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童趣》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童趣》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童趣》的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童趣》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 通過聆聽和表演,體驗與本課主題“童趣”相關的音樂內容。感受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2 能在音樂實踐中編創適當的歌詞。

3 能準確地按節奏拍擊,邊唱歌邊做拍手遊戲。

教學重點:學唱《打花巴掌》《蝸牛與黃鸝鳥》

教學難點:感受音樂情緒

教學方法:動感教學法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聆聽《玩具交響曲》、聆聽《出發》。

教學過程:

一、聆聽《玩具交響曲》

1 導入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自己喜歡的玩具?”

師:“今天我們就來聽一首關於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響曲》音樂]

2 引導學生體會活潑有趣快樂的音樂情緒。

3 復聽樂曲,試着讓學生説出音樂中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在聽到樂曲中模仿小鳥的聲音用手勢表示出來。

4、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或模仿敲擊某種樂器。

二、聆聽《出發》

1 導入

師: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麼?[出示《出發》圖文]

2 初聽音樂

提示:音樂中描繪的小朋友是怎麼出發的?

你彷彿聽到什麼?

3 復聽時,學生隨樂曲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唱《打花巴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學習新課《打花巴掌》

1、出示節奏:×××× × │×× × │×。× ×× │×

2、學生自由討論後讀出節奏。

3、學唱《打花巴掌》

a、導入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拍手遊戲”

師:“北京的小朋友在玩拍手遊戲時還能拍出各種各樣的鮮花,你們聽聽”[出示《打花巴掌》音樂]

b、提問:他們都拍出什麼花?

C、通過聽唱法學唱歌曲。

d、歌曲基本學會後做拍手遊戲。

學生聽音樂《打花巴掌》,教師提示這首歌的兒歌部分兩人一組互相擊掌。兒歌部分即興表演。

e、分組創作新歌詞,相互演唱、評議。

4、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A、請學生聽音樂《打花巴掌》歌曲部分,邊聽邊討論(4組分別拿一件樂器)怎樣用打擊樂器為歌曲部分伴奏。

b、4個組分別用四件打擊樂器伴奏後再合奏。

三、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

2、學習節奏0 x 0 x∣0 x x‖為歌曲伴奏。

3、創編活動。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們有沒有看見過蝸牛”[出示蝸牛圖] 同學們見過黃鸝鳥嗎?老師這裏也有一個黃鸝鳥的圖片(出示圖片課件),下面老師要給同學們講一個發生在蝸牛和黃鸝鳥之間的故事:鼕鼕家門前有一棵葡萄樹,春天葡萄樹剛長出嫩綠的葉芽,一隻蝸牛揹着它那重重的殼就開始從樹低下慢慢的往上爬,這時正好被站在樹枝上的兩隻黃鸝鳥看見了,它們倆在那裏嘻嘻哈哈的笑蝸牛,“蝸牛兄弟,葡萄成熟還早着呢,你這麼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蝸牛抬頭看了看黃鸝鳥説:“這有什麼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時候,葡萄不就成熟羅!”黃鸝鳥聽了搖搖頭飛走了。

二、學唱歌曲

有位叔叔把這個故事編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蝸牛與黃鸝鳥》讓我們來聽聽。(邊聽邊帶着學生搖搖身體,擺擺頭,感受音樂的美感。)同學們一定覺得這首歌曲很好聽吧!(生:是)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曲吧。

1、再次聽唱,要求同學們帶上表情來聽唱(從學生中找出一個表情好的同學做示範。)

2、跟老師的鋼琴唱,從學生的聲音、音準、吐字、表情等方面出發,使學生能得到提高。

3、讓同學們站起來聲情並茂的演唱一次,同學們也可隨着音樂做律動。

三、學習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1、老師這裏有兩個節奏型

1: o x o x | o x x ‖

2:xxxx x | xxxx x ‖

老師示範拍節奏

2、同學們討論一下,哪條節奏型更象蝸牛爬行的樣子,等一下我們就用它為歌曲伴奏(學生討論並回答)。

3、練習節奏

聽歌曲為歌曲伴奏兩遍,同學們可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老師作指導。

四、創編活動

師:這首歌曲不但內容有趣,旋律輕快、活潑,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同學們能不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現這首歌。比如,喜歡錶演的同學們可以為這首歌曲設計舞蹈動作,或者邀上你的幾個朋友,一起來創編這首歌曲的情境,如有的可以扮葡萄樹,有的可以扮黃鸝鳥,還可以扮蝸牛,進行情景表演,你如果有別的想法也可以。需要頭飾的同學到我這裏來拿,現在大家開始動手吧!(老師巡視)。

1、鼓勵他們活動,儘可能讓大家都參與活動,

2、對學生進行指導,

3、學生展示

舞蹈和情景表演的同學誰先來表演給大家欣賞一下,同學們看完後説説他們的表演怎麼樣,有哪些精彩的地方,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你幫他改改,你會怎樣改,發表一下你的寶貴意見。

4、相互評價

五、德育滲透

師: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這首歌曲,你能從蝸牛和黃鸝鳥身上分別學到一些什麼?(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注意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

六、課堂小結:

師:今天很高興聽到同學們美妙動聽的歌聲,看到你們精彩的表演和非常富有創意的繪畫,同時,通過學唱歌曲使我們懂得了不能象黃鸝鳥那樣自以為是、以自己的長處取笑別人的短處,和在生活中要學習蝸牛不畏艱難,對奮鬥目標執着追求的頑強精神。

童趣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五課。這是清代作家沈復的作品。課文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遊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這是國中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國中語文的起始階段中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

2、課程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的編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要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第一單元的閲讀教學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悟寫作意圖;在閲讀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讀能力。本課的要求是反覆朗讀,感知課文整體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反覆朗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閲讀方法和部分字詞含義,理解作者兒時富於想象、幻想的性格特點。

四、説教法

根據第一單元“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的教學要求,我將採用朗讀教學法、討論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朗讀來品味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並掌握一定的閲讀文言文的方法。用討論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五、説學法

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本課教學我將給學生以下指導:

1、教給學生朗讀和背誦文言文的方法。

2、教給學生理解文言詞語、讀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過讓學生自己閲讀、質疑,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説教學設想

教學本課,我採用“線索式”教學思路,即“一線串珠”式的整體閲讀教學思路,這是一種創新式的教學思路。用錢夢龍老師的話來講,就是通過對課文的認真分析,找到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使語言、篇章等方面的學習都成為達到這個中心目標的過程或手段,並在探討這個目標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個關鍵問題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設計瞭如下步驟:

1、感知童趣: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教師範讀進而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觀,訓練學生感知文字的語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過默讀、質疑、討論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過討論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聯繫自身體驗品味童趣,進行情感教育和感情薰陶。

七、説教學步驟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展示媒體,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情境導入,激發共鳴。

(二)感知童趣 1、朗讀並運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學會朗讀。

3、學會表情朗讀。 以趣激趣,教會朗讀方法。

用好的朗讀,誘發興趣,培養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理解童趣 進行分散性學習:

1、閲讀、質疑、討論。

2、理解字、詞、句。

3、討論,解疑。 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四)品味童趣 進行集中性學習:

討論三個問題:

(1)文中哪個詞最能表現獨特的心靈感受呢?

(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為什麼會覺得這麼美麗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體驗嗎? 這些問題的設計

1、幫助理清思路並理解“物外之趣”。

2、聯繫生活,引導體驗並獲得情感的薰陶。

3、同上

(五)課堂訓練

1、指導背誦。

2、檢驗學生掌握文言詞語的情況並積累詞語。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二。 達到朗讀成誦。

檢驗學習成果,積累文言詞語。

(六)課外延伸 以“童趣”為題,寫一篇的短文,突出“童趣”。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維的能力。

教學目標: 篇三

1、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疏通文意,積累詞語。

體驗反思 篇四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如:白雲朵朵——草原上的羊羣夏夜螢火蟲——仙女的小燈籠

2、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富於聯想和想象,加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童趣》優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敍事順序,瞭解各層大意。

二、教學重點。

①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三、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覆朗讀,並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麼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四、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麼辦?建築師們就帶着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

這説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敍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二)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

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

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

第四遍,學生齊讀。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繫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五)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台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閲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羣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六)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七)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羣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台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八)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1)分析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鋭、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①“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②“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③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3)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敍述。

(4)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羣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羣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二)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三)討論。

問題1: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問題3:説説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四)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五)點評。

《童趣》説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於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童趣教案 篇六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宜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複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於本文是學生入校後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課前可安排預習。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一一“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後進一步朗讀,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採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遊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麼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採用多種形式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雲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後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雲端。(唳,鳥鳴。) (7)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8)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9)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於,在。) (1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12)徐噴以煙。(以,用。) (13)使之衝煙而飛鳴。(之,蚊子。) (14)蹲其身,使與台齊。(其,自己。) (15)以草為林。(以,把。) (16神遊其中。(其中,這裏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18)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着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羣鶴舞於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雲白鶴/觀。 (6)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台齊。 (8)見/二蟲鬥草間。  4,聯繫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心裏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比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雲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台齊。(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齊平。) (4)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遊覽。) (5)見二蟲鬥草間。([我]看到兩隻小蟲在草間相鬥。)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二、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 寫一個複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説的“物外之趣”指的什麼?作者為什麼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2.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1,依據提綱,複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研讀欣賞 (一)教師導學 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請概括地説出作者記敍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1)把“夏蚊成雷”比作“羣鶴舞於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鬥草間”,懲治癩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參考註解,試説説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麼? 明確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2,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板書或彩屏顯示(主要列舉前兩件事):自然景物思維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夏蚊成雷 羣鶴舞空怡然稱快草叢、蟲蚊、土礫聯想和想像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癩始蟆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大快人心(鞭打、驅趕)三、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説,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參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處置有度。 3,不忍心。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qvqk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