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師工作總結 >

教師專業成長總結(共6篇)

教師專業成長總結(共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教師專業成長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師專業成長總結》相關的範文。

教師專業成長總結(共6篇)

篇1: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對於當今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的要求即要求我們必須由一個專業新手逐漸向一個專家型教師發展。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思想、知識和理論,通過反思與實踐,在教師專業化的道路上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為實現教師的目標而努力奮鬥。下面我就自己的專業成長,説一下完成情況,

1、認真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

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努力每學必有收穫;積極參加名師班的專業培訓,達到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理論素養的目的;認真摘抄業務知識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做好業務積累;認真觀摩名家課堂教學實錄,並向校內外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堅持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多渠道廣泛學習的原則,切實提高專業水平,擁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2、認真實踐,提高教育教學成績和水平

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課;每學期執教研究課,示範課,構建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理想的課堂;開展課題研究,及時蒐集資料,撰寫課題小結、經驗總結和教育教學論文,以提高自己的總結能力、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手段的能力,力爭每課都有自己親自制作的高效實用的多媒體課件;積極投身對學生的輔導工作中,力爭每學期都能有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或者説有高質量的習作見報;

3、注重課後反思,積累經驗和材料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過程中,我及時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和反思,積極撰寫反思型教學案例,不斷地記錄和積累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經驗和資料,有利於教學工作的深入進行,有利於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每教完一節課後,我都記下本課的創新“亮點”;找不足之處,寫出改進之法;想應做之法,留下瞬間感悟,不斷積累成功的經驗。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提高,實現自我價值,我要為實現追求的目標而加倍努力,希望能得到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

4、教研活動的開展磨礪了我

學校的發展靠教師,教師的素質決定着學校的命運。我積極的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在教研活動中,我不畏艱難,主動發言,不斷的體驗與感悟,推敲與揣摩中我的教學技藝越來越提高。學校還經常組織我們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新課程教改的理論的遠程培訓,進而幫助我們解決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假期學校還組織我們培訓和教育,使我們的專業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通過不斷的學習我真正領悟到了與時俱進的含義,要想不被社會所淘汰就得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導信任,家長放心,學生喜愛的好老師。

總之,經過一年來的教學,在上級領導的正確指導下,我雖然取得了一些點滴的成績,但仍然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加強紮實的教學,及時反思,認真總結,在課程教材改革的征途上創造出新的成績。

篇2: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一、提高個人的心理知識素養

心理學,是一門走進人內心深處的深奧科學。單憑個人興趣的話,肯定是走不遠的,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來堅實我行進的腳步。學生在發展,教師也不能停滯不前。除了積極參加專業培訓、認真學習外,自己閲讀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無疑是很好的途徑。閲讀永遠是無止境的,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給實踐指點方向。

今年我又重新學習了考國家心理諮詢師時的教材,讓自己對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有進一步的把握;同時不斷在網上搜尋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相關的文章、資料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心理學內涵。

二、提升個人的心理輔導技巧

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各種心理健康的學習活動,在學習的同時及時反思實踐。將心理輔導技巧運用到每一次的教學活動及個別輔導中。

三、拓展個人的心理髮展空間

積極參加各類的學習團體,積極參與活動交流,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隨時更新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拓展個人的心理髮展空間。

今年10月,有幸成為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的一員,在這個團隊中,我可以有機會與長春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及較為優秀的教師一起合作,共同承擔熱線諮詢的任務,這對自己諮詢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篇3: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新課程在我市已進入全面實驗的階段,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與新課改同行,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必須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學習掌握新的專業知識、技能,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積累、更新,促進自我的發展。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為使自己在新課改的大潮中有所作為,因此,當前的教師們,必須將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提到日程議事中來,通過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只有經常的進行學習、研究、反思、不斷實踐,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發現新的事物,進行創造性教學,才能不斷滿足當前孩子們的需求和教育的發展,也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現結合學校對教師專業化發展要求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對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1、建立尊重、讚賞、寬容的師生關係。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我們嘗試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人人都能學好,個個都能成才。能善於發現和及時讚賞學生的成功及其閃光點,要學會寬容和等待。要堅持以下“七個不”:即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不冷落學生;不隨意向家長告狀。同時,對學生的發展和評價保持適度的寬容,要善於把對學生的批評轉化為期待,避免過多地苛刻地評價學生的“對”與“錯”,從而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

2、教學關係上,注重幫助、引導、交往

新課程為教師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提供了保證,在教學中我將盡量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幫助學生檢查和反思自我;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的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引導學生完成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驟。強調師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的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加強師生的對話、交流,力爭完成從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3、在對待自我上,做到設疑、反思、創新

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儘可能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解決問題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學生改變學習方法,首先自己就要下功夫,研究新教材,吃透新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新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問題的設置上,根據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提出一些有一定深度、且觀點新穎的問題進行設疑,置學生於問題情景之中。

4、以反思性教學為突破口,認真做好課堂教學反思。

作好課堂教學反思,即教學前反思,用新課程理念,走出過去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法機械的“定型化”的教學模式,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出發,拓寬教育的時空,拓展教學的內容,優化教學的過程,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是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的反思,經常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對待不同學生上有差別,並儘量公開又公正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教學後反思是在授課後進行反思,瞭解學生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察覺到了教師在期望上的偏差,隨時審視,隨時修止。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識和增強自我監控的能力。

5、厚積薄發,開拓創新,在數學課堂教學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課堂教學比賽,不斷的磨練自己,在挫折中不斷的成長、完善。同時,虛心向其他教師、學者、專家請教,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獨特的完整的教學體系,創出自己的教學特色。

新世紀的教師重任在肩,我願與新課程同行,與課程改革一同成長,與全體教師一起共創輝煌。

篇4: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教師專業化成長是種自我挑戰,也是對自己事業和人生目標追求的系統化理論化,只有敢於挑戰自我,才能不斷成長。所以,我們必須實施挑戰自我,反省自我的策略,精心設計搭台展示自我,檢測自我,修正自我的策略,才能在不斷戰勝自我中,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現對本學期我校教師專業化成長工作總結如下:

一、師德為宗,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

教師的師德是教師從業的靈魂,有什麼樣的教師就可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為此,我校堅持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法》及有關政策法規,積極開展師德承諾、行風建設等活動,努力做到“思想道德規範、專業道德規範、教學道德規範、生活道德規範、行為道德規範、語言道德規範、交往道德規範”,自覺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和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一是塑造完善自我形象。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則,開展“學習討論,自我評價——相互督促,尋找榜樣——自我設計,對照規範——自我完善,榜樣形象”的系列主題活動。二是關愛相信每個孩子。以“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才”為出發點,開展“微笑服務”系列主題三是提高自我生命質量。以“提高質量和效益,走內涵發展之路”為落腳點,開展“自我生命真諦——自我生命價值——提高生命質量”系列主題活動。

二、師能為上,全面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1.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習

2.多交流取長補短

3.積極鑽研和總結經驗

篇5: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1)專業理念

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即為專業理念,為教師專業行為提供了理性支點,使得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與非專業人員區別開來。如果一個教師把教育看成是全人生的,把未來社會理解為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那麼情感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就將重於知識的學習而成為教育的主題。過去習慣於把課程看作是基於一定的學科領域,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實施具體的教學意圖的一個過程

(2)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教師應具有基礎能力(智力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職業能力(教育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教學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學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教師還需加強以下四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師的文化判斷能力。

(3)專業態度與動機

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是教師的專業活動和行為的動力系統,涉及到教師的職業理想、對教師專業的熱愛程度(態度)、工作的積極性能否維持(專業動機)和某種程度的專業動機能否繼續(職業滿意度)等方面的問題。

教師的職業理想、態度、動機和職業滿意度等是一系列影響教師去留、保證教師積極專業行為的密切關聯的因素。其中,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是兩個核心因素,其他的因素一般都要通過這兩個因素來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

美國學者凱爾卡特曼通過專業自我這一概念來説明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問題。他認為,自我是一個複雜、多維、動態的表現體系,是人和環境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影響着人們感受具體情景的方式,也影響着人們日常行為的方式。專業自我包括:自我意向(對作為一個教師我是誰問題的回答);自我尊重(教師對自身專業行為和素質做出的個人評價);工作動機(促使人們進入教學職業,留在教學工作崗位的動機);工作滿意度(教師對工作境況的滿意度);任務知覺(教師對工作內容的理解);未來前景(教師對其職業生涯和工作境況未來發展的期望)。

(4)專業知識

教師的知識基礎由七種類別的知識構成:

①內容知識,主要是指學科知識;

②一般性教學知識,指超越各具體學科之上的關於課堂管理和組織的一般原理和策略;

③課程知識,指對作為所教的職業工具的教材和教學計劃的掌握;

④教學內容知識,指對將所教的學科內容和教育學原理有機融合而成的對具體課題、問題或論點如何組織、表達和調整以適應學習者的不同興趣和能力以及進行教學的理解;

⑤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

⑥教育環境的知識,包括從班組或課堂的情況、學區的管理和經費分配,到社區和文化的特徵;

⑦關於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他們的哲學和歷史基礎的知識。

篇6:教師專業成長總結

一、教師專業化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有關概念

(一)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職業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要求和職業條件,有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師專業化的基本含義是:第一,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也包括教育專業性,國家對教師任職既有規定的學歷標準,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第二,國家有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容和措施;第三,國家有對教師資格和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教師專業化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課堂教學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

1、教師課堂教學的思維能力:思維的準確性表現在課堂教學上是知識表述科學、準確,教學過程思維科學、精細;思維的條理性在課堂上思路清晰、有條理;思維的概括性在課堂教學上對教材內容處理恰當,即反映全貌、有突出重點;思維的發散性在教學中能多方向、多層次、多側面的思索問題、開展教學,思路開闊,能提出多種假設、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思維的變通性能變通思路,產生超常的教學設想,提出教學的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思維的獨創性能產生新穎的、別人未能想到的好的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措施。

2、教師課堂教學的表達能力:較強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指教師口頭表達科學準確、簡潔易懂,邏輯嚴密、生動能吸引學生;較強的文字表達及板書能力文字功底好、能寫一手好字,板書結構好,既能反映教學全貌、又能突出重點;較強的身體語言的表達能力能充分恰當運用身體的位置、姿勢、動作與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學內容;善於運用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媒體的能力指善於運用實驗設備、錄音機、電視機、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進行教學。

3、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能力:包括善於與學生交往的能力,善於發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能力,善於營造課堂教學環境的能力,善於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的能力,善於管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行為與紀律的能力,善於反饋、調控課堂教學的能力,善於評價課堂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能力,善於處理偶發事件的應變能力,較強的人格、情緒的感染力等。

(二)教師專業結構和教師教學能力理論基礎

1、教師專業結構

(1)專業理念

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即為專業理念,為教師專業行為提供了理性支點,使得作為專業人員的教師與非專業人員區別開來。如果一個教師把教育看成是全人生的,把未來社會理解為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那麼情感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就將重於知識的學習而成為教育的主題。過去習慣於把課程看作是基於一定的學科領域,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實施具體的教學意圖的一個過程

(2)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教師應具有基礎能力(智力能力、表達能力、審美能力)、職業能力(教育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教學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學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認為教師還需加強以下四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教師的終身學習能力、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師的文化判斷能力。

(3)專業態度與動機

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是教師的專業活動和行為的動力系統,涉及到教師的職業理想、對教師專業的熱愛程度(態度)、工作的積極性能否維持(專業動機)和某種程度的專業動機能否繼續(職業滿意度)等方面的問題。

教師的職業理想、態度、動機和職業滿意度等是一系列影響教師去留、保證教師積極專業行為的密切關聯的因素。其中,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是兩個核心因素,其他的因素一般都要通過這兩個因素來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

美國學者凱爾卡特曼通過專業自我這一概念來説明教師的專業態度與動機問題。他認為,自我是一個複雜、多維、動態的表現體系,是人和環境之間長期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它不僅影響着人們感受具體情景的方式,也影響着人們日常行為的方式。專業自我包括:自我意向(對作為一個教師我是誰問題的回答);自我尊重(教師對自身專業行為和素質做出的個人評價);工作動機(促使人們進入教學職業,留在教學工作崗位的動機);工作滿意度(教師對工作境況的滿意度);任務知覺(教師對工作內容的理解);未來前景(教師對其職業生涯和工作境況未來發展的期望)。

(4)專業知識

教師的知識基礎由七種類別的知識構成:

①內容知識,主要是指學科知識;②一般性教學知識,指超越各具體學科之上的關於課堂管理和組織的一般原理和策略;③課程知識,指對作為所教的職業工具的教材和教學計劃的掌握;④教學內容知識,指對將所教的學科內容和教育學原理有機融合而成的對具體課題、問題或論點如何組織、表達和調整以適應學習者的不同興趣和能力以及進行教學的理解;⑤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⑥教育環境的知識,包括從班組或課堂的情況、學區的管理和經費分配,到社區和文化的特徵;⑦關於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他們的哲學和歷史基礎的知識。

2、教師教學能力理論基礎

(1) 在教學目的方面:

傳統教學論認為,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現在的真正目的早已轉移到了為了各級各類升學、為了各種形式的考試方面。幾乎課堂上的全部教學行為都是為升學、為考試服務的,因此培養的學生是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現代教學論主張,教育不僅培養未來社會的勞動者,而且要培養文明幸福的人。

(2)在教學任務方面:

現代教學論主張教學任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品德,而且要是學生獲得能力,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質,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會學生學習。布魯納認為:對學生來説知道如何學習要比知道學習什麼更重要。贊可夫提出了教會兒童學習,教會兒童使用一個終身都靠它來掌握知識的那種工具作為學校的首要任務的主張。

(3) 在教學過程方面:

我們現在沿用的是凱洛夫的五大環節教學程式。現代教育論主張,教學過程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乃至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的環境條件的不同而變化。課堂教學的理論絕非單一,教學模式也不能公式化。

(4)在教學方法方面:

現代教育論認為,不僅包括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學的方法。教師的方法並非填鴨式,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要教給學生獨立攝取的能力,為學生的無師自通做準備,由單向型變成多向性,由單一型講授變成複合研討性,由學生靜聽型變成學生參與型。

二、國家對推進教師專業化的要求

教師教育一體化、建立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改革教師教育課程和走向專業發展的教師繼續教育,是世界教師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推進我國教師專業化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改革傳統的師範教育,建立開放式的教師教育模式

教師教育的開放是大勢所趨,但開放的實質不是教師教育的轉型,而是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過去是師範院校之間競爭,今後師範院校還要與綜合大學及其他院校競爭。

也就是説,在堅持以師範院校為教師培養主體的同時,積極倡導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以形成我國開放性的、多樣化的教師教育體系。但必須建立與完善教師教育機構的認可制度和評估制度,規範教師教育市場。

(二)從教師終身專業發展的角度,構建教師教育一體化體系

教師教育應該是涵蓋了職前、職後教育在內的一體化教育,單靠職前的一次性終結型的師範教育是不夠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貫穿於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後進修的全過程,而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則是實現教師終身的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一體化的教師教育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職前培養、入職教育、職後提高的一體化,即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一體化;二是中小幼教師教育一體化;三是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的一體化,即師範大學與中國小的夥伴關係。

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把教師的職前教育與在職教育連成一個整體,從而為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質,促進其專業化提供了制度條件與物質條件。

(三)建立健全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嚴把教師的入口關

教師教育的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有賴於作為專業化保障手段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完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特定的職業准入制度,它規定了教師資格的基本條件、教師資格認定的程序等。目前教師資格考核的方式並不能全面反映一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存在着簡單化的傾向,即重學歷,輕能力;重筆試,輕面試。教師資格證書類型較單一,不能反映各個層次和水平的教師的差別。

目前在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過程中,存在着諸多的問題,但隨着教師資格證書制度的不斷完善,這些問題都會得到相應的解決。

(四)改革教師教育的課程與教學

根據教師的職業發展的需要,重新構建教師教育類課程。既要對老學科進行內容、體系上的改造,也要增補新的教育類課程,以滿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需求。其二,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微格教學等是西方培養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方式,我們應適當借鑑,以使教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五)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使教師成為社會上優秀人才的首選職業。還要努力使教師職業的專業地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對於教師不斷追求專業發展也是一個動力。

(六)改革教師的培養培訓模式,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

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被認為是教師實現專業化的重要措施。正如醫科大學需要在臨牀醫院一樣,教師教育機構也應有自己的臨牀學校。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對於解決理論與實踐的脱節問題,促進大學與中國小教師的合作研究、有效培養培訓教師從教的專業知識、技能,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七)加強發展性教師評價,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教師即為教師素質的提高和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進。獎勵和處罰教師,不是教師評價的根本目的,甚至也不是主要目的。強調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發展的目標,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根本宗旨。

要實現學校的總體需要和目標,不僅要依靠組織的力量,而且更為主要的是要依靠教師的努力和積極性,尤其要依靠全體教師的主動性、合作精神和凝聚力。強調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發展的目標,也是發展性教師評價的根本宗旨。

三、我校對提高教師專業化和教學能力的措施

(一)對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進行系統培訓

1、師德培訓

以《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依據,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2、新課程培訓

我校組織的專題培訓,對教師進行新的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方面的培訓,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使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另外還將組織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通研教材、吃透教材的教學內容、解讀課標、探索教法。運用示範教學、集中研討、反思自修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新課程培訓中學習書目主要有:《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課程與教學論》、《新課程教學案例》等。

3、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教育教學能力培訓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師的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我們將繼續開展基本功、學科教學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其次在全體教師中開展現代教學技能培訓;第三是開展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的培訓,使每一個教師掌握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

4、教育科研能力培訓

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通過逐步增強教師的教研意識,把校本培訓和教科研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圍繞新課程的實施,根據本校教師本人的實際情況,針對當前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基礎教育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引導教師積極進行反思與研究,不斷積累素材,積累經驗,確定課題進行鍼對性的研究,從教學實踐當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專業技術水平,用教科研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促進教師專業化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落實教學管理制度不僅是管理、約束、控制,更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創造有利的條件引導人、關心人、幫助人、發展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管理效果。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我校在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提高教師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學質量的責任意識基礎上,始終把教學管理制度作為保證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去落實,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各項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讓常規去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確保常規落實到位。在這基礎上,也要創造條件,促使教師創造性工作,形成規範加特色的教學風格。

1、落實中層領導包學科制度。為了增強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力,把教學工作的管理落到實處,我校建立了領導成員的管一條線、保一個科、蹲一個班、授一門課的制度,落實領導的管理責任。要求每個領導成員對所包的學科教學工作負主要責任,定期總結分析,及時將管理情況向學校行政會報告。

2、落實教學常規。我們按照新課程班級和非新課程計劃要求,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開齊科目,開足課時。要求教師嚴格按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上課及開展教學活動,不得隨意調整或減少授課時數,保證各學科教學計劃的落實,保持了良好的教學秩序。

3、加強課堂教學的常規管理。課堂教學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我們根據課堂教學的備課、上課、作業佈置和批改、知識輔導,質量檢測等基本環節,都向教師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制訂了課堂教學常規管理方案。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教學各個環節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逐步保證了課堂教學達到科學化規範化的要求,從而保證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4、落實評優激勵機制。評優激勵機制是提高執行力、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的方法。我校根據自身實際,進一步完善了評優激勵機制,每個學期定期開展教學評優、論文、教案、教學設計評優、教壇新秀、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等系列評選活動,大力表彰在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從而有效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專業化素質的提高。

(三)堅持教學反思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本身(尤其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謹慎地、經常地將研究結果(技術層面的)和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是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既可以反思教育觀念與教學藝術,也可以反思教學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既可以反思教師本人的教育教學方法,也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方法等。

1、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師就某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反思。反思的內容有:該活動的的設計理念是什麼?是否反映課改的精神?活動的準備做得如何?是否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活動內容的重難點處理是否得當?等等,通過多角度反思,可以使一些問題消除於教學活動之前,同時養成教師正確對待教學活動的良好態度與習慣。

2、教學中的反思,主要要求教師組織教學時不僅把注意力放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而且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思考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在活動中如何體現?學生的需要是否給予滿足?等等,通過邊活動邊反思,教師就可以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有效調控,從而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標。

3、教學後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對整個活動的效果進行反思。反思的內容有:教學是否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的優缺點在哪裏?為什麼?如何改進?等等,教學後的反思即是本活動的結束工作又是下一活動的開始環節,它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4、自我反思,即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的獨立反思,它的反思主體和客體都指向自己,由於反思者(教師個人)對自己新組織的活動較為清楚,因此,反思的針對性可能較強、感受較深。

5、集體反思,即組織教師羣體就某一個教學問題,教學活動進行的共同反思

(四)創設高效課堂,實現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一是認真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強化骨幹引領的作用。課改的重點是課堂教學,要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作為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努力探索和開拓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新思路。各校領導要主動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及時掌握課堂教學動態,積累素材,在總結、梳理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各學科的教學新模式。積極引導教師創造性的運用教學新模式,要把應用新模式作為提高課堂效率的主抓手。各位教師要大膽的進行教學改革和嘗試,切實改變過去那那種一言堂、滿堂灌和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總結骨幹教師的成功經驗,在普通教師的羣體中形成共識,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借鑑應用,加以推廣;定期組織骨幹教師進行示範課展示,通過説課、評課等環節,讓普通教師對怎樣是一堂好課多一份感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師羣體的課堂教學水平;創建師徒結對機制,給新進教師和教學能力相對差的教師指派骨幹教師進行帶教,主要在教材分析、備課設計、教法應用及課堂管理等方面進行鍼對性指導,提高他們的綜合教學能力。

二是開展多種形式課堂教學活動。各校要依據課程改革要求,廣泛開展新理念、新課堂系列活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中心,層層開展五課活動,即:備課、上課、説課、評課、結課活動,精心組織教師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狠抓集體備課,規範集體備課程序和要求,提高集體備課實效,切實提高我們每位教師能力和水平。加強常態課教學質量的監控,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由校長室、教導處、學科組長及骨幹教師組成聯合聽課、評課小組,對所有教師的常態課進行跟蹤,通過聽課、評課,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並加以針對性的總結指導,對照高效課堂總體要求,努力構建新課程背景下常態課課堂教學新形態,促進課堂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標籤: 教師 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shigongzuo/g95y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