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四年級音樂《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四年級音樂《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四年級音樂《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囉嗨”的襯詞表示歌曲的歡快有力。

2、樂意與老師、同伴合作演唱歌曲,體驗對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伴奏

三、活動過程:

1、練聲部分

“小朋友們好,劉老師你好”

歌曲:兩隻小鳥

2、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

師: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新的歌曲,請你們的小耳朵聽聽看這首歌曲和“春天”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呢?

3、學習歌曲襯詞——囉嗨

傾聽音樂一遍(囉嗨的聲音響)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囉嗨符號圖片

教師清唱,幼兒傾聽

教師唱歌曲的前一部分,幼兒唱“囉嗨”

邊唱邊出示圖片

4、學唱歌詞部分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5、教師指揮,幼兒交換演唱

6、結束部分

太陽出來喜洋洋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用清晰明亮的聲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體驗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並體驗不同形式帶來的不同風格。

3、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知道熱愛勞動、熱愛生活並喜愛民歌。 教學重點: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 篇三

活動名稱:

太陽出來喜洋洋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認識大鼓、鈸,學習敲擊方法。學會用大鼓、鈸演奏歌曲第二聲部(襯詞部分)。

2.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拍,探索鈸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兒演奏鈸的時,注意控制手臂的動作幅度,不與同伴碰撞。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按節奏分聲部表演這首歌曲。

2.大鼓、鈸各三個。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複習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

(1)幼兒集體用熱情、有力的聲音唱這首歌。

(2)幼兒分兩個聲部唱這首歌。

(3)幼兒分聲部表演這首歌:一聲部表演勞動動作;二聲部唱襯詞。

2.指導幼兒學習聽音樂演奏打擊樂器。

(1)認識大鼓、學習大鼓的演奏方法。聽辨用鼓錘敲擊鼓面和鼓邊時聲音的不同。

(2)幾名幼兒分別認識敲鼓的方法,其餘幼兒跟做模仿動作。

(3)認識鈸、學習鈸的抓握方法。

(4)傾聽擊鈸的聲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擊後,自然劃圈後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兒,分別拿大鼓、鈸練習合奏。注意按音樂整齊的敲擊。

(6)知道鼓、鈸合奏,聲音響亮,可以為襯詞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兒分別拿大鼓、鈸敲擊歌曲襯詞部分,其餘幼兒唱歌詞,在老師的指揮下完整練習。

(8)幼兒輪流使用大鼓、鈸,在老師的指揮下完整練習。

大班藝術:太陽出來喜洋洋 篇四

活動目標:1、要求幼兒感受熱情,高亢的歌曲風格,學習分聲部唱這首歌。2、啟發幼兒初步學會創編幾種與歌曲性質相附的勞動動作。3、培養幼兒感受、體驗和表現人們愉快、熱愛勞動的情緒、情感。活動準備:1、豐富幼兒在日常中的各種勞動內容,認識和了解各種成人勞動。2、歌曲的旋律磁帶,錄音機,大鼓一隻表演用毛巾每人一塊。3、歌曲的圖表和形象符號。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1、讓幼兒傾聽《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曲子錄音。師:你們覺得這首曲子聽上去怎麼樣?説説自己的感覺。(讓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簡單講解:這是一首非常熱情,有力,高亢的勞動曲子,它是我們祖國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四川名歌,叫《太陽出來喜洋洋》,是在表現勞動人民在廣闊的田野裏愉快勞動,熱火朝天的歡樂場面。人們在勞動時還編了好聽的歌詞,邊唱邊勞動,越幹越有勁。2、配上歌詞交換司作第一次示範唱,讓幼兒欣賞傾聽2遍。師:下面章老師就把這首曲子配上歌詞唱給小朋友聽,讓你們也來感受一下這愉快的勞動情景。聽一聽人們在勞動時都唱了些什麼?3、教師隨音樂唱兩遍。提問都唱了些什麼?(根據幼兒説出的內容一一將符號出示。)4、            和幼兒一起學唱歌曲。(1)集體邊看歌詞圖象邊記憶歌詞進行學唱。(2)着重練習襯詞(即曲中括號部分)的唱法。(3)練習分聲部學唱這首歌。(分師生、和生生互動的形式,教師指揮幼兒練唱。)(4)變換分組方式,多次分聲部練唱。5、引導幼兒創編各種勞動動作來邊唱邊一拍一下地練習動作。(1)    讓幼兒自由想象勞動的情景表演動作。(2)    指揮幼兒分聲部表演歌曲。(分男女小朋友,一聲部幼兒按拍做勞動動作,二聲部幼兒唱襯詞)6、最後和老師們互動結束。

拾稻穗的小姑娘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我主要就是讓學生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中國音樂作品,通過聆聽這二首音樂作品,讓學生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讓學生從中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低年級的學生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如果整節課都讓學生單純地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就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為此,我根據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把他們的音樂學習與表演、繪畫、敲擊、激勵等有機結合起來,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薰陶。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教學方法“多”

大家都知道,低年級的學生好動好玩,如果一節課都讓他們坐在座位上聆聽音樂,他們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為了調動學生聆聽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保持學習熱情及好奇心,我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運用了演唱、律動、敲擊、表演、繪畫等教學方法,以多種參與體驗的方式進行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從而改變了音樂欣賞課坐着不動的形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集體參與、全員參與這些活動,豐富和加深對這二首歌曲的內容及其內涵的體驗與理解,更好地為本節課的欣賞教學服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新”

在平時的音樂欣賞課,我大多數是採用聽、想、説、唱、動、創、演等手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下感受音樂。但在這節欣賞課,我不僅採用聽、想、説、唱、動、創、敲、演等方法,還加上了學生平時比較少見的敲鑼打鼓、繪畫,讓學生覺得十分的新奇、興奮。如果説隨音樂的節奏用鑼、鼓、鑔給歌曲伴奏是用敲打節奏來反應音樂,那麼聽音樂畫線條、塗顏色則是用圖像、繪畫來表現音樂。如在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時,歡快、活潑、熱情的歌聲迅速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學生也隨着歌曲的旋律變得快樂起來,在非常活躍、非常快樂的學習之餘,要求學生對二首歌曲從“聽”引發“感覺”,以簡單的線條、色彩或直覺反應來表現這二首音樂。當我剛説完,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要知道音樂、繪畫是非常受低年級的學生歡迎的。這時,讓我感觸很深的是,伴隨《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二首歌曲,學生動筆邊哼唱邊畫,很快在畫紙上舞動出不同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意境、線條、畫面,那“音樂與繪畫的融合”就顯得異常自由、輕鬆、隨意。這樣一來,我巧妙地點燃了孩子們在音樂課中的繪畫創作“激情”。實踐證明,音樂與繪畫融合可以達到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立體效果,使學生對抽象的音符產生形象的體驗,讓他們把對音樂的感受藉助學生的妙筆留下美妙的痕跡。同時還能在美輪美奐的。繪畫活動中享受快樂。

三、教學方法“活”

本課圍繞着“愉快的勞動”這一主題展開教學,從開始的情景導入到最後的創編活動都緊緊圍繞着勞動最光榮和勞動人民純樸的民風進行教學的,整個教學氛圍都充滿着活潑歡快的氣氛,體現了一個“活”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本課的主題“愉快的勞動”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對於本課的重點教學我是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突出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用聲勢、敲擊樂器、伴奏、合奏、表演、繪畫、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在動中學音樂,感受音樂。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圖文、聲像、畫有機結合,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動性,讓教學情境“活”起來。學生們用自己的語言,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述旋律所描繪的音樂形象和歌曲內容,讓學生思維“活”起來。以鑼、鼓、鑔等在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的“郎郎扯光扯”處敲打節奏為切人點,通過口動、手動、腳動,在動中發展想象,在動中愉悦身心,讓學生的想象“活”起來。在這種活潑歡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們與音樂融為一體,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使學生的表現力在輕鬆、民主、歡樂的氛圍中得到了提高。

對於本課所留下的遺憾就是:

1、音色可以通過對比進行感受,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如何把這些抽象的詞語讓學生真正消化確實是個難題, 對於這個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多加研究。

2、在提問學生時應該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在學生不能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時,我有點着急。我想,這主要是我在備課時準備的方案不夠多,教學的前面做得鋪墊還不夠,個別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歌曲。在這裏,我應該耐心引導和啟發學生,給出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己來討論,這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一節課下來,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這讓我想起了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沒有反思,教學僅僅是重複的單調的工作,教師就像工人,學生就像產品。所以我覺得要作為一名創新型的教師,既要主動反思,勤於反思,並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kop7r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