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畢業論文模板 >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精品多篇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一

由於全球已經進入網絡化時代,計算機技術在企業中也得到了極大的歡迎,因為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辦公成本,節約人力資源,從而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現今社會的發展導致市場經濟越來越激烈,企業為了能夠在市場中站穩腳步,謀求更大的生存空間,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發展,完善自身的管理。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實現,極為穩妥。根據相關研究發現,企業還可以藉助電子商務平台為客户提供網上諮詢服務,有些企業還可以實現遠程辦公,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與工作熱情,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收入。我國目前的建築設計存在着很多問題,由於市場的競爭,科技的進步都在不斷地發展,但是管理體制也逐步走向完善階段。但是由於建築水平的進步太快,而導致建築設計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發生。然而,建築企業高層對建築設計的方面不是很重要,管理水平也跟不上科技的進步,一直採取以前的設計方案,管理方案,導致勞動效率極低,資源浪費嚴重。其次,人員問題,建築設計應該是由專門的設計人員負責,但是在很多建築企業中,設計不是由專門的人員來負責,而是掌握在建築企業高層的手中。就是,建築設計師只負責設計,高層進行審批的局面。最後,就是設計師,操作人員,極其其他職工自身水平不夠,缺乏基本的知識和經驗。建築設計師缺乏責任心這個問題很嚴重,他們對建築設計追求不夠完美,做事不夠嚴謹,導致資源的浪費和重複施工現象嚴重,最終使得建築企業的利潤大打折扣。

1企業信息化發展概述

1.1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應用技術改變了人類的日常生活,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也改變了企業的日常辦公方式,節約了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了企業利潤。因此信息化辦公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於計算機的應用也更為深入。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生產力必須要蒐集相關的資料,因為這些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然而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就可以方便地實現資料的蒐集與管理。企業可以利用現代的先進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綜合管理,對資源進行合理的調配。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主要是用來替代之前人力進行操作的任何形式的數據資料,報表,財務統計,信息查找等。隨着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眾多企業也紛紛簡歷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統,企業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更多的使用電子信息交換技術。有相關研究表明,到2013年,我國網民數量超過六億,使用互聯網的企業也超過90%,而大型企業則全部接入互聯網。這些數據表明,我國企業辦公都走向了信息化,計算機技術也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企業也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但是信息化發展水平還不是很樂觀。

1.2企業信息化的目的

企業信息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利潤,也就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就是開源,節流。其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素質的提升,企業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企業的業績,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當然在不同的時期,二者有着不同的內容。現今社會,信息化時代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名詞,企業的素質直接體現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上,資源儲備量,信息的管理方式都代表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創新能力,服務質量還有供貨速度都影響着用户的滿意度,因為有了更多的對比,使得用户也格外挑剔,所以用户的滿意程度代表着市場的佔有率,如果企業的發展依舊得不到提升,那麼企業的信息化也失去了應有價值。

1.3企業信息化的優勢

因為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展促進了企業的信息化,使得企業職工在日常辦公時操作更為簡單。計算機的誕生就是為了給人們提供便利,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在職工辦公過程,就節約了一大部分時間,以往較為繁瑣的辦公方式,而且不易保存,利用計算機技術很方便地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計算機技術能夠有效的整合企業的需求,可以滿足不同企業的辦公需求,也就是同一個職工,可以勝任不同的企業需求。最為重要的是,計算機技術可以蒐集各種信息,並且在短時間內進行傳播,使得資源具有共享性,方便了企業之間信息的溝通和企業內職工的交流。

2計算機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快速與持續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前景與計算機的應用技術也越來越親近,二者已經有密不可分的趨勢。計算機技術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節約人力資源,以前需要大量的人來進行操作,現在只需要一台計算機就可以搞定。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職工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因此只要對計算機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信息化辦公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出企業信息化辦公設備的搭建所投入的資金。信息化辦公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2.1提高了企業信息的及時準確性

對於一個企業來説,完整的數據存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財務信息,職工信息,工程檔案,統計報表等數據都是每個企業運行的基本數據。基本數據和基礎信息的及時性是每個企業立足之本。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這些數據信息,然而在計算機技術未曾發展之前都是靠紙質文檔進行保存,然而紙質文檔的保存使得文件很容易受到遭到丟失或者損壞,這些導致了資源的不完全,而且後期查找很不方便。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些麻煩,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起企業自身的數據庫。將職工資料和統計報表,財務信息,企業內部信息之類的資料都對其進行錄入存檔。不僅保證了數據更新技術性與穩定性,而且能夠實時查看,使得信息更加及時,精確。

2.2優化企業的運行

完善企業管理計算機技術可以規範企業的工作流程,企業中人員調配是企業中最為關鍵的一環,落後的信息管理系統,會限制人力資源的發展,造成資源的浪費,導致成本的增加。根據當代的計算機的發展情況,企業配備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系統,專門負責企業的人事變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信息化辦公降低了企業對紙張的需求,節約了不必要的開支,改善了之前繁瑣又複雜的工作方式,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效率。

2.3提高工作的綜合效率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地利用企業資源,提高職工的綜合效率。因為利用計算機技術,我們可以將每個職工進行統計分析,充分發揮職工的自身能力,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因為職工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這種責任分工能夠在將職工的責任心在無形中提升,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無形中也給職工帶來了壓力,為了適應公司的環境,就會不斷地學習。這樣就促進了企業的進步,提高職工的素質,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利用計算機技術給職工間搭建一個交流平台,使得職工間有着有效的溝通,可以增強職工的合作意識。另外,將內部信息設為共享資源,職工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不停地完善自己,激發出自身的創新能力,發揮出最佳的實力。因此,將計算機技術引入到企業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進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提高職工的工作效率。

3如何利用計算機實現企業信息化

3.1計算機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在企業中,生產過程是極為關鍵的一部分,生產技術則是最後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企業利用信息技術來監控整個生產流程,提高企業生產技術的自動化和管理水平,保障企業的產品質量。將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在生產過程中,對其進行實時監控,還可以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其監控方法就是運用仿真模擬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來進行操作,利用計算機來輔助製造。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在製造業的流水線上,常用的技術包括CAM,CAPP等。

3.2計算機技術在企業內部信息中的應用

企業信息是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這些信息的管理更為重要。然而對於這些信息的管理則是十分繁瑣的,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波及面廣。企業的人力資源信息可以給企業高層提供準確的人力調配,企業的財務信息可以提供企業的收支情況等等。因此企業信息利用計算機開發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藉助計算機技術可以將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將數據進行統一的管理,給管理人員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比如在企業的信息管理中有獨自的系統,比如產品數據,職工信息,企業策劃案等等分類進行管理,不僅方便了後期的查找,而且對後期資料的更改和添加也提供了便利。企業在引入計算機技術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自身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案。

3.3計算機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應用

現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生產不能在停留在原來的生產機制中,而是應該創新生產以及供應鏈條,而計算機信息技術就可以實現企業發展的目標,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產、供應以及銷售平台,對於企業的發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市場經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原來的生產機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創新生產及供應鏈是極為有必要的。創新供應鏈就是將供應鏈進行信息化管理,從採購到存儲加工到最後成品的銷售都需要形成一套完成的鏈式流程。

4總結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對於企業信息化有着重要的影響,計算機設備的普及以及對計算機的深入應用,對人們的生活辦公都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近年來,企業使用信息化辦公可以提高企業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提高企業職工的綜合效率。因此要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促進企業的信息化。

參考文獻:

[1]陳香生。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中國商貿,2011(22).

[2]文勛,文金萍。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

[3]李滔。分析企業信息化如何受計算機應用技術影響[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5).

[4]張新剛。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7).

[5]昌文鑫。淺析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3):211-212.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二

1 引言

IBM主機系統,又稱IBM大型機,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系統,在全世界各大國家中肩負着銀行、保險、證券、通訊等行業的數據與信息處理工作,因為其獨具的高安全性、高穩定性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迄今無可替代。

近幾年來,主機系統的前景不斷看好。從1994年起,IBM開始對大型機進行深入的技術改造,採用了新的CMOS技術,極大地縮小了大型機的系統體積,降低了能耗和散熱成本,提高了性能價格比。另一方面,分佈式計算開始變得龐雜起來,許多公司的管理費用激增,而且由於數據分散,在數據的互訪和集中管理方面,安全和準確性都不夠高,許多企業開始轉向使用大型機。大型機在總體擁有成本上已經比分佈計算廉價,製造業、保險、航空、運輸及大型零售企業的大量事務處理對大型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大型機重新被人們認可的原因之一。

2 分佈式與大型機

分佈式計算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了高效,但隨着時間的延續,企業系統擴大,數據分散存放在上百台服務器上,數據的查詢成為問題,數據的互訪和對大量數據的開採利用變得困難起來,一個新的趨勢——再集中開始出現。如何將分佈處理和集中計算結合起來,成為許多企業考慮的問題。大型機的系統完整性和大存儲量的優勢顯示出來,開始承擔用户再集中需求的任務。

在總體擁有成本上,隨着時間的推移,小型機系統漸漸顯現出極高的使用成本。或許人們在使用一年UNIX後,會説UNIX性價比高,但隨着業務的增加,系統變得分散龐雜起來,維護費用增加。大型機挺過了關鍵的10年暗淡期,終於峯迴路轉。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IBM主機系統,將自己的系統移植到主機系統上來。

3 移植平台間的差異

3.1 主機操作系統Z/OS與UNIX

目前IBM主機的主流操作系統Z/OS是使用最廣泛的基於64位Z體系結構大型機操作系統,它給在大型機上的應用程序員提供了穩定、安全和可持續運行的環境。

從本質上來説,UNIX是一個計算密集型的操作系統, CPU利用率較高,更適用於需要大量計算的環境;而主機操作系統Z/OS依賴於其強大的硬件後盾,除了強大的計算能力之外,更突出的是它強大的I/O處理能力,依託硬件上的FICON、ESCON等光纖通道,可同時應對大規模的併發用户,因此它是一個I/O密集型的操作系統。兩種系統在很多內容上有着不同但又類似之處。

3.2 進程與地址空間

在UNIX下,一個程序的執行通常稱為一個進程,操作系統為每個進程分配一定的CPU、內存資源,使其運行,進程與進程之間可以通過信號量機制協同工作實現併發;而在Z/OS下沒有進程的概念,與之對應的是地址空間(Address Space)的概念,任何用户的登錄、程序的執行、作業的提交,系統都會為其生成一個地址空間。地址空間之間在批處理方式下一般沒有通信,而通過聯機交易處理方式實現程序間通信。

在UNIX下通常會有守護進程(daemon)的概念,在主機環境中通常是一個長時間運行的作業的提交,可以從控制枱為這個守護作業提供輸入輸出對象處理。

3.3 文件的組織與編輯方式

從文件和數據格式上來説,UNIX系統是樹狀的目錄結構,數據的組織以文件夾與文件的方式保存、管理;而在主機上,數據都保存在數據集裏,數據集分順序數據集、分區數據集與VSAM數據集,其組織方式沒有多層樹狀結構,分區數據集下可包含稱為member的順序數據集,順序數據集或VSAM數據集存儲實際的數據。

數據的格式在UNIX下是面向字節,而在Z/OS下是面向記錄的。數據的編輯在UNIX下通常是用VI;而在Z/OS下用的是ISPF編輯器。

3.4 交互系統的區別

UNIX下用户登錄並在Shell環境下執行Shell會話,可以通過發送遠程登錄rlogin命令或者遠程登錄telnet命令連接系統,一個用户可以同時打開多個用户會話。在主機環境下,用户通過TSO/E和它的菜單驅動接口ISPF登錄系統,一個用户一次只能有一個活動的會話。

在UNIX系統中,用户可以通過後綴Shell命令觀察處理進程和線程,可通過Kill命令結束一個任務。在主機環境中,用户通過作業處理子系統提供的SDSF查看他們提交作業的執行情況,並可以終止作業任務的執行。

4 移植實例

下面以一個實際項目實例來闡述一套移植過程中要考慮的具體問題。項目以一個在UNIX平台上實際應用的後台結息系統為移植對象,考慮系統處理的各種運行機制和平台差異,最終將整個系統移植到Z/OS下。

原系統的操作系統為AIX5.0,數據庫為INFORMIX 10X,開發語言為C語言,移植後的操作系統為Z/OS 1.5,數據庫為DB2版本8,開發語言為C語言。

4.1 針對多進程考慮

在原系統中有一個主控程序設計,主控程序是一個主調度程序,主要負責控制併發的進程數量及狀態,系統支持的併發數量由主控程序的參數設置,通常設置為30。主控程序控制的每一個併發進程代表一個部門結息流程。假設一次性有1000個部門運行結息過程,主控程序負責調度,它輪尋所有進程,當一個進程結束時啟動下一個進程,直到所有部門完成。

在Z/OS上沒有進程的概念,針對這種後台批處理的結息方式,我們通過作業的方式實現,方案是為每個部門的結息準備一個JCL作業。所謂JCL(Job Control Language)是作業控制語言,通過它寫一段作業腳本提交給系統,可以讓系統執行相應的程序或進行相關的工作。為每個部門結息準備一個JCL作業,再準備一個主JCL作業,這個主JCL的任務就是去提交所有部門的JCL作業。

把結息過程定義為作業的好處是,在Z/OS裏控制作業的併發數量以及作業調度的任務都可以由系統裏的作業處理子系統JES2自動完成。在JES2裏,有多個被稱為Initiator的地址空間,每個Initiator都相當於UNIX下的一個守護進程,專門處理提交的作業。

Z/OS中的Intiator是一個自動調度和處理提交的多個作業的地址空間,它主要負責處理如下任務:

(1) 確保同時運行的各項作業不會產生數據集使用上的衝突;

(2) 為作業分配必要的硬件設備,如磁帶等;

(3) 從庫中找到每個作業需要調用的可執行程序;

(4) 當一個作業運行完畢之後,在作業隊列中清除該作業並要求處理下一個作業。

每個Initiator在同一時刻可以處理一個作業,而多個Intiator可以併發處理多個作業,各個Initiator併發處理各個作業都是在保證不出現死鎖的前提下進行的。Initiator的數量可以在系統中設置,這樣一來就自動實現了併發數的控制。比如我希望將併發數控制為50,我們在系統中設置50個Initiator,然後提交主JCL作業,主JCL作業再一次性提交1000個部門的作業,這些作業由JES自動調度給50個Initiator,並實現負載的均衡。

4.2 Makefile的替代

在UNIX平台上,通常會在準備好源代碼之後使用make工具進行編譯,在執行make之前,需要一個命名為Makefile的特殊文件來告訴make需要做什麼,該怎麼做。通常make工具主要被用來進行工程編譯和程序鏈接。

當使用make工具進行編譯時,以下幾種文件在執行make時將會被編譯或重新編譯:

(1) 所有的源文件沒有被編譯過,則對各個C源文件進行編譯並進行鏈接,生成最後的可執行程序;

(2) 每一個在上次執行make之後修改過的C源代碼文件在本次執行make時將會被重新編譯;

(3) 頭文件在上一次執行make之後被修改,則所有包含此頭文件的C源文件在本次執行make時將會被重新編譯。

Makefile文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文件,而在Z/OS平台中,沒有類似的文件可用,通常的編譯都是通過使用一個JCL作業去調用系統相關的針對編程語言的編譯器去執行。

考慮到Makefile文件的對應參數、編譯流程、依賴關係與JCL作業有很多相似點,我們的方案是還是使用JCL作業去編譯程序,但將相關的源程序寫在同一個JCL作業中。在Z/OS環境下一個JCL作業可以有多個作業步,每個作業步可以指定進行不同的操作或調用不同的程序,一個作業最多可以有255個作業步。因此,我們可以將相關聯的源程序或者頭文件放到同一個作業的不同作業步中,用於編譯、鏈接,當有程序做了修改需要重新編譯鏈接時,還是提交同一個編譯作業就可完成。

4.3 信號量機制的考慮

在實際結息流程中,通常每個進程都需要從數據庫表裏申請一個唯一的編號作為結息流程的流水號,最終保存到數據庫。流水號是一個遞增數列,無論進程執行是否成功,此流水號都必須唯一且不可讓其他進程使用,即使進程執行失敗,此流水號也必須作廢而不可給後續進程使用。

在UNIX平台下,允許進程間通信,信號量機制就是用來解決進程同步與互斥問題的。通過P、V操作,保證併發進程互斥地訪問數據庫裏的流水號資源。

而在Z/OS平台下,特別針對後台批處理方式下,用户的程序之間,作業與作業之間一般不允許相互通信,資源的互斥使用是通過Initiator調度實現的。

考慮到進程使用的流水號最終需要保存到數據庫,而且流水號要求是遞增數列,我們針對DB2數據庫直接操作,DB2裏面有個Sequence Object,它是一個遞增數列,其遞增幅度與初始值都可以在建立的時候設定。我們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流水號建立一個或多個Sequence Object,之後在任何需要用到流水號的地方,通過調用Sequence Object的next value取其當前值的下一個值,這樣不管多少進程併發,在同一時刻其next value永遠不可能重複,保證流水號的唯一性。

4.4 程序的準備

移植初期首先需要將程序與數據導入到Z/OS環境下。

程序的導入可以通過FTP上傳或3270終端直接上傳的方式。首先需要在主機上針對不同屬性的文件建立不同屬性的數據集。由於主機上不是樹狀文件系統結構,所以要建立幾個分區數據集,將相關文件保存成為相關數據集的member。如源文件可以建立一個數據集,名為,庫文件可以建立為等,數據集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指定,我們的項目考慮可擴展性,建立的每個分區數據集以M為分配單位,初次分配量為300,再次分配量為100,目錄空間大小為100。

將文件保存成文本格式上傳,如果上傳後都成了順序數據集,可以寫一個簡單的JCL,使用IEBGENER將其拷貝到分區數據集裏。

4.5 數據的導入

對於數據庫的導出導入,我們的方案是先將數據庫創建腳本導入到數據集,使用主機上的SPUFI運行腳本創建好數據庫、表空間和相關表、索引等。將原Infomix數據庫的數據以文本方式導出,再導入到主機,最後導入到數據庫。

在DB2裏,數據庫的導入有Import和Load兩種方法。Import以SQL為基礎,會寫日誌,可以對視圖操作,表上定義的各種約束都將被檢查,可以在目標表不存在的情況下通過ixf格式的文件創建表,不能在Import過程中搜集統計信息。Import成功後表就可以使用。

Load操作屬於偏底層的操作,不寫日誌,不可以對視圖操作,除了唯一性約束之外的各種約束都不在Load過程中被檢查,不可以在目標表不存在的情況下創建表,可以在Load過程中搜集統計信息。Load過程成功後也有可能將表空間置於pending等的特殊狀態,管理相對比較複雜。

總的來説,由於Load操作底層,因此速度很快,適合用於大量數據的導入;Import速度慢但管理簡單,適用於少量數據導入。

由於我們的數據量非常大,因此選擇使用Load導入數據。我們將導出的數據保存到主機的數據集裏,通過寫一個Load作業,從相關數據集導入需要的數據。在Load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參數或數據出錯導致表空間置於reorganize pending狀態,或者將某個表的Index置於rebuild pending狀態,這時只需要將相應的表空間做一個REORG或者對相應的Index做一個rebuild就可以解決。

5 總結

在決定對一套應用軟件進行移植前,首先要明確移植的目的,選用適當的平台和語言,然後充分地分析移植前後軟件運行環境的異同,決定要採取的技術和需要進行的結構調整,這樣就可以系統而有序地完成大中型軟件的移植工作,並可有效地提高軟件質量,延長軟件生命期。通過幾個月的實踐,我們的方案在可行性上得到了驗證,作為實際的應用,還有很多地方有待我們進一步探討。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三

一、引言

城市信息化建設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龍頭,城市現代化建設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主體。

黨中央、國務院把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確立為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國家信息化正在從領域信息化、區域信息化、企業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等各方面、各層次展開和深化。顯然,區域信息化不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而是走“以城市輻射農村,以城市帶動農村”的道路,於是,城市信息化就成了區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龍頭。另一方面,我國在加快農村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城市信息化建設將成為中國城市發展的新主題與新動力,成為解決城市發展中所面臨諸多難題的有效手段。可以説,城市現代化建設與城市信息化建設將日益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城市規劃與信息技術之間的一些關係。

二、城市規劃理念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持續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許多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已對城市規劃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國城市規劃領域為適用這種要求,目前正發生着四個方面的變化:

1)靜態規劃向動態規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規劃主要進行的是以土地利用控制為核心的物質形態設計,關注的是既定藍圖的實現,而忽視了城市規劃對城市開發過程的調控作用。規劃缺乏對實施的可行性論證和評估,造成規劃目標過於僵硬、實施中可操作性不足,加上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造成了許多規劃就事論事,在事實上成了一種短期行為或局部行為。

當傳統規劃試圖用靜態的圖紙來解決動態的實際問題遭到失敗時,現代規劃開始倡導從“方案”到“過程”的轉變,強調規劃是一種動態發展與整體協調發展的過程。將規劃理解成是“動態的過程”,一方面是因為規劃面對的城市和城市問題在不斷變化,另一方面也由於參與的決策的各個方面對城市問題的態度在不斷改變。同時,現代規劃還強調規劃中軟性指標的運用,使規劃在實施時更具彈性。

2)從物質規劃轉向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兩個組成部分,任一部分的薄弱或缺乏都會阻礙社會進步。城市規劃是社會發展規劃的一種形式,理應對這兩方面都給與重視,但傳統的規劃卻只注重物質部分,而忽視了人作為一個社會個體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規劃的“以人為本”不僅指要考慮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需求,還要考慮人的文化、藝術、遊憩、政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大加強。這就要求在規劃中必須全面考慮人的各種需求,要將政府中社會經濟各個部門的發展融入到城市規劃之中。

3)由專家審查到公眾參與規劃

我國規劃審查制度長期採取專家評審方式。由於專家們未必對規劃區域很熟悉,因而很難發現規劃中的隱患。城市規劃涉及公眾利益,故而不應只是少數“智者”做出決定該怎麼辦,而應由社會主要利益集團的格局所決定。當集團利益發生衝突時,專家們往往會考慮採取折中方案,此時,若有更廣泛的社會各階層的參與,問題的解決就會更合理、更公平。

4)規劃實施由行政管理向法制化邁進

“有規劃卻難以實施”是困擾我國規劃工作的一個主要問題。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必要的規劃實施保障。過去,我國基本上是將城市規劃作為一項行政制度而予以實施,因而規劃管理者權利很大,容易滋生各種弊端。

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因市場的方向和速度變化而變化,城市規劃作為政府行為,必須靈敏地迴應經濟增長所提出的不同要求,這種迴應就要反映在城市規劃法律和法規中。隨着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化時代,城市在全球經濟網絡中將發揮着更為重要的節點作用。各國政府都在極力改善城市的投資環境,吸引全球資本。這些資本直接關係到城市的興衰。而城市建設基本法制是可以為加強城市競爭實力服務的。

三、城市規劃對信息技術的要求

隨着觀念的轉變,城市規劃領域對規劃與管理信息的處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類型數據的處理與綜合

城市規劃與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多種類型的數據。這些數據在時相上是多相的、結構上是多層次的,性質上又有“空間定位”與“屬性”之分,既有以圖形為主的矢量數據,又有以遙感圖像為源的柵格數據,還有關係型統計數據,並且隨着城市社會的發展,數據之間的關係將變得更為複雜,對統計數據與現狀圖件的綜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2)多層次服務對象的滿足

對於規劃與管理信息的使用對象,不僅要考慮市政主管部門、專業部門和公眾查詢的需要,還要考慮管理、評價分析和規劃預測的不同用户的需求,這對規劃設計與管理信息處理在服務對象的多層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時間上現勢性、空間上精確性

城市規劃在本質上是人類對城市發展的一種認識,城市發展對城市規劃具有絕對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城市規劃是一個對城市發展的不斷適用的過程。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規劃也必須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適用城市的加速發展。此外,由於彈性規劃、滾動規劃模式的倡導,規劃的定製與修編週期大大縮短。這些變化對規劃與管理信息提出了“逐日更新”的要求,以確保信息良好的現勢性。

在空間上,要求提高規劃佈局圖空間定位的精確性。由於現代規劃與規劃管理結合的更加緊密,規劃設計正逐漸擺脱“牆上掛掛”的窘境,而且從總體規劃到詳細規劃層層深入、互相銜接,最終必須落實到地上,故各種規劃圖只有達到一定的定位精度才有可能實現規劃目標。

4)信息管理規範化、智能化和可視化

從規劃編制到規劃實施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包括現狀的和規劃的,而在規劃實施後又有了新的現狀數據,因而,規劃信息管理任務日見繁重。如何將規劃數據規範化並進行科學的組織與管理是現代城市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如何與辦公自動化實現一體化,並對信息產品進行可視化處理,以便用户簡單、明瞭地進行使用,也將是未來城市規劃信息技術研究的重要方向。

四、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和影響

信息技術(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着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而發展起來的高技術羣,通常是在計算機與通信技術支撐下用以採集、存儲、處理、傳遞、顯示那些包括聲音、圖像、文字和數據在內的各種信息的一系列現代化技術。計算機技術提供了基礎的軟硬件平台;通信技術則為數據獲取、傳輸奠定了基礎;計算機應用技術則多種多樣,已出現了以數據處理為各產業、各業務部門服務的專業信息技術系統。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指電子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信息處理中正大顯身手。以數據處理、分析與管理為主要特徵的城市規劃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技術系統:

1)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是應用於機械工程、電子、化工和建築等領域進行製圖設計的圖形處理軟件。目前,在城市規劃設計部門已普遍採用CAD進行規劃設計與製圖。CAD技術的運用使規劃設計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規劃圖也更加規範與美觀。

2) 遙感技術(RS,Remote Sensing)

遙感是一種通過衞星、飛機等平台攜帶傳感器獲取地球表面圖像的技術,目前正廣泛地應用於資源、環境、調查、管理等部門。城市規劃是以城市地域現狀為基礎的,通過對遙感圖像的處理,可以獲得反映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綠化、環境等分佈狀況的可靠信息。

3)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是以地理空間定位為基礎,結合各種文字、數字等屬性進行集成處理與統計分析的通用技術,其基本功能是數據獲取、操作、集成、查詢、顯示,以及進行空間分析、模型分析等。GIS為城市規劃方案落實到地上提供了最有效的信息分佈與管理手段。

4) 網絡技術(Network)

網絡一般可以理解成是以共享資源為目的、通過數據通信線路將多台計算機互連而成的系統。近年來因特網(International Network)幾乎成了家喻户曉的名詞。因特網不僅是單純的網絡名稱,而且是一個由各種不同的計算機局域網和廣域網連接而成的集合體。其所提供的電子郵件(E-mail)、遠程終端協議(Telnet)文件傳輸協議(FTP)等等服務為數據的共享、更新、管理、交流等創造了便捷的途徑。這樣,城市規劃管理中多種形式的海量規劃信息在管理人員中頻繁交流成為可能。

隨着這些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將對城市規劃各個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認為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 城市規劃管理

信息技術對城市規劃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辦公自動化方面,目前的辦公自動化主要是提高城市規劃管理部門內部的管理水平、質量和效率。隨着社會的信息化,通過因特網可以建立城市規劃管理部門與城市建設者之間的有效信息通信渠道,可以通過因特網實現網上報建,報建單位只要在本單位與因特網相連的計算機就可完成報建過程和提供所需的材料,規劃審批可以在因特網上完成。

規劃管理與規劃設計更緊密的結合,實現管理與設計的一體化,審批的結果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迅速的反饋給設計部門,而設計部門可儘快地將設計結果以電子數據的形式提交給管理部門,這些信息的傳輸可以通過因特網來完成。

通過因特網可以進行規劃評審,各地的專家可以在家裏對規劃成果進行評審,規劃成果將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現專家所需的各種信息(如建築物三維動態模型),通過網絡會議交流意見,專家甚至可以實時與規劃師交流,提出自己意見和設想,並可以較快地通過建立數字模型加以證實。

2) 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將更廣泛應用CAD和GIS技術,而計算機圖形輸入技術的改進和智能化,如筆輸入技術,使規劃設計師進行設計更為方便,而不影響靈感產生。

設計過程中所需的數據將數字化,使其獲取變得更加容易、更加方便,可以採用遙感圖像直接作為背景進行設計,而各種地下管線的資料由於數據庫的建立而更加方便的獲得。現在比較難以得到的人口空間分佈、交通流量等信息由於相應信息系統建立而能很方便地獲得。

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規劃設計成果的三維動態建模更加方便,設計成果更加形象和直觀。

在規劃設計和規劃審批中由於規劃成果的數字化,使得對各種規劃成果和方案的定量分析、模擬和預測成為可能,經濟可行性分析也更為方便,促進規劃決策的科學化。

通過因特網由分佈在全球各地的規劃設計專家共同合作完成設計也將成為可能,這樣可以構建了一個不受規劃師的空間分佈制約的虛擬設計事務所。

3) 公眾參與

公眾可以通過因特網動態瞭解規劃設計方案和參與規劃審批,而且規劃方案與成果的表現形式由於採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更為直觀和形象,使公眾能更好的理解規劃師的意圖,公眾通過因特網發表個人的意見,與規劃師、管理人員和其它有關人員進行直接對話,使公眾參與更加有效,促進決策過程的民主化。

4) 城市規劃研究與教育

因特網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電子圖書館,各種城市規劃研究成果將以電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現,城市規劃研究者將通過因特網查到各種城市規劃資料,並可通過電子郵件、BBS(電子公告欄)及其它一些網絡通信方式進行交流。

因特網同時也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遠程教育網,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因特網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習城市規劃的理論與知識。

在信息時代,電子遊戲也將成為一個很好的教育手段,城市規劃方面的遊戲軟件將出現,可以對規劃設計與審批及城市建設過程進行模擬,使城市規劃學習及城市規劃的宣傳與教育通過玩電子遊戲的過程來完成。

結束語:總之,信息時代的到來,使人類構造了一個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的虛擬的信息世界,人們將生活在由原子組成的現實空間和由比特(BIT)構成的信息空間(CyberSpace)中,現實空間與信息空間的物理界面(Interface)是由計算機及網絡和數據庫構成的信息基礎設施,人們通過這一界面可跨越現實空間與一些時間的限制,瞭解現實世界的過去和現在,預測未來,進行思想交流。城市規劃將在信息空間中構造城市發展的藍圖,並通過建設者在現實世界中實現。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四

在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現階段我國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開設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計算機專業水平,從而使它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教學任務

教育的應用性是中職院校教育的特色之一,讓學生將所學專業技術真正運用到工作崗位,教學任務的目的是培育出大批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社會需要。計算機人才的缺乏,已經是現階段不得不重視的問題。標準合格的計算機人才必須對工作嚴謹負責,並且具備較好職業道德素質,對我國計算機相關法律法規較為熟悉,最重要的是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和編制軟件,以及深入瞭解網絡在平時生活中有哪些應用。[1]計算機專業就業市場在近年來遭遇了較為尷尬的境地,很多企業招聘不到優異的計算機人才,而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難於尋找一份好工作。這很明顯可以看出,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在目前尚未實現其教學目標,造成了社會人才需求上的脱節。

二、教學現狀

1、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條件現存問題

在教學條件和教學水平方面,中職院校教師還存在一定不足。第一,在給學生上課時,教師無法及時更新知識,教學的技巧和方法缺乏正確方向的探索。大多中職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只是將課本上知識照本宣科而已,並沒有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其中意義,之後再佈置一點作業,做幾個課本上的實驗。整體教學方法和過程無法滿足熟練操作計算機並學會編制程序的需要,與實際的應用脱節,難以培育出優異的計算機人才。[2]並且中職院校的計算機設備相對落後,滿足不了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實踐需求。

2、學生學習方法和態度的基本情況

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大多屬於理論知識,對於實踐方面的操作還缺少相關經驗,導致其專業的綜合能力總的來説還有待提升。只有自己動手試過了,哪怕失敗,也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鋪墊。何況有些同學對於計算機的內部節構都尚未交接清楚,雖然公式瞭解,也知道計算機編程的方法,但是對於計算機出現的一些小故障也束手無策。這就説明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部分學生對於學習沒有興趣,課堂上需要老師逼迫去學,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負面情緒。[3]有的同學知識一昧的死板學習,也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無法有效學習。

三、解決策略

1、注重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效果就可能事半功倍。在日常的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課程安排的特點,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學習理論知識時要培養理論興趣,學習實操則是應注重操作興趣。操作興趣是指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對計算機的操作技巧產生興趣,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例如,在學習操作知識中的認識鍵盤時,老師要求所有同學同時開始手打一篇稿件,看誰打得又快又好,排名前列的學生可以得到一定獎勵。這樣一來,學生們都摩拳擦掌的開始鍵盤打字遊戲了,其實是因為學生都有好奇心和取勝心。[4]理論興趣是在傳授理論知識時,使學生通過分析和辯論,體驗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期間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學生更加清晰瞭解到是什麼理論,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就更加清晰。

2、保證課堂秩序

想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保持課堂秩序良好,給學生創建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第一,先防止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做一些和課堂內容無關的事。在日常計算機教學工作中,應該儘量瞭解每一個學生的需求,然後針對性地對學生因材施教,激發其對學習計算機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集中全部注意力於課堂之中。第二,可以將一個班的所有學生平均分配成各個學習小組,在上課回答問題時可以一起討論,以互相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增加學生的團結凝聚力。

3、完善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對於教師來説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進度。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獎勵制度,採取個人競賽的方式,準備一些小禮品,一個階段的前十可以獲得一點獎勵,激發個人學習興趣。安排課程內容時,應與現實生活貼近,從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方向考慮,刪減與意義價值的內容。在設計教學大綱時,就應該注重實踐和精神的結合,將每個知識點聯繫到實踐上來,使學生學以致用,每一堂課都有所收穫。除此之外,實時更新教學知識也是很重要的,因為計算機是發展速度很快的學科,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好奇心的引導下,實現教育目標,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

4、增加設備投資

計算機硬件設備決定着中職院校學生能否學好計算機專業技術,只有增加對設備的投資,給學生創建出更好的學習條件。中職院校在平時應注意器材設備的維護工作,從根本上減少資金損失。投資設備的資金來源可以是校方自己,也可以促進校企合作,用企業的贊助資金來購買計算機設備,為學生創建一個合適的實操環境。另外,讓學生在優秀企業實習進行實踐操作,也可以讓學生加強實踐操作能力方面的鍛鍊,為學生以後就業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5、增加課堂互動

課堂上老師一對多的單一授課模式容易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與乏味,無法將注意力長期集中於學習上,也容易固定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個教師的教學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也是組織者,教師應該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與學生互動,形成良好和諧師生關係,為營造學習氛圍奠定紮實基礎。[6]6、增加課後交流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大型社交軟件,增加與學生在課後的交流溝通。方便學生有什麼意見可以隨時提出,也更加方便教室佈置課堂作業,即時告知學生學校相關通知,在課後和學生真正打成一片,減少師生距離感。

四、結束語

中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工作現階段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這些問題並想辦法加以改正,教室需要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探索,慢慢總結出一種屬於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努力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有效性,為培育更多優秀的計算機人才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龔千軍。翻轉課堂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5)151.153.

[2]朱宇辰。淺議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5.4(6)295-295.

[3]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評價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5.5(8)23-25.

[4]劉維忠。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6.32(7)175.84.

[5]由峯。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教師版),2015.10(21)148-148.

[6]程訓勇。關於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32)102-103.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五

1 計算機實驗室管理中的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環境問題,在高校中,計算機實驗室可謂被認為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實驗室之一,幾乎所有的教師的教學授課和學生的課後學習都在使用計算機,在這使用的過程中很少有時間去清理衞生,再加上實驗室空氣不流通,就會導致計算機內部積累大量灰塵,最後的結果就是計算機內部一些元件的老化甚至完全損壞。再者,計算機會散出很多的熱量,在這期間空調也會發散出很多的熱量。這也就是造成室內環境乾燥、產生靜電、計算機硬件頻繁發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硬件故障問題。由於機箱內部厚厚的灰塵、實驗室的温度過高、室內的靜電效應、一些不必要的人為原因等等,都會使計算機硬件出現一定的故障。而計算機的硬件設施一旦損壞,設備必須重新購買更新,這時出現的故障又不能及時得到處理,正常的實驗教學工作機會收到嚴重的影響。

最後是計算機軟件問題。為了滿足不同學科的不同的授課實踐,實驗室中的計算機會盡力安裝多種不同操作系統,當然,每種操作系統下又會匹配不同的應用軟件。這樣就會出現一個軟件本身的兼容匹配問題,而且計算機操作員的操作水平各不相同、能力也有迥異之分。計算機畢業論文範文比如: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會無意地刪除一些系統文件和應用程序,最後會造成無法正常啟動計算機,系統運行不穩定或者應用軟件根本就無法正常工作。當然我們最為熟悉也是最頭疼的就是病毒的出現。這也被認為是計算機管理的難題之一。例如有一次上課上,好不容易做了兩天的作業,最後就因為實驗室的電腦有病毒,自己的優盤插上後直接中毒了,真是功虧一簣啊。還有一次,因為上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收到一個好友的信息包,後來不假思索的直接打開了。結果電腦直接藍屏了。最倒黴的是,自己把信息報下載到E盤,重裝系統之後還是不行,病毒直接又會“跳出來”。後來重新分區,重新組裝才得到進一步解決。也就是説,病毒會把互聯網、U 盤等當作一種媒介質來進行傳播,一旦一台計算機感染病毒,就會傳播到整個局域網覆蓋的所有計算機。這樣,計算機運行速度就會明顯降低,甚至造成系統癱瘓和整個局域網的癱瘓,嚴重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2 計算機實驗室管理解決策略

2.1 完善計算機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

要管理好計算機實驗室,制定並完善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是前提,這對實驗教學秩序正常進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進行實驗的人數施越來越多,相應的實驗室的教學任務也大大增加,這也是目前大眾化教育特點之一。首先,為了更加充分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自己的實驗室,我們應該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合理完善②。例如:

1)計算機實驗室使用條例;

2)實驗技術人員崗位責任制;

3)計算機實驗室設備管理制度;4)計算機實驗室環境衞生管理制度;5)教師上機守則等。通過制定這些規章制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教師及管理人員的行為更加規範,無規矩不成方圓麼。這才是保證實驗室秩序井然、衞生整潔的基本原則,這才是這些設備和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前提條件。

2.2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實驗室管理人員隊伍

一名合格的實驗室管理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計算機知識,還要有很強的較動手能力,當然,管理人員的服務水平也很重要。因為,實驗室管理人員素質高低,低則決定一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高則直接影響實驗室的整體工作效率。這就需要實驗室管理人員要直接參與實驗室的建設、嚴格遵循管理與積極維護工作,否則,實驗室的管理將會是形同虛設,不堪一擊。為此,我們要對實驗室管理人員責任心、吃苦耐勞精神、業務精通熟練程度甚至是個人的行為品質都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嚴格的考察③。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素質教育,增強其積極向上的心態,充分認識到該項工作的嚴謹性,提升其服務育人的態度,愛崗敬業的精神。因為,實驗室的許多工作很繁瑣,設備會經常出現問題,需要管理員進行經常性的維修,這就對管理人員的耐心提出了考驗。計算機畢業論文其次,要認真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使自己業務水平逐漸提高,畢竟計算機發展非常 迅速,更新速率非常快,這也就要求我們的工作管理人員要博覽羣書,積累很多經驗,提高解決與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樣遇到問題才能迎刃而解,更好地為師生服務。

2.3 強化計算機實驗室軟硬件管理與軟件維護

利用Ghost軟件恢復系統在計算機實驗室的設備很多,相應的一些軟件管理與維護工作也很麻煩,因此,要採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比如:在對計算機的系統進行安裝時,最關鍵的是母機的製作,要經過反覆的和嚴謹的考慮,因為這對系統安裝與資料恢復是最重要的④。還有我們經常使用硬盤保護卡,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軟件系統的安裝與硬件的維護效率,所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它本身就支持CMOS保護,這樣,硬盤參數類型即使被修改也能夠很快還原,以前的許多操作如刪除、格式化等都限制了學生的創造力,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了該保護卡之後,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擔心。比如:不小心關機後擔心繫統原有文件丟失,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是一種極大的提高,也為實驗人員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

事實證明,利用網絡化進行計算機實驗室管理中的系統軟件的安裝與維護,是未來高校對計算機實驗室進行規範、合理管理的一種趨勢。

【參考文獻】

[1]鄧小莉。對我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的研究及思考[J].電子製作,2013(18)。

[2]康華。計算機實驗室管理與維護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21)。

[3]孔豔莉。計算機實驗室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3(4)。

[4]辛華。淺談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3(2)。

註釋:

①李成俠。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J].才智,2011(23)。

②王祖析。淺論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創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2)。

③朱單,趙美芳。高校公共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16)。

④徐飛。淺析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J].科技信息,2005(5)。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六

20世紀以來,人類創生的信息量高速增長,浩如煙波。如何從這海量的信息裏找出所需信息就成為信息檢索的重任。

伴隨着計算機進入多媒體時代,信息科技也步入了多媒體發展時期。手工檢索靠手翻、眼看、大腦判斷的檢索方式已難以全面適應當今信息的發展,計算機信息檢索必然的提到了應用與發展階段,以Internet為代表的全球化、網絡的實際應用更進一步推動了這一發展,這既是對手工檢索的擴展,也是時代的需要。在當今資本資源和數字資源並存的信息時代,作為信息資源管理者,既需要了解和掌握傳統手工檢索的方法,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計算機檢索,尤其是網絡信息檢索的理論和技術,這是信息時代對圖書館工作者信息素質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檢索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信息檢索源於圖書館的參考諮詢和文摘索引工作,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發展,至20世紀40年代,索引和檢索已成為圖書館獨立工具和用户服務項目。隨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計算機的問世,計算機技術逐步走進信息檢索領域,並與信息檢索理論緊密結合起來,脱機批量情報檢索系統、聯機實時情報檢索系統相繼研製成功並商業化,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處理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和數據庫技術的推動下,信息檢索在教育、軍事和商業等各個領域高速發展,得到了廣泛利用。Dialog國際聯機情報檢索系統是這一時期的情報檢索領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統之一。

(一)手工檢索階段(1876—1954)

信息檢索源於參考諮詢和文摘索引工作。較正式的參考諮詢工作是由美國公共圖書館和大專院校圖書館於19世紀下半葉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40年代,諮詢工作的內容又進一步,包括事實性諮詢、編目書目、文摘、進行專題文獻檢索,提供文獻代譯。“檢索”從此成為一項獨立的用户服務工作,並逐漸從單純的經驗工作向科學化方向發展。

(二)脱機批量處理檢索階段

1954年,美國海軍機械試驗中心使用IBM701型機,初步建成了計算機情報檢索系統,這也預示着以計算機檢索系統為代表的信息檢索自動化時代的到來。

單純的手工檢索和機械檢索都或多或少顯露出各自的缺點,因此極有必要發展一種新型的信息檢索方式。

(三)聯機檢索階段(1965年—1991)

1965年美國系統發展公司研製成功ORBIT聯機情報檢索軟件,開始了聯機情報檢索系統階段。與此同時,美國洛克公司研製成功了著名的Dialog檢索系統。20世紀70年代衞星通信技術、微型計算機以及數據庫產生的同步發展,使用户得以衝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實現了國際聯機檢索。計算機檢索技術從脱機階段進入聯機信息檢索時期。遠程實時檢索多種數據庫是聯機檢索的主要優點。聯機檢索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

(四)網絡化聯機檢索階段(1991年至今)

20世紀90年代是聯機檢索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隨着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及超文本技術的出現,基於客户/服務器的檢索軟件的開發,實現了將原來的主機系統轉移到服務器上,使客户/服務器聯機檢索模式開始取代以往的終端/主機結構,聯機檢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二、信息檢索系統類型

(一)參考數據庫檢索系統

參考數據庫檢索系統以二次文獻數據庫為主,提供文獻的題錄、文摘數據或事實數據

(二)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

全文數據庫檢索系統是近年來隨着數字化技術不斷成熟而發展起來的,系統能提供文獻的全文數據,包括圖表、圖像等多種形式的媒體。

(三)Internet網絡檢索工具

Internet搜索引擎主要提供網上資源的鏈接,某些搜索引擎也提供簡單的網頁介紹或檢索詞的上下文。

三、信息檢索方式

(一)命令檢索方式

命令檢索方式指的是檢索過程中,每一項檢索提問,必須通過具體的命令來完成,這些檢索命令通常需要用户熟記。這種方式雖然對於初級用户來説比較麻煩,需要記很多的命令,但是對熟悉系統的用户來説,命令方式有其步驟簡單的優點,尤其是完成一些複雜的檢索算法時,操作步驟簡單。許多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在推出新的檢索方法的同時,仍保留着原有的命令檢索方式,為喜歡命令檢索的用户提供服務,Dialog系統就提供了比較多的檢索命令。

(二)單檢索方式

這種檢索方式實際上是將各種檢索指令轉化成菜單選項,系統的功能和檢索指令通過菜單和子菜單的選項來實現,用户通過菜單一目瞭然,只需根據需要在菜單上選擇某一項,或進行檢索,或顯示命令中的紀錄等。菜單驅動的檢索方式對初級用户是比較友好的,用户不需要培訓就可以自行檢索,很容易入門,但對於較複雜的檢索算法,常常需要進入層層(下轉第182頁)(上接第180頁)菜單才能完成。

(三)命令與菜單相結合的方式

這種檢索方式既保留了指令檢索的方式,又提供了菜單的某些直觀的功能。對於複雜的檢索方法,主要以命令的方式來組織,而一些常用的命令或參數可以通過菜單選項來選擇,這樣,簡化了完全依賴於指令方式的檢索步驟,可以讓用户減少指令和參數的記憶量。目前有些聯機檢索系統在WEB上推出了這樣的檢索方式。

四、信息檢索技術

(一)布爾邏輯檢索技術

布爾邏輯檢索技術就是指利用布爾邏輯運算符進行檢索詞語和代碼之間的邏輯組配運算,從而獲得檢索結果的一種檢索方法。這是計算機信息檢索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技術。

1.邏輯“與”(AND)。邏輯“與”組配是具有概念交叉關係和限定關係的一種組配。通常用“AND”或“*”作為算符表示。

2.邏輯“或”(OR)。邏輯“或”是並列概念關係的一種組配,通常用運算符“OR”或“+”表示。

3.邏輯“非”(NOT)。邏輯“非”組配是指不包含某種概念關係的一種組配,它可以從原檢索範圍中排除一部分文獻紀錄,邏輯“非”的運算通常用“NOT”或“—”作為運算符。

(二)截詞檢索技術

截詞檢索(Truncation)是一種常用的檢索技術,特別是在西文檢索中,更是廣泛使用。截詞檢索就是對詞的片斷進行比較,檢索者將檢索詞在合適的地方截斷,然後將截出的片斷進行檢索。

(三)字段限制檢索

在檢索系統中,為了提高檢索的準確率,縮小檢索的範圍,通常用一些限制的手段和方法。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檢索通常稱為限制檢索(Limit Search)。常用的限制方法就是字段限定。

(四)全文本檢索技術

全文本檢索技術(Full text Searching)是對數據庫紀錄的全文文本檢索,即紀錄中的每個詞都可以作為檢索入口,且可以限定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係。全文本檢索也有人把它稱為自由文本檢索。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七

1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概述

1.1多媒體技術的涵義

數字化是多媒體技術的根源,例如通過綜合、處理的方式對動畫、文本等相關要素中的信息進行總結,並對這些內容進行採集和處理,使用多種軟件和硬件對多種媒體之間的邏輯關聯建立起來,在此基礎上形成人機交互的系統技術。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的作用可以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得到完善,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連接起來,充分發揮出其作用,最終對能夠看見文字與圖像,同時還能聽見聲音的新型材料進行製作,這就是多媒體技術。

1.2多媒體技術的專業化

多媒體技術的專業化實際上就是多種媒體集中在一起的綜合形態,同時也是兩種以上媒體對信息進行交互的一種有效載體,多媒體技術以數字信號為運行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文字、聲音以及圖像等信息就可以得到有機結合。也正是因為多媒體技術多樣性的存在,使得相關聯的一些信息得以有效的傳遞和處理,並通過數字化信息對數據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失真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

2多媒體關鍵技術分析

2.1視頻壓縮技術

對於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頻壓縮技術來説,傳統壓縮編碼都是以Shannon信息論基礎上得以完成的,它的基本是集合論,利用統計概率模型對信源進行描繪,但是傳統壓縮編碼缺乏對接受者主觀能動性、事件本身的含義、重要程度等方面的考慮,所以,壓縮編碼的發展過程可以説是從Shannon信息論開始的過程。數據壓縮編碼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同的形式,從信源的統計特點上來看,一般可以將其分為預測編碼、矢量量化編碼、轉換編碼等多種形式,從數據視覺特點上來看,可以將其分為基於圖像輪廓-紋理的編碼、基於方向濾波的圖像編碼等所中形式。按照圖像傳達景物的特點來看,可以將其分成基於內容的編碼和圖形編碼兩種形式,其中圖像編碼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兩代:第一代主要是基於數據統計將數據宂餘去掉的低層壓縮編碼方式;第二代是基於內容將內容宂餘去掉的壓縮編碼方法。

2.2視頻點播技術

用户信息交流的自然進化以多媒體交互作為主要過程,目前,多媒體服務的範圍非常廣,其中視頻點播技術是最流行的一種。視頻點播技術是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共同發展的產物,它凝結了計算機、電視等相關技術中的精華,是一門新型技術,集中了食品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多項技術的優勢,過去收看電視節目的被動性得到了徹底的改變,電視節目的收看可以結合人們的需求選擇。視頻點播傳遞方式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教學課堂可以通過網絡展開。視頻服務系統的應用使得視頻服務器各項功能的發揮得到了實現,所以視頻點播技術也是視頻服務系統的重點研究對象。

2.3多媒體數據庫技術

在本質上來講,多媒體數據庫技術主要是為了解決三個難題,首先是信息媒體的多樣化,一定要充分的擴大多媒體數據的儲存量、組織以及管理的功能,同時也要實現多媒體數據的集成以及表現集成,從而來實現多媒體數據之間的調用以及融合,這樣相關的集成粒度也就越細。最後就是多媒體數據與人之間的交互性,沒有交互性就沒有多媒體,因此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數據庫查詢被動性,利用多媒體方式進行全面的表現。另外,對於多媒體數據庫中的數據來説,數據是表徵的事物特徵,數據可以取自於現實世界,但是數據也可以通過模擬等方式進行構造,在多媒體數據庫中,主要是包含原始的數據、描述性數據以及指示性數據。通常情況下,多媒體信息表現為一些非格式化的數據,因此這些多媒體數據存在對象複雜、數據存儲分散等特點,多媒體信息的關係是非常簡單的,但是資料管理並不是很容易,就目前來説面向對象數據庫的管理是不現實的,這是因為面向對象是新一代的數據庫應用,需要超強的數據模型做支撐,面向對象的方法很適合對複雜對象進行描述,還可以對多種對象以及其內部的聯繫進行描述。

3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快,同時多媒體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為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多媒體技術網絡化的目標終將實現。隨着通信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網絡化的發展進程也更加迅速,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在節目點播、視頻發佈以及視訊會議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會把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音像技術等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動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髮展。

大專計算機畢業論文 篇八

面向對象正文一九九三年美國的克林頓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從而在這十多年間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一場信息風暴,信息技術幾乎觸及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誇張的説沒有了信息技術,現代文明的生活將無從談起;作為信息技術中最重要的部分,計算機技術無疑是其發展的核心問題,而我們知道計算機只是一台機器,它只能按照計算機語言編好的程序執行,那麼正確認識計算機語言的過去和未來,就是關係到計算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認識和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將有助於更加全面地推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有助於更加準確地掌握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

一、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當代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對於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科學技術方法論。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發展的總規律,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規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科學技術研究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統地概括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科學技術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統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自然科學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以及科學認識方法的辯證法,以恩格斯的光輝著作《自然辯證法》為標誌,創立了自然辯證法繼續發展的廣闊道路。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自然辯證法與歷史唯物論相併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學技術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在自然界和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應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適用於自然領域和科學技術領域。學習和運用自然辯證法將有助於我們搞清科學和哲學的關係,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科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更加全面的觀察思考問題,只有加深了認識,我們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迎接新的科學技術的挑戰。下面我將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程和發展趨勢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其根本的推動力就是抽象機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對程序設計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體的説,就是把機器能夠理解的語言提升到也能夠很好的模仿人類思考問題的形式。計算機語言的演化從最開始的機器語言到彙編語言到各種結構化高級語言,最後到支持面向對象技術的面嚮對象語言。

1、計算機語言的發展歷史: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當計算機剛剛問世的時候,程序員必須手動控制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十分昂貴,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設計語言來解決問題的人是德國工程師楚澤(Konrad Zuse)。幾十年後,計算機的價格大幅度下跌,而計算機程序也越來越複雜。也就是説,開發時間已經遠比運行時間來得寶貴。於是,新的集成、可視的開發環境越來越流行。它們減少了所付出的時間、金錢(以及腦細胞)。只要輕敲幾個鍵,一整段代碼就可以使用了。這也得益於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碼庫。隨着C,PASCAL,FORTRAN,等結構化高級語言的誕生,使程序員可以離開機器層次,在更抽象的層次上表達意圖。由此誕生的三種重要控制結構,以及一些基本數據類型都能夠很好的開始讓程序員以接近問題本質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問題。隨着程序規模的不斷擴大,在60年代末期出現了軟件危機,在當時的程序設計模型中都無法克服錯誤隨着代碼的擴大而級數般的擴大,以至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思考程序設計方式和程序設計模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由此也誕生了一批支持此技術的程序設計語言,比如EIFFEL,C++,JAVA,這些語言都以新的觀點去看待問題,即問題就是由各種不同屬性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消息傳遞構成。面嚮對象語言由此必須支持新的程序設計技術,例如:數據隱藏,數據抽象,用户定義類型,繼承,多態等等。

2、計算機語言的發展現狀:目前通用的編程語言有兩種形式:彙編語言和高級語言。彙編語言的實質和機器語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對硬件操作,只不過指令採用了英文縮寫的標識符,更容易識別和記憶。用匯編語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級語言所能實現的,而且源程序經彙編生成的可執行文件不僅比較小,而且執行速度很快。 高級語言是目前絕大多數編程者的選擇。和彙編語言相比,它不但將許多相關的機器指令合成為單條指令,並且去掉了與具體操作有關但與完成工作無關的細節,例如使用堆棧、寄存器等,這樣就大大簡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時,由於省略了很多細節,編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

高級語言主要是相對於彙編語言而言,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具體的語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編程語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這些語言的語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級語言所編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計算機識別,必須經過轉換才能被執行,按轉換方式可將它們分為兩類: 解釋類和編譯類。

3、計算機語言的發展趨勢: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以及數據抽象在現代程序設計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未來語言的發展將不在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標準,將會以一種完全面向對象,更易表達現實世界,更易為人編寫,其使用將不再只是專業的編程人員,人們完全可以用訂製真實生活中一項工作流程的簡單方式來完成編程。下面是一張計算機語言發展圖表,從中不難得出計算機語言發展的特性: 簡單性提供最基本的方法來完成指定的任務,只需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就可以用它編寫出適合於各種情況的應用程序 面向對象提供簡單的類機制以及動態的接口模型。對象中封裝狀態變量以及相應的方法,實現了模塊化和信息隱藏;提供了一類對象的原型,並且通過繼承機制,子類可以使用父類所提供的方法,實現了代碼的複用 安全性用於網絡、分佈環境下有安全機制保證。平台無關性與平台無關的特性使程序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網絡上的不同機器、不同平台。

三、面向未來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從計算機誕生至今,計算機自硬件到軟件都是以印歐語為母語的人發明的。所以其本身就帶有印歐語的語言特徵,在硬件上CPU、I/O、存儲器的基礎結構都體現了印歐語思維狀態的“焦點視角”,精確定義,分工明確等特點。計算機語言也遵照硬件的條件,使用分析式的結構方法,嚴格分類、專有專用,並在其發展脈絡中如同他們的語言-常用字量和歷史積累詞庫量極度膨脹。實際上,計算機硬件的發展越來越強調整體功能,計算機語言的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來相繼有500多種計算機語言出現,歷經五代,至今仍在變化不已。漢語沒有嚴格的語法框架,字詞可以自由組合、突出功能的整體性語言。在計算機語言問題成為發展瓶頸的今天,漢語言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行列,已經成為歷史的必然。

1、發展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理由:

1)計算機語言問題解決,只能從人類語言中尋找解決方案;

2)計算機語言的現存問題是形式狀態與功能需求的矛盾;

3)計算機硬件的發展已為整體性語言-漢語進入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提供了條件

2、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技術特點:

1)漢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極強,能靈活組合,簡明準確地表達日新月異的詞彙,這些優點是拼音文字無法企及的。

2)漢語言的語法簡易靈活,語詞單位大小和性質往往無一定規,可隨上下語境和邏輯需要自由運用。漢語言的思維整體性強,功能特徵突出。

3)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發明者採用核心詞庫與無限寄存器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漢語言的詞素自由組合;將編譯器與解釋器合一,使漢語程序設計語言既能指令又能編程;以獨特的虛擬機結構設計,將數據流與意識流分開,達到漢語程序設計語言與漢語描述完全一致,通用自如。具有漢語言特性的漢語程序設計語言的出現,打破了漢語言不具備與計算機結合的條件而不能完成機器編碼的神話。還為計算機科學與現代語言學研究提出了一條嶄新的路徑,它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從嚴格的機械活動及周密的算法上,向世人證實漢語的特殊結構狀態,及其特殊的功能。

四、計算機語言之父——尼蓋德尼蓋德幫助因特網奠下了基礎,為計算機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尼蓋德是奧斯陸大學的教授,因為發展了Simula編程語言,為MS-DOS和因特網打下了基礎而享譽國際。克里斯汀·尼蓋德於1926年在奧斯陸出生,1956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並取得數學碩士學位,此後致力於計算機計算與編程研究。1961年~1967年,尼蓋德在挪威計算機中心工作,參與開發了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因為表現出色,2001年,尼蓋德和同事奧爾·約安·達爾獲得了2001年A.M.圖靈機獎及其它多個獎項。當時為尼蓋德頒獎的計算機協會認為他們的工作為Java,C++等編程語言在個人電腦和家庭娛樂裝置的廣泛應用掃清了道路,“他們的工作使軟件系統的設計和編程發生了基本改變,可循環使用的、可靠的、可升級的軟件也因此得以面世。”尼蓋德因其卓越的貢獻,而被譽為“計算機語言之父”,其對計算機語言發展趨勢的掌握和認識,以及投身於計算機語言事業發展的精神都將激勵我們向着計算機語言無比燦爛的明天前進。

五、結束語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認識事物才會清楚的瞭解其過去、現在和未來,計算機語言的發展同樣遵循着科學技術發展的一般規律,以自然辯證法的觀點來分析計算機語言,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入地認識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歷史、現狀和趨勢,有了自然辯證法這把開啟科學認識大門的鑰匙,我們將回首過去、把握現在、放眼未來,正確地選擇計算機語言發展的方向,更好的學習、利用和發展計算機語言。

六、致謝首先感謝張老師,張老師幽默的講解和精煉的內容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以後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另外要感謝本文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和相關網站。最後還要感謝在我寫論文過程中提供無私幫助的人們,以及給我支持的家人和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biyemuban/7k7z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