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學研究心得多篇

教學研究心得多篇

教學研究心得多篇

教學研究心得篇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自己的教學工作思緒萬千。經過三年的學習強化與教育指導,三年級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為習慣已形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形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其精華、棄其不足,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將來,為了使語文教學更上一個新的台階,為了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有一個大的進步,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題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這一學期,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形成羣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年級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競爭機制,每人發一本競爭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記錄,每星期評選一次,給予星星獎勵。一個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日組織一位"小老師"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二)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

(三)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三年級的寫字教學往往被老師忽略,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課外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

三、加強學生的.習作水平

(一)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國小生來説,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國小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國小作文教學應着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儘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於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因此筆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學生學會去“愛”。愛山,愛水,愛名勝古蹟;愛父母,愛老師,愛周圍的人;愛植物,愛動物,愛小物件;愛看書,愛收集,愛手工製作;還有愛種植,愛採摘,愛參觀訪問等等……正是由於這些愛,孩子們的情感更豐富了,頭腦中儲存的東西更多了。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彙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餘學生讀讀記記。平時還經常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閲讀書籍。

(二)作文訓練形式的多樣化。

1、擴大閲讀面,注重知識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口頭作文與即興作文的訓練合指導。

3、作文應用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加以訓練。

4、自評自改與互判互評也是作文訓練的有效方法。

5、平時一週兩次日記,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

這多種多樣、別緻、有趣的訓練形式,不僅使學生在興趣中寫作,在寫作中盡興,而且把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活動,作文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提高了作文的綜合能力。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在學校舉行的作文評比中好多同學還獲了獎。

四、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本班學生存在着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五、教學中的不足

由於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着不少的問題,主要有:

1、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着的問題——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還有個別學生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作業不能按時上交。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2、寫作方面水平差異太大。班中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濃厚,但優生與差生的差異比較大。導致全班學生的寫作水平發展不夠均衡。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加以克服。

3、在課堂中努力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模式還不夠到位。

總之,在本學期裏,我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本學期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有許多問題等待解決。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教學研究心得篇2

本學期我教學研究的主題是寫作瓶頸突破的深入研究,現將其總結如下: 當今語文教學,面對應試教育佔了上風,嚴重的脱離了學生思想實際,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反映自己獨立見解、真實思想感情和貼近生活實際的作文少之又少;學生厭惡寫作文,寫不好作文的現象屢見不鮮。我們將如何擺脱寫作教學困境,走出寫作教學的誤區呢?寫作教學的出路在哪裏?我們將怎樣進行寫作教學?《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今後的寫作教學指明瞭方向。它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繫,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

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以“作文教學”作為改革語文教學的突破口,提出“以語文活動積體驗,以豐富體驗促寫作,以成功寫作促語文”的口號,並以此為契入點,促動、推進學生語文素養整體水平的提高。要突破寫作教學瓶頸,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少限制束縛,多激發好感

我們的作文教學,不自覺中往往給學生設置了許多障礙,在一種處處受限制的氛圍中寫作,勢必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更少地限制束縛,多一些拓展擴散,營造一個自由寬鬆、愉悦和諧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無拘無束地去馳騁思維,多寫“放膽文”、“真情文”。近幾年來做了大量改革,大學聯考作文要求中常見的“文體不限”,即是減少束縛的體現,這樣學生可不受文體框架的約束,能有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我們可以將優秀篇目推薦給學生,並不時將自己偶爾發表的好的作品與學生共賞,不斷薰陶。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與學生同題材,同要求,同時間多寫“下水”作文,與學生共同體味習作的甘苦,做學生習作路途上的貼心人、同行人來激發學生的好感。

2、少刻意強迫,多激發興趣

當前很多中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而寫作,對寫作沒有興趣,認為這只是完成教師的作業、任務,教師儘管苦口婆心,學生卻是唉聲歎氣!逼得急了,高壓之下完成的作文也只是敷衍之作。而新課標提出,“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從這表述中不難看出,它強調了表達的興趣和慾望。英國教育家洛克説得好:“學習任何事情的最合適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致高,心裏想做的時候。”只要我們關注他們興趣的焦點,把握住他們流行的話題,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有話可寫,有話要寫,把話寫好,鼓勵學生寫自己的話,寫與別人不同的話,自然能提起他們表達的興趣來,而不是刻意要求、強迫寫作。這就要求教師能有更多的激趣方法,能充分體現新課程“主動”的精神,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人。

3、少敷衍抄作,多閲讀積累

古人講究“厚積薄發”,作文教學也要重視對學生文化底藴的積澱。好作文都有一股濃濃的醉人心脾的底藴味兒。沒有積累,臨寫作時自是“腹中空”,抄作有時也就難以避免了,只有積累,才能信手拈來,才能“腹有詩書文自華”。 新課標明確提出“在閲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從這些表述中,我們可以説作文教學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寫作的出發點、寫作的實際活動還是寫作的結果,都應該深化對感性的語言模塊的認識,大量積累各種生活經驗材料,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大綱》也同樣指出:“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和寫作。”呂叔湘先生説:“閲讀的本領學會了,自己寫文章就不難了。”屆時,只要激活儲存於學生大腦中的材料,就可產生綜合效應,使寫作能力得到整體提高。材料越廣泛,可以展開的思維空間就越開闊,文章就越大氣、越靈氣,越與眾不同、別具一格,越富有創新精神,在作文的舞台上就可以上演自己“創新”的性靈文章。

在新課程寫作教學實踐中,只要我們長期堅持“少限制束縛,多激發好感”、“少刻意強迫,多激發興趣”、“少敷衍抄作,多閲讀積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藴,及時把握和鞏固學生主動作文的狀態,認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我們就不怕他們無話可寫,不怕他們寫不出獨特的感受和細膩的體驗,到那時,孕育許久的思想火花才會在人和事或景與物的撞擊中迸發起來,真正實現突破寫作教學瓶頸,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研究心得篇3

一、學習習慣:抓學生的“專心”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成績差的學生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學習習慣差。這類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在課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講,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學過程是個複雜動態的過程,當筆者發現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聽課情緒不佳時,就會用正面的榜樣去引導。

筆者突然發現個別學生正在作小動作時,採用“提問法”,讓他重複老師或同學的話語,如果他説不上來,就讓專心聽講的同學替他回答,然後讓他複述一遍,同時體面地讓他坐下,他知道做小動作的後果就不再分神了。很多情況下,教師嚴厲的批評,還不如一雙會“説話”的眼睛,因此,對那些上課愛講話的學生,筆者採取“目視法”,當筆者用雙目注視着他們時,他們便迅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及時做出調整,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對不專心聽講的學生,筆者還採用提醒法,邊講課,邊走近他們,通過不同的語調、語氣的變換,或者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肩膀,引起他們的注意,學生是很敏感的,只要老師對他們做出了提醒,就意識到不專心聽講的缺點隨即改正。機智地調控課堂,給學生以寬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喚起了學生專心聽講的注意力,確保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內在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在學習中表現出極大的自制力,上課時的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潛能才能激發出來。筆者在英語教學中認真研究教材教法,不斷變換教學方式,強化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採用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通過聽錄音、看錄像、進行有趣的比賽、利用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儘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保持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學習毅力:抓學生的“恆心”

英語其實並不難學,難的是堅持。許多學生開始學習時勁頭很足,但逐漸失去熱情和耐心,因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例如,每天花半小時訓練聽力,或背十個單詞,或閲讀一篇材料,聽起來似乎簡單易行,堅持幾天甚至一兩個月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堅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因此,學習英語要發揚持之以恆的韌勁,堅持就是勝利。抓住學生英語學習的“恆心”,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現代社會的英語教師,不僅要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由於方法不當導致許多學生英語學習事倍功半。對此,筆者經常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他們指導,如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多聽,多讀,多寫,多説,堅持不懈;善於總結,勤於“過電影”,提高認識,使知識系統和完整;樂於提問,敢於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瞭解知識脈絡,把握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知識由點到面串起來。通過這種辦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要抓時機樹立學生的信心,採取有效的措施培養學生的專心,教育學生保持恆心,只有抓住了學生的三“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研究心得篇4

1.互動學習的要求

1.1.組際交流是"交流互動"的重點

學生在小組內部討論完以後,全班同學可以相互交流,也就是小組與小組的相互交流。這個環節之後老師可以讓討論比較成熟的小組排代表進行發言和分享成果,其他的小組在聽發言的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補充和評價,再通過各小組提出自己小組的疑難問題,在組際之間進行討論,確定答案。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學生會對課文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1.2練習測試是"交流互動"的檢測

課堂內的訓練是學生們鞏固知識英語提升表達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同時也可以通過這個環節檢驗老師的教學成果。老師可以在學生們的全班討論交流之後,對學生們進行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並且可以在學生自主訓練的前提下讓他們進行相互評價,相互改進。如果出現某些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那麼老師們可以不用急着給學生馬上講解,可以通過講座的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師生之間互評等手段解決。這樣做能使學生鞏固知識,也是補救學習的重要環節。

2.國中英語課堂中的互動教學對策

為了使得與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區別開來,讓學生能夠在輕鬆,自然的學習環境下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是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能夠讓學生的學習取得最大的成效。因為"互動教學"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不同,所以需要採取靈活的互動模式。

2.1加強羣體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受年齡階段的影響,在國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老師們一般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幫組學生們去學習,以促進他們的學習能力。首先,組建英語活動興趣小組,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組織小組的學生進行鍼對性的討論,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能參加到團體中來,讓學生能在第一時間內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找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其次,針對國中英語的課堂特點和要求,還能擴大羣體活動範圍,在特定的課時內容、社會環境、節假日等組織全班學生參加英語晚會、以某一主題性質的英語辯論會等,這樣既有利於鍛鍊國中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還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交際能力等,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和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激發有着重要的意義。

2.2巧設問題,提速互動課堂

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在國中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最常見到到一幕,這也是互動教學裏面的一種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內容,老師們在需要在提問的過程中引入與生活和環境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在問題的交流互動中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知識面,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和互動,觸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激情,這樣就能充分利用"問題"這把鑰匙去開啟精彩"互動"課堂。

2.3把握角色轉換,演示精彩課堂

根據語言學家的提議,最理想的語言學習環境就是讓學生在自然的環境下去學習。因為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只能是儘量的在課堂上去學習。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角色的置換,來體驗教學內容,完成教學重點突破。在進行角色定位和演示中讓英語的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富有激情。結語這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個性。這種互動模式的學習主要是能夠充分考慮到中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慾望。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各個方面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值得全面的推廣的一種教學模式。

教學研究心得篇5

?一、二年級學生寫話訓練課題研究》

階段心得體會

建水五小:蔣坦婭、李江、王芳

國小一年級是學生寫作的起步階段,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把1~2年級的寫話目標定為: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3.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而這個階段的學生雖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但由於他們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低下,往往看不懂圖意,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即使理會圖意,也表述不清,語句不通。經過一段時間的看圖寫話的教學實踐,我發現低年級學生在看圖寫話時存在如下的一些問題:

1、觀察不細緻,缺乏深入的觀察。不能發現圖中的一些重要信息。

2、語句不通,重複性語句和錯別字多。

3、發揮想象時隨意,不能合理想象,侷限於圖上的內容。

4、格式錯誤,不能合理運用標點符號。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調查、摸索,我覺得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喜歡寫作,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注意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我想從以下幾方面做:

1

1、培養觀察力: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瞭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指導學生看圖時先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圖畫的主要內容,即弄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2、練習常見的句式:誰在哪兒幹什麼

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

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結果怎樣(或心情如何)在平時的教學中、學習中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他們能説話,能説完整的話,一步一步為寫作奠定基礎。

3、由説到寫:要讓學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礎上,然後組織語言説出來,要求説得有頭有尾,要遵循一定順序,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並使用普通話。提出具體的要求:要有開頭,有結尾,語句要完整,條理要清晰,並能按一定的順序來説話。話能説完整,就慢慢讓學生開始寫,逐步達到寫作的目的。

只要我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在看圖些話上有所收穫。

2

教學研究心得篇6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需要有的教學技能水平高的教師發揮骨幹作用,完成新時期教育改革的任務;教育技術、信息化教學環境、設備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要求教育事業的從業人員有更高的教學技能;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師將先進的教學設備和個人的教學技能有機的融為一體,運用教學系統設計的方法完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任務,進而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才能體現教師專業的特點。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先從基礎做起,這個基礎就是教師個體的從業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設備和數字化資源,新的教學理念和標準都不會有高產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教育事業也無從談起。

提高教師教學技能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常抓不懈、反覆實踐的訓練課題。教學技能如同教學方法一樣,沒有某項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當的某項技能,更沒有可以代替教師技能的現代化設備。我講了多年的課,真沒注意教學技能有這麼多的説道。今後要繼續加強教學技能的學習和演練,提高自己的從業素質和教學水平。

通過《教師的教學技能》的學習,我體會到:如何選擇、運用用教學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選擇、運用教學方法的技能是指實現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結合,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諸如講授法、講述法、講解法、講演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欣賞法、發現法等等。教師面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何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選擇、恰當運用教學方法,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環節之一。

明確選擇教學方法的標準

一、能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方面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有與該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來予以保證。

(一)能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一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的年齡不同,學習的心理特點也不同,因而適合於他們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二)能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科特點不同,教學方法也有所區別。語文課宜採用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二、重視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

對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精華要繼承,但在實際運用中要有所發展和創新。

三、能使教法與學法相結合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既要考慮教師的“教”,又要考慮學生的“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教與學必須協調一致。

通過學習了《教師的教學技能》這本書,我還有下面的幾點想法

1、要掌握某種教學技能,必須領會這種教學技能的基本知識,弄清它的本質意義和適應範圍,瞭解其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領,這是技能形成的基礎。其次,技能總是在練習與應用中形成和發展的。

2、就技能的來源而言,教學技能即表現為個體的經驗,又是人類經驗的結晶。它源於教學經驗,又高於教學經驗,是個體經驗與人類經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因此教學技能需要學。教學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樣,熟練運用要經過選擇活動方式和練習。練習:第一要明確練習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練習的結果;第三要反覆練習。教學技能的形成是有規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經過科學訓練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學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點。要特別提到的是,各種教學技能的難度是不一樣的。教學中有些影響師生交流互動的技能,如場面控制、活動調節、診斷與評價、及時確認等教學技能,更應當受到重視。

4、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反思被廣泛看作是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説謂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的過程。反思具有自覺性、針對性、過程性、廣泛性、創造性、超越性等特點。

5、教師要主動建構經驗的意義。當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就是學習者經驗系統的變化。也就是説,學習者經過學習,其經驗系統得到重組,轉化或者改造,這一學習結果是學習者經由主動構建而獲得。

6、教師的教學技能在一定文化脈絡中習得的。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活動中表現出來,是在學校的組織環境中逐步習得的。學校裏教

師之間交往與溝通,工作中的合作與切磋,實踐中的觀摩與互動,都是教師掌握教學技能的重要途徑。

總之,教師的教學技能是在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通過自覺的訓練和經驗的反思而構建起來的。應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不能幹篇一律地使用一種方法。實踐證明,在教學活動的參與和磨礪中,那些胸中裝有豐富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教師,在指導學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使學生借風行舟,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教學技能只有在實踐中綜合地創造性的應用,才能得到發展。

教學研究心得篇7

一、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

1、對英語教學目標認知不足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行為的嚮導。在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然而,目前英語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和檢驗教師教學的主要方法,導致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掌握,而忽視了高級層次的目標,使得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機械枯燥,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過於單一,沒有足夠的熱情,影響了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比較單?

我國農村國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比較侷限,學生將大多數時間用於學習課本以及不同的外語試題上,鍛鍊口語的機會較少。長期以來,教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法是農村英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灌輸多,師生討論交流少。另外,對教學效果的評估也比較單一,考試幾乎是唯一的測試形式,使得英語聽説能力培養的有效性不足。

3、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僵化

在實際的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擺脱教師中心論的影響,教師的講授佔據了農村國中英語課堂絕大部分時間,一部分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信息,一部分學生自在自為;學生不能將自己疑問實時反饋給教師,從而,教師不能有針對性的指導需要具體幫助的學生。

二、對提高農村國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建議

學生的成就離不開有效教學,有效教學不能偶爾為之,而是需要持之以恆地實踐。上文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內容和課堂組織形式分析了導致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相應的對策也由此展開。

1、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對教學活動有導向和激勵功能,它支配、調節和控制整個教學活動,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某個教學目標而展開。因此,每一位英語教師都要意識到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教學目標設計的優劣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可以説,英語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必須從教學設計的首要環節“教學目標”抓起。

2、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英語是以交流為目的的,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儘可能真實的英語交際情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語言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性學習。同時儘量用英語組織課堂,創設語言語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從而促進國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

3、改變教學組織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當前我國農村國中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此種僵化的授課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忽視了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重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形式的組織上應該關注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中,應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同時要摒棄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形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塑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氣氛。因此農村國中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走出效率低下的困境,必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其組織形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從而才能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使農村國中學生在教學中受益。

教學研究心得篇8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情境的創設,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且形象的環境。進行情境創設,是在國小數學中開展探究型學習模式應用的重要一步。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問題融入到情境創設之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的生活化程度。利用一個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創設一個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就這一問題進行獨立思考。以探究性問題為基礎的數學學習情境對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引入十分有利。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對國小數學課本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瞭解教學目標,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之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歷與理解水平,使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得以聯繫。比如在進行“減法”教學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日常購物的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室當作是一個商場,教師扮演營業員,專賣水果,而學生則是顧客,每一名學生手中有10元錢,教師那裏有蘋果,2元一個;香蕉,1元一根;橙子,3元一個。教師可以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比如要求基礎層的學生從教師這裏買一樣東西,算出自己應剩多少錢。要求中等層的學生從教師這裏買兩樣東西,算出自己應剩多少錢。這樣,教師利用一個與學生生活極為貼近的情境,使學生探究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會在問題與情境的引導之下,對減法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方法理解更加清晰。以數學內容為基礎,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對於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極為重要。

二、師生和諧,引導學生探究

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對於課堂教學的氣氛有着重要影響。對於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來講也是一樣,只有課堂氛圍輕鬆了,學生才可以進行思考與探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當中來。探究,是學生髮揮自己的主動思維的重要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型學習,就要給學生髮揮自己思維能力的機會。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進行探究型學習模式的應用,教師要改變自己傳統與老舊的教學思想,將課堂交給學生,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機會進行思考與自我觀點的表達,使學生不僅是課堂的參與者,也是課堂的組織者。比如在進行乘法口訣的講解之時,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乘法口訣,並可以運用其指導學習實踐活動。教師不得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更多地徵求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生願意接受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學生喜愛大聲朗讀,那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朗讀記憶。如果學生喜歡在紙上重複寫,那教師就引導學生重複寫乘法口訣。當學生的學習意見被教師採納之時,學生會認識到其在課堂學習中的重要性。在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之下,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自由,對於探究型學習模式會充滿熱情與期待。

三、教學創新,引導學生探究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科學技術成果已經對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型學習之時,教師同樣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探究型國小數學課堂的形成。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利用,可以使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條理性更強,生動度更高,開發學生的智力與思維。許多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將所有的教學內容羅列於課件之上,這樣的做法是過於極端的。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探究的角度出發,對多媒體使用的頻率與比例進行控制,將與多媒體使用有一定關係的內容置於課件之中。比如在進行“平移與旋轉”的講解之時,教師可以利用口述的方法對圖形的平移概念與旋轉概念進行講解。但是,在涉及圖形平移與旋轉的實例之時,教師可以利用幻燈片進行動畫的播放,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瞭解到圖形平移與旋轉的過程。在這之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製作一個他們自己喜歡的圖形,將圖形按規定進行平移與旋轉,看其自己的平移與旋轉過程是否與幻燈片中的過程一致。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注意力得到集中,學生會利用自己的思維習慣對圖形平移與旋轉的概念進行理解,探究個性化的方法進行應用。教學創新,對於探究型學習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於學生探究能力的開發十分有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小生的探究能力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有着整體的促進作用。利用國小數學這樣一個理性化的科目加強探究型學習模式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在潛移轉化中得到培養與發展。筆者從三個維度對探究型學習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強調,希望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得到教師的重視。更希望當代國小數學教學同仁將探究型學習模式恰當地進行實踐運用,促進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與國小生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jy5j5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