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報告(合集9篇)

教學反思報告(合集9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教學反思報告》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反思報告》相關的範文。

教學反思報告(合集9篇)

篇1:教學反思報告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 : 一個稱職的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地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對於本節設計,有優點也有不足。其優點是:一、巧妙導入。本節課的開端由教師的引導進入正題,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學生,引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注意力引到了課堂上來。二、教與學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靈活地教,也有學生的主動參與,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指導性的完美結合。三、注重合作學習。整堂課的設計都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訓練學生的聽、説、讀、寫。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並綜合應用的機會,可使學生積極參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態度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及交際策略。

不足之處是:一、教學活動過程中,在做聽力練習時,我沒有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而是一味的讓學生認真聽,把有關信息記錄下來,其實這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有很大的難度,如果我在聽之前稍微降低一點難度,效果可能會好得多。所以在以後的備課中要多關注這部分學生。二、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與重視。處於青少年初期的國中生對這要求體現的尤其強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聯想,甚至引發他們的情緒,使自信心受到打擊,課堂中我忽略了這一點,以後應該多考慮這些學生個體、心理以及年齡等各種因素。

通過這一節課,我對如何備好課、,吸引學生,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了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的真正含義。以後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優秀教師。

篇2:教學反思報告

除了備課和講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外,重難點也要注意關顧,同時要注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時刻體現出關心學生。

首先是教學中難點的設計方面。教學重點是指依據教學目標,在對教材進行科學分析 的基礎上而確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學內容,一般是一門學科所闡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規律,是學科思想或學科特色的集中體現。所以對於教學重點要突出,教師設計教案時要重要的顯示出來。教學難點是指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難點不一定是重點,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的,所以在設計難點問題上,我們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為設計的依據。

重點難點問題的設計關係到一個學科中核心問題的體現,是我們設計時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關心學生納入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教學是兩層含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所以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課堂上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在之前也對學生上課不敢回答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歸納出的幾點是一是不會回答;二是不喜歡教師提問;三是心裏害怕,怕講錯,丟面子,其中以第三點的同學為多。所以我們需要換一種以鼓勵學生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閃光點,並幫助其挖掘出隱藏的潛力。()同時,要改變教學的方式,教師教的方式應突出以學生能力的鍛鍊為目的的,而學生學的方式也是體現對其各方面能力鍛鍊的,也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與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是密不可分的。瑞士着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説過:“教育者要有力量,就要象母親那樣關心和注意兒童的心靈。”這句話體現出了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要用真心去對待教育,去對待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蘇聯着名教育家贊可夫也説過“兒童對於教師給予他們的良好感,反映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學生得到老師的一份愛,定當湧泉相報,不僅體現在教學上,還展現在生活中。

關心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起着首當其衝的作用。

重難點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設計是備課及講課外的重要部分,而關心學生則是幫助實現課堂最優化的催化劑。教學本身的藝術性就是需要不斷地去摸索、探究的,反覆的推敲,才會幫助進步,所以我們要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以獲得更多的進步!

篇3:教學反思報告

教學反思報告

一、學情分析反思 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定要弄清楚學生的知識準備情況,再設計好適好適合本班實際的難易程度適當的教學活動方案,新的課改實驗教材綜合性強,實踐、操作性的內容增多,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用新教材,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成為關鍵。這就要求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學生儘可能多討論多參與,讓學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度,教師有度的進行課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教師是學習者、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熱情,讓學生在學習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了自身的能力,發展了自身的特長,使每個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只有充分做好學生實際情況分析,才能做到教學活動的側重點,促進每一個學生更好跟快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的'反思 全面貫徹三維目標,新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瞭解基本數學思想,能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學活動反思 1、在讓學生獨立探究、形成知識的過程,教學活動一定要緊湊。首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適當引導,用賞識學生的積極態度對待激發學生的學習,賞識教育就是一種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通過表揚、肯定、學生的優點,實現對學生有效激勵作用的正面教育,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看到學生每一點點的進步,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人的優點,使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不管是學生大隊還是答錯,都給與積極的評價,引導留給學生活動探究的空間,確實做到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次,用多種多樣的興趣激勵法使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改變觀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數學科課堂教學模式還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學特色;第三,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知識發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厭煩,有一種沉重的負擔。 2、學生動手活動中一定要讓學生觀察到生動形象 (1)從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和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簡化複雜問題。如數學第四單元“年、月、日”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平年和閏年有大部分同學容易混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自然也願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熱情去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有用的數學的價值。 (2)用生動有趣的圖案和實物來代替抽象的理論知識,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用精彩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思維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的,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運用富有吸引力的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 (4)用實驗和遊戲方法吸引學生。在新的實驗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實驗和遊戲,把這些資源進行了充分的利用起來。這些實驗和遊戲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在玩中學習,在做中學習,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事例吸引學生。在嚴密的邏輯性思維條件下,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用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個笑話、一句生動的話、一個有趣的事例能給人以美的遐想,激發求知慾,更重要的是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克服困難,奮發進取的信心。 (6)在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難度的問題,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答對問題的喜悦,發現規律的興奮,而對知識不封閉,充分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去進一步探索思考,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表揚,對學生的新發現、新方法儘可能的加以肯定,並積極推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悦,學生會以更大的熱情積極性投入到學習探索中。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發揮參與式教學的作用,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索活動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開發學生潛能和創造能力。作為年青教師,要想使自己快速成長成一個優秀的教師,堅持每節課後寫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篇4:語文教學反思報告

經歷了一場會考總複習,結合會考成績再反思三年來的教學,我想我們作為語文教師在下一輪的教學中應該改進的地方有很多。:

一、從七年級開始就讓學生閲讀課標規定的必讀名著,以及《語文報》、《散文》、《讀者》等優秀報刊。名著的學習和積累應該是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實打實的閲讀和積累。而那些報刊雜誌每一期都有優美的文章、豐富的課外知識、深厚的人文底藴和情感教育。除讓學生廣泛閲讀外,每星期還要求學生做一篇讀書筆記,對自我喜歡的文章或片斷進行欣賞,把感悟寫下來。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學生在閲讀方面已積累了許多經驗,會考複習時,老師只是啟發和點撥即可。

二、平時注意抄寫、背誦。每星期佈置抄寫作業,名言警句和優秀的'段落或文章。這既能夠練字,同時也是潛移默化,擴大課外積累。同時在抄寫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背誦,“背誦雖是一種最野蠻的手段,卻是一個禮貌的辦法”。

三、課堂教學中落實大語文觀,豐富課堂資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平時教學能夠放開手腳,以教材為基礎,但不是拘限於教材,能夠大膽旁徵博引,介紹相關的文學作品、文學故事、名人軼事、成語故事等資料,並關注其他的相關學科,以此拓展學生視野,豐富課堂資料,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四、課堂教學當注重有效地使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和探究性、合作性的學習方式,使教學真正教會了學生學習,既向學生傳授了知識,又培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並落實到了筆端。

五、重視點滴的作文訓練。平時教學中,當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習慣,引導學生時刻用眼用心體會生活,及時用筆記錄生活,以此培養學生豐富細膩的情感,提高觀察感悟潛力,併為寫作積累鮃活真實的素材。讓學生寫日記或寫隨筆不失為一個很有效的舉措。

所思為所行,願在新的七年級,新的起點,我能努力做到。

篇5:語文教學反思報告

第一課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説説插圖裏都畫了些什麼,然後引出課題《一去二三裏》,接着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為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説,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説,我認為難點在於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後,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並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為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裏》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為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第二課

《口耳目》學生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説我們來用數學知識學語文,或者是説來畫畫、唱首歌等,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吸引過來,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課程和課程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語文這門課程又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和別的課程相聯繫。比如在認識一到十的數字時,在鞏固的時候我就做一個數學小遊戲,讓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把得數找出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比開火車或者指名讀好濃多了。

第三課

《在家裏》作為第一堂課跨越式課例展示,課前我作好充分準備。我認真備課,根據本課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我是這樣安排這堂課的:一、創設情景,學生介紹自己的畫。二、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説話。三、學習本課生詞,按:圖——拼音——漢字的順序出示。選詞説話;認識三個偏旁扌、氵、糹,四、讓學生進入跨越式平台。從實施教學的方案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較活躍,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第四課

《操場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開火車、比賽、玩拼字遊戲、貼圖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中又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字。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教師的建構主義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藴含其中,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本質特徵。

第五課

《畫》是一篇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教學時,我緊扣畫中的內容,讓學生看圖,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對圖中內容熟悉後,我説“山”,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畫出來,讀一讀,並圈出“山”;我説“水”,讓學生找相關的詩句,當學生找到“近聽水無聲”,讓學生説説為什麼水會沒有聲音呢?從而不斷的讓學生揭出謎底。在説到意思相反的詞時,也許是學生對詩句不夠熟悉,我發現學生中能找到3對反義詞的同學不多,師生一起探討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詞,學生的積極性倒是蠻高,説出了好與壞,高與矮,胖與瘦、美與醜等相對的詞語,課堂中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第六課

《四季》1、教師的欣賞與鼓勵,可以生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2、正因為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才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3、這裏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第七課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來幫助理解詞語。在教學中我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第八課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説説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國小堂。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國小堂為什麼最漂亮。

第九課

《爺爺和小樹》這一課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動畫現情境,語言煽情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自己比較滿意:那就是在讓孩子們看動畫的時候,我問:這西北風怎樣啊?他會對小樹説些什麼呢?你覺得小樹怎麼樣啊?(很可憐),小樹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你看着一切,你想為小樹做些什麼呢?當孩子心地裏那柔柔的温情被形象的畫面,老師的語言撩撥起來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説:別急,有位老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來保護小樹了。他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朗讀起課文來。後來,又讓學生想象説説,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會怎麼説?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思維格外活躍,語言生動,想象合理又充滿着親情,讓人感動。這是一堂情與理交融的課。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載道莫過於如此。

第十課

《靜夜思》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於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第十一課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認識情感、激活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首先,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通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學習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記字形,而是預設了幾個教學點,“坐”字用猜字謎、反義詞(坐對立)來幫助學生釋義,學習“彎”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記形。鞏固生字環節,我用了遊戲“摘星星”,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練習想象説話。在本課教學中,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像什麼”等問題,並讓學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會看見什麼?”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並鼓勵他們踴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課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説效果還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經驗,多請教老教師,討教些好的經驗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篇6:語文教學反思報告

在上《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導入我用了學生在之前上過的《廬山的雲霧》這課,因為學生知道了蘆山的雲霧的特點,現在來虛席蘆山的瀑布會使他們有熟悉感。這課時教材中第13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這首詩詩描繪了壯麗的廬山瀑布,展現了詩人瑰奇的想像與創造力。本課重點是學生能把4個生字認識和會寫,還有能理解課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詞、句、文等,同時從不同角度激發表達慾望,增進學生語言積累,為他們從讀到寫做好遞進式鋪墊。

古詩學習對學生來説,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經典能張口倒背,但對其中的字句、意境卻隔了一層,對學習古詩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視引領學生感悟詩境。我使用了課件的形式,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加深對這課的理解,在上這課時對於有些上下文的銜接處處理的不是很恰當。還有在提問的方式上也應該加強。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對老師的課感興趣,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古詩學習的方法,啟發他們抓住重點字詞品讀想象,藉助課外閲讀文字激發學生書面表達慾望、積累運用語言。

篇7:高三教學反思報告

高三歷史一輪複習“導學案”教學的反思

【摘要】高三歷史一輪複習任務重時間短,傳統複習模式盛行老師“滿堂灌”,學生主動性差,有悖於新課程理念,而且效率低下。而導學案在高三歷史一輪複習中的使用有助於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收到良好的複習效果,是學生學好歷史的又一良器。

【關鍵詞】導學案;一輪複習;有效性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老師因此可以少講,但學生多學。”筆者認為“導學案”教學是實現上述教育目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特別對高三而言,尤為顯得重要。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以下特徵及值得研究反思的問題。

一、高三一輪複習使用“導學案”的依據

(一)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是“導學案”推行的現實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學生大學聯考歷史學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冊與選修三冊。學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多教材的複習並達到大學聯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説任務很重、時間很緊。“導學案”則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減少自主複習的盲目性,達到有序、高效地複習。

(二)彌補因現行教材編寫體例所產生的知識缺陷,是“導學案”推行的必要性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是按照專題史的體例進行編寫的,理論上,這種編寫體例是對通史知識的拓展與深化。而按照歷史認知規律,專題史的學習應該是以通史為基礎的。但由於我市國中所學的歷史也並非真正的通史,會考歷史近幾年又是開卷考,學生基礎知識很薄弱,沒有高中專題史學習所必須具備的通史概念與網絡結構體系。採用“導學案”複習則兼有專題與通史複習,可以將教材專題史編寫模式與考綱、試題通史式的編排所產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緩解。

(三)教師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考試説明》的準確把握,是“導學案”推行的可靠保證

“導學案”的核心是學生的“學”,但為了使學生的“學”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複習效果,教師的“導”是最重要的保證。教師在“導學案”編制過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深入研究多種版本歷史教科書、《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考試説明》、近年來各省市大學聯考卷尤其是重慶大學聯考卷的基礎上,採用集體討論備課的方式後編寫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果,這是“導學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證。

篇8:高三教學反思報告

歷史教學設計及反思

幸運的我隨着2014年國培歷史的研修,看到各位名師及專家都是以鮮活的實例、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為我們搭建了一個極好的學習提高的平台,使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得以更新,使我真正體會到教育教學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學習的地方,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受益匪淺,收穫極多。

現在的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究其原因是覺得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沒有意思,尤其是老師對教材內容枯燥無味的介紹,那麼在現階段的歷史教學中,作為一線的歷史教師,我們怎麼做才科學合理呢?

一.大膽課改,引領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調查表明,歷史課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半歡喜一半憂。其原因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歷史內容與故事,但學生的學習歷來是被動的、消極的,沒有學生自己勞動體驗到的經歷與真實幸福,因此要把課堂時間該還給學生的一定給學生,積極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克服學生學習的枯燥、乏味。

2.合作學習。新課改中特別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成果,增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探究學習。新課改特別強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感悟,所以我們應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以生為本,體驗樂趣

有關資料表明:我們閲讀的信息能學習到10%,聽到的信息能學習到15%,所經歷體驗過的事能學習到80%,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並落實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認識和感悟世界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對學生髮現的問題(質疑問難)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並引導其自己解決即讓學生擔當教學的主角,讓歷史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把成功交給學生。長此以往,讓學生學習歷史處處有自信,時時有喜悦,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

三.善於挖掘現實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歷史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給出的答案一定是:歷史知識。不錯,歷史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普及歷史知識。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學的歷史教育教學僅僅重視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其他,這無疑陷入了誤區。任何一種教育,其終極目標都應該指向人的發展,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中心的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教育也不應例外。我們傳授歷史知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應付考試,而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能力。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應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所收穫。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們到底應怎麼做?需要我們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合理安排、設計教學順序和環節。要把歷史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講清來源,講清用處,使學生學習起來有親切感、真實感,要靠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從而得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以古鑑今”的認知能力,認清問題的實質,以歷史事實來證明誰是誰非,最終使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整天提高的目的,學生又怎能不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呢?

總之,通過這次研修學習,我學會了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來審閲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專家與名師,是與他們那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的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其最好寫照。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應抱着對社會、對學生終生髮展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學定教,關注學生,促進發展”“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在工作中必須給自己定好位,必須走“學習—反思—研究—實踐”相結合的`發展之路,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轉變角色,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以生為本,鼓勵學生的個性,以責任心和愛心為學生的成長服務,讓自己與學生一道與時俱進,共同進步。

篇9:高三教學反思報告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祁縣初級中學高俊洋

在祁縣國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多年,在長期的歷史課常規教學中總會出現如此情況:教師在講台前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而下面的學生時而緊鄒眉頭,時而欲言又止,有的乾脆埋頭寫作業,更有甚者昏昏欲睡,缺少教師希望的那種學習激情,老師生氣,彷徨,心血得不到回報與尊重。究其原因,並非學生對歷史課不感興趣,亦不是對老師的不尊重,而是老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搶佔了學生的發言權,剝奪了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機會。

今天的歷史課堂,也是不能離開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當別的老師都在嘗試新的教育理念時,我們依然來用傳統模式,怎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激情?我們也應該大膽的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式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培養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等優良品質,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作為中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歷史的重要性,培養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七年級歷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講述中國古代史內容,時間間隔長,歷史跨度大,年代久遠,民間傳説也是片言隻語,學生對此瞭解的不是更多,尤其是一些古文材料,學生的語文基礎所限,可能看不懂,教師要講起來花費很多時間。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聽起來疲憊,產生矛盾。在以前的歷史課教學中,大多是我講,不問學生能否接受,結果老師出力不討好,事倍功半,對古人的思想觀點教學更是難題。

由於是空的代溝,有些思想觀念已發生了變化,甚至變成了糟粕。講的太深了,學生不能理解,講淺了,不能解釋清楚問題的主旨,學生只懂皮毛,不能掌握。此事困惑了我很長時間,通過新的課改理念注入課堂,導學案的推行,我也能用新的課改理念嘗試課堂改革。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結合課本,靈活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結合背景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和參與課堂中,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標籤: 反思 教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kq1e7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