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幼兒園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幼兒園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幼兒園教育論文(通用多篇)

幼兒園教育類論文範文一:幼兒園科學教育探究式學習思考 篇一

摘要: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是非常大的,正是好奇心驅使着幼兒去探索發現,在幼兒的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已經成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這不僅可以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還可以加強他們的科學素質等等,對以後的學習及生活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幼兒教育;科學教育;學習能力

當代幼兒教育方式受到社會上的廣泛關注,科學教育更加的重要。和以往的被動的“老師説,學生聽”的方式不同,探究式學習更加受到老師的青睞,以前的死板教學模式已經不受歡迎。這種探究式學習方式是注重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發現問題,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模式。那麼探究式學習究竟是如何帶領學生學習的呢,要怎樣融入到教學中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我將簡單的談一下對幼兒園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的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探究性學習真正為孩子們服好務。

一。什麼是探究性學習

所謂探究式學習,與以往的死板的教學模式不同,不在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東西,而是讓學生將被動轉化為主動,在自己的興趣,好奇心的驅使下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它與以記憶為基礎的學習不同,與基於模仿而學習的方式也不同,是一種直接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學習,從而學到科學知識,懂得科學研究方法等等。探究式學習可以分為下面幾個步驟:

1、觀察事物,提出問題。孩子的心靈是豐富多彩的,而眼睛是心靈窗口,他們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事物,同樣,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裏,他們會發現不同的問題,這樣就有了第一步,發現提出問題。

2、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個步驟可能需要老師的幫助,思維活躍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老師要支持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去嘗試。

3、得到問題的答案。學生根據自己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後,會形成自己的答案,找到問題的因果關係等等。

4、評價自己得到的答案。當學生得到自己的解釋時,都會與老師交流,並評價一番,這樣對於問題的解決以及問題的記憶也會很深刻。

5、交流探討問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會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同時可能會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形成進一步的探索。以上一個步驟是一般探究式學習的方式,每一個步驟都有其特有的意義,對於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以後的創造性以及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二。如何帶領孩子們進行探究性學習

我們都知道對於幼兒的教育不僅僅要給予他們豐富的知識與技能,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具備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正確的職業觀,教學觀。

1、首先教師要相信孩子們自己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總是一味的給予,要給孩子們機會去自己探索,不要以為他們年紀小兒忽略了他們的能力,其實幼兒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是非常強大的,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不要以自己的想法為主體,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思維,激發出他們的能力。

2、要幫助孩子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畢竟幼兒年紀還小,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不明白,身為教師要給他們一個發現問題的契機,為他們提供可以操作的材料或者是適合研究的環境。比如老師像孩子提問,為什麼小明與小剛年齡一樣,小明卻個子比較高呢?這時候孩子們就會很興奮的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老師在繼續帶領孩子們思考,小明愛喝牛奶,而小剛不愛喝,等等尋找兩個人的共同點及不同點,這樣孩子們就進行了簡單的調查。之後,教師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去尋找班級裏同學的身高及飲食情況,一步步的思考調查下去,孩子們會發現喝牛奶有助於身體長高,這樣既豐富了思考動手能力,又增長了知識。這樣他們經歷了為什麼會這樣的提出問題階段,經歷了自己去研究問題的動手階段,也瞭解了問題的結果。

3、多加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在探究性學習中,不僅僅是單一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還有孩子們自己對問題的思考,教師要多鼓勵孩子們去嘗試,大膽的實踐,一次失敗不怕,給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畢竟教師的權威性比較強,有的學生不敢説,只要學生説了,就是一種進步,同時啟發他們用多種方式去研究解決問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對以後的生活學習很有用處,多角度的思維可以讓孩子們多方面的學習科學知識。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學會觀察,感知,切身感受到問題的存在,“主動學”,讓孩子們擁有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主動的去研究問題,在操作中學習,在交流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

三。探究式學習中應避免的問題

探究式學習是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應該多多避免。

1、切忌把主體放到教師自己身上。探究式學習的是讓孩子自己探索,自己發現,孩子們的主動性非常強,所以不要把教學的主體放到自己身上,在探究方法,探究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的指導,把每一個步驟都告訴學生,這樣雖然是動手實踐了,但是並沒有主動性,反而形成了一種模仿,發揮不了探究式學習的意義,教師不妨在動手實踐時給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動手實踐,這樣既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又讓孩子們滿足了自己對問題的好奇心,對於知識的學習也深刻了。

2、多加發揮孩子們的創造性。在探究性學習中,動手實踐是很關鍵的一步,孩子們思維活躍,會想到很多的動手方式,這一點就像上面提到的,教師不要過多幹預,不要認為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世界是多彩的,孩子們會發現不同的答案,這樣鼓勵他們去發現創造,然後輔助他們學習科學知識,教師要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從孩子們的心理上去設計實驗,設計操作過程,這樣可以保持他們動手的熱情及學習的樂趣。

3、問題要活躍,不能單一。在探究性學習中,問題的操作方法是多變的,教師為學生設置的問題也是多變的,比如讓孩子們動手去解決某一個問題時,孩子們會在動手操作的同時發現新的問題,這時候教師要把新的問題帶入到實踐中,幫助孩子們解決,這樣孩子們才懂的更清楚,徹底。

四。小結

總上所述,探究性學習既豐富了幼兒的創造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培養他們動手實踐的能力,增強對於科學知識的學習效率,讓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鍊。幼兒園中的科學教育要正確合理的運用探究式學習模式,發揮這種學習模式的優勢,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青芬。幼兒園自主探究式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上)。2013(06)

幼兒園論文 篇二

摘要:幼兒園國小化就是將國小的教學內容提前到幼兒園進行,忽視了幼兒園本身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幼兒園小朋友的心理特點。這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我們必須予以正確認識清楚,並採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

關鍵詞:幼兒園國小化;主要表現;主要問題;對策分析

簡單説來,幼兒園國小化就是將國小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國小一年級的,提前到幼兒園進行。這就導致了幼兒園的教學目標沒有真正實現;導致了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真正享受到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的快樂與純真的童年,進而影響了小朋友的全面發展;應試教育的悲劇在幼兒園提前出現。根據我個人的調研,鄉鎮一級幼兒園基本上幼兒園國小化,縣市級幼兒園有擴大的趨勢,地市級和地市級以上的幼兒園稍好一點;總之,現在的幼兒園國小化有擴大的趨勢。對此,如果我們不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否則就會影響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影響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幼兒園國小化的主要表現

第一、教學內容國小化。現代中國的應試教育直接導致了國小的教學聚焦在單調地語文和數學兩門課程之上。這嚴重限制了國小生髮展的多樣性。將幼兒園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國小的語文和數學取而代之的國小化直接將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單調化。雖然這樣能夠使剛剛懂事的小朋友學到一些所謂的知識,這種內容的提前就有可能導致往後的國小學習中產生厭學甚至懼學心理的產生。

第二、教學形式國小化。由於教學內容的國小化,教學形式也只能採用完整的國小模式。這種形式典型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全採用國小的教學形式:學習拼音,認識漢字,數字計算等;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提前採用題海戰術。雖然這樣可以解放幼兒園教師在唱歌、跳舞、繪畫和遊戲等方面的繁重教學任務,但是對幼兒園小朋友的成長來説卻是一個悲哀。

第三、教學方法國小化。由於教學形式的國小化,在教學方法上也不得不國小化。幼兒園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多樣性的。為了挖掘小朋友各方面的潛力也需要採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但是一旦國小化之後,採用的教學方法就是簡單地讓小朋友讀和寫這樣一種單調的方法了。整個課堂教學不是讀書聲就是寫字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

第四、教學過程國小化。因此,在幼兒園的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完全按照國小的過程來展開,即學習知識(課堂講授)、鞏固知識(課後練習)。這樣難免會問,這是幼兒園嗎?這樣是否考慮到幼兒園小朋友特殊的心理特點?

第五、教學效果國小化。這樣在教學效果的評價上基本上就看看小朋友認識了幾個拼音、幾個漢字;會進行多少以內的加減運算;而不是看看小朋友看見了什麼,發現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在幼兒園學習是否是快樂的,等等。

因此,幼兒園國小化就讓幼兒園的小朋友提前感受國小的學習過程。

二、幼兒園國小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幼兒園國小化造成的傷害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對小朋友。

首先、影響了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幼兒園國小化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考慮到小朋友此時的心理特點,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盲目將國小的內容提前到的幼兒園進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幼兒園的小朋友是否能真正達到接受國小知識的心理能力。根據我自己的調研發現,幼兒園國小化確實可以使小朋友學習到一些知識,給人造成一種直觀的效果。但是在小朋友往後的成長過程則是遺害甚遠,典型的表現就是在心理上開始產生厭學情緒,尤其是在國小二年級開始。因為幼兒園國小化主要是將國小一年級的內容提前,因此在小朋友剛進入國小時感覺很舒服,都是在重複幼兒園的知識。但是這種重複一旦過去就是感覺壓力驟增,無所適從,厭學情緒自然到來。另外在生理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應該的健康活潑可愛的,但是由於幼兒園國小化導致了課後繁重的作業,使這些天性基本喪失,身體素質就逐漸下降。由於中國傳統中喜歡什麼頭懸梁錐刺股、面黃青燈、學海無涯苦作舟等強調學習是痛苦過程的思想,認為幼兒園國小化造成小朋友身體傷害是一種考驗過程。總之,由於幼兒園國小化導致了小朋友身心的傷害讓他們以後學習中缺乏後勁。

其次、影響了小朋友正確的學習態度的形成。幼兒園的學習其實根本就不是為了學習知識,而是為了使小朋友學會學習,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於能學習到多少知識是國小以後需要關注的重點。在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在小朋友在玩耍的過程中充分挖掘他們的好奇心,挖掘他們的學習慾望等,進而形成良好地學習態度。但是幼兒園國小化之後,小朋友的良好學習態度都還沒有養成之時就已經提前開始學習知識了,忽視了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態度的養成。

再次、影響了小朋友科學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幼兒園國小化導致了小朋友無法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由於幼兒園國小化,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固定在上課學習、課後練習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中,以致於不知道如何生活。也就是説,從幼兒園懂事開始,這些小朋友就只知道學習和練習。也許書呆子的形成和幼兒園國小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最後、影響了小朋友的全面發展。幼兒園國小化的最大弊端就是嚴重影響了小朋友的全面發展。幼兒園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小朋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等教學方面應該是多樣的。和豐富的。而幼兒園國小化在教學方面的單調性以及課後的繁重練習就不可能給小朋友以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是喪失了全面發展的可能。

因此,幼兒園國小化對小朋友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這不僅僅影響到小朋友的健康成長,如果放眼我們整個國家及其未來來考慮的話,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幼兒園國小化的對策分析

第一、從總體上分析,要認清幼兒園教學的根本目標。這不僅是對幼兒園而説,還是涉及到幼兒園的主管部門等。首先,對幼兒園的主管部門而言,要加強監管,嚴厲制止幼兒園國小化的教學。根據我的調查,幼兒園主管部門應該在幼兒園的師資方面進行嚴厲監管。幼兒園國小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幼兒園的師資來源複雜,缺乏專業教師,對幼兒園的教學目標認識不透;由於是非專業教師,也無能真正執行幼兒園教學的目標。其次,對幼兒園本身而言,需要積極地實現幼兒園的教學目標,而不能為了節省教育成本而對幼兒園的教學放任自流,甚至支持幼兒園國小化。再次,對幼兒園教師而言,本着對小朋友負責的精神,必須嚴格按照幼兒園教學目標。最後,對幼兒園的家長而言,需要改變過去那種上學就是學習知識的傳統落後觀念,積極配合幼兒園正常的教學工作。

第二、從教師角度分析,要積極引導小朋友的學習和生活。針對幼兒園小朋友的心理特點,幼兒園教師不宜對小朋友進行知識上培養與訓練,而應該在快樂中游戲中積極引導小朋友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生活習慣。關鍵就是要充分挖掘小朋友的潛力。前面論述過,此時的小朋友是一張白紙,為了在哪方面都有可能大有作為。幼兒園教師就是要充分挖掘最有可能大有作為的一個方面,予以積極引導。而不是傳授多少知識。

第三、從家長角度分析,要積極關注小朋友的全面發展。由於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小朋友在幼兒園的學習,喜歡用認識了幾個字來衡量自己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效果。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必須予以認識清楚。而應該關注小朋友是否是快樂的,有沒有發現什麼新的問題,學會什麼新的遊戲等,而不是單一的知識。另外現在還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有些家長就是把幼兒園當成了保姆,只要小孩安全,有個人照顧就滿足了,對幼兒園提出的需要家長配合的教學要求不聞不問。這樣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也不可能實現幼兒園小朋友的全面發展。

總之,幼兒園國小化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從各個方面採取有效措施予以堅決制止。在幼兒園還沒有真正納入國民教育的序列的時候,幼兒園國小化要消除還需要各方面擔負起這個重要責任來。如果忘記這份責任,幼兒園國小化將不可避免。由於幼兒園教育沒有真正納入國民教育的序列,政府部門缺乏監管的制度依據;而幼兒園也樂於採用這種低成本的教育模式;幼兒園教師更是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擺脱繁重的教學任務;對家長而言可以看見幼兒園教育的直觀效果;唯獨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不自覺中承受着這樣重大的傷害。因此,需要我們的社會認清這個歷史使命,對我們的下一代負起一份歷史的責任,給幼兒園教育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三

1、引言

教育事業的改革促進着學校和教師更加註重在教育中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因此也更加看重對學生全方面能力的增長。在幼兒教育當中,要秉承將遊戲作為基本活動,將教育內容藴含在其中的要求。幼兒的年紀導致他們每天會花費更多的時間用在遊戲上面,這也就説明了在幼兒教育當中需要將教學內容混合在幼兒每天的遊戲當中,這樣才能使幼兒在遊戲中鍛鍊到自身的技能,獲取一些有用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容易引起幼兒的反感,能夠讓幼兒在活動中找尋到快樂,促進教學成效。在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遊戲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創造了有利於教學的良好氛圍,實現了知識技巧教學和綜合素質教育的雙贏。

2、用講故事的表演形式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2.1、用講故事的形式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

在幼兒園大班的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要充分分析當下幼兒感興趣的點和他們當前能夠接受事業的最高限度,通過分析幼兒本身的生長環境和他們表現出的喜愛事物來選擇最恰當的故事提升幼兒繪畫的興趣。幼兒教師只有本身瞭解幼兒的心理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幼兒大班的美術教學成效,開展更加有趣的遊戲美術教學活動。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選擇當下幼兒最喜歡的故事,將其融入到美術教學的內容當中,通過表演和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幼兒們來進行繪畫作業,完成自己有趣的繪畫作品。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講述“獅子王”的故事,在講完了小獅子加冕為王的故事之後,幼兒教師可以通過扮演的形式,用道具來裝扮成獅子王(裝扮自己或者選擇一個小朋友進行裝扮)。讓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幼兒教師提供的裝扮道具來畫出你們心目中的獅子王。同時,幼兒教師還要注意在其中教授給小朋友們一些繪畫技巧和對獅子的簡單認知,如:獅子的毛髮是卷卷的、眼睛是圓圓的、嘴巴是大大的、牙齒又白又尖,還有着像半月一樣的耳朵。這樣的描述會在幼兒心目中形成一個獅子的具體形象,然後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把獅子王畫出來。這種將美術教學藴含在日常遊戲當中的教學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幼兒對繪畫的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提升了自我的實踐動手能力,開發了自己的創新思維。

2.2、用講故事的方式發散幼兒繪畫的思維

除了利用講故事的遊戲方式來提高幼兒繪畫的興趣以外,還能有效地拓展幼兒的繪畫思維,使幼兒將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揮到繪畫當中。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本身已經在很多渠道當中聽過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不管是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都有了一定的認知。因此,單純講故事的形式只能很簡單地吸引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參與到遊戲繪畫當中,所以,幼兒教師要啟用全面的故事教學方式,讓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自己來創造全新的故事,並且將其繪畫在自己的作品當中。

例如傳統的改編故事,根據幼兒男女生的不同可以讓他們創造出不同屬性的故事,男生更多願意改變具有戰鬥性質的有趣故事,常見的是將奧特曼和外星人聯繫在一起繪畫出一起打鬥的故事;而女生則會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諸如灰姑娘婚後的美滿結局或者小美人魚不再變成泡沫的圓滿結尾。這些創造性的故事因幼兒本身喜好的故事不同而出現個性化的差異,幼兒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創造出的有趣故事,對幼兒繪畫的故事進行客觀的點評,分析幼兒在故事繪畫當中表現的有趣內涵,提高幼兒的繪畫技巧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3、用趨向於遊戲化的繪畫內容開展幼兒美術教學

3.1、繪畫內容從幼兒喜愛的題材中選擇

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教學是幼兒教師安排繪畫內容,而遊戲化美術教學的模式則更多要求幼兒教師將這一選擇權交還給幼兒。因此在遊戲化的幼兒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們本身來選擇繪畫的內容,讓幼兒們根據當天遊戲的內容來繪畫遊戲的場景,使得繪畫的內容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故事、表演歌舞等方式促使幼兒選擇和開發更加有趣的繪畫內容,使得幼兒在美術課程中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升。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這種教學方式也表現出更加尊重幼兒學習當中的主導地位,將適合大班年齡層次和階段的內容充分運用到繪畫當中,拓展了幼兒的繪畫題材。

3.2、繪畫的題材呈現出多樣化的遊戲性

最後,幼兒園大班美術課程的教學繪畫題材也應該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遊戲性。在傳統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幼兒教師更多趨向於教授幼兒們繪畫技巧和繪畫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對幼兒繪畫實踐能力的開發和培養。因此,現階段遊戲化的幼兒美術課程教學應該呈現出多樣化的遊戲題材,讓幼兒們通過遊戲題材着手進行繪畫,在題材中展示出多元化的特點和發展方向,讓幼兒們利用在學習生活中充足的遊戲素材完成繪畫任務,將幼兒內心當中愛玩的天性發揮到繪畫教學當中,促使幼兒提高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其和遊戲聯繫在一起,更加願意參與到繪畫任務當中,提升自我的繪畫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遊戲教學模式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遊戲對於幼兒園大班開展美術教學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地完善現階段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的方式,將幼兒學習美術課程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達到促進幼兒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越。遊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研究[D]。廣西師範大學,2014.

[2]張海鳳。遊戲在幼兒園大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現狀探討[J]。青年作家,2015,(6):149.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四

【摘要】幼兒教育中的遊戲精神不僅體現了每一名幼兒在進行遊戲學習環節中所追求的價值體驗,同時也是對幼兒遊戲精髓與靈魂的一種延續與創新。然而在實際的幼兒遊戲教育中,則是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其內容與推廣中存在了一定的缺失,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這種現狀及其重建進行研究與討論,希望能夠為廣大的同行業從業人員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幼兒教育;遊戲精神;缺失與重建

作為一種愉快與自由、創新與繼承、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產物,遊戲不僅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存在方式,同時也是一項幼兒進行認知社會、感知世界的一項基本權利。然而在實際的幼兒教育環節中,幼兒遊戲的異化現象可以説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幼兒教師自身授課情況入手來查找問題的根源,通過對呼喚幼兒遊戲理性迴歸入手,通過對這種缺失的重建不補充來提升整體的幼兒教育水平。

一、現階段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中的缺失

1、良好的幼兒教育遊戲精神不僅包括了實現教育管理的自我超越,同時還包括對幼兒的遊戲地位進行重新確認,幫助每一名遊戲參與者都能夠在樹立良好的互動型師生關係的同時,達成一種雙向共贏。

愉悦與自由的精神的缺失。作為遊戲的主人,幼兒在展開遊戲活動的同時我們教師必須要為他們提供一種開放、全新的自由世界,通過擺脱傳統的教育手段約束為出發,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喧鬧與紛雜的環境中走出來,成為一名真正的“自由遊戲人”。然而在這種環境中,我們還應當重視幼兒遊戲的選題、規則制定與相關的遊戲材料搭配,從幼兒產生的相關思想出發尋求一定的合作,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遊戲活動很多情況下都是通過教師的“導演”來開展的,如此一來便缺少了本應當有的幼兒之間的溝通,無形之中又將幼兒的。主體地位進行了轉移。

2、遊戲精神中的教學化傾向問題。遊戲教育的意義主要在於通過遊戲來搭建一條連接知識與學生的平台,來傳遞給學生一種知識的理解,然而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中這種遊戲精神中依舊包含了較強的教學化傾向。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很容易為了幼兒能夠在短期時間來實現既定的知識技能,久而久之幼兒便失去了最為基本的主導權。

3、遊戲的極端化傾向嚴重。在日常的遊戲教學環節中,幼兒教師由於思想上的轉變並不及時,很容易導致因為幼兒指導策略所造成的幼兒遊戲中斷或者無法進行。而還有一部分幼兒教師會由於對學生的管理過於寬鬆,而無法科學的把控好遊戲現場的秩序,只要學生不出現安全事故教師便完事大吉,無論是前面的“一言堂”遊戲教學還是後者提到的“放羊式”遊戲教學都無法對新時期下的幼兒發展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幼兒教師遊戲精神的重建

1、轉變思想重新樹立幼兒的“主體遊戲人”地位。遊戲精神作為一種和諧、自由的理念體現,同時也是最大程度上體現了“過程便是結果”的超功利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應當格外重視遊戲精神的重建工作,利用轉變思想來強調自我超越與自我修煉,以此來將遊戲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幼兒教師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理性的組織幼兒教學遊戲互動,從擺脱功利主義教學思想的束縛入手來扭轉不利局面。其次,要捍衞好幼兒在遊戲環節中的權利與地位,幫助每一名幼兒都能夠在遊戲場上不斷挖掘自己優點、發現自己的潛能。

2、教師做好遊戲互動的“玩伴”角色。在幼兒階段的遊戲教學中,教師與其他環境、道具、空間設施等一樣重要。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名幼兒教師都必須要做好孩子們的“玩伴”通過協助喲而進行玩耍與遊戲,來杜絕傳統教學手段的“越俎代庖”,最終發揮幼兒教師在遊戲精神教學環境下的最大智能與功效。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學員們才能夠在不斷的遊戲教學中產生無限的靈感與衝動,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學習角色中來。

3、構建良好的合作與對話互動關係。與傳統教學手段最大的差異便是幼兒遊戲精神充滿了對孩子們的終極關愛,也從教學本質上實現了幼兒遊戲精神的理性迴歸。現階段的師生關係中最大的問題便是由於教師與幼兒之間權利不對稱所產生的話語權失衡,而遊戲精神下的教學則是能夠很好的改變這種困境。而在這種環境下所建立的師生關係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係,更多的是一種多向性、多邊性的互動師生關係。在這種寬鬆的環境中幼兒的天性才能夠得以釋放,他們的激情與夢想才能夠伴隨着時間的流失而變得現實而具體。

三、結論

記得德國的加達默而曾經説過,人類的每一項遊戲活動均玩味着某種東西,而“某種東西”指的就是我們本文提到的“遊戲精神”。遊戲作為世間被喜聞樂見的東西,無論是處於萌芽階段的幼兒還是成年人都樂此不彼。特別是對於現階段的幼兒教育來講,遊戲不僅僅是孩子們純潔、天真、快樂的抒發渠道,同時也是幫助他們打開一扇全新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我們必須要從良好的智力培養與有效引導入手,幫助每一名孩子們都能夠通過無限的潛能來挖掘他們內在的優點。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這種遊戲精神來幫助每一名幼兒學員都能夠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學會如何去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

參考文獻:

[1]韓瑞敏。幼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重建[D]。河南師範大學,2016.

[2]黃進。遊戲精神的缺失:幼兒園教育中的反遊戲精神批判[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6-83.

[3]黃甜。幼兒園教育中游戲精神的缺失與合理應對思考[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7(12)。

幼兒園教育類論文範文二: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 篇五

摘要:不僅加大科學教育內容的研究力度,還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雙向溝通。幼兒科學教育研究是一個兼及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對於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4]。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教育

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涉及的是教師“教什麼”和幼兒“學什麼”的重要問題。在幼兒園課程領域中,沒有哪個領域的內容比科學領域更廣泛和龐雜。這意味着幼兒教師選擇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有更大的空間和彈性,但也可能給教師選擇內容帶來困惑和爭議,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的科學性難以保證。活動內容是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的載體,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依據。在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背景下,有必要審思教師對幼兒科學活動內容選擇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並針對實際提出幾點建議,以期促進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的適宜性。

一、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選擇不夠均衡

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無外乎幾種途徑:一是從現成的教學參考書或者優秀教案集選取,如福建省在2012年推出一套《領域活動指導》的教育用書,包括小中大班五大領域共六冊,有些園直接從中選擇認為是適合該班幼兒的內容。二是在近期開展的主題活動安排相關的科學內容,如有個教師針對該班初入園小班的實際,開展“幼兒園裏真快樂”的主題,安排了認識玩具的科學活動。三是教師出外學習或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一些“優秀活動設計”,就把它們“拿來”或者修改成本班的科學活動內容。如模仿某名師的科學活動內容。四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生活中突發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生成的科學活動主題,如教師發現最近幼兒關注“海洋生物”而設計了相關的活動。與中國小全國或全省統一教材(課標)不同,幼兒園科學活動內容來源多樣,可提供借鑑的參考書也很多,教師的選擇面寬、可靈活處理,帶來的負效應是隨意選擇、內容不均衡。如有個教師自己害怕動物,在她班上幾乎不開展認識動物的科學活動;某園為追求“科學教育生活化”,教師經常組織幼兒開展蒸饅頭、做糕點、煮小吃等開展所謂的“生活化”科學活動;有些園為體現“做中學”的教育特色,所選擇的多是物理科學領域的內容[1]。按照《綱要》《指南》精神,科學教育要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興趣,讓幼兒通過探索獲得廣泛的科學經驗,這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也為幼兒今後進一步的科學學習奠定基礎。全憑教師的個人理解、偏好和專長選擇、組織內容,容易出現內容不均衡、不適宜等問題。

(二)內容選擇難度適宜性差

一是教師不能確定哪些內容適合不同年齡班的幼兒,無法確定活動內容是否與幼兒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是否匹配。有時是內容難度過大,如有位教師組織“有趣的海綿寶寶”的小班活動,內容是“感知海綿有彈性”,而且要求幼兒“初步學習猜想與驗證”的方法,內容超出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有時是內容難度幼兒年齡班不匹配,如把探索“凹凸透鏡”的內容安排在前(中班),而探索“平面鏡”內容安排在後(大班);把認識“空氣的祕密”內容安排在前,而把認識“好玩的風”內容置後……由於對活動內容難度把握不當會出現有時幼兒“探而難究”,有時幼兒因為內容缺乏挑戰性而“吃不飽”的現象。二是同一內容在不同年齡班都開展,前後重複,在探究點和探究難度上沒有差別,處於同義重複階段。如在小班下學期和大班上學期都有“(給)水搬家”的主題,其內容都是“運用工具運水”;在中班和大班均安排幼兒探索“沉與浮”;認識“磁鐵吸引鐵製品”這項內容在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活動都可以找到;關於“季節”的內容,其深度在小、中、大三個階段之間沒有遞進關係……教師不考慮幼兒年齡差異而將相同內容重複安排在不同年齡班,內容前後重複,難度要求卻沒有提高,缺乏層次性。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可能在探究興趣、需要、經驗、學習能力以及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實踐中無法準確區分科學知識的難度,使科學活動內容對特定年齡段的幼兒來説難度適宜性較差。

(三)喜“新”厭“舊”,內容的科學性差

當前,幼兒教師熱衷於生成“新”內容,忽視經典的“舊”內容。在幼兒教育期刊或網站上、骨幹教師的展示活動或教學競賽等場合,總會出現一些在幾年前沒有的“新穎”活動。對於科學教育傳統的經典內容,教師一般不會選為科學展示課的內容。如沉浮游戲、磁鐵實驗,按照一位老師的話説是“這些活動都太濫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下面列舉幾項近年來較受推崇的科學活動內容:

(1)“拱形的祕密”(發現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現象),

(2)“瓶中吹氣球”(瞭解在瓶中吹氣球與瓶中空氣壓力的關係),

(3)“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發現皮搋子家族的吸附能力,瞭解空氣與吸附之間的祕密)。仔細推敲,諸如這些所謂“新”科學活動存在表述不嚴謹、內容把握出現偏差甚至錯誤等問題。如“拱形的祕密”這一內容,拱形(殼體結構)是物體材料的結構之一,幼兒生活中和自然界隨處可見拱形狀的建築及物品,如拱橋、拱門、安全帽、龜殼等。如果選擇該項內容,根據《指南》科學探究5-6歲的目標要求,幼兒探究“拱形的祕密”內容可定位在“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上,而不是探尋“拱形面能承受較大力”的這種看不見“力”的原理。(2)(3)的內容涉及空氣壓力問題超出幼兒的水平,幼兒很難體驗。在瓶子中能否把氣球吹大除了與空氣壓力因素有關,還受到幼兒吹氣的技巧、瓶子大小等因素影響,有些幼兒恰好是具備吹氣技巧把氣球吹得較大佔滿瓶子的空間,但他們所能發現的是該瓶子底部有洞,很難把吹氣球與空氣壓力聯繫在一起。皮搋子和吸盤掛鈎是利用空氣壓力製成的工具(利用真空原理)。幼兒操作後所能體驗的是“我很用力壓,吸盤才能掛在牆上”,很難揭示其背後的原理:把吸盤裏的空氣排出來(排出的空氣是看不見的),吸盤掛鈎就能牢牢吸在牆上。幼兒能探索的是這些工具在什麼地方吸能吸得牢,影響因素有哪些。這樣的內容才切合《指南》科學探究5-6歲的目標要求“探索並發現常見物理現象的影響因素”。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確實也要與時俱進。適當增加一些反映時代發展、幼兒喜歡又能探究的內容是必要而且必需的,前提是教師必須深入把握內容的實質而且能準確定位!有些科學的經典內容經過幾代人若干年的研究,有比較成熟的方案和經驗可以參考(當然也有一些內容會被時代和幼教發展所淘汰)。與之不同的是,教師們熱衷“生成”的新內容,名為“創新”卻往往事與願違,反而會擠佔留給傳統、經典科學內容的時間。科學教育的內容首先必須遵循科學性的要求,實踐中教師對於自己都沒有正確理解的內容,就組織幼兒去探索其中的祕密,已經違背了科學性的要求。

(四)內容不能準確反映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

這也是目前教師選擇內容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存在兩種典型的情形:一是內容空洞,沒有指向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目前許多科學活動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熱鬧”、幼兒“興奮”,其內容盲目追求趣味性而缺少一個明確的核心概念。如某教師組織的“秋天的水果”科學活動:瞭解秋天水果的種類,知道正確吃水果的方法,愛吃水果。她的依據是“領域書上就是這麼寫的呀,而且吃水果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我就按照書上的內容來上了”。分析其內容,第一點勉強與科學領域沾邊,但對中班幼兒只是瞭解秋天水果的種類,顯然是低估幼兒的前期經驗,無法激發幼兒的深層探究慾望。水果可以直接吃、去皮或連皮吃、榨汁、做成沙拉或罐頭、烹調成各種花樣繁多的美食……隨着人們生活方式的多樣和各種生活小家電出現,水果吃法簡直五花八門,何來“正確”之説?從“吃水果方法、愛吃水果”這一內容看,第二、三點比較偏向“健康”領域,並不是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如果缺少一個值得探究的科學核心概念,探究活動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和價值。二是內容過於追求全面,一次活動同時包含多個科學核心概念。教師在選定科學活動內容時,往往在一次活動中包含多個科學核心概念。有位教師組織有關磁鐵的科學活動,內容是“磁鐵的特性”,而“磁鐵”包含“磁鐵能夠吸引鐵製品,磁力能夠穿透一些材料,不同的磁鐵有不同的磁力,磁鐵兩端磁力最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等特性。又如這次“落下來”科學活動,至少包括三個核心概念:“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着落”、“不同物體着落速度不同”、“改變物體着落的速度”。這樣的內容包含多個核心科學概念,由於核心概念過量,致使探究活動內容龐雜,真正需要探究的題目很難得到有效解決。當代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強調兒童的探究必須圍繞着核心概念展開[2]。科學教育強調基於少量的核心概念展開深入的學習,“少即多”[3]。如果一個活動內容的核心概念缺少或者太多都被認為是不適宜的,因為這會導致幼兒在探究“走過場”,每個環節都淺嘗輒止,無法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也就無法體驗到探索發現的興奮和滿足感。

二、教師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標準規定

比較寬泛,給教師選擇內容帶來諸多困難我國幼兒園階段還沒有統一科學教育內容標準,2001年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2012年頒發的《指南》這兩個重要幼教法規均沒有詳細規定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範圍。《綱要》在“內容與要求”中宏觀概括出科學教育內容: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生活中的科學技術,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指南》舉例性提出六方面的科學內容:常見的動植物、常見物體與材料、常見物理現象、天氣與季節變化、科技產品和環境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由於缺乏全面系統的科學教育內容框架的支持,沒有統一的“考試”,“教什麼”“學什麼”的內容寬泛,給教師選擇科學教育內容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是教師選擇內容存在諸多問題的客觀原因。

(二)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不足,難以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

有一項研究表明,近十年來我國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是對幼兒科學教育目標、內容方面研究成果較少,力量薄弱[4]。而各種參考書、教案集雖然繁多但編寫質量不高,提供的科學活動內容本身不科學,甚至出現一些明顯的概念性錯誤,如小班科學活動“海綿”內容定位為“認識彈性”,把有關“水的張力”概念誤為“水的粘附力”等。對實踐中幼兒教師選擇、組織內容不僅幫助不大甚至誤導。哪些內容適合幼兒,各年齡班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安排和銜接,該活動內容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是什麼、如果包含多個核心概念又該如何合理分解……這些問題均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因此難以對當前幼兒教師選擇內容起到指引的作用:“研究者能不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比如明確告訴我們哪些科學概念值得教師組織幼兒去探究?小中大班幼兒可以分別去探究哪些科學內容?”[5]

(三)職前培養職後培訓的不足,使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比較貧乏

我國幼兒教師總體學歷偏低,科學素養較弱。他們大多為文科背景出身,缺乏相應的科學背景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以及科學教育的先進理念,自身缺乏對科學內容的認識和理解。在職前培養階段,學前教育專業“五大領域”教育課程中,比起其他領域有先修課程作為基礎,如健康領域教育先修課程有學前衞生學、學前心理學等關係較密切的學科,語言領域教育有大學語文和兒童文學作為知識基礎課程。而科學教育領域只有單獨一門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幼兒教師由於先前在理科學習的不愉快經歷而學習興趣不高,很多幼兒教師表示“科學領域太難,很多科學知識自己都不會,別説教幼兒了!”他們科學知識貯備不足,如將物體的“滾動”、“轉動”混淆,他們自身都不清楚所開展活動中包含的科學核心概念。在職後培訓中比較傾向於幼兒科學教育實施方面,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本身的解讀和選擇的關注不多。林筱彬在對與在職教師的訪談中瞭解到,教師現在獲得科學基礎知識的途徑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學習或者參加幼兒園課程審議獲得,其科學內容知識大都是在準備組織活動時臨時得以補充的[6]。總體上看,幼兒教師的科學課程知識比較貧乏,對同一主題在不同年齡班的學習重點及其區別與聯繫認識不清[7]。他們認為,探究活動就是幼兒想探究什麼就探究什麼,願意探究什麼就探究什麼,只要是跟某個事物有關的概念都可以探究,並不對某一個主題下所包含的概念做分析,也不明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因此,在確定活動內容上就非常籠統、含糊,對各年齡班的科學主題與內容定位也不夠清晰,無法為不同年齡班幼兒選擇適合的內容。

三、提升教師對科學活動內容選擇能力的建議

(一)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加強對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協同研究

不僅加大科學教育內容的研究力度,還要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雙向溝通。幼兒科學教育研究是一個兼及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領域,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對於幼兒科學教育研究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4]。這對科學教育活動內容研究同樣適用。一是可以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幼教教研員與一線教師構建研究共同體,在《綱要》《指南》指引下,對如何劃分幼兒科學教育內容的範圍、如何把握科學領域各項目內容的核心經驗、具體內容如何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如何為不同年齡班幼兒選編適宜的活動內容等開展合作研究,其成果嘗試轉化來指導實踐。二是重新編寫或者審定已有的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教學參考用書。中國小採取“一綱多本”多種教材發行的經驗可資借鑑,各地區可以由相關部門牽頭編制適合本地區的高質量教參。要改變幼兒園教材以第一線教師為主要編寫隊伍的局面,不僅需要高校教師、教研員和幼兒教師參與編制教參來保證內容的適宜性,還要吸收自然科學領域的專業教師參與來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在編寫體例上要有創新,以前教參只有目標、準備、活動指導建議等內容,新編的教參要增加內容分析、背景知識或資料提供,可提供少量較詳細的、基於核心概念的主題活動教案以供幼兒教師尤其是新手教師參考。為教師選擇和準備一批經典而優秀的教學材料作為共同研討的內容,這樣教師自然就會將備課的重點轉向“吃透幼兒”。教參內容選編要遵循科學性與啟蒙性、廣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與季節性、時代性與民族性等原則[8],儘量做到適宜、均衡和連續。

(二)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加強幼兒教師在科學領域的培養與培訓

“PCK”是一種對教學產生影響的學科知識,它使教師能夠理解如何對某個學科的主要內容和議題進行表述以適合學習者不同的能力與興趣。“PCK”包括科學課程知識、學前兒童發展知識、教師科學教育方法策略知識以及科學學習評價知識四個方面,它能使教學效能最大化。在教師培養的職前和職後階段,都要為教師提供豐富科學課程知識體系以及加強科學教育內容的相關培訓。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科學素養,入學時可文理兼招和鼓勵理科背景的學生進入幼兒教師隊伍,學前教育專業增設科學教育方向,要適當開設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選修課程,增大科學教育課程的比例和增加實踐機會,以促進教師整體科學素養水平的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基於幼兒園科學領域的核心概念展開教學,為教師以後工作中正確處理科學教育內容奠定基礎。目前,幼兒園教師職後培訓一般採取理論講座、名師公開教學觀摩和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模式,着重點在教學策略方面,對幼兒教師如何正確掌握幼兒園科學領域內容、如何將科學領域內容知識進行轉化融合於科學教育活動中關注不夠。因此,以提升教師“PCK”為核心重構教師培訓框架內容[9],有機地將教師的三類知識(關於內容的本體性知識、關於兒童的條件性知識、關於方法的實踐性知識)在基於教學實踐情境和活動案例的分析與反思中整合提升為一種動態化的、帶有實踐性、建構性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對於教師優化和改進教學、提升自身的專業實踐智慧具有更強大的支撐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教師選擇科學活動內容現狀的目的。

(三)教師要掌握幼兒科學活動內容選擇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幼兒教師要有“目標”意識,深入學習和領會《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要求,對科學活動內容選擇的範圍要心中有數,教師宜選擇幼兒可以直接探究的內容,將複雜、抽象的科學知識寓於簡單的現象之中呈現出來,做到“心中有內容”;要熟悉《指南》中小中大班幼兒的典型表現,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在選擇不同年齡班的內容要適合該段幼兒的興趣、需要以及認知和經驗水平,“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即使是同一科學主題,由於各年齡幼兒的年齡拓點不同,教師也宜分層次安排活動內容,做到“眼中有幼兒”。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創造性使用教學參考書、向名師學習、園內的課程審議、從幼兒的興趣點和問題生成等,使科學活動內容適宜、均衡。其次,教師在選擇幼兒科學活動內容要判斷:內容不在於新或舊,關鍵視其是否適宜?教師不妨多組織幼兒喜歡的傳統內容,如動植物、沙、水、聲、光、電等,如果教師對活動內容比較有把握,就能把關注點放在觀察和推進“幼兒的科學學習”上。當然不排斥將一些適宜的新主題納入科學活動的內容,對於一些只為“吸引眼球”的科學“新內容”要敬而遠之。第三,教師平時可通過閲讀科普報刊、書籍,觀看影像,瀏覽科普網站(如“做中學”科普網)等各種途徑積累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趣、培育科學觀念。在選擇具體活動主題時,要注重對活動主題所涉及的科學概念和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且要了解和掌握該主題所涉及的核心科學概念,力求使幼兒科學探究的主題和內容指向核心科學概念。如上述“秋天的水果”可將內容調整為“秋天水果的多樣性及分類”,只有圍繞這一明確的核心概念組織活動內容,引導幼兒展開探究,幼兒探究才有方向、意義。把握事實與主題背後所隱含的核心概念有兩種思路:一是預設性的,確定核心概念———尋找具有典型意義的主題(一個或多個)———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多個內容和事實;二是生成性的,收集幼兒關注的諸多事物或提出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判斷出哪些內容和事實與核心概念有關)———將問題、內容進行分類,構成有意義的指向核心概念的不同主題[2]。教師選擇內容注意預設性和生成性的結合,要形成對實際進行的活動目標、內容結構進行反思的意識,當發現預設活動內容、進度不符合幼兒時,要靈活調整原來計劃,因勢利導,生成新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活動中目標設定更有意義和價值,材料選擇和提供更適宜和富有建設性,活動指導中的提問和互動更有針對性和成效性。

參考文獻

1、關於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在幼兒園之間的分配問題桂磊學前教育研究2004-03-01

2、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第一幼兒園課題組;師雲鳳;學前教育研究2006-01-30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遊戲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篇六

摘要:幼兒期是孩子們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的各項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及接受能力均在發展提升的時期,遊戲教育策略比較受幼兒的歡迎,而且遊戲的趣味性是幼兒能夠有效配合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重點探究了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並且探究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遊戲教育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遊戲;有效應用;教育策略

幼兒教育過程中操作最為簡易的方法就是運用遊戲教學。幼兒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人的各項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及接受能力等均處在發展提升的時期,遊戲教育策略比較受幼兒的歡迎。遊戲教育的第一個特點是遊戲的趣味性,它是幼兒能夠有效配合提高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第二個特點是娛樂性,愛玩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教育策略的實施運用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教育,不斷提升認知水平;第三個特點是啟發性,幼兒教師把啟發性與開導性項目加入遊戲教學方法中,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幼兒受到心靈的薰陶與感染,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觀察力、感受力,而且可以激發他們的思考力與創新能力;第四個特點是互動交流性,幼兒親身參與體驗遊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之間需要進行相應的溝通交流,有利於幼兒更加有效地接觸人際關係,從而鞏固自己的社會屬性,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並且取長補短,互相幫助。

一、幼兒教育教學中實施遊戲教育策略的原因

1、遊戲能夠很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幼兒教育明確指出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教育的首要工作。如果在幼兒教學和教育活動中選擇,首先應當順應幼兒愛玩的天性,為幼兒們開拓較為廣泛的遊戲空間,讓幼兒能夠有效開展各類遊戲,以保證天性不受到壓制,並且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在需要。遊戲會使幼兒有效獲得快樂,而快樂的心情能夠保持幼兒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狀態,進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2、遊戲教育在豐富幼兒知識的同時,可以鍛鍊發展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遊戲方式內容多種多樣,而且多姿多彩,遊戲形式中往往包含諸多教育因素。良好有趣的遊戲教育,讓幼兒可以有效感知自身與周圍的一切,使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與創造能力等均得到有效激發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益智型的遊戲項目更能有效豐富幼兒的知識與生活常識,使幼兒開始對生活初步瞭解。有的遊戲項目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幼兒會掌握一些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能力,並且使觀察、探索、比較及驗證等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有的遊戲可以鍛鍊幼兒的感性能力,有的遊戲項目可以鍛鍊幼兒的理性能力,通過多種遊戲方式的綜合運用,幼兒的綜合能力會得到初步完善。

3、遊戲教育能夠幫助促進幼兒情感與人格的形成。幼兒教育工作的最重點應放在對幼兒情感與人格的培養上,良好的情感與人格修養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在遊戲教學活動中,幼兒既是遊戲的參與者,又是情感的體驗者。參與遊戲活動中,幼兒會帶着一定的情感與情緒,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的情緒變化會受到遊戲互動的影響與制約,變化較多的遊戲活動類型能夠使幼兒獲得更多的心情與情緒體驗,這樣有助於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為將來的情感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並且促進完善人格的形成,使幼兒在未來可以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自我發展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4、遊戲教育可以充分發展幼兒的社會能力。可以説遊戲項目是幼兒接受教育期間最為喜愛的活動,同時是幼兒之間互相交往、溝通交流的最好方式,它能夠使幼兒在玩中主動學習且在逐漸接觸同伴的過程中擴展自身的社會屬性,養成願意與別人交往的好習慣。幼兒教師要注意的是,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們的引導與告誡也會發揮重大的引導作用。比如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友好善待朋友,與小夥伴和諧相處;在一起玩玩具時應當學會禮讓與謙虛,不要爭搶。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和諧、親密、友善的關係,並長時間進行鞏固充實。在遊戲進行過程中,幼兒還可以充分鍛鍊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不斷增加社會交往的經驗,不斷提升幼兒將來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幼兒教育中實施遊戲教育的有效策略

1、遊戲教育策略在一般教學項目中的運用。幼兒教師應當適當將遊戲教育模式引進一般的教學項目中,通過廣泛的遊戲項目的開展,激發幼兒接受教育的興趣與積極性。比如把遊戲教育模式帶進童話故事的講述中,在《小紅帽》童話故事教學中,可以讓兒童進行角色扮演,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力扮演小紅帽的形象,並在集體中進行統一展示,增加遊戲教育的樂趣。在講述《醜小鴨》童話故事中,可以採取故事接龍講述的方式,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遊戲教育策略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體育項目遊戲教育應當適合幼兒動作發展的順序和接受規律。充分堅持由淺入深與循序漸進的原則,以有效地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為目標。體育類遊戲應當既滿足幼兒個體的興趣和需要,更發揮他們活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3、遊戲教育策略在幼兒自由活動時的運用。在幼兒自由活動的時間,教師應當善於觀察幼兒的行為特點及遊戲的興趣點,向幼兒介紹具有適應性的遊戲方式,比如傳統的跳房子、跳皮筋及沙包遊戲等,這樣可有效豐富幼兒的課外遊戲生活,也能夠達到鍛鍊身心的目的。總之,幼兒教育教學中,遊戲教育模式的運用早已不新鮮,在當下幼兒遊戲教育受到重視的背景下,幼兒教師應當高度重視遊戲教育的重要應用價值與意義,充分掌握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瞭解遊戲教育的基本特點,並探討科學有效的遊戲教育策略,為幼兒的學生與成長提供良好的遊戲教學模式。

作者:薛褚亞單位:張家港市德美幼兒園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幼兒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篇七

摘要:在現代教育理論影響下,人們對現代教育技術更加關注。新時期,幼兒教育已經進入到現代化、智能化的教學階段,因而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幼兒教育中是大勢所趨。首先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結合幼兒教育發展實際,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促進幼兒教學發展。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幼兒教學;素質教育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已經逐步滲透到幼兒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主要包括了虛擬仿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衞星通訊技術、音像技術以及多媒體網絡技術等。幼兒教育教學中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促進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因而,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應用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1、有利於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幼兒階段是素質教育的起步階段,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夠使普通教育理念與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有利於促進幼兒教師傳統教育觀念的轉變[1]。把現代科學技術滲透到幼兒教育中,使幼兒教育與時俱進,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2、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傳播快、內容豐富、實效性強等特點,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幼兒,使幼兒形成清晰直觀性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2]。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更加符合幼兒喜歡新奇,對事物充滿好奇的心理,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利於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有利於增強幼兒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情境,增強幼兒情感體驗

在傳統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往往採用固化的教育方式,不僅忽略了幼兒的個性化特徵,久而久之,還會降低幼兒的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藉助現代教育技術,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快樂的氛圍中,增強情感體驗[3]。例如,在語文知識內容學習的課堂上,尤其是在語言學習模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在課前準備好視頻教學課件,並以圖標的形式在電腦桌面上展示,大班的幼兒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與愛好來選擇自己想要進行語言練習的內容,進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對話練習。又如,在舞蹈表演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媒體視頻,向幼兒展示出風格各異的兒歌、舞蹈。在《化蝶》舞蹈的學習中,教師利用教學課件把角色與音樂進行有機融合,使幼兒對蝴蝶飛舞的情景有直觀形象的感知,從而激發幼兒的表演興趣,而且舞蹈動作十分形象。

2、遊戲教學,加深理解

遊戲化教學方式是實現快樂教學的基本途徑,同時對幼兒表達能力的提高、身心健康發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都有重要的意義[4]。遊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幼兒實現精神成長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遊戲中,幼兒可以全身心投入,不分主客體,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盡情交流與溝通。在充分的互動中,拓展思維,加深理解。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首先播放相關視頻,通過動態化的視頻,使幼兒對故事中小蝌蚪與鵝媽媽、烏龜媽媽及魚媽媽之間的對話內容有所瞭解,之後將幼兒進行隨機分組,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幼兒開展《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同時,教師要可以播放相關音樂,營造出良好的遊戲氛圍。在遊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豐富對話內容。][另外,由於幼兒在這個階段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生活化角色模仿的遊戲活動。教師可以與幼兒家長一同進行聯合教學,家長利用數碼相機把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地把這些視頻播放,引導幼兒對這些生活角色進行扮演,不僅能夠縮短教師的講解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還由於幼兒對生活中的這些事物及交際比較熟悉,因而,理解和模仿起來比較容易。在角色扮演的遊戲中,引導幼兒積極發現問題,使幼兒的得到發展。同時由於幼兒會對一些問題產生不同的觀點,此時,教師同樣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獲取相關的影像資料,對問題進行解答。比如,對於一些中班的幼兒,他們對坐公交車要不要買票出現了不同的意見,對此,可以播放乘車要買票的視頻資料,當幼兒看到上車要主動買票或者出示月票的鏡頭後,就會懂得上車要主動買票的道理。

3、播放視頻,提高幼兒自律能力

由於幼兒年齡小,自律能力較差,針對這一問題,幼兒教師可以認真分析幼兒在平時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視頻動畫,加強對幼兒的正確引導,提高自律能力。比如,幼兒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猴子過橋》的視頻動畫,動畫片主要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只有一座獨木橋,每次只能通過一隻猴子,但是小猴們你爭我搶,都想第一個過橋,結果在互相擠推中,有的小猴被擠到了河裏,有的被擠傷了,此時老猴王説道:“如果你們再這樣爭搶下去,誰都過不了河,就讓我們排隊吧!”在猴王的指揮下,小猴們順利地過了河,並且吃到了美味的桃子。教師通過播放類似的動畫視頻,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觀賞興趣,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文明禮讓的道理,逐步培養他們的自律能力。總之,由於教育技術優勢頗多,彰顯了時代特色,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重要的一環,因而要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加強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策略的研究,採用科學化措施,豐富幼兒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增強課堂實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實現幼兒教育的健康和諧發展。

作者:虞春豔單位:江蘇省揚州市伊斯蘭幼兒園

參考文獻:

[1]範麗娜。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9(11):15-16.

[2]宋照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幼兒教育教學[J]。廣東科技,2012,06(10):24-25.

[3]李紅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幼兒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2(9):20-21.

[4]風爽。現代教育技術與幼兒教育改革初探[J]。新課程:國小,2013,3(12):18-19.

幼兒園教育論文 篇八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促進兒童的發展,應當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比較突出地存在着重知識、輕發展的傾向。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上又強調整齊劃一,忽視對兒童的區別對待。北京師範大學林嘉綏教授和她的研究小組,1991年抽樣調查了1093名大班和學前班兒童的數學能力的發展情況。測試結果表明,對知識型問題,兒童一般都回答得較好,而對智力型問題,即涉及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能力發展的問題,則回答得不好。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注意和考慮的是兒童的發展。兒童的發展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促進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這對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特殊的智力開發價值。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師不應將注意力集中於“數學事實”的獲得上,而應該重視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1992年4月在西安召開的全國第二次幼兒園數學教育研討會,其中心議題就是“幼兒園數學教育與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這反映了我國幼教工作者對數學教育目的的認識有了質的變化。二是重視兒童的一般發展,即重視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不能侷限在認知方面,更不能侷限在數概念方面,還必須指向包括動作、技能、情感、態度和社會性等方面在內的一般發展目標。馮曉霞在《活動區的創設、利用及活動指導》(《幼兒教育》1994年7、8期合刊)一文中,所舉的小班數學區活動的具體教育目標就是分別從認知、情感和社會性、動作技能三方面提出的。這表明在數學教育中,幼教工作者正在積極探索如何促進兒童的一般發展,並提出了相應的較為明確和具體的教育活動目標。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

在以往的數學教育中,比較重視10以內數的認知、組成和加減運算的掌握。人們還未能從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基礎,即兒童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這一角度來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因而數學教育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當代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兒童學習數學需要一定的心理準備,即兒童必須建立相應的邏輯觀念。這些邏輯觀念是:

1.通過一一對應,確定等量的邏輯觀念。當人們將兩組物體一對一擺放時,就可以確定它們是一樣多,還是多一些、少一些。這是確定物體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用這種方法來比較兩個集合是否相等,不需要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理解數的基礎。

2.數目守恆的邏輯觀念。守恆觀念是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必要條件。缺乏數目守恆觀念的兒童,對數的認識,往往會受物體外形特徵(如大小、空間排列形式等)的影響,而不能準確地把握物體的數量。兒童只有建立數目守恆的邏輯觀念後,才能理解數目是一種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持續不變的等量,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在一個系列中,排列順序所依靠的邏輯觀念。要排列物體的順序,必須理解物體之間差量比較的傳遞性,如A比B長,B比C長,那麼A也比C長,同時還應理解某一個物體在系列中的位置及其具有的雙重性,這就是説,在系列中,任何一個物體的量都比前面物體大(小),比後面物體小(大)。兒童有了具體物體的排序觀念後,就能夠開始考慮抽象的數的順序了。

4.類包含的邏輯觀念。類是進行一切邏輯思維的基礎,也是數概念形成的基礎。作為數學基礎知識的集合概念就是建立在類概念上的。數是用來表示特定事物的量的,而要確定某一特定的事物,就需要先進行分類。一個數是一類物體或一個集合的基數標記,分類活動不僅有同層次的,而且有不同層次的,這就需要以分類層級的邏輯觀念為基礎,這就是類包含的觀念。這種類包含的觀念也是數概念形成和進行加減運算的基礎。

基於對上述問題的認識,各地教師對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內容作了必要的修改和增刪,強調了對兒童進行前數概念的教育的必要性,重視了集合、排序、對應(匹配)和分類等方面的內容,注意了上述內容與數、量、形等內容的有機結合和相互滲透。

(三)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師考慮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方法和組織形式時,以往習慣於僅以兒童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進行演示,並在此基礎上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事實上,兒童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兒童要接受和轉換教師講解、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對這些信息有所體驗,否則,就只能機械地記住一些數學用語。

近年來,幼教工作者開始注意和研究兒童是怎樣思維、怎樣學習數學的。人們認識到,兒童學習知識首先是通過行為把握,即用自己的手、腳來把握對象;接着是圖形把握,即以印象的方式去把握對象;最後才是符號把握,即以語言或數量形式去把握對象。對兒童來説,學習數學按照這一順序是最優的方式。兒童獲得數學知識,不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過擺弄它們和在內心組織自己的動作得到的,是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

人們還認識到,數學概念表示的是一種關係,關係不存在於實際的物體之中,它是抽象的。例如,表示6只蘋果數量的“6”,不是代表蘋果的具體屬性,而是表示這一堆蘋果計數後的抽象符號。數學的抽象開始於對物體的動作,它要求身體活動和心理活動的協調。皮亞傑曾經説過:“數學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於事物的動作……”“數學的抽象乃是操作性質的,它的發生、發展要經過連續不斷的一系列階段,而其最初的來源又是一些十分具體的行動。”這説明數學的抽象依靠的是作用於物體的一系列動作的協調,同時在心理上建立相應的協調聯繫。例如,計數物體總數的活動就包含了三種性質的動作協調:一是加法性協調,即把動作合在一起,總數的獲得就是把一點數物體的單個動作相加在一起;二是次序性協調,就是使動作連續產生,數物體的動作是連續產生的,而且按一定的次序進行,否則就會出現漏數和重數;三是對應性協調,即使兩個不同的動作一一對應,如口唸數詞的動作和手點物體的動作一一對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組物體的數目,是同時協調數種動作(不是單一動作)的結果。

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操作的方法引起了廣泛的重視,它應是兒童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南京,教師十分重視並強調,凡是要教給兒童的有關數學知識都應儘可能地轉化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動,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體驗到某一概念的內涵或運算的規律。在兒童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再要求兒童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這種做法重視對兒童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整理和概括,使兒童獲得的知識系統化、符號化,以形成一定的體系。在整理和概括感性經驗的過程中,兒童的智力將會有質的飛躍。

(四)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途徑和組織形式

在改革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系統的、有目的的、專門的數學活動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是必不可少的。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教育有着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它需要教師系統地、有目的地設計和安排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以引導兒童發展。在教師精心思考和組織的數學環境和數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兒童才能夠學習與其發展相適應的有關經驗,兒童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訓練和發展,兒童的動作、技能、情感和社會性才可能獲得相應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還認識到,將數學教育滲透在各種教育活動中,滲透在兒童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同樣是十分必要的。因為任何事物都具有數量、形狀、名稱(語言)。例如,我們經常會問孩子:這是什麼,它是什麼樣的,它有多大等等。這些問題就涉及到形狀、數量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周圍環境中豐富多樣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種教育活動中藴含的數學因素,幫助兒童積累數學的感性經驗。

在以往的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教育的組織形式大多為全班性的集體教育。這種形式,教育目標整齊劃一,全班兒童按照一個目標進行學習,卻沒有考慮各個兒童的發展水平,因此,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兒童的認知需要,這往往造成一部分兒童“吃不飽”,一部分兒童“吃不了”,從而抑制和挫傷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妨礙和影響了兒童的發展。在班級兒童人數較多的情況下,集體教育的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採用這種形式,教師容易組織與領導活動,可以較好地完成教育任務。另外,全班兒童共同活動,可以使兒童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愉快。當前正在探索在採用集體教育的形式時,如何區別對待、充分調動每個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便使每個兒童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較好的發展,人們開始較多地採用小組和個別活動的形式。這些形式可以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提供相應的活動內容和材料。由於學習內容與兒童的發展水平相一致,因而有利於充分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較好地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加強兒童之間的交往和相互學習,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但小組、個別活動形式對教師要求較高,教師首先要很好地觀察兒童的活動,並通過觀察及時地對兒童的發展水平作出判斷,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其次要根據各個兒童的發展水平設計活動、提供材料,並能同時指導和照顧不同小組的活動。因此,在兒童人數較多或教師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往往不易奏效。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如何將集體、小組、個別這三種形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種形式的優點和長處,以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幼兒園數學教育目標。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包括認知、動作技能、情感社會性三個方面,這已是大家的共識。筆者認為,經過建國以來幾十年的研究、實踐,人們對數學知識方面的內容、要求已比較清楚,教師一般容易把握。而兒童思維能力、動作技能、情感和社會性這些方面的目標還比較籠統,至於階段的、具體活動的目標該如何提,在多數情況下尚不夠清楚,因而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把握和操作。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2.教師如何指導兒童學習數學。教師必須指導兒童的數學學習,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在同一內容的不同學習階段,教師的指導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對幼兒園數學教育中一些重要的、關鍵性的內容,教師應該如何指導兒童學習;教師的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應該如何結合等等,這些問題也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主要參考文獻:

肖湘寧著:《幼兒數學活動教學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慧和、肖湘寧:《對幼兒園早期數學教育改革中幾個問題的認識》,《學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2期。

周欣:《新皮亞傑理論對學前教育的啟示》,《學前教育研究》1992年第5期。

劉力:《皮亞傑的活動教育理論及其啟示》,《外國教育資料》1992年第4期。

王躍進等:《幼兒數學教育之我見》,《幼兒教育》1993年第5期。

秦海之:《幼兒園數學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學前教育》1992年第4、5期。

幼兒園論文 篇九

【摘要】幼兒園課堂教學以遊戲為主,不使用文字,對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的評價要從幼兒園教育實際出發,制定出科學的標準以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而不能採用中國小的評價模式。通過評課來改進幼兒園教師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提高辦園水平,實現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目標。

【關鍵詞】幼兒園課堂教學;教學目標;選材;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和手段;師幼關係;教學基本功

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通常稱之為評課,“就是對照教學目標,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評課對於評價教師教學效果、教師改進教學、提高工作的積極性和緊迫性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常規性教研活動。幼兒園課堂教學以遊戲為主,其評價呈現出與其他各教育階段課堂教學不同的特點和指標,一般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評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幼兒園教育內容“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每一領域都規定了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內容和要求、指導要點,例如語言領域規定要達到的教育目標是:“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説出自己想説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能聽懂和會説普通話”。作為全國幼兒園教學活動在指導性文件,是一代又一代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專家從實踐中總結出來又經過實踐檢驗的,教師教學過程中要緊扣目標,而不能從主觀臆斷出發偏離目標。幼兒園課堂教學實踐中通常會包涵多個領域教育內容,很少有單一領域的教學,因此在評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看教師教學是否達到了多方面的目標要求,目標制定是否全面、適宜,是否能被幼兒所接受。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闡釋了教育目標要落在人的最近發展區的規律,既不能輕易就可以得到,而通過努力又能得到,幼兒園教師制定的具體課堂教育目標也應符合這個規律,目標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適中為宜,而何為適中,就只有在工作中把握揣摩了,幼兒園教師需具備這個能力。

2、評選材

幼兒園教學沒有統一的教材,即便是同樣的教材,教師也有選擇加工的權利,以適合本地、本園、本班幼兒實際。教學內容選擇的依據是從兒童教育目標出發,結合兒童的知識經驗和知識的內在聯繫。教學活動多采用主題教學,即圍繞某個主題開展一系列相關活動,主題的選擇顯得很重要。所選主題要是幼兒所熟知的,不能超出幼兒知識和生活經驗範圍,然後教師還要對主題進行加工、調整,進行藝術化處理,使之來源於生活又高之於生活,以增強選題的趣味性。例如圍繞“蓮花”這個主題開展教學,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向幼兒呈現蓮花的圖片、動態視頻、解説詞,讓幼兒瞭解蓮花的形狀、構造、特點、生長規律、用途、教師再適當補充一些蓮花有關的人和事,然後讓幼兒説説自己對蓮花的認識,最後讓幼兒對照圖片畫蓮花。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起來了,既符合幼兒經驗水平又具有趣味性,教學目標在隱含中得到了實現。

3、評教學程序

大多數幼兒園教師教學程序都是相類似的:簡要介紹本節課主題→圖片、視頻演示,講解→幼兒練習→總結展示,但是並不需要有固定的模式。教學程序方面需要注意幾點:一是教學進程要快慢適中,在幼兒接受能力範圍之內,判斷的標準就是看幼兒是否輕鬆愉快的在學習,部分新教師課堂教學的時候容易速度過快,總是想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經驗,但卻事與願違;二是各環節安排科學合理,詳略有當,重點突出,不能平均分配時間;三是教學程序雖然相似,但是要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創新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具有新鮮感、能激發幼兒感知覺的環節以提升教學效果。例如一位幼兒園老師在開展“我的家鄉”教學活動時扮演了一個火車司機的角色,帶領幼兒周遊家鄉,每遇到景點就停下來欣賞,解説其特別之處,同時播放讚美家鄉的歌曲,幼兒興致高,實現了共鳴,教學效果很好。

4、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幼兒園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概括為三大類:①口語傳遞法:講解、講述、討論、談話、提問;②直觀法:演示、示範、觀察、電化教學;③以兒童活動為主的方法:遊戲、實驗、練習。[2]但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與所教內容及其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相匹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起到最佳教學效果;要與幼兒身心發展階段相適應,不同的年級教學方法有所差別,例如小班多采用遊戲法、演示法,中班大班適宜採用觀察法、談話法等;各種方法綜合運用,因時因地制宜,富於變化性,熟練掌握各種方法,運用自如。

5、評師幼關係

幼兒園教師肩負保教雙重任務,為了任務的順利完成,需要建立起親密的師幼關係,《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第三十六條規定:“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讓幼兒感到温暖和愉悦”。而師幼關係是否親密在課堂教學中就能表現出來,成為評價指標之一,如幼兒是否敢於和教師交流、表現是否自然等。就教學方式來説,不同階段的教育差別較大,中國小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師生互動性隨着年級增加而逐漸減少,而到了大學階段則基本上是教師講授,師生互動很少了。幼兒園教學師幼互動是不可缺少的,遊戲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賴於幼兒的配合,缺少互動則教學活動無法開展,教師應創設條件讓幼兒積極主動的融入到教學中去,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互動性成為評課指標之一。

6、評教學基本功

幼兒園教學除了遊戲化之外另一個顯著特徵就是無字化,要求教師在不使用文字的條件下對幼兒開展教育,這對教師教學基本功提出了較高要求。首先,教師教態要端莊自然,富於親和力,易和幼兒親近,能與幼兒融為一體。幼兒園基本上都是女教師,切勿濃粧豔抹,要保持教師樸素本色。其次評教師語言表達,普通話是否標準,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流暢,口才是否引人入勝、環環相扣。很多幼兒園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如故意改變腔調、故作親切、故作幼稚、故作姿態,如此還不如保持自然,課堂教學不是表演。第三,評教具操作熟練程度,主要是多媒體制作和使用是否既豐富多彩又簡潔易懂,適合幼兒視聽覺需求。最後,評幼兒教師文藝基本功,是否多才多藝,包括彈、唱、跳、畫等,幼兒園教學的特徵決定了幼兒園教師必備這些文藝養,做到各種教學、遊戲用具拿來就會使用,不能只會口頭説教。

以上各方面評價指標相互結合,構成了立體的評價體系,以對幼兒園教師課堂教學作出科學而全面的評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ez965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