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領導講話稿 >

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精選多篇)

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精選多篇)

第一篇: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基礎性建設

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精選多篇)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不是一個純理論問題,也不是一個純實踐問題,而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無論黨的領導能力還是執政能力,從根本上説都是發源於馬克思主義同具體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創造性力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執政理論建設,提高用執政理論指導執政實踐的能力,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學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提到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抓住思想理論建設、學風建設、總結實踐經驗等關鍵環節,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大力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提高全黨的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水平。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是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一項基礎性建設。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的根本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既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黨必須具備的一種根本能力。作為一條基本原則,它體現了我們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即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運用馬克思主義,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實際問題;作為一種根本能力,它表現為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本領,即善於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來解釋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就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表現為一種理論形態,而理論只有為工人階級政黨所掌握並被實際運用於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時,才會產生巨大的現實力量。因此,無論黨的領導能力還是執政能力,從根本上説都是發源於馬克思主義同具體實際相結合而產生的創造性力量。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需要將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樣才會形成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能力。黨執掌國家政權,需要將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與執政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形成執政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説,黨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根本能力在領導和執政問題上的具體體現。在現階段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就是要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上去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既不是一個純理論問題,也不是一個純實踐問題,而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沒有執政的理論思維,執政實踐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沒有執政的具體實踐,執政理論就會變成無對象的理論。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執政理論與黨的執政新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切實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分析目前黨的執政能力狀況時指出,黨的執政能力同黨肩負的重任和使命總體上是適應的,但也存在某些不適應和不符合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問題。這些問題説到底,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問題。具體而言,或者是由於本領不足,不善於用黨的執政理論去指導執政實踐;或者是由於思想作風的原因,影響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的提高。因而,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就必須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加強執政理論建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前提是有科學理論的指導,而且理論建設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2014年6月,胡錦濤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理論建設的問題,這是黨中央向全黨特別是黨的思想理論戰線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黨中央在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出台之前提出這個問題,一方面説明執政理論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黨中央以超前的思維來強調理論建設。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執政理論建設六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即執政理念、執政基礎、執政方略、執政體制、執政方式、執政資源等,都應當進行深入的研究。這六個方面,有些是我們以往有過一些研究但需要結合新形勢繼續深化認識的,如執政理念、執政方略等;有些是我們做過研究但需要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進一步解決好的,如執政基礎、執政體制、執政方式等;有些是第一次在我們黨的理論建設中提到的問題,如執政資源等,更需要加強研究。只有把執政理論的基本問題研究透了,才能為執政能力建設提供科學指導,促進執政理論與執政實踐的緊密結合。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提高用執政理論指導執政實踐的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體現在執政問題上,就是用執政理論指導執政實踐的能力。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五個方面的執政能力,都是需要用執政理論指導執政實踐才能形成的能力。比如,要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就必須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要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就必須學習和掌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等。現階段,特別是要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主要從事實際工作,實踐經驗較為豐富,往往喜歡運用經驗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經驗思維是根據實踐經驗而產生的一種思維,它與否認理論作用的經驗主義不同,但經驗思維如果不注重向理論思維躍升,總是停留在經驗思維的層面上,久而久之就很容易滑向經驗主義。因此,正確的態度應當是運用經驗思維而不固守經驗思維,善於從經驗思維向理論思維提升。理論思維的水平提高了,就能夠更加自覺地用執政理論指導執政實踐,進而提高執政能力。着眼於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弘揚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學風。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也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思想作風保證。執政理論與執政實踐的結合,不僅有一個善不善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問題,更存在一個能否自覺做到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問題。如果作風不端正,説歸説、做歸做,搞形式主義,耍花架子,即使有再好的執政理論、再好的執政實踐條件,也不可能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執政能力。此外,執政能力建設還表現為執政主體認識論和價值觀的科學化,即只有堅持執政為民的價值觀,才能自覺地把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緊密統一起來,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抓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關鍵環節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對於我們黨來説並不是一個新問題。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需要把這一問題提到執政能力建設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抓住思想理論建設、學風建設、總結實踐經驗等關鍵環節,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堅持把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重點抓好領導幹部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具備理論思維,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恩格斯説過:“對一切理論思維儘可以表示那麼多的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的確無法使自然界中的兩件事實聯繫起來,或者洞察二者之間的既有的聯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300頁)執政能力是以理論思維能力為內核的。理論思維能力上不去,會直接影響工作中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執政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因此,加強理論學習,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質,對於執政能力建設具有根本的、長遠的意義。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也應學習和掌握做好工作所需要的各種業務知識。應當結合具體實際,積極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活動,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建立健全學習制度,提高領導幹部學習的質量,並努力將學習的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執政能力。持之以恆地抓好學風建設,建立健全保障和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有效機制。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常抓不懈的問題。在新形勢下,需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契機,繼續從學風建設的角度把它抓好,特別是要找準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和引導,在全黨形成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風氣,更好地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同時,應把學風建設與制度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學風建設之中,充分發揮制度的保障和促進作用。領導幹部的考核機制、評價機制、獎懲機制等,都應體現學風建設的要求,使之有利於提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能力。注重從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提高,從總結實踐經驗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提高執政能力,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更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鍊。但現實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同樣是在實際工作中鍛鍊,主觀條件也大體相當,但效果卻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這裏就有一個是否善於總結經驗的問題。總結經驗的實質,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即在實踐的基礎上,把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再用理性認識的成果去指導實踐。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於總結經驗,並將其昇華為科學理論,用以指導新的實踐。增強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需要提高總結經驗的能力。惟有如此,才能遵循從認識到實踐、又從實踐到認識這一循環往復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不斷提高執政能力。

第二篇: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

論文關鍵詞:“七一”講話 總結歷史 基本經驗

論文摘要:學習江澤氏同志的“七一”講話,渾劉領套總結我們黨的歷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臉要把握奸這樣幾十問題:歷史證明,中國井產覺是善於罔先進理論武蓑自己的中華民藏和中國甩利益的忠實代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阡相結合,是永遠常青的科學方法{解放思想,賓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永禳青年活力的法寶,也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空鑰匙;馬克思主是不斷髮展的料學,創新是我們黨和我們民簌不斷進步的更魂

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內涵豐富、孱想深刻,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指導性,是一篇劃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講話對黨的8o年光輝歷程和基本經驗作出了高度的概括總結,指出:八十年的實踐啟示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異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驗。”

一、歷史證明,中固共產黨是善於用先進理論武裝自己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

眾所周知,在2o世紀這個人類歷史上空前動盪劇變的時期,中華民族面對着兩大所史任務:一十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與此相一致,2o世紀的中國歷史,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努力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宴踐而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理論是一面旗幟中國共產競從l921年7月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了自己的崴幟上。但是,馬克思主義畢竟是產生於歐洲資車主義國家的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對於半封建半殖民地條件下的中國來説,馬克思主義不可能提供解決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各種復採問題的現成答寨。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承擔起了把馬列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轉化工作,致力於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台,並且在結台的歷史長河中與完成近代的阿大歷史任務枷吻合,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中華民族求得了昆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鄧小平理論導l下,我們的國家正在穩步地完成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任務。困此t歷史雄辯她證明,口國其產黨是善於堅持科學理論指導的偉大政黨,

是中國人毛利益的忠實代表

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台,是永遠常青的科學方法

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定不移地走自的路,既是在我國勝利推進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然途徑.又是正確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規律的必然選擇對此,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都作出了精彩的表述。毛澤末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u稱得起我們所講的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耍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他強調: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鄧小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車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江澤民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進一步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只有正確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斷髮展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l弋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t指導我們黨帶領人民戰勝一切艱難挫折,取得了一十叉一個勝利。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一個開放的思想體系,它不斷汲取和融入新思想、新觀點、新方法t開闢自己的發展之路。同時,時代的變化,實踐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必須隨着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因此,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台,這是我們最為寶貴的經驗。這一經驗昭示並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從精神實質上把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緊密聯繫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聯繫當前的形勢、任務和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聯繫本部門、本地區,本單垃的實際和自己的工作實際、思想實際,去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尤其是鄧小平理論。

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也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金鑰匙

江澤民同志在中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足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這既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科學總結.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宴踐的經驗總結。以毛澤東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其產黨人,正是因為逐步破除了對馬克思主義“本本”的迷信,並經過延安整風運動極大地解放了思想,在全黨確立起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成功地開創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

的中國自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台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杜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之後,在十一屆三中全嘗召開前的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黨的思想路線曾嚴重背離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軌道。對此,鄧小平尖鋭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為了拯救黨和國家,鄧小平倡導和支持了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在全黨重新確立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這條正確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們黨才得以深刻地總結了歷史經驗和教訓,重新認識了國情和國際形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固此.歷史證明,解放思想、宴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宴際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得以產生的重要前提,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寶,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金鑰匙,我們必須倍加珍惜這極為寶貴的歷史經驗,永遠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幟。

四、馬克思主義是不斷髮展的科學,創新是我們黨和我們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

江澤民同志在《講話)中強調:“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如果不頤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脱離實際而不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選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始終反對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道理所在。”他寫召:“全黨同志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原理和科學精神,=於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善於總結人民羣眾在實踐中創造扮新鮮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也是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發出的號召。

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隨着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體系,只有隨着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突破創新,它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説,堅定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列主義的理論精髓而不是理論條文,在堅持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圖創新.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為稜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其有的高貴品格。正因為如此,他們才開闢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兩條成功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歡歷史性飛躍,結出了兩大理論碩果,指導中國人民求得了民族解放,走上了繁榮富強。因此,創新對我們黨、對我們民族,都是非常重要的。創新是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不斷進步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政黨,會田暄化呆板而失去活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將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以江澤民同志為桉心的黨中央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帆,根據目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總結改革開放的新經驗,在理論上怍出了一系列新的創造,形成許多新的思想和觀點例如:關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的新概括;關於“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擠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的新概括;關於“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的新概括等等。特剮是前提出把我們黨建設成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剝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黨想,都以新的思想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世紀之交所作出的重大理論創缸固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統一.堅持學習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創新精神,學習江澤民“七一”重要講話這一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善於不斷創新,在創新和創造中推動中國化馬列主義理論的發展,不斷開拓工作的新局面。只有如此t才能不斷突破舊的觀念、舊的體制等的柬縛,為廣大人民羣眾從事創新性的現代化變革事業創造優良的環境,極大地釋放和調動人民羣眾從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篇:1辨析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1.辨析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正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説,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地和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的、觀點來指導革命、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並且在總結實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並進一步根據實踐的需要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 2 .科學發展觀是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社會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

3.如何理解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的指導方針?

以人為本 科學發展觀 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經濟規模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000美元的條件下,我們黨提出的指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發展和具體體現,是應對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的需要,是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建立和諧社會目標的需要。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自覺用以指導實踐,適時調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於我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4.為什麼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一是要從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創新成果準確鮮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學綜合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七大報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綜合了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並第一次闡明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這“三個一”,就成為鮮明的、貫通的、完整的統一體。

二是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三個方面的新的偉大覺醒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新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就表明,黨在新時期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是通過思想理論上三個方面了不起的偉大覺醒實現的。

三是要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從一以貫之的創造性和連貫性的有機結合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又説:“《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羣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這就告訴我們,黨最可寶貴

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既是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和心血的結晶這個角度來説的,又是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繼往開來、承前啟後中所體現的創造性和連貫性的有機結合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這個角度來説的,更重要的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實踐中所體現的巨大威力這個角度來説的。因此,毫無疑問,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5.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意義。

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內容包括: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獨立自主的原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根本性質;改革是一場革命;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不可缺少的條件;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三步走發展戰略"、先富起來和共同富裕的關係;黨的建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一國兩制"推動祖國統一大業完成等等。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它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廣闊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這是這一理論鮮明的時代精神;它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

6.鄧小平完整的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是在什麼時候?

鄧小平完整的提出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是在1992年南巡談話中,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一文中:“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在此前也闡述過社會主義的本質,也都沒有上述這麼完整、準確。南巡談話中是對以前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概括。

7. 發展生產力和實現共同富裕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發展生產力 解放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發展生產力解放生產力 消滅剝削 消除兩極分化是社會主義的本質.

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8.你認為我國下一階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點是什麼?為什麼?

我認為依然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因為農業是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業的基礎地位依然脆弱。城鄉差距依然非常大。新農村的建設有其現實的必然性。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擴大消費需求的最大潛力在農村,因此,建設新農村,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有利於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

9. 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框架是怎麼構建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十多年

的改革,我國的經濟體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正在轉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廣泛開展,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但是,怎樣才能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呢?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於1993年11月召開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構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藍圖作出全面規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建立新體制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增加國家的綜合實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市場機制的作用是什麼?

市場機制的是“看不見得手”他的作用實質是調節市場。主要通過“價格機制”開發揮作用。還配合“競爭機制”等機制。在我國,市場機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作用是配合我國宏觀調控,穩定市場,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

11.如何從理論上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第一,就其聯繫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和要求。從資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場為基礎性配置手段;從微觀層面看,企業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從經濟活動看,市場經濟規律起着支配作用;從宏觀層面看,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來實現的;從經濟運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第二,就區別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又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它們體現的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結合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制度特徵。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就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堅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離開了這些特徵就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則不具有這樣的特徵。堅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這是我們的創造性和特色所在。如果離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會走向資本主義。

12.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立足點是什麼?

立足點: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原因:(1)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革命和建設的立足點。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的獨立自主權利,決不做外國的附庸,決不吞下外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2)我國是擁有十幾億人口的社會主義大國,現代化建設不可能依靠別人,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來辦。(3)強調自力更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和資金來發展民族經濟,可以激勵全國人民的智慧,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把人民團結起來,就比較容易克服面臨的各種困難。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放棄自力更生,就會喪失獨立自主的權利。(4)從發達國家取得外援(包括資金和先進技術)要付出代價。他們當中有那麼一些人還是老殖民主義者的頭腦,總想卡住我們的脖子,不讓我們得到發展。有些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總是以“援助”為幌子對別國內政和經濟生活亂加指責、干涉,甚至搞“西化”、“分化”破壞活動,企圖搞垮、

搞亂受援國。所以,歷史和現實一再告誡我們,在對外開放中,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絕對不能動搖的,這是我們的基本立足點。

第四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包括兩方面的過程:一方面是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化對理論的認識並豐富和發展理論的過程。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的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它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結果。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產生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的。沒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不會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沒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兩者的實質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結合”是它們的靈魂和精髓。當然,其前提和基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原因,那麼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結果。在這個意義上,兩者之間有着因果聯繫和關係。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精髓和根本點的原因

鄧小平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毛澤東思想的基本點就是實事求是,就是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毛澤東同志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這個。”鄧小平把實事求是提高到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精髓的地位,這是一個新概括、新貢獻。這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鄧小平指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依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墨守成規的觀點,只能導致落後,甚至失敗。鄧小平以極大的政治勇氣、理論勇氣和實踐勇氣,重新恢復和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了一整套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理論觀點。特別是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的基本國情,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正確判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貫穿整個鄧小平理論的深刻的哲學基礎。

其次,鄧小平理論也是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總結和概括人民羣眾創造的實踐經驗的必然結果。鄧小平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新路時,從不停留在已有的本本和別國現成的經驗。他尊重羣眾、尊重實踐,善於概括羣眾的經驗和創造,到現實中總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原則,進行無畏的理論創新。他得心應手地運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一法寶,實現了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推向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第三,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者的科學態度和非凡膽略,發動和領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不僅全面捍衞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而且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思想路線,使之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和理論的歷史起點,也是它的邏輯起點。

最後,鄧小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為出發點和根本點的一系列哲學觀點奠定了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馬克思曾經説過:“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有許多創造性的發展,形成了他自己的一些最基本的哲學觀點:除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外,還有解放生產力與發展生產力共同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尊重實踐與尊重羣眾有機結合;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內因外因聯繫思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等。

二、以實事求是態度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解放思想,從來就是實事求是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鄧小平所説:“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

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解放思想帶來了馬克思主義路線的迴歸,帶來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復興。不僅如此,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意義還在於,它使全黨全社會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為之一新,在人民中釋放出曾被束縛的巨大精神能量,煥發起了空前的創造熱情和活力。把恢復和發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列為鄧小平理論的第一個組成部分,並且是其中的根本性、基礎性的部分,是完全恰當的。它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將會隨着社會的發展日益增強。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精神體現,也是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時代風貌。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原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三個口號之間在理論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並不是、也不應該是沒有層次的平列關係。其中實事求是始終是最深刻、最重要的,是基礎、核心和本質,是三者統一的根據和標準。

鄧小平理論和歷史經驗都告訴我們: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就難以做到實事求是,在任何時候,要保持實事求是都必須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衝破狹隘僵化思想的牢籠;但如果不以實事求是為目標和歸宿,那麼所謂解放思想則會偏離方向,有可能變成脱離實際的空想或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胡作非為。這也是鄧小平理論堅決反對的。

“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客觀結果,就是説,切實地做到實事求是,就會產生與時俱進、甚至領導歷史潮流的客觀效果。只有實事求是地提出和解決問題,才能腳踏實地地與時俱進。

總之,我們在理解和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原則時,始終不能忘記要以實事求是為根據來把握它們的統一。只有如此才能正確地把握方向,正確地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複雜關係和各種問題,保持我們的事業始終富於生機和活力,始終沿着健康發展的軌道前進。

三、靠實事求是解決問題,把握方向

實事求是從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作為一位偉大戰略家和實踐家,鄧小平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和要求決不僅僅是理念上的,更是實踐的。他強調實事求是就是要“解決問題”――切實解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問題;就是要求真務實――求社會主義之真,務四個現代化之實。

鄧小平所説的“實際問題”,從來都是指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有關的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切實地、卓有成效地服務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歷史經驗證明,特別是在重要歷史關頭和重大現實問題上,是否自覺地堅持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切實地解決問題,也就是能否同形形色色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及其影響劃清界限的標誌所在,是決定我們事業成敗的關鍵所在。

用實事求是來解決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問題,無疑是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道路問題。正是在決定“社會主義中國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鄧小平抓住並提出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重大的根本問題,敢於和善於從實際出發,以異常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做出了最切實的、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的理論和戰略思考,從而取得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成果――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整套理論、綱領、戰略、策略。鄧小平理論是全面貫徹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個總體性思想成果。它在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最重大根本問題上的貢獻,在國際共運史上可以説是前所未有,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構成鄧小平理論的各個組成部分,即鄧小平在若干重大問題上所提出的具體結論和戰略決策中,同樣表現出實事求是所藴涵的巨大活力和創造力源泉。這樣的範例舉不勝舉,如“一國兩制”大政策就是。我國卓有成效地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實踐經驗,不僅證明了“一國兩制”政策的英明正確和巨大威力,也始終證明着:只有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堅決、徹底、一貫地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才能找到正確有效地解決重大疑難問題的方式和出路。

四、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及時總結經驗

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從來都是開拓創新者的精神法寶,它既非消極保守者所能具有和掌握,也非譁眾取寵者所能仿效和比擬。鄧小平在倡導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時,從來都把它看作是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創造性事業所應有的精神狀態,看作是黨和人民幹大事時須臾不可缺少的大氣派、大手筆。

他指出,“我們乾的事業是全新的事業”,是“天翻地覆的事業,是偉大的實驗,是一場革命”,因此首先就要認清我們所幹的事業的性質,才能有決心、有信心,才會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去幹好它。“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須做的事,儘管是有風險的事。??我們在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就意識到會有這樣的風險。我們的方針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走一步,看一步。我們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不會動搖的,一直要幹下去,重要的是走一段就要總結經驗。”

搞改革開放“膽子要大,步子要穩”。“膽子大”的前提是有決心、有信心;表現則是看準了目標,就要敢於決斷,抓住時機,“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應該解決的問題要加快解決,要用快刀斬亂麻的辦法解決,不能拖。當斷不斷,要誤事。看準了的,積極方面的,有利於發展事業的,抓着就可以幹。” “步子穩”的前提,是清醒地看到改革是一個沒有先例、沒有任何現成經驗可照搬的創造性過程,經驗完全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因此,我們當前的實踐帶有探索和試驗的性質,必須始終以科學的實事求是、謙虛謹慎態度去對待;而做到“步子穩”的保證,則是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制定一切政策,在實踐中接受檢驗,“走一步,看一步”,邊做邊總結,及時調整,不斷地鞏固和提高。

以科學實驗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事業,就是在雄心壯志中保持頭腦冷靜,在下大決心時留有餘地,就是把革命的膽識與科學的精神自覺地結合在一起。鄧小平在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時,提倡“走一步,看一步”,其中不僅包括了要“看”,也包括允許有人懷疑,允許有不同態度,尊重不同意見,讓事實説話,讓歷史來裁判。這種胸懷大度的自信和寬容,也正是徹底求真務實態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容許不同意見,讓歷史來裁判,不僅僅是為了以理服人,也是為了使自己能夠更深入、更全面地總結經驗,既包括正面的、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不成功的經驗,既包括我們自己的經驗,也包括別人的經驗。

這種把歷史和實踐的正反面經驗都當作“寶貴財富”的襟懷,正是一個徹底唯物主義者的襟懷,是成就思想巨人的襟懷。憑藉這樣的襟懷,就不愁面對世界上的各種難題,就不怕做不出前所未有的創造。

第五篇: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和中國實際相結合

學院:人居學院

班級:建環11

學號:2110701022

姓名:張建鵬

一.摘要: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殊品格,它決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決不是終極的真理,而是發展的學説。因此,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指導着各國的革命和建設,另一方面它又在指導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從而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列寧主義。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

二.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實際;必要性;成果。

三.正文:

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形成。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偉大變革。它並沒有結束真理的發展,而是為真理的發展開闢了更加廣闊的道路。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併成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與近代以來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發展密切相關,是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尋找救國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選擇,是被歷史證明了的正確選擇。

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需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進行革命,必然會遇到許多特殊的複雜問題,中國共產黨人不可能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中找到解決中國革命一系列基本問題的具體答案,也不能簡單地套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國經驗來解決中國的具體問題。而只能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否則,中國革命仍然是不可能勝利的。

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但是,馬克思主義只有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發揮其指導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説:“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並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就在於它是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的,是在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運用和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又是發展的理論,其發展的深刻內涵,就在於各國共產黨人把它的基本原理與時代變化的特徵相結合,與處在變化了的時代中的各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對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學的結論,從而不斷出現用“新內容、新思維、新語言”寫出的馬克思主義的“新版本”。

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

想的理論基礎的中國共產黨,正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要求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儘管在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上,黨內曾經出現過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這兩種錯誤態度,但從整體上來説,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正確方向。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內在要求,在總體上始終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時代特徵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不同歷史階段所產生的重要成果,又以新的富有時代氣息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地説,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進一步和中國實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實現民族化和具體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時候的中國實際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總是處於一定的時代背景和一定的國際環境之中。因為世界歷史進入近代以來,這個世界已經日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處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和這個世界緊密相連。與此相應的是,任何國家的革命和建設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發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從屬於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發生在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的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中國從屬於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當代中國處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處在開放的世界之中,中國的經濟必然成為整個世界經濟或者説全球經濟的一部分;中國的民族文化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中彰顯特色,煥發青春等等。因此,所謂中國實際,是指處在一定時代背景和國際環境中的中國基本國情、社會實踐和歷史文化。

中國實際還有一個(更多內容請訪問首頁)不可忽視的十分重要的內容,那就是中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曾經創造了舉世公認的東方文明,有着獨具特色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傳統。這是一份非常寶貴的歷史遺產,代表着中國的“昨天和前天”。它滲透在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已經成為今天的中國和未來的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和中國具體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其結果,一方面使馬克思主義本身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從而具有了“中國作風”、“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並且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國歷史文化實現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從而推進了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現代化。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

一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以搞清楚“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為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瞭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三、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從而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四、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任務,繼續推動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

總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就是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同時又使中國的實踐經驗上升為理論,並且同中國的歷史傳統、中國的優秀文化相結合,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使中國真正走上一條復興之路、富強之路。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列寧選集

[4]鄧小平文選.[5]課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lingdaojiang/eov3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