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淺談如何實現在物理教學中的“教”轉為“學”

淺談如何實現在物理教學中的“教”轉為“學”

淺談如何實現在物理教學中的“教”轉為“學”

淺談如何實現在物理教學中的“教”轉為“學”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抽象概念只要用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實驗嘗試操作就能很直觀的被學生掌握。在新課程改革後的今天,要求教師改變以前的傳統教學方法,要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由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讓每個學生都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樂園。

關鍵詞:入門教育征服興趣思維

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有多種多樣,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會教、會學呢,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要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 抓好入門教育

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説,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所以,教師要在前幾節課上專門的設計一些有關的物理演示實驗,上好入門教育。讓學生真正的踏入物理門檻。促使一時的好奇變為永恆的愛。比如象通過演示“真空裏的鬧鐘不能傳聲”、“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孩子們都感到好奇而不得其解的現象。例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物體的影子”“彩虹的出現”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又有用,能解決他們心中的好多迷。為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當然,後續工作也要緊抓不放,課堂設計的原則就是要一切從孩子興趣出發,每節課都要讓有趣的實驗和豐富的語言等圍繞學生的學習,讓他們對物理產生好感,不能厭倦。

2、 用愛征服厭學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學習中要有老師的愛時時從在,才能保障有學生學習興趣的從在。興趣是孩子們學習任何一門課的最好的老師,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悦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嚮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做的不僅是讓學生喜歡物理實驗,喜歡物理,更要做到讓他們喜歡老師,喜歡自己的教學風格。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也會喜歡你,靠近你,把你的講授看成是自己喜歡看的小説、電視,這樣學生對物理就有濃厚的興趣,學起來不會發愁,有困難會無拘無束的和老師請教。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樂學、好學、輕鬆的去學習物理。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用無私的愛説話,使課堂變得和諧,温馨,孩子們的學習才會更輕鬆!

3、 用實例穩定興趣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例如:學了“浮力”後問:船為什麼能浮在水裏?學了“大氣壓”後,問:水槍為什麼能吸水?學習“重力”後問:為什麼起跳後的我們又會落地?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後問:為什麼會有影子的出現呢?學習了“光的折射”後問: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為什麼是彎曲的?為什麼有彩虹的出現等。由於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啟發了他們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慾,同時也知道物理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4、 注重實驗興趣的培養

實驗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説都非常好奇,看到實驗器材學生都有去探索的慾望,而且,物理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有些抽象概念只要用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實驗嘗試操作就能很直觀的被學生掌握。這樣教師不費勁,學生又輕鬆,課堂氣氛又活躍,不僅如此,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從而解決對有些知識的疑問或疑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鞏固。把老師的“教”轉化到學生的“學”上來。如“光的直線傳播實驗”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些所用的器材,(激光筆、手電筒、灑水壺等)再讓拿不同器材的學生演示不同的實驗現象,這樣,孩子們在多種視角下發現同樣的問題,學習的熱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課堂自然也就成了孩子們的學習樂園。再如:“力”一節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方面,就讓學生自己用手擠壓吹鼓的氣球,它會被壓扁,用力向前排打氣球,它會向前運動,這兩次實驗結果能説明什麼?讓學生互相討論後回答,這是力作用在氣球上的兩個表現,學生從而能順其自然的總結出力的作用效果。這種實驗教學手段相當於給師生們了一個省時又省力的教與學的好工具,何樂而不為呢?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

5、 實現信息技術在課堂裏的有效性

多煤體教學為物理教學改革,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但這也離不開老師們的合理利用。針對目前國中學生對學習物理的畏難情緒和對物理現象缺乏感性認識的實際,運用將自然界、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強了教學氣氛。對國中學生來講,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活潑有趣的課堂氣氛可以刺激學生積極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比如,在講《運動和力》一課時,教師按排學生觀看課本圖8.1-8.12,1-2,然後播放錄製的影片,使學生充分認識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提高對機械運動概念的認識,再觀看足球比賽影片片段,回答相應問題,由淺入深地提高對機械運動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抓住時機,以片設疑,機械運動有什麼特點呢?接着讓學生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機械運動的概念,這節課雖然只用了兩次放映影片,但它卻為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創設了一種情景。再結合教師不失時機的引導,點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機械運動這個概念生動形象地逐步表達出來。而且通過學生的反應也可以知道,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感興趣,概念容易理解,記憶也既深刻又牢固。

6、 加強課後訓練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採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3”、“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於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 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又如,“電功”、“電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這對於剛入物理門檻的國中生的確感到困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並側重對差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差生學習物理的困難。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後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複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去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從一開始,就查漏補缺,對差生緊盯狠抓不放,不讓一個人掉隊。

7、 夯實物理教學中的閲讀理解

學生們在閲讀物理概念時往往只是一種粗淺的閲讀,不能深刻理解其含義。因為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閲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閲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裏“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通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裏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在指導閲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閲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閲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儘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閲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佈置一些觀察思考題:① 課下做跑步運動,注意自己停止運動時會發生什麼現象。② 坐汽車,突然開車和突然剎車時各有什麼感覺等等。這樣學生在閲讀慣性概念時就覺得容易接受,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8、 拓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於聯想,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製造“矛盾”,把學生置於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比例:在九年級的串、並聯電路實驗後,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後,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於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於“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於想象,衝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鍊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9、 注重學以致用

學習就是為了利用和創造,我們每們學科都有各自的用處,尤其物理學科,它的生活利用性比較強。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脱節的緣故。因此,我們不但要學會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注重會學、會用,即學用結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和引導過程中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比如,我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學生上課能積極回答很多問題,也能自行解決很多難題。可當你問到某些周圍的物理現象讓説其原因時就不知其所以然了。更談不上去創造什麼原理性的作品,這就是我們物理課的失敗。我在課堂裏會因此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不僅要隨之消化所學內容,而且還要隨之發現更多的相關內容。如在探索音調時,我就讓學生自制實驗:(1)魔變的吸管:用力吹一根吸管,並用剪刀將它不斷地剪短,會發現聲音越來越高。(2)變調的木梳:如用一張硬卡片先後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聽到卡片聲音發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音調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3)土電話:用兩隻空紙杯,一根棉線(金屬絲)製成一個“土電話”。不僅能説明固體能傳聲,而且還能證明細金屬絲比棉線更容易傳聲。這些自制簡單實驗的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獨立創造能力,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慾望,也找到了物理學的價值。在每次的實驗活動之後,我還會精心設計一些與之相聯繫的舉實例活動。在新課程改革後的今天,要求教師改變以前的傳統教學方法,要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由教師的“教”轉變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讓每個學生都具有自我學習、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生本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樂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oq3n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