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多篇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多篇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多篇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篇1

前兩天,我帶領小朋友們上了一堂公開課,上課的時候,其實我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小朋友們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本次大班美術公開課,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到《指南》藝術篇中提到的,要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對於美,孩子們的理解與我們成人的理解肯定不太相同,在他們的世界裏,喜歡關注一些細小、零碎,甚至雜亂的東西。在今天這樣的美術活動中,我充分創造了條件讓幼兒能夠利用現有的材料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製作送給朋友的禮物,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孩子們製作的禮物到底是什麼程度的,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是我在上課之前沒有辦法預料到的。

在我剛剛拿到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樣靈活的目標、這樣自主的活動安排,會給孩子們怎樣的探索興趣和操作慾望,孩子們會不會做出一些稱之為“禮品”的作品呢……帶着一系列的疑問和擔憂,在孩子們的眾説紛紜與躍躍欲試之中,我們的製作活動開始了。

孩子們一邊興奮地拿着材料,一邊互相觀望議論,在他們製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不同小組會很自然地出現孩子們不同創意地選材,一些孩子能力強就會先找到自己製作的想法,另外一些孩子會模仿……有個別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我也是走過去幫助他,或者提醒一些孩子想做什麼大膽下手。就在與孩子們的互動中,孩子們漸漸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意,一幅幅可愛、稚嫩充滿童趣的作品就顯現出來了。這也正是孩子們自己的眼睛發現了美,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體驗和感受了美。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篇2

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小班幼兒基本掌握了走,跑、跳,爬等基本動作技能。但是他們的動作仍然不夠協調和平穩。根據小班孩子年齡特點,設置的遊戲必須要有非常強的情景性,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創設一定的活動氛圍。《老貓睡覺醒不了》這個户外遊戲活動,主要是通過故事情景,貫穿整個遊戲。讓每個幼兒都能始終保持以愉快的情緒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一、形象有趣的角色扮演,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遊戲,融入到遊戲之中。

我們首先要從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與認知程度出發,抓住他們對小動物的濃厚興趣的特點,老師當“貓媽媽”,幼兒當“小貓”,遊戲前可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遊戲兒歌發揮成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知道找不到“小貓”,“貓媽媽”會很着急;離開了“貓媽媽”,“小貓”會很危險。聽到“貓媽媽”的叫聲,該怎麼辦呢?大家來學一學吧。誘發了孩子的興趣,接下來老師也無須介紹遊戲規則了。

二、充滿童趣的情景設置,適時調整孩子的運動量,達到科學鍛鍊身體的效果。

在遊戲過程中如還未達到預設的運動量時,就可以改變遊戲情節,告訴小貓們:“不好啦,打雷啦!”“快點跟貓媽媽跑回家!”提高了跑的速度,在快速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了遊戲的運動量,取得了科學的鍛鍊身體的預期效果。

三、小班孩子的遊戲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

作為老師應該有敏鋭的觀察力,靈活機動的應變能力來應付突發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對跑回來的孩子説:“不好啦,我丟了一隻小貓,你們少了一個弟弟,讓我們一起把它喊出來吧!”於是大貓和小貓一起喊“貓弟弟,快出來吧!”在這樣的情緒感染下,他一定會跑到媽媽身邊來的。

在反思過程中,我再次認識到:無論哪個遊戲,我們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還是不斷挖掘遊戲其內在的有意義的教育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長和發展。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篇3

?花兒找朋友》是中班的科學領域,科學領域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一想到第一次的獨立寫教案,竟然是我從未上過的科學課,瞬間心就涼了半截,但是我還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冥思苦想,總算是把這教案給寫出來了。

第一次在寫這個教案的時候,我把活動重點放在了9的形成上,但是後半部分的目標8、9之間的關係在我這個課中根本就沒有體現出來,而且內容過於簡單,這節課沒有太過精彩的部分。

1.創設情境過於簡單,緊緊侷限於花兒找朋友這一狹小部分,當時看到花兒找朋友這個題目之後,腦子裏就想的非常簡單,就是花兒和花兒是好朋友,用花來找花,沒有想到那麼多。

2.在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的時候,嘗試對物品進行初步的統計,由於我沒有考慮到孩子年齡特點,設計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寫數字來表示,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會寫數字,雖然後面的環節我也讓孩子通過畫畫的方式表示,但是還是我想的不周全,如果這一節課真正的上下來了,肯定很糟糕。

3.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選用的是用數字卡片來進行教學,形式非常單一。

4.在完成目標一的時候,我這節課沒有設計出8、9之間的關係,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設計向孩子來解釋它們之間的關係。

第二次小組討論,我們分別對教案進行修改,討論之後,我知道了8、9之間是相鄰數的關係,也知道了怎向孩子們解釋了。

1.口頭語過多,我知道平時自己上課的時候口頭語有些多,比如説:對吧,是吧。我竟然把這些寫到教案裏了,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2.有些話非常囉嗦,完全沒有必要説出來。

3.8、9之間的關係是相鄰數,可以向幼兒解釋連在一起的數字,就是相鄰數,也就是説它們住在一起,也就是鄰居,總而言之,就是把它給變得有童趣一點。

第三次完成教案,總算是可以查閲資料了,我以前怎不就不珍惜看書的機會呢,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平時的教書用書放在那,不是自己教的領域,絕對不去多看一眼,現在可知道書的作用了,我上網查閲了教育和翻看了教師用書,真的發現自己設計的教案太過於單一了,雖然大體套路都對,但就是感覺少了點什麼。

1.查到了資料之後,我就覺得應該把課件和卡片結合在一起,孩子本身就對動畫感興趣,再加上圖片,更有利於孩子記憶。

2.之前的花兒找朋友的情景過於單一,看完教材之後,才知道花兒找朋友不單單只是侷限於那一種,還可以有多種形式,自己的想法真是太單一了。

3.看了教材才知道8、9之間的關係好像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是相鄰數的關係,而是9比8多1,8比9少1的數量關係,而我們之前討論就是相鄰數的關係,沒有想到其他的關係。

通過了這三次教案的對比,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後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才能熟記教案,爭取在下次備課時好好發揮。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篇4

創造性活動《好餓的毛毛蟲》在小班組開展得轟轟烈烈,數學《喂毛毛蟲》是其中一個預設活動。今天,我組織了此活動。在導入環節,我用物卡和點卡複習目測5以內物體的數量。接下來,我出示毛毛蟲卡片,讓幼兒嘗試喂毛毛蟲,在操作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得出一條毛毛蟲吃一片葉子。最後拓展到6個和7個物體的匹配,並且結合生活聯繫實際,讓幼兒知道物物匹配在生活中的作用。

這樣的流程下來,看似一切順利,但總感覺少了什麼。其實,在設計活動時我也是花費了心思的,我反覆修改教案,請有經驗的老師幫助研討,為什麼結果並不理想。我在反思:活動孩子喜歡嗎?雖然我在活動設計中努力地加入遊戲,表面看似遊戲化的教學其實是老師生搬硬套的,物物匹配一定要是給毛毛蟲喂樹葉嗎?小碗配小勺、寶寶坐椅子都是物物匹配,我的這種設計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

活動給了孩子什麼?在操作中,孩子都很熟練地完成,不存在任何難度,這和教學設計“跳一跳,摘個桃”的理念是不符的。可以看出,孩子目前對於5以內數量物體的匹配已經掌握得很好,活動中不存在任何挑戰,因此也沒有活動組織的必要。

活動中的操作材料作用如何?活動中,我用的是打印操作材料,身體較小的毛毛蟲和大大的樹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樹葉重疊覆蓋,幼兒不能對自己的匹配結果一目瞭然。打印的黑白材料缺乏童趣,也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

活動中的先學後教在哪裏?目前,我們的教學活動都是採用先學後教的模式,因此我先讓幼兒嘗試操作,然後再集體交流、總結方法,由於幼兒人數較多,因此,我在幼兒操作過程中並不能關注全體,只看到了部分幼兒操作情況,交流環節也只是請幾個幼兒介紹,那麼這樣的流程是不是先學後教,如果是難度較大的操作,這樣能行得通嗎?

我在備課之前仔細閲讀了《指南》的數學領域目標和指導要點,由於對其解讀不深入,對幼兒的已知經驗缺乏瞭解,在活動設計中沒有從幼兒角度出發,心中目標不明確,才導致活動的失敗,失敗讓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反思心得幼兒園篇5

在主題“快樂的六個寶”中,小腳作為其中的一寶,也為孩子們建構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小腳的朋友》這一活動就是一個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獲得具體感受的活動。我把其定為社會領域,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學習穿脱鞋子和襪子,瞭解小腳的作用,產生保護小腳的願望。因為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家長都百般地寵着他們慣着他們,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樣樣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孩子都沒有自己嘗試的機會,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很差,自我保護意識也就相應地差了。現在正直冬季來臨,天氣冷了,尤其要讓孩子感受到保護自己身體各部位的重要性。因此,我通過了設計教案、修改教案、試教、再修改的過程,終於在上週六的“送教下村”活動中展示了此活動。

在目標的定位上,原來我的技能目標確定為“學習穿脱鞋子和襪子”,不過經過在小(三)班試教後以及我在日常活動中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脱鞋子和襪子基本上都會,而穿起來就有困難了,於是我就在目標中去掉了“脱”字,改成了“學習穿鞋子和襪子”的技能目標了。

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我藉助《小手爬呀爬》的安靜遊戲,帶領孩子們從頭爬到腳,既引出了活動的主題,又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接着在“找小腳、認小腳”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仔細觀察自己的小腳,我引導孩子們脱下了一隻腳的鞋子,(脱一隻鞋子有兩個原因,一是我有意避開我們小班孩子難以區分左右腳的難點;二是為了能夠穿得快一些)脱下後,我就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小腳有幾個腳指頭,再撓一撓腳底有什麼感覺。我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説出癢癢的感覺,但是在兩次的教學中孩子們都説出了滑滑的感覺,沒有癢癢的感覺,其實這也是事實,自己撓自己本來就沒有癢癢的感覺,因此,我覺得只要孩子們説出了自己的感覺就可以了。之後,我又組織孩子們在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的過程中,使孩子們瞭解了自己小腳的作用,產生了要保護小腳的願望,還知道了鞋子和襪子是小腳的好朋友,能保護小腳。在學習穿襪子和鞋子的過程中,我用兒歌的形式引導幼兒能正確穿上襪子和鞋子。只是,在穿襪子時,襪子的上下還是強調的不夠,使得部分孩子的襪跟穿得不是很正確。在此環節中,我覺得老師們對我提出的意見也是我值得改變的細節,我示範的是右腳,教師應該用左腳進行示範,這樣可以讓好模仿的幼兒用右腳操作得更順手。活動的第四個環節是引導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情景講述《小腳的朋友》,使孩子們進一步瞭解了鞋子和襪子能保護小腳,是小腳的好朋友,也感知了保護小腳的重要性。最後,我又以遊戲《聽話的小腳》,組織孩子們看信號做走、跳的動作,再一次讓孩子們體驗到了小腳的作用,增強了孩子們保護小腳的意識,也體驗到了遊戲中小腳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經過了自己的兩次教學嘗試,加上老師們提出的修改意見,所以,我想在這個星期抽時間,在自己班再一次地執教,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lkz7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