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原型設計論文多篇

原型設計論文多篇

原型設計論文多篇

原型設計論文範文 篇一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會計模擬實驗 課程體系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也對傳統的會計教育模式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它撕裂了傳統經濟體制下會計教育和職業界的固有聯繫,但二者之間新的聯繫通道卻未能及時開通,這導致了會計專業教育與會計職業界的脱節。往往出現這樣一種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導致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的會計專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而用人單位需要能儘快直接上崗的人才,他們不願意花費培訓成本和時間來進行培訓,所以從學校畢業剛走上崗位的學生必須在學校裏就要培養實踐需要的動手能力,而要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重新進行設計,以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中高級專業人才,是獨立學院本科專業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會計學作為一門發展中的管理科學,它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會計學本科專業教育要實現培養中高級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必須充分重視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同時,會計學作為一個有着極強技術性的經濟管理專業,它對實踐性教學更是有着特別的要求,實踐性教學不僅應貫穿於其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終、貫穿於其各主幹專業課的教學之中,而且各實踐教學環節還應與理論教學密切配合,並由淺入深、環環銜接,構成一個科學、完整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體系,才能實現其預期的教學目的,較好的完成培養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任務。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會計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

一、會計學專業各主幹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協調

1.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所構成。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築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税法、財務會計法規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商業企業會計、施工企業會計、預算會計、税務會計等。這三部分的課程在整個大學階段要進行科學的設置和安排,做到讓學生最有效地學習掌握知識,又不相沖突或是知識銜接不上。

2.會計學專業各主幹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協調。一個好的財務人員不僅只是簡單的做賬、記賬,他還應該站在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會計,所以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首先應該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一般來講,專業基礎課在前面開設,大一上一般是開設通識課程,從大一下開始開設專業基礎課程加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安排順序非常重要,因為專業核心課程是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如果基礎沒有學好,後面的知識學起來就會很吃力。首先開設的是會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是講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賬户、記賬方法、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核算程序等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對會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全面瞭解會計學所包括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其次就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的重點在於會計經濟業務的實務處理,是全面闡釋財務會計原理、原則和方法,併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全面掌握企業會計的核算內容與方法,並能夠應用到實踐中去的課程。財務會計分為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對於企業的日常業務內容核算基本上都包括了,而高級財務會計則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業務,它比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更深;第三是成本會計的開設,掌握了財務會計的內容之外,還應該掌握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這兩門學科的重要中介;第四是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課程的開設,一個好的財務人員不僅是隻會做賬,還應該會進行財務分析及資金管理,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因此在掌握財務核算的基礎上還必須學習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知識,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最後開設的是審計學,審計學是為社會培養經濟監督人才開設的課程,同時作為一名會計也應該自覺把關,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除此之外,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必須熟悉國家的財經法規及税收法律制度,只有懂法,才會守法,企業的經濟業務與税法知識緊密相連,因此,還應該開設財經法規及税法課程,以上這些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只有將前面課程的知識學好了,那麼學習下一門專業課才有基礎,才會更容易理解。而專業選修課程則基本上都是些行業會計,裏面有與核心課程交叉的一些知識,但又有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的核算內容,這些課程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到大四上開設,這樣就避免了與專業主幹課程的衝突,課時可以安排少一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

二、會計實驗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其與理論教學之間關係的協調

既然各會計理論課之間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那麼對於會計實驗課程的安排也毫不例外。會計實驗課程內容的設計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驗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1.會計實驗教學的作用。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對於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説,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種實踐形式,它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全仿真的模擬實訓,讓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二是可以讓學生畢業一走上會計崗位就能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可以提高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興趣;四是對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有了更具體的體會,為今後學習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指明瞭方向。

2.會計實驗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其與理論教學之間關係的協調。會計實驗課程的教學環節設置非常重要,要注意與理論課程之間的協調,他們之間不能相互衝突,如果有的理論知識還沒有學習,就在實驗中出現這些內容,那麼就達不到實驗課所需要的效果。有的實驗課需要專門進行單獨實驗,而有的則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隨堂進行。

大一學生在學習了會計學原理以後,就可以在本學期末進行會計學原理模擬實驗,也可以在緊接的下一個學期開設,這樣既可以學習實際的賬務處理流程,又可以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一個鞏固,同時為學習後續的專業課程指明瞭方向,因為會計學原理是門很重要的專業理論課,建議進行專門的單獨手工實驗要好一些。大二學生在學習了中級財務會計後,就可以開設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實驗。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實驗較會計學原理實驗來説,要綜合一些,其中會涉及到税法的一些知識,所以它應是在學習了税法之後開設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在大二下學期進行,建議單獨進行,既可以採用手工形式也可以採用電腦做賬。大三上可以安排會計電算化實驗,主要讓學生熟悉會計核算中使用的財務軟件,以適應現代會計電算化發展的需要,這一實驗課程可以與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相結合。成本會計模擬實驗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學習了成本會計理論課之後來開設,也可以隨堂進行。税務會計模擬實驗的開設也很有必要,因為學生在學習了税法、税務會計之後,對企業的税務登記、各個税種應納税額的計算及報税表的填制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而理論知識對這些講得雖然很詳細,但不很直觀,難以理解,而通過模擬實驗,會讓學生對企業的涉税業務知識掌握得更深刻,並加深對實際工作的理解。大四上還可以安排一個大綜合模擬實驗,這一實驗是在學生學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税法之後來進行。這一實驗應是模擬一個較大規模工業企業12月份的經濟業務為內容進行,既有財務會計的知識,又包括成本會計的知識,還涉及到税務方面的處理,即從審核原始單據到編制記賬憑證,到登記賬簿,再到編制會計報表,最後報税的整套賬務處理流程有一個全面的熟悉,而且它包括手工做賬和電算化處理兩部分,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經過這幾個實驗基本上可以讓學生一走上崗位就能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培養更高級的會計應用型人才及經濟監督人才,建議還應該開設財務管理實驗以及審計課實驗,這兩門課程的實驗可以採用案例的形式進行。

而會計畢業實習則是安排在大四下學期進行,主要採取的是校外實習形式,完全讓學生進入到實習單位中去實習工作,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進行的一次鍛練。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可以畢業實習報告或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會計學專業全部主幹課程的各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安排及其相互關係的協調

對於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來講,實踐課程的開設比較多,那麼如何來安排各門實驗課的開設內容及開設學期、學時就顯得很重要了。象會計學原理實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會計的賬務處理流程,因此其實驗教材內容模擬的應該是一箇中小型企業一個月全部的經濟業務,其分錄處理題可以稍微簡單一點,重點在於學習流程,可以安排在大二上進行,學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中級財務會計實驗的內容要豐富一些,因為財務會計理論課程的內容很豐富,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各種業務,因此其經濟業務題的難度可以比會計學原理實驗有所加深,同時經濟業務裏面還可以加入一些涉税內容,可以安排在大二下進行,課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成本會計的實驗也很有必要,主要是掌握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可以安排在財務會計實驗後進行,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製造費用的分配、產品成本的核算及成本報表的編制方法等,可以安排在大三下進行,課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税務會計實驗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各種涉税處理事務,因此實驗的內容應涵蓋經濟業務中的涉税處理及納税調整,税務登記,納税申報等知識,各個税種均應涉及到,可以安排在大三下進行,課時分配28個學時左右。會計綜合業務模擬實驗是會計學專業整個會計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其主要目的是,藉助會計實驗室環境的仿真性和實驗資料的真實性,完成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告到財務指標計算與分析等全部會計工作的操作程序,涵蓋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税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畢業後儘快適應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安排在大四上進行,課時分配56個學時左右。

總之,要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實驗教學的比重,科學合理地安排會計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體現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劉永祥,宋軼君。從會計人才供求矛盾論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職業圈,2007,(2).

[2]周鳳。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課程設計。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7-02-21.

原型設計論文範文 篇二

關鍵詞:醫學統計;方法;運用;原理;選擇

中圖分類號:C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01

一、統計學方法簡介

統計學方法包括統計軟件包、統計分析方法以及檢驗水準三方面的內容。其中醫學論文中常提到檢驗水準即α,它是用來表示組間實際無差別而統計結果判斷有差別,犯這類錯誤的概率。實際工作中常取α=0.05,當研究數據計算的P值小於0.05時,組間差異比較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統計學方法包括統計描述和假設檢驗兩個方面的內容。統計描述是指根據資料及原始數據分佈的類型,選擇正確的指標來描敍資料及數據的特徵。而假設檢驗即組間差異性檢驗,是醫學論文中最常用的統計學方法。資料類型則包括能用具體數據表示的定量資料與不能用具體數值表示但能反映被觀察對象某一特徵的定性資料。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包括率、相對比和構成比。而參數法及非參數法是常用的定量資料統計分析方法。參數法一般包括t檢驗、方差分析,非參數法常用的有秩和檢驗。

二、試驗設計中的統計學原理

合理的試驗設計與統計處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聯繫,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應對醫學研究設計方法進行説明。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遵循隨機、對照、均衡和重複四大原則。在進行試驗設計的時候通常會涉及到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對象的分組及選擇合理的檢測指標三個方面的內容。

醫學論文就是通過對樣本的研究來進行推斷總體,找出其共性,得出結論。因此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應注意選擇樣本應具有一定數量,能反映出該事物的規律性特徵,但又應注意例數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選擇的原則就是在保證試驗結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最少的樣本例數。研究者在選擇樣本對象後應對其基本特徵進行詳細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分期、疾病診斷的標準等。此外在試驗中所用到的試劑、儀器的型號、規格等都應作出説明,以供讀者借鑑和做出判斷。選定好研究對象後就要對其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研究者一般遵循統計學中的“隨機分配”、“設立對照”以及“均衡”、“重複”的原則。隨機化原則是提高組間均衡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資料分析時進行統計推斷的前提。有對照才有比較,在進行組間比較時,應確定好處理因素與實驗效應的關係。均衡性則是要使得對結果產生影響的非處理因素儘可能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對照的結果讓人信服。觀察實驗效應的指標主要有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正所謂主觀指標就是通過問答的方式調查受試者自己判斷的主觀感受;而客觀指標則是通過儀器來檢驗和測量所得出的結果。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選擇客觀性較強、高靈敏性和精確性的指標。

三、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擇是直接影響到論文結論可信度的重要依據,因此研究者在編寫論文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不同的統計學方法應用的範圍不同。研究者在編寫醫學論文時常根據論文研究的目的、資料類型、試驗設計的方案、樣品大小、水平數、特定條件、數據分佈特徵以及綜合分析等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同時還要根據專業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當定性資料正態分佈時,研究者一般用均數和標準差來表示統計描述指標;當定性資料不符合正態分佈時,則可選用中位數及級差來表示;當定量資料正態分佈且組間方差齊時一般選用參數法,反之則選用非參數法。t檢驗一般適用於小樣本(n

四、常見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分析及對策

1.統計方法誤用。最常見統計方法誤用是對等級資料進行比較時應用秩和檢驗而誤用卡方檢驗。例如:在評價採取不同治療方法的兩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療效中,治療組顯著有效、有效、無效三種分型分別為15例、10例、8例,對照組分別為14例、11例、9例。本資料例數較少,應選用等級比較的秩和檢驗,而有些作者卻認為只要是率的比較就可以採用字檢驗。研究者在選擇統計學方法時應根據相應的原則,對文章研究目的、資料類型、樣品大小、水平數、數據分佈特徵等進行綜合分析後,再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

2.選用檢驗方法錯誤。在有些論文中,作者常將本應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的誤用t檢驗。t檢驗一般適用於小樣本(n

五、結論表述中的統計學應用

資料的統計處理不是醫學研究工作的最終目的,而是通過統計學分析為研究結論提供依據或者線索。因此,在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後應把握統計學術語,對結論做出科學的分析跟解釋。在根據統計結果得出專業結論時研究者應遵循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統計結論都是概率性的,不能絕對地肯定或否定。研究者習慣上將“P

參考文獻:

原型設計論文範文 篇三

關鍵詞:虛擬原型;機電一體化設計;設計技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TH39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機電一體化系統能夠展現出更多的效能,其在機械運作管理效益全面提升方面的價值越來越大,這一切得益於很多先進技術的融入。以虛擬原型技術為例,在融入機電一體化系統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展現出自身技術優勢。因此,探究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發展策略,顯得尤為必要。

1 虛擬原型設計的概況

利用不同的工具開發出子模型組合,並且在計算機軟件的幫助下實現對應模型的塑造,在此過程中充分體現出多學科理論在虛擬工況環境下的性能指標,由此達到可視化的效果,得到的效果更加完善,系統的性能更加優化。虛擬原型是從產品設計功能、行為和感官特性等方面入手,實現對於對應產品的仿真數字模型的塑造,進而滿足各種設計工作的需求。

2 虛擬原型與機電一體化技術之間的關係分析

機電一體化產品研發設計的過程中,一般會經歷三個步驟:其一,單行開發階段;其二,並行操作開發階段;其三,基於虛擬原型的研發階段。以單行研發方式來進行機械產品設計,往往需要消耗很長的時間,此時的研發成本也是比較高的,最為關鍵的是由此設計出來的產品機械性能難以達到理想化;基於虛擬原型的並行設計方式,能夠充分展現出機電一體化的優勢,能夠彌補傳統設計方式的缺陷,給予實際的設計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之處,尤其在出現不足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採取一定的方式來優化和改進;虛擬一體化設計理念的融入,能夠使得機電系統展現出虛實結合的特點,無論是設計思想,還是產品設計研發實踐,都能夠朝着更加詳細的方向發展,由此才能夠應對更加複雜產品的研發設計任務。從上述幾個階段來看,虛擬原型理論在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中的融入,可以使得設計系統的性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對於設計人員的輔助作用也能夠發揮到最大。

3 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發展策略

虛擬原型在機電一體化設計過程中的運用,需要遵循虛擬原型和機電一體化技術特點,並且在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實現方式上進行分析和探討,進而找到機電一體化功能原型設計的開發方案。具體來講,在此方面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3.1 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特點分析

虛擬原型技術理論在機電一體化設計系統中的運用,不同於其他模型融入的特點,其自身存在很多的獨特之處。具體來講,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特點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不同領域中進行模型構建的時候,會對於對應領域中模型的需求進行分析,掌握模型的特點要素,還會去了解其他領域的建模特點,由此處理好不同領域之間的關係,這是保證產品設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其二,保證不同領域中的模型存在對應的聯繫,就需要對於各個領域的模型關係進行探究,由此深刻了解模型設計的交互關係,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使得模型的數據展現出動態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這對於模型構建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其三,在虛擬模型平台上,不同領域的模型,不管以怎樣的方式去進行構建,其都會有利於綜合平台效益發揮的,由此才能夠使其成為各個領域建模工具的重要樞紐,這個樞紐的基調奠定合理的話,就可以保證整個綜合平台效益的發揮;其四,虛擬原型設計的時候,要自始至終保證以機電一體化為中心,依照機電一體化的設計原則和理念,妥善處理好設計模型與設計理念之間的關係,這才是各個領域設計效益發揮效能的重要途徑。

3.2 機電一體化功能原型設計的基本實現途徑

在虛擬原型模型構建的時候,勢必會涉及到機電一體化的原型設計,此時需要思考的就是產品設計,從多方面視角對於模型設計需求進行思考。整體來講,機電一體化功能原型設計的基本實現途徑主要涉及到以下的內容:其一,依照產品設計的指標來引導實際的產品設計行為。機電一體化在不同領域中,會利用到機械、電氣、計算機控制等方面的知識。在上述的領域中,產品設計過程也提出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設計指標在進行分解和分析之後,需要進行歸納和整理,此時才能夠做到設計內容與設計需求之間的融合,再次將其融入到機電一體化系統中,可以為機電一體化在不同領域中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礎。其二,結合不同的問題,實現不同方案的個性化定製。如果牽涉到機械方面,電氣方面,控制方面,計算機方面,就需要對於機電一體化方案進行個性化設計,此時的設計目標需要調整,設計方法也需要改善,並且處理好不同領域之間的關係,此時的系統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使得系統得到更加理想的完善,給予設計人員的選擇餘地也更多。

3.3 機電一體化功能原型設計的開發模式分析

機電一體化設計方案往往是在設計分解和設計結合的過程中開展的,產品設計功能,產品結構設計,任何環節都需要考量到產品的需求指標,這是機電一體化原型開發的基本原則。在3D模型架構的幫助下,對於設計作品進行合理分解,接着再依照對應的設計目標,將其運用進去。

絕大多數的產品設計,都是在分解的基礎上完成的,並且在設計方案的引導下,依照設計理念切實的進行歸納和完善,並且在對應接口方式的基礎上實現設計交互操作,由此使得各個領域的設計能夠展現出整合效益,這就是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設計的基本實現路徑。

3.4 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設計環境的構建

在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具備對應的設計環境,對此主要需要關注以下內容:其一,虛擬環境的構建,能夠滿足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特點的基礎上,保證在多領域之間能夠達到交互需求;其二,虛擬環境中達到各領域模型的構建,實現虛擬原型的構建。下面我們來詳細探究一下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設計環境的構建:首先,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仿真設計環境設計目標的確定。在基本設計架構明確之後,在設計工具的幫助下,以機械設計工具為基礎,集成控制領域設計為工具,以虛擬原型設計技術為支撐,保證設計架構的環境朝着集成化的方向發展。接着,在軟件工具方面,可以選擇SolidWorks軟件系統和LabVIEW軟件系統,充分利用上述軟件系統的優勢,保證實際設計工作效率和效益得到更加好的提升;第三步,就涉及到虛擬環境的集成化,依據基本設計的實現和工具軟件,做好設計工作準備,依照集成環境基本工作特點和產品開發流程,實現機電一體化虛擬原型設計環境的優化和調整。

4 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着虛擬原型技術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融入,其技術理論慢慢得到驗證,系統性能得到不斷優化,整體的技術發展也開始朝着如下的幾個方面發展和進步:其一,系統化,在此方面的設計技術,機電一體化產品特點,機電一體化產品設計需求,技術融入的思路,流程和關鍵技術得到不斷的探索和應用,由此使得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展現出系統化的特點來;其二,數字化,隨着各種專業軟件平台的應用,使得仿真設計環境得到營造,無論是單領域建模,還是多領域聯合模型構建,都能夠給予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其三,價值化,隨着給予虛擬原型機電一體化仿真設計技術的完善,使得技術實現路徑朝着多樣化方向發展,產品設計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到滿足,基本功能的控制邏輯設計更加合理,運動規劃編程也趨於科學,能夠運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多,此時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價值也會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

結語

綜上所述,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誕生,是機電一體化系統在綜合運用多學科技術的具體表現,在虛擬設計環境的不斷優化過程中,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性能能夠得到優化,產品設計工作可以在更加理想的條件下進行。由此可見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發展,對於各個領域的設計工作者而言,就是行業的福音。相信隨着在此方面理論研究的深入,實踐探索將不斷進行下去,屆時基於虛擬原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技術的價值會得到更加明顯的展現,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4ky3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