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並重

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並重

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文言文的教學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謂文言文教學中的“文”即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文章,“言”即是古代書面語言的語法結構體系。

文言文教學中的“文”“言”並重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多采用串講的方法,逐詞解釋,逐句翻譯,完成以後,學生加強背誦,再配以詞句的練習鞏固。而對文章本身的欣賞與感悟,則淺嘗輒止,一切以應對考試為主。可以説,這樣的課堂,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沒能深入領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文章內涵,正如練功,不能打通經脈,只能是一知半解,雲霧繚繞。

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能做到“文”“言”並重,相得益彰呢。

首先,我們要重視經典的朗讀及解讀。

可以説,語言的學習方法,朗讀為上,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代的私塾教學,就是從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開始的,稍大點,就朗誦“四書五經”,孩子並不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可就是在反覆的朗誦中,漸漸有了語感,熟悉了語言環境,加之老師的指點,逐步領會了詞句的含義,進而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可以説,朗誦經典絕對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那麼,我們平時學習文言文,既要朗誦所學課文,還可有計劃地給學生準備一些經典,比如上面提及的這些國學啟蒙讀物,再比如不可不讀的《大學》《滕王閣序》等等。

第二,重視文言詞彙的積累與運用。

學習文言文,實際上就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當然,作為我們的母語源頭,學習上更與親近感,更有歸從感。但不管怎樣,都要從最根本的抓起,那就是詞彙。學習的過程,就是詞彙積累的過程。唯有掌握古人的詞彙,方能讀懂文意,領會內涵。古漢語的詞彙,無外乎也是實詞和虛詞兩大類,鑑於漢語的傳承與發展,對於部分延續使用的詞彙,自然無需過多講解,我們學習的重點就是古人“專用”的詞彙,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做出規律性的總結。

先是虛詞的用法,應結合所學課文的具體語境講明虛詞的用法及意義,並讓學生整理記錄。再者是實詞的含義,尤其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這四類文言現象,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都要分類指導理解並整理。

積累的目的是運用,掌握它們,才能更好地去閲讀文言經典,從而進入一個“閲讀—積累—再閲讀—再積累”的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的生態中去。在這一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就是學習新課時,遇到學過的詞彙,要能背出它在以前所學課文中出現過的句子,並聯系在一起,求同存異,觸類旁通。

相信做到以上兩個方面,定能讓文言文教學的“文”“言”並重落到實處。

標籤: 文言文 並重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oqyk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