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20以內數的複習》教學反思

《20以內數的複習》教學反思

反思一: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20以內數的複習》教學反思

眾多講座、書籍甚至是大學理論課內,無一不提到作為一名教師,課堂的主體應當是學生,教師起引導作用。一直都牢記着這一經典教育觀,也覺得自己有在實踐,不斷請學生回答問題,把課內的許多知識教由學生自己來説。

直到這次公開課在磨課、被聽課的過程中,很多熱心的同事、師傅、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的問題,我才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認知有多麼膚淺。我總是喜歡像之前上信息課抑或者競賽講解課那樣,把自己所認為的新知講解完畢,期間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作答,最後輔以練習。但事實上並不是你這堂課讓學生從頭到尾回答就是以學生為主體,而應從本質入手,無論是在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的問題、過渡語都能啟發學生的思考,提供充裕的思考時間。課堂應當有靜有動,活動激發興趣,探究促以思考。

反思二:課前備詳案,課上氣定閒

以前覺得教案根據規範寫清楚各大部分即可,但每次上課總覺得自己會出現蠻多廢話,其他老師也覺得我一直在講一直在講,顯得很着急,語速很快,整堂課匆忙得很。直到師傅點出我教案的問題,我才恍然大悟,一名新教師應當寫詳案而非簡案,經驗尚缺,需提前想好整堂課中的過渡語,各個環節的怎麼提問等等。

之後教案的修改中,我十分注意對銜接語、提問語、講解語等各方面語言的斟酌,用詞儘可能精簡,實際上課中也遵循自己原本的設計,教師講得少但表述更為精準,實際效果更好,整堂課的節奏鬆弛有度,用時也剛剛好,再也不會擔心課上不完。語言是門藝術,準備充足,事半功倍。

反思三:動態生成,用心交流

在這次公開課中,另一大收穫就是我意識到自己從未真正去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因為設計中有一些動態生成的環節,所以會出現考驗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而我們新教師總是沒察覺地就打斷或冷漠地對待學生不符合自己預設的作答。

教師上課並非學生給你想要的答案你就興奮地把話接過來,學生沒有説出你想要的話就有明顯的態度區分。無論學生回答對否,教師都應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消除師生的隔閡感。但這對新老師來説還是比較難的,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具備所謂的親和力。

反思四:教學並非只有課本

逐步修改教學流程及內容的過程中,更為深入地體會到我們為孩子傳授知識並非只有課本上的這些內容,如果僅僅只是這點知識,對學生而言遠遠不夠,這樣的學生成長到最後也只是應試機器,完全談不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那麼如何在課內滲透除了課本以外卻又需要學習的知識?如何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其他重要能力呢?都是我們教師所應思考的問題。

而這次課作為一節複習課,學生具備一定的基礎,單單的複習過去的知識只能讓學生覺得呆板乏味。所以在其他人的點撥下,設計了像編題猜數這樣考驗學生語言表達、重構知識、邏輯思維等方方面面能力的活動,也設計了像估一估這樣滲透數學估算能力的題目,還有考驗推理能力的情境題。並且環節的銜接上也是按由淺到難、由數感到計算等循序漸進的順序進行安排。

從這些反反覆覆、不斷摸索的改進中,我瞭解到一堂真正優秀的課,需要面面俱到,讓人舒服的設計看似簡潔明瞭,實際上背後傾注了許多人的智慧與汗水。課雖已結束,但思考並未間斷,教學非易事,不過我相信,功夫定不負有心人。用心做事,定會成長!

標籤: 複習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qy4qw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