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再見了,親人教案【精品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案【精品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案【精品多篇】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一

一、複習鞏固,激情導課

1.志願軍叔叔們在回國之際,不忍心離開朝鮮親人,火車即將開動了,他們拼命揮手,深情地呼喚。(全班齊背4~6段)

2.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牽動着志願軍戰士們的心呢?這節課,我們將細細品味課文1~3段。

二、精讀品味,體現真情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請同學們放聲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圈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詞語。並細細體會體會。

2.反饋交流(師根據學生髮言,相機出示句子)

(1)您説,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①齊讀,讀了這一句話,你有什麼要問的嗎?引導學生提出“什麼事能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②再讀課文,劃出能表現出志願軍展示與朝鮮人民之間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③總結:槍林彈雨送打糕;為救親人失孫兒;為救親人勇獻身;為了親人失雙腿。

(2)出示句子:您帶着全村婦女,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頂着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學生可抓住“冒”、“穿”、“頂”、“送”等動詞展開想象,體會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這個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意。

③指導學生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④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學生如果講到其他句子,教師隨機教學。)

(二)遷移學法,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1.總結學法:①放聲讀,劃句子。②讀重點句,抓重點詞,展開想像,體會真情。③有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小黑板出示)

2.按以上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第二、三段。

3.反饋交流。根據學生讀的句子,隨機點撥。例如,

(1)你回到村裏,焦急地等待着媽媽。第二天傳來噩耗,你媽媽拉響手榴彈跟敵人同歸於盡。(抓住“噩耗”、“同歸於盡”兩個詞品味。)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抓住“代價”一詞,説説“代價”具體指什麼?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比較表達情感的不同。)

(3)討論:前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都用第二人稱;都先用一個稱呼語;這樣寫好像面向對方説話,更便於表達感情,都是通過具體事例直接抒發作者的感情。)

三、迴歸整體,感受“親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願軍怎能忘懷呢?讓我們走進志願軍叔叔,跟他們一起和朝鮮人民話別,願意讀的同學可以站起來讀。(感情朗讀1~3段)

2.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板書:用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是經受過戰火洗禮的。當年,志願軍戰士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兒女奔赴朝鮮戰場,其中36萬餘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里江山。同學們可以結合學過的課文,展開想像,説一説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了什麼?可以採用第二人稱來講。

3.指名生講志願軍戰士的感人事跡。

4.填空、交流,然後全班齊讀。

在朝鮮戰場上,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浴血奮戰,__________(誰)為了_______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誼,因此兩國人民不是勝似__________。

5.列車越開越遠再也看不到親人熟悉的身影,再也聽不到親人親切的叮嚀,戰士們在心裏深情地呼喚,朝鮮人民也在心裏深情地呼喊,請男生擔任戰士們深情背誦4-6段,女生充當朝鮮人民可模仿課文語言向志願軍戰士深情話別。

四、教師總結,並佈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收集有關抗美援朝中出現的感人小故事,開個英雄故事會。

再見了,親人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

3、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

教學難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qing導入

上節課我們來到了46年前的朝鮮,目睹了中國志願軍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細細地品味這份人間最美好的情感。

二、質疑點引,明確目標

1、學生質疑

師:通過課前的預習,本節課你想進一步弄清課文哪些問題呢?

生:自由回答。

2、補充歸納,明確目標

師:你們的目標加上老師的補充、歸納與整理,就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課件出示目標)

師:誰來給大家讀讀。帶着這幾個目標,我們來走進課文。

三、自主探究,經歷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回憶課文寫到了哪些“親人”?時間是2分鐘。

2、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請同學們仔細地默讀課文1--3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同時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用――畫出來,好好讀一讀,做一下簡單地批註。時間是5分鐘。

3、誰先來説説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

生:自由回答。

4、哪部分內容最令你感動?

(1)交流第1自然段

①生:第1自然段中的大娘最令我感動。在志願軍空着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情況下,大娘“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師:什麼是“雪中送炭”?

生:指生回答。

師:對,這是“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還有什麼情況下,也可以稱為是“雪中送炭”?

生:自由發言。

師:課文指的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全面而又深刻。

②由這件事,你們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覺得朝鮮人民非常關心、熱愛志願軍戰士。

生:朝鮮人民把志願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師:所以志願軍戰士才會充滿感激地説──

(生齊讀:“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師:再齊讀一遍。

(生齊讀:“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③師: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大娘丟下自己的小孫孫,卻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為此她失去了唯一的親人,這一部分特別令我感動。

師:你知道什麼叫“唯一”嗎?

生:自由發言。

師:請你來讀一讀這部分,讀出你的感情。

(生讀。)

師:同學們,唯一的小孫孫失去了,大娘心裏會怎樣?

生:一定非常痛苦。

師:對,請你再“痛苦”地讀讀這部分。(生再讀。)

師:我注意到你把“唯一的”和“怎麼能忘懷呢”強調了出來。請你把感受到的痛苦心情。再來讀一讀。(生讀。)

師:你為什麼能讀得這麼好?

生:自由發言。

師:只有設身處地、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將課文讀好!

④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為了幫志願軍戰士洗補衣服,大娘已經幾夜沒閤眼了。

師:從這裏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這讓我想起了一首古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師:是呀,大娘對志願軍戰士的愛猶如母愛一般。所以説朝鮮人民和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誰能讀出這份深情?

指2生讀,餘生評價。

⑤師:大娘讓我們難忘,因為她把志願軍戰士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志願軍戰士也把她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到那難忘的告別場面。假如你就是志願軍戰士,把你心底想説的話告訴給大娘。

指生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交流第2自然段

①生:交流此段中讓自己感動的內容中並談出感受。

師:“同歸於盡”在課文中指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此外,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生:自由發言。

師:課文是怎樣講的?誰來讀讀!

指生有感情地朗讀“同志們傷心地……多麼剛強呀。”

師:注意小金花的動作:“跺、抽動”應讀得重些、快些,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小金花對敵人的仇恨。誰還想來讀讀?

生:再練習讀,並適時點評。

②師:現在志願軍要走了,小金花有沒有哭?

生:(齊答)哭了。

師:為什麼?

生:自由回答。

③師:現在小金花哭着前來送行,那我們該對她説什麼呢?

生:(學生自己練習讀第二段開頭那個“告別”片斷。)

指生表情朗讀這片斷。

師:我們應像對小妹妹説話一樣,親切、自然,勸她別難過。(老師範讀,學生再讀)讀得好!

(3)繼續來交流(第3自然段)

生:彙報令自己感動的內容及感受。

②師:你從“前沿陣地”想到了什麼?

生:展開想象自由談。

③師:從這可看出大嫂把志願軍當成自己的親人,關心志願軍勝過關心自己,為了給志願軍挖野菜,她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失去了雙腳。(打出幻燈片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嫌它不夠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學生自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這句子。

師:讀過之後你想説什麼?生:自由發言

⑤師:現在志願軍要回國了,看!(放課件)大嫂揹着小孩,架着雙枴趕來送行了,她已經送了幾十裏了,仍不願往回走。我們該對她説什麼呢?

生:(一學生朗讀該片斷,讀得情真意切)

⑥拓展知識

師:朝鮮人民關心、愛護志願軍,甚至為他們流血犧牲,所以,志願軍稱朝鮮人民是—

生:(齊説)親人!

師:志願軍戰士又為朝鮮人民做了什麼呢?你能從書上找到他們對朝鮮人民的深情厚誼嗎?(從課本中找出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的事,並適當展開想象)

2、走出書本,你還能向大家訴説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嗎?

生:列舉課外蒐集到的事例。

小結:正是因為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兩國人民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所以説這種友誼是偉大的友誼,這種感情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情。(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讀課文最後三段,昇華課文情感

(1)、過渡:“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離別的汽笛已經拉響,此時此刻志願軍會説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誰來給大家讀讀

指生讀。誰來點評?誰還想來讀?

戰士們登上回國的列車,望着這些可敬可愛的人,望着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志願軍從心底裏喊了聲──投影第一句。

汽笛響了,列車徐徐開動了,戰士們多鄉再看親人們一眼啊!於是,他們只好請求隆隆前進的列車──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車飛快地向前駛去,親人們離戰士們越來越遠了。他們只好揮動手,大聲喊着──投影第三句。

師:告別的情景感人至深,現在你們就是志願軍戰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向朝鮮人民深情地告別。生:齊讀

小結:列車雖然開走了,然而中朝兩國人民的心永遠在一起。戰爭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我們彼此的心中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願中朝兩國友誼永存!

6、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想一想課文在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突出特點?

(1)為什麼只寫這三個人的事呢?(因為要寫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記下,只能選擇重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寫全體,這是一種經常用得到的選材組材方法,你們以後寫一次活動,寫景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2)快讀課文想想這三個故事在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尾讚頌雙方的深情厚意。)

四、體驗感悟,延伸發展

1、這篇課文是以志願軍的口吻來説的,但是在依依惜別的時候,朝鮮人民肯定也有千言萬語要表達。想一想,朝鮮人民會説些什麼?請選擇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個,以他們的口氣,寫一個片斷,題目也是《再見了親人》。

2、本文作都是巍巍,他還有一篇佳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課後請找時間讀一讀。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不是親人 大 娘

志願軍 ――――――    小金花

勝似親人 大 嫂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三

[設計理念]

基於新課程理念下,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閲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再見了,親人》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是實施創造性閲讀的極好範例。

[設計特色]

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體驗,拓展。

(一),貼近生活,巧妙引題目

師:導入體驗生活中與親人離別時的感受引出課題。

生:初步理解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內容

師:問:生活中誰是你最親的人?板書:親人

師:當你最親的人離開你時你的心情怎樣?

師:朗讀最後三個自然段,提問為什麼中朝兩國軍民要互稱親人?

生:聯繫生活中的體驗回答。

生:根據所創設的情境,聯繫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內容回答。

(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引出課題,並創設問題情境,激起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自主讀議,感悟探究。

師:指名朗讀課文。

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師:深入領會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願軍所付出的血的代價,來理解志願軍為什麼要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同時通過志願軍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來理解朝鮮人民為什麼稱志願軍為親人。

師:教師指導朗讀。提問: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情?

生:朗讀課文。

師:讓學生從文中尋找一件最令自己感動的事,進行創造性地朗讀,教師及時指導朗讀。指導點撥學生合作學習。

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彙報情況調控,點撥啟發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生:學生討論。自主讀議,邊讀邊畫。積極,思考並在朗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交流,相互質疑、解疑。

(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朗讀令自己最喜歡的事,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充分體現了《語文標準》中關於閲讀的要求。

積極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每個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關注了每個人的發展,體現了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三),拓展昇華,完善個性。

生:朗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理解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提問:在分別時朝鮮人民會對志願軍説什麼?為什麼把朝鮮土地稱為親愛的土地?

生:積極思考,討論交流,在讀中創新展開想象,體驗情感。

(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個性飛揚!)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

36萬大娘

志願軍金花代價!

偉大友誼大嫂

課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課標》,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學。

巧設情境、感悟體驗、激發興趣是學習語文的關鍵,學生語文的學習是多元的,教材是生活的濃縮,也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折射點,因此,“引”要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巧妙引導能為全課的學習提供情感的輔墊,着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主體的自主發展奠定基礎。

二、導-學。

學生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習得的,良好學習方式是學習語文的關鍵,“導”體現在:導讀、導練、導方法,為國小生的閲讀學習提供基本思路。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參與者、組織者,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完善,這樣的課堂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將是受益無窮的。

三、展-學。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好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教材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範例,以此為憑藉,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讀寫結合,應用與實際中才是語文學習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創新的教育所要求的“展”體現在教材內容的延伸;課外信息的蒐集、積累;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已有經驗與個性思維的和諧發展,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實踐機會。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4、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句子含着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通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3、瞭解課文重點語句對錶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上甘嶺》、《英雄兒女》等電影,回憶英雄邱少雲在奪取391高地的戰鬥中為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為了戰鬥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蹟,發生在什麼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捨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閲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佈置預習

1、學習生字新詞。

2、讀通課文。

3、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説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4、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麼?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組詞練習

鎖( )暫( )糕( )阻( )組( )

瑣( )斬( )羔( )租( )祖( )

誼( )搗( )謠( )搖( )混( )

宜( )島( )遙( )瑤( )棍( )

耗( )嫂( )艘( )餿( )

犛( )搜( )嗖( )颼( )

3、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⑴ 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願軍)

⑵ “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着什麼?(板書:朝鮮人民)

4、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後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後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願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願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後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閤眼給志願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着炮火給志願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願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⑴ 您帶着全村婦女,頂着打糕,冒着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 “雪中送炭”什麼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願軍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説是雪中送炭。)

② 用“雪中送炭”説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 “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温暖!”這句話可看出什麼?(看出大娘為志願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願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覆讀第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⑴ 志願軍是怎樣讚揚大娘對志願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海深)

⑵ 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讀代講,學4—6自然段 篇五

(1)導讀:在這濃濃的離情中,列車開動了自願軍戰士從心底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2)生自然引接課文4—6自然段。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六

設計理念:

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須有文體意識和篇章意識。語言文字運用要得到落實就要創新“粗讀—精讀—總結”的閲讀教學模式,抓住可供學生借鑑遷移的文本表達獨到之處,採用“認知—實踐—遷移”的模式去習得表達方法,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目標:

1、隨文學習“妮”“嫂”等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句。

2、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瞭解文章敍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

3、領悟文章反覆運用“請求—回憶—反問”段式等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點明文體,引讀課題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作家魏巍的一篇敍事抒情散文,請齊讀課題——《再見了,親人》。

2、説到親人,你們馬上會想到誰?(學生一般會説到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教師可予以肯定。如果學生説到一些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關係特別密切、感情特別深的朋友,也要肯定。)

3、有了這樣的理解,我們再讀課題——

二、把握主要內容,瞭解表達順序

1、自讀課文: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呢?請自由朗讀一遍課文,自學生字詞,讀完以後,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2、檢查詞語“戰役、硝煙、友誼、噩耗、跺腳、搗米謠、挎着籃子、雪中送炭”。(抽讀,重點強調“役”“跺”的讀音,“噩”“謠”“挎”的寫法,“噩耗”“搗米謠”的意思。)

3、課文中寫到了哪些親人?(相機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強調讀音:“嫂”是個生字,平舌音要讀準。指導書寫: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右邊部分筆順比較複雜,注意一豎要伸到下邊來。)

(1)在文中,志願軍還怎樣稱呼大娘?

(出示課件:阿媽妮)阿媽妮是朝鮮人民對母親的稱呼,有濃厚的朝鮮民族文化味道。一起讀一遍,感受感受。

“妮”是本課的生字,鼻音要讀準。請看大屏幕——這是字典中“妮”的意思。(課件:妮(nī),〈方〉女孩兒。形聲字。)

阿媽妮是根據讀音翻譯過來的名字,沒有女孩兒的意思。為什麼選用這個字呢?翻譯家在翻譯外國人名字時,一般只是注意表示讀音,但也會盡量考慮表意的作用。所以,我們祖國的語言文字運用是很講究的。

(2)文中還有一些反映朝鮮民族文化的詞語。快速瀏覽課文,找出來。(抽生説,然後出示課件:頂打糕搗米謠金達萊花)

(3)金達萊花是朝鮮的國花,其實就是我們説的——杜鵑花。同學們在課外閲讀中瞭解了關於朝鮮戰爭的哪些知識?(捕捉學生髮言,強調朝鮮戰爭中,朝鮮青壯年男人幾乎都上了前線,村子裏只剩下一些老弱婦孺,生活非常艱難。)

4、是的,在朝鮮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剛才大家都讀了課文,那麼,八年來,從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們是“親人”呢?(一般學生會按順序將事情敍述得比較囉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短語表達,比如概括出“送打糕”這件事後,教師一邊板書一邊告訴學生,可以用這種動詞加名詞的格式來概括其他的事件:救傷員、救老王、挖野菜,並讓學生批註在相應段落旁邊。)

5、現在,請按照這些主要事件自己練習説説課文主要內容。(抽生説,重點指導學生將事件和作者的抒情結合起來説。)

小結:抓住課題,結合課後練習,就能很快了解課文的順序和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三、細讀第一段,體會中朝人民親人般的友誼

過渡:讓我們先回到志願軍與大娘告別的場面,再次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送打糕、救傷員這兩件事中,哪些詞語深深打動了你?

(學生一般會説:冒着、頂着、穿過……説明了大娘和全村婦女為了志願軍,不顧自己生命危險。教師可表揚學生能夠透過這些動詞去想象畫面和情感。)

1、聚焦“雪中送炭”。

(1)建議大家都把這個詞批註在段落旁邊:注意“炭”是個生字,上下結構,上邊的“山”字頭要寫得扁一些,為下邊的“灰”字讓出空間。從字面上看“雪中送炭”是什麼意思?(在隆冬風雪嚴寒中,有人送來熾熱的炭火。)通常比喻什麼?(在急需時,給予別人幫助)

(2)請你把這個詞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課件出示:……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3)這件事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雪中送炭”?

(教師可以點撥:你彷彿看到了她們送打糕的危險情景;你彷彿看到了志願軍遇到的重重困難。)

她們在志願軍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冒着生命危險送去了打糕,這就是——雪中送炭。

(4)同學們,大娘和全村婦女送去的僅僅是打糕嗎?她們送去的其實還是——(送去的是朝鮮媽媽慈母般的温暖,送去的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情厚誼啊!)

小結:聯繫上下文,可以推想出關鍵詞語的意思。誰再用朗讀來表達你的這種感受?(指導讀:可以想象着送打糕的畫面來讀。練習讀,抽讀,一起讀。)

2、聚焦“唯一”。

(1)大娘丟下了什麼?(強調:唯一的親人)

(2)“唯一”這個詞説明了什麼?

(出示課件: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裏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3)也就是説,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大娘的兒子、兒媳都沒有了,只有小孫孫是大娘唯一的——希望;也是大娘唯一的——依靠;還是大娘唯一的——寄託;丟下小孫孫,就意味着大娘丟下了——希望、依靠、寄託……

(4)指導朗讀:大娘仍然沒有絲毫猶豫,敵機來了,讀——

小結:抓住關鍵詞,從志願軍戰士回憶朝鮮阿媽妮的兩件往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板書:回憶)

四、鞏固練習

打開“基礎訓練-《再見了,親人》”,一起來闖關吧!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大娘的回憶,感受了中朝兩國人民的親人般的情誼。這節課,我們繼續細讀課文,去體會作者敍事抒情的表達方法。

二、細讀課文,體會“敍事抒情”的表達方法

1、(課件出示第一段敍事部分)我們再用朗讀來感受大娘和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誼,男生讀第一件往事,女生讀第二件往事。

2、聚焦“反問句”。

(1)難怪志願軍深情地對大娘説——(課件: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比較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表達效果:這是一個什麼句?(板書:反問)它的意思是什麼?(出示對比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不能忘懷。)哪一句感情更強烈?誰再來讀好這句話?

(2)教師範讀。一起讀(課件: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

3、聚焦“請求句”。

(1)八年來,大娘把慈母般的愛給了志願軍,可在分別的今天,大娘還拖着疲憊的身體送了一程又一程,志願軍懇切地對大娘説——齊讀。

(課件:大娘,停住您送別的腳步吧!為了幫我們洗補衣服,您已經幾夜沒閤眼了。您這麼大年紀,能支持得住嗎?快回家休息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您擔心我們會把您這位朝鮮何媽妮忘懷?不,永遠不會。)

(指導:注意課文是用第一人稱在寫,這是志願軍和大娘面對面的告別,朗讀的時候,眼前彷彿要看到大娘。範讀,齊讀。)

(2)志願軍對朝鮮大娘的深情都直接表現在這一聲聲誠懇的請求中。(板書:請求)

4、領悟表達方法。

(1)你們發現了嗎?這段話是按怎樣的結構表達的?

小結:作者就是用“請求—回憶—反問”這樣的段式來表達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深情厚誼的。

(2)請默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你發現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在表達上有什麼共同點嗎?

(前三個自然段都是“請求—回憶—反問”。)

(3)我們一般寫作文,要儘量避免重複,這裏三段都用到了相同的段式,而且還寫了三個不同的人物、四件不同的事情,老師覺得既重複又囉唆,你們覺得呢?四人小組運用課內外的資料討論一下。

預設:

人物眾多——是的,八年啦,有那樣多的朝鮮親人難以忘懷,寫一個怎麼夠呢!

表達強烈的感情、情感強烈——是的,這種三段重複的段落結構,就像排比句一樣,能夠表達強烈的感情。

事例豐富——能突出朝鮮人民和志願軍戰士之間類似的事例特別多,你很會思考!是的,這四個事例其實都在表達同一個主題,那就是——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如果學生能説到“大娘、大嫂、小金花”能代表朝鮮留在後方的人民羣體,也要肯定和鼓勵。

(4)今後我們寫作文,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5、遷移寫話,昇華對“親人”的理解。

(1)其實不僅是朝鮮人民在為志願軍付出,八年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更是為朝鮮人民的和平與幸福付出了無私的代價。請看:

(出示課件:1950年6月,美國發起了侵略朝鮮的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出兵130餘萬人,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14萬英烈的忠骨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最終迫使美國停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又用了五年的時間幫助朝鮮人民重建家園。八年來,無數個“老王”和“指導員”甘願為朝鮮人民犧牲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朝鮮人民的和平與幸福。)

請你從課文中挑選一件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所做的事情,展開想象,用“請求—回憶—反問”的段式寫下來,注意使用第一人稱來寫。

(2)學生在音樂聲中寫作。

(3)交流評價:教師重點從表達方法上點撥評價:“你學會了一邊敍事,一邊抒情。”“你寫的文字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志願軍戰士無所畏懼的情景。”“在一邊請求一邊回憶一邊反問之中,我們感受到了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們的不捨之情。”

三、引讀課文,體會“在敍事基礎上直接抒情”的表達方法

1、在前三段敍事為主的基礎上,文章的結尾還採用了直接抒情,讓我們用朗讀來感受這樣的表達效果。

列車長鳴,車輪啟動,志願軍含淚與親人告別——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列車緩緩開動,親人們流着淚,追着列車奔跑,從心裏發出深情呼喚——列車呀,請慢一點兒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車隆隆,情誼深深,在列車飛馳的瞬間,從心裏發出最後的呼喊——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四、鞏固練習

打開“閲讀訓練-《再見了,親人》”,一起來闖關吧!

五、作業設計

1、規範書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

2、抄寫感動你的句子或段落。

3、建議大家課後找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依依惜別的深情》來讀一讀,進一步感受作家魏巍的文字特點。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生字及生字組成的新詞。能用詞素分析法、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歸於盡、代價”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用“抓事例及事例中的關鍵詞句”體會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

3、領悟課文敍事抒情,直接抒情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提綱

1、你從題目發現了什麼?

2、自學生字,書寫難字:

妮、硝、謠、噩、嫂。

3、讀通讀順課文:

思考批註:課文分別寫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願軍戰士做了哪些事?

4、自讀第一自然段:

勾畫大娘像親人一樣對待志願軍戰士的詞句,(思考批註),大娘對志願軍有____的情誼。

5、自讀第二自然段,勾畫小金花最感人的言行,小金花對志願軍有____的情誼。

6、自讀第三自然段,勾畫大嫂最感人的舉動,大嫂對志願軍有____的情誼。

7、自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志願軍戰士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從中看出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有____的情誼。

8、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二、練習提綱

1、聽寫生字、新詞:

從“雪中送炭、唯一、代價”中選一個詞造句。

2、課文仿寫《志願軍×××,我想對你説》(或《再見了,新人》)。

3、閲讀遷移練習:

同步閲讀156頁《饅頭的故事》。

⑴ 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⑵ 這件事反映了軍民之間____的情誼。

一、審題,發現題目的特點

1、某人對某人分別時説的話。

2、“親人”指有血緣關係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3、課文寫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大娘、小金花、大嫂、朝鮮人民”。

二、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歸納人物事例

大娘:

1、洗補衣服幾夜沒閤眼。

2、冒着炮火送打糕。

3、為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小金花:

1、為救老王犧牲了媽媽。

2、大嫂挖野菜雙腿被炸傷。

三、深入研讀課文,體會朝鮮人民對志願軍戰士的深情厚誼

大娘:

1、送打糕。

(帶、頂、冒、穿、送)雪中送炭。

2、救老王失去唯一的小孫孫。

3、洗補衣服幾夜沒閤眼。

小金花:

1、救老王,媽媽與敵人同歸於盡。

2、大嫂為志願軍挖野菜雙腿被炸傷。

(用鮮血寫成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四、回讀課文,抓住文中志願軍為朝鮮人民而流血犧牲的事體會志願軍戰士對朝鮮人民的深情

1、五次戰役的時候……我們空着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

2、偵察員老王到敵佔區偵察,被敵人抓住了……

3、……您知道我們缺少蔬菜……

(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五、創設情境,激情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

1、激情引讀志願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話。(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2、創設情境,寫作朝鮮人民與志願軍告別的話,並指導深情話別。

六、回顧全文,探討寫法特點

1、前三節敍事抒情:

請求→回憶→反問

敍事 抒情

2、最後三個自然段直接抒情。

七、轉換遷移,訓練運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8q5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