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精品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精品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精品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2020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P63例1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生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估算、口算和筆算方法的活動,使學生經歷理解算理的過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體驗算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筆算乘法的順序與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小紅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媽媽一起來到書店買書,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一套書12本,每本24元。)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想法出發,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預設生:一共花多少元?

師:這也是小紅正在思考的問題。(課件出示)你們能解決嗎?怎樣列算式?

學生列算式,師板書24×12

師:這是一道幾位數乘幾位數的算式?

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那像24×12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兩位數乘兩位數。(揭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出實際得數。

師:大約一共花了多少錢呢?你能估算一下嗎?

(1)預設3種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數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請學生思考,這個240是估大了還是小了?(小了)為什麼?

引導學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實際上算的是幾本書的價格?(10本)那要計算一共花多少錢,還要怎麼做呢?

學生説想法,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師:也是240元,這次,又少計算了哪一部分呢?

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書少算了幾元?(4元)要計算一共付多少錢,還要怎樣做?

學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課件演示20×10=200這部分,計算一共花了多少錢?還要計算哪一部分?

結合課件演示學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顧口算過程,為筆算作好鋪墊。

請學生回想一下口算的過程,是怎樣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錢的,以這種口算方法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請同位互相説一説。

學生交流。

把沒學過的知識轉變成以前學習過的知識,這種方法在數學上叫做轉化。

【設計意圖:在估算的基礎上口算實際得數,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為後面理解算理做鋪墊。】

2、筆算

請學生結合着口算的過程,試着用豎式的形式來計算24×12=?

請學生先獨立試着算一算,然後小組討論豎式。

展示學生出現的幾種豎式,全班交流、完善:

預設生1:3個豎式

預設生2:一個豎式,有+號,240後面寫0.

預設生3:一個豎式,無+號,240後面無0.

……

學生討論優化豎式。(重點討論“+”和“0”的去存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豎式,在討論交流中不斷完善,形成最後的筆算過程。這個過程使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從而實現情感目標。】

3、梳理過程

(1)課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計算兩本書的價格,用個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計算10本書的價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這個24的位置決定了它表示的是24個(十),也就是240,所以後面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最後把它們(加起來),計算的就是12本書的價格了。

【設計意圖:結合着12本書,學生理解算理。動態的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掌握算法。】

請同位互相説一説怎樣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然後請在探究中寫錯豎式的學生再計算一遍。

【設計意圖:這是學生內化的一個過程。】

(2)師生共同板書,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現在沒有了書,我們再一起把這個筆算過程寫在黑板上。

學生説教師板書豎式。

【設計意圖:這次板書過程,看似重複,實際不然。目的一是檢查學生對筆算的內化情況;目的二是為後面對比優化方法做鋪墊;目的三是有利於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3)比較優化方法

請學生對比口算過程和筆算過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説説理由。

當我們在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時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麼在計算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用豎式計算更簡便一些。

三、鞏固應用,加深理解

請同學們用豎式的形式計算14×22= 43×12=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指名説一説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題不在多,重點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頁~6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關係,初步建立秒的時間概念。

2、通過觀察與操作,體驗時間在生活中的價值。

3、藉助生活實例和實踐活動,培養遵守、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難點:

建立時、分、秒的時間概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頁主題圖,請同學們説一説圖中的人們在做什麼?

(在春節聯歡晚會上,主持人和觀眾們都在期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他們正在倒計時: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師提問:人們倒計時時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個數字之間經歷多長時間?(1秒)

師小結: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就來認識秒。

二、學習新知:

1、出示獨立學習任務單:

請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鐘的哪一根指針叫做秒針嗎?你知道它是怎樣計時的呢?

(1)通過觀察,我知道秒針是鐘上的那一根。

(2)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秒,從12走到1就是走了秒,從2走到4走了秒。

(3)秒針走一圈就是走了秒,也就是分鐘。

(4)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格。也就是1分=______秒。

學生彙報

出示課件,演示秒針走一圈,同時板書:1分=60秒

2、感受一下1秒鐘有多長。

(1)拍手練習:跟着鐘錶的“嘀嗒”聲,每秒拍一下手。

(2)你能在1秒鐘裏做什麼事呢?先試一試,再告訴同桌。

3、出示有秒針的實物鐘錶,共同感受1分鐘有多長。

請同學們談感受。(1分鐘比1秒鐘長,但1分鐘也過得很快)

4、出示課本61頁做一做第2題,瞭解1分鐘可以做哪些事情。

你能在1分鐘裏做幾道口算題呢?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1、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大約每天睡9()

穿衣服大約需要20()

燒一殼開水大約需要25()

2、瞭解一下自己小組同學的50米跑的成績,並記錄下來。

3、填一填。

人1分鐘脈搏跳()下,1分鐘做()道題

1分鐘寫()個字。

4、填空:

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內能深呼吸()次。

從1數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5、繞操場跑1圈,__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誰快些?

四、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秒的認識,知道了1分=60秒,還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長,常言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同學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時間的主人吧。

2020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生親身體驗和經歷中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

2、能進行質量單位間簡單的轉化。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操作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慾。

4、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在教學了克、千克、噸這三個重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的探索教學。1噸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讓學生準確感知1噸的重量,一向是教師們冥思苦想的一個問題。而引導學生建立1噸重的質量觀念恰恰是本節課的重點。於是我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聯繫生活在體驗中學習數學。

第一個環節:教學1噸有多重,特別是“1噸”的現實意義是教學的難點。如果沒有相應的經驗支撐,純粹記憶1噸的概念是無意義的。因此本節課設計了一個學生樂於參與,容易參與的活動。全體學生在經歷了470克——1千克200克千克——5千克——10千克(1噸)的感受過程(很輕——輕——重——很重)。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從遊戲中感受。通過用噸作單位的物品的展示和為什麼不能帶這樣的物品到現場的提問,以及與帶來的物品比較初步感受到用“噸”作單位的物體是很重,很大的。

第二個環節: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踐作業《一噸有多重》在合作者用到了推算,精算,和估算,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第三個環節:小組彙報合作結果,讓學生用準確、完整的語言來彙報小組推算的過程。用課件出示給學生從視覺上帶來更大的衝擊力。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推算的能力,對學生進行數感的培養,激發求知慾。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感受

師:我們玩一個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準備了四樣物品,分別是一袋大米、一盆花,一個籃球、一個鉛球。它們的重分別是470克、1千克200克、10千克、5千克,誰能來拎一拎,猜一猜給他們找出對應是物品。

師:你能來説説你是怎麼猜的

師:一噸的物品你能拎起來嗎,

生1:太重了,拎不動

師:那麼一噸有多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一噸有多重?》(出示課題)

活動2【活動】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踐

(1)、實踐

師:老師這裏有四樣物品,請同學們選擇一樣物品的重量進行推算,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物品的重量大約是一噸,也就是1000千克。並在課堂上完成這張實踐作業。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你們選擇哪個物品的重量?

生:10千克、5千克

師:為什麼不選這兩個?470克和1千克200克

生:不好算。

師:辦法總比困難多,想一想怎樣把它變成容易算的?哪個小組願意來挑戰困難?

師:鼓勵表揚

師:出示小組合作要求,請同學上前大聲閲讀並逐一解釋要求

生:小組合作

(2)交流感受

小組合作完畢

師:那組願意上來交流你們的想法?

生1:10千克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師:我們來看大屏幕,(出示動畫演示)

10個10千克就是100千克,100個10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2:2個5千克時10千克,20個5千克就是100千克,200個5千克就是1000千克就是1噸。

生3:1千克200克看成1千克,10個一千克就是10千克,100個1千克就是100千克,1000個1千克就是1000千克。

生4:470克約是500克2個500克是1千克,20個500克是10千克,200個500克是100千克,20_個500克就是1000千克。

活動3【練習】練習

師:出示課件動畫演示如果老師把20個籃球裝一筐,能裝多少筐呢?

活動4【講授】小結

師:今天我們通過掂一掂。算一算感受了一噸的重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有趣的數學知識等待我們去探索。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四

教案:秒的認識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並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秒,並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鐘錶,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並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誰能説説關於時鐘你知道些什麼?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説説它們分別是什麼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説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裏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説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於不正確的給予指正,並説説是怎樣認讀的?

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啊!敢不敢繼續挑戰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麼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麼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2、説説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説一説。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錶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麼發出的滴答聲?

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並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聯繫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五

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説一説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説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説一説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説説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説説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 4時=( )分 9分○9秒 36分○2時

5分=( )秒 150秒○2分 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六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cm,藉助實物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並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長度單位,用釐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彙報:相同的課桌為什麼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麼?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釐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釐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後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後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後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釐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着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後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後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b、教師總結

1、釐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裏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釐米。

2、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板書

認識釐米和使用釐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釐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釐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着數字幾,就是幾釐米。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幾分之一”的分數,瞭解它的產生和應用,會讀會寫,知道各部分名稱。本課的知識看似簡單,但對學生來説是數的認識的突破(從整數向非整數的突破),是認知結構上的新建,是思維上的一次飛躍。本課的學習將對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產生直接影響,對日後建立完整的“分數意義”有着特別重要的啟始作用。

設計理念

我以“動態生成”和“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設計本課教學的。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出發,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從“形”中來,到“數”中去,從圖形中找到分數,看到分數想到不同的事物,讓學生運用平日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認知體驗,動手“創造”分數,在討論交流活動中學習新知,目的在於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奧妙無窮,讓學生一接觸到就能喜歡上,從而萌發進一步探究的__。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佔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

經歷聯繫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積極、愉悦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認識1/2

(1).分一分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紅家的門鈴響了,她一開門,原來是鄰居明明來玩,小紅趕緊拿出東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麼呢?如果要把這些食物平均分,該怎樣分呢?

生: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2個。

生:兩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分,每人分1瓶。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該用什麼數來表示?(請會寫的同學上黑板來寫,引出分數),為了準確在表示出這半個蘋果,在數學上我們就是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

師:這個同學的分數寫對了,不知同學們剛才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這位同學的寫法,你有沒有什麼想説的?

師:習慣的寫法是:(讓學生用手指書空)先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下面的2,表示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後寫上面的1,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生跟讀。

師:誰來説説這個二分之一表示什麼意思呢?

(學生邊説邊用手進行比劃,之前教師先作示範動作)

師:對了,每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師:誰再來説説這個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是用半個蛋糕來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們準備的紙片折出一個二分之一嗎?

(設計意圖:“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演示出來,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__。)

(2) 折一折

師: 那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步驟來做:想、折、塗、寫。(師把這4個步驟板書於黑板)。

學生操作,師巡視檢查,並選取學生的不同作品貼在黑板上。師:(師指着這些作品)請大家觀察一下,它們表示得對嗎?

師:(皺眉,故做疑惑)為什麼這些紙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一半都可以用

來表示呢?

師:(指着第一張紙片)這是誰的作品,請你自己來説説你是怎樣表示的?

(3)練一練

師:這塗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請判斷(課件展示圖形)。

師:(故做明白狀)哦,原來是這樣,那請大家幫老師看看這句話有沒有什麼地方不對呢?

(課件出示:把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師:有的同學認為是對的,有的認為是錯的,請雙方代表上台辯論。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滲透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不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二 動手操作 深入學習

1、學習1/4

師:剛才我們同學用不同形狀的紙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來,你能不能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請大家自己創作出一個四分之一來。

(生操作,師選擇學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並貼在黑板上。)

師:大家幫忙來看看,他們都做得對嗎?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來表示嗎?再選擇其中的一張紙片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麼做出來的。

2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剛才認識二分之一,創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這些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學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分數中間這根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明確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義。你還能説出幾個像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嗎?並動手摺出它們嗎?(學生活動,任意折幾分之一。)

師: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小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三、面向全體

分層練習

1、做一做

利用課本“做一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敍述幾分之一,並學會寫分數。

2、找一找

師:實際上像這樣的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幾個嗎?其實生活中的事物裏也藏着一些分數,你能從這些圖片中找到哪些分數?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了那麼多的分數。現在有一個學校的同學們正在郊遊,他們的活動中有沒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呢?請同學們幫他們找一找。(課件出示課本情景圖)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全課總結

在這節課的結尾,我利用多媒體送給全班學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靈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達了我對孩子們的深深祝福,又體驗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6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並知道1分=60秒。

2、讓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通過各種活動準確的體驗一分、一秒。

3、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秒,並準確建立一分、一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分秒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鐘錶,自制鐘面。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識

出示鐘面喚起學生記憶,並撥幾個學生熟悉的時間讓學生認讀。

師:大家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誰能説説關於時鐘你知道些什麼?

生:我知道有時針和分針。(與學生共同説説它們分別是什麼樣子的,是及時補充)

生: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走一大格是5分鐘,走一圈是60分鐘,也就是一小時。(若是學生説的不夠完整,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進行復習)

生:……

師:同學們的記憶裏可真好,看來大家學過的知識是難不倒你們了!那你們能正確迅速的説出鐘面上的時間嗎?來比比賽!(教師撥時間,學生認讀,對於不正確的給予指正,並説説是怎樣認讀的?

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可真聰明啊!敢不敢繼續挑戰自己?大家仔細看看老師出示的這些鐘面上針的多少,你能看出有什麼不同嗎?

生:有的鐘面上有三種針,有的鐘面上有兩種針。(師提示:較短的一根指針叫時針,它表示多少時;較長的一根指針叫分針,它表示多少分。)

師:你知道最長最細的是什麼針嗎?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呢?對,就是一秒!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來認識一下秒。

2、説説是幾秒,教師提問:秒針走一大格表示幾秒,從1走到4表示幾秒,從7走到1是幾秒,……同桌再互相説一説。

3、正確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適當的給學生講解秒錶的讀法)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這是什麼發出的滴答聲?

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着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看了你們剛才的表演,你覺得1秒的時間過得怎樣?(學生暢談1秒時間感受)是呀,1秒的時間很短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裏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出示幾個具有説服力的數據説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學習1分=60秒,並體驗1分鐘

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秒針走一圈是60秒,分針正好走一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讓學生靜靜地觀看鐘面上的秒針走一圈。

問: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請你選一個你喜歡的活動,咱們來做一個1分鐘的體驗活動。

師生共同總結一分鐘可以做的事。

三、聯繫鞏固

1、填單位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時間單位,知道了1分=60秒,以前我們還學過哪些時間單位呀?現在老師想來考考你們,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人每天睡覺大約9( ) 系紅領巾大約20( ) 煮飯大約30( )

2、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秒。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計量時間的單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過得快不快?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能浪費1秒鐘!

五、課外作業。(略)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優秀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正確的使用幾分之一表示物體的一部分。

2、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能力。

3、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和__,使他們逐步養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並思考問題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感受幾分之一的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具準備:正方形紙片和圓形紙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理念: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基本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一、故事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文學上的四大名著都是什麼嗎?那你們最喜歡哪部名著呢?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則有關《西遊記》的故事,不過在故事中藏着數學問題,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教師邊講邊出示課件。)

2.話説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路過桃園,停下來休息,孫悟空、豬八戒見了又大又紅的桃子口水直流。師傅説“要吃桃子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們。”悟空、八戒連連點頭:“行啊!行啊!”

師傅説:“有4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個?請寫下這個數。” 誰來幫他們來分分。生:每人分兩個。平均分,就是你們兩個人分的要一樣多,那用數字幾來表示呢?生:2“

師傅接着説:“要是把2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 生:1個。那用數字 “1”。

師傅不緊不慢地説:“要是把1個桃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多少?”八戒連忙説:“半個!半個!”“可是半個用一個數該怎麼表示呢?”這兄弟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

3.導入:同學們,用什麼辦法能表示“半個桃子”這個結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分數,在數學王國裏分數是一個大家族,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這個大家族中的一類成員---------幾分之一 二、探究新知

(一) 認識1/2(課件一個桃子)

老師:要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八戒和悟空該怎麼分呢?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桃子來,動手分一分,怎樣把它分給八戒和悟空。小組之間動手分一分和你的組員説説你是怎麼分的。(討論)

生 :平均分。對只有平均分才公平。記住了一定要平均分。

要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多少呢?生(一半)這一半也就是其中的一份,(教鞭指)這一份是桃子的1/2,這一份也是桃子的1/2,也就是説每一份都是桃子的1/2

教師小結:課件把一個桃子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3.我們説了半天1/2,那麼1/2應該怎樣寫呢?請看先寫中間的一條橫線,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它表示平均分,把分的份數2寫在橫線的下面,把取的份數1寫在橫線上面,寫的時候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板書:1/2)

那麼該怎樣讀呢?(教師板書:二分之一)

練習1

(1) 實物小練習,分橡皮、尺子、麪包(平均分)

小結:把只有把要平均分的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才能用1/2表示那麼下面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1/2表示,為什麼?(課件出示)

(二)認識1/4。 (教師手拿桃子圖)

剛才我們把一個桃子平均分給了八戒和悟空,可是還有師傅和沙僧沒有分到。現在我們要把這個桃子平均分給他們四個人應該怎麼分呢?生:(把這個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份到這個桃子的1/4)

我們認識了1/2和1/4下面我們來看兩組圖片。

練習2

1)創造分數。

師:剛剛我們認識了1/2、1/4,那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不同分數的作品展示。

師:同學説出這麼多分數,那現在你們,就用我們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出你想要認識的幾分之一,再塗一塗,表示出你所選定的分數。反饋:學生上台展示(指名學生説)你是怎麼折的?寫出分數

小結:。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分數,那麼它們誰大誰小呢?(看黑板圖)

1.分組比較 2.顛倒圖序比較 3.同坐比較

教師:通過剛才我們的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了嗎?同坐商討一下

利用找到的規律來比較下面幾組分數的大小。

練習3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問題。下面我們就利用我們剛剛學習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

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問題

五、故事結尾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現在我們回頭來幫幫豬八戒,它的那半個桃子用什麼數來表示?(1/2)

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去感受,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就會使自己越來越充滿智慧!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還要繼續走近分數,瞭解分數,揭開分數更多的奧祕

2020新人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進一步瞭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瞭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三(4)班有三個小組,每組有6個同學,一共做了108朵紅花,平均每個同學做了幾朵紅花?

2、王叔叔2分鐘打了106個字。他平均每分鐘打了多少個字?如果他照這樣的速度用了8分鐘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這篇文章有多少個字嗎?

3、三、四年級各有3個班,要選150名同學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活動,平均每班要選多少名同學?

4、一個旅行團有153人,他們入住的酒店現在只有5人間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個房間呢?

5、圖書室有3個書架,每個書架5層,一共有750本圖書。平均每層有多少本?

7、三(4)班有4個小組,每組8人,平均每人採5個昆蟲標本。他們班一共採集多少個昆蟲標本?

(以上各題均由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班級交流反饋。)

二、拓展練習

1、想想做做9

讓學生充分理解題意,收集題中信息,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班級交流彙報。

2、P14思考題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討論。

對學生正確的解法給予充分的肯定。

3、商業大廈的牛奶,原價每盒7元,現降價為每盒6元。人民商場同樣的牛奶每盒7元,買4盒送1盒。小華要買5盒牛奶,你建議他在哪家商店買比較合算呢?

4、校園美了,我們的城市更美了。不過,一些非法廣告到處張貼,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隊員們積極地清除亂貼亂畫,請觀察下面的數據。

三年級以每分鐘清除18張的速度,共清除252張廣告。

四年級清除亂貼亂畫387張,共用9分鐘。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⑴⑵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麼想説的?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

1、對想想做做6、7兩題進行質疑,對困難學生進行啟發。

2、作業:P14。6、7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7ypn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