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論語的高中議論文800字

論語的高中議論文800字

論語的高中議論文800字

論語的議論文800字高中作文1

“能與經典對話,這是你一生的聖緣;若你把神采丟了,這會是你一生最長的錯過。”最近的語文課,我們系統學習了《論語》精選。為了鼓勵我們紮紮實實學經典,也惟恐我們年少懈怠,輕淺浮躁,唐某人在白板上煞費苦心地寫了幾句勸學的話,我也真是頗有感慨啊。

其實,我早已接觸並背誦過《論語》全文,但那時的確年齡太小,完全不能理解,只能囫圇吞棗地背。

問老師和父母這樣背有什麼用,他們都是一句話,等你長大了就理解了。我一直對這個答案不屑一顧,直到現在又重新讀過,才明白其中的微言大義,也才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這是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簡單來説,《論語》是孔子主要思想精華的合集。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和中國傳統文化中,孔子及其《論語》的“至聖”地位實在不需要我這個小小少年囉嗦什麼。單説民間戲曲傳唱,最著名的典故莫過於北宋的開國功臣,名相趙普的“半部《論語》治天下”一説了。孔子在世博學,去世後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可見其思想和學説對後世影響何等深遠。

可如今,因為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有太多人對孔子、對《論語》、對傳統美德早已失去雅興了。我身邊有的同學不無誇張地説,都9012年了(這個年代數字只是應景,只是為了誇張現在的時代大大不同了),還學《論語》有什麼用?

我想説,這是有用的,因為不論哪一個時代,禮義廉恥都是不可或缺的,温良恭儉讓都是不過時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麼簡單的道理,卻是太多人難以做到的。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講信用應是最基礎的人際交往準則,而不講信用的人多了,這就為我們的社會敲響了警鐘……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不排斥做官和賺錢,但取之有道是準則。若果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聖人寧可固守志趣也不妄為,這是名利至上的拜金社會多麼需要提倡的“聖緣”啊。

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也。為了踐行五常之道,或者以當下的時髦説法是構建和諧社會,孔子奔波,甘為木鐸;范仲淹則登岳陽樓,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面對巨大的勸降誘惑,他節義慷慨,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這些行“道”先哲構成了中華文化泱泱大氣的脊樑風骨。

還有人質問,學這麼多《論語》,大學聯考又不考,有什麼用啊?“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為了炫耀而學習,而是為了明白事理,濟世救民。顧炎武先生的回答多麼經典。

即便不是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學習,那也該為自己修身養性而盡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告訴我們複習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告訴我們學習要追求“正義”,不鑽牛角尖,當然,求異創新另當別論。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斷學習,如此,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會成為書呆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告訴我們對待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切不可不懂裝懂。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這告訴我們特別是那些喜歡看成功雞湯文的人,要看清楚別人成功背後的努力。

如此《論語》,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過時?如何腐朽?如何無用?

文史悠悠,先賢已矣;閲讀經典,幸得“聖緣”。作為新青年,我們首先應深入學習經典,而不是輕狂自居,鄙薄先賢。學下去,繼承下去,“為往聖繼絕學”,這是我們的責任。

論語的議論文800字高中作文2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説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説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向。

平時,總喜歡看一些純文類的書籍、目的也是想淨化自己的心靈,盪滌內心的浮躁,但這種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轉移較之於自內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從容實則“其遠差矣。”能將一部《論語》經典講得深入淺出,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造詣。在“君子之道”章節,作者對君子進行了精闢講解。但書中有個觀點讓我費解,“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於他的所為,而在於他所為背後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用動機而不是用行為判斷人,這是早已被唾棄的謬論,讓人聯想起衞道、道德殺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鍾情的君子身上所為何來?歷史上心懷悲憫手舉利刃和流着眼淚殺人的人着實不少,莫非他們也是君子?不知該敬佩還是同情作者,一位《論語》的信徒,卻無心快語道破了“君子”的偽善本質。

捫心自問,我沒有達到君子的境界,漫漫人生途中,我會用生命去體會,用行動去感知,用至高無上卻又簡單至純的精神去和千古的先賢聖人進行心靈的對話。

論語的議論文800字高中作文3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兩大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二是講有關於思想修養方面的。《論語》使我懂得如何處世待人,教給了我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其中有幾句論語,我受益非淺。“温故而知新。”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的意思是:温習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我對這句話有較深的體會:我時常會拿起國小時的課本來複習,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有時還能發現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識,由此可見覆習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講的是處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麼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要發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現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會知道松柏是最後落葉的。讀了這句話,可想而知,松柏是多麼堅韌不拔,是那麼經得起惡劣環境的考驗。我們不正需要這種精神嗎?不論在如何惡劣的環境中,都應該堅強不屈,高風亮節!!抗戰英烈吉鴻昌,面對着敵人的酷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烈士羅學瓚在獄中堅強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共產黨員賈起面對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靜,英勇不屈,嚴守黨的祕密……這些烈士,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品格,是多麼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但是我們決不能退縮,應該堅強面對,鼓起勇氣戰勝困難,勇往直前!!

通過學習《論語十則》,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處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的議論文800字高中作文4

《論語》,是一篇家喻户曉的儒家經典著作,每個國中以上的學生能流利地背誦幾條。然而最近,社會上掀起了一陣陣的“傳統文化熱”。電視上出現了很多以“名人講解《論語》”、“領略千百年前的《論語》“等為題目講解《論語》的節目,同時熒幕上也多了許多以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有一部分人説:這是好事啊,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可是我不這麼認為。

其實,普及傳統文化,讓人們去重新回味已經遺忘好久的經典文化,固然很好,這是婦孺皆知的。然而,他們傳播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我看未必。

舉一個我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實例吧。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講解名著的節目,當講論語時,竟然説:“《論語》雖然只是孔子説的一些話,卻句句引人深思——”天哪,這是犯了個多麼大的錯誤!我們做為國中學生都知道,《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書,並非是孔子單單一人的言行。如今,那個節目早已找不到了,希望不要再有類似誤導世人的節目。其實,不單如此,還有許多錯誤的説法,弄得當時初學國學的我暈頭轉向。

再説説歷史電視劇的事。因為傳統文化熱,最近許多歷史電視劇開始熱播。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姐姐,正捧着手機,津津有味地在看着什麼。我見她如此入迷,便十分好奇,於是向前瞅了瞅。呀,這不是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嗎?一向喜歡歷史文化的我不禁有些興奮,便壯着膽子問:“姐姐,這個電視劇叫什麼名字啊?”她回答了我,眼睛卻不離開屏幕。我想,看來我遇到同樣喜歡歷史文化的人了!可沒想到,當我正想下車時,卻聽見她喃喃自語道:噢,男主長得多帥啊,真是看不夠!瞬間,我僵在原地。原來,她只是對男主角的相貌感興趣!一剎那,我彷彿看透了這類事件。原來,人們看歷史文化的電視劇,大多是追求緊張有趣的情節,或是喜歡主角們的英姿而已。而真正去欣賞古代文化的,我想十個裏不會超過三個吧?而那些劇組,也許追求的只是收視率。

其實,如果社會並沒有因為“傳統文化熱”而重拾古代文學,反而接受了錯誤的觀點的話,那麼這麼普及傳統文化並不是好事。我們不妨來看看:那些講解論語的“文人”們,是否能完整地背誦《論語》的文學常識呢?是否能“曉古通今”,是否能將“青鳥殷勤為探看”的“看”讀成四聲呢?——知道他們的答案後,也許你就知道這個“文人”,是真的歷史文化愛好者,還是錯誤知識的傳播者了。

不得不説,曾經的《論語》到了如今確實變了味。但這變了味的並不是《論語》本身,而是因為某些人的錯誤傳播。我多麼希望《論語》不再被錯誤傳播!願這錯誤的“傳統文化熱”能早日變為正確的“傳統文化熱”。

願人們都能正確傳播古典文學,讓《論語》給人以借鑑和啟迪,給人以感染和薰陶,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讓古典文學這顆中華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永遠耀眼!

論語的議論文800字高中作文5

《論語》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結晶,是不朽之篇。它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級時候,我開始讀《論語》。論語中的經典句子讓我受益匪淺。寫作時,我常常把在《論語》中誦讀過的經典句子運用到我的作文中來。比如要寫珍惜時間的句子時,我馬上想到了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描繪學習的快樂時光,“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馬上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而在整本《論語》當中,孔子對“孝”闡述最使我難忘。孔子非常重視父母子女間的感情交流,並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愛戴和贍養。孔子認為孝不能停留在物質奉養上,他認為僅是物質上的奉養是不夠的,還得在感情上對父母表示真誠的尊敬和愛戴。在《論語》中他説:“今之孝者,是為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這是教導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對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愛戴的話,僅是物質上的奉養,否則與動物有什麼區別?古代的黃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紀就會在寒冷的冬天裏,為父親温暖被子。這看似一個普通的行為,其實包含着黃香對父親深深的愛。

不過,孔子對“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認為:“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了我們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願行事,在父母死後繼承他們的遺志,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繼承文王的遺志討滅了商紂王,因此孔子讚揚他們的行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對孝順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靈,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時的所作所為,與古人比起來,我差遠了。雖然我還沒有到贍養父母的年齡,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沒有做到孝順父母。很多時候我都會耍性子,因為一點小事情和爸爸頂嘴。學了《論語》後,我進一步認識到這真是很不孝順的行為,自己的行為也有所改變。父母都説我變乖了,看來《論語》的力量真大哦!

讓我們熱愛經典吧!常伴《論語》,與經典同行,與聖賢為友!

標籤: 議論文 論語 高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9yqy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