛逆。朱棣先後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後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後人稱鐵鉉為鐵公,為了紀念他,特意建了這座鐵公祠。

我們再坐上船,去中心小島吧!

下船了,遊客們!

這島上有三古,第一古是古樹,這棵古樹是一棵枯木逢春的柳樹,它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了;第二古是古亭,古亭名為歷下亭,它在唐朝的時候已經建立了;第三古是古詩,是唐朝大詩人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上半句寫的就是歷下亭。好了,遊客們,大家請隨意拍照,10分鐘後請到小船那裏集合,我在那裏等着。

好了,三點了。我們該結束這次歡樂的大明湖景區之遊了,期望能再次為大家服務,再見!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2

大明湖景區導遊詞

大明湖景區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景區,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景區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説此刻的大明湖景區、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景區兩大獨特之處。

南門牌坊

南門在南岸中部,門前矗立着一座金碧輝煌的民族形式牌坊,即南門牌坊。牌坊匾額“大明湖景區”三個字,就是據於書佃碑刻手跡複製的。牌坊原系明代建築,為木結構五間七彩重昂單檐式,飛檐起脊,坊脊及檐角飾有吻獸,坊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斗拱下額枋彩繪“旭日雲鶴”、“金龍戲珠”、“西番蓮”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豔麗,牌坊正中匾額,書“大明湖景區”三個鎦金大字,蒼勁渾厚。12根斜柱,支撐着三階式山形坊頂,柱礎由石鼓夾抱。

遐園

這是大明湖景區公園的園中之園,被譽為“濟南第一標準庭院”的遐園。

遐園始建於清代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是由山東提學使、湖南湘潭人羅正鈞倡議並主持建造的圖書館,因館址在原科舉考場貢院附近,所以羅正鈞取《詩經?小雅?白駒》中“毋金玉爾音,而又遐心”意,為圖書館起名“遐園”,期望能在那裏大興學風,培養人才

遐園仿照浙江寧波天一閣的設計,當時有“南閣(天一閣)北園(遐園)”之譽,稱“歷下風物,以此為盛”。

此刻的遐園,典廊環護,大門朝東,門外北側柳蔭之下,立一石碣,上有篆書“遐園”二字,為羅正鈞親題,原鑲嵌在大門門額之上。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3

大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見諸文字在1400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隋唐時名"歷水陂"、"蓮子湖",宋時又稱"西湖",金代又稱"大明湖"。其水來源於珍珠、濯纓、芙蓉諸泉,有"眾泉匯流"之説。"恆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其一大優點,並具"蛇不見,蛙不鳴"的自然生態之謎。現今大明湖位於濟南舊城區內,公園面積86公頃,湖面46公頃,水深平均2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特色的寫照。湖上鳶飛魚躍,畫舫穿行,岸邊繁花似錦,遊人如織。湖畔有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匯波樓、北極廟和遐園等多處名勝古蹟。

西南門位於大明湖公園西南隅,是大明湖公園四門中客流量最大的一個。初建於1963年,2000年重建。西南門坐北朝南,由大門入口、票房、連廊、花架、曲橋、水榭、服務廳七部分組成,是一組功能齊全的園林仿古建築。另有內外廣場,平面佈置構成開敞式外廣場和半圍合式的內庭院佈局。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東西長60米,南北進深40米。混木結構,紅柱綠瓦,彩繪西蕃蓮、二龍戲珠等圖案。大門之門樓為二層單檐,高12米,建築構成為捲棚歇山頂,前有花崗石抱柱,四周以花式木花窗圍合。二層檐下懸一橫匾,上書“大明湖”三個貼金大字,為郭沫若書。門樓內側匾額“湖光山色”,乃當代書法家武中奇先生書。二層樓西面,內側懸“迎旭”匾額,東面則蜿蜓入湖內,由花架廊將舫式水榭引入水面。花架廊和水榭上分別懸有“涵清”和“藕香榭”匾額,給人端莊大氣、優雅宜人的感覺。

龍泉池

北行約百米,是一黑色大理石詩詞碑,狀如影壁,上鐫名人詞作《卜算子·重陽》。碑後是一片松林,一棵棵高大的雪松,亭亭如蓋,蓊鬱葱蘢,遮蔽出大片濃蔭。濃蔭之中,五泓淨池自西向東迤邐排列。最東一池,直達湖岸。清澈的泉水從西池溢出,向東依次流入其餘四池,並由東池注入湖中。池岸以自然石疊綴而成;池與池連接處,則修置平橋,卧水拱橋、汀步橋跨水以及自然滾水壩,以便遊人觀賞、戲水;池中有小島,小島植花卉,花香沁人,可遠觀不可褻玩。這樣一處渾樸天然,兼饒泉林之勝的優美景緻,其實全由人設。泉水引自五龍潭,由地下管道至此湧出池底,名為龍泉池。

由龍泉池沿湖岸北行,就到遊樂場了。

遊樂場

由龍泉池沿湖岸北行約200米就到遊樂場了。遊樂場總面積9200平方米。那裏有一系列的現代遊樂設施,既有小巧趣味的兒童玩具,又有大型的現代遊樂設施。遊樂場南端有“海盜船”,船形若龍,採用液壓控制,可有空中擺盪成160°角,一次可乘坐24人。驚險刺激,頗為青年人喜愛。Disco健身車可健身,可自娛,隨着音樂輕快滑動,富有情趣。五爪章魚是大型遊樂設施,它有五條巨大的鐵爪,直徑約20米,每隻巨爪下有4個座椅,每椅可坐2人。巨爪可轉動,可升降,乘坐者也就在巨爪掌握中旋轉升降。遊樂場中部,有時空穿梭機,這是一台高科技遊樂設施。其主體是能夠上下左右前後六度搖動的液壓動力系統,採用3D動畫、數碼遙控、電子模擬等先進仿真技術。隨着立體畫面的移動,乘坐者可體驗太空旅行、海底探險、陸地疾馳等種種驚心動魄的感受。東面湖中,有摩托快艇,遊客可享受湖上衝浪的樂趣。另外,還可由湖上進入“海底世界”,一覽海洋生物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遊樂場中部還有觀覽車(摩天輪),高62米,轉輪直徑60米,有48個觀覽廂,每廂乘坐4人,旋轉一週約需13分鐘。乘坐其中,視野開闊,泉城美景盡收眼底。遊樂場北部,是現代大型遊樂設施過山車,建成於2001年3月。軌道總長434米,高19米,由立環、平環、螺旋環

三部分組成,是國內第一個採用立體環繞和螺旋環繞相結合的過山車。車廂為紅色,共4節,每節可乘4人,一次可乘坐16人。最高時速70公里,駛完全程約需2分鐘。或翻轉,或飛滑,或倒立,或騰空,驚險刺激,樂趣無窮。遊樂場對面是供您休憩的鴛鴦亭。在這兒您可應對湖水,稍事休息。

沿遊樂場北行,再沿湖岸折而東行,便是明湖觀景最佳處——鐵公祠。

鐵公祠

鐵公祠在大明湖西北岸,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長方形,佔地6386平方米(近10畝地)。四周環以曲廊,南臨湖岸。院內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築,是大明湖公園的園中之園。鐵公祠是為紀念鐵鉉而建的祠堂。

鐵鉉(公元1366~1402年),鄧州(今河南鄧縣)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識,賜字為“鼎石”,任都督府斷事。朱元璋死後,長孫朱允炆登基,任鐵弦為山東參政。燕王朱棣為與侄子爭奪帝王,以討伐主張削藩的大臣齊泰等人為藉口,從北京發兵南下“靖難”。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並焚燬他們的攻城器械。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計詐降,在城門上預設鐵板,待朱棣領軍進城,鐵板驟落,差點把朱棣砸死。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聞報,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再次興兵,繞過濟南,攻下南京,自立為明成祖。然後發兵復取濟南。鐵鉉兵敗被俘,朱棣親審鐵鉉,鐵鉉坐在地上,大罵朱棣叛逆。朱棣先後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後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鐵鉉的父母兒子全部被殺,妻子楊氏和兩個女兒被髮配教坊司。在這場叔奪侄位的宮闈之爭中,鐵鉉愚忠如此,令人扼腕。然而他守土一方,竭盡職守,橫逆加身,剛烈如鐵,又令人敬佩。加之統治階級又提倡忠君報國,所以自明代中葉起,濟南人就開始塑像建祠紀念鐵鉉。

鐵公祠東大門為鎖殼式門樓,硃紅大門,迎門有太湖石,屹立於鬆蔭之中。大門以北是半壁曲廊,廊壁上闢有花窗,框成幅幅小景。曲廊北即佛公祠和鐵公祠了。佛公祠居東,是為紀念山東巡撫佛倫而修建的。

佛倫,姓舒穆祿氏,滿族正白旗人。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任山東巡撫,後官至內閣大學士。此處現名為“明湖齋”,為旅遊紀念品商店。鐵公祠居西,中間有石碑相隔。兩祠都是三間,坐北朝南,前檐出廈,歇山起脊,紅柱青瓦,顯得古樸而肅穆。鐵公祠西為“湖山一覽樓”,中間由遊廊相連。樓高二層,各五間,登樓可觀賞碧波盪漾的大明湖全景,遠眺城南染煙含黛的羣山。現今,湖山一覽樓是大明湖公園的一處飯店,名“荷香村”。登樓宴飲,湖山一覽,更添幾分雅興。

出湖山一覽樓向南,又是一半壁長廊,中間有圓形洞門及兩個長方形洞門,這一帶多有文人題刻,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石刻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副對聯,因為準確概括了古城濟南柳綠荷香,湖山掩映的獨特風貌,成為千古名句和濟南的驕傲。對聯由清嘉慶年間山東提督學政、歷史學家劉鳳誥撰,山東巡撫、大書法家鐵保書。對聯石刻至今仍嵌在西廊壁圓形洞門兩側。從洞門南向東,就是大明湖公園最為秀麗的所在小滄浪了。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4

泉城明珠大明湖景區位於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來源於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説,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景區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景區,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其位置在今五龍潭一帶。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景區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説此刻的大明湖景區、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景區。明代重修城牆,大明湖景區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景區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景區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蹟爭輝。沿湖垂柳環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遊客雲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台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歷下亭位於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島子上,年代久遠,幾多變遷。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內嵌有杜甫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園中之園——鐵翁祠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境清幽曠遠,建築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著名對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那裏。

道教廟宇——北極閣高聳於七米台基之上,建於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廟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並繪有真武大帝傳奇故事和樂伎獻壽圖等壁畫。

濟南第一標準庭院——遐園建於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其佈局設計均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格式,四周曲廊相連。園內假山突兀,山石奇異。西北角長廊壁上嵌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

還有稼軒詞、南豐祠、匯波樓、秋柳園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周匝公園各處,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遊樂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明湖勝景,古往今來,贏得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詠贊篇章。“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揚煙;鼓枻其中,如遊香國”,“鷗鷺點乎清波,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晚清大文學家劉鶚對“佛山倒影”的描述,更是引人入勝:“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裏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里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裏,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行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大明湖景區便隨着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加之解放後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吸引了很多海內外遊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

為了滿足不一樣層次的遊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西岸建成了總面積約9200平方米的遊樂場。場內設有海盜船、Disco健身車、電子遊戲、五爪章魚、摩天輪、碰碰車、直升飛機、電瓶車、天使轉椅、蹦蹦牀等各種遊樂設施,驚險刺激,新穎趣味,既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們開心。

大明湖景區不僅僅是遊覽觀光的極好場所,湖北岸還有數處茶社和明湖樓、荷香村兩處飯店,供遊客休息就餐。明湖樓建於1983年,是一座“外古內今”的中國傳統式仿古建築,樓高二層,總面積約2735平方米。明湖樓的飯菜講究色、香、味、型和營養,以魯菜系中濟南菜的“歷下風味”為主,尤擅長魚的烹製,製做的全魚宴令人叫絕。荷香村飯店位於鐵公祠院內,為一古典式二層樓建築。該店除烹製魯菜系中的“歷下風味”菜餚外,還擅長鍋貼製作。其配料和加工技術均引進濟南鍋貼老店便宜坊,所制鍋貼令遊客一飽口福。

近年來,隨着改革的深入發展和旅遊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大明湖景區公園的領導者們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利用自身優勢,舉辦多種活動,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並逐步構成傳統。

荷花展是公園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自86年開始,已舉辦九屆了,其中有兩屆是全國規模的。荷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舉辦荷花展覽,旨在宣傳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質。荷展一般在7、8月份舉辦,此時荷花長勢最旺,花繁葉茂,最宜觀賞,是賞荷納涼的好去處。

龍舟賽也是公園大型的活動。大明湖景區水域遼闊,條件得天獨厚,自93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參賽單位均來自我市各大企業,規模逐步增大,是一項羣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對於促進全民健身和增強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具有進取的作用。

民族風情藝術節是最火爆、最熱烈的活動。大明湖景區是歷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舉辦民族風情藝術節,可謂珠聯壁合。今年4、5月份,我們與北京海淀區文化局聯合邀請了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40個少數民族200餘名演員來公園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轟動了整個泉城,這樣的活動要構成傳統,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蘭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園也是傳統的活動。公園有全省最大規模的蘭花基地天香園,有一支技術比較過硬的花卉隊,他們日日辛苦勞作,將美和温馨奉獻給遊客。

為了增加文化氣氛,提高檔次,公園內還辟建了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自今年6月份開始,公園又邀請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編鐘展演團來公園作為期半年的表演,向遊人展現中國古典音樂之精華。古編鐘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舉辦古編鐘展演,既豐富了觀賞資料,又使遊人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

社會在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景區公園將適應潮流,大膽創新,逐步構成集遊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旅遊區。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5

尊敬的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今日我要帶大家遊覽的是濟南的大明湖景區。大家此刻看到的大門,就是大明湖景區的北門。這座大門叫北渚。大門上還有石刻北渚兩個字。

走進大明湖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銅器,這就是大明湖景區的九鼎。這鼎是古代祭拜時燒香用的。繼續往前走,就能看到一盆泉水姑娘的盆景。

看前面的指路標。只要沿着這條路走一段時間,就能到匯波樓了。匯波樓高大約十米,很是壯觀。匯波樓還十分古老,帶着古色古香的濟南氣息。站在匯波樓的高處向下望,能看到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湖中的小島一片葱綠,僅有湖面上有時會有一些遊船靜靜地劃過,所過之處總會留下一條長長的漣漪。這就是濟南八景之匯波晚照和佛山倒影。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一大片草地。這片草地上有很多奇石,有的像是兩隻烏龜在草地的旁邊,就是剛開通的船票的售票點,能夠一向到趵突泉。

拐過彎來,我們就來到了長廊。長廊的左右兩旁種着鐵樹和榕樹。你看這榕樹,別以為它是很多株,其實僅有一株。走過長廊,就來到了鐵公祠。大家看鐵公祠前的鼎石不就是名將鐵鉉寧死不屈的體現嗎

長廊走完了,再往前走一會兒,就來到了兒童遊樂園,以後我們會再來玩的。休息區到了,大家肯定累了,在這兒休息一下,一會兒我們就要從西南門準備出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對濟南大明湖景區的讚美,不明白大家從今日的遊覽中感受到了沒有如果乘船遊覽大明湖景區,會是別樣的一番感受。寬闊的湖面,靜靜的湖水;蛇不見,蛙不鳴的情致欣賞着美麗的景色,不僅僅陶醉其中!

(此刻集合!)看了這麼長的時間,大家是不是很想明白它的水源呢那下頭可要認真聽了!他的水源來自濟南的七十二泉的泉水,水質清冽並且水量十分充足,固有久旱不幹的特點。

大家此刻的位置是大明湖景區新區,新區的景色也是很不錯。大家低頭看,五彩的花兒扭弄着嬌嫩的身體,綠色的草兒也歪着頭享受着温和的陽光與涼爽的清風。大家再抬起頭來,在我們眼前的正是超然樓。那裏可是個欣賞木雕的好地方,迎門處有一副老濟南的縮畫,看呀,以往的老濟南是多麼熱鬧,泉水不停地湧出;芙蓉街上也是幹什麼的都有,熱鬧非凡。別處的木雕也很有代表性。大家解散,去欣賞木雕吧!

集合!今日的遊覽就到此結束了。大明湖景區很美麗,壯觀,氣魄和雄偉有一些遊客是不是沒遊覽夠呀,沒關係,下次我還帶你玩轉大明湖景區!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6

各位團友,你必須聽説過這樣一首詩吧:“濟南人説勝江南,菱葉荷花互有參。無數聲光收不盡,欲明染得水波藍”。這首古人的讚美詩形象地描繪出大明湖碧波瀲灩,翠柳煙籠,荷花飄香的美麗景色,大明湖這顆鑲嵌在泉城濟南王冠上的明珠,古往今來,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到此暢遊。

大明湖歷史悠久,至今已經歷了1400多個春秋。早在北魏之前,就是未被命名的天然湖泊,那時的水面比此刻大數十倍,所謂:“湖闊數十里,波光搖碧山”。眾多泉水不分晝夜地噴湧,汩汩的泉水向地勢低窪的北邊流去,無涯無際的匯聚在那裏,便構成湖泊。歷史上就有:“眾泉匯流,平吞濟濼”之説。明朝時,那裏就具備了遊覽的價值,舊《歷城縣志》中寫道:“湖光浩渺,山色遙連。冬泛冰天,夏揖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揚煙。鼓枻其中,如遊香園。鷗鷺點乎清波,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矣。”是啊!這片湛湛綠波,如在江南水鄉,自然是不足為異。但它卻是在華北地區,又偏偏位於繁華鬧市之中,透出一派自然天簌之美,因而就彌足珍貴了。之後具有必須審美眼光的文人們發現了那裏的美景,常來遊覽,為方便遊覽,逐漸地修些堤橋、亭台、樓閣,以便休憩、宴飲和雅集。明清時期,大明湖已成為名揚天下的遊覽勝地,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無數名流士家,傾倒了千萬文人墨客。可是在解放前的大明湖水流淤塞、亭榭傾頹、草木荒蕪,哪有什麼風光景色可言“物換星移幾度秋”,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的大力疏浚、修繕、擴建,對大明湖進行全面綜合治理,1958年闢建為公園,才使得古老的明湖重放光彩。目前的大明湖水面面

積為46公頃,湖濱遊覽面積為35公頃,名勝景點20多個,歷代碑刻50多方,是一座南北方園林特點兼具、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融、傳統文化與現代設施結合的大型園林公園。

踏入公園,湖水碧波盪漾、湖中荷花飄香、湖岸楊柳翠綠,還有樓台亭閣、長廊曲橋、名勝古蹟點綴其間,一派古老、典雅、恬靜、秀麗的風景,猶如一幅巨大的充滿詩意的畫卷。

各位團友,我們的遊覽將從大明湖公園的正門——南大門開始。大家看,前面這座造型精美、色彩豔麗的民族形式的牌坊,就是大名湖南門。這座牌坊最早是明代建築的,後經歷代數次修復,保存至今。牌坊頂為黃色琉璃瓦覆蓋,檐下由雲頭斗拱承託。拱下的額枋彩繪是旭日雲鶴、金龍戲珠等細膩優美的圖案。牌坊匾額“大明湖”三個鎏金大字,是清代著名書法家於書佃書寫的,蒼勁有力,渾厚敦莊,為此大門增色非淺。

入大明湖南門,沿曲水橋西行,便是遐園了。這座具有江南風格的庭園建築,是1909年山東提學使羅正鈞創辦省立圖書館時建築的。遐園的設計造型參考了浙江寧波“天一閣”的樣式,其宏麗優雅不比天一閣遜色,故有“南閣北園”之譽。據建築學家説,濟南的遐園、蘇州的獅子林、寧波的天一閣有同工異曲之妙,三者又各具風采。

遐園正門外石碣上篆書“遐園”二字,是羅正鈞於宣統元年(1909年)親筆題書。遐者,意味深遠也。遐園的構築,佈局得體,使有限的地面,容納了不少東西。面臨遼闊的湖面,建築依託自然,從外窺望,似深奧莫測。園內古木蒼藤、曲徑迴廊、假山亭閣、泉流瀠回。景物遠近高低、錯落有致,幽曲深邃,置身其中,則有無限空闊而無擁塞之感,是合乎我國庭院設計的優良傳統的。它雖不及蘇州挫政園的柳暗花明、含藴多姿,卻也贏得濟南第一標準庭院的稱譽。向裏跨過一座拱橋,迎來了一古雅小院,那裏的宏雅閣、海嶽樓裏珍藏着許多名貴的金石、嘉祥漢畫像石、北齊古業寺造像、北魏正光年間李璧墓誌、隋開皇時造像殘石、唐天寶時元載造像。還有岳飛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刻工精細,狂草飛舞。這些藝術精品,堪稱國寶,閃爍着齊魯古國文化之光,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給遐園平添了文化色彩。遐園迴廊盡頭,假山之巔,巧立一座尖頂四面涼亭——浩然亭。登上亭子,能夠縱覽湖光景色,回味遐園深奧的意趣,頓覺心曠神怡。

出遐園西行,湖南岸這座古代官暑型建築,就是南宋愛國英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紀念祠。

辛棄疾,號稼軒,濟南人。他所處的時代正值北宋最慘痛的靖康之難,中原淪於金人,家鄉被佔,百姓倍受塗炭,而南宋小朝庭寧棄中原,換取暫時苟安。辛棄疾自幼受愛國主義教育,立志抗金復國。二十一歲時在家鄉起兵抗金,並與耿京起義軍匯合,屢破頑敵。之後叛徒張安國謀害了耿京而投敵,義軍潰散。辛棄疾憤恨之下,率五十多人闖入金營,活捉叛徒,驚破敵膽,伸張了正義。南歸後,他眼看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抗戰,憂心如焚,遂上書《美芹十論》、《九議》等,卻被棄置不顧。他一生躍馬橫戈,“氣吞萬里如虎”,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報國無門的悲憤心境可想而知。辛棄疾是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詞人。他的詞作沉鬱雄奇、氣勢恢宏、憂怨悲壯,是中國文學史上開創豪放派詞風的代表之一。辛棄疾屢經坎坷,晚年還終以祖國為念,寫下了很多的詩詞,抒發了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情懷。

歷史是公正的,人民對歷史上的愛國者和賣國賊從來都是愛憎分明。這座稼軒祠的舊址是“李公祠”,人民痛恨賣國賊李鴻章,把他的塑像早就搗毀扔入湖中;人民懷念愛國詞人李辛棄疾,所以在1961年把這座舊祠改成稼軒祠。

稼軒祠佔地約1400平方米,前後兩進院落,結構緊揍、佈局嚴謹、青磚灰瓦、古樸典雅。大門正中高懸的“辛棄疾紀念祠”金字匾額是陳毅元帥的手書。正廳前的抱柱楹聯為1961年郭沫若先生的題詞:“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上聯概括出辛棄疾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成就;下聯展示了辛棄疾憂國憂民、壯志難酬的愛國情懷。該聯與辛祠一樣豪放雄闊,言簡語驚,道出了我們的心聲。來濟南遊覽的人,都會想到大明湖的稼軒祠和趵突泉的李清朝故居,垂念濟南的這兩位傑出的大詞人。

從明湖南巖可乘船去歷下亭。乘坐雅緻宜人的畫舫,泛舟湖上,一路魚躍荷塘,蓮葉濺珠,如遊香園,真可謂“舟行着色屏風裏,人在迴文錦字中”,令人欣然陶醉。歷下亭位於湖心島上,掩映在葱蘢的綠蔭之中,碧波環抱,風景佳麗。明湖中央有了歷下亭。好似畫家“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使湖面這個若大的空間,有了層次,更有了神韻。

歷下亭是因為位於歷山之下而得名。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500年以前,即北魏的“客亭”。自那以後歷下亭數易其地,宋代遷至今大明湖畔,到了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才重建於湖心島上。

此刻的歷下亭,基本上堅持了清代的規模,亭高9米,寬7米,紅柱碧瓦、八角重檐、古意盎然,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木結構建築。亭前回廊臨水,兩側東西長廊,東接臨湖閣,西連小四面亭,構成迴廊之勢。歷下亭上高懸乾隆皇帝手書“歷下亭”匾額。亭北有五間大廳,正廳襲用了曾鞏在州衙齋中的題名——名士軒。廳前抱廈柱上有郭沫若的楹聯:“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此聯中的“楊柳”、“芙蕖”均為大明湖獨特之景觀,“萬方”、“一片”亦正切合大明湖湖面開閣、碧波盪漾之狀,尤其是聯中溶入大明湖的名字,更為巧妙。

歷下亭是古往今來文人志士彙集的地方,李白、杜甫、蒲松齡、郭沫若、王盡美、老舍、臧克家等都曾在那裏揮毫詠歎,題詩作文、論古道今,留下了許多著名的華章妙句,珍貴黑跡。其中亭前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千萬年來,不知贏得了多少遊人的品評和讚歎。唐天寶四年(745年),詩人杜甫來到濟南,與當時任北海太守的李邕相遇,兩人早就彼此仰慕,此次相見分外驚喜。李邕遂設宴於歷下亭招待杜甫,並邀濟南名士、學者、好友同聚一堂,即席酬答,談古論今,氣氛熱烈。席間,杜甫寫下了《陪李北海宴歷下亭》的著名詩篇。其中“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詩句由清代書清家何紹基書寫,鐫刻在亭前楹柱之上,流傳至今,成為家喻户曉的名句。令濟南人引為榮耀,也使得歷下亭名傳天下。名士軒內西牆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線描畫像,神態自然、栩栩如生。東壁嵌有何紹基寫的《歷下亭詩碑》,還有清代書法家張祥河,清末濟南名畫家鬆小夢的書法刻石,都為古代珍品,為古亭增添了詩情畫意。

從歷下亭划船向北,就到了北極閣。北極閣始建於元代初年(1200年),是濟南地區最大的道教廟宇。為什麼要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建造北極廟呢北極閣又名真武廟。真武即玄武,因避帝諱改“玄”為“真”。玄武是我國古代北天星區的象徵,在神話傳説中它是一個龜蛇合體的動物,其後道教奉尊為“真武大帝”。玄武是代表北方的水神,在大明湖北岸,奉祠北方星區的主水之神,建築北極廟,以道教的眼光來看是順理成章的。金元之際,濟南道教盛行,所以,真武廟也就在元代創立了。

北極閣巍峨矗立於明湖北岸高台之上。閣門三重雕樑畫棟,是一組綠瓦紅柱的古建築羣。這組建築由鐘樓、鼓樓、前殿、後殿、東西配房組成,雖然規模不龐大,卻也氣派非凡。前殿正中為真武帝君像,高2.5米,上有“位極天樞”匾,兩旁塑龜蛇二將和金童玉女以及風伯、雷公、雨師、電母等十二餘尊彩塑。尤其是龜蛇二將造型獨特,栩栩如生,令人驚歎。那突起的肌肉和微微跳動的脈管,表現了武士威風凜凜征服邪惡的正義之美,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北極閣原有一名聯:“作湖山一日主人看萬脈爭流諸峯羅列;歷唐宋百年過客有少陵詩筆曾鞏文章”。寫登閣所見,發無限感慨。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頗具氣勢,此聯雖題於北極閣,卻毫無宗教色彩,而是以自豪的語氣來稱頌大明湖。

站在北極閣高台之上,南望羣山連綿,低瞰明湖如鏡。青山碧水,花樹搖映。滿湖荷花,四面垂柳,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更覺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詩句何等絕妙!

我們此刻來到的地方是鐵公祠,鐵公祠是為紀念明代建文帝時兵部尚書山東布政使鐵鉉而建。

明朝建文帝時,燕王朱棣自北京揮戈南下,要奪其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兵臨濟南時,遭到山東布政使鐵鉉的頑強抵抗,嚴防死守,屢挫燕兵。燕兵圍攻不下,只得繞城而走。朱棣奪取皇位後,回兵復攻濟南。因寡不敵眾,城終失守,鐵鉉被俘,仍不屈服,遭酷形慘死,並珠連九族。後人敬其忠烈行為,建祠祭祀。

鐵公祠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後廢圮不存,此刻的鐵公祠是1996年重建的。這是一組仿古式建築,青瓦紅柱,古樸典雅。正廳置鐵公銅鑄坐像,像高2.3米,重1.8噸。造型威武,神態凜然,遊人到此不禁評説歷史,指點興亡,真乃“大節凜東藩四百載至今如昨,崇祠留北渚萬千動雖死猶生。”

鐵公祠的西南側,有一處獨立的景區,它由八角亭榭、湖濱曲廊、小石橋和荷花池等組成。清幽脱俗,別有情趣。這就是著名的“小滄浪亭”,為什麼叫“小滄浪”呢原先這組建築是仿照蘇州著名園林滄浪亭的風格而建造的。蘇州滄浪亭將園外的水與園內的亭台、假山、花木聯成一齊,藉以擴大園景。那裏的建築,也是採用了借景法,借用了大明湖的粼粼碧波綠水,所以這個園中之園的南面不築圍牆,而設臨水的長廊。西面是漏牆花窗,這樣就把湖光山色引進園景中來,讓碧波盪漾的湖水和巖上的亭榭、假山連為一體,獲得了無限的外景。所以題名為“小滄浪”。園中有園,借景擴景的中國造園藝術的高明手法在大明湖也得到了證明。

小滄浪亭西牆廊下嵌有若干石刻詩文,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真是要言不煩,絕妙地概括出濟南湖光山影的特色,並且用語又是那麼簡潔清麗。這幅聯語是清代學者劉鳳誥創作的,由時任山東巡撫的鐵保書寫。清嘉慶九年,鐵保在那裏宴請其僚友山東提學劉鳳浩。席間,劉鳳誥士分讚賞小滄浪亭的精巧別緻。明湖夏夜,風輕月朗,柳翠荷香,劉鳳誥觸景生情,才思頓開,吟得此聯,鐵保即席揮毫,為泉城明珠再添一筆光彩。該聯將大明湖荷花鋪面、楊柳抱岸、山罩泉城、湖映藍天的勝景展現於眼前,成為後人讚美濟南的絕句。

各位團友,大家此刻能夠在這兒划船遊湖,當你泛舟湖上,就會從另一角度去領略大明湖無限風光和萬種風情了。

遊大明湖導遊主持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huiyi/dzl6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