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語文(推薦42篇)

教學設計語文(推薦42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2篇《教學設計語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設計語文》相關的範文。

教學設計語文(推薦42篇)

篇1: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

3、感悟親情的含義;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4、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2、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難點】

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讀生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剛剛從童年走來,童年的生活總是充滿快樂的,童年的遊戲往往也是終生難忘的。儘管有時也會有陰雲,有誤解,但童年帶給人們的總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風箏》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

二、魯迅簡介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魯迅及作品簡介,引導學生了解魯迅。

三、檢查預習的情況

讀準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à憔悴qiáocuì模樣mú嫌惡xiánwù可鄙bǐ什物shí驚惶huáng瑟縮sè

懲罰chéng虐殺nüè寬恕shù苦心孤詣yì墮duò蜈蚣wúgōng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嫌惡怒nù憤怒墮duà墮落

賺zhuàn賺錢恕shù寬恕墜zhui下墜

訣jué訣別

決jué決策

抉jué抉擇

3、多音字:

惡:è兇惡ě噁心wù嫌惡

什:shí什物shén什麼

模:mó勞模mù模樣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要求學生注意感情的把握。

2、學生自由讀課文,探討問題:

⑴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⑵具體寫我粗暴地干涉弟弟玩風箏一事,是哪幾個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

教師組織學生探討問題,明確答案。

五、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分析課文,準確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並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步驟

一、朗讀課文,探討問題

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體驗與拓展

1、你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有哪些感受?

(從親情、自我批判、社會批判、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來談都可以。)

2、對待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魯迅先生身上學到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四、佈置作業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那麼還有哪些行為是人的天性呢?請大家課後收集有關天性的名言。

篇2: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背誦並默寫課文,學會學習一般古詩。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引導生看圖,讀詩、品句進行總結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詩人的詩意,懂得愛惜春光。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意,體會詩的意境。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啟發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學生結合實際自由説)。

引出課題:春曉。

解題:解釋“曉”的意思。

2.整體感知:

(1)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注意讀準下列字音:“覺”是多音字,在詩中讀jué,啼是二聲。(學生自讀初步感知)

(2)指名説説詩中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邊讀邊思考)。

3.細讀課文

結合插圖與實際理解前二句詩。

(1)這兩句詩大致寫什麼意思(看圖自悟,討論)。

(2)你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提示學生根據所查字義來分析)充分想象。

(3)結合討論,具體理解字詞。

(4)邊讀邊看文中插圖,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意。

仿照上面兩句的學習方法,讀講後兩句。

4.再讀課文,準確把握。

指導朗讀:啟發談話:多美的春光啊!我們應帶着什麼感情朗讀這首詩呢?

(1)確定讀詩情感(讚美、喜愛);

(2)自己試讀;

(3)和同學交流;

(4)指名讀,讀讀評評,並配樂朗讀。

5.拓展延伸:古詩中,描寫春天景色還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古詩?説一説大家自學一下,如《詠柳》(學生自學,師點撥)

五、板書設計

篇3: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瞭解寓意。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小鳥和青蛙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學習、做事要眼界開闊,不能目光短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本課生字詞,並能正確讀寫。

難點:初步理解寓意,懂得人要開闊眼界,不能目光短淺。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誦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温故導入

根據之前所學過的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引入今天要講解的課文主人公――青蛙。學生交流之前對青蛙的認識。教師點評總結,從而引出課題。

(二)新課講授

1.初讀美文,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重點講解”“際”的讀法,“觀”和“沿”的寫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大話”的含義。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發言對青蛙和小鳥的看法,教師相繼指導點撥。

2.精讀美文,品悟表達

(1)學生再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體會青蛙和小鳥的的不同語氣,學生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點撥。

(2)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你想學習文中的青蛙還是小鳥,學習了本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鞏固總結

1.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假如文中青蛙跳出井底會對小鳥説什麼。

2.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和體會,教師適當總結補充。

(四)作業佈置

課下蒐集其他的寓言故事,下節課分享給同學。

五、板書設計

篇4: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讀寫6個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理解重點句段,聯繫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藴含的道理,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感悟到作者所表達的育人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説明育人之道。

三、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寫課題、讀課題,引入:這是一種樹的名字,它生長在熱帶雨林地帶。今天,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看一看。打開課本,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讀通句子,讀錯的地方重新讀,讀完一遍後舉手示意。

2.反饋:

(1)新詞認讀要求:正確、響亮

(2)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個字的寫法?

(3)讀到“優雅自在、勃勃生機”這兩個詞,你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景象?

(二)整體感知

提問:同學們,課文中的種樹人,他種樹的方法與你想象中的一樣嗎?默讀4~11自然段,找一找他是怎樣種樹的?作者看到後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用波浪線劃下來。

1.朗讀出“奇怪”:

誰來讀讀第一句?種樹人這樣種樹,你想讀出怎樣的語氣?其他同學仔細聽:他有沒有讀出“奇怪”?是怎麼讀出“奇怪”的味道的?

帶着這樣的韻律與感覺,請大家試着把所有的句子連在一起讀一讀,你注意到作者內心的變化了嗎?

2.理解明“奇怪”:“奇怪的是,他來的天數並沒有規則,有時三天,有時五天,有時十幾天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作者一次比一次更奇怪,他在奇怪些什麼呢?你能用自己的話簡練地來説一説嗎?

(三)精讀課文

1、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想到了什麼?

2、質疑:這段話中,也有兩個“不確定”。這兩個不確定你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3、面對大自然的不確定,桃花心木是怎麼做的?面對人生的不確定,人又該怎麼做?

4、你知道哪些遭遇人生的不確定時,能夠經得起考驗的人呢?

(四)拓展延伸

除了這些名人,你或者你身邊的人,可能會遇到哪些不確定呢?又該怎麼做呢?

(五)小結作業

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説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寫成一篇讀後感,下節課我們一起交流交流。

四、板書設計

篇5: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並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鬥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三、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四、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給加點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釋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範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海”在詩中的意思。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説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説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後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a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後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奏。

c學習集體朗讀。

4、結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閲讀,討論。

a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麼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什麼?

◆我的“幻想”指什麼?“零分”又指什麼?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麼?為什麼説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喧騰”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指什麼?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麼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合“山”與“海”的含義,也從象徵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後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邊是什麼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麼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閲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課重點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一,要點合理即可。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海”的深刻象徵意義。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説,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五、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①引導學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語文與生活聯繫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説真話,訴真情。

②全班激情齊讀。

六、小結,佈置作業

①小結: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佈置作業。

a根據“山”與“海”在文中的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生字。

七、信息反饋:

國中語文閲讀教學設計策略

一、閲讀朗誦,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閲讀教學的目的在於訓練與培養學生閲讀與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讀是閲讀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過眼、腦、口等多種感官的協同作用,將無聲、靜止的語言變為有聲、靈動的語言。尤其是有效朗讀與文字語言、思想情感緊密相連,需要學生與文本、與作者進行交流對話,激活已有的經驗與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就增加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文章的'內容與主旨。因此,在國中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閲讀與朗讀有機融合,給學生更多自主體驗的機會。當然,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朗讀的形式,不能只是單一的自由讀或者齊讀,還要根據文本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讀、模仿性朗讀、跟讀學讀、配樂朗讀、感知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從而誘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根據文章以及學生的特點,組織多樣化的朗讀活動:①教師範讀,或引導學生自主朗讀,感受文本的語調。②播放相關音樂,要求學生再次朗讀,梳理文本的基本結構與脈絡。③教師讓學生自由串讀,並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思路。④學生自由選讀,細細品讀課文中的美詞佳句與精美片段。⑤學生進行個性化演讀。⑥讓學生背讀自己喜歡的內容。這樣,通過採用豐富多樣的朗讀活動,學生們能夠更全面、更透徹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自主閲讀的時間與空間,如自主閲讀有助於學生梳理文章的情節與結構;重點段落分角色朗讀有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點,這些都能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交流討論,各抒己見,深化認識

學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在教學過程中,倘若教師一味地將自己的感情、想法與看法強加給學生,是不明智的,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尊重與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個人理解與感受。因此,在進行國中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交流討論活動,給學生自由表達與説話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敢想敢説。而教師則應隨時關注學生,及時給予他們幫助與提示。尤其是在學生們進行深入討論、激烈爭論時,教師更需要巧妙點撥,打開學生思維,啟發他們思考,讓他們有所感悟。如在教學《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總結與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認識。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請説説原因。教師還可適當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畫的佔據主導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節與矛盾衝突都是圍繞主人公而展開的,次要人物的出現以及活動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動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斷文中的主人公是誰,要看該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現出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於是,通過討論以及教師啟發,學生會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畫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雖然文章情節緊扣于勒的命運展開,然而本文並非靠于勒來表現文章的主題思想,于勒只是作為線索人物推動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於勒的遭遇不斷髮生變化,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隨之產生變化。而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又折射出他們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社會認錢不認人的醜惡現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題思想。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交流討論,學生逐漸體會到文章的耐人尋味。

三、質疑探究,自主領悟,提高能力

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閲讀一篇文章後,如果學生出現不少疑惑或問題,則説明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學生沒有產生一定的疑問,就説明他們沒有真正進入文本,收穫不大。因此,在進行國中語文閲讀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探究,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發現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質疑的意識與習慣。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質疑為主線”的思路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自由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敢想、敢問、敢説。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寫出自己的疑惑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問題為引導進行點撥,啟發學生思考,並通過示範,讓學生學會如何質疑與發問。比如教師可提問:小説中寫了哪些“笑”?這些人為什麼沒有同情孔乙己,沒有幫助孔乙己,卻一味鬨笑取樂?以鬨笑聲凸顯孔乙己的悲劇有着怎樣的藝術效果呢?教師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後讓學生展開交流討論,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疑問,通過共同探討,加深理解,解決問題。

篇6: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閲讀例文,知道文章敍述了自己在新疆的經歷和感受,重點寫了遊覽賽里木湖的情景,抒發了興奮之情,表達了要和好朋友分享快樂的願望,但它與一般記敍文不同,它是以信的格式寫出來的,進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信上。

2指導學生結合“習作要點提示”分析例文,瞭解信的基本格式,明確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等五個部分,明確各部分書寫在什麼位置,明確信的內容,需要告訴對方什麼就寫什麼,想告訴對方什麼就寫什麼。

3指導學生分析“習作要求”,知道是給親戚或朋友的一封信,注意有的放矢,用語得體。

4指導學生選擇寫信的對象和選擇好信的內容,鼓勵學生寫好後寄出這封信,為日後書信交往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當今雖然有了電話、電報、電腦等先進媒體,可人們的社會交往仍離不開書信,本次作文要求給你的親戚或朋友寫一封信。

二讀析例文

1引入例文<<給好朋友的一封信>>,認真閲讀。

2簡單交流,指出文體,並結合信的內容,有意識地讓學生知道這種文體珠社會交際作用。

三系統介紹,嚴格要求

1着重提出,信的格式不能搞錯。

2系統介紹信的格式。

(1)信一般包括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等五個部分。

(2)每個部分該寫在什麼地方,都有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格式。

(3)還須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四小型練筆,填寫格式。

五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正文內容。

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可以敍述見聞,也可以介紹經驗,交流思想等。

六對照要求,完成草稿

七組織修改,注重格式

八認真謄寫,符合規格

寫信給別人,越是態度認真、字跡工整,越是説明對別人的尊重。

九簡介信封寫法,鼓勵投寄

篇7:語文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既要培養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又要具有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

2.瞭解想和做的辯證關係,正確處理想和做的關係。瞭解發議論要有針對性。

3.學習運用比喻和擺事實證明論點的方法。

4.學會在論述多方面的道理時,可以有所側重。

重點難點

1.重點:

(1)瞭解想和做的辯證關係。

(2)學習有針對性的議論和議論多方面道理時,可以有所側重的寫法。

2.難點:明確第8節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關係。

學法引導

以學生朗讀-思考-議論-練習為主,教師着重引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滔滔不絕:像流水那樣毫不間斷。形容話很多,連續不斷。

埋頭苦幹:專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機取巧:指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個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艱苦的勞動,而靠小聰明來取得成功。

勞而無功:白費力氣,卻沒有功效。

2.閲讀課文,編寫閲讀提綱。

二、導入

這是當代哲學家、歷史學家胡繩寫的一篇談思想方法的議論文,作者針對兩種不同的錯誤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發,使本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議論時,又針對主要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點地進行論述,使本文富有現實意義。這節課我們來整體瞭解課文的議論脈絡,及本文運用比喻和擺事實進行論證的方法。

三、正課

1.自學課文,要求:

(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並簡述理由。完成課後練習一。

(2)參考課後練習三的提示,編列課文結構提綱。

2.學生討論下列思考題:

(1)議論文總得對什麼發表意見,本文對什麼發表意見?議論什麼?

明確:題目已經規定得很清楚,對想和做發表議論。議論想和做的關係。

(2)要議論想和做的關係,就得有自己的見解,見解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叫中心論點。本文的基本觀點是什麼?(看課文,在書上找出來。)

明確:第5節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這就是文章的基本觀點,也叫中心論點。

(3)一些議論文在開頭就提出論點,我們稱之為開門見山。本文不是這樣寫的,在第5段裏才提出來,在這以前都議論些什麼?也就是説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在這之前議論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定要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明確:開頭兩段講兩種極端,第3段對兩種人加以批評,着重指出後一種人不值得讚美。第4段論述後一種人為什麼不值得讚美,從動物與人類的比較中論述為什麼要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4)要聯結和怎樣聯結這兩句是緊挨在一起的。為什麼這樣寫?

(前一句是論點,後一句是設問,引起後兩段的議論。這兩句緊靠在一起,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關聯作用。)

最後兩段寫了些什麼?和論點有什麼關係?

運用觀點聯繫實際,着重練習學校方面學生學習的實際。

板書結構簡圖:

1要聯結→中心論點→2怎樣聯結→3

明確:□1是1-4段,闡述要聯結起來的道理,第5段提出中心論點;□2是第6-7段,闡述怎樣聯結起來;□3是最後兩自然段,聯繫實際,突出中心論點。

(5)再想一想,三個方框部分是怎樣講述道理的?(讀一部分,議論一部分)

讀1-4段後議論:先擺想和做脱節兩種事例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只顧做事,不動腦筋,接着分析説理。

讀第6段後議論:分三層,先説理想要從實際出發,接近實際,行動;再舉學游泳事例;最後再説道理。

讀第8段後議論:從正反兩方面連舉幾個事例,邊舉例邊説道理。

(6)這三個部分説道理的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都舉例子擺事實來講明道理。但例子和説道理怎樣配合,寫法並不一樣。明確:舉例説理是議論文常用的説理方法。有開頭先舉例的,有在中間舉例的,有邊舉例邊説理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結合的。根據需要,寫法富有變化。

(7)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課文議論的分量並不一樣,而是有所側重,有的詳,有的略。側重論哪一方面?從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側重寫想。第3、4段略寫只會空想,不會做事,詳寫只顧做事,不動腦筋。第8段着重寫只知用功,不會用思想。

為什麼着重寫想?又為什麼最後兩段又着重寫學校裏學生的學習?

文章主要針對青年特別是學生的思想方法問題。只讀不想和只記不想是一般學生學習的通病,所以着重寫學生,着重寫想的重要。這樣的文章有的`放矢,有針對性。

四、總結、擴展

本文針對人們生活中常會遇到的現象,評析了空想和死做的危害性,闡明瞭想和做的辯證關係,指出應當從實際出發,把想和做緊密地聯結起來,並特別強調了只有用想來指導做才會得到進步。

學生可在理解了本文所講的道理後,聯繫自己以前的實際,寫一點學習本文的心得,以便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用,獲得終身的教益。

五、板書設計

段落提綱

第一部分(1-5段)評述空想和死做兩種傾向,提出中心論點。

第一層(1-2段)概述兩種人的不良傾向。

第二層(3-4段)評析兩種人。

第三層(5段)歸納上文,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辯證關係,闡述把想和做聯結起來的途徑。

第三部分(8段)聯繫學校實際,論述學生應當注意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第四部分(9段)總結全文,再次強調要養成思考的習慣,不斷總結經驗。

六、作業

課後寫學習心得,要求聯繫以往自身實際,寫真實感想。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本文説理脈絡清晰,論述逐層深入。全文總的思路是:第一步,概括敍述想和做脱節的事例,提出論題,評析這種作風的危害性,提出中心論點。第二步,深入論述怎樣把想和做聯結起來,以得到進步。第三步,簡要總結全文,針對現實生活中的主要傾向強調想的重要,深化中心論點。由表及裏,由淺入深,邏輯性強,具有很強的説服力。部分段落也是如此。本節課着重結合語段的理解,學習改寫,仿寫以加深認識。

二、正課

1.重點理解第8段。

(1)朗讀第8段,分析各句間的關係。

(2)畫出本節結構示意圖。

學語文 説理

舉例 小結

學數學 説理

學習

(詳) 舉例 説理

課外活動 舉例 説理

(略)

明確:通過示意圖明確舉例和説理如何相互配合。這一段從學習和課外活動兩方面闡明想和做要緊密聯結。詳寫學習,略寫課外活動;重點強調想重要。講學習舉正反兩方面事例,反面舉學語文、數學兩個事例,邊舉例邊説道理;正面舉有些同學想出有效方法事例,邊舉例邊説道理。講課外活動,舉開會、演説事例,也是邊舉例邊説道理。

(3)此節主要聯繫課內和課外活動的實例,論述學生應當學會把想和做聯結起來,特別是要學會動腦筋。試聯繫自己和同學們的實際,為課文另外補充一些事例。

(4)思考第8節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其同前文的關係。

明確:第8節從全文説理的脈絡看,它側重於從論述避免死做的角度來論述怎樣才能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從與前文的關係看,他論述的內容與第5節中的學習也好死做不會得到進步的的提法緊相扣合。

2.學習改寫課文。

這篇文章的論點是在第5自然段自發地推出來的。要是把論點放在開頭第一自然段,讓它開門見山,怎樣寫呢?

第一,寫出開頭第一段;第二,寫一個改寫的提綱。(可以任意變動文章的材料,也可以加進自己的材料。)

參考:

(一)開頭

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

(二)提綱

1.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2.一面想,一面做:

(1)只想不做空想空想家

(2)只做不想死做牛馬

(3)一面想,一面做人不斷進步

3.想指導做,做驗證想:

(1)舉學游泳例子光想不下水,永遠不會游泳,想學又下水,才會得出經驗,學會游泳。

(2)用想指導做,可以明確做的目的意義,找到有效方法,收到良好效果;用做驗證想,可以總結經驗,找出道理,指導進一步去做。

4.我們學生要學會動腦筋,不光會用功,還要會用思想。

三、總結、擴展

本文中心論點明確,説理脈絡清楚。擺事實,講道理,正反對照等多種論證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本文是這些特色都值得在同學們的習作中加以採用。

課後以言和行為題,擬寫一個作文提綱。

提示:

1.明確是議論言與行的關係,知道為什麼要議論這個關係;

2.弄清楚正確的言行關係應該是怎樣的關係(説出來就是自己的見解,寫出來就是文章的論點);

3.弄清楚打算怎樣把自己的觀點説清楚(分幾個問題講?分幾層講?)

4.確定好打算用哪些材料(理論方面的,事例方面的,正面的,反面的)

四、板書設計

列表現

為什麼要聯結 作評析

提論點

↓ 途徑:從實際出發

想和做 怎樣聯結

↓ 例子:學游泳

課內學習

學生應聯結 舉例

課外活動

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五、作業

完成言與行作文提綱。

篇8:語文教學設計

國中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仿寫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有效方法。指導學生仿寫,該注意些什麼?

一、明確作文課教學目標

一節作文課,要達到什麼目標,要求學生這一節作文課學會什麼?這指導着老師備課。指導學生仿寫要選擇範文,作文課的教學目標,約束老師選擇範文,也要求老師在課前對範文信息解讀要準確和理解深刻,以及在課上對學生認讀範文的引導要明確和精當。

二、選好示範文章

仿寫,就是照樣子寫,即以一篇文章為範文來進行閲讀分析,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寫,走的是讀寫結合之路,“以讀促寫”。因此,課前老師選擇好範文是關鍵。範文應該選取經典文章,作文課上能起到真正示範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選擇範文,還要考慮,所選文章,是在哪方面起示範作用的(立意、構思、佈局謀篇、表現手法、語言;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句型),範文能起到好的啟示作用,學生才有好的標竽可畫。

三、由淺到深,由易到難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表現,,有經驗的國中語文老師知道,七年級新生的寫作能力,和九年級的大哥大姐姐們的寫作能力相比,是相差很遠的,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離的。那麼,在整個國中階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七年級的仿寫和八年級、九年級的仿寫應該是有區別的。我們應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律。

前面説過中學生寫作文,就是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寫文章。學生運用語言表情達意,首先是用句子表達,然後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七年級的作文教學,有經驗的老師常常是着重訓練學生的片斷寫作能力(如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文章的開頭、結尾方法)從簡單的開始。而到了八年級時,則可以訓練一些謀篇佈局、選材、銜接過渡、呼應等一些作文技巧。九年級則可以訓練一些表現方法了:如先抑後揚法、聯想拓展法、想象法、託物言事(人)法、對比法等。如果對七年級學

生訓練這些表現方法,有可能大部分學生接受不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所以然。而如果再給九年級的學生上人物描寫中的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作文課,他們會興趣索然,課上不是吵就是打瞌睡了,因為他們大部分人早就會了。

四、要“舉三反一”

仿寫是“以讀促寫”,讀是寫之前的基礎,沒有好好的讀,就不能領會寫作中要運到的知識和技巧,所以,讀文章要多篇,要有數量,這和古人説的“讀書破萬卷”是同一性質的,也和“厚積”的説法相通。所以,老師的作文指導課,選取的範文不能只有一篇,一篇的説服力感染力是不強的,現在教材每個單元編排文章,都是五篇體現一個話題,而不是一篇,我想也是這個道理。以前提倡“舉一反三”,是適用於從一個例子中得出多個認識或體會,應該是針對成年人的,對學生寫作文的起示範作用的文章選用,應提倡“舉三反一”。

仿寫,是有效的作文途徑,可以讓學生有樣可仿,有模可效。指導學生仿寫的作文教學雖然不能達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想效果,但它仍然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做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義。當然,仿寫只是作文的基礎階段的學習寫作的方法,創新才是提高,學生要寫出高水平的作文,不能只滿足於仿寫,還要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後,自己選擇適合自己表情達意的文體,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來寫作,否則,只停留在仿寫的階段,就難上一個新的台階。那麼,這也要求老師在重視仿寫作文教學,用好仿寫作文教學的同時,不能只囿於仿寫,還應重視創新作文的教學。

篇9: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查閲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創設情境,分組活動,人人蔘與,促進學生積累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活動,增進同學間的友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探討名字中的語文現象,領略祖國語言的文字魅力。

教學難點:根據同學名字的特點贈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1、廣泛收集我國古今名人的軼事。

2、向父母等長輩詢問自己名字的來歷、意義等,看誰獲得的相關信息多。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伴隨着我們的一生。每個名字都藴藏着語文,這節課我們將要進行“口語交際”,主題是“名字中的語文”。

二、自讀“口語交際”提示,明確交際目標

1、自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

(1)學生自讀提示。

(2)討論交流口語交際的要求及內容。

2、師生共同卻東各項交際要求及內容。

三、小組交流

(1)就小組成員名字中不懂字向本人提問。

(2)把長輩給自己起名字時發生的故事説給小組成員聽。

(3)説説當你知道父母為自己起名字的用意後有什麼感受。

四、猜想性評價

1、教師列出若干本班學生的名字,請學生進行猜想性評價,本人驗證。

2、教師相機引導歸納。

五、創意性表達

1、瞭解你最感興趣的同學的名字的來歷。

2、根據其特點寫贈言。

3、全班交流評價。

六、交流平台

1、交流自己手機的我國古今名人名字資料。

2、吧大家收集的資料裝訂成冊,課後傳閲。

七、小結歸納

通過口語交際,加深了學生間的相互瞭解,瞭解了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感受了名字所散發吃飯胡來的文化氣息,領略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你還有那些收穫呢?自己歸納一下吧!

篇10: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興趣,在寓教於樂的方式下,讓學生進行口部和氣息的練習。

2、讓學生理解詩歌內容,準確發音,並能背誦詩歌內容。

3、讓學生熱愛春天、熱愛生活。

4、讓學生熱愛口才表演,敢於表現自己,訓練膽量、敢於進行大膽的表達和交往。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朗讀法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小視頻

教學過程:

一、基本功練練習

1、咀嚼練習:開口和閉口練習,想象吃蘋果。

2、頂舌練習:吃棒棒糖。

3、饒舌練習:刷刷牙,小魚遊啊遊。

4、彈舌練習:小馬得得得,彈舌。

5、脣打響練習:看到小雞怎麼叫?繃緊嘴脣。

6、吸氣的方法:聞花香

7、a、i、u的氣息練習

二、教學詩歌《春天》

1、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2、春風跑得直喘氣,向大家報告好消息。是什麼好消息呢?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3、花兒站在枝頭上,看不見春天。她是怎樣做的?

(就踮起腳尖,到處找。春天在哪裏?春天在哪裏?)

4、花兒不知道――自己就是春天。

5、朗讀詩歌,解決字詞問題,理解詩歌內容。

6、和老師一起語言加表演結合練習。

7、學生上台展示,評價鼓勵。

三、欣賞歌曲

播放視頻《春天來了》,一起感受音樂的動聽和春天的美好。

四、佈置作業:

1、放學回家,把我們今天學習的《春天》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

2、在這美麗的季節,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感受春天,用圖片或視頻記錄下來,發到我們的學習羣中。

篇11: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學生體會到自然中的神奇,這些來自大自然的神奇是讓人驚歎的。

2、通過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這些神奇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3、通過解釋一些神奇現象,讓學生知道通過學習科學,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釋的。

【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課  時】1課時

【教  具】多媒體、水、塑料瓶、塑料繩、玻璃杯、磁鐵、鐵釘、三稜鏡、光源漏斗、乒乓球

【教  法】講解、實驗

【課  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同學們好!從現在起,我們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物理學。物理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學。可以這麼説,我們身邊處處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歡物理,去觀察、實驗、思考。下面看

二.新課講授

1、在自然中

自然現象中有很多神奇的現象,請看書上圖1-1-----圖1-7:

⑴浩瀚太空,羣星閃爍,它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我們復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麼地方?

⑵當夕陽西下,天邊為何常有紅色的霞光?

⑶天公“發怒”是怎麼回事?雷雨過後為什麼經常會出現彩虹?

⑷生髮萬物的大地,為什麼有時會山崩地裂,噴吐巖漿?

⑸江河為何有時也會“發怒”?

⑹巍巍雪山,高聳入去,為何甚至一聲噴嚏高可能導致雪崩?

⑺風是怎樣形成的?

觀看錄像:海市蜃樓片段。

介紹:1988年6月的一次凌晨,旭日自海面冉冉升起,先出現的是一個扁平的太陽,突然人們發現在它的上方,又出現了一個太陽,奇怪怎麼有兩個太陽呢?

電腦模擬雷電的產生。

介紹霧凇:冬天,我國東北松花江畔百里長堤上常會出現滿眼的玉樹瓊花――霧凇(又稱“樹霜”)。這是我國的四大自然景觀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然真美麗,真神奇。

請同學們舉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來。

學生舉例(約5-10分鐘)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生活中

在我們生活中也會呈現另一些神奇。

看課本圖1-8------圖1-13

學生舉例,你在生活中見到哪些些神奇的現象?

下面我們看幾個有趣的現象

實驗一:光的色散實驗

實驗二:隔掌吸釘

實驗三:摩擦起電

散開的塑料繩有乾燥的手捋幾下,看有什麼現象?塑料繩不僅不能合攏,反而會膨脹開,有趣嗎?

實驗四:放大鏡

一礦泉水瓶中裝水。把手指放到後面觀察,手變粗了;用它看書上的字,字變大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還有一有趣的事,據説,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在2111米高空飛行時發現身邊似乎有一條小蟲,他伸手抓來一看,大吃一驚!原來是一顆德國製造的子彈。這個傳説真實嗎?

實驗五:學生實驗

請同學們做個實驗,撕一長紙條,平放在桌面上,然後把鋼筆帽立在紙條的一端。你能不能把紙條從鋼筆帽下抽出來,而鋼筆帽不倒。

實驗六:

現有一小漏斗,一個乒乓球,如果把乒乓球放在漏斗裏,給它吹氣,會怎麼樣呢?

實驗七:礦泉水為什麼流不出來?

生活中還有很多的物理現象。大家舉些來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現象都可以用我們的物理知識來解釋。

三.小結:

物理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學。希望大家喜歡物理,去認真地觀察、實驗、思考。

四.佈置作業:

1.閲讀課文。

2.寫出你見到或聽到的一些神奇的物理現象(至少10個,書上沒有的)

3.閲讀第二節內容,下節討論

【板書設計】

§1-1 走進神奇

1、自然中…

2、生活中…

1.傷仲永教學設計三篇

2.少年閏土教學設計三篇

3.語文《觀潮》教學設計

4.有關語文的教學設計

5.語文分層教學設計

6.語文馬説教學設計

7.語文課文項鍊教學設計

8.《我愛學語文》教學設計

9.語文優秀教學設計

10.語文教學設計評語

篇12: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培養朗讀、背誦的能力。

2、瞭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賦借古諷今的目的,認識封建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徵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必然會導致覆亡的道理;

3、感受並理解本文豐富瑰麗的想象、形象生動的比喻、大膽奇特的誇張等藝術特點,明確它們對突出主題思想的作用;

4、學習本文善於從多種角度,具體、生動、細緻地描寫藝術形象,並在此基礎上議論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1.明確本文運用想象、誇張等多種方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形象,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艱深,則給理解帶來難度。

教學方法:

學生務必加強誦讀,加大教師指導、講析的分量,以讀讀、講講、議議、背背的形式貫穿課堂始終。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唐太宗説:“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是啊,“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前面我們學習了賈誼寫的《過秦論》,他指出了秦的什麼過失(即中心論點)呢?對,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針對漢初的情況,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張。同樣是總結秦亡的教訓,針對唐敬宗繼位後,廣造宮室,天怒人怨的現實,杜牧也寫了一篇文章以諷時刺世,那麼,在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樣的觀點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文章--《阿房宮賦》

二、阿房宮:“阿房”舊讀“ē páng”現讀“ē fáng”。

根據歷史記載,阿房宮東西寬三裏,南北長五里,可容納十五萬人居住。而這只是阿房宮的主體建築。以此為中心與咸陽相連接,周圍三百里內星羅棋佈修建了二百七十餘座離宮別館祠堂廟宇。各個建築之間有寬闊平整的道路或閣道相連接,直通到終南山下。

修阿房宮的材料是從千里之外的蜀、荊運來的,參加修建的工役達七十萬人之多。當時有運石工人編的歌:“千男呼喲萬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斷流。”

秦始皇在討伐六國的過程中,掠來大量美女和珍寶古玩,咸陽城裏的宮殿已顯得擁擠,他便下令在咸陽附近修阿房宮。把盡有的珍寶和宮女搬到阿房宮。

數十年後,楚霸王項羽入關推翻秦朝暴政,聽説愛妾虞姬被擒,一時惱怒移恨於物,竟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如同美女般風華絕代的阿房宮就這樣結束了它來去匆匆而又凝聚着無數血淚和情愁的生命。

三、現代幽默令人深思:火燒阿房宮

兒子:“爸爸,老師今天講了火燒阿房宮。”

父親:“誰燒的?”

兒子:“項羽。”

父親:“抓起來了嗎?”

督學巡校:

◆盛努之下,督學寫了封呈文給教育局局長,稟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長覆函説:“燒掉就算了,再拔經費重建阿房宮。”

◆督學到校巡視,與學生交談間隨口問道:“你知道阿房宮是誰燒的嗎?”

◆學生一臉惶恐,連聲説:“不是我燒的,不是我燒的!”

◆督學啼笑皆非,向校長指責:“貴校的學生國文程度低落,居然説阿房宮不是他燒的。”

◆校長平靜地説:“本校學生一向誠實,既然他説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

四、杜牧,字_______,號_______,晚唐傑出的詩人、散文家,與________合稱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牧之、樊川、李商隱、樊川文集)

六、學習第一段

(1)重點實詞

六王畢畢:完了,結束。

北構而西折構:動詞,架木做屋,引申為建築

不霽何虹霽:雨後天晴

(2)特殊用法

直走咸陽--走:趨向今多指行走

鈎心鬥角:古義-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緻。今義-比喻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

四海一--“一”數詞→動詞統一

驪山北構而西折--“驪山”名詞→狀語從驪山“北”“西”名詞→狀語向北向西

蜀山兀--形容詞用作動詞,指高高的蜀山變禿了。

廊腰縵回--“腰”“縵”名詞→狀語像人的腰部一樣,像縵帶(綢子)一樣

蜂房水渦--名詞→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未云何龍,不霽何虹--“雲”“龍”“虹”名詞→動詞出現雲彩出現龍出現虹

幾千萬落落:座。今多指下降,衰敗。

(4)第一段是怎樣以既簡練又誇張的筆法,對阿房宮進行總括性描寫的?

明確:用“六王畢”等十二個字,勾勒出秦滅六國和阿房宮的建成,筆法簡練,突兀有力。“覆壓”兩句,寫出了阿房宮佔地之廣,建築之高,是一種誇張的寫法。“驪山”四句,寫阿房宮依山傍水的走勢,非常簡練。

七、學習第二段

輦來於秦--輦:名詞用作狀語,用輦車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動詞用作名詞,指收藏的珠寶,聚斂的金銀。精英,形容詞用作名詞,精品。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是名詞用着狀語。鐺、石、塊、礫,是名詞用着動詞。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動詞用如名詞,指收藏的珠寶,聚斂的金銀。

這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格。這句話意思就是“燕、趙、齊、楚、韓、魏六國的統治者擁有的無數的金玉珍寶。

朝歌夜弦--“朝、夜”,名作狀,在早上;在夜間。“歌、弦”,名作動,唱歌;彈琴。互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

第二段是怎樣寫阿房宮內的奢侈的?

第二段從兩個方面來寫阿房宮內的奢侈。一方面寫宮人們的華貴生活,另一方面寫對珍寶毫不吝惜。

一、二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的哪幾個方面?

宮殿建築的雄偉壯觀;宮內生活的荒淫奢靡。

一是寫阿房宮建築之奇,

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

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

第二課時

八、學習第三段

1.戍卒叫,函谷舉--舉:被攻佔。

2.獨夫--失盡人心的君主。

3.戍卒叫--“戍卒”,守衞邊疆的士兵;“叫”,吶喊。

4.可憐焦土--“可憐”,可惜;“焦土”,名詞活用作動詞,變為焦土。

5.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是名詞用作狀語,鐺、石、塊、礫,是名詞用作動詞。

第三段中的大段排比是圍繞哪兩個對立方面展開的?表明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

第三段是圍繞秦始皇和老百姓兩個對立面展開的。表明兩者之間的矛盾關係:秦始皇窮奢極欲,揮霍無度;老百姓辛勤勞作,怒氣填胸。

九、學習第四段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動用法,使滅族。……者……也,表判斷。非……也,表否定判斷

2.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愛:愛護。

3.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遞:傳遞。為:做。

4.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名詞作動詞,放火

5.秦人不暇自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自哀”→“哀自”

6.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意動用法,以……為鑑。

7.“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①哀之;後人②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③而復哀後人④也”

(1)“暇”的本義是“閒空”,文言中常用“不暇”來表示“來不及”。

(2)“哀”,哀歎。本義是“悲哀、悲傷”,引申為“憐憫、同情”(“君將哀而生之乎”)、“哀歎”。

(3)四個“後人”均指秦亡以後的人,①②④指秦以後的人,主要指唐代統治者,③指唐以後的人(統治者)。後一個分句,含蓄地警告唐敬宗,如不以亡秦為鑑戒,將使更後的人來哀歎他的自取滅亡。

研讀第四段,要求:説説秦(包括六國在內)滅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作者寫作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其原因是“不愛其人”。

其目的是“鑑”,即:借古諷今,要唐帝國吸取秦亡的教訓,向唐敬宗提出委婉的警告。

第四段:卒章顯志。諷諫唐王朝勿蹈秦皇覆轍。

總結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不愛民),諷諫唐王朝勿悲劇重演(哀之,鑑之)

最後一段的議論以秦為中心,上下延伸,總結歷史教訓。這一段的哪些話是作者向當朝統治者敲警鐘?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是作者向統治者敲警鐘。

秦朝必亡:暴斂百姓揮金如土(因)一朝覆亡阿房焚燬(果)

後人當鑑:後人不鑑則復哀(明旨)

十、總結全文:

1、主題:借古諷今,通過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的驕奢亡國的歷史經驗,向唐朝統治者發出了警告。

2、寫作特色:

1)想象、比喻與誇張相結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描寫、鋪排與議論抒情相結合。

3)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十一、關於“賦”

“賦”是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文學體裁。它出現於戰國後期,形成於漢代,盛行於六朝。賦體的演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多用鋪陳誇張手法,語言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辭藻華麗,富有文采,稱為駢賦。唐宋時,它已經呈現散文化傾向,句式參差,長短不齊,多以散代駢,押韻也比較自由,人稱“文賦”。從內容上看,賦要通過“體物”達到“寫志”的目的,結尾的部分則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

劉勰:“賦者,鋪也。鋪採螭(音chī,鋪陳)文,體物寫志也。”也就是要運用鋪陳誇飾的手法來直陳其事,通過描摹事物來達到抒寫情志的目的。

篇13: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積累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詞語。

2,瞭解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3,瞭解科舉制度下社會各色人等心靈扭曲,趨炎附勢的眾生相。

【教學重點】

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進,理解范進形象的典型性。

欣賞本文的諷刺手法,體味對比,誇張與寫實在諷刺小説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文獻法 討論法 點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圖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説《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説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説?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為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説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偽。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麼説《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悽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後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户對待他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用胡屠户的語言、行動説明)

2.胡屠户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紳為什麼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户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户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學生充分發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誇張的諷刺效果。

②“不想胡屠户雖然大着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着。”這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誇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誇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麼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在哪兒?

(兩點:①范進中舉前後的社會地位;②胡屠户對待范進前後的態度。)

5.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户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作業佈置

胡屠户道:“我哪裏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着也怎的?”這裏把胡屠户恭維的話寫得極其精彩,一個靠字,道破心機,請以第一人稱説出胡屠户的這番心機。

篇14:語文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繫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選自人教版語文教材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慾望,所以教師要採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並且,七年級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鑑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習習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瞭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並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並且採用“小組擂台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聯想法,替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膩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並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並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裏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習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然後再由教師進行補充。

三、萬水千山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移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範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佈置

篇15: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重點掌握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的詞義並作歸納,如“朝孰、誠、方、善、間”等。

2、掌握文中出現的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並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領會課文設喻説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4、瞭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二、重難點

1、重點字詞、句式

2、《戰國策》的有關知識

3、設喻説理和類比推理

三、教學設想

可在教師指導下,以討論、串講、表演、做練習等方式,引導同學自學,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老師的講授既要講清楚重難點,分析好思想內涵,又不能佔用太多時間,應以練為主。

四、課型和課時自讀課兩課時

五、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1、導入:由三位同學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進諫,要他多聽從民意,廣開言路,不要受小人矇蔽,豈料奸臣在皇帝旁邊挑撥離間,龍顏大怒,奸臣將忠臣推出去斬。由這小品導入古代臣子進諫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見(即“直諫”)會很危險,臣子進諫最好是諷諫,由此引出題目,並解釋“諷”及課題的意思。

2、點出《鄒忘諷齊王納諫》一課選自《戰國策》,用幻燈片打出該學的知識。

《戰國策》:又稱《國策》,原為戰國未期和秦漢間人怕編纂,後經西漢未年劉向編訂成書,全書共33篇,反映了戰國時期策士謀臣的言論和謀略,其體列為國別體,全書共12策,《鄒忌諷齊王納諫》是一篇歷史散文。

3、轉入對文段的學習。

(1)學習一、二段的字詞和句式(重點字詞用幻燈片打出)

①孰:通“熟”,仔細

私:偏愛

朝朝服衣冠:zháo:朝見

②詞類活用:A名作狀:[朝]服衣冠

[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

③古今異義詞

尺:古;約合現在的23.1釐米

今:約33.3釐米。

窺: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

今:睡覺

地方:古:土地方圓

今:地點、處所

④句式: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孰:誰,哪個

孰與:相當於“與……孰”,“……與……相比,誰更”

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

被動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與坐談

4、先讓同學翻譯第二段,再請同學分別扮演鄒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請一位同學做旁白通過這種活潑生動的形式即串講了課文,又讓同學領會了課文內容。

5、分析

問:師(1)大家觀看錶演時有無發現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説鄒忌美於徐公。

師:(2)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語氣上有何細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熱情地讚美鄒忌,愛戀之情溢於言表

妾:比妻稍為冷淡點,回答有些勉強,説話較拘謹

客:用陳述句,語氣更平淡。

反問句

師:(3)為何妻、妾、客都誇鄒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師:(4)好,他們都是説鄒忌美於起徐公,那麼由文段看,實際上是誰更美呢?

生:——徐公。

師:(5)既然是徐公美,那麼妻、妾、客的回答便是與事實不相符合了,那麼也就是説,鄒忌被怎麼樣了呢?

生:——被矇蔽了(寫板書)

篇16: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古典詩歌,對古典詩進行審美性解讀。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分析重點詩句,瞭解詩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3、瞭解《飲酒》一詩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4.、瞭解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初步瞭解五言古詩的一般特徵。

二、教學重點:

瞭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三、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體味及其情感表現特徵。

四、教學方法:

1、朗讀:①學生各自讀②齊讀。

2、提問:用提問方式設計課程講讀。

五、課前作業:

學生查找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學設計:

兩個目標:一是體味作者的感情,瞭解本詩意境;二是如何從寫作角度展現本詩的審美性。

1、導入新課。

我國詩歌,有許多題材分類。比如以前學到過的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題材的詩歌——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的,並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

2、學生反覆朗讀,把握語調、語氣和節奏。初步瞭解詩的內容。

⑴學生各自讀。

⑵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語氣和節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語氣和節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

⑶按分析的節奏、語調、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處理字詞。

讓學生挑出不會的字詞。

結廬:結,建造、構建。廬,這裏指簡陋的居室。結廬就是建造簡陋的居室,這裏指居住在此。

爾:代詞,這樣,指上句。

遠:此處為動詞,當遠離講。

見:指不經意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與:共同、一道。

4、學習課文。

⑴第一段

①提問:前四句怎麼理解?

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麼能夠這樣呢?這是由於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②第一層描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遠”,“遠”的對象是什麼?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説,是遠離塵俗,超凡脱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⑵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麼理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採菊”這一動作包含着詩人怎樣的志趣?

明確:在院中東邊的籬笆下,詩人正在專心聚志悠閒自得地採菊花,偶一抬頭,悠遠的南山無意出現在眼前,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閒自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體現了作者超脱塵俗、熱愛自然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和平靜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採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着詩人超脱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

“見”是無意中看見,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其中含有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感覺,用“見”追求的是一種無意為之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沒有“見”的表達效果好。

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麼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有何關係?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陽下更加美麗,成羣的飛鳥結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麼還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裏説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羣”,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彷彿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籲:“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如果沒有悟出這個理,哪會有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這個“理”,正好為“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④最後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説的是這裏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⑶、藝術特色

敍事、説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敍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閒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將景、情、理融為一體,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藴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於抒情中藴含着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七、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建構了一個遠離塵世、恬淡、悠然的田園意境,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情感。這也是當時士大夫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

八、作業:

1、背誦《飲酒》

2、找出陶淵明其它的一些詩與這首詩做比較,體味是人的表達的情感,試着寫一遍讀後感。

篇17:語文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身心都得到發展而在教學前進行的設計、規劃等。

教學設計可以是一個課時的教學設計、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一個學期的教學設計、一個學年的教學設計、一個學段的教學設計。

一個課時的教學設計是針對一個課時的設計,微觀的設計。他關係到一節課的教學質量,每一節課的質量都能夠達到,整個學期的質量就能夠達到,整個學年、學段的質量就能夠達到,所以,一個科室的教學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是針對一個內容單元進行的設計。單元教學設計師相對較微觀的教學設計,它需要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與要求,知識的重點與難點,課時的計劃安排,例題與習題的選取,現代化教學設備與教具、課件的配置的內容

一個學年的教學設計與一個學期的教學設計是較宏觀的設計。他主要是針對一個學年或一個學期的教學設計的。設計的內容包括教學目標與要求、教學進度、課外活動和教學研究的安排、信息技術與本學科教學的整合等,只是集中於學年或學期。它是由本年級的本學科的教師集體研究、討論制訂的。

一個學段的教學設計是最宏觀的教學設計。它是針對整個學段的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和當地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由全體本學科的教師集體研究、討論共同制訂的。設計的內容主要有教學目的確定、學生學習

的指導、本學段的教學計劃、本學科課外活動的安排、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以及教師的教學研究、培訓進修等。

一、教學內容:主要描述教材使用版本,第幾冊第幾單元第幾課,主要學習內容簡介。

二、學生分析: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認知起點、學習興趣、學習障礙、學習難度……

三、設計思想:主要描述教學過程中模擬實踐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

四、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五、教學的重難點:描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過程:具體説明教學各個教學環節安排,重難點的處理,教與學雙邊活動安排

七,教學反思和評價:目標是否達到;情境創設是否得當;教學過程是否流暢;重難點是否突出;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個體差異是否得到尊重;教學評價是否促進了學生髮展;教學中存在什麼困惑等等;

二、教學設計與編寫教案的異同點

1、它們的不同點有:

⑴教學設計從整體入手對教學進行規劃,如怎樣確定教學目標,怎樣展開教學過程等;編寫教案則更多地考慮具體內容與細節。

⑵教學設計是原則性的、指導性的和綱領性的,它適用的範圍非常廣泛;教案通常是針對一個班級或一類學生撰寫的,他的適用範圍較窄。

⑶教學設計不能直接用於教學,要對其進行加工、創造,適用具體化,

適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方能實施教學;教案則可以直接用於本班的教學,單用於其他班,則必須對其進行改造,改造的力度有可能相當大,甚至面目全非。

2、它們的相同點有:

⑴目的相同,他們都是為教學服務的,都希望實現教學目標,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⑵考慮的因素相同,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編寫教案,都需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分析處理教學內容、研究學生的特點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如何與教學整合等。

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和教案是一回事嗎?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藝術原理,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對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學手段進行的策略。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

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學設計和教案是有區別的: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整體構思,包括具體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如何突破的,整個教學內容是採取怎樣的教學方法。

教案是具體的上課體現,是教學過程的全部。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教師經過備課,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教案是上課的重要依據,通常包括:班級、學科、課題、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學目的、教學內容、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教案還列有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如電影、投影、錄像、錄音等)的使用、作業題、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分析等項目。由於學科和教材的性質�p教學目的和課的類型不同,教案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有整體(宏觀)設計和局部(微觀)設計。整體設計如課程設計(以某一學科為設計對象)、學段整體教學設計(以某學段、某學年或某學期為設計對象);局部設計(以某一單元或某一課的教學為對象)、微格教學設計(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以下所講以局部教學設計為主。

1、前期分析

首先,搞清楚課標(或教材)要求的教學內容有哪些?哪些內容屬於知識,哪些內容屬於技能?哪些內容又是方法或過程?哪些內容是情感態

度價值觀方面的?各個內容要求的程度是什麼?

其次,分析教學對象(學生)的現狀怎樣?由於信息技術學科開課的不均衡,可能有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那麼就要搞清楚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如果是部分掌握,掌握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有一部分學生掌握,那麼這個比例有多大?還有哪些內容是教材上沒有但需要補充給學生的?根據對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學習需求,即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學到什麼程度。學習需求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少,也可能比教材上的內容多。

此外,在分析教學對象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怎樣的狀況?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多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有多強?生活環境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有哪些?這些分析結果決定了教學過程中要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策略。

2、根據需求確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教學目標要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為什麼?因為人學習不同類型的東西,方式不同。所以,建議老師們分三個維度來寫教學目標,當然這樣會有一定難度,這個問題我會有專題來講,此外,撰寫教學目標還要注意目標的可操作性。

3、設計教學策略

有了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什麼樣的方針、方式或手段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這就是教學策略。這裏包括了課題如何引入、教學內容如何組織與呈現、選取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如何應用教學媒體、提供哪些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資源如何組織與呈現等問題。這是教學設計的重頭戲,也是教師發揮想象力進行創造的最佳階段。

篇18: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記形聲字。

2.通過填表寫、朗讀,引導學生活用詞語。

3.引導學生學會用:“有的像……有的像……”寫句子。

4.在“讀讀背背”中積累對子。

5.通過收集郵票,瞭解郵票上的風景。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萬花筒。

1. 學生自讀並觀察生字特點,説説發現的特點。

2.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同桌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3. 照樣子寫一寫。

4. 討論其他同類字。

二、我能填。

1.熟讀四字詞語,瞭解詞語的意思。

2.填一填,再讀一讀,記一記,體會用法。

三、我能寫。

1.讀前面的例句,體會帶點詞的用法。

2.試着寫一寫。指名讀讀,老師和學生評價。

四、百寶箱。

1.學生在小組內自讀所列句子,並説説這些句子的構成有什麼特點。

2.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了解對子的構成特點。

3.學生讀讀記記,並根據對子的構成特點,再説説自己知道的對子。

五、大舞台。

1.拿出自己收集的風景郵票,小組交流,並挑選出最優秀的參加班級交流。

2.學生評論,教師總結點評。

篇19:語文教學設計

一、義教科目:國小趣味語文知識

二、教案適用年級:國小二三四年級

三、教學目的:介紹語文知識上一些比較有趣的知識,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探索

的熱情。讓他們領悟我們的生活處處存在着關於語文的相關內容,

從而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學習語文,培養獨特的

情操。

四、教學難點:讓學生準確理解語文的意義,在生活中發現趣味語文。在課堂上

配合老師,跟上老師的節奏。

五、教學注意點:

1、注意學生的接受能力,儘量把課文解釋得淺顯易懂。

2、注意課堂氣氛的活躍,使課堂生動有趣,加強與學生的互動。

六、教學過程:

1、自我介紹:同學們,大家好,我們是來自XX學院的哥哥姐姐,(四個人特色的介紹自己)今天呢和你一起上這節課。同學們歡不歡迎呢?

學生:歡迎!

2、導入:

老師:同學們今天好乖哦,老師講一個故事送給你們。好不好啊?

學生:好!

老師:你們知不知道年的來歷啊??年,就是我們過年的年。

出示故事:

過年的來歷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着收拾東西逃往深山。

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髮老人對一户老婆婆説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

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慄,再也不敢向前湊了。

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裏時,發現村裏安然無恙。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髮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

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會盡量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可以適時加一些表情和動作,以便同學們能理解)

3、搶答: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可將全班分組搶答,哪個組織回答最積極,

最多,最活躍,就加以加分,哪個組分數最多獎勵學習用品。(用時:10分鐘)

老師:小朋友,你們喜不喜歡猜謎語啊?

學生:喜歡。

老師:那好,那現在呢,我們出幾個謎語給你們猜好不好啊?你們呢,要分組回答,哪個組最積極就可以得到我們的獎品。

1) 出示謎語:

A.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 【謎底】:眼睛

B. 像糖不是糖,不能用口嘗,幫你改錯字,紙上來回忙【謎底】:橡皮

C. 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其。【謎底】:手指

D. 什麼東西只能加,不能減 。 【謎底】:年齡 E. 什麼東西經常會來,但卻從沒真正來過? 【謎底】:明天 F. 有一匹馬,它向南走5步,向北走3步,又向西跑了10步,請問最

後它的尾巴朝什麼地方 【謎底】:朝地

G)有時候,圓又圓,有時候,彎又彎,有時晚上出來了,有時晚上看不見。(打一自然現象) 【謎底】月亮

老師:好,同學們都回答得不錯哦,沒有回答的同學別灰心,下面還有幾道題目呢,看看你們誰積極啊,積極就有分加哦。

2) 根據下列題意,選填詞語。

苦哭 暗笑 假笑 哈哈大笑 捧腹大笑 (只能用一次)

A、開懷縱情的笑( )

B、藏在心裏不公開笑( )

C、捂住肚子開心地笑( )

D、不愉快而勉強的笑( )

E、故意做出的,不真實的笑()

3) 同學們,請你將下邊的十條成語補充完整,然後再將補充的字豎着連成

四句數學上用的術語,好嗎?

( 五)花( 八 )門 ( 五 )湖( 四 )海

( 七 )上( 八 )下 (七 )擒( 七) 縱

( 三 )頭( 六)臂 ( 三)心( 二 )意

( 十 )全( 十 )美( 十 )全( 十 )美

( 五)湖( 四 )海 ( 五 )行( 八)作

4、出示趣味故事――十二生肖(用時:10分鐘)

老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啊?

學生:想。

老師:那你們在聽的過程中要留意故事究竟説了什麼哦。

學生:好。

你知道自己屬什麼嗎?

有屬小白兔的,有屬大老虎的???有屬貓的嗎?沒有,怎麼有屬老鼠的,沒有屬貓的呢?這裏有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們説:“我們要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一年一種動物。”天下的動物有多少呀?怎麼個選法呢?這樣吧,定好一個日子,這一天,動物們來報名,就選先到的十二種動物為十二生肖。

貓和老鼠是鄰居,又是好朋友,它們都想去報名。貓説:“咱們得一早起來去報名,可是我愛睡懶覺,怎麼辦呢?”老鼠説:“彆着急,彆着急,你儘管睡你的大覺,我一醒來,就去叫你,咱們一塊兒去。”貓聽了很高興,説:“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謝謝你了。”

到了報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來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貓的事給忘了。就自己去報名了。

結果,老鼠被選上了。貓呢?貓因為睡懶覺,起牀太遲了,等它趕到時,十二種動物已被選定了。

貓沒有被選上,就生老鼠的氣,怪老鼠沒有叫它,從這以後,貓見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現在還是這樣。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嗎?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它們是:老鼠、牛、老虎、兔子、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怎麼讓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這裏也有個故事。

報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們在路上碰到了。牛個頭大,邁的步子也大,老鼠個頭小,邁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才剛剛跟上牛。老鼠心裏想:路還遠着呢,我快跑不動了,這可怎麼辦?它腦子一動,想出個主意來,就對牛説:“牛哥哥,牛哥哥,我來給你唱個歌。”牛説:“好啊,你唱吧---咦,你怎麼不唱呀?”老鼠説:“我在唱哩,你怎麼沒聽見?哦,我的嗓們太細了,你沒聽見。這樣吧,讓我騎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來,你就聽見了。”牛説:“行羅,行羅!”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讓牛馱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搖頭晃腦的,真的唱起歌來:

牛哥哥,牛哥哥,過小河,爬山坡,駕,駕,快點兒羅!

牛一聽,樂了,撒開四條腿使勁跑,跑到報名的地方一看,誰也沒來,高興得昂昂地叫起來:“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還沒吧話説完,老鼠從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躥,躥到牛前面去了。結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裏,小小的老鼠給排在最前面了。

好了,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十二生肖的來歷了嗎?都知道十二生肖為什麼是老鼠第一了嗎?

提問:十二生肖有哪些呢?(鞏固知識)

(讓同學們舉手回答,能答一個是一個,我們會盡量鼓勵同學們回答,如果碰上有些比較偏的生肖,我們就可以適宜做一些動作來讓同學們猜,)

5、聯繫學生的實際(用時:10分鐘)

老師:同學們,聽完了老師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説一下你們對語文的看法啊?語文也可以很趣味的啊。

學生説出自己對趣味語文的看法及感受。我們在聽的過程中要儘量看着學生,給他鼓勵。

6、總結(用時:10分鐘)

表揚同學們配合得很好,希望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更喜歡語文,在生活中去發現那些趣味的小知識和小知識,謝謝同學們的配合,這節課我們相處得很愉快??

備註:如果時間多出,就講小故事三則並與同學們交流。

1、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裏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着他父親,説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

(注: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準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2、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説:「我説你為甚麼走得這麼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篇20: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別問號、句號、感歎號的不同表達效果。

2、在區別形近字中積累新字新詞。

3、讀比喻句,積累名言名句。

4、進行口語交際,激發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5、練習寫話,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6、展示科普讀物,小組設計“身邊的科學”手抄報,交流了解到的科學知識與見聞。

7、查找資料,瞭解科學家、發明家的成就。

重點難點:

1、識別問號、句號、感歎號的不同表達效果。

2、學新字、新詞、好句。

3、進行口語交際。

4、練習寫話。

教學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識別問號、句號、感歎號的不同表達效果。

2、區別形近字,學習新字新詞。

教學用具: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句子

那麼多星星,你怎麼能數得清呢?

那麼多星星,你是數不清的。

那麼多星星,你是數不清呀!

2、學生自己讀句子,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發現。

3、集體彙報,教師總結。

三個句子的意思相近,但第一句加上問號,表示你不可能數不清;第二句加上句號,表示你數不清;第三名句用了感歎號,表示你肯定數不清。

4、擴展延伸。

這是李明買的書嗎()

這是李明買的書()

這就是李明買的書()

二、選選認認。

1、自讀字詞,明確練習要求。

2、根據自己的理解,選字連線。

3、同桌交流連線原因。

4、集體交流區別形近字的方法。

5、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讀音、組詞,看誰讀得準,組得對。

三、鞏固練習。

給下列的句子選擇適當的標點符號。(。?!)

1、這樣的事,你能做出來()

2、這樣的事,你怎麼做出來()

3、這樣的事,你要做出來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我會談”,積累比喻句。

2、讀讀背背,積累名言名句。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會讀”

1、學生自讀句子,發現句子的共同特點。

2、投影出示句子。

茂密的枝葉像涼棚似的,遮住了陽光。

茂密的枝葉遮住了陽光。

問:上面兩個句子,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學生各抒已見。)

教師歸納總結:用一個和所寫事物相似的事物來打比方,可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更生動。

3、讀其他句子,説説把什麼比作什麼。

4、從學過的課文中,找比喻句,也可自己説比喻句。

二、學習“讀讀背背”。

1、學生自讀名言,想想其中的含義。

2、交流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名言,説説對自己的啟發。

3、自由讀背名言。

三、作業。

課外蒐集名言名句。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進行口語交際。

2、製作手抄報。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科普讀物。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

1、教師講解文中給出的身邊科學的例子,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2、多媒體展示身邊科學的圖片。

3、小組交流。

(1)小組交流自己瞭解的身邊的科學。

(2)小組推薦科學博士,向大家介紹身邊的科學。

4、推薦新書,交換舊書。

(1)向同學推薦自己帶的科普讀物,簡單介紹書的內容和特點。

(2)把自己已看過的書和同學交換。

二、課堂練習:

小組合作設計“身邊的科學”手抄報“。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寫話。

2、蒐集資料,瞭解科學家、發明家的成就。

教學用具:科普讀物。

教學過程

一、寫話。

1、啟發學生回憶本學期做過的事。

2、説一説自己的收穫。

3、談談自己在暑假裏的打算。

4、教師歸納要點。

寫收穫:(1)寫做了什麼事。

(2)寫做的過程。

(3)寫做了以後,懂得了什麼。

寫打算:(1)打算暑假中做什麼。

(2)打算怎麼做。

5、學生自由寫話。

二、寬帶網。

1、學生彙報自己瞭解的著名科學家、發明家。

2、學生自主讀科普讀物,蒐集科學家和他們取得的科學成就。

3、學生上台展示自己蒐集的資料,集體評議。

三、總結拓展:

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在,世界進入一個高度發展的時代,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努力奮鬥。

篇21: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

教法設想

設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唐朝名臣魏徵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使“良藥”既“爽於口”,又“利於病”。戰國時齊威王非常、

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讀準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

字音。學生通過初讀,篩選出自己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藉助工具書查明後再讀一遍。易讀錯的字有:

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guān)窺(kuī)鏡

期(jī)年朝(cháo)於齊間(jiàn)進

(二)再讀課文,讀清句讀。

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註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在此基礎上讀出語句的停頓。可讓一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聽他哪些句子讀錯了,然後一起糾正。

如:

1、鄒忌/修八尺/有餘(×)鄒忌/修/八尺有餘(√)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王之/蔽甚矣!(×)

4、此/所謂戰勝於朝廷。(×)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三、三讀課文,品味賞析。

學習文言文不能僅停留於淺層次的字、詞、句的理解上,還要進一步品味語言的感情、韻味,分析人物形象,賞析行文技巧,領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過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品味賞析:

1、鄒忌是由一件家庭瑣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這件家庭瑣事是什麼?

明確:鄒忌向他的妻、妾與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由於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異,其妻、妾、客回答問題時的語氣有差別。有何不同?請從原文中找出並説明其感情色彩。

明確: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讚美,口氣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討好,口氣有點勉強。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禮貌、尊重,口氣有點客氣。(可讓三位同學分角色表演。)

3、面對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讚美,鄒忌的態度如何?

明確:面對讚美,鄒忌並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可見鄒忌很有自知之明。

4、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入朝後,並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正如《古文觀止》編者評價:“鄒忌將己之美,徐公之美,細細詳勘,正欲於此參出微理。千古臣諂君蔽,興亡關頭,從閨房小語破之,快哉!”

5、諷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齊威王接受了諫言,發佈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爾“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四、歸納整理:

(一)詞類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詞作狀語)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名詞作狀語)

4、聞寡人之耳者(聞,動詞使動用法)

(二)古今異義

1、今齊地方千里(土地方圓)

2、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國君旁邊的近臣)

3、鄒忌諷齊王納諫。(委婉勸説)

4、能謗譏於市朝(公開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賓語前置)

2、我孰與城北徐公美(介詞結構後置句)

3、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判斷句,兼介詞結構後置)

4、王之蔽甚矣(被動句)

(四)實詞見課後練習。

板書設計

鄒忌諷齊王納諫

聯想

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有求於王

語文的常見教學方法

(一)朗讀

1. 朗讀的概念

朗讀就是朗聲讀書,即運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文字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朗讀是一項口頭語言藝術,需要創造性地還原語氣,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

2. 朗讀的功能

(1) 有助於國小生感知和積累語言知識。

(2) 有助於提高國小生吸收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 有助於國小生習得和積澱語感。

(4) 朗讀訓練符合國小生的年齡特點。

3. 朗讀訓練的基本要求

朗讀要求語音和語調的規範化。語音包括讀音正確、停頓恰當、音質自然、音量適中;語調包括高低適度、強弱適中、快慢適宜。具體要求有:用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語言流暢、感情充沛、節奏鮮明等。

4. 朗讀訓練的常用方式

(1) 教師範讀。示範勝過講解,這是最好的指導方式。

(2) 學生單讀。帶有考查性或學生示範性,這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3) 學生齊讀。適用於詩歌等音韻感和節奏感較強的作品。

(4) 學生分角色讀。適用於戲劇等人物個性鮮明的作品。

在引導學生正確朗讀的同時,還要注意糾正那些不正確的朗讀方法,如唱讀、唸經式讀、演戲式讀等。朗讀訓練應突出停頓、重音、語調、節奏等四個方面。

(二)背誦

1. 背誦的功能

(1) 可以積累知識。

(2) 不僅可以陶情冶志,還能提高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 可以提高記憶力。

(4) 背誦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 背誦還能激活學生思維,開發智力。

2. 指導背誦的方法

(1)大聲誦讀

這是指導背誦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理解和誦讀結合起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聲誦讀,每篇連續誦讀五遍以上,隨着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這個方法,尤其對於那些背誦準確度不高的學生而言,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2) 抓住關鍵詞語

所謂關鍵詞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

(3) 利用課文畫面

如果文章畫面感強,以畫面形象來輔助記憶是一種良好的方法,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依此背誦,不僅有利於對詩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於記憶。

(4) 遵循寫作順序

文章的寫作順序主要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按照寫作順序來梳理文章的思路,尋找利於背誦的策略也是常見的背誦方法。

(5) 整、分、聯背誦法

是指整體背誦法、分段背誦法與聯合背誦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不同的特點、用途,並有一定的聯繫。一般而言,整、分、聯背誦法要求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閲讀,然後對每個語段進行分別背誦,將每個段落背熟記牢,然後再將所有的段落聯合起來進行記憶。對於較長篇幅的古詩文背誦篇目,這種方法是切實、有效而便捷的。

(6) 限時強制記憶

這是強制記憶法之一,要求在規定的某個時間段內完成對某些內容的快速記憶。用這種方法配合適當的檢查就會強化背誦的效果。

(三)聽寫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聽寫是檢查學生知識,鞏固記憶的一種有效手段,具有以下功能:

1. 能而向全體學生,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作用。聽寫時人人蔘與、相互之間無干擾的公平競爭性語文實踐,

能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發揮。

2. 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就是在視聽覺下不假思索地從感知語言文字到立刻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的能力。聽寫訓練一方面要憑藉語音感知喚起對相應字詞的識記,另一方面又需迅速地將音、義轉化成形、義並作出輸出反應。這樣,在訓練中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語感。

3. 聽寫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有效的聽寫訓練,必須以學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耳、腦、手並用的協調運轉能力為基礎。即聽即寫的聽寫比之抄寫、默寫有更嚴格的智力品質要求。它可以培養並促進學生快捷的反應力,有助於學生注意力、記憶力等智力品質的開發與提高。

4. 聽寫能全面檢驗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四)默寫

背熟文章之後,便是保證記憶的正確率,所以一定要重視默寫。把背誦與默寫結合起來,根據知識遺忘的特點,把背誦記憶性內容進行分散識記、反覆記憶,使所背的內容在頭腦中得以保持、鞏固下來;同時又改變了只背不寫的做法,不僅避免寫錯別字,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語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閲讀法(朗讀、默讀、背誦)

(二)講授法(講述、講解、講評、講演、複述、講讀、講練、説書法);

(三)對話法(問答、談話、討論、辯論)

(四)實踐法(觀察、調查、訪談、參觀、實驗、考察、考證、遊戲、交往、旅遊、實習、見習、練習、作業等)

(五)電教法(照相機、幻燈機、投影機、錄音機、廣播、電視、電影、錄相機、語音實驗實、電腦、網絡、多媒體)

(六)研究法(問題—解決式;課題—探究式;實驗—論證式)

(七)自學法(自學—輔導式)(盧仲衡、魏書生)

(八)其他教育教學(此文來自)的方法舉隅:

1、語感教學法(洪鎮濤、王尚文)

2、思路教學法

3、情感教學法(於漪)

4、案例教學法(根舍因、克拉夫基)

5、點撥教學法(蔡澄清)

篇22:語文教學設計

1、積極讀課文,知道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體會動手動腦的重要性。

2、認識15個生字,會用“把”字説一句話。在閲讀中學習字詞。

3、能從閲讀中感受到閲讀的興趣,並樂於與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自己尋找學習的方法,會讀書、會思考,體會動腦筋想辦法和動手實踐的重要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烏鴉頭飾,小口瓶子,石子、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烈日當空,當你上完體育課後有什麼感覺?這時候你想到了什麼?(生各抒已見,暢談親身體會,想到喝水,師板書:喝水。)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課件:飛來一隻烏鴉)你知道了它是誰嗎?

生:烏鴉。師板書:烏鴉,生齊讀課題。

這隻烏鴉也遇到了和我們一樣的問題,我們看看小烏鴉是怎樣解決的。

二、學習探究:

1、師:想讀課文嗎?那就請你自己讀課文,告訴大家: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生:問老師,問同學、到查字表中查、聯繫上下文。

師:同學們真聰明,現在請大家開始讀吧。

2、師:看到同學們能認真讀書,老師真高興,誰能給大家讀一讀?(生自主站起來讀課文,讀後主動站起來評價。)

生:XX同學,應該是“銜”應讀“xian”,你讀成了“xin”。你能跟我讀一遍嗎?(生生互教)

生:XX同學,我覺得你這次真勇敢,希望你下次也能這樣。(謝謝!)

3、師:初讀課文後,你都想説什麼?

生:我知道了烏鴉真聰明。

生:我知道了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我想給大家演示一下:(生上台邊講述烏鴉喝水過程,邊演示,其他同學一下被吸收住了)

生:XX同學,你剛才做的不對,應用瓶口小一點的瓶子,如果瓶口大了,烏鴉很容易就喝到水了,就不用那麼費勁了。

生:我還有補充,不但瓶口小,而且裏邊的水應少一點兒,你瓶中的水那麼多,烏鴉不用小石子也能喝到。我想給大家表演,大家想看嗎?

4、師:同學們的理解能力真高,現在告訴老師:想學點什麼嗎?

生:有的生字我認識不夠熟練,我想多認識幾個生字,並組詞語。

生:我想多讀課文,有感情讀課文。

生:我想邊讀課文邊提問題。

生:我想把烏鴉和瓶子畫下來。

生:我想把這個故事表演下來。

師:那好,同學們就分頭學習,到你喜歡的小組去。

5、同學們合作的很好,誰來當小老師,把你學習到的知識教教大家?

1)生字小組(課件出示生字娃娃)——

生:我們小組學習的生字,我想教大家讀生字、組詞語。

生:我想讓大家説説這些字都是什麼結構?偏旁是什麼?

生:我想讓大家用“到處”“怎麼”“什麼”分別説一句話?

2)讀課文小組——

生:我們小組是有感情地讀課文,我想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生仔細聽),誰給我評一下我讀得怎麼樣?

生:XX同學你第一句讀得真好,我能跟你學一下嗎?

生:可以,請跟我讀。(謝謝你,我會了。)

生:我覺得你讀書真有感情,你能領着大家讀一讀嗎?

生:可以。(齊跟讀)

3)提問題小組——

生:我是提問題小組,我想問問大家:烏鴉看到的瓶子是什麼樣的?這烏鴉為什麼喝不着水?(其他學生、舉手回答)

生:我想問大家:烏鴉為什麼口渴了?

生:我想問大家:烏鴉想出了一個什麼辦法,讓自己能喝到水了?

生:這隻烏鴉是怎樣一隻烏鴉?

4)老師舉手並出示“把”字:我想讓大家用“把”字説一句話。

{意圖:這裏插了一個小環節:老師做了一個參與者舉手提問題,把學生沒有想到的作一個補充,用“把”説一句話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生積極發言。

5)生:我能把這個小故事表演下來,大家看好。(生烏鴉戴頭飾表演)

6、老師看到同學們學得這樣起勁,老師也想讀,能給老師一個機會嗎?師範讀一遍課文。

生評價:老師,您讀得真有感情;

生:老師,您的“怎麼辦呢?”讀得真好聽,我能跟您學一學嗎?

師:當然可以。(師生互學)

7、師:同學們都認為老師讀得好,其實我們班有許多同學讀得比老師讀得好多了,不信比比看?

生:老師我想試一下。

師:好,你説我們比哪一部分?

生:第二自然段。

師:好。我們其他同學當評委,評委説誰先開始?

(師生互讀,互學互評)

三、擴展延伸:

(出示課件:烏鴉喝完水後,快樂地邊叫邊向高空飛。)

1、小組討論、交流:聰明的烏鴉喝終於喝到水了,想一想這時它的心情怎樣?你幫烏鴉想一下,這種情況下,它還有別的辦法喝到水嗎?

2、師:(出示課件:烏鴉又飛回來了)同學們肯定有好多辦法,快快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烏鴉。

生:烏鴉,你可以找來一個大口的小碗,把瓶子放倒,水流進碗裏,就喝到水了。

生:烏鴉你還可以找來一根水管,一頭放在瓶子裏,一頭放中觜裏,飛到比瓶子低一點的位置,就能很容易吸到水了。

生:烏鴉你可以把瓶子口打破。

生:烏鴉你如果和小蜜蜂交朋友,讓小蜜蜂到裏飛到瓶子裏裝點水出來喝,也挺好的。

師:真好,聽聽烏鴉跟你説什麼了?

(出示課件)烏鴉在説話:“謝謝你們小同學,我們交個朋友吧。”

四、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與聰明的烏鴉交了朋友,你今後打算怎樣做呢?。生:遇事認真動腦、動手,不怕困難。

真好,請同學們回家後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篇23:語文教學設計

設計説明

《春酒》是一篇通過敍述故鄉特殊的春酒風俗來表達作者豐富思想情意的散文。教學本文,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民風民俗,更要讓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並能説出自己對作品中生活化的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品質的感悟,獲得一份細膩的情感體驗,進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為了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教學得將學生推到“前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生成,以誦讀、品讀為主線,以感悟、交流、表達為重心,來安排課堂流程和教學活動。

先“讀通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再“讀懂作者”,通過對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的品味,明白身居異鄉的作者在寫“喝春酒”“喝會酒”的風俗中,重點寫“我”和“母親”的表現的用意,體會作者對快樂童年的幸福回憶,對親情、鄉情的無限眷念。

在“讀通課文”、“讀懂作者”的基礎上,還要努力地“讀出自己”、“讀出創新”,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領會課文更淳厚、更豐富的意藴;同時還應該調遣自己的語文、生活積澱,進行有意義的言語表達。

教學目標

1、讀通文本。整體感知,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概括文章內容。

2、讀懂作者。通過品味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明白作者在寫“喝春酒”“喝會酒”的風俗中,重點寫“我”和“母親”的表現的用意,體會作者對快樂童年的幸福回憶,對親情、鄉情的無限眷念。

3、讀出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調遣自己的積澱,進行言語表達。

4、讀出創新。不止於“鄉愁”“思鄉”的主題思考;讀出更醇厚、更豐富的意藴。

教學重點

1、讀懂作者。在品味細節中,能夠感受作者借家鄉風土人情的描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夠感悟到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風俗之美。

2、讀出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領會,有自己的發現;調遣自己的積澱,進行富有創意的言語表達。

教學難點

結合文章結尾部分,深入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條件投影儀PPT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開課——檢查預習對字詞落實情況(此環節可以根據班上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層次合理取捨。)

1、讀準字音:

抽學生讀,齊讀。弄清加點字的讀音。

氣氛(fēn)兩頰(jiá)煨燉(wēidùn)枸杞子(gǒuqǐ)薏草(yì)

斟酒(zhēn)炮製(páo)挑剔(tī)橄欖(gǎnlǎn)門檻(kǎn)

過癮(yǐn)

2、説出下列詞語的含義。

抽學生説,適當補充,訂正。讓每位同學都掌握。

巴結: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一馬當先:策馬走在最前面。形容領先或起帶頭作用。

顧名思義:顧:看。義:含義。看到名稱就會想到它的含義。

如法炮製:本指依照成法炮製藥劑,後比喻照樣處理。

第一環節——醖釀情緒。以品味課文結尾段為載體:

大家一邊回憶預習時所瞭解的課文內容,一邊看看課文最後兩段:

今年,我也如法炮製,泡了八寶酒,用以供祖後,倒一杯給兒子,告訴他是“分歲酒”,喝下去又長大一歲了。他挑剔地説:“你用的是美國貨葡萄酒,不是你小時候家鄉自己釀的酒呀。”

一句話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兒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問:“家醅”如何讀?什麼意思?

明確:醅,讀pēi,指酒。家醅,自家釀的酒。

再問:作者親自釀的酒,為什麼不是真正的家醅呢?

學生回答後,明確:

一是因為人在他鄉,新年氣氛不濃;二是“我”如法炮製的,用料是美國貨葡萄;三是沒有道地的家鄉味。

三問:那真正的家醅在哪裏呢?地道的家鄉味是一種什麼味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跟隨作者回到過去,回到鄉村,回到童年的春節。讓我們與作者一起,進入甜美的回憶。(引出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感受作者筆下“真正的家醅”。

學生朗讀一次課文。讀後,出示問題。學生再根據問題,瀏覽篩選。

1、回憶部分主要寫了幾件事?

學生概括。然後明確:

回憶部分寫了兩件事——童年時候在家鄉新年“喝春酒”和“喝會酒”的習俗。

2、“喝春酒”是怎麼回事?“喝會酒”又是怎麼回事?

複述課文內容。

老師點撥:複述時不要忽視重點細節和場景。

先同桌輪流複述,或一人承擔一方面內容,互相點評。目的是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然後抽同學在班上分別複述兩部分內容。師生給以評價。

(當然還可以組織學生變換角度來複述。如用第三人稱或站在母親角度等。)

3、寫“喝春酒”和“喝會酒”,重點寫了“我”的活動、“母親”的表現。想想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形成基本共識:

寫“我”的活動,是以“我”的視角來觀照農村的新年,觀照周圍的人事,以一顆童心感悟生活的味道。表現了童年的天真可愛、無憂無慮、不受拘束以及得到的關愛和獲得的優待。表達對童年快樂生活的留戀、嚮往和懷念。

寫“母親”的表現,是為了突出母親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的勤勞儉樸、聰明能幹、善良大度、寬厚仁慈的性格。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對親情的渴盼。

4、寫“喝春酒”和“喝會酒”的風俗時,還出現了哪些人物?有何用意?

明確:寫了阿標叔和鄉鄰鄉親。是為了表現村民之間的友善、和諧、親如一家。表現作者對這樣淳樸厚道的民風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小結:作者通過“喝春酒”和“喝會酒”風俗的描繪,表現了“我”童年的天真活潑,母親的寬懷仁慈,村民的純樸親和。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之美、人情之美、風俗之美。

第三環節——品味細節、場景描寫語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意。

一、品語言,悟情意

上一環節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接下來我們進入細部,具體感受作者語言文字裏豐富的情意。同時,進一步認識作者是如何實現自己思想情意的表達的。

學生先從課文中勾畫圈點出自己喜歡的語句。然後,教師點撥誦讀方法,帶領學生細細讀,反覆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讀,讀出情感,讀出情趣,讀出意味。可採用學生自讀自評,自讀他評,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等多種方式激活學生,讓他們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可能會有以下一些語句被關注:

1、寫“我”的語句:

(1)“尤其是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總是”一詞寫出了我對春酒的期待之情,“一馬當先”寫出了我急切的心情,“不請自到”讓我感受到了鄉人們相處的融洽,“肚子吃得鼓鼓的”寫出了一個“饞嘴”的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特別,“蜜蜂似的”形象地寫出了小女孩子吃得飽飽的樣子,突出了她的可愛。“捧”字寫出了小女孩對吃的東西的喜愛和珍惜,也寫出了村民們的慷慨大方。

(2)“其實我沒等她説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寫出了“我”對母親的八寶酒很喜歡,很饞的樣子。顯示出“我”的天真可愛。

(3)“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裏只倒了一點點,我端着、聞着,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裏,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走來走去”、“捏”表明了“我”即使是隻得到了一點點的酒,但還是格外珍惜,捨不得喝。“直舔”、“呼呼地睡”、“也是酒仙”表現小花貓對八寶酒的喜歡。通過寫小花貓的可愛來表現“我”的童趣。

(4)“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靠”和“點”説明“我”年齡雖小但很機靈。“舔一舔”説明想喝但又不敢當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讓“我”很過癮。寫出了“我”當時很撒嬌,很嘴饞的情態。同時讓我們感受到鄰里之間的親密隨和、融洽温馨。

(5)“我每年正月裏,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廳裏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眼巴巴”是盼望、期待和嚮往的眼神,這寫出了“我”企盼的神態、焦急的心情。

(6)“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於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

——寫出了“我”獲得優待的得意、自豪,得到兩條印花手帕的開心、喜悦和幸福感。

2、寫母親的語句:

(1)“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説。

——這句話寫出了母親非常得意、自豪的心理。

(2)但是你呀,就只能添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

——親切慈祥,富有愛心。

(3)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

——母親的熱情,大方。在與別人分享勞動成果中享受勞動的快樂。

(4)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喜氣。

——熱情好客,寬厚仁愛,慷慨大方。

(5)母親得意地説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

——“兩頰紅紅的”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得到別人表揚後的得意和些微的“羞愧”,一副農家純樸婦人的樣子。母親滴酒不沾,卻要釀“八寶酒”,足見母親是為了讓別人能夠品嚐到其中的濃香,自己從中獲得開心、榮幸和滿足。體現出人性的美麗。

(6)不僅是酒,母親終年勤勤快快的,做這做那,做出新鮮別緻的東西,總是分給別人吃,自己卻很少吃。……她總是笑眯眯地向別人介紹做法。

——母親的勤勞,聰明,厚道,慷慨大方。體現出人性的美麗。

3、寫花匠阿標叔的語句:

花匠阿標叔也巴結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划拳吆喝,格外興高采烈。

——寫出了花匠阿標叔的老實善良、純樸厚道。不説話,總是樂呵呵地做事,能為很多人帶來快樂,自己就非常高興。這是故鄉濃厚、淳樸人情的最好體現。

4、寫鄉鄰鄉親的語句:

家家户户輪流的邀喝春酒。

所以鄉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

——這些語句表達出鄉鄰鄉親的熱情大方,純樸善良,和諧融洽。

二、思考討論

作者為什麼能在幾十年之後對家鄉過年時的生活細節記得這麼清楚,描寫得這麼細緻呢?

學生交流後明確:作者對童年往事、對故鄉的人事有深厚真摯的感情。作者有這樣真摯的感情,需要藉助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來表現。

三、小結

作者藉助於細節描寫、場面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快樂甜蜜生活的懷念和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作業

課後收集積累表達思鄉、思親的古詩句。為下節課做準備。

第二課時

導入激趣:

我們在讀琦君這篇美文的時候,心裏時時被作者筆下的人事所感動。讀到文中的某些細節,某些場景時,猶如讀的是自己,讀的是自己曾經相似的經歷,讀的是自己的親人,讀的是自己周圍和諧温馨的場景。我們回憶着,聯想着,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充滿童真和親情的畫面,與作者產生着情感共鳴,充滿着無限的温暖和歡快。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是語文的魅力,是閲讀的“再創造”。

第四環節——讀出自己,讀出創造。以激活積澱,言語表達為主。

1、調動自己的體驗

説説自己體現童趣童真、親情鄉情、和諧温馨等類似的經歷,對記憶中的生活細節有些描述,有些回味,有些思考,有些品悟。

先在小組內自由交流。然後推薦幾位同學全班交流。老師根據情況予以點評。

2、結合同學們的交流表達,特別是在細節的截取、描述角度、語言運用、表述層次等方面的情況,反觀課文,看看自己還有什麼發現?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根據同學們的發現,給以點評,或者激勵其他同學評價。

可能會涉及的內容,教師要有所思考。

(1)文章以“春酒”為線索,串聯了喝春酒、喝會酒、制“八寶酒”等內容。

(2)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所寫內容,都是很普通平凡的,很生活化的,很細小的。這些事情雖然簡單,但卻像一粒粒珍珠,閃耀着光芒,讓我們能品味出其中的魅力。

(3)文章以小顯大,以平凡打動人心。這樣的選材對我們寫作有很好的啟發。

(4)作者用兒童的視角來觀照故鄉的新年、故鄉的人事,語言靈動,充滿童趣,富有表現力。

(5)文章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

3、思鄉之情、思親之情,很濃醇,很纏綿,很恆久。我們有不少古詩人,吟誦過這種人心相通的感情。同學們調出自己的積澱,收集了有關這方面的詩句,請同學們展示。交流時,重在品味詩句所傳達的情意。

可能會涉及的詩句有: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岑參《逢入京使》)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4、結合自己對課文的品味和詩句所傳遞的情意,請表達心聲(讀出創造)。

學生思考,動筆表達。可以全寫,也可以選擇最感興趣的寫。全班交流,師生點評。

有一個地,叫故鄉,

有一個節,叫春節,

有一種酒,叫春酒,

有一種情,叫鄉情,

有一段時,叫童年,

有一個人,叫母親,

有一些事,叫往事,

有一種愁,叫鄉愁,

有一種念,叫懷念,

第五環節——再品課文最後兩段。回到第一環節的問題上,進一步昇華感情,豐富意藴。

1、問:通過我們對課文的誦讀鑑賞,品出了真正的“家醅”嗎?品出了“道地的家鄉味”了嗎?它們在哪裏呢?

學生結合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和自己的發現,自由回答:

在家鄉,在童年,在春酒席上,在會酒席上,在親情裏,在淳樸的民風中,在心中,在記憶裏,在綿綿思念中……

2、問:有了這一層領悟,請再讀最後兩段文字,看情意有沒有豐富?

此時,補充介紹作者,通過介紹琦君,讓學生感悟作者思鄉的深摯熱烈和對家鄉味的迷戀。

本文作者琦君,1917年生於温州。她12歲隨家遷居杭州,1949年遷至台灣,後定居美國。自去台灣以後,琦君就再也沒有回過温州,她現在已經88歲了。琦君深情地説過:“像樹木花草一樣,誰能沒有一個根呢?我若能忘掉故鄉,忘掉親人師友,忘掉童年,我寧願擱下筆,此生永不再寫。”

學生反覆地、設身處地地讀課文最後兩段文字。教師點撥:

文章前兩個場面,作者沉醉在過去的歡樂中,最後一個片斷,則是回到現實。結尾的反問,寓意深長。通過今昔“春酒”(“八寶酒”)比較,內心生出無限感慨:哪裏去尋那樣無憂無慮的童年呢?哪裏還能再感受母親的慈祥和寬厚呢?哪裏去感受那麼和諧淳樸的民風呢?“春酒”不在,童趣不在,家鄉不在,母親不在,歲月不在,回憶中的美好,現實生活中的缺憾,這樣的落差,就更容易讓人生出對美好年華流逝的傷感,對童年生活的追憶,對母親深切的追思,對故鄉深切的懷念,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和諧人際關係的期盼,對純樸人性的追求了。真實“言近旨遠”啊。

同學們要讀出情感,讀出領悟,讀出那種追思,那種懷念,那種失落,那種惆悵,那種無奈,那種不可復得的心情,那種對人世滄桑的感慨來。

3、動心,動腦,動情,然後動筆填空,收束全文。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滋味的酒。

學生回味課文,回味作者的經歷,回味自己的生活,組織語言,表達交流。

相對開放的話題,學生可以有自己的感悟。可以針對童趣、快樂、幸福、親情、和諧、民俗、人性、光陰、期盼、失落、無奈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梳理表達。不要求多高深,不要求超認知水平。老師要激發鼓勵同學們有創意的表達。

舉例: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農村新年熱鬧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童年幸福快樂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村民和諧温馨滋味的酒。

春酒是一種能品出母親的慈祥仁愛、勤勞善良、熱情厚道滋味的酒。

篇24:語文教學設計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本篇課文節選自曹文軒的《青銅葵花》。課文內容清新動人,動人心絃。圍繞本單元語文要素——學習怎樣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本教案結合自讀課文的特點,進行了以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注重對概括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注重對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習自主性的探究,組織學生圍繞印象最深的內容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啟發學生運用學過的閲讀方法,抓住關鍵語句暢談感受。同時,鼓勵學生閲讀整本書,提高閲讀興趣。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瞭解《青銅葵花》的主要內容和情節。

2、學生準備:蒐集曹文軒的相關資料。

3、教學重難點:運用學過的方法自讀感悟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純美的文字風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蘆花鞋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鞋嗎?

2.過渡:這就是蘆花鞋。它有着一段美好的故事。那感人的情節,那純真的情感,久久縈繞在每一個讀者的心間。相信讀了這個故事,你將會愛上蘆花鞋。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很多學生並未見過蘆花鞋,通過圖片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閲讀期待,為深入讀文奠定感情基調。

二、自主讀文,梳理內容

1.這篇課文很長,是分成幾部分來寫的。同學們仔細觀察,看一看:每部分之間是怎樣隔開的?(用空行的方式)

2.請默讀課文,想一想:每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為每個部分列出小標題。

3.同桌合作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口頭給生字組詞。

4.檢測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

搓繩葵花祈求遺憾污跡雪屑

(2)重點強調:“搓”是平舌音;“祈”的讀音為qí,不讀qǐ;“屑”的讀音為xiè,不讀xuè。

(3)開火車讀詞語。

5.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每一部分的內容,試着列出小標題。指導學生概括段落大意,能根據段落大意列出小標題即可,不要求統一標題內容。

預設:引導學生先將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用一兩句話來説一説,再用一個短語來列出小標題。

第一部分:青銅和妹妹葵花一起採蘆花,青銅一家編織了一百零一雙鞋。(採蘆花,做蘆花鞋)

第二部分:青銅打算冒雪去鎮上賣鞋。(青銅雪天堅持去賣鞋)

第三部分:風雪中青銅意外賣掉十雙鞋。(城裏人買走蘆花鞋)

第四部分:青銅賣了腳上的蘆花鞋。(青銅賣腳上鞋)

設計意圖:通讀全文,學習生字,對易錯字加以強調。引導學生髮現課文用空行分出每部分的特點,先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容,再列小標題。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合作交流,品析感悟

1.這篇課文的篇幅很長,相信你在讀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請再次品味令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勾畫相關的詞句,批註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時,引導學生圍繞一個話題,抓住關鍵句交流感受,避免零碎地分析。

3.這是怎樣的蘆花鞋?找到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談一談。

(1)重點語句:這兩雙蘆花鞋,實在是太好看了。那柔軟的蘆花,竟像是長在上面的一般。被風一吹,那花都往一個方向傾覆而去,露出金黃的稻草來。讓人想到落在樹上的鳥,風吹起時,細軟的絨毛被吹開,露出身子來。兩雙鞋,既像四隻鳥窩,又像兩對鳥。

預設:“柔軟的蘆花”“金黃的稻草”寫出了蘆花鞋的美麗與舒適。

這段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將兩雙鞋比喻成四隻鳥窩、兩對鳥,體現出蘆花鞋帶給人的親切、温馨的感覺,裏面包含着滿滿的愛。

(2)重點語句:那十雙被雪地映照着的蘆花鞋……一股稻草香,在這清新的空氣裏,格外分明。

預設:

①側面描寫:從“嘖嘖嘖地感歎不已”“撫摸”“聞了聞”可以看出他們對蘆花鞋的喜愛,借城裏人看見蘆花鞋的反應來寫蘆花鞋的藝術之美。

②直接描寫:“一股稻草香”強調了蘆花鞋的美。

(3)指導朗讀描寫蘆花鞋的句子,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4.品析描寫青銅的語句,交流對青銅的印象。教師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相機進行指導。

(1)感受青銅的勤勞。

①重點語句:青銅拿着一隻大布口袋……從穗上捋下來。(關注動詞“拿”“鑽”“挑”“捋”,體會青銅的勤勞。)

②重點語句:但青銅卻堅持着……便跑進了風雪裏。(大雪天,青銅不顧天氣寒冷堅持要到鎮上去賣鞋,可以看出青銅很能幹。)

③重點語句:對面屋子裏圍爐烤火的人招呼青銅……守在蘆花鞋旁。(青銅非常能幹,一直守在蘆花鞋旁,祈求鞋快點賣出去。)

過渡:你們喜歡這樣能幹的青銅嗎?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學生齊讀這幾句話)青銅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2)感受青銅的善良。

①重點語句:他沒有因為他們的眼神裏閃現出來的那份欣喜而漲價,還是報了他本來想賣的價。

引讀:在這大雪天裏賣鞋,青銅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可他——沒有因為他們的眼神裏閃現出來的那份欣喜而漲價,還是報了他本來想賣的價。

這些城裏人這麼喜歡蘆花鞋,如果青銅提高一點兒價格,他們也會買的呀,可青銅——沒有因為他們的眼神裏閃現出來的那份欣喜而漲價,還是報了他本來想賣的價。

此時,青銅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誠實、樸實、善良)

②重點語句:走着走着,青銅放慢了腳步……後來停下了。

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青銅做決定時的樣子。你們能結合重點詞語説一説他當時的心理嗎?(從“放慢了腳步”“越走越慢”可以看出他一直替那個沒買到蘆花鞋的人感到遺憾,一直在心裏琢磨着怎樣幫助他。從這裏可以看出青銅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③重點語句:他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最後又把目光落在了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上。

此時此刻,請你們走進青銅的內心世界,猜一猜:他的心裏也許在想什麼?(他看看天空,已經不下雪了,心裏想:或許我可以把腳上的這雙蘆花鞋給那個沒有買到鞋的人。他看看雪地,心裏似乎有些猶豫:這樣冰冷的雪地,我能受得了嗎?最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把腳上的蘆花鞋脱了下來。)

④重點語句:但過了一會兒……朝那個人追了過去。

請你抓住細節談一談青銅留給你們的印象。(“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體現了雪地的寒冷,而此時青銅卻顧不上寒冷,一心想着把這雙蘆花鞋給那個城裏人送過去。)

為什麼連腳上的這一雙蘆花鞋青銅也要賣掉呢?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錢嗎?(青銅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看那個城裏人那麼喜歡蘆花鞋,他不想讓那個城裏人失望,所以才決定賣掉腳上的這雙蘆花鞋。)

“他笑了笑。”這是怎樣的笑?(滿足的笑,幫助別人之後的快樂的笑,天真善良的笑……)

小結:這就是作者筆下的青銅,一個勤勞、能幹、善良的人。

5.交流文中描寫雪的作用。

導思:文中多處描寫下雪的情景,請你們找一找並畫出來,説一説: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預設:

(1)天下了一夜大雪,積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門都很難推開。雪還在下。(渲染了當時雪很大,天氣很惡劣,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突顯了青銅的吃苦耐勞。)

(2)到了鎮上一看……掛在繩子上的十雙蘆花鞋就落滿了雪。(大雪中,青銅堅持賣鞋,可以看出青銅肯吃苦的精神。環境描寫突顯了人物性格特點。)

(3)到了中午,雪大了起來,成團成團地往下拋落。(“成團成團”“拋落”體現了雪大,突出了青銅想要儘快賣出蘆花鞋的強烈願望。)

小結:這些描寫雪的句子,為故事情節發展做了鋪墊,烘托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使故事更加吸引人。這正是恰當的環境描寫的妙處!

設計意圖:通過品析關鍵語句,交流自己對印象最深的內容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能夠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表見解,充分體現出學習的自主性。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一個省略號引發了我們無限的遐想。請你展開合理想象:那個城裏人被青銅追上後會是什麼反應?他們會説些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2.分享自己的練筆。

3.這個故事節選自曹文軒的《青銅葵花》。青銅冒雪賣蘆花鞋正是為了給妹妹葵花攢錢照相。(課件出示《青銅葵花》的封面)這本書講述了青銅與葵花成長中的故事。書中還有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情節,相信每個讀者都會被那份真情打動。請你走進書中,去領略它的精彩吧!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想象故事的結局,藉機進行小練筆,提高習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閲讀整本書,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

板書設計

蘆花鞋

教學反思

學生讀完這個故事後,對青銅的印象頗深。依據本單元語文要素,教師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語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暢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的交流大多數集中在對青銅的認識上。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品析關鍵語句,展開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學生興趣較為濃厚,紛紛結合關鍵語句談感受。在解讀課文時,教師關注到了對蘆花鞋的描寫和對下雪的環境的描寫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和烘托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學生重點關注這幾處描寫,體會其妙處。

篇25:語文教學設計

《瓷都景德鎮》這個活動是目前正在江西全省幼教機構推廣實施的新教材《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裏中班主題教學《美麗的家鄉》中的一堂社會活動。這套《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是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許卓婭教授主編的,這套教材力求凸顯江西特色,其中有30%的內容具有豐富的江西元素,旨在引導幼兒從小熟悉江西、親近江西,並以自己的家鄉---江西感到驕傲和自豪。這也正符合了《新綱要》所指出的:幼兒園社會活動應該“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從小愛家鄉、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個,第一:讓幼兒知道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這四大傳統名瓷。第二: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於瓷器的感受和理解。第三:初步培養幼兒對於家鄉傳統特色文化的興趣,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本次活動的準備包括:活動前幼兒對於瓷器的製作過程具備一定的瞭解,平時對於各種瓷器有一定的觀察。活動中將要使用的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多媒體課件、部分瓷器實物等。

活動重點是要讓幼兒知道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這四大傳統名瓷。難點則在於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於瓷器的感受和理解。

整個活動的過程包括四大部分。一、以掛圖和瓷器實物的展示導入主題。二、逐一觀察瞭解中國四大傳統名瓷。三、結合幼兒用書以遊戲的形式加深幼兒對四大傳統名瓷的瞭解。四、總結分享,結束活動。

由於《瓷都景德鎮》這個活動需要感受瓷器的多種顏色的區別,我帶幼兒在之前就作了很多有關知識上的鋪墊。例如“青”色到底是什麼色?通過塗畫七色彩虹,讓孩子們明確了青色在科學上準確的詮釋是介乎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顏色,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多解釋為天藍色,如“青天”,就是指藍天。這樣在活動中認識青花瓷時,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為什麼上面只有藍色花紋的瓷器叫作青花瓷。我還帶孩子們一起請出“白色寶寶”來調出各種粉色,對比沒加白色以前的鮮豔,孩子們親身感受到了粉色的粉潤和柔和。當活動中我出示粉彩瓷問孩子們有什麼感覺時,他們都説上面的顏色粉粉的、柔柔的,很像放進了“白色寶寶”。還有,在教材上的活動準備中需要帶孩子參觀瓷窯瞭解瓷器的製作過程,由於現實條件的侷限,我就上網蒐集了製作瓷器過程的圖片和視頻,在多媒體教室播放給孩子們觀看。有了這樣比較直接的感官接觸,孩子們很好地記住了瓷器製作的五大步驟:拉坯、利坯、施釉、畫坯和燒窯。當活動中介紹顏色釉瓷時,我説顏色釉瓷就是製作瓷器第三個步驟不用透明色施釉而是用各種顏色的釉施在瓷器身上,小朋友們一下就明白了,還大聲告訴我他們覺得顏色釉瓷最漂亮,最神奇。至於玲瓏瓷,是四大傳統名瓷中幼兒接受最快的。我播放了幾張在手電筒照射下閃閃發光的玲瓏瓷,還有一張沒施釉之前上面很多小洞的瓷盤圖片,然後告訴孩子們這種瓷器上用鏤雕技術雕刻了很多有規律的“玲瓏眼”,所以名叫玲瓏瓷。

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和實物展示相結合的學習認識了四大傳統名瓷之後,我利用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和孩子們一起玩“我説你猜”的遊戲,以此加深孩子們對四大傳統名瓷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我還用準備好的四個瓷器(青花瓷、粉彩瓷、顏色釉瓷、玲瓏瓷各一個)實物和他們玩遊戲,我指到哪個瓷器,誰先説對名稱的,就可以來抱一抱、摸一摸這種瓷器,孩子們對這個環節特別感興趣,個個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

整個活動基本實現了三個教學目標,幼兒絕大部分都能説對四大傳統名瓷的稱謂,並且對號入座,不會弄錯。在大膽表述自己對瓷器的感受和了解方面,很多孩子的表現都還不錯。還有一小部分幼兒無法做到運用恰當的語言詮釋自己的想法,這還需要我繼續加強日常生活和教學中的注重幼兒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篇26:語文教學設計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喜歡鼓勵性的語言,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其主要內容就是在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鼓勵中,小獾獲得了自信,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設計理念:

本課我着眼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教學中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等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使學生創造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

我的具體做法是: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在導語部分,我的隨機稱讚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閃光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精神集中到課堂上來,而且還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本課的教學中。並且在這部分我還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心理滲透教育。

2、營造課堂氛圍——創新課堂的“催化劑”。我帶着笑容、稱讚、鼓勵來到課堂,給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言説、其樂融融、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做一名大度智慧的引導者,巧妙地運用激勵手段,催化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意識。教學中,針對兒童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在教學中插入小刺蝟和小獾的圖片,活躍了課堂氣氛。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他們的體態特徵,這樣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為營造氛圍作了鋪設。

4、開展實踐活動,給學生一個創新的舞台。喜好活動是兒童的天性,表演活動更是他們喜歡嘗試的實踐活動,根據兒童這一特點,我精心設計了分角色表演這一活動,培養了表演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思路:

1、課前通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象,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本節課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初讀課文。(略)

教學要點:通過學生的閲讀實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隨機表揚:

(同學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着老師,老師稱讚你們!你們真棒!)

出示課件:同學們都看到了這個大屏幕上也有老師平時稱讚同學們的話,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讀一讀吧。

聽了老師的稱讚,你心裏感覺怎麼樣?以後會怎樣做?

2、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幹,平時得到的稱讚一定不少。你們表現得好,就應該得到稱讚。我們發現別人的優點,也應該及時地去稱讚他。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以“稱讚”為題目的小童話故事。(板書:稱讚)。

二、學習課文,感知文意。

1、學生欣賞課文:

下面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一塊來欣賞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兩隻小動物都是誰?(指名回答)。你喜歡它們嗎?它們都長什麼樣子?老師邀請同學們一起來看一看。

看圖片:圖片上的這隻小動物是誰?你能説一説它的樣子嗎?(指名形容刺蝟的樣子)我們對刺蝟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了!可對於獾我們並不瞭解,那就跟老師一起再看看它的長相吧!(教師利用課件介紹三種獾)。誰能形容一下獾的樣子?

2、自由朗讀課文:

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你們完成任務了嗎?那麼小刺蝟和小獾是怎麼互相稱讚的呢?誰能讀一讀?(指名讀)你讀得可真流利。同學們想一想,你在稱讚別人的時候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呢?(愉快、誠懇)那就帶着這樣的語氣再來讀讀吧。(指名讀)

(老師注意到了,他把“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地方讀得可真到位,一下子就讀出了稱讚別人的語氣,你真棒!)(誰願意再來試試)

3、這樣的稱讚會起到怎樣神奇的效果呢?請同學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小獾是怎樣説得。(指名讀出來,學生找準確以後,教師用課件演示小獾説的話。)

小獾拉着小刺蝟的手,説:“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氣”一詞,並指名説説它的意思。自由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小獾很感激小刺蝟,在它泄氣的時候給它鼓勵,讓它有了自信。)。再齊讀。

4、請同學快速讀讀1-3小節,找找小獾在什麼情況下感到泄氣了?(出示課件)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理解生字“粗糙”。然後齊讀。

5、看着這樣一個個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當時會怎樣想呢?

師:是啊!小獾雖然做得並不怎樣,但當時的他卻更需要別人的稱讚啊!這時,是誰發現了小獾的優點?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蝟稱讚的話)引讀:

6、聽了小刺蝟的稱讚,小獾高興極了,它接着會怎樣做呢?

師:是啊!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稱讚,當別人做得並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就更應該稱讚,因為稱讚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棄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不但做成了板凳還學會做椅子了。

如果小刺蝟不去稱讚小獾,而是去挖苦,諷刺它,你想想小刺蝟會怎樣説呢?

7、那麼,當小刺蝟把蘋果送給小獾,聽了小獾的稱讚後,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課件,齊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決不能吝嗇對別人的稱讚,因為稱讚有着巨大的魔力:(出示)因為稱讚能。(學生自由發揮説)

8、是啊!稱讚多有魅力啊!綜合剛才小朋友説的,我們一起來記一記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稱讚帶給我們進步,稱讚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悦。齊讀。

三、分角色表演讀。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朗讀比賽的小遊戲,找兩個同學分別給小刺蝟和小獾配音,下面的同學可不是沒事幹啊,你們要仔細地聽,給他們當評委,看看誰讀得最棒。

四、總結:

稱讚給予我們那麼多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歡樂,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去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讚。

五、拓展延伸:

1、自已選一個同學,誇誇他的優點。

2、回家選擇合適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試着稱讚你的家人。

教學反思

1、學生能處在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他們就會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始終面帶微笑,對學生積極的發言給予真誠的稱讚,創設愉悦的學習氛圍,比如在課一開始的時候,我對學生積極準備上課的狀態進行了稱讚(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注視着老師!老師稱讚你們!你們真棒!)。針對孩子們喜歡動物這一特點,我在教學中用課件展示刺蝟和獾的圖片,這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瞭解了“刺蝟”和“獾”這兩種小動物,更加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樣孩子們有了興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愉悦的氛圍。學生樂學,愛學。

2、新課程標準提出: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我充分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在文本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交流的平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加強了朗讀練習,如自讀、指名讀、對比讀、分角色讀、選擇重點段落讀等。在朗讀的同時,加深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比如“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氣”一詞的含義,並且讓學生談一談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重點理解“粗糙”的含義以及理解小獾看着這樣粗糙的板凳心理的感受是什麼。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詞品句。在此基礎上我還重點加強了對學生朗讀課文情感的`培養。比如:他對小獾説:“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説:“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部分學生在讀此段的時候,那種發自內心地、誠懇地、愉快地稱讚別人的語氣讀得不是很到位,在此我進行點撥,把讀得語氣到位的學生樹為榜樣,其他學生模仿讀,學生一下就找到了感覺,把稱讚的語氣讀出來了,增強了語感,體會到真誠的稱讚能帶給人們自信,激勵了學生敢讀、想讀、愛讀的學習精神,促進了情感的交流。學生從中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在教學中,我時常注意稱讚學生的感悟理解,點滴進步。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和參與者,為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注入了不截的活力。

現在反思課堂,我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學了《稱讚》這篇課文以後,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説一説在生活中,我們同學應該怎樣去做呢?這一問題創設有些空洞,應該讓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説一説怎樣發現別人的優點,或者當別人做得並不太好的時候,我們怎麼去發現閃光點,及時地給予稱讚。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説,説起來也會更加具體。

2、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我還不能完全的放開手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着,教師成為引導着和參與者,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受到一定的約束。

3、整節課我都重在挖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顯得有些繁瑣。忽視了利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滴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有些形式化,即感悟道理多,親身實踐少。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克服以上不足,轉變教師的角色,從“領導者”變為“引導者”。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提升語文素養,深挖教材內容,為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27: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木蘭辭》又叫《木蘭詩》,選自宋朝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課文記敍了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對古詩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一般學生可以藉助課後註釋和詞典瞭解課文的大意。所以,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熟讀成誦是本課的重點。

【設計理念】

打破傳統的“串講”式古詩教學模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樂府”的有關知識。

2、體會文章作者對木蘭愛國精神的讚美。

3、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

二、能力訓練點

1、分析木蘭這個人物形象,根據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體會文章的詳略的安排,積累文言詞語,力爭熟讀成誦。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古代勞動人民保家衞國的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剛健清新、氣勢雄渾的詩意美以及雲鬢黃花少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功勛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教學重點】

講析木蘭的形象為什麼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以致家喻户曉?這一點主要通過講清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和保家衞國的“忠”(愛國)兩種精神讓學生領會。

【教學難點】

本文的材料安排為何有詳有略。這一點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本文的中心來解決。

【學法引導】

本詩詩韻婉轉,琅琅上口,學生易記易背,課前要求學生先背誦,可以採用以下三步法:

①利用課文註釋,藉助工具書,粗讀課文,瞭解大意;

②分段細讀,抓住敍事詩的特點,概括故事大意,明確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③再讀成誦,抓住詩中對木蘭的心理、動作等描寫的詩句,分析木蘭的形象,進而正確把握詩的主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磁帶,學生將重點詞語、句子製成知識卡片、課堂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走近木蘭

她,一個雲鬢花黃的青春美少女;她,一名金戈鐵馬的沙場勇士;她,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她是誰?(花木蘭)對,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木蘭詩》,去認識這位家喻户曉的傳奇人物。

(設計意圖: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先聲奪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為新課的展開預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一千多年來,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所以,導入時我從不同側面概括木蘭的特點,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木蘭詩》)

二、初讀感知——瞭解木蘭

1、輕鬆聽一聽:

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聽準字音,聽清節奏,圈點勾畫生字詞。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離不開琅琅書聲。“讀”既是最根本的教學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這個學習板塊中,老師以身示範,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震撼以及營造出來的氛圍,讓學生迅速進入美的意境中。這就是以誦讀來藴情、造勢、營造氛圍,引領學生快速進入文本。此外,老師提出了聽讀要求,讓學生圈點勾畫生字詞,為整體感知掃除障礙。)

2、大膽讀一讀:

下面,請大家像老師這樣正確、流暢、放聲地自由朗讀課文。(在同學們自由朗讀時,老師把同學們讀錯的生字詞標註在黑板上,集體糾錯。)來,哪位同學大膽地站起來讀一讀全文?

(設計意圖:老師在朗讀要求中提到:正確、流暢地朗讀,通過找學生單獨讀這個環節,可以檢驗學習目標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實。)

三、細讀品析——感受木蘭

1、勇敢試一試:同學們,要想把課文讀的更順暢,更明白,我們還得掌握一些字詞句的含義,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邊讀邊口譯課文,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弄懂字詞句的含義。哪兒有疑問,做上標記。(小組合作交流,邊讀邊譯)同學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首樂府詩,其中有不少難懂的字、詞、句。雖然不能像教文言文那樣逐句翻譯,但也應讓學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詞、句的含義,為後面的品讀做鋪墊。本環節可以讓學生互問互答,也可以由學生問老師答,還可以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採用不同的形式落實教學目標。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即翻譯時可以藉助課下注釋,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理解了字詞句的含義,同學們應該知道本文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來,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

(設計意圖:本文是一篇敍事詩,理清故事情節可以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2、細細品一品:

這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麼一位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説説喜歡的理由。(學生分析木蘭的性格特點,教師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中語言的賞析往往顯得過於孤立,學生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品評,因缺乏系統性而成為一現的曇花,不能與文本形成有效的聯繫。基於這種情況,讓學生圍繞人物主動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能夠體現木蘭性格特點的字、詞、句、段來讀,來品,來議。盧梭有這樣一句話:“問題不在於教他各種學問,而在於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本環節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採用示範讀、齊讀、學生領讀、自由讀、男女生分組讀等多種方式,用“找例句——抓關鍵詞——抓修辭”的方法去欣賞木蘭的形象。在誦讀、品味、細細咀嚼文中精妙語言、慢慢體味獨特情感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鳴,課堂教學也在這裏達到高潮。)

3、快樂背一背:

作者用民歌體裁,整齊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語言,塑造了一個勤勞孝順、愛國愛家、不慕榮利、機智勇敢的英雄形象。這首詩歌中有許多值得我們積累的優美詩句,現在,請大家自由背誦喜歡的句段,比一比,看誰背的又快又準。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詞最重要的是背誦,當堂能背,而且背的準確無誤,是本課教學成功的主要標誌。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賽背喜歡的句段,從而確保學生將凝聚着我們民族文化精華的古詩詞當“飯”吃,當“茶”喝。這樣,何愁他們再營養不良,面黃肌瘦呢!)

四、課堂小結——理解木蘭。

五、穿越時空——回望木蘭

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假設前不久,花木蘭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央視欄目組特邀你為木蘭寫一段頒獎詞。課後請你動手寫一寫,力爭妙筆生花。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設計此環節,既提升了學生寫的能力,也可以再次突顯木蘭的形象,學以致用。)

六、結束語:

同學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有花木蘭臨危受命,代父從軍。那今天的我們該如何去做呢?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真正把愛國之志向變成報國之行動,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貢獻力量!

(設計意圖:以鏗鏘有力的話語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反思】(課後撰寫)

篇28:語文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作文構思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袁志勇老師向我們傳授的國小語文作文構思教學設計的入門方法和升級方法是比較簡易而系統的,對於我們的教學實踐有很大的幫助和啟發意義。其中入門方法主要講了構思“入點句”的設計、構思“配合句”的設計和構思“歸納句”的設計。升級方法主要講了三類“基礎題型”的“入點句”設計方法,設計“變易題型”的“入點句”方法和構思教學設計升級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勞等問題。

作文構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主要缺少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得不到實際的幫助和支持,在我們指導了之後,學生還是不會構思,只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出現文不對題、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等現象者層出不窮。

在實際教學中,我嘗試運用袁老師傳授的構思設計的入門方法教我班的學生進行作文構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雖然才上了兩節作文構思設計課,但是學生們已經喜歡上了這樣的作文指導課。課堂上,他們學習認真,思考深入,發言積極,這是以往的作文指導課從未出現過的現象,這也引起我深刻的反思,為什麼現在的課學生們學起來有這麼大興趣呢?經過仔細分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降低起點,小步推進。構思設計看似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還是要分步進行,我就是按照袁志勇老師的構思設計教案分成十個課時來教,這樣就保證了每節課只有一個重點,可以讓學生學得更深入,練得更充分。當堂學的知識能夠當堂消化。

二、淺顯易懂,舉例豐富。實際教學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我們學的理論不能直接應用到學生的身上。對於“入點句”我就換了好幾種説法來給學生講,如起頭句、點題句、核心句、關鍵句等,而當堂訓練的題目也儘可能用平時的作文題,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會望而生畏,覺得所學理論知識遙不可及。

袁志勇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構思設計的具體方法,更是對問題不斷研究、不斷思考、精益求精的學習和工作態度。那種深入探究,認真分析,精心總結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篇29:語文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匍、匐等五個生字,掌握犧、臂十二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黃繼光的英雄事蹟。

3、經過課前蒐集抗美援朝背景資料、課上品讀探究、感情朗讀昇華情感、課後拓展閲讀的學習過程,繼續鞏固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品格的閲讀方法以及藉助語言、動作、神態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4、感受英勇獻身的戰鬥英雄黃繼光的光輝形象,學習他的意志品質。

5、在合作學習中能主動交流,積極反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無數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你都瞭解那些革命英雄?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以為戰鬥英雄的感人事蹟(板書黃繼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注意要用普通話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1)小組成員對讀,比一比誰讀得更好。

(2)推選優秀者班內朗讀。

(3)默讀課文,把難讀的句子或你認為重要的段落多讀幾遍。

2、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探究問題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帶着以下問題再一次默讀,完成。

(一)、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請根據以下提示和要求簡單的概括。

温馨提示:

(1)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2)主人翁是誰?

(3)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

(4)他為什麼要去做?

請把上面內容連接成一小段話。

請用幾個詞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黃繼光。

(二)、交流初讀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敍事順序,先概括後具體。

3、默讀課文,並思考:

(1)從第一、二、三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用幾個詞語旅順文章順序,看着這些詞語為同學們在講一講英雄的故事

三、交流展示。

四、反饋檢測。

5、我能根據上面4道題的答案説一説本課主要寫了什麼。

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只要意思對即可。

4、交流初讀感受。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寫的是誰?寫了他的什麼事?

三、小組合作,自學生字詞。

1、小組內合作自由讀課文,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組內合作檢查。

2、分析記憶字形,注意“毅”的筆順,“煉”的偏旁別弄錯,“鍛”與“陪”“狹”與“耀”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注意書寫。

四、盤點收穫。

五、反饋檢測。

篇30: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藴含的鄉土風情,進一步體會民俗中的豐富內涵。

2、欣賞作品生動傳神的語言。

3、瞭解清晰的線索、嚴謹的結構。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春節習俗中藴含的鄉土風情和文化內涵。

2、賞析作品中生動傳神的語言。

3、瞭解作品清晰的線索、嚴謹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屬相吧,那你們知道什麼是本命年嗎?(我國用十二生肖來記出生年,十二年一個輪迴,如果是鼠年出生的人經過十二年又到了鼠年,那麼這一年就是他的本命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顧名思義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本命年時回憶的往事。

2、你知道這篇文章是作者多少歲的時候寫下的嗎,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齊讀最後一段)是什麼回憶讓作者有“返老還童”之感呢?

二、知年俗

1、説説你在預習時遇到了哪些難讀難寫的字詞。

應注意的字詞:

簸箕 bò ji 晾 liàng 生瘡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兒nián 糝兒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門檻kn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ì

騷擾sāo ro 大吃大嚼jué 天麻麻亮mā ma 漬酸菜zì 闔家hé

2、指名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春節特色的句子。

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卻是二十四節之外的春節。

3、文中依次介紹了春節的哪些習俗?

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殺牲禽、備食物、送灶王爺、換門神、除夕守歲、拜新年

4、在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説説理由。(生自由回答)

三、品年味

1、你在文章中讀出了怎樣的春節氛圍?請你結合具體的語句進行賞析。

例:我在“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一捆捆的柴火捅進灶膛裏,土炕燙得能烙餅”這句中感受到了準備過年熱鬧的氣氛。其中“家家”“一鍋又一鍋”等詞語寫出了炒年貨的人多,年貨的量大,生動傳神地表現出正月七年級每家每户炒年貨的熱鬧場面。

2、小結過年氣氛:臘月七年級預熱、臘月初八以後開始增温、除夕守歲正月七年級拜新年已經到了發燒的階段。

3、從鄉親父老的舉止中你看出了人們在過年時心中寄託了哪些期盼?

四、較今昔

1、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節出現了哪些新的過年方式?

2、你更喜歡現在的春節還是過去的春節?

五、寫祝福

請你給家人寫一條春節祝福短信。

六、小結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彷彿已經嗅到了濃濃的年味兒,認識了一羣淳樸可愛的父老鄉親。相信同學們會和他們一樣更加珍惜我們的幸福、更加熱愛我們的生活吧!

七、板書設計

本命年的回想

劉紹棠

篇31:語文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認會寫會8個生字;理解“蜿蜒、憂鬱、接近、豐碑”等詞語。

2、圖文對照,感受“大眼睛”的特點,並結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關背景資料,協助理解作者由此聯想到的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謄寫課文中的“精彩段”。

教學重點:

學會查找資料、篩選資料、使用資料。

教學難點:

通過大眼睛女孩的眼神,感受貧困地區的小朋友對學習的渴望。

課前準備:

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借課文中的插圖進行説話練習,導入課文。

1、活動:“開火車”説一説有關描寫眼睛的詞語。

2、出示書中的圖片,讓同學們運用自身積累的描寫眼睛的詞語來描述一下圖片中這位小姑娘的眼睛。

(師:俺們來看看作者為什麼要描述這雙眼睛?他又是如何來描述這雙眼睛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掌握課文內容。

1、檢查預習情況。

2、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使同學熟讀課文。

3、引導同學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指名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課文之前,先向同學們優秀課後的“金鑰匙”欄目。)師:找找課文中的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發生的背景?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默讀課文第一段。讀完後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引導同學説出這張照片從哪裏拍到的?山裏的小朋友上學條件是怎樣的?等等。)

(2)再讀課文,並談談當你知道這張照片是這樣拍到的以後,你對小姑娘的這雙眼睛有新的看法了嗎?能否描述一下?(師:俺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述這雙大眼睛的。)

2、重點學習課文2-5自然段。在讀讀、説説、議議中體會貧困地區的小朋友是多麼渴望上學、渴望讀書。

(1)朗讀課文2-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作者聯想到的內容,然後相互交流。

生:作者聯想到這雙大眼睛正在專心地聽課呢。

生:作者聯想到這雙大眼睛渴望讀書,可是卻擔心着什麼。

師:她會擔心什麼呢?生:她可能擔心沒錢繼續上學。

生:作者還聯想到這雙大眼睛在看着很多人,希望俺們協助像她這樣的小朋友。

(2)從課文中的兩個“生怕”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同學感悟小女孩對知識的渴求。)

生:俺體會到小女孩聽課十分認真。生:俺體會到小女孩很愛學習。

生:俺還體會到小女孩很珍惜學習的機會。……

(3)從課文中的兩個“雖然”和一個“可是”你又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同學體會山區小朋友學習條件的艱苦,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以及他們內心充溢憂鬱的原因。)

生:俺體會到小女孩為了上學不怕條件差。生:俺體會到小女孩怕遲到連頭髮都沒梳。

生:俺體會到小女孩上學不容易。生:俺想小女孩只要能上學什麼都不顧了。

(4)作者為什麼能從這雙眼睛聯想到小女孩對知識的渴求,山區小朋友學習條件的艱苦,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呢?(引導同學理解作者因為了解了山區小朋友上學的不易,才會由此聯想到這些內容的,從而知道了解背景是協助同學理解課文內容的一種方法,也是習作表達的一種方法。)

(5)你看到這雙大眼睛還聯想到了什麼?

生:俺想這個小女孩平時的作業一定完成的很認真。

生:俺想她的作業本一定用的一點地方都不剩才不用了。

生:俺想她的鉛筆用的都拿不住了才不用了。

生:俺補充,俺從電視上看到那些山裏的小朋友平時都捨不得用鉛筆,都是在地上用樹棍寫,只有寫課堂作業時才捨得用鉛筆。……

(6)有語氣地朗讀2-5自然段,把你認為應該重讀的詞畫出來,並試着讀一讀。

(7)在2-5自然段中選自身喜歡的段落謄寫。

3、學習課文6-7自然段。

(1)讀了這局部內容後,你都瞭解了這張照片發表後在社會引起了哪些關注?其他人看到這張照片會怎樣呢?邊讀邊畫出有關內容。作者運用了什麼方式介紹的?(引導同學找出這張照片的巨大反響。作者運用了具體的數據來真實地報道了這張照片的社會作用。)

(2)朗讀課文6-7自然段,考慮:“大眼睛”為什麼能成為“希望工程”的標誌?

(引導同學理解這雙大眼睛的照片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以及因此激起了海內外千百萬人的愛心,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許多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學校。)

(3)看到“大眼睛”這張照片在社會上引起的關注,你有什麼想法?

(引導同學結合本校搞的“百日節儉獻愛心”活動説説自身的想法。)

生:俺覺得俺的學習條件太好了,俺以後要節約用本子和鉛筆。

生:俺不再亂花錢了,把零用錢積攢起來寄給貧困地區的同學。

生:俺要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建學校,讓那些窮小朋友也能上學。……

(三)課外延伸:

再查找一些關於這雙“大眼睛”的資料,更加詳細地瞭解關於“希望工程”或是照片中的這位姑娘的情況。

(四)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渴望讀書的“大眼睛”

雖然……雖然……可是……

“希望工程”

努力學習

篇32:語文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範圍”“一剎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

4.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準備

1、課前自己有可能觀察日出景象,觀察要求:

(1)從日出之前到太陽完全升起來,天空和太陽有什麼變化;

(2)太陽升起前後周圍的景物有什麼不同;

2、收集有關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關資料;

3、收集有關描寫日出的詩或文;

三、學時安排

兩學時。

第一課時有感情地朗讀、品評1——3自然段課文;

第二課時誦讀4——6自然段,質疑及交流收集的資料。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生字“範、剎、鑲”的讀音);

3、反覆誦讀第一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能講的講,不能講的可以讀。體會出“觀看日出的時間、地點和次數”;以“機帆船的機器聲”襯托“周圍很靜”;能熟知日出的整個過程及不同天氣情況下的日出景象,得益於作者“常常”不懈的觀察);

4、誦讀、品評

二、三自然段,體會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氣裏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寫出了日出前天空的變化。從天空是一片淺藍到出現紅霞,這一變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轉眼間”;“紅霞”給藍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層瑰麗的色彩;“從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既體現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將這幅壯觀的畫面無限延伸,讓人感到視野開闊、心曠神怡。“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這一句可以通過想象畫面來感受:紅霞慢慢佈滿了藍色的天空;漸漸煥發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絢麗壯觀。

(2)能熟知日出的整個過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於作者不懈的觀察,又與其觀察的認真專注分不開,文中體現為“目不轉睛”。

(3)可結合兩幅插圖理解領會重點的句子:

1)“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這句話先將太陽升起的過程形象地比作“負着”“重擔”,又用“慢慢”、“一縱一縱”、“使勁兒”具體描述如何上升,具體的動態又和負着重擔的感覺極吻合,強調了上升的緩慢和吃力。朗讀時可想象太陽升起時吃力的樣子,使自己的語速語調和句子表達的意思一致,從“慢慢”開始速度要慢,“慢慢兒”、“一縱一縱”、“使勁兒”三個詞語氣加重一些。

2)“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可結合上句太陽升起時的艱難來理解:太陽儘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衝出海面便發出奪目的光芒。讀這句話時語速稍快,在“剎那”、“奪目”、“突然”三個詞上要加重語氣。)

5、誦讀、背誦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組裏練讀、練背,再和他人賽一賽。

6、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鞏固1——3自然段的背誦、體會;收集的資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學時

1、聽老師報詞語,會寫的寫下來:

(1)目不轉睛;

(2)轉眼間—一會兒—一剎那間;

(3)淺藍—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小半邊臉—跳出海面—發出奪目的光。

2、自由練讀第

4、5自然段,抓住“透”、“鑲”、“染”來體會太陽的光芒是不可阻擋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擋的。

3、品評最後一節,體會出:既讚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觀,更驚歎於光明的偉大力量,表達了作者熱愛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這句話用反問的句式表達了讚美之情,朗讀時語調稍平,語氣上體現出讚歎的感情。

4、質疑。

5、練習背誦全文,可按“無雲——微雲——厚雲”的順序背;也可一邊背一邊想象畫面。

6、相互討論“思考-練習”3。

7、交流收集的資料。

資料提供者:嚴學龍

11、誦讀欣賞《古詩二首》(己亥雜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導學案(八年級上冊)

誦 讀 欣 賞

古 詩 二 首

學習目標

1.掌握詩歌中重點字詞的讀音和含義,理解詩句的內容。

2.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3.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體會詩歌的意境,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預習導學

1.下面是某同學製作的知識卡片,請你幫着補充完整。

王勃(650—675),字 子安 ,唐代詩人,與 楊炯 、盧照鄰、駱賓王 齊名,齊稱“初唐四傑”,一生短暫坎坷。有《 王子安集 》傳世。

龔自珍,號定庵, 清 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學家。由於力主改革弊政,受當局排擠,48歲那年憤然辭官南歸。著有《龔定庵全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城闕(què) 宦遊人(huàn) 吟鞭(yín) 歧路(qí) 己亥(hài)

3.結合課文,解釋下列詞語。

城闕:這裏指唐朝的京城長安。

宦遊:出外做官。

無為:不要。

落紅:落花。

輔:這裏是拱衞的意思。

海內:指四海之內。古人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歧路:岔路。

吟鞭:詩人的馬鞭。

4.通讀課文,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詞語。

篇33:語文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上一節課,同學們大膽暢想了未來世界,有許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們就把這美好的幻想寫下來。

二、明確習作要求

1、想象應從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麼?

學生討論。

2、教師補充:

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從現實生活中受到啟發自己設想、創造的。

3、習作方法指導:

⑴ 敍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順序。

⑵ 記敍中要具體,特別是想象的事物特點要寫詳細。

⑶ 表達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寫清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麼產生這奇思妙想的原因是什麼?這種奇思妙想如能實現,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

三、小組交流習作內容

1、學生自己交流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交流習作:

選出寫得好的習作,説説好在哪點?全班交流。

3、教師選出有特色的習作講評。

4、學生根據自己的習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見。

第三課時

習作講評

一、教師評議

1、整體評價:

⑴習作態度。

⑵習作內容、角度等。

⑶ 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等。

2、習作內容、質量的評價:

⑴ 宣講、展示優秀習作:

師生評議。

⑵ 宣講、展示優秀語段:

師生評議。

⑶ 宣講、展示優秀語句:

主要針對後進學生,發現其習作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

二、小組交流評價,互相提高

1、組內數人朗讀交流各自的習作,互評互議。

2、認真修改自己的習作。

3、互評互議,選出優秀習作若干份,在“展才華天地”裏展覽。

第四課時

一、教學“我的發現”

1、學生自由讀詞語。

2、教師指名讀詞語,注意正音。

3、符合詞義,説説帶點的詞的意思。

4、思考:

你發現了什麼?廣告亂改成語。

5、小結:

注意區分同音字。

二、教學“日積月累”

1、學生讀科學名言。

2、交流:

你從科學名言中瞭解了什麼?

3、小結:

這些名言,告訴我們對待科學的態度應怎樣,同時,教育我們要向科學家學習。

三、詞語大盤點

1、學生認讀詞語。

2、聽寫部分詞語,並根據意思寫出部分詞語。

3、説説自己理解了哪幾個詞語,並用這些詞語説幾句話。

四、教學“寬帶網”

1、朗讀寬帶網中的內容。

2、你在生活中還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學生展開收集資料。

4、舉辦《科學在身邊》手抄報。

篇34: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

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並注意聽聽同學發明創造,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容比較充實。

2、習作練習:

寫一篇想象作文,寫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內容有新鮮感。培養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我的發現:

能主動發現同音字,並正確使用,引導學生從音、形、義上加以區分。

4、日積月累:

讀科學名言,從中體會名言的含義。

5、拓展延伸:

通過寬帶網,瞭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感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新變化。可以讓學生到圖書館、網上等收集多的資料作成剪報。

【課前準備】

收集自己準備的科技新聞。

【教學課時】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我們的奇思妙想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知道一個世紀是多少年嗎?

2、在我們剛剛送走的20世紀這100年的時間裏,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人類的許多幻想已成為現實。課前,我們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昨日的夢想──今天的現實》能簡潔地向大家彙報你調查到的情況嗎?

3、學生依據調查情況彙報

(可以是家庭生活的內容;可以是社會或生產建設巨大變化的內容;可以是有關自然的;可以是有關醫學的;可以是國內的,也可以是國際的。)

4、教師相機展示資料圖片:

指導學生交流。

二、聯想

我們瞭解了這麼多美夢成真的事情,真讓人激動!你們有夢想嗎?誰來當眾介紹你的“奇思妙想”?

展開想象的翅膀,暢談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説説未來的生活、學習,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説。

三、小組交流

前後兩組同學組成小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發明創造的快樂。交流時可以互相問學,互相補充,互相評價。

四、全班交流

每組推薦介紹得好的,大家感興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五、小結延伸

同學們的暢想真神奇、真美妙!我們要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勤於動手、善於動腦,就能有所發明,有所收穫。

如果要想使你們的幻想成為現實,必須現在好好學習,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科學技能,讓幻想成為現實。

第二課時

篇35: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2、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或者説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節日嗎?你們認為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呢?為什麼説這個節日最隆重呢?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受一下勞動成果。展望未來,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人際關係和和美美奔前程。同學們在我們的家鄉已經過了十幾個春節了,我們此地的大年怎樣過,你們也有了一些瞭解。那麼在京郊運河那兒,幾十年前是怎樣過年的呢?同學們想了解一下嗎?好,我們現在就隨着我國著名的鄉土作家劉紹棠到北京通縣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鄉)--京郊運河的一處地方,去過一次年,領略一下那兒的民俗風情吧。這節課我們學習本命年的回想

二、學習目標:

1、瞭解文題、作者。

2、領略民俗風情。

3、體味語言、情思。

三、達標導學:

(一)讓學生介紹文題、作者。

1、學生介紹。

2、補充突出以下內容:

本命年(見課本P95頁)

劉紹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所著《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説獎,《柳敬亭説書》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峨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説獎。1991年7月1日被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始終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二)誦讀課文。

1、常規要求:

(1)瞭解課文內容

記自己難以讀準、難以理解的字詞句

標出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段2思考問題:

你對京郊運河(或作者劉紹棠家鄉)那兒的大年有哪些初步印象?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釋疑解難:

1、學生提出疑難問題。

2、學生自主交流解難。

初步印象:充滿了熱烈、純真、虔誠、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沒有孤獨、欺詐、戒備和失望,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

回顧起來,身心輕鬆,童心復萌,所以文章結尾説回憶往事,頗有返老還童之感。

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熱愛、歌頌、留戀)

語言

第三段:'預熱''增温''紅火''發燒',用詞基本上屬於同一類型而程度有異,協調而精確。

'臘月七年級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引炒年貨歌(學會引用生活中的諺語、民謠。)

C、'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

既側面寫“大吃大嚼”的情景,也增添了幾分幽默的情趣。(民俗風景圖)

D、課後練習二。臘八粥由“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可謂營養豐富;“佔全了色香味”可謂達到了食品的高境界;“捨不得吃”而又吃起來“沒有個夠”,十分富於情趣。

E、“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似有點同情

肥雞要被“開刀問斬”——似有點從嚴宣判

(很有點情味)

F、從糖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脣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虔誠的願望寄託於愚昧的舉止之中,如實寫來,自有幽默在其中,表現了父老鄉親的可愛又可笑。

G、換門神的細節描寫同樣具虔誠和愚昧兩個側面。

四、探究交流:

課文第四段具體描寫家鄉的大年情況,共寫了十件事,是哪十件呢?(即每個層次的主題詞)

1、炒年貨2、吃臘八粥3、買糖果4、挑絨花5、殺牲禽6、備糕點7、送灶王8、換門神9、除夕夜10、拜新年

五、作業:

你在我們的家鄉也過了十幾個春節了,調查一下家鄉的民俗風情,回憶一下,你認為最有意義的春節是那一個,並把他寫出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家鄉的風俗民情(習作交流)

2、學習本文的寫作特點

二、檢查作業導入:

三、達標導學:

(一)習作交流

同學們都對自己的家鄉的春節做了調查,並且寫成文章,剛才我們也交流了習作。同學們誰説一下:作者幾十年前過年的風俗跟現在過年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有那些不同的地方?想想我們民族過年的習俗,除了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之外,還寄託着那些期盼?

1、討論交流。

2、推薦交流結果。

(二)探究交流寫作特點

1、生動傳神地勾勒生活情景。

例如寫炒年貨:不但正面寫炒了一鍋又一鍋,還寫“土炕燙得能烙餅”,可見燒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貨;玉米粒兒在鐵鍋裏“畢剝畢剝響”,與奶奶執鏟時口中唸唸有詞,充分表現了氣氛的濃烈和

炒年貨中寄託的深義

2、線索清晰,如數家珍,逐一敍説。

第四段,作者安時間順序從臘月七年級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貨,吃臘八粥等10件事情逐一敍説,或明確交代時間,或以一定的語句承上啟下,無流水帳之嫌。讀者情致飽滿,興趣盎然。

(三)朗讀品味

四、作業:

課外閲讀劉紹棠作品,作好讀書筆記

篇36: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用時:

2課時

學習重點:

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學習難點:學習借古諷今的手法。

學習方法:

四邊策略

第一課時

揭示目標:

1、把握全文結構。

2、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

預習:根據課文,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錯別字:

(1)他的作品,由於徵訂數量少,被出版社公公敬敬地退了回來。

(2)一時間,魚的樂趣已經被莊周拋到九宵雲外。

(3)莊周疑或的看着蒼天,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4)莊周在濠粱上,領悟到魚的樂趣。

作者介紹:劉徵,1926年生,原名劉國正,北京人,漢族,中共黨員。語言教育家、作家。原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科書的編寫工作,參加和指導編寫的中學語文教材逾百萬冊。新詩集有《劉徵寓言詩》,詩詞集有《古韻新聲》和《畫虎居詩詞》,雜文集有《畫虎居笑談》等共20多種。

自學展示:

自讀課文,以莊周為何買水、如何買水及買後感悟為提示,小組合作將本文的結構參照下圖劃分羅列並展示:

教師精導:

假如莊周買100噸水,錢都被誰賺去?為什麼東海有水不直接賣?那吳主任為什麼敢那麼大膽的説出其中的利害關係?是誰給了他這樣的膽?根據以上幾個問題,小組討論,歸納本文的寓意。

寓意:

鞏固提升:

潮流不可阻擋。連夢想化為蝴蝶的莊周也變了。他的嘔心之作《南華經》因徵訂數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來。他一氣之下棄文從商,在他小佇濠梁之上領悟到魚的快樂之後,居然,想養魚致富,挖起魚塘來了。

1、從文中看,“潮流不可阻擋”中的“潮流”指什麼?“他的嘔心之作《南華經》因徵訂數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來”又暗示着什麼?

2、《南華經》所指為何?有人曾就《論語》中《子路冉有曾皙公西華侍坐》一文與《莊子》中的《秋水》一章中“濠梁魚樂”一篇,寫了一幅對聯,上聯是:“東魯春風吾與點”,你能對出下聯嗎?

第二課時

揭示目標:1、品味形象化説理。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自學展示:

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小組討論並展示:

1、作者説“無貨”兩字是後來加上去的,又寫的是蒼頡體,蒼勁有力,有何用意?

2、文章結尾一段,寫甘霖欲降和莊周敲桶而歌,對深化主題有什麼作用?

教師精導:

1、這篇雜文寫得富有情趣,本文如何使人物形象鮮明?

2、本文主人公莊周和歷史上的莊周形象有何不同?與這一形象對比又有何作用?

鞏固提升:

29歲那年,顏淵到魯國皇家大學攻讀儒學博士學位。博導是該大學的學術帶頭人孔丘。

孔丘的教學風格很嚴厲。他每天安排顏淵讀大量的書,而且下指標,每月要拿出一篇論文。

顏淵是個循規蹈矩的好學生,向來惟師命是從。每天讀書到深夜,每個月都能拿出一篇優秀的論文。孔丘很滿意,對顏淵説他會很認真批閲,並激勵顏淵要忘掉過去的成績,每一天都應當從零開始。顏淵深然其言。

一天, 顏淵在閲覽室瀏覽是,無意發現了自己一篇論文習作竟發表在一本世界學術權威雜誌上,不過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發現了自己另外幾篇論文也在學術刊物上發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顏淵有點氣悶,卻又不敢質問孔丘。孔丘在學術界有着至高無上的威望,和他作對只能自毀前程。 顏淵陷入深深的鬱悶中,原先的憂鬱症更嚴重了。不到一年,“發盡白”。

這樣鬱郁過了三年,顏淵終於沉痾不起,倒在了書桌前,年僅32歲。 得此消息,孔丘大慟:“噫!天喪予!天喪予!”為表示紀念,孔丘從此封筆,不再進行學術研究。

1、文中顏淵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2、孔丘在文中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3、文章揭示了一種什麼社會現象?

篇37: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篇、薦、燥”等1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並學會運用。

3.從葉老身上體會做人做事一絲不苟、認真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體會葉老做人做事一絲不苟、認真的態度。

【教學難點】

將學習到的修改作文方法運用到寫作實踐中。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複習導入:回顧之前剛剛學過葉聖陶先生的另外一篇課文《爬山虎的腳》,和本課建立聯繫。

導入語:這學期剛剛學過的《爬山虎的腳》是哪位作家寫的?從葉聖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了什麼?今天來學習新的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看看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又能從葉聖陶先生身上學習到什麼?激發好奇心,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疏通文意)

1.讀準字音,認識生字。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並適時指導學生對易混淆的“燥、躁”字進行區分。

3.疏通文意:文中回憶了葉聖陶先生的幾件事情?指名同學簡單概括。

(生回答並總結)修改作文,拜訪葉老。

(三)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請同學再次自由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圈點勾畫出感觸最深的事情,和同桌交流感受。

2.在批改作文這件事中,指名學生讀讀作者看到葉老修改作文後感受的句子。並展示葉老批改作文的原稿,讓學生直觀感受“密密麻麻”“到處”,體會葉老的一絲不苟、認真的做人做事態度。

3.接下來以同桌兩人為一個小組,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五分鐘的討論。

找一找葉老一共修改了作者的作文幾個地方?

每個地方都是如何修改的?

修改之後好在哪裏?

從中你又學到了什麼?

4.最後再請同學齊聲朗讀葉老給作者寫下的評語感受評語中那份温暖和給予自信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學以致用,給每個學生髮一份簡短的作文初稿,用學習到修改作文的方法對其進行修改,不理解的地方同桌交流或者詢問老師,老師進行巡場指導。

(五)總結全文,回顧知識

請同學上台當小老師,總結本節課上所學習的內容,可以從字詞、情感等方面來談談。

(六)課後作業

自學後半部分,並明確提問:文章一共出現了幾次爬山虎,每次都是什麼情況下出現的?作者當時又是怎樣的心情?下節課來和大家分享學習成果。

五、板書設計

篇38: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對話描寫和景物描寫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王冕勤奮刻苦的好學精神和孝順母親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概括王冕的人物形象特點,學習他的美好品質和刻苦精神。

2.學習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的方法,體會文本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上一節課我們通讀了課文《少年王冕》,學習了第一、二大段,知道了王冕有兩個特點,一個是——(生:勤奮刻苦),另一個是——生:孝順母親)。

師: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少年王冕》這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近王冕,看看王冕在三四年之後、七八年之後,是否還那麼勤奮刻苦、孝順母親。(板書課題)

二、簡單朗讀

1.生自由朗讀五、六自然段。

師:從這兩段的描寫中,你知道了有關王冕的哪些事?

2.提讀第五自然段。

師:在這一段,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一陣大雨過後……晶瑩透亮”一段)

三、讀中感悟第五自然段(重點)

1.關於第五自然段的“所見”。

(1)描述景象,指導朗讀。師:這是王冕見到的一幅景象。誰能看着大屏幕大聲地朗讀中間這部分很美的文字?

(2)生圈畫有關字詞,思考王冕的觀察順序。

(3)生概括順序。從遠到近:先是遠處的天空,接着是近處的山和樹木,然後又寫最近的荷花。

從上到下:先寫天上的黑雲、白雲、陽光,接着寫山上的顏色和山下的樹木,然後寫湖裏的荷花。

(4)指導朗讀、個性體驗。(師注意要及時有效地評價)

師:王冕的慧眼看到了美景,你看到了嗎?誰能朗讀出雨後景色的美麗?

師:誰見到的景象比他感受到的更美?

師:你已經把自己當作王冕,把內心的感受都放進去了,所以才讀得這麼投入,就請你帶領大家一起把這段話朗讀一遍。

(5)想象聲音。

師:作者將黃梅時節一天雨後的山色、湖景描寫得多麼富有詩意、多麼美啊!這樣的美景中似乎還應該有一些聲音,肯定有,會有哪些聲音呢?

師:這幅大自然的圖畫真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令人陶醉。在這樣的美景中,王冕又覺得什麼最美?

(6)圖片欣賞,配樂朗讀。

師: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花?心情怎樣?

師:夏季雨後的景色實在美麗,尤其是湖中姿態嬌美的荷花,在露珠的裝扮下,顯得更加美麗動人,大家想不想美美地朗讀一下?

(7)片段填空。

師:如果我是作家,我會用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讚美它。

生:如果我是……我會……

2.關於第五自然段中的“所想”。

(1)師:好一幅迷人的畫卷,此情此景,王冕想到了什麼?

(2)男生齊讀“所想”的文字。

師:美麗的大自然景色使王冕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他為沒有畫工把這景象畫下來而可惜,於是決定自己來畫荷花。他有信心畫好荷花嗎?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3)師:你能把這兩個反問句改成另一種句式嗎?

可是僅僅有了想法就能畫好荷花嗎?有了決心還得有行動。

【設計意圖:在閲讀的過程中,重在用心體驗、用情感悟;優美的圖片、動聽的音樂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並從中明白是大自然的美景撥動了王冕的心絃,並激發了他畫畫的慾望,同時也為後來王冕的學畫埋下伏筆。】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生默讀第六自然段。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你知道了什麼?

2.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請大家一起來讀標有橫線的這句話。(起初畫得不好……)

師:其實我們剛才看到的畫面都是攝影家們從拍攝的幾百張圖片中選出來的,可是王冕那個時候可沒有照相機、錄像機,不可能看相片、錄像。大家想想看,在這三個月裏,王冕怎樣做才會大有長進?

3.小組討論後師生交流。

①他會經常去觀察荷花的各種狀態,比如陽光下的荷花、雨後的荷花、月光下的荷花、霧中的荷花。

②從經濟上來説,王冕攢下錢買顏料,也説明他很想畫好荷花,因為他原來是攢下錢來買舊書看的,現在還要攢錢買顏料。

③當他遇到困難時,比如他一開始畫不像時,還有當他生病的時候又會怎樣?

④當他看到小夥伴玩耍時,他會怎樣?

⑤他會自己拿着畫到湖邊比較,還會向別人請教嗎?

4.師:現在誰再來讀這句話?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一句話嗎?為什麼王冕畫的荷花越來越好?

5.橫線填空。

“起初畫得不好,三個月之後,便大有長進,那荷花_____________。”

師:請在這橫線上填入一個四字詞語。

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備……

6.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篇39:語文教學設計

活動分析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發揮想象,寫一篇“變形記”。通過學習本單元的課文,尤其是《花之歌》,我們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變化中有着無窮無盡的樂趣。通過豐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為自然的使者和奉獻者。這次習作便要求學生想象自己變成另一種東西,寫一寫這種變形的經歷。孩子們的想象世界本就是豐富多彩的,這次習作的話題對學生來説也許並不困難,難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組織成文,把重點內容寫詳細,寫出所變形對象的個性特點來。也就是説,要引導學生既能天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學目標

1.發揮想象,激發寫作興趣。

2.結合課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題目引導,打開思路,確定寫作對象。

3.寫作時,要把重點部分寫得詳細一點,學生間交換習作,互評互改。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變形的經歷寫得詳略得當,要寫得形象生動、寫出特點。

2.學會運用多種寫作手法把變形的過程寫得生動有趣,如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或紙質閲讀材料。

學生:讀一讀關於變形的文章,收穫一些寫作靈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朗讀卡夫卡的《變形記》片段,引出習作的主題。

過渡:同學們應該看到我們這次習作的主題了——變形記。其實,《變形記》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説的名字,作者是奧地利小説家卡夫卡。接下來,老師就給你們讀讀小説開篇的一段文字,它講述的就是一次不可思議的變形經歷。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牀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仰卧着,那堅硬的像鐵甲一般的背貼着牀,他稍稍抬了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幾乎蓋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來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隻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着。“我出了什麼事啦?”他想。這可不是夢。他的房間,雖是嫌小了些,的確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間,仍然安靜地躺在四堵熟悉的牆壁當中。在攤放着打開的衣料樣品——薩姆沙是個旅行推銷員——的桌子上面,還是掛着那幅畫,這是他最近從一本畫報上剪下來裝在漂亮的金色鏡框裏的。畫的是一位戴皮帽子圍皮圍巾的貴婦人,她挺直身子坐着,把一隻套沒了整個前臂的厚重的皮手筒遞給看畫的人。

小説中的格里高爾變成了一隻大甲蟲,他的世界徹底改變了,他經歷了哪些事?同學們如果感興趣,可以課下找來這篇小説看一看。今天,我們也來噹噹小説家,寫一寫我們自己的變形記吧!

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談談對“變形”二字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交流方法。

1.學生自主閲讀課本上的引導、提示文字,分組討論。

思考:

(1)什麼是變形?該怎樣選擇變形對象呢?

(2)寫變形,要突出什麼?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1)變形就是自己變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既可以變大,也可以變小。這裏對變形的對象沒有限制,但是在進行寫作時,還是要選擇一種自己熟悉的事物來寫,否則就無法將變形後的內容、細節寫得生動。另外,還要突出“趣”,要選擇自己覺得能寫得輕鬆有趣的對象來寫。

(2)課本上提到“變形後,你生活的世界將隨之發生改變”,所以寫變形,就要突出這一點。變成什麼,就要站在某物的角度去寫,要寫得“像”,突出特點,而不要還站在人的角度去寫,這是要特別注意的一點。

3.創設情境,引導“變形”。

過渡:大家想好了嗎?如果你也有一次可以變身的機會,你最想變成什麼?

預設:引導學生説出他們想變身的東西,如雨滴、大樹、蟲子、雲朵等。可將大家的想法做一個統計表,一是讓學生了解同學們都想變些什麼,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二是引導學生不要都寫一些常見的內容,避免千篇 一律,要有獨特的想象。

(出示課件)示例:

4.再讀課本上所給的題目,借鑑學習。

過渡:同學們,大家看看課本上給出的四個題目,發現了什麼?這四個題目都特別生動,單看題目,我們就能想象出一幅幅畫面,比如這個題目:“夜晚,一棵大樹下的故事”。我的腦海中彷彿出現了一棵大樹,一輪月亮,樹上有鳥兒在棲息,樹下有小花小草,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這個題目極易引發我們的聯想。所以在擬題時,一要明確變形對象,二要生動有趣、能激發人的想象。相信大家現在大致確定了寫作的對象,那麼就試着給你要寫的內容擬個讓人耳目一新的題目吧!

三、發揮想象,完成初稿。

1.學生髮揮想象,可先寫出一至兩個小片段,確定重點內容。

過渡:同學們應該都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吧?但現在老師要求你們只寫最有意思、最有趣的一個情節,寫的時候要留意自己的書寫和速度。時間10分鐘,開始吧!

2.學生朗讀所寫片段,其他學生聽一聽、評一評。

過渡:同學們寫完了嗎?現在我想請幾位同學來讀一讀他們的作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後我們再來評一評,看他們是否寫得形象,是否寫出了變形對象的特點。

預設:先讓學生寫出一個小片段,在課堂上比較可行。而且通過讀、評學生所寫的小片段,能發現問題,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根本沒有寫出變形對象的特點,或者太過平淡,讀來沒有意思。此時可以及時指出,在接下來的寫作中改正。

3.根據交流內容,完成初稿寫作。

四、點評修改,修改謄寫。

1.學生完成完整的習作,投影出示幾篇典型的習作初稿,師生集體修改。

評議重點:(1)是否發揮了豐富的想象;(2)是否突出了重點;(3)是否寫出了變形對象的特點;(4)有哪些優點可以借鑑。

2.學生自己嘗試修改習作。

修改重點:(1)改正錯別字、錯用標點;(2)改正讀不通順的語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補充具體,哪些地方可以刪去。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習作,互助修改評分。

4.小組推選佳作進行朗讀展示,教師點評。

【優秀習作】

我是一株小草

我是一株小草。雖然沒有“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但是我默默無聞;雖然沒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樣亭亭玉立,但是我堅忍頑強;雖然沒有“花開萬點黃”的桂花那樣馥郁芬芳,但是我無私奉獻……①

春天來了,春雨姑娘輕輕地敲擊着柔軟的泥土,召喚着我破土而出。②我在深深的地下使勁地鑽,終於把尖尖的小腦袋露了出來。③這個世界可真美啊!晶瑩的露珠向我眨眼,悠悠的白雲和我問好,我也熱心地跟他們打招呼。不久,大地母親便被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綠紗。

一天,雷公公來了,他嚇走了柔弱的春妹妹,迎來了勇敢的夏哥哥。風婆婆也趕來湊熱鬧,喚來了傾盆大雨,把那些嬌嫩的花兒都嚇壞了!瞧,它們膽戰心驚的,兩隻綠色的大手緊緊地抱着頭。這時,我和夥伴們——這些不起眼的小草,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昂起頭,挺起胸,安慰這些比我們還高大的花朵。④當太陽小姐姐高高地掛在天空時,那些嬌嫩的花兒抵擋不住夏日的炎熱,都耷拉着腦袋。我們卻抬頭挺胸,支撐着她們。⑤就在這個時候,大地母親掀走了綠紗,披上了一件花花綠綠的新衣裳。

天氣變冷了,夏哥哥出去遊玩了,接來了温柔的秋姐姐。秋姐姐怕大家着涼,給大家發了新衣服。青青的蘋果換上了紅豔豔的外套,綠油油的麥穗披上了金燦燦的大衣;而我們呢,套上了枯黃色的外衣。⑥我穿着新衣服,聽着大自然的交響曲,聞着芬芳的桂花香,靜待冬伯伯的到來。

冬伯伯悄悄地來了,調皮的雪花弟弟在潔白的雲朵上待不住了,飄飄悠悠地落了下來。不一會兒,大地母親換上了銀裝。該去好好地睡一覺了,我悄悄地躲進暖暖的被窩,進入了夢鄉……⑦

句段賞析

①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草默默無聞、堅忍頑強、無私奉獻的特點。②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

③“終於”表現了小草堅忍頑強的精神。

④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小草堅忍頑強的特點。

⑤表現了小草無私奉獻的精神。

⑥生動地寫出了秋天裏景物的變化。

⑦結尾自然,引人遐想。

總評:在這篇習作裏,“我”變身為小草,經歷了小草在一年四季裏的變化,表現出了小草默默無聞、堅忍頑強、無私奉獻的精神。作者大量運用擬人和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有趣;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記敍,顯得條理清晰;結尾自然流暢,給人回味無窮的感覺。

5.引導學生再次完善自己的習作,謄寫習作。

五、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總結本次想象作文的關鍵詞:“像”“個性”“趣”。

小結:同學們,通過這兩節課的交流和寫作,我發現大家的想象力都特別豐富,寫出的文章也特別有趣。現在我們再來把今天學習的寫法技巧做個小結吧!寫想象作文,一是寫得要“像”,要設身處地地想想自己變成了什麼,自己對變成後的東西熟不熟悉,然後再細緻地描寫,突出細節,以顯出特點。二是要有“個性”,我們雖然變形了,但這個“形”依然“故”我,即把自己的個性特點、個性品質賦予到我們所描繪的形上,也就是説描寫的對象也要有個性特點,而這些個性特點往往是我們自己個性的折射。三是要有“趣”。變形本身就是件有趣的事,大家一定要把習作寫得生動、有趣味。

篇40:語文教學設計

一、分析對話,理解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全文之後,重點引導學生對文中列寧與小男孩的對話進行細讀分析,理解這些話的含義,讀懂文本。多媒體課件演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畫面。

師: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活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

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出小男孩的話)灰雀又是怎麼回來的?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説話時的心理活動)小男孩為什麼把灰雀放回來了呢?(引出列寧自言自語的話)想象一下列寧在説這些話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可以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一種什麼情感?(引導學生真切體會列寧對鳥的“真愛”。)

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

教師導讀,學生分角色進行情景對話,深入感悟人物心理。

師:鳥兒不見了,列寧着急地問——(生1讀列寧的話“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師:小男孩吞吞吐吐地説——(生2接讀小男孩的話“沒看見,我沒看見。”)

師:可憐的小生命究竟怎樣了,列寧擔心地説——(生l讀列寧的話“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師:列寧的愛鳥情觸動了孩子的心。面對孩子的沉默,列寧自言自語地説——(生1讀列寧自言自語的話“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師:列寧的愛鳥情打動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寧,再也忍不住了。説——

(生2讀小男孩的話“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着。”)

師:真像孩子説的那樣嗎?列寧又關心地問——(生l讀“會飛回來?”)

師:列寧的愛鳥情深深打動了孩子的心,他堅定地説——(生2讀“一定會飛回來∽以上情景對話,教師可進行朗讀指導,多叫幾組同學表演讀。

三、研讀對話。深化感悟

引導學生體會列寧是怎樣一步一步教育小男孩知錯就改的,這一育人過程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教學時抓住對話,引導學生精讀研讀,進行深人探究,順利突破這一難點,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就會得到進一步深化。

師:列寧知不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走的?從哪兒看出來的?他為什麼不直接説穿呢?他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讓小男孩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呢?你覺得列寧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中人物對話部分,進行研讀探究和集體討論,體會列寧的育人過程和對小男孩的關心愛護。)

篇41: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詩歌,注意多音字“間”“重”“還”的讀音。

2.理解詩意,能用自己的話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3.體會思鄉之情,想想詩人是怎樣表達出來的(通過哪些景物或事情)。

4.品析“綠”的妙用。

教學過程。

1.揭題,解題。

2.詩人簡介。

3.讀詩。(指名讀,正音)

4.自由讀,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5.交流,指名説。理解關鍵詞“間”的意思(畫指示圖)。“綠”——吹綠。再連起來説説詩意。

6.品詩: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

自由讀,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明月”——拓展相關詩句。

問題:上京赴任,這正是施展政治抱負的大好機會,詩人為何還未到任就開始想着要回去呢?

鏈接時代背景。

7.品味“綠”的妙處。

反思:今天的內容安排應該説還是不錯的,有重點,難點的突破也可以。但是課堂時間的把控不到位,導致前鬆後緊。

前一個從導入到讀詩就用了十分鐘,第二步的理解詩意也用了將近十分鐘。剩下的二十分鐘裏,讓學生品詩——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思想之情。在“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一句裏就花了不少時間。

一開始讓學生泛泛地談,然後引導學生質疑——一望無際的長江在作者眼裏卻只是“一水”之間(讀“一水”一詞,有學生説:這就像是一條小水溝一樣。也有的説:“很近呢,感覺一下子就能跨過去。‘),重巒疊嶂的“數重山”卻是“只隔”。

伊始,學生也處於疑惑狀態。浩傑的一番話令他們茅塞頓開——雖然隔得遠,但是他的心是很近的。

在此,我讓學生們順着這個點深入談,請了三四位孩子來補充,談得很不錯。

等這一處整完的時候差不多就只剩下十分鐘了。這個時候,只能做些取捨。是抓“明月”還是“綠”?答案顯而易見。

引導學生讀課後的“資料袋”,對比讀。(這個對比讀很有必要,我似乎太隨意了,以致不少學生並沒有對“綠”的好有什麼特別強烈的感受,導致後面的引導很辛苦。)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師板書關鍵詞——生機勃勃。色彩美。詩情畫意。柔美。

剩下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寫課堂作業本上關於“綠”的一道題目,要求用一段文字來表達。時間匆匆,只能讓學生用課後的時間了。

篇42: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生動地記敍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讚揚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課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錢學森乘一艘巨輪在海上航行了15天,終於返回祖國。第二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美國留學但時刻不忘自己的祖國。第三、四自然段講了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和十幾位在美的留學生感到格外興奮,錢學森渴望早日回國。第五、六自然段講錢學森克服阻撓,在周總理的關懷下,踏上歸國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寫錢學森回國之後,為我國的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課文的語言、樸素。通過人物語言,具體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如第二自然段中錢學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條件優越的情況下説的一段話,表現了錢學森時刻想念祖國,一心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第四自然中錢學森在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中秋之夜飽含深情袒露心跡的話語,更讓讀者感受到錢學森那顆拳拳報國之心。課文中的插圖有助於配合課文的理解。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錢學森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到祖國?

教學難點:

能抓住錢學森的語言僅僅性朗讀品位,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揭題談話,簡介人物。

錢學森:1911年生,祖籍浙江杭州,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年到美國留學。1938年獲博士學位。師從世界著名航空大師卡門,成為卡門最得力的助手。卡門曾説:“36歲的錢學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對發展高速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推進技術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設下懸念,為自讀作鋪墊。

錢學森為什麼要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優越的工作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呢?他回國後為我國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三、自讀課文,反饋糾錯

1、一讀課文。

(1)明確一讀要求: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檢查一讀效果。

2、二讀課文。

(1)提出二讀要求。

(2)檢查二讀情況。

3、三讀課文。

(1)明確要求:瞭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弄清自然段之間的聯繫,粗分段落。(2)檢查討論。

A、指名説説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課文脈絡。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學森乘一艘巨輪返回祖國。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寫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和十幾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感到格外興奮,錢學森下定決心,隨時準備回國。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寫錢學森克服阻撓,在我國政府和周總理的關懷下,終於踏上歸國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寫錢學森回國後,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製和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複習檢查,明確要求

1、自讀課文,大家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瞭解,文中有關主人公錢學森的語言你們畫下了嗎?

2、學生朗讀錢學森説的話。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

圈畫出這一段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內心活動的詞句,結合書上的插圖,讀一讀,體會錢學森歸國時的心情。

(2)抓住重點句品讀。

(3)感情朗讀。

錢學森一艘巨輪返回祖國,他多麼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2、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出示錢學森的話。

“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多做點事。”a、為什麼錢學森要強調“我是中國人”?

b、錢學森在美國時做怎樣的準備?目的是什麼?

(3)朗讀加深理解。

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雖然當時他享受着優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讓我們用心朗讀體會主人公的一片愛國熱情。

(4)小結並板書。

身在異國待遇優厚生活富裕

(心繫祖國一切……都是……為的是……)

3、精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導語:在新中國成立之際,錢學森歸國的願望越發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3)出示重點句

“我們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國能夠從黑暗走向光明,這一天終於來到了。祖國現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造。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a、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説的?“這一天”指的是什麼時候?

b、為什麼説“我們是應當回去的”?

c、這段漢化表達了錢學森怎樣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設計:

一、複習回顧,準備新授

1、課文記敍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哪些詞句反映了他那高尚的愛國情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過渡:

二、精讀第五段。

1、指名讀第五段。

2、“卓越”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錢學森的貢獻是卓越的?

3、感情朗讀。

三、總結全文

1、本文具體地記敍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回國後,他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讚揚了他熱愛祖國的高尚的情懷。

2、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用人物的語言展示了他的內心世界,主人公的愛國感情是那麼強烈,要多加體會。

標籤: 語文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e3jq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