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多篇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多篇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多篇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1

時尚是社會的審美風潮。我們説一個人很時尚,並不代表他很有個性,只能説他(她)是風潮先鋒。

比如牛仔褲,最早不過是抗磨的粗布工裝,忽然間就有幾個頗有鑑賞力的藝術家拋掉了貴族氣息,開始嚮往山寨版的風格。這樣的藝術家多了,便成了社會認同。所以,當更多的脖子吊上金銀首飾,金銀首飾便成了時尚,人也就跟着時尚起來。

想當年爺爺輩的人對牛仔褲是嗤之以鼻的,謂之“不正經”。時過境遷,爺爺們見得多了,也不怪了,一夜之間也忽然陸陸續續穿起來。可惜啊,最早穿牛仔褲的叫個性,而後來穿長衫馬褂的才算是個性,牛仔褲不過是大眾時尚。

多少年以前筒褲很流行,直上直下,似乎很周正很正統。沒過多久,滿大街都換成了上窄下寬的喇叭褲。再後來,彈力褲緊身褲應運而生,就像一場革命,將人體從窩藏中釋放出來,凸現肉體之美。如今,滿大街黑絲襪、超短裙和光腿的誘惑,人類個性裸奔的慾望終於得到了恰當的表達。

這正是時尚。不斷變化,不斷出新,同人類的審美、個性需求息息相關。

在那萬惡的舊社會,封建條條框框限制個性的張揚,天生內斂的中國人只好用寬鬆肥大的衣服遮蔽一切慾望,特別是女性。這是那個時代的風尚,集中反映了頑固保守的個性風向,不像歐美諸國活色生香,呼之欲出,看得前清的遺老遺少們目瞪口呆、心驚肉跳。但金髮碧眼的外國娘們卻扭着胯撅着臀大搖大擺、談笑風生地過去了。在這些開放風潮的多次衝擊下,中國人假正經的性格才多少有些鬆動。

這同時反映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反映了文化的借鑑、融合、和諧。

融合不等於沒有個性。於是,在集體審美認同的大樹上,也開出了個性的花枝。瞧那些青年,為了追求個性,可以在好好的牛仔褲上掏上幾個洞,可以將好好的黑頭髮染成屎黃,甚至不惜代價擊穿自己的耳垂,戴上花裏胡哨的飾品,男不男女不女的在大街上晃。還有更自殘的行為:刺青,隆胸,卡通版裝束,人體彩繪。人類追求時尚個性幾乎達到了無所不能的高度,在公共場合大搞前衞藝術,這在3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所以,時尚也是妍媸兼有、美醜雜陳的。只有合乎人類共同審美取向的個性才能最終成為時尚。比如唐裝的盛行,不是復古,而是推陳出新,連外國娘們也喜歡。

在時尚中領跑的只有那麼幾個先知,我們都是盲目跟風的。在風雲變幻的時尚面前,我們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跟着心走,既表達自己的個性,又不失時尚美感,也就是説: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時尚的。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2

如果將每個人都比作一隻船,在生活之海上前行,那我無疑就是艘氣墊船,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船順水行則快,逆水行則慢,經過一個藝術化類比以後,就變成了人生經驗——人順潮流則發展快。而我呢?作為“氣墊船”不受潮流的影響,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最近不知為何,我們班上開始流行了一種叫“狼人殺”的東西,這玩意國小時我亦曾“染指”,但後來自覺無趣,便不再玩了。如今又開始風靡,實屬奇怪。開始的時候參加的人雖不多,卻十分狂熱。每逢下課,總有一大羣人將講台及講台下的座椅圍得水泄不通,無人能從中穿行,笑聲與尖叫聲此起彼伏,每個參與者臉上都洋溢着燦爛的笑容,不到上課,他們絕不停止,以至於那些上課前就早早進班的老師總是一臉迷惑,以為班上出了什麼大事情。“狼人殺”漸漸成為我們班上的潮流。

到後來這個詭異的遊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我們七班教室裏一到下課或午飯時刻都會自動分為兩個人數比例十分不均的部分——講台前“聚眾”狼人殺的,以及教室後排埋頭趕作業的。有時候我出去散散心,發現曾經滿是跳躍奔跑的七班人的操場上,竟沒有一個熟悉的身影,上樓一看,曾經的骨灰級運動愛好者們居然都入了坑,追隨潮流去了。我歎了一口氣,回到了那個還在逆着潮流堅持着的堡壘中了。

終於有一天,堡壘上出現了小小的裂痕,我的好友丁君反叛了。他放下了手中曾陪伴他每個下課的作_業,義無反顧地跳進了潮流之中,不見了蹤影,我依然堅持着自己,駕駛着自己的“氣墊船”,逆流而上。

漸漸的我發現了逆流而上的痛苦之處——在一片向下衝去的艦隊中逆流而上,似乎就等於無法與周圍的人交流。這挺可怕的,畢竟沒人想被孤立的啊,再加上好友丁君的“策反”,我開始想要縱身一躍,追隨潮流。可是這冰牆上的小小裂痕,很快就被凍的不見蹤影,嚴嚴實實的被掩埋。在聽到我斬釘截鐵的一聲“不”後,丁君發話了:“算了,你落伍了,不用和不跟隨潮流的人辯解這麼多。”便搖搖頭,再次加入那個由“跟隨潮流”的人組成的集體中了。我很不解,也很不平:“為什麼必須跟着潮流!”便低頭學習。

他們還是緊跟着潮流,我還是走着自己的路。

考試了,我憑藉平時的積累將失誤而導致的語文單科20分的分差,用其他學科一一拉回,甚至實現反超,考到了算是理想的成績,而那羣緊隨潮流的人呢?幾乎團滅,差的更差,好的也出現了巨大下滑,然而他們卻對此毫無認識,緊隨着“潮流”,我呢,則更加堅定地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

人生中不能永遠緊跟着潮流,做一艘氣墊船失去的僅僅是微不足道的V水,得到的卻是選擇的權利——四面八方任君行,而一味地謀求水速加成,意味着風險——你不知道水的流向,不知道潮流通向何方,若通向成功,那是運氣,若通向失敗,你將順着水速離成功越來越遠,走向覆滅。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3

自從擁有智能手機,外公如獲珍寶般每日廢寢忘食地研究着——牌不打了,煙也不抽了……一得閒就見他埋頭“苦讀”,可刻苦認真了呢。

不出兩個月,外公對手機的駕馭能力已達到輕車熟路的境界:支付寶付款、朋友圈互動、視頻聊天……樣樣精通!

假期裏我們一家來到風景迷人的澳大利亞旅遊。剛出機場,外公就在一塊英文廣告牌前定住,我靜候一旁,等着他照例來問我,這可是英文,年近七十的外公該是看不懂的。哪知,他不緊不慢地掏出手機,手指靈活地滑動屏幕,過了一會兒,興奮地招呼我“樂樂你過來一下”我一喜,終於該我上場了。外公小心翼翼地把手機捧到我面前,“聽聽這個詞我念得對不?”我好納悶:什麼時候外公也懂英文?還知道藉助手機?但又一想,在這個人壽年豐的時代,外公的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他也與時俱進趕起了新潮流。

接下來外公的表現則更為出彩。這天我們來到“賽百味”,依照慣例,一入門我便站在外公身旁準備_幫他翻譯然後點單。誰知這回外公居然排到了我前面,他用略生澀的英語,支支吾吾向服務人員説明,實在講不出來的單詞,就把手機推到了人家面前……看到服務人員頻頻點頭,我對外公更是佩服。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拿好餐食後外公在我身邊坐下,望着我驚訝的眼神,意味深長地説他小時候,那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土磚黑瓦,“新三年、舊三年”的衣服,吃是勉強餬口,若有幾個爛蘋果解饞,別提有多高興,更不會有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了。現在不比從前,中國飛速發展,隨時隨地可以上網瞭解世界,消費越來越便捷,不帶錢包也能走天下……在異國他鄉,外公的話匣子一拉開,是説不完的“憶苦思甜”。

他飽經滄桑的臉上綻開了欣慰的笑容。我知道這個笑裏記載着對祖國幾十年來從封閉到開放,從貧瘠到富裕的喜悦。作為新生代的我們其實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不斷充實自己,比外公他們更拼搏更努力,為屬於我們的美好明天奮鬥!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4

何為“時尚”?其實自己還沒認真的查過詞典,不瞭解其後面含義,估計就是一些流行的東西,或者是比較“先進”的吧!估計歸估計,但説起這個詞,大家應該不會不明白它的意思吧!

通常的説他這個人,是個“時尚”的人,則多為物質上的,諸如,衣服、化粧品、所用物品等等,人家説你“時尚”,你口裏不説,但心裏肯定會偷着樂一番,似乎證明了你沒有落伍,已是個“前衞”人了;還有一種可想而知,當然就是精神上的了,所謂精神時尚,就是幹出的總是隨大流的行為或風度等等,當然能被稱為“時尚”的人得有足夠的家底作保障。

然而,不管你穿得如何瀟灑,打扮得如何漂亮,用的是如何流行的東西,乾的是如何瘋狂的事,也要理智的明白:“不能出格!”近來讀到一則報道,有家影樓以日軍服裝為賣點招攬生意,居然有一對新人就衝着這來了。新郎説:“就是為了圖個新鮮,玩個開心,趕上時尚。”我真想扯掉他的衣服質問他:“難道這就是時尚?”也許他是個文盲吧,並不太瞭解中國的歷史,難道能開影樓的老闆也是文盲,這我確實有點懷疑,他竟公然的在影樓裏掛出日本侵略軍官的服裝,馬刀、馬靴來供人攝影,這使我不禁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我國一位當紅的女明星,竟然穿着印有侵華日軍軍旗的衣服拍時裝照,結果遭到了國人的唾罵。

悲夫,“時尚”!

諸如此類可謂“盲目時尚”,或者説,他們根本不是“時尚”。商家只有利用一切手段來獲得利益,不管其意義的好、反;消費者則盲目的追求新鮮,也不管其意義的好反,認為新鮮的就是時尚,其實他們才是叫最不“時尚”的人。

其實“時尚”正如前面所説,你得有個格,不能出格,要有一定的原則,那篇報道反映瞭如今社會的一個現象,部分人的思想覺悟仍不高,所以你要想做一個真正“時尚”的人不僅要錢包鼓鼓,更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才是真正的時尚。

時尚為話題的議論文5篇5

嗩吶匠和剃頭匠,都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面對漸行漸遠的老行當老傳統,面對日新月異的新事物新文化,是簡單的“喜新厭舊”,還是有機融合發展?

悠揚的嗩吶聲中,電影《百鳥朝鳳》走向了尾聲。震撼觀眾的,不只是如黃土高原一般遼闊的規律,更是主角遊天鳴的那份堅守。

遊天鳴從小跟着師傅焦三爺學習吹嗩吶,勤奮刻苦與品行端正使他在眾多徒弟中脱穎而出,得到了師傅的認可,也成為師傅的接班人。正當遊天鳴接管“焦家班”,一切看起來風平浪靜的時候,嗩吶藝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新潮文化不斷湧現。嗩吶不再像從前那樣受重視、受歡迎了。嗩吶藝人也不再那麼受尊重,不少人捨棄舊業,去城裏奔波打工了。作為“焦家班”嗩吶傳人,遊天鳴牢記着師傅那句“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無奈而堅定地往前走着。

遊天鳴踽踽獨行的身影,讓我想起了老家的“孫爹剃頭店”。剃頭店在城東河邊已開了四五十年,孫爹的剃頭功夫更是樣樣稱絕。孫爹一直想讓兒子子承父業,可兒子不屑於當一個剃_頭匠,高中一畢業就出門闖蕩。

孫爹的生意一度很好,不過,小城後來開了不少新式理髮店,孫爹的剃頭店日漸冷落。看到父親的難處,望着老人的頭髮一天天變白,兒子終於決定回來幫父親了。兒子跟着父親學了一段時間理髮,感到“不過癮”,於是跑到廣州,學了一手燙髮、染髮的新技術,還在一家大型美髮中心當上了“五星美髮師”,並給自己起了個外國名字“戴維”。去年底,兒子辭去了廣州的工作,回來與父親“並肩作戰”。

現在的“孫爹剃頭店”窗明几淨,一邊是新式理髮設備,兒子為那些新潮的年輕人打理出一個個時尚髮型;另一邊,則是孫爹一直沿用的老式木頭理髮椅,老人的剃頭刀在顧客頭上嫻熟地遊走,展示着他的手藝。剃頭匠和美髮師,傳統與時尚,交織統一在同一個屋檐下。

嗩吶匠和剃頭匠,都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面對漸行漸遠的老行當老傳統,面對日新月異的新事物新文化,是簡單的“喜新厭舊”,還是有機融合發展?在影片《百鳥朝鳳》的最後,似乎給出了答案,又似乎沒有……

標籤: 議論文 多篇 時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9lwn6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