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多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多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多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知道餐前要用肥皂洗手,生食瓜果須先洗淨並去皮。

2、不貪吃街頭小吃,初步形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3、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5、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衞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形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難點:理解個人衞生對自身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故事《小明放學後》及相應掛圖;蘋果;先了解幼兒在回家的途中是否有吃零食的習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入:小朋友們一定都有過肚子疼的經歷,可有時候卻不知道為什麼疼。今天我們班上就來了一位肚子疼的小朋友,看看你們能不能幫他找出原因?

二、基本部分

1、師講故事:《小明放學後》。

2、幼兒看圖,師提問,尋找小明肚子疼的原因。

(1)媽媽接小明回家,路上小明説有點餓了,他吃了什麼?

(2)回家後,他又吃了什麼?蘋果是從哪裏拿的?蘋果上面有什麼?吃蘋果前他的手洗了沒有?

(3)吃了羊肉串和蘋果後,小明怎麼啦?醫生對他説了些什麼呢?

3、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這些東西不能吃?吃東西之前需要做什麼?

4、師小結:今天我們幫助小明找到了肚子疼的原因,知道了個人衞生對身體有多麼重要,所以請你們以後一定注意:不隨便吃路邊食品和沒清洗過的水果。

5、實踐活動:吃蘋果。現在我們大家一起來品嚐蘋果,在吃蘋果之前要幹什麼?

6、幼兒洗手,教師削蘋果,然後大家品嚐蘋果。

三、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我是小小監督員》。鼓勵幼兒回家後將故事講給家人聽,把自己良好的衞生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並時刻監督大家保持這樣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容易理解。活動中還發現有不少幼兒不好意思指正小明身上的缺點,這也證實了這種現象的存在。其實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有時候簡單的説教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倒不如把這樣那樣的不良習慣設計到活動中,讓幼兒自己參加討論和實踐,最後自然領悟到要怎樣做是正確的。

小百科:肚子,指人和其它動物的胃,也是腹部的俗稱。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2

設計意圖:綜合活動“廢紙球”讓幼兒懂得如何利用廢紙自制玩具,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鍛鍊手部肌肉,進一步喜歡體育遊戲,發展幼兒的創新性。

(一)教學目標:

1、懂得利用廢紙自制玩具。

2、發展想象力,鍛鍊手部肌肉,喜歡體育遊戲。

(二)教學準備:幼兒事先自己帶來的廢紙;事先對廢紙的瞭解。

(三)教學過程:

1、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1)師:“今天小朋友來到小一班的時候,都帶來了什麼?”(引導幼兒説出廢紙)

(2)經過提問使幼兒鞏固知道什麼是廢紙

師:“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叫它廢紙了嗎?請你舉手告訴大家。”

(3)教師小結:“用過的,已經沒有用處,要扔掉的紙叫做廢紙。”

2、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師:“可是廢紙悄悄告訴蔡老師他很傷心,因為沒用了,就要被扔到垃圾桶裏了,所以蔡老師想把廢紙做成小玩具,這樣可以和小朋友們作朋友不用扔掉了,可是請小朋友們想想可以作成什麼呢?”(引導幼兒積極發言,發展想象力。)

3、出示廢紙球

師:“看,這是蔡老師做的,猜猜是什麼玩具?(引導幫助幼兒積極發言,繼續發展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説出是廢紙球。)”

師:我們把廢紙製成玩具,拿着它玩,廢紙是不是不會再傷心了?

4、示範製作廢紙球

要求:要儘量的圓,緊。

5、幼兒自主想象廢紙球的玩法,自主玩耍。(教師巡迴指導,幫助)

要求:注意安全性

6、活動結束:整理廢紙球

活動反思:因為幼兒對此次活動有着強烈的興趣因此在活動中表現的非常主動和積極,也因為事前有了對廢紙的理解,活動開展的很自然,通過幼兒自己從家中收集各種廢紙,知道廢紙的不同來源,比起光光聽老師講要來得更加的具體形象,更加的直觀,印象才會更加的深刻。在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得到的絕佳的機會得以發展,有的把廢紙球想象成了肉球,有的説是蘋果,還有的説是湯圓等等……還想出了各種玩法,有踢的,扔的,拋的,還有滾的,還有的是講也講不清的,讓我驚歎幼兒的想象力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似乎每個幼兒都是個小小的幻想家,在活動中做到了讓幼兒始終處於主體地位,以幼兒為主,教師為附,動靜結合,通過幼兒的眼動手動,腳動全身動,再加上腦袋動,以一條線貫穿,綜合培養、發展幼兒的各方面。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分辨酸、甜、苦、辣幾種不同的口味。

2、能運用多種感官在遊戲中感知飲料的酸甜苦辣,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飲料的顏色、味道與食物名稱進行匹配。

3、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遊戲中體驗探究、發現、交流食物味道的快樂。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難點:

通過品嚐來分辨味道的不同。

通過品嚐正確説出酸、甜、苦、辣的不同口味。學習用好聽的詞,如酸溜溜、甜滋滋、苦澀、辛辣等形容食物酸甜苦辣的味道;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在遊戲中感知飲料的酸甜苦辣,並能按食物的味道,酸甜苦辣進行簡單分類。

嘗試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飲料的顏色、味道與食物名稱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

1、味覺瓶、托盤、碗勺若干、各種酸、甜、苦、辣的不同食物,如:糖塊、苦瓜、山楂、酸角大王、葡萄乾、香蕉、橘子等。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熟悉生活中常見食物的味道。

3.環境準備:有多媒體的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引出食物的不同味道

1、小動物手偶導入,引發幼兒興趣:今天小鴨子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食物(糖塊、山楂、藥、辣椒),幼兒依次説出食物名稱後:你喜歡吃哪一樣食物?為什麼?

2引導幼兒説出食物的味道,並告訴幼兒苦口良藥利於病,生病時要勇敢的喝藥。

二、説出味覺瓶裏飲料的口味

1、分享飲料,品嚐它的味道:先由教師品嚐第一瓶,並做誇張表情(甜得表情)再由兩名幼兒品嚐,其餘幼兒猜測是什麼味道的。

2、引導幼兒看老師的表情,知道吃甜的時候好高興。

3、請個別幼兒先品嚐,其餘幼兒觀察不同的表情(鼓勵幼兒)

4、幼兒依次品嚐酸、苦、辣得飲料,並正確説出飲料的味道。

幼兒出現意見不同時讓幼兒一起品嚐後給予正確答案,如:剛剛我們品嚐的飲料是苦的。

三、分組品嚐食物,説出食物的味道

1、通過品嚐後幼兒説出食物的味道

2、在品嚐苦的食物時鼓勵幼兒不怕吃苦,以及苦食物的益處。

四、總結食物的正確味道

剛才我們吃的食物有什麼味道的?它是什麼味道的?

活動反思:

在這節活動中首先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並能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孩子們在活動中想説、敢説;其次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通過品嚐知道食物的味道。科學活動最重要的是幼兒的親身體驗過程,所以這次活動我非常注重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品嚐的過程。最後在準備的材料方面進一步提高了幼兒參與的興趣,而且特別注意創設了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整個活動很有趣。

本次活動的亮點是為了積極調動幼兒參與活動中,教師運用了一些引誘式的話語。例如,當第一位幼兒品嚐辣水之後,其他幼兒通過他的表情以為接下來的品嚐也不好喝,都不願意參加。這時,師就用了引誘式話語通過肢體動作表示,然後説了一句:這杯好香,誰願意嚐嚐。這時活動中的氛圍就很好地帶動起來,在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有效性落實的較好,每個環節下來都給幼兒提供了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通過品嚐,檢查提升了幼幼互動,並讓幼兒學會了簡單的記錄方法。

不足之處:

在環節中拓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當師問到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辣的,小朋友説到葱和綠豆時師沒有更加深入,反饋給幼兒的信息是回家品嚐去感知什麼味道,還有操作時食物與照片有點對不上,不能很好地確認。

小百科:酸甜苦辣意思是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4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剛剛離開家庭,到幼兒園會哭鬧,為了培養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意願,特別設計本活動。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2、瞭解幼兒園的情況。

3、體驗幼兒園的歡樂,培養幼兒喜愛幼兒園的愉快情感。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難點:培養幼兒喜愛幼兒園、喜歡和小朋友交往。

活動準備

娃娃家、各種玩具。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播放節奏歡快的幼兒音樂,帶領幼兒自由活動。

基本部分

1、在佈置好的娃娃家中活動,減少桌椅,留出足夠的空間供幼兒活動,讓幼兒有一種在家裏的感覺,消除陌生感。

2、準備相應的色彩鮮豔的、體積大的,或者一些能發出聲音的、電動玩具。讓幼兒自由取放。

3、組織大班的幼兒和本班幼兒共同活動,遊戲,一個大孩子帶一個小孩子,互相介紹自己的姓名,幫助小弟弟小妹妹上廁所、喝水、穿衣服,告訴小朋友什麼時間幹什麼,讓新入園的小朋友感到親切、温暖,有安全感。

4、教師和幼兒共同遊戲,和他們親切的對話,摟摟或抱抱幼兒,減少和幼兒的距離。

5、在活動的同時試着滲透學習兒歌《上幼兒園》

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我不哭,也不鬧。

叫聲老師好。

結束部分

欣賞歌曲《上幼兒園》,幼兒跟着音樂自由活動。

延伸部分

蒐集幼兒高興上幼兒園的資料,為下節課學習歌曲《上幼兒園》做準備。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牴觸幼兒園的情緒逐漸消除,會不由自主的融合到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中,會和小朋友溝通,會主動接觸教師,並表現出喜歡的態度,這是得到的收穫。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教育幼兒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不哭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唱歌曲

難點:按節奏自然地跟唱。

活動準備:

玩具:小白兔、小貓、小鴨、三用機、磁帶。

活動過程:

1、在《我上幼兒園》音樂伴奏下,拍手進教室。

老師:“小朋友們,讓我們拍着小手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去吧!”

2、教師出示玩具小白兔,並示範唱歌曲《我上幼兒園》。

老師:“今天,小白兔又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我們聽聽它在唱什麼歌?” “你們聽到小白兔在唱什麼嗎?”

3、出示小鴨、小貓,並示範唱歌曲第二遍。

老師:“小鴨、小貓也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了,它一邊走,一邊唱。”

活動延伸:

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

活動反思:

《我上幼兒園》是一首優美的歌曲,生動形象的歌詞淺顯易懂。當教師出示色彩鮮豔的“晨風、小鳥飛、上幼兒園”圖片時,小朋友們的興趣是非常高的,紛紛舉手回答問題。通過認識圖片,有意識的引導他們進行記憶歌詞。在學唱環節,大部分小朋友學的都比較認真,能跟着老師、看着圖片一起學唱歌曲,但是個別小朋友的音樂常規不是特別好,在今後的活動中將多加培養。由於時間關係,最後的表演環節不能順利完成,可以作為延伸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2、在積極、友好地與同伴合作做中,嘗試用動作、表情表現

兒歌內容。

活動準備:每句話的圖片。

活動過程 :

1、播放第一遍,邊放邊講述。

2、

⑴、“這是什麼?”(花轎)“這麼一頂漂亮的花轎是誰坐裏面的呢?”

⑵、“是誰來抬花轎的?”(小狗)“有幾隻小狗啊?”(八隻,請幼兒數一數)

引出兒歌內容:“八隻小狗抬花轎”。

⑶、“老虎坐在轎子裏幹嘛呢?”(搖扇子)“老虎坐轎把扇搖”。

⑷、“你們看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小狗摔了一跤)“幾隻小狗啊?”(1只)“哦,一隻小狗摔一跤”

⑸、“那老虎怎麼樣啊?”(老虎對它踢一腳)

⑹、“你們説這隻老虎可惡嗎?”“小狗怎麼樣呢?”(“小狗氣得汪汪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狗氣的時候怎麼叫的?”

⑺、“看看老虎這個時候在幹什麼?”

⑻、“小狗抬轎到了哪兒?”(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⑼、“小狗齊心協力想了個什麼辦法?”(“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2、邊看動畫片,邊集體説出詩歌內容,教師提示幼兒。

3、集體完整地念一遍詩歌,教師用動作提示。

4、根據兒歌內容表演,請“一隻老虎”“八隻小狗”其他人念兒歌。

5、幼兒自由組合、分成兩組來表演。

6、結束,師:“我們去把這首好聽的兒歌告訴你們的好朋友吧!”

附:兒歌:

八隻小狗抬花轎

八隻小狗抬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

一隻小狗摔一跤,老虎對它踢一腳,

小狗氣得汪汪叫,老虎卻在睡大覺,

小狗抬轎到山腰,想個辦法真正好,

一二三,往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1.通過積木壘高活動知道如何使積木可以壘得又高又穩,初步感知建築原理;

2.喜歡參與壘高活動,提高耐心及求勝心。

活動準備:

1.彩色長條形積木每人20塊;

2.照相機、直尺;

3.獎狀。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小朋友,你們玩過壘高遊戲嗎?想不想玩?

二、講解遊戲規則。

1.每人20塊積木,教師説開始的時候才能開始。

2.將積木壘高,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3.積木不僅要壘得高,而且不能倒,否則就不算,老師用尺子進行測量。

三、幼兒自由進行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壘高比賽。

1.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2.競賽後,教師通過尺子的測量宣佈比賽結果。

3.頒發獎狀。

活動反思:雖説壘高活動最適合小班的孩子進行,但小班孩子對於壘高他只會注重結果,而且找不到任何規律,只會毫無目的地隨便壘。對於大班孩子來説,壘高似乎很簡單,但是壘高遊戲中其實還藴含着簡單的建築原理,這是隻有大班孩子才能感知並且嘗試進行的,所以,我還是決定在大班開展了這次活動。當孩子們一看到彩色長條形積木得知要進行壘高比賽的時候全都顯得很興奮,並且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在教師講解遊戲規則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聽得很認真,全都專注於積木,在那裏數積木。(由於是大班的孩子,教師覺得孩子們能夠自己分配積木,所以將積木分發在了桌子中間,請小朋友自己從中間數20塊放在自己的前面)

由此可見,教師分發積木的時間選擇不恰當,應該在講解好要求後再進行分配,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在接下來的壘高練習中,發現有的孩子只追求壘得高,將積木豎豎地一個個往上面壘,結果沒壘幾個就倒了;有的孩子雖然壘得比較穩,但是卻壘得很低,沒有高度可言,這兩種孩子其實都是失敗的。我也發現有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壘高,他們在嘗試如何可以壘得又高又穩,一次失敗了再來一次,真的很不錯。雖然我發現了問題,但是我沒有馬上指出,我決定通過比賽來讓孩子們自己經驗,得到提升。在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結果正如我預期的一樣,有的孩子沒壘一會就倒了,有的壘得很低,有的孩子卻壘得又高又穩。我給壘得最高的3個孩子頒發了獎狀,然後請其他小朋友説一説,為什麼他們能夠得獎,最後請獲獎的孩子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孩子們在研討的過程中感知到了要壘得又高又穩,底部是關鍵,最下面的要最寬,然後越來越窄,而且壘的時候要非常有耐心,否則,積木會被自己碰倒。

在了經驗後,孩子們再一次進行了嘗試,這次,效果都很好呢!由此可見,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經驗是一項非常好的教育手段,遠比教師一味地講解好多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8

活動目標

1、知道相似的顏色有隱藏的作用,豐富對顏色的認識。

2、嘗試在類似的顏色中尋找目標顏色。

3、對周圍事物的顏色產生探索的顏色。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紅色、藍色、黃色的小魚。

2、幼兒用書第5~8頁

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要介紹一隻神奇的動物給小朋友認識,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告訴幼兒這是一隻變色龍,它趁着媽媽睡覺的時偷偷出去玩耍,請小朋友幫變色龍媽媽把它找回家)

2、觀察教學掛圖2和圖3,尋找變色龍的位置,師:變色龍很貪玩,為了不讓大家發現它,它的皮膚會變得和躲藏的位置的物體變一樣,這樣大家就不容易發現他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尋找變色龍在的位置,並且都變成了哪些顏色,請個別幼上來尋找,找到了以後全班小朋友一起喊,變色龍快回家)

教師小結:變色龍隨時隨地根據需呀改變身體顏色,以便捕食和躲避外敵的襲擊。變色龍的變色實際上是一種偽裝衣,有保護自身安全的作用。

3、尋找小魚

(1)展示各種顏色的小魚,請幼兒説説顏色的名稱。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把小魚藏在顏色相同的區域櫃裏,再請個別幼兒去找。玩幾次,還可以換幼兒來藏小魚。

4、組織幼兒到户外尋找顏色各種顏色,自然結束。

反思: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在組織這一次活動時,由於變色龍的顏色變化的概念比較抽象,為了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於是我就以故事的形式去教學,讓幼兒在主動尋找變色龍的同時發現變色龍神奇的地方,會變顏色,接下來引導幼兒變色龍都去了哪裏,變成了什麼顏色,先讓小朋友一起找,再請各別幼兒上來找出來,讓幼兒知道變色龍變成了相似的顏色就很難發現了,説出因為變色龍很調皮,為了不讓小朋友找到就變了顏色。同時再把變色龍變顏色的其他原因説出來。最後再請幼兒尋找顏色小魚。這次活動組織的過程比較流暢,但是時間超過了15分鐘,大部分幼都能認真參與,但是還是由於我拖時間的原因有一些幼兒注意力沒有集中。拖時間的原因主要是我沒有把握以故事的內容來開展活動的內容簡要度,故事內容有點長,並且中途還浪費了一些時間來組織紀律,經過這次,以後我會在課堂上注意語言的簡潔度,以及利用其它一些可以引起幼兒注意力的方法,反思後覺得我當時應該是邊和幼兒講,邊走到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旁邊,或者請他們上來尋找變色龍,還有請他們參加遊戲,可能比停下來再次組織紀律會更好一些。以後在細節方面還要繼續努力加強。

小百科:變色龍的行動十分遲緩,人們用樹懶來比喻它那漫不經心的樣子。變色龍是主要棲息於樹木的爬行動物,除了產卵和求愛外,很少光顧陸地。它們偶爾在陸地上爬行時,爪尖着地,前後腳呈八字型扁平,向外撤開,顯然變色龍這種能有效地適應在樹上和草叢中爬行的步態,在陸地上不僅無法隱藏自己,反而招人注意,變色龍即使在驚慌逃跑之際,其速度也不超過每分鐘6米。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9

活動目標:

1、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萌發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2、能情緒愉快地參與歌唱活動,大膽歌唱、用肢體動作模仿小動物。

3、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4、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並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活動準備:

音樂《我愛洗澡》、歌曲《走路》視頻、小動物ppt、森林的背景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我愛洗澡》帶動氣氛"森林裏面馬上要舉行一個舞會了,來來來,寶寶們一起來和老師跳洗澡舞,準備去參加舞會吧。"二、學習歌表演《走路》 "寶寶們的本領真大,你們優美的舞姿把其他小動物也引來啦,你們想知道是誰來了嗎?"(想)"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好嗎?"(一)瞭解歌曲:感知歌曲的動聽,有趣聽歌曲第一遍提問:你們聽到是誰來啦?(幼兒回答出一個,即點擊出小動物)總結:"對呀,小兔、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它們一個一個的走來了,哎,它們是怎麼走來的呀,我們再來看看它們是怎麼走來的好嗎?

(二)理解歌詞內容:模仿動物走路播放歌曲視頻第二遍提問:1、小兔是怎麼走路的呀?

2、小鴨子是怎麼走路的呀?

3、小烏龜是怎麼走路的啊?

4、小花貓是怎麼走路的啊?

總結:1、小兔子走路,蹦蹦蹦蹦跳。

2、小鴨子走路,搖啊搖啊搖。

3、小烏龜走路,慢吞吞。

4、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的走路,師幼一起邊念歌詞邊模仿這些動物走路。

(三)幼兒集體表演唱:體驗活動的快樂播放歌曲視頻第三遍(和幼兒一起邊唱邊表演)三、小動物回家在《走路》的音樂聲中,按自己的意願分別模仿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動作,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回家。

"寶寶們本領真大,學會了小動物們的走路,現在小動物們覺得有點累了想回家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教學反思:

幼兒對這次活動的興趣都比較濃厚。特別是開始的有趣的練聲環節,孩子們的表演慾望一下就提起來了。在模仿動物走路的環節中幼兒都很樂意做各種動作,學動物們走路。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在模仿中還有幾個幼兒不會,前期的準備經驗不足,教師可在活動前帶領幼兒在户外學各種動物走路,豐富和發展他們身體的協調性。在活動中還可以讓幼兒進行創編,不僅僅侷限於這四種小動物,可以提問幼兒其他的一些動物是怎麼走路的,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0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片講述故事的大意。

2、運用幽默的語氣和象聲詞表現猴子與爺爺之間的對話。

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重難點:

能砍圖講述故事大意

能學習運用各種語氣進行對話表演

活動準備:

認知準備:對小猴子的本領有所瞭解

材料準備:圖片,老爺、猴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小猴的本領

1、你都知道小猴子有什麼本領?

2、想想它和人類有什麼區別?説説誰更聰明?

二,看圖講故事

1,出示圖片

1、

這是在什麼地方?有誰?他們都在幹什麼

請個別幼兒完整複述圖片上的內容

小結:在公園裏,許多小猴子正在樹上玩耍,這時一位老爺爺正挑着兩框帽子從遠處走了過來。小猴子們都好奇地看着他。

2,出示2、3圖片

這時發生了什麼事情?老爺爺怎樣?小猴又怎樣?

我們仔細看看主兩張圖上,小猴子和老爺爺的動作都是怎樣的?

討論為什麼小猴子的動作會和老爺爺一樣?老爺爺這時心裏會怎樣?又會怎樣説?

請個別幼兒上來學説對話,老師也表演對話,集體學説對話。

3,圖片4

講述前討論:老爺爺想了個什麼辦法取回了帽子?

4,完整複述故事,並學習用不同語氣表演對話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效果很好,從幼兒完成目標的情況來看,我覺得PPT的教學效果很好,它直觀形象地表現出猴子模仿老爺爺的動態,幼兒很感興趣。不足之處就是幼兒表現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夠準確,老師指揮的較多。我決定把教具投放到表演區,為幼兒播放故事的磁帶,讓幼兒重複表演,完全掌握故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1

一、活動目標:

1、探索紙棒的多種玩法,感知傳聲筒的祕密。

2、初步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喜歡玩科學遊戲。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空心傳聲筒人手1個、實心傳聲筒人手1個。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棒,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老師用紙給小朋友做了一個玩具――紙棒,你們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

(二)鼓勵幼兒自由玩紙棒遊戲。

1、師:請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紙棒,動腦筋想一想,然後動手玩一玩,看看有哪些玩法,好嗎?

2、集中交流並總結幼兒遊戲的玩法。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誰來告訴大家剛才你是怎麼玩的?(請個別幼兒示範玩法)

(三)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

1、啟發幼兒玩“傳聲筒”遊戲。

師:小朋友想出了許多玩紙棒的遊戲,不過老師這裏還有一個更好玩的遊戲,你們想學學嗎?

2、幼兒自由結伴玩遊戲。

1)、教師示範講解玩法:這遊戲需要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其中一個小朋友拿一根紙棒,放在另一個小朋友的耳朵,對着紙棒説悄悄話,另一個小朋友要用小耳朵認真聽聽,聽聽你的好朋友説了什麼,然後再交換。

2)、幼兒結伴遊戲。

A、提要求:記住悄悄話要小聲地、輕聲細語地説;在活動時不能搶,聲音要小,要互相謙讓,相互合作好。小朋友能做到嗎?

B、幼兒結伴遊戲,教師指導。

3、集中交流並小結紙棒傳聲的祕密:你們都聽到好朋友説了什麼嗎?聽得清楚嗎?原來通過紙棒能聽到好朋友的説話聲,可是聽到的聲音比較模糊、不清楚。

(四)尋找原因,引導幼兒再次探索。

1、集中討論,鼓勵幼兒尋找原因。

1)鼓勵幼兒大膽猜測。

師:大家用紙棒玩了悄悄話的遊戲,可是聽到的聲音比較模糊,那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聽到的聲音變清楚了?(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2)鼓勵幼兒觀察,並找出原因。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原來紙棒裏有紙團,紙團堵住了,使我們聽到的聲音模糊、不清楚。

2、幼兒再次結伴遊戲。

1)師:小朋友都發現了紙棒裏有紙團,那是不是紙團的原因呢?就讓我們來試一試吧,請小朋友把紙團拿出來,再用剛才的方法玩一次,聽一聽這次聽到的聲音跟剛才聽到的有一樣嗎?

2)引導幼兒討論交流。

師:這次聽到的聲音有比剛才的清楚嗎?原來真的是紙團堵住了傳出來的聲音。

3)教師進行總結:有紙團的實心的紙棒傳出來的聲音是模糊、不清楚的,而空心的紙棒傳出來的聲音是清楚、清晰的。老師給這麼好玩的紙棒取了個名字叫“傳聲筒”。

(五)拓展延伸。

師:紙棒不僅可以玩“傳聲筒”的遊戲,它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好玩的玩法,老師會把它投放在區角中,遊戲時我們再一起去探索、發現,好嗎?

四、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擇一是根據本班科學領域活動的開展,由聲音延伸來的;二是在幼兒看圖書之餘,喜歡將書本捲成圓形玩,這也讓我想到了可以針對這一特點,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玩法;三是我們班幼兒男生偏多,加上幼兒對於周圍的人事物有了很深的認識,上課時總是聽到很多嘈雜聲,課間時間、討論時間也發現幼兒説話聲很大聲,而對於老師採取直接制止的方式,效果不僅不好,而且老師也很累。對此,我找到了讓幼兒容易接受的遊戲方法,那就是説悄悄話,很神祕地告訴一個好朋友,而不讓第三個小朋友聽到的形式。果然,幼兒比較感興趣,在音量方面也有所好轉。由此,設計了本次的活動。

在活動目標的制定上,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徵及本班幼兒的實際能力來設定。在知識技能上主要是引導幼兒探索紙棒的探索玩法,感知傳聲筒的祕密――空心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清晰,而實心傳聲筒傳出的聲音模糊、不清楚。對於小班下學期幼兒情感方面,主要是引導幼兒學習與同伴協作活動,增進同伴間的關係及喜愛玩科學遊戲。

在活動過程中,主要設計了三次的操作。第一次是鼓勵幼兒自由探索紙棒玩法。在這次操作過程中,發現幼兒很感興趣,能想出比較多種玩法。在交流方面,也比較活躍,能大膽積極地發言。第二次操作引導幼兒把紙棒當“傳聲筒”,自由結伴玩遊戲。首先教師在示範講解玩法環節,比較趕,在幼兒還不清楚地情況下,可以邀請兩名幼兒進行示範。在其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採取比較隨機的引導方式。在結伴遊戲方面,幼兒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合作遊戲,只是對於拿材料講悄悄話的技巧上比較不明白,導致有些太大聲,有些又太小聲。第三次的操作是在尋找出原因後,幼兒再次探索。在幼兒喜愛玩這遊戲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的操作。討論時,意見出現了分歧,有的説聽得清楚,有的.不清楚,由於時間關係,教師並沒有及時進行驗證澄清,導致最後的總結比較不完整。 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情緒處於很興奮地狀態,能很積極地參與到其中。當然活動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進的地方:對於小班幼兒集中分散的次數太多,導致幼兒很亢奮,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時也出現了集中時有些幼兒音量很大,這也要求老師在講要求時可以有些強調性地體現。在幼兒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全局的觀察,然後再有針對性進行指導。教師對於悄悄話的定位應該在示範過程中給予幼兒,讓幼兒能更好地參與活動中。“傳聲筒”不僅僅是實心、空心的祕密,還存在了形狀、大小、長短不同,傳出聲音也不同的祕密,可以延伸到第二次課,為幼兒準備各種不同紙筒,引導他們動腦筋進行探索。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2

活動目標:

1. 認識清潔用品,並能正確使用。

2. 通過談話、老師示範、講解,幼兒練習學習清潔技巧。

3. 樂意參加幼兒園的集體勞動活動,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4. 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5.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掃帚 拖把 抹布 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討論:我會做哪些事情?

師: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在哪裏?我們都有一雙能幹的小手,你的小手會做哪些事情呢?誰來説一説?

孩子們,你們講的真好,我們的小手會做好多好多事情,那今天啊,我們也來做一次清潔小衞士,我們齊心協力來把教室打掃乾淨。

二、學習一些清潔技巧。

1.認識清潔用品

師: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一一出示抹布、掃把、水桶、簸箕讓幼兒認識。)

2.學習幾項清潔技巧。

師:這些清潔用品應該怎麼用呢?誰來試一試?他這樣用對嗎?應該怎麼用?怎麼拿?

3.教師示範使用清潔用品。

如:掃地、擦地板、擰抹布、擦桌子、收拾物品

4.請部分幼兒試一試。

三、大家一起動起來

師幼共同分配清潔區域,鼓勵大家一起動起來。

活動反思:

幼兒生活衞生習慣地培養,主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小朋友都積極主動參與,並從中明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知道人人都要愛清潔,講衞生。懂得使用清潔用品,適合小班年齡段幼兒的教學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3

活動目標:

1、能用小勺自己進餐。

2、初步瞭解吃飯的常識,學會不挑食。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瞭解吃飯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能按時吃飯,不挑食。

5、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勺、碗、蝶等餐具;小熊、小貓、小狗、小猴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操作動物頭飾,以情境表演《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引導幼兒觀看情境表演。

(2)提出問題:

①小熊邀請了哪些小動物到它家來做客?

②小熊把飯、菜裝在什麼地方?

③小動物們是怎麼吃飯的?

2、引導幼兒利用小勺、碗、碟,模擬練習使用小勺自己進餐。

3、指導幼兒操作 《誰對誰不對?》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吃飯時是怎麼做的,判斷對、錯並貼上"哭臉"或"笑臉"

4、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用紙盒、可樂瓶等材料自制嘴巴大小不一的娃娃,提供小勺、珠子、米粒、花生、豆類等,讓幼兒反覆練習使用小勺。

2、家園共育:引導家長為幼兒提供適宜的餐具,不包辦,不代替,鼓勵幼兒自己進餐,達到家園要求一致。

教學反思

本活動適合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進行。在表演自己吃飯的時候,教師應在旁指導告訴幼兒怎樣正確吃飯。並教育幼兒珍惜糧食,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小百科:在中國及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吃是一種文化,民以食為天,一般一日三餐,分吃早飯、午飯和晚飯,發展到現在,在許多大中城市,許多人形成了吃夜宵的習慣。 吃飯是人攝入負熵維持耗散體系的主要方式。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4

活動目標

1、快樂識數1,2,3,4,5。

2、讓幼兒能逐個逐個數數,培養幼兒做事要細心。

3、讓幼兒初步理解數的意義。

4、培養幼兒大膽參與探險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逐個數數。

難點:初步理解數的意義。

活動準備

1、五個數字寶寶“1,2,3,4,5(頭戴花貓頭飾,身裝數字衣)。

2、準備雪花片若干(分組裝,5個/生)。

3、自制的教具《手掌娃娃》。

4、神祕小屋一間,內有彩色氣球若干(氣球內有數字1,2,3,4,5)。

5、音樂CD《我的身體》。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老師以變魔術的方式,出示“手掌娃娃”。

2、引導幼兒認識數字1,2,3,4,5。

二、遊戲:幼兒數字寶寶找朋友。

1、“手掌娃娃”變成“數字寶寶”(由小朋友扮演的數字寶寶)。

2、“數字寶寶”送禮物給小朋友。(每組一筐雪花片:5個/生)。

數字寶寶同小朋友一起遊戲。

數字寶寶1出現,小朋友就取下1個玩具,説説它的顏色、形狀。

數字寶寶2出現,小朋友就同數字寶寶一起取出2個雪花片,玩耍。

數字寶寶3出現,小朋友就同數字寶寶一起取出3個雪花片,玩出不同的花樣。

數字寶寶4出現,小朋友就同數字寶寶一起取出4個雪花片,並一個一個的數,一個一個的取,拼出不同的花樣。

數字寶寶5出現,小朋友就同數字寶寶一起取出5個雪花片,並一個一個的數,一個一個的取,玩出不同的花樣。

三、身體活動遊戲。

1、老師學小動物叫幾聲,就請幼兒拍幾下手;

2、老師學小動物跳幾下,就請幼兒跳幾下。

3、放音樂《我的身體》,幼兒跟老師動起來。

(1)隨音樂“頭髮、肩膀、膝蓋、腳,眼睛、耳朵鼻子、嘴、……”師幼跳舞。

(2)師幼互動:師指着嘴問:幾張嘴?幼:一張嘴。師幼大聲説1,1像鉛筆,會寫字。師指着耳朵:幾個耳朵?幼兒:兩個耳朵。師幼大聲説2,2像小鴨,水中游。

四、“神祕小屋”探險。

1、講故事。

師:我有一個神祕小屋,裏面可能……哪些勇敢的孩子想同老師一起去探險呢?

2、打開小屋(有一部分幼兒舉手了,另一部分不願意取探險幼兒就和薛老師在教室內進行踩氣球活動)師幼開火車到小屋前,觀察小屋,打開大門。

3、尋找氣球。

幼兒在屋內尋到彩色氣球(有的氣球放在高低牀的上牀,幼兒爬高取氣球)。

4、玩氣球。

拍一拍、拋一拋、碰一碰,有幼兒發現氣球內有東西

師:“哇,真的”“想取出來嗎?”

幼:想。

師:怎麼取呢?

幼:打開。

幼:踩……

師:好,現在你們就用自已想好的辦法取出它(邀請聽課老師共同參與)。

5、找朋友。

取出紙片,認紙片上的字,如果是2就找數字寶寶2做朋友……

五、好朋友一起跳舞。

取到同樣數字的幼兒和老師牽手,跳舞。

六、伸延活動《小貓釣魚》。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充分考慮到如何“防止國小傾向”活動全過程以遊戲為主,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特別是隨着音樂的身體活動,不僅讓幼兒認識自已,又找到了自已身體上與數字有關的事物。

活動中,投放了一些材料。打扮漂亮的貓寶寶;分組裝好的花片;裝有數字的彩色氣球。這些調動了幼兒的興趣,做到材料投放的有效。在小屋內,上牀有氣球,幼兒爬上牀才取下氣球,鍛鍊幼兒的攀爬技能。

課後,有個聽課老師問我,你這節課是不是想實現孩子認識1-5,初步理解數意義?我説,是啊。可後來細細一想,我真的實現了。我預定的目標的嗎?是不是每個幼兒都認識了呢?今後在活動中要注重實現活動目標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在“神祕小屋探險”時,我會和幼兒做一些進入“神祕小屋”的準備活動。如手電筒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5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瞭解缺水的危害,知道要多喝水。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幹了的水果娃娃、新鮮的水果(兩種水果的品種是一樣的)、乾落葉、濕落葉。

活動過程:

一、比較:

1、比較乾落葉與濕落葉的不同 。

2、比較幹水果娃娃與新鮮水果的不同。

二、討論:

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

三、通過討論知道自己以後要多喝水:

1、落葉缺水了就幹了,水果缺水了就皺了、爛了,小朋友缺水了會怎麼樣?

2、為了不讓自己缺水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

活動反思:

活動時我請幼兒通過摸、看、説,去感知乾落葉與濕落葉的不同、幹水果與新鮮水果的不同,討論時旭説:“乾落葉脆,手一捏就會碎,而濕落葉濕手捏時不會碎”,笑笑説:“乾落葉幹得裂了口子,濕落葉沒有”……心説“水果娃娃裏的桔子不能吃壞了,而(新鮮的桔子)另一個可以吃是好的”,瑄説“水果娃娃不好看了太醜,而另一個好看”……比較時我請幼兒學一學幹水果的樣子,小朋友不約而同的都把臉皺起來,在學新鮮水果時,大家都舒展小臉笑了起來。在充分感知了它們的不同後,我才把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告訴了幼兒,告訴幼兒乾落葉幹水果娃娃是因為缺水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還滲透了秋天有的樹落葉就是大樹媽媽為了保存水份的簡單知識。在討論小朋友缺水會怎樣時,幼兒明白了自己缺水時會大便乾燥;嘴會裂口;尿會黃等,活動後我請幼兒喝水吃水果,結果幼兒都爭着喝兩杯水,吃水果時班上還剩了一個桔子,我把它分給大家吃時,連平時最不愛吃桔子的琪琪、笑笑都爭着吃。

活動後我把這個活動佈置到了牆面上,隨時教育強化幼兒要多喝水,同時調整自然角,把乾裂腐爛的水果及水果娃娃換掉,換上了新鮮的水果及水果娃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n6d3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