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畢業論文模板 >

本科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本科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本科畢業論文【新版多篇】

本科畢業論文 篇一

題 目 試論盜竊罪中的扒竊

學生姓名 *****

學 號 *****

專業(方向)及班級 *****

指導教師 *****

職稱 *****

一、選題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扒竊”一詞最初並非刑法規範用語,它源於偵查學和犯罪學,是公安機關在進行偵查工作時的口頭用語。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扒竊案件激增,並且以流竄作案、團伙作案、多次作案居多,扒竊手段日益多樣化,甚至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絕大多數扒竊團伙形成了一種專業訓練、物色對象、下手行竊、遮蔽掩護、轉移贓物、處理贓物為一體的行竊鏈條。而且即使被受害人發現,也可以以人多勢眾的方式對受害人進行欺壓,甚至採取暴力手段避免被害人反抗,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嚴重危害羣眾財產和社會治安秩序,也威脅到人民羣眾的人身安全。與此同時,扒竊時間短、得手快,扒竊者逃匿迅速,如果不是被當場抓住,往往難以取證,這便加大了公安機關破案的難度。然而,在《刑法修正案(八)》未正式頒佈實施以前,與扒竊日益增強的社會危害性相對應的是,我國對扒竊行為的處罰方式主要是勞動教養和行政處罰,顯而易見,這兩種處罰方式已經無法遏制扒竊行為的發展,必須要用更嚴厲的手段對扒竊行為加以打擊,保護公私財產,維護社會穩定。在此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八)》對傳統的盜竊罪做出了修正,明確了扒竊行為正式成為盜竊罪的一種獨立定罪類型,並且不受數額和次數的限制。伴隨着新規定的出台,各地紛紛出現“扒竊入刑第一人”,扒竊入刑這一話題引起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巨大爭議。隨後,20xx 年 4 月 4 日,司法解釋對“扒竊”的定義加以明確,但是沒有對扒竊的入罪標準做出詳細的規定,關於扒竊問題的分歧仍然存在,導致各地司法機關對扒竊案件的處罰不統一。因此,如何正確理解扒竊行為,並完善扒竊行為的相關立法,進而適用於司法實務,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研究意義

扒竊是對人民財產安全性與社會治安穩定性的嚴重侵犯,是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絆腳石。我國刑法以“懲罰犯罪,保護人民”為目的。扒竊入罪,既可以打擊扒竊犯罪,保護民眾的財產及人身安全,又可以起到維護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犯罪嫌疑人明目張膽地行竊,其行為常直接暴露於眾人的目光之下,幾乎是“陽光下的犯罪”。公眾雖然目睹扒竊行為發生,但出於自身安危考慮,大多不敢站出來制止。扒竊犯罪分子通常在人羣密集、流動性大的場所如車站、碼頭、賓館等地尋找作案目標,犯罪對象具有不確定性,且行為隱祕性強、手段日益精細、作案速度快,使人提心吊膽,防不勝防,人人自危。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當扒手在公共場所對其他受害人進行扒竊時,公眾在對受害者憐憫的同時也會自覺身處隨時都有可能成為被害人的危險狀態之中,從而降低對公共場所安全的信任度。所以,扒竊危害的人羣數量之大、範圍之廣、對公眾安全感破壞之多是其他盜竊行為所不能比擬的,從對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將扒竊行為入罪能夠有效提高公眾在公共場所活動的安全感。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分析

對國外而言,“扒竊”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因此,國外並沒有扒竊行為的相關研究。

對國內而言,自扒竊入刑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扒竊行為進行整理和總結,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體表現為:

第一,有關扒竊定義的研究。扒竊的定義是研究扒竊行為的理論基礎。其研究成果較多,以陳家林教授的《論刑法中的扒竊》為代表,在此文中,陳家林教授對扒竊的概念進行歸納分析後提出,扒竊必須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發生扒竊的地點只能是公共場所,而且只能是祕密地竊取方式,只能是針對他人隨身攜帶的財物。

第二,有關扒竊犯罪形態的研究。這一主題近年來引起了很激烈的討論,其中,以張明楷教授所撰寫的《盜竊罪的新課題》為代表,其主要觀點是:盜竊罪是侵犯財產罪,不能將扒竊視為行為犯或舉動犯,而仍應以行為人取得一定的財物作為既遂標準。張明楷教授的這一觀點也是目前的主流觀點。

第三,有關扒竊犯罪競合問題的研究。提及扒竊競合問題的文章比較少,陳志軍、翟金鵬的《扒竊行為特徵與追訴標準的司法認定研究》對扒竊行為與盜竊罪其他四種情形發生競合時的處理方法作了闡述,其主要觀點是:按照社會危害性、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來判定盜竊罪五種情形入罪門檻的高低。這為司法實踐解決扒竊的競合問題提供了思路。

總體看來,以上這些研究成果表明學者們對扒竊行為的研究越來越廣泛,從最初對扒竊的局部性調研拓展到對扒竊的一些概念性以及實質性的調研,為今後的法學研究創造了條件。但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對扒竊行為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從大多數文章來看,多數學者僅僅是在研究盜竊罪的同時,將扒竊行為作為一個很小的章節加以論述,涉及的範圍也很有限,僅僅圍繞扒竊的一兩個性質討論,還沒有將扒竊的研究拓展開。

其次,對扒竊行為的評價不夠全面。多數學者僅僅考察扒竊入刑的現實意義或者扒竊入刑後的困境,但對其缺陷和侷限性等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研究。

再次,應進一步細化扒竊行為在司法實踐中的解決方法,避免扒竊入刑成為一紙空文。扒竊入刑對理論界和司法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應結合實際,更加深刻地研究其在現代社會中的運用與發展。鑑於這些不足,我們還需要加強對扒竊行為的研究,以求司法機關在對扒竊進行認定的時候提供一定的參考。

三、論文結構及主要研究內容

(一)扒竊概述

1.扒竊的概念

2.扒竊的特徵

(1)扒竊的地域性

(2)扒竊對象的特定性

(3)扒竊的公然性

(4)扒竊的社會危害性

(5)扒竊的主觀惡性

(二)盜竊罪中扒竊的認定

1.扒竊與其他盜竊情形的界限

(1)扒竊與多次盜竊的界限

(2)扒竊與攜帶凶器盜竊的界限

(3)扒竊與入户盜竊的界限

2.與扒竊相關問題的司法認定

(1)對“公共場所”的認定

(2)對隨身攜帶財物的認定

(3)扒竊的次數、數額和形態的認定

(三)扒竊入刑限制途徑之探討

1.起刑點的數額要求

2.攜帶凶器扒竊

3.“但書”的適用:情節顯著輕微不認為是犯罪

4.基於人身危險性的考量:偶犯、慣犯和累犯

(四)扒竊的既遂與未遂

1.扒竊的既遂

(1)扒竊既遂的標準

(2)扒竊既遂的分類

2.扒竊的未遂

(1)扒竊未遂的理論爭議

(2)扒竊未遂的認定

(3)扒竊未遂的表現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陳興良。口授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xx:661-679.

[2] 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876-890.

[3] 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632-650.

[4] 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375-399.

[5] 趙秉志。刑法修正案(八)理解與適用[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xx:145-163.

[6] 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500-502.

[7] 王志祥。刑法修正案(八)解讀與評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xx:334-356.

[8] 周道鸞,張軍。刑法罪名精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768-792.

[9] 高銘暄,陳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解讀與思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143-157.

[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條文説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M].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113-150.

[11]張明楷。盜竊罪的新課題[J].政治與法律,20xx(8):2-13.

[12]郭立新,黃明儒。刑法分則典型疑難問題適用與指導[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xx:414-436.

[13]李振林。盜竊罪中的法律擬製問題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第 39 條的規定為視角[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xx(3):36-45. [14]陳平。對扒竊入罪的理性思考[J].政法論壇,20xx(15):77-81.

[15]陳家林。論刑法中的扒竊——對《刑法修正案(八)》的分析與解讀[J].法律科學,20xx(4):95-101.

[16]文春霞。扒竊獨立構罪之合理性及實務認定探析[J].法制與社會,20xx(7):285-286.

[17]賈立巖。淺談對公交車上扒竊犯罪幾法律適用的幾點認識[J].今日科苑,20xx(24):179-180.

[18]車浩。“扒竊”入刑:貼身禁忌與行為人刑法[J].中國法學,20xx(1):114-130.

[19]周軍嶺。淺議我國刑法中的扒竊行為[J],新西部(政治與法律),20xx(15):83-86. [20]孫萬懷,王麗超。扒竊入罪後的司法審慎[J],法學雜誌,20xx(11):78-81. 以上內容由學生填寫

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年 月 日

説明:本表格由指導教師提供,按規定的格式成文,一式一份,存入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檔案袋。

本科畢業論文評語 篇二

優: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較高難度,工作量大。選題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參考)價值(較大的實踐指導意義)。該生查閲文獻資料能力強,能全面收集關於。。。。。的資料,寫作過程中能綜合運用。。。。知識,全面分析。。。。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強。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完整,層次結構安排科學,主要觀點突出,邏輯關係清楚,有一定的個人見解。文題完全相符,論點突出,論述緊扣主題。語言表達流暢,格式完全符合規範要求;參考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較強;沒有抄襲現象。

良: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難度,工作量較大。選題具有學術研究(參考)價值(實踐指導意義)。

該生查閲文獻資料能力較強,能較為全面收集關於。的資料,寫作過程中能綜合運用知識,全面分析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較強。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較為完整,層次結構安排科學,主要觀點突出,邏輯關係清楚,但缺乏個人見解。

文題相符,論點突出,論述緊扣主題。語言表達流暢,格式完全符合規範要求;參考了較為豐富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較強;未發現抄襲現象。

中:論文選題符合專業培養目標,能夠達到綜合訓練目標,題目有一定難度,工作量一般。選題具有學術研究(參考)價值(實踐指導意義)。該生查閲文獻資料能力一般,能收集關於。。。。。的資料,寫作過程中基本能綜合運用。。。。知識,全面分析。。。。問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一般。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學院規定,內容基本完整,層次結構安排一般,主要觀點集中郵一定的邏輯性,但缺乏個人見解。文題基本相符,論點比較突出,論述能較好地服務於論點。語言表達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規範要求;參考了一定的文獻資料,其時效性一般;未見明顯抄襲現象。

本科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探討深入實施人性化服務在手術室護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術前一天由手術室巡迴護士與手術醫生分別到牀前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並在次日術前、術中、術後充分延續。結果:通過有效溝通,使患者對次日手術流程有了一定了解,充分做好了接受手術的心理準備,大大減輕了恐懼感,對手術醫生、護士增強了信任感。結論:深入實施人性服務是建立良好醫患關係的重要措施,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條件呈最佳狀態時接受手術對日後康復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從而全面提升了手術室護理質量。

關鍵詞:人性化服務 手術 護理 康復

人性化服務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創造性、整體性、深入性的有效護理模式。並以“尊重人性、關愛生命、關愛患者身心健康”為主題。手術治療作為重大的心理性和躲體性應激源,可通過心理上的恐懼和身體上的創傷,直接影響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從而造成心理和軀體的不適,甚至導致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這些反應過於強烈,不僅對神經、內分泌及循環系統產生影響,而且會直接干擾麻醉和手術順利進行,影響愈後。對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服務,將有效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具體做法如下:

1、手術患者的人性化服務

1.1術前温馨訪視

提起手術室,人們馬上會想冰冷的色調,嚴肅的醫生和令人窒息的氣氛。患者在術前這一短暫而特定時期,存在嚴重緊張、恐懼、焦慮的心理反應,嚴重缺乏安全感。術前一天手術室巡迴護士接到手術通知單後到病區向管牀醫生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如病史、病情、經濟狀況、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及手術相關問題。然後由管牀護士陪同到牀邊,有禮節的向病人作自我介紹,相互認識,面帶微笑,耐心傾聽其內心感受,並輔以點頭表示理解。要時刻以病人為中心,尊重對方,可使用幽默鼓勵的話語,向患者介紹次日巡迴護士接診時間、注意事項、步入手術室後的流程,在身體條件允許下,可帶患者到手術室瞭解外環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支持和引導,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處於最佳心理狀態,配合手術,在做好患者溝通的同時,適時做好家屬指導,向病人及家屬説明手術室有嚴格的無菌制度,謝絕家屬入室,術晨有1-2位家屬陪同前往即可。入室後,家屬可在候區或病房等候,方便及時聯繫。

1.2術中關心體貼

在患者進入手術間前30分鐘,調節好室內温度22℃-24℃,濕度40%-60%,當患者步入室門前,巡迴護士再次三查七對,核對無誤將患者接進室內,為患者做任何處置時都嚴格按照動作要輕柔、熟練、準確的原則,為防止護士在準備器械時發出的金屬碰撞給患者帶來的恐懼感,我院在每間手術室都分離隔成一個器械準備室,這樣一來,不同的事情在不同房間內同時進行,互不干擾。充分體現了人性化服務。麻醉後,巡迴護士會立即給病人蓋上一個“保温毯”,這個毯子是通過一根管子與能產生熱風的機器連接在一起,因此打開機器開關,熱風會從一側吹進去,保證了患者的最大舒適感,手術即將開始時,醫生和護士都會微笑着跟患者談論一些題外話,比如“今天天氣不錯,我們都準備得很好了,你覺得身體有什麼不舒服嗎?”“一會兒手術結束後,護士會贈送美麗的鮮花給您,不知道您喜歡玫瑰還是百合呢?”這一類的話,會迅速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不再緊張。手術正式開始後,巡迴護士除了每隔幾分鐘詢問一下患者的感受,比如是否感到呼吸困難,寒冷等,還會在患者身邊緊緊握住患者手,不斷地鼓勵他、給他加油。並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手術順利結束後,親親呼喚病人的名字,謝謝他的合作,告訴患者他配合的很好,現在就可以回玫瑰,家人正在門外等候。

1.3術後真情探視

患者經過手術後,尤其是大手術的患者,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的手術效果,由於身體受到嚴重的創傷,產生焦慮不安的心情。術後第2-3天對患者進行訪視,詢問切口疼痛、癒合情況,腸蠕動恢復情況,術後感受等,同時就患者的不適給予安慰和解釋,並記錄患者對在手術室內的切身感受及對護理服務的評價,並祝早日康復。

2、討論

2.1 傳統式的術前訪視內容不夠深入

由於術前患者心理壓力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手術室護士工作負荷大,人員配置相對較少,使護士用於宣教的時間相對較短,從而影響術前訪視效果。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人際溝通的技巧,靈活運用,拓展訪視內容與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關係,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2.2傳統式的手術間佈局不夠合理

患者在手術室內心情十分緊張,會密切關注室內發生的一切事情,包括對聲音的敏感程度,若我們的所有的操作都在室內進行尤其在準備器械時發出的叮咣聲響,會給患者帶來強烈的恐懼感,因此若能將空間分隔開來,則會消除此不足。

2.3傳統式的手術室內温度與患者所需温度不易調整一致

麻醉後,患者血流速度變慢,體温降低,常會感到寒冷,然而,手術室內温度又不能太高,否則一來,細菌容易繁殖;二來,裹着厚厚手術服醫護人員會感到燥熱;三來;醫護人員汗水還可能造成污染。為此,給患者加蓋保暖毯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3、結果:

3.1在巡迴護士的全程人性化服務的實施下,在手術醫生的鼓勵下,患者身心得到了充分放鬆,為今後的身體康復提供了有利保障。

3.2通過實施人性化服務,讓護士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與信任,增強了溝通能力,也增強了今後工作的熱情度,激發了學習熱情。自身素質得到了提高,也使手術室整體素質得到改善從而達到了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目的。

3.3為了提供最人性化的服務,醫生與護士擁有共同的信念,在此期間配合默契,加強醫護通力合作精神。

深入實施人性服務是需要手術室護士想患者之所想及患者之所及的過程,充分發揚奉獻精神的過程,是一項精神層面的工作,因此要達到患者在術前擁有最佳的心理狀態,護士必須在每個細節都做好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人施教,使患者以最佳心態配合手術。提高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賀大菊。術前訪視對手術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xxxx醫學,xxxx.23(2):128—129。

錢玉秀。中日兩國手術室護理的比較[j]。實用護理雜誌,xxxx,17(12):17-18.

陳翠屏。術前訪視的現狀與對策[j]。實用護理雜誌,xxxx,17(3):55

本科畢業論文自我鑑定 篇四

時光如梭,轉眼即逝,當畢業在即,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矗。現回首三年學習生活,歷歷在目。

從剛跨入本科時的失落和迷茫,到現在即將畢業時的從容、坦然。面對未來,我知道,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戰。這除了有較強的適應力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於本科三年的學習積累和技能的培養。

在社會實踐方面,我不怕辛苦,不怕困難,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參加校內的活動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同學,也就增加了與其他同學交流和向其學習的機會,鍛鍊了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到別人的長處,認清自己的短處。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但關鍵是能否正視並利用它們。

三年來,我不斷的自我反省,改善自身不足之處,為祖國的優教事業貢獻自己的熱血與青春!為人處世上,我堅持嚴於律已,寬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際關係正是建立在理解與溝通基礎之上的。由於待人熱情誠懇,所以從國小到現在一直與同學和老師相處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圍同學的歡迎,與許多同學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通過這三年的學習使我懂得了很多,從剛進學校時如張白紙的我,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坎坷。

本科的畢業論文 篇五

摘要:提高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有助於培養能滿足中國外貿轉型升級需求的外貿人才。因此,分析國貿本科畢業論文常見的質量問題,探討造成這些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並提出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四條建議。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國際貿易;質量問題;原因分析;對策

在國內商務成本上升和國際需求不旺的雙重製約下,中國外貿正遭遇改革開放以來的最大挑戰,亟待轉型升級。外貿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質量迫在眉睫。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國貿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獨立思考品質,以及增強其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有關國際貿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下滑乃至淪為“雞肋”的論調甚囂塵上,一些失望之極的教師甚至建議取消畢業論文。本文認為,取消本科畢業論文會導致本科生失去培養自身能力的寶貴機會,恐為不妥;我們應該着眼於改進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以使其達到提升學生素質的預期目標。本文擬闡述國貿本科畢業論文常見的質量問題並分析造成這些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最後提出提高論文質量的解決方案。

一、常見的質量問題

1、選題不當。

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劉國華和張偉東,2014;田洪和陳紹友,2014)。選題直接決定了論文的價值和寫作效率。選題的本質是提出有價值的、有趣的研究問題。然而,不少學生因為忽視論文選題的重要性或者是因為缺乏“問題意識”(張煜,2011)而出現盲目確定題目的現象。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選題陳舊。全球經貿環境日新月異,國內政策導向也時有調整,這為國際貿易研究提供了許多鮮活的話題。但是,一些學生對經貿實踐的最新變化知之甚少,以至於他們選題時高度依賴教科書,選擇了一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譬如綠色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反傾銷等。我們認為,除非有新的切入點、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他人未能提供的富有啟示意義的經驗證據,這類陳舊的課題都不應作為選題對象。這是因為陳舊的話題不僅無法引起教師甚至學生本人的興趣,而且容易使得寫作陷入低水平重複、缺乏研究價值的困境之中。第二,選題過大。有些學生的選題過於寬泛,涵蓋面過廣。他們誤認為選題越大,寫作難度就越低,而且論文越有價值,殊不知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例如,有學生以“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問題研究”為題。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宏觀政策、進入模式和風險控制等多項課題,我們是絕對不可能在一篇本科畢業論文中把這個宏大的議題講清楚的。第三,選題過難。部分學生在選題時沒有充分考慮到自身的理論功底和對研究方法掌握程度,一味地去選擇吸引眼球但很難寫的問題去研究。譬如,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出現了較長時間的單向升值,在這種情況下各界都非常關注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於是,一些學生在畢業論文中就專門研究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這個話題雖然有重大意義,但它顯然超出了本科生的寫作能力。第四,選題偏離專業領域。少數同學出於個人興趣的考慮去研究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無直接關係的問題,從而脱離了專業培養目標。

2、證不充分。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論證的展開就是顯示作者的思路有無邏輯性的過程。學生們在論證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第一,一些關鍵論點缺乏來自文獻或數據或案例的有力支撐,表現為:論據與論點無關或相關性不強、堆砌資料、數據陳舊、論據本身不可靠。第二,違反形式邏輯,表現為分類錯誤、層次不清、結構紊亂等問題。

3、不符合基本的學術規範。

本科畢業論文雖不要求公開發表,但它作為學術成果必須滿足學術規範的要求。本科生畢業論文在學術規範方面的常見問題包括:第一,論文寫作東拼西湊,大段複製粘貼他人論文(王麗娟,2010),導致重複率過高甚至涉抄襲。第二,引用不規範,突出體現為照搬他人觀點而不做必要的説明。

二、導致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生角度。

學生是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的當然主體(田洪和陳紹友,2014)。學生寫作態度不端正、科研素養及寫作能力欠缺是導致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欠佳的直接原因。首先,思想上不夠重視。在現行體制下,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高低對學生就業、攻讀研究生均無影響(逄玉媚,2009),甚至也不影響學生畢業。鑑於此,很多學生不願意在本科論文的寫作上投入足夠的精力,敷衍和拖沓現象屢見不鮮。其次,學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他們習慣了“填鴨式”教學,傾向於接受知識的灌輸而缺乏探索意識。在選題過程中,有些學生確定的選題毫無新意,有些學生只是被動地等待教師提供的議題,還有些學生在幾乎不經思考的情況下向教師報送若干選題讓教師做“選擇題”。最後,科研基本素質不過關。我國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已經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柯穎,2008),這導致不少原本不符合相應升學資格的學生被高校錄取,客觀上降低了生源質量。不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存在欠缺,並且缺乏必要的知識儲備和計量經濟學知識,這導致他們在論文寫作時往往是有心無力。

2、教師角度。

由於本科生都是第一次寫畢業論文,他們對論文寫作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項知之甚少,所以他們離不開教師的悉心指導,故而教師構成本科畢業論文的“應然主體”(田洪和陳紹友,2014)。但是,指導教師的主體地位常常未能有效發揮,這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其一,師資匱乏(喬軍和孟慶玲,2011)。在高校擴招的大背景下,全國各高校紛紛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目前設有該專業的高校已有600所左右。擴招導致教師所指導的學生人數增加了,某些學校的教師每年人均指導學生數多達20—30人。並且,教師還承擔着其他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及艱鉅的科研任務,這使得他們難以抽出精力對本科生進行深入、有很強針對性的指導。其二,少數指導教師責任心不強(邵維加和黃建榮,2010)。有些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本科畢業論文對學生培養能力的重要意義(王保國,2013),不能在選題到論文答辯的各個環節中對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其三,極少數教師存在能力不足問題。有些教師學歷和職稱偏低且長期不從事科研工作,因此他們不僅缺乏選題的方向感,而且沒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儲備。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生寫出高質量論文也就如天方夜譚。

3、教學管理角度。

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本科畢業論文教學的重要保障(王保國,2013),然而大多數學校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教學管理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一是對本科生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亟待完善。優秀本科論文的作者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激勵,而論文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會受到諸如延期畢業之類的懲罰。二是針對教師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健全。教師所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質量、在指導過程中能否盡職盡責,這些因素都影響不到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更不會影響到教師的物質報酬。三是部分院校過於強調過程控制。它們引入了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平台系統,對論文寫作的每個環節都機械地設置時間節點。這種做法是基於錯誤的假設前提,即假定論文構思和寫作可以像產品生產過程一樣精確地控制時間和流程;並且這種做法忽視了教師和學生靈活安排時間的實際需要。因此,它不僅損害了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而且導致論文寫作方式的僵化。

三、提高論文質量的對策

1、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本科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對本科階段所學知識的綜合性考試(劉寶欣,2007),因此我們必須從本科教育全過程來考慮,通過各個階段課程的有機設計和科研項目的歷練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首先,合理設計有關課程,並提高課程要求。我們不僅要通過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跨國公司經營管理等課程的教學來增強學生的理論儲備,而且要突出計量經濟學理論及其配套軟件的重要性。其次,開設專題講座,讓學生能接觸到最新的理論動態和實踐動態。再次,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和數據收集能力。不僅要教會學生通過中國期刊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Ebsco等數據庫來查閲理論文獻,而且要傳授給學生查詢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以及各國各地政府統計數據的方法。最後,為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創造機會。要鼓勵學生自主申報創新創業類課題,支持他們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對接,為學生髮表優秀成果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

2、確立科學的論文質量評價標準。很多學校都採用了由指導教師、評閲教師、答辯教師的“三方”評價體系,但評價指標體系比較粗略,以至於教師主要靠印象主觀地給出分數。為避免這一狀況,我們需要引入更加規範、可操作性強的論文評價標準。論文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應包含一級指標,還應包含若干二級指標(時偉,2010)。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導教師應具備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在教師工作負荷許可的情況下,應儘可能設置關於指導教師的甄選標準。責任心不強、科研能力薄弱的教師不應被選為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並且指導教師隊伍要進行動態調整。另外,學校和院系要注重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鼓勵並支持教師接受理論和方法的培訓,資助教師參加高水平的國際貿易學術會議。

4、強化對學生的激勵和約束。在激勵機制方面,可行的做法包括:給優秀畢業論文的作者頒發榮譽證書,在條件相近的情況下優先授予他們“優秀畢業生”稱號,並且支持優秀論文的公開發表。在約束機制方面,可考慮的做法包括:

(1)質量差的論文在答辯前外審,外審不過關即取消答辯資格;

(2)對於在第一輪答辯中評價差的論文,其作者要參加學院的2次答辯;

(3)對於取得保研資格的同學,如其畢業論文成績低於一定標準,則取消其保研資格。

參考文獻:

[1]劉國華,張偉東。提高法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5):158-160.

[2]逄玉媚。大學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現狀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2):211-212.

[3]柯穎。高校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對策思考[J]。學術論壇,2008,(10):203-205.

[4]劉寶欣。關於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若干思考[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12):110-111.

[5]喬軍,孟慶玲。提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1,(9):46-47.

[6]邵維加,黃建榮。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與運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4):54-60.

[7]田洪,陳紹友。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系統及提高論文質量的創新着力點探索[J]。寧西社會科學,2014,(6):157-162.

[8]王保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24-129.

[9]王麗娟。高校畢業論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畢業論文為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6):118-122.

[10]張煜。高校文科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82-185.

本科畢業論文 篇六

在我國立法體系中,習慣是不做為法的正式淵源的,但在合同法中,尤其是買賣合同,承認習慣作為立法淵源,這在中國這個大陸法系國家是不常見的。

一、習慣和交易習慣的基本知識

習慣是特定範圍的人們共同遵守的一種固定的行為模式或者是大家遵守的共同理念,是法律規則的前身,在古代時期就有的行為規範。習慣還是任何慣常做法或交易方式, 只要該做法或方式在某一地區、某一行業或某類貿易中得到了經常遵守, 從而使人們有理由相信它在當前交易中也會得到遵守。

習慣是體現特定人羣或部落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自發形成的,它有自己的特點,比如自治性和服從性等。而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強制機關執行的,具有權威性。

習慣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社會生活條件發生了變化,習慣也會隨着發生變化, 它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包括口頭形式、書面形式,還有比較固定的理念模式。這些模式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和法律規範不同,習慣的多變性和靈活性表現得更為突出。現在的時代和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買賣合同案件糾紛出現,有些是新型的案件,固定不變的法律規範很難適應它的變化。因此,可以在買賣合同中適當採用習慣,既能發揮習慣的優勢,彌補制定法的缺陷,又能讓合同法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與時俱進。

從法律解釋的角度來看,習慣解釋是法理學解釋的策略,同時也是民法解釋的策略的一種。從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在合同解釋的過程中,如果雙方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發生異議,沒有其他解釋的策略和渠道,那麼就可以利用習慣進行解釋説明,起到補充的作用。具體而言,習慣,亦稱交易習慣、慣例。通常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中,反覆實施和操作形成的,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某一特定領域和行業,大量使用的策略、準則和規則,能夠被人們接受和認可的客觀事實和行為準則。在使用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簽訂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有一個前提,即雙方都知道該習慣的存在,而且認可該習慣,才能使用習慣解釋。在合同解釋中,採用習慣解釋,和我國合同法平等、自願原則相符。同時能表達當事人的真實意願,也符合依法治國的要求。目前我國改革開放到了縱深階段,開放的力度不斷增大,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和不同國家的經濟往來不斷增加,簽訂的合同數量也越來越多,在出現合同糾紛和理由時,採用國際交易習慣來解釋顯得非常必要。

適用習慣解釋需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習慣必須是真實存在的,不是臆造出來的。習慣來自於生活,來自於人們的勞動實踐。是人們長期智慧的結晶。是客觀存在的,不具有主觀性。習慣的客觀性要求人們尊重習慣,不能脱離實際生活。

(2)《民法通則》第六條規定,習慣或者慣例必須符合法律規定。這裏有分為兩種情況:習慣符合法律規定和習慣不符合法律規定。前一種情形中,當事人在實踐中是經常使用。當事人根據自己對該習慣的理解來採用。是否採用取決於當事人的選擇權。如果雙方當事人對該習慣都認可,那麼完全可以採用習慣解釋,這也符合當事人的意願。如果當事人在適用法律時並不知道習慣的存在,那麼當事人完全可以忽略該習慣,直接適用合同法律規定。後一種情形中,如果習慣不符合法律規定,最佳的處理辦法是確定該習慣無效。相應的,當事人也不能選擇該習慣來解釋合同。

(3)習慣的種類有一般習慣、特殊習慣和當事人約定習慣。 一般習慣適用的範圍比較廣,凡是在全國範圍內或者整個行業都遵守的習慣就是一般習慣。一般習慣在實踐中運用最多,形成時間最長,也是最穩固的習慣。特殊習慣,即特定習慣。在特定範圍使用,如某個特殊行業、特殊地區、特殊羣體等。當事人約定習慣是比較新穎的,具有獨創性的特點。只存在於具體的當事人之間,體現合同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的原則。

合同解釋作為法律解釋體系的一員,也具有法律解釋的特性。比如效力位階。在合同解釋的三個種類中,解釋有先後順序,按照通常理解,當事人之間約定的習慣最先,因為它是最能體現當事人真實意志的。其次是特殊習慣,因為特殊習慣代表着一種個性,是一些特殊的東西。最後是一般習慣,即通用習慣。這個順序是正常態的,但也有特殊的時候,比如兩個不同地區的當事人分別具有不同的特殊習慣,如何處理?這就需要雙方進行進一步的協商來確定如何適用。如果當事人對對方提出的特殊習慣沒有異議,視為接受。

二、我國合同法中的交易習慣

我國《合同法》則在第22 條、60 條、61 條、92條和125 條等條款中對交易習慣作了明文規定,進一步確認了具有一般作用的交易習慣在補充法律中的地位。

合同法中依據交易習慣,會擴大合同法的適用範圍,能更全面的解釋合同法,對完善合同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合同法第61條規定,“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酬勞、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的。”合同法第125條規定,解釋合同應該依據交易習慣進行解釋,這就確立了習慣解釋的原則。我國合同法不僅在總則中將交易習慣確定為填補合同漏洞的標準,而且在分則中大量的條文都涉及根據交易習慣填補合同漏洞的理由。僅以買賣合同為例,其中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標的物的交付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疑根據交易習慣加以確定;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根據交易習慣確定;當事人對標的物質量要求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依據根據交易習慣確定。當事人對包裝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依據根據交易習慣確定。當事人對價款的數額、支付價款的地點、支付價款的時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依據根據交易習慣確定。因此可以證明我國合同法的突出之處在於交易習慣填補合同漏洞。

交易習慣是法律淵源嗎?法律淵源就是法律的表現形式。法律淵源分為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正式淵源是指那些可以體現權威性文件中的明確文本形式中得到的淵源。非正式淵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作用的資料。在大陸法系重的法律淵源僅指正式淵源。通過交易習慣列為我國合同法法律淵源來看,有必要建立判例法。我國是大陸法系,不承認判例法的地位。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兩大法系日益融合,判例法應該也會成為大陸法系正式淵源的一部分。從我國實際情況看,建立判例制度有助於法官在裁判中正確使用法律。判例準確地解釋了法律律條文與特定的事實之間的相互連接性,使法律條文的含義、立法者的意圖、立法原則透過特定的案例得到具體表述和闡述,使法官真正理解到應該如何適用法律的道理。有助於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由於目前立法較為抽象,因此給法官的自由裁量留下很大的空間,這就需要通過判例對此種自由裁量權作出適當的限制,以防止自由裁量權被濫用。因為按照遵循先例的要求對於相同或者相似的情況,必須適用相同的規則,判決的結果應當大體保持一致。一旦判例制度建立起來,法官不可隨意地行使自由裁量權,而應受對法律的適用和準確的裁判起示範作用的先例的約束。有利於儘快提高法官裁判質量。為保障司法公正,提高裁判質量,必須要通過建立判例制度、為法官制作判決書提供範本。每一個判例都是在事實的認定,法官要按照判例製作判決書,要做到以理服人、公正裁判,這就説明判例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我國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合同法發揮更大的作用。合同法,尤其是最常見的買賣合同,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交易習慣必將為合同法中的買賣合同的運轉保駕護航,以達到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公平交易的目的。

本科的畢業論文 篇七

摘 要科技傳播為科學技術知識發揮科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提供了保障,科技傳播對增強公共科技意識、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加快科技發展步伐、實現科技知識的共享和技術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松鼠會”這一基於網絡的民間科普平台,對科技信息的傳播進行了一種新的嘗試,實現了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本文通過文獻閲讀法、網站分析法和受眾調查法,探討民間科普網站傳播科技信息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功能。

關鍵詞科技傳播;科學松鼠會;科學價值;社會功能

0引言

而科技傳播為科學技術知識發揮科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提供了保障,科技傳播對增強公共科技意識、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加快科技發展步伐、實現科技知識的共享和技術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科技信息傳播的主要動力,“科學松鼠會”這一基於網絡的民間科普平台,更是為科技傳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科技信息的傳播進行了一種新的嘗試,實現了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1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個由科學作家姬十三等人創立的,由海內外優秀的話語科學傳播者組成的團隊,其網站於2008年4月28日以羣體博客的形式正式上線。自成立以來,科學松鼠會以堅持博客寫作、組織線下活動、推動圖書出版等多種傳播形式擴大品牌影響力,有效傳播科技信息,旨在“撥開科學的堅果,幫助人們領略科學之美妙”。[1]

科學松鼠會主要由原創板塊、活動板塊、譯文板塊、專題板塊、訓練營板塊這五大板塊組成,不同的板塊扮演着不同的傳播角色,各板塊在傳播的科技信息上又互相補充。科學松鼠會作為傳播科技信息的有效途徑,體現出以下特點:傳播主體的非政府組織性、傳播渠道的高互動性、傳播內容的及時性以及貼近人們的生活性、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傳播語言的趣味性、傳播寫作的時尚性等。“科學松鼠會”是一個紮根在中國現代社會中的科技傳播組織,它以靈活時尚的傳播方式有效地向普通大眾傳播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識。

2“科學松鼠會”所體現的科學價值

“科學松鼠會”傳播的科技信息具有共享性、親民性、可互動性等特徵,傳播的過程一般是由科學作家利用富有趣味性的語言對某一現象或事件做科學性解釋,然後通過網絡這一平台將信息傳播出去,最後才是公眾對科學家所傳播信息的接收和消化,這個過程體現了科學松鼠會中的科技信息傳播主要是朝向社會公眾的。這種傳播過程有利於實現科技知識的共享化和社會化,能夠促進科學知識的應用和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

2.1實現科技知識的共享

科技傳播促進了科學技術知識的社會化和共享化。科學技術知識最初只是科學家的個人所有物,並沒有被傳播和交流,是科學家為了滿足個人好奇心而探索出來的知識,這種知識對社會或他人並沒有任何影響。而科技傳播改變了這種狀態,實現了科技知識的公開和共享。科技傳播可以通過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對科學家通過科學家探索發現的科技信息傳播給其他人,使知識從“個人私有”變成“人人共享”。“科學松鼠會”正是科技信息得以傳播的橋樑,通過這個科普網站能夠實現科技知識的共享。“科學松鼠會”有效地將科學作家的“科技知識”轉變為公眾所知的“社會知識”,而這種知識的轉變是實現知識價值的有效途徑,也是發揮“科技知識”社會功能的必經之路。

2.2促進科學技術的應用

科學技術作為一種知識形態,在其進入生產過程之前只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通過科技傳播,科學技術與生產力要素相結合,轉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通過“科學松鼠會”這一網絡平台,科技知識的創新發現和科技知識的有效應用被連接起來,促進了科學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技術與勞動者相結合,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素質,從而提高他們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科學技術與生產工具相結合,會促進生產工具的創新和變化,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工具的效能,從而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科學技術與勞動對象相結合,可以擴大勞動對象的範圍,提高勞動對象的利用程度。

2.3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

科技傳播作為連接科學家和公眾的重要節點,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可以通過科技傳播的各類媒介獲取最新的科技動態,從而減少重複勞動的可能,節省科技資源,提高知識創新的效率和質量,加快科技發展步伐。而且作為基於網絡的科技傳播平台,“科學松鼠會”設有專門的交流互動板塊,這樣的設計方便科學知識的創造者與科學知識的接收者進行交流,根據接收者的需求進行科技創作或對科技創作進行改進,這樣更有利於推動科技的進步。

3“科學松鼠會”所體現的社會功能

科學技術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科技傳播的價值體現在科學技術知識本身的價值,傳播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科技傳播對社會的影響程度。科學技術對人類及人類社會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科普網站的建立,更是拉近了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的距離。由於科學松鼠會是民間科普網站,它傳播的科技信息具有貼近人們生活的特點,因此對加快科技發展速度、提高公眾科學素養、促進科技教育發展、促進公眾理解科學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3.1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現代科技的發展具有兩個明顯的缺陷,其一是專業化得到了明顯的加強,隨之也造成了許多問題,其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經驗不相適應。”[2]由於科普期刊等科技傳播形式中經常包含大量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除研究該領域的人士外,普通民眾基本不能理解這些專業術語和專業知識的含義,這樣就導致公眾無法有效獲取科技信息,更不要説將科技信息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公眾與科學技術之間便形成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然而科普網站的出現,就大大縮減了公眾與科學技術之間的距離。傳統的科技傳播僅僅侷限於科學家之間的信息交流,這樣就阻礙了科技信息的有效對外傳播,科技信息很難發揮實際的社會功用。科普網站的建設,不但可以為專業的科技學者、科技工作者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還可以為普通公眾提供科技知識和信息,使普通公眾也能學習和掌握到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公眾對科學技術的認識,這樣才會引起他們對科技社會價值的重視,從而更深層次地理解科學技術、支持科技事業的發展、尊重科技勞動者。

科學松鼠會就是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科學知識進行解釋的民間科普網站,它能夠使公眾輕鬆地吸取科技信息,是一種有效的科技傳播途徑。這種傳播方式傳播的科學知識更加貼近於現實生活,人們能夠對實踐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現象給出科學的解釋。這不僅有利於提升公眾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利於他們形成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去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

3.2培養公眾科學意識

科技傳播消除了公眾的封建迷信思想和落後文化觀念。“科技傳播幫助人們建立了新的文化觀念,科學描述因果現象,人們的社會行為和態度是基於知識而改變的,基於新的科學認識和知識,人們會改變原來的社會態度和行為。”[3]當人們對自然界中的某些現象因認識有限得不到有效解釋的時候,人們會以猜測的形式對自然界中的現象加以神祕化認識,然而這些被神祕化的解釋並沒有科學性,這將限制人們科學地認識大自然,有礙培養公眾的科學意識。

而科學松鼠會則從多角度對一些自然現象進行了解釋説明,比如在汶川大地震期間,科學松鼠會就對動物預測地震進行了連續性報道,科學地解釋了動物是否具有先知性。這些科技信息一經傳播擴散,立馬消除了人們對動物的神祕化認識。這種迅速快捷的傳播方式,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某些現象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而且能夠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培養公眾的科學意識,倡導公眾科學的生活。

4結論

當然這種以網絡媒介為支撐的大眾傳播方式,同樣會給科技信息的傳播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如網絡科技信息中的偽科學性現象,這對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都可能產生負面效應。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兩面性,我們需要做的是採取措施將科普網站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完善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將網絡科普的積極作用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利用科普網站大範圍、高效率地進行科技信息傳播,實現科技信息與公眾的交流,讓科技信息更好的為社會和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科學松鼠會網站

[2]翟傑全。讓科技跨越時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100.

[3]翟傑全。讓科技跨越時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102.

本科畢業論文 篇八

一、撰寫畢業論文的意義畢業論文寫作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實踐環節。

從一般意義來講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現代遠程開放教育來講,法學本科開放教育試點,其目的是探索多種方式培養法學專門人才的路子。實踐環節進行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對試點項目的評價和遠程開放教育的未來。

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1、目的要求畢業論文是帶有學術研究性的理論分析文章。撰寫畢業論文可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並且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學生要在實事求是、深入實際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寫出具有一定質量的論文。文章觀點明確,材料詳實,結構嚴謹,層次清楚,語言通順,格式規範。

2、內容要求畢業論文的體裁應具有學術性。畢業論文包括目錄、提綱、論文摘要、正文、引用的參考資料,其中正文是論文的主體,它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畢業論文的內容容量與所給予的時間和學分相適應,字數不得少於6000字,專科畢業生不得少於4000字。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3、選題要求

(1)、畢業論文的選題限於法學專業的範圍內,一般以本科階段所學課程內容為主要選題方向。

(2)、要緊密結合法學研究動態和我國立法、司法、執法實際。

(3)、選題避免過大。

(4)、選題避免過度集中,要有新意,要結合專業,學生自選兩個題目,交指導教師平衡後,確定其中一個為你的論文題目。選題時要註明以哪門課程(法)為主。

(5)、學生在專科階段所寫的畢業論文不可直接或變相作為本科的畢業論文來使用。

選題原則 篇九

1、畢業論文選題應當在法學專業範圍之內,並符合法律專業的特點;

2、畢業論文選題應當分為規定性命題和自選命題兩種。選題時應當結合我國司法實踐,選擇應用性強或當前司法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畢業論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

3、鼓勵學生對當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

本科畢業論文 篇十

一、通過多模態、多媒體來強化語音教學

在計算機技術應用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也逐漸地應用於英語教學中,對於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電化輔助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鍛鍊學生聽與説的能力,這也是現代大學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視的教學環節。但是通過近些年的調查瞭解到,以電化教學為輔助技術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沒有取得意向中的效果,學生的英語聽説水平仍然沒有提高,這個問題值得廣大高校英語教師的反思。這就説明智能教育平台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必須與英語教學深刻地結合起來,而不能獨立地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在利用智能教育平台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利用以往的教學經驗和智能教學平台的優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以往的英語電化教學中,主要是教師的利用不得當,在語音課程教學中單純地以放映語音教學課件為主,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沒有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教學水平受到很大影響。既然智能教育平台是用來為英語教學服務的,那麼就應充分發揮智能教育平台的優勢,通過多模態、多媒體的教學環境,在學生、教學設備和教師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聽説能力的培養。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交流語言,已經成為人們國際社交中的重要語言,所以對大學生英語聽説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在利用英語進行人際交流的過程中,能夠聽得懂對方的發音以及自己英語發音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際交流的質量。而且在當前交流失敗的例子中,發音是引發交流失敗最為常見的因素之一,所以在大學英語聽説教學中需要對語音教學進行強化。

(一)提高語音的分辨能力

語音的分辨能力是進行聽力理解的首要條件,語音是練習聽力的重要基礎,只有清晰地分辨出英語中各個元素的發音特點,才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判斷出語言的意義。這種語音的分辨能力需要不斷積累,從個別單詞的發音到連貫性的發音都需要詳細掌握,如果學生語音分辨能力較差,那麼在持續不斷的聲音中所攜帶的語音信息也不能有效地辨別出來。所以需要在教學中採用多模態和多媒體來進行聽力理解訓練,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音的練習內容應該具有一定的層次性,教師可以制定不同難度的語音訓練內容,從而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來通過人與計算機的交互作用來選擇適宜自己的內容,而且將聽力辨音作為教學的重點,在聽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近音詞、長短音的區別,同時還要反覆進行連續、語調和重音的練習,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語音的分辨能力,還有利於學生模仿地道的英語發音,以便於更好地對語言材料的真實意義進行感受。

(二)深入理解多媒體概念

要區分物理媒介和邏輯媒介,通常將裝載內容或是信息的物理介質稱為物理媒介,而將物理媒介上裝載內容或是信息的編碼手段稱為邏輯媒介。在大學英語聽説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媒體和邏輯媒介,利用視頻編輯工具將一些影片中對教學有益的經典、簡練、精彩的對白片段剪切下來,使學生反覆聽和讀,對其正確的語音和語調進行模仿並反覆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語音和語調上的錯誤。多媒體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其是將圖像和聲音進行全面結合的一種技術方式,通過計算機軟件的製作,能夠對多種信息技術進行融合。所以英語教師可以與電教專業人員進行溝通,根據自己課程的特點,開發出一套專屬的語音教學課件。針對於英語聽説的特點,學生可以對聽到的語音進行模擬,然後將自己的聲音錄製下來,與原有的發音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與原始發音之間存在的不同,從而不斷改進。這種練習方式能夠快速提升學生英語聽説能力的培養,這就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所在,也是將多媒體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的重要表現。

二、將文化教學進行系統、合理的滲透

英語教學是系統性的,文化滲透也應是系統的。教師使用的教材一般是階梯狀、系統化的。教師可以整合教材,提煉文化主題,將這些內容有效鏈接,這樣學生學習了一套教材等於上了相當容量的文化課程。其次,教師可自編一套成體系的簡要文化教程作為學習讀物。另外,教師對文化活動需整體安排,形式多樣但主題系列化,這才能保證學生校內文化活動的整體性。文化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不斷學習,逐漸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脈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由於接受能力較低,所以可以向其講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以及歷史文化等,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因為在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所以可以在政治經濟、宗教信仰以及科技等方面進行滲透。隨着知識面的拓寬,視野不斷開闊,所積累的文化知識也越來越深厚,為英語聽説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除了將語言學習和應用並重作為教學目標,教師還要不斷自我學習和提升,這些是文化滲透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風俗習慣和背景知識先由學生來講,老師總結,在收聽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記錄重要信息,培養學生聽關鍵詞獲取特定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應該通過互動的方式使得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與學生的知識相碰撞,使得不同學生的知識發生碰撞。實際上,教師可以利用多途徑來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為讓學生在濃郁的氣氛中吸收文化知識和提高語用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多模態的、主題性的課內外文化交際活動。形式有講座、對話、短劇、遊戲、訪談、討論會等。如校園英語文化節就是很好的契機,能為學生提供交際場景和營造文化氛圍。

三、利用媒體資源創設多種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可分成不同的類型,例如,對在校學生而言,有教室、圖書館、自習室等物理環境;有包括課程設置、課程設計理念、教師教學模式等在內的學術環境;有由學生處、教務處等構成的管理環境;有通過計算機廣域網構成的虛擬教學環境等等。環境向學生同時提供機遇和框定。例如,圖書館向學生提供博覽羣書的機遇,同時也框定學生在館內的行為以及博覽羣書的極限。再如,教師的知識面等構成對學生的框定,而針對學習任務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又可為學生提供機遇。學習可以無處不在,發生於多種混合環境中,各環境因素都提供框定和機遇,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儘量為學生創造可以獲得充盈體驗進行模態轉化學習的環境,並充分考慮到多種環境因素,特別是多種環境下的學習集成型模式。整體認知是聽力理解的最後階段。通過聽覺獲取的信息只是證實或補充自己在信息到達之前的預測。猜測推理是聽力理解中的一項重要技能,聽者對話題內容越熟悉,他所預測的信息範圍就越明確,且越接近實際內容。語言是文化背景知識的載體,聽力材料中肯定涉及英語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教育、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名人勝地等。因此在多媒體課件輔助聽力理解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向學生進行英語文化輸入,減少他們在聽力過程中因為缺乏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而遇到的障礙。

四、研究人機互動模式的開展

人機互動是將計算機技術與英語聽説教學結合的新水平,也是電化教學中比較高的層次,所以通過人機互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聽説能力。因為在課堂上會受到人數與時間的限制,無法滿足英語實踐練習的任務,所以在聽説能力的培養上存在一定阻礙。而對人機互動模式的開發是一項大膽的嘗試,也是電化輔助教學中的一項創新,這需要資金與技術力量的投入。在人機互動教學中,學生可以單獨與計算機軟件之間進行溝通,通過情境的設置,可以與情境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適宜的語速,並且藉助畫面中的生活場景,進行角色替換的練習。在這種輕鬆愉悦的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並且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及時糾正,對於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説能力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在現代教育技術下,大學英語聽説教學更重視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及文化素質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根據學生的水平及教學進度來安排學生的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教師會安排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這不僅有利於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學生評閲綜合能力的提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biyemuban/j449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