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舞蹈作品論文新版多篇

舞蹈作品論文新版多篇

舞蹈作品論文新版多篇

舞蹈畢業論文 篇一

舞蹈創作中的結構問題,不僅作為創作步驟之一來重視,而且是衡量舞蹈編導藝術功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在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的結構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取材於音樂作品,在已有的音樂結構基礎上,用舞蹈的物質形態將音樂內涵外化為視覺形象。另一種是確定了舞蹈題材後,謀篇佈局、意境情調、音樂特色、時間長度、舞段安排均在結構這一步驟中。

無論是以情節結構、情感結構、心理結構、時空順序結構、時空交錯結構方式構建舞蹈,還是以音樂的交響樂章結構來創編舞蹈,我認為,作為舞蹈編導應該把握舞蹈結構脈絡清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原則。

一方面,通過舞蹈的結構,可以讓觀眾基本理解舞蹈編導“想要説什麼”、“表達什麼”;

另一方面,舞蹈藝術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在時間的流動中展現空間內容。時間長度的準確性相當重要,要看某個舞段表現的是什麼,在整個舞蹈中起什麼作用,過長則令人生厭,過短則使人不滿足。“過”與“不及”都是美學上的失誤。還有,整個舞蹈的結構既要有整體統一的格調,也要保證在統一之中的多樣性色彩,力求舞蹈作品中有一個“亮點”。也就是説舞蹈的每一部分情緒都要有相應的變化,不能從頭到尾都平淡無味。許多事實證明,當作品中的“亮點”出現時會給欣賞着帶來極大的愉悦和強烈的感染力。

二、語言美

眾所周知,舞蹈是以人的身體為物質載體並以人的肢體語言作為表現手段的一種藝術形式。由舞蹈動作所組成的舞蹈語言則是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舞蹈編導對生活的審美評價和審美理想的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因此舞蹈語言的美關係到舞蹈形象塑造的是否生動、準確、感人。而創編出具有“美感”效果的語言,給人以難忘的“美感”印象,也就成為每一個舞蹈編導追求的目標。

舞蹈語言美學要求有一種説法“分散的動作以內涵結構和形式結構(即‘核’與‘形’)的一致性為前提組成舞蹈語言,這是舞蹈創作者所應有的基本修養。” 簡單的理解這句話就是舞蹈創作者要讓舞蹈動作所表現的內在的思想、感情、意境等與外在的舞蹈專業的技術、技巧表現要完美的統一起來,這也是舞蹈語言美學的基本要求。舞蹈語言包括動作、舞句、舞段三個層級。屬於基礎級的動作由動態、動速、動律、動力四個基本元素組成,也是動作具有造型美、流動美、情感美的內在因素。掌握元素的性能之後,可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將元素分解、發展、變化、重組以構成新的動作系列,並有機的組合成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流動語言,達到“核”與“形”的完美統一。人的身體的動作形成的舞蹈語言,是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用心的去感知、想象、理解並深入挖掘,那些美的舞蹈語言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三、構圖美

舞蹈構圖也叫舞蹈畫面,是舞蹈在時間和空間中的動態結構。一般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間的運動線(不斷變化流動的舞蹈路線或隊形)和畫面造型,它是舞蹈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編導在設計舞蹈構圖時,必須從表現舞蹈作品和塑造人物形象出發,來選取適當的表現形式,安排和舞蹈動作相結合的空間線,形成不斷移動的畫面。空間運動線的選擇和使用要根據不同線條所能引起人的審美情感的體驗為其標準。如斜線和豎線能表現強勁、有力的動勢,橫線則較平緩,曲折線則顯得遊移和跳蕩,弧線和曲線則能表現出流暢、柔和的情調等等。同時編導們在常用的構圖方法基礎上,舞蹈構圖要服務於舞蹈作品內容,要從表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出發,要襯托和展現舞蹈作品的規定環境,舞蹈隊形的移動變化又要符合形式美的規律和法則。舞蹈編導在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羣舞的構圖時,掌握、遵循並理解這些規律和法則,在舞蹈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就會自然的將內心的美的感受外化到舞台的畫面中。

四、整體美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舞台藝術,除了運用人的肢體語言來作為主要表現手段以外,還依靠音樂、燈光、服裝、道具等等作為輔助手段。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前期的舞蹈創作思維過程全是由編導獨立完成,而後期的音樂製作、排練、合成都需要與作曲老師、演員、燈光師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各個環節編導都應該具備敏鋭的、準確的審美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就是説舞蹈編導的“美的感覺”,一直要滲透到舞蹈作品產生的全部過程。這包括音樂形象是否符合舞蹈畫面,音樂情緒的變化是否與舞蹈結構相吻合等!演員的表演是否到位?舞蹈服裝的顏色、款式能否為舞蹈形象增色及舞台燈光的使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舞蹈編導運用內心的美感去判斷如何打造完美的舞蹈作品!所以,對一個作品整體美的把握,是檢驗編導綜合能力及審美判斷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編導者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想象能力、情感體驗、操作能力的大交織、大匯合,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舞蹈編導的美感基礎之上的。

那麼,舞蹈編導該如何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舞蹈美感呢?我認為,首先作為一名舞蹈編導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舞蹈美感是一種心理機制,從人的心理活動中的情感反應來説,它必然受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生活經歷、知識水平、愛好情趣、個性特點等的制約和影響。“實踐證明,人們只有在喜歡、愛慕、快樂、滿意的情境下,機體內部舒展和諧而發生快感,這時才能產生優美的感受,而美感就是在這種生理快感的基礎上發生的”。由此可見,只有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具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的人,才能更容易產生美感,才容易創作出引人奮發向上的作品來;那些總是有消極情緒、頹廢思想的人其作品是很難讓人引起共鳴的。其次,舞蹈編導應該熱愛舞蹈事業,提高文化涵養,刻苦鑽研舞蹈專業知識和舞蹈理論知識,從實踐和理論中提高對舞蹈美的感知理解能力。儘可能多的掌握不同風格的舞蹈素材,在實踐中深入的瞭解、挖掘民族的、民間的、古典的、現代的不同舞種中美的元素,多看優秀的舞蹈作品,積累豐富的經驗。要深入學習舞蹈藝術概論、舞蹈美學、舞蹈心理學等的理論課程,努力把理論和舞蹈實踐結合起來,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再次,舞蹈編導要善於在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等兄弟藝術領域中吸取、借鑑美的形式,提高自身在各個領域的藝術修養。如向文學和戲劇借鑑舞蹈的結構方式,向繪畫和雕塑借鑑構圖的藝術等等,這對於舞蹈編導開拓思路、強化美的感受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最後,舞蹈編導還是要以生活為源,善於用“舞蹈的眼睛”去觀察世界,捕捉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情感,並在繼承和借鑑的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

總的來説,舞蹈美感是舞蹈審美活動中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以上所談的僅是關於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舞蹈編導所要具備舞蹈美感的一些問題及方法。舞蹈編導和舞蹈美感的相互關係、相互作用,有待於我們在舞蹈審美活動的實踐中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舞蹈作品論文 篇二

摘 要: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藝術的創作來源於生活。本文將從一些優秀的舞蹈作品入手,深度剖析舞蹈的創作過程及來源,從而啟發大家的舞蹈創作及實踐。同時,對當前舞蹈創作進行分析,探索和促進新時期舞蹈創作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舞蹈作品;分析;舞蹈創作

引言

舞蹈是憑藉人體動作抒發情感的一門表演藝術,同時作為人類最早創造的無聲的符號語言系統,它承擔着兩種史前藝術功用,簡單地説即是符號學家口中的兩種符號:理智符號及情感符號。而在史前生活中,人們往往利用舞蹈來進行傳達、敍事、表意以及自我表現。同時還通過舞蹈與自然界、神靈進行溝通。舞蹈表達了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形態下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自我展示了對自然界的發現以及超越的意義,同時,人們又通過舞蹈表達了所獲取的某種物質或精神利益。

1 舞蹈作品分析

1.1 《敦煌彩塑》

如同舞蹈作品《敦煌彩塑》一樣,富於精神的舞蹈作品,不僅能夠催人奮進、積極向上,還能夠鼓舞人們的鬥志。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通過從敦煌石窟中取材,對一羣少女舞蹈的形象進行塑造來代替對英雄任務的直接歌頌以及對某種崇高品質的特別讚美。表現過程中,並沒有從表面上體現其中的深意,而是緊緊抓住了女性恬靜、委婉、端莊、温柔的特質,刻畫出了令觀眾映像深刻的動人活潑的東方少女羣像。這一舞蹈作品的作者是基於兩個層面的目的來進行創作的,一方面通過對女性獨特魅力的展示,而更深層次的目的則是通過舞蹈造型、動作、姿態同舞蹈意境的有效融合,以及舞美燈光氛圍的營造,來反映藝術造型的精美以及祖國文化的燦爛,從而進一步激發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愛國意識。

1.2 《春蠶》

而另外一部優秀舞蹈作品《春蠶》的創作題材則是來源於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使幹”的名句,着重體現了春蠶、蠟炬的獻身精神。編導為了更好地塑造及體現春蠶的心靈美和造福人類的品格,設計了一片碩大透明的桑葉,充滿曲線美的“春蠶”則密佈在桑葉的背後。而演員們通過優美的雙臂動作和手中縹緲的紗巾,淋漓盡致的表現出春蠶吐絲作繭自縛的過程以及“絲方盡,情不斷”的意境。在給觀眾表達出以春蠶絲盡至死無憾的深刻思想內藴的同時,實際歌頌了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1.3 《浪里人》

《浪里人》的創作來源則是作者通過長期對漁民勞動生活如織網、拉網、撐篷、搖櫓的仔細觀察,掌握了漁民兩腿分開站立,走路步伐沉穩有力等特點,突現出漁民勇敢、豪爽、憨厚、直率等性格特徵所創作的優秀舞蹈作品。通過對這些素材進行典型化的表現,作者創造出了生動豐滿的舞蹈形象。由此可見創作舞蹈不僅需要嫻熟地運用人體動作,還要通過其他藝術手段,來更加豐富地呈現出作品所要表達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以及主題精神。

2 舞蹈創作注意要點

2.1 從生活中學習並創造

優秀的藝術創作都來源於生活,經典的舞蹈作品及舞蹈形象同樣如此。要創作出真正打動人心的舞蹈作品,那麼創作者就必須要善於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並切身體驗生活所帶給人們精神的力量,這樣才能在理解、熟悉生活素材的前提下,篩選出典型的、具備象徵意義的“材料”,進而創作出成功的舞蹈作品。

2.2 深入羣眾的重要性

舞蹈的發展離不開羣眾的認可,羣眾既是舞蹈作品的觀眾,也是優秀舞蹈作品的體現。正是長期以來對市民階級和工農羣眾的依賴,舞蹈才能取得今天的大好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對羣眾的一味迎合並不能真正地體現出羣眾性,而舞蹈作品真正的羣眾性在於通過作品自身質量的提高來指引羣眾的審美觀。

2.3 富於精神地創作舞蹈

所有優秀的藝術作品都具有時代性,時代既是孕育優秀藝術作品的温牀,也是藝術作品需要展現的重要依託。因此,如果跟不上時代的主旋律,那麼藝術作品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而大量民族民間舞蹈得以傳承到今日,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在順應人民大眾一貫變化的審美追求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引入時代的元素及符號,從而不斷完善和提高自身價值。而完美表現出的主題能夠緊緊抓住人類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不斷提高理想化的作品形式,也造就了無數的經典舞蹈作品。因此,文藝工作者應該用大量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藝術作品去感染人,鼓舞激勵人,從而達到弘揚民族文化這一目標,進而使得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質得以提高。

3 結語

對舞蹈作品進行科學、積極的分析有利於推動和昇華舞蹈的創作。此外還能有效地開拓和發展創作者的創作思想,同時也能提高舞蹈創作者與表演者的素質。在對優秀舞蹈作品進行賞析和理解的過程中,需要深入完全地感受舞蹈的氣韻與美感,然後再經過學習思考,反覆提煉、領悟、探究並昇華舞蹈的表現技法,從而為舞蹈創作汲取豐富的營養。這樣能很好地培養舞蹈創作者的藝術構思與表現能力。那麼創作出的舞蹈作品也更具時代性和藝術感染力。

舞蹈畢業論文 篇三

一、舞蹈情感體驗的含義

“情感”在《心理學大詞典》中解釋是,感情一詞被界定為“情緒和情感的總稱”,它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應,與環境和感性有關;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對事物的喜愛和關切之情。

體驗是個體身臨其境或親自實踐,感受事物、環境的豐富和微妙,併產生獨特的情緒和認識。它是一種活動,也是活動的結果,作為活動,即主體親歷某事並獲得相應的認識和情感;作為活動的結果,即主體從親歷中獲得認知和情感。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者融入角色的情感世界,感受角色在既定環境下的喜怒哀樂,對舞蹈藝術表現力有很大的幫助,對藝術表演中角色的的塑造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舞蹈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的重要性

(1)舞蹈這種特殊的藝術表演方式,要求表演者更深入體會角色情感

舞蹈是以經過提煉、組織和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通過舞蹈演員的形體動作來表達角色的情感、性格等,在舞蹈藝術表演中,動作的技巧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表現人物內心感情、塑造人物性格特性和精神面貌。舞蹈三要素:動作、造型、表情。在構成舞蹈的諸要素中,動作是居於首要地位的,沒有人體動作,就沒有舞蹈。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但是這些動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人體動作,而是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這些動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和規格,而且有確定的名稱。例如芭蕾舞的“阿拉貝斯克”(Arabesque)、中國古典舞的“順風旗”和“小射燕”等。它豐富和提高了舞蹈的表現手段,使舞蹈藝術進一步規範化,同時還有助於各種舞蹈風格的形成和穩定。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古今中外優秀的舞蹈作品,無不是由於動作新穎、具有特色、塑造了藝術形象才取得成功的。因此,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緒的表達、舞蹈意境的展現,始終貫徹在舞蹈動作中,另外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

舞蹈除了以動作為表現手段之外,也取決於舞蹈的造型。舞蹈造型是一種人的形體動作,它是以人體的四肢和身段以及表情姿態構成某種相對靜止的形態。這種“形”與“神”結合產生的富於雕塑感、美感的形象動作,是對剎那間的生活片段的凝固,一種靜態的藝術形象,具有巨大的表現力。許多舞蹈在開場和結尾時,為了渲染場景和人物的詩意美,常把流動的舞姿化為靜態的造型,場中出一個特殊的藝術空間,給觀眾一種新奇的美的享受。

表情是舞蹈藝術的靈魂,沒有表情的融合,有些動作即使有生動的節奏,也還是沒有生命力。因此説舞蹈的“律動性”是內在的情感和外部動作相統一的節奏的直接反映和集中體現。舞蹈的動作性還決定了舞蹈創作在題材的選擇、情節的安排、人物性格刻畫等方面都要體現可舞性的原則。

無論動作,造型,還是表情,最終都是圍繞着表達情感,舞蹈只能依靠人體和動作來表達情感,它不想説話一樣那麼容易表達,所以更加需要表演者深入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這樣才能從日常生活動作中選擇、提煉、加工、改造、演化而成的一種具有程式化、形象化的舞蹈語言舞蹈以人體流動美的動態為語言來塑造舞蹈形象,因此説角色情感的體驗是舞蹈表演這種特殊的表達藝術方式所決定和每個表演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2)準確深入體驗角色情感是舞蹈表演成功的關鍵

舞蹈表演是否成功,舞蹈中人物情感是否能感染打動觀眾,完全依靠舞蹈演員表演這一最重要和最關鍵一個環節。

雖然角色的性格特性已經在舞蹈編導那構思和編排好,但仍依賴於舞蹈演員在編排好的固定模式下有自我體驗自我感動的二度創作,舞蹈演員是否對作品的深度理解,是否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到作品中去,是否能很好的完成作品,都直接影響整個表演最終的效果。而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取決於演員自身的生活經歷,氣質,性格,和對作品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同的演員表演同一個角色,甚至是同一個演員在不同時間或不同情緒下表演同一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經常説藝術常演常新。所以在表演者舞蹈能力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誰的生活軌跡更接近這個角色,誰能更深入的把握角色的內心世界,誰的演出就更成功。

三、舞蹈抒發情感的方式

(1)直接抒發。在舞蹈表演中為塑造人物形象,直接地抒發要表達的某種內心感情,去強烈地感染觀眾,抓住人物最動情的時刻,以情動舞,把無形的情化為可見的形象。

(2)間接抒發。在舞蹈作品中藉助於動物的特徵、自然界景物中的形態等,以借物比喻手法,賦予作品以濃郁感情色彩,把生活中感受到的主觀感情、真情、激情與客觀外界的景物達成有機的統一,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地反映了我們生活的詩情畫意。

(3)在敍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在情節舞蹈和舞劇中運用“在敍事與抒情相結合中突出抒情性”的表達方式,把內心情感從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透露出來。抒情並不排斥敍事,它們往往互相滲透,糅合在一起,一方面以精緻的情節發展,一方面着意刻畫表現人物心理的複雜多樣的感情,在情感抒發方面大做文章,將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這種強烈的抒情性才使得觀眾為舞蹈所牽動,受到深深的感染。

四、如何準確深刻體現表演中角色情感體驗

舞蹈演員怎麼樣將角色情感轉換為自己的情感,如何才能更好的表現角色情感呢?

(1)掌握舞蹈技巧是情感表達的基礎

舞蹈始終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表演藝術,舞蹈的動作技巧是一起情感表達的基礎。一個舞蹈動作首選要做到位,分寸把握得足夠充分恰到好處的力度和舒展性,才能更好的表達情感,如果跳起來歪歪扭扭,落地又不穩,這如何讓觀眾聯想到角色所要表達的喜悦之情?

另外舞蹈動作技巧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學習新的舞蹈動作語言,才能運用於更多可表達的情感。

(2)加強呼吸,眼神,面部表情的訓練增加感染力

舞蹈是無需説話的,一切都靠舞蹈演員的表情和舞蹈動作來表達情感。要想控制好角色中的情感,首先得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舞蹈是在一系列高強度運動中的表演,只有控制好自己的呼吸,才能讓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動作不變形。這樣舞蹈演員才能隨着音樂和情節的發展需要展現出相應的喜怒哀樂。有些情感是需要呼吸,眼神,和表情配合來表達的,比如緊張,興奮,生氣,或屏住呼吸,或呼吸沉重,眼神和表情或眯着,或專注,或瞳孔放大,肌肉扭曲。這些都靠平時訓練積累才能在表演中更好的表現角色情感。

(3)運用想象昇華情感

舞蹈的想象有三種,氛圍想象,心態想象,形象想象。氛圍想象是對角色的環境身世經歷猶如身臨其境的幻想感受。心態想象就是透徹的把握角色的心理狀態和構成,瞭解角色在情節中的所思所想,努力做到如問其聲如見其人的境界。形象想象就是對角色整個人的言談舉止,一舉一動的想象,幻想不至於表面,甚至是其內在的人物性格,品質都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如果能夠在表演前瞭解劇本的時代背景及角色的背景故事,查閲與時代背景,角色背景同類型的相關資料,通過分析角色的性格特徵,分析與自己相同的地方與不同的地方,在內心與角色內心進行溝通,對角色人物內心世界整體的構思,例如説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角色會怎麼樣處理,不只在表演中,甚至在生活中以角色自居,全心的投入,逐漸的愛上角色,以角色自居。舞蹈演員能做到這樣去把握角色情感世界,舞蹈演出一定會成功的。

舞蹈作品論文 篇四

摘要:舞蹈作品的創作是一個由體驗客觀生活到體悟主觀感受,再到形象外化編舞的思維過程,具有一定連續性、反覆性、複雜性。並且在舞蹈作品創作中,需要融入情感,創設意境,凸顯風格,使其成為富有觀賞性的藝術表演。本文以主題選取階段、結構構思階段、編排實踐階段為切入點對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進行分析。

關鍵詞: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

一、舞蹈作品的主題選取階段

(一)選取主題

為了增強舞蹈作品的吸引力,提高其藝術性和觀賞性,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就應當重視主題的選取,儘量選取那些富有時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主題,促使其價值獲得提升,引起觀眾的共鳴。以民族舞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一些民族民間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夠為廣大觀眾所接受、所喜愛,就是因為其能夠滿足當代廣大受眾的審美需求,能夠把握住人們對美的永恆追求[1]。例如,民族舞劇《閃閃的紅星》,其在選題上符合當時社會主流趨勢的要求,具有時代烙印,其精神內核與現代社會弘揚的精神擁有一定契合性,即使放到現在依然具有較大的市場,能夠喚起人們的遙遠記憶。日常的積累與實踐,能夠豐富編導的閲歷與經驗,使其對藝術作品產生創作的動機,可以説,作品主題的選取離不開編導的日常積累和吸收,因此,這是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二)篩選題材

作為一門表演藝術,舞蹈藝術作品中藴含的情感、意境、思想、精神、風格、形象等,都需要編導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和實踐。通過仔細觀察生活能夠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一定感悟,保持對世界萬物動態變化的敏感[2]。唯有如此,才能從生活實踐中豐富積累創作素材,根據創作主題對這些素材加以篩選,找出能夠符合主題要求的素材。以陳維亞編導的《秦俑魂》為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陳維亞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後,氣勢恢宏的威武之師對其精神、情感造成極大衝擊,使其產生了舞蹈作品的創作靈感,並將感受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二、舞蹈作品的結構構思階段

結構的構思是舞蹈作品創作思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決定作品質量的關鍵性因素,能夠充分體現出編導的結構思維。舞蹈作品結構構思階段的主要工作是舞蹈作品的謀篇佈局,包括安排表演時間、確定作品風格、選擇背景音樂、設定人物形象等。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合理安排完成舞蹈作品的建構,從而保證作品質量、豐富作品內涵。例如,在中國風古典舞《玉魂》中,編導運用悲傷的旋律營造出黛玉將死的情境,利用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表達人物內心的痛苦。

三、舞蹈作品的編排實踐階段

在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圍繞內容、人物形象對舞蹈素材進行提煉,並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與情感情緒對作品進行詮釋。

(一)情感的融入

在創作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出作品人物的情緒、思想、意識,心理等,通過情感的融入賦予舞蹈作品生命力與活力,促使廣大觀眾能夠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豐富舞蹈作品內涵,使其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

(二)風格的凸顯

舞蹈作品的藝術性體現在其風格的凸顯方面,對其觀賞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若是舞蹈作品缺少風格,將影響舞蹈作品的魅力。許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均是以其獨特的風格被廣大觀眾羣體所接受。例如,高雅優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熱情、奔放的歌舞劇《卡門》等。這些舞蹈作品都藉助相應的舞蹈動作凸顯出劇情、人物性格以及風格形象,促使作品整體煥發光彩。因此,在舞蹈作品編排實踐中,應當注意作品風格的凸顯,賦予舞蹈生命力與活力。

(三)意境的營造

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藝術,都離不開唯美意境的烘托,只有藝術作品擁有一定的意境,才能促使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使觀眾耳目一新,吸引其探索發現藝術作品中的閃光點,引導觀眾在思想與境界上得到昇華。因此,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應當營造相應的意境,豐富觀眾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使廣大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增強觀眾對舞蹈作品的接受程度,使作品更受歡迎。

(四)形象的塑造

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能夠使觀眾對舞蹈作品產生不一樣的感知和審美,對作品藴含的情感和思想形成深刻的感悟,從而與舞蹈作品的情感、思想建立聯繫,引起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鳴。藝術創作需要藝術形象的支持,而在舞蹈作品中,是藉助舞姿、情緒等塑造各種人物形象,這些形象能夠深入觀眾的心靈,豐富藝術的感染力,通過表演傳遞某種精神意志、思想信念的力量,令觀眾感到震撼,進而成為觀眾所喜愛的作品。例如,張繼鋼創作的《千手觀音》、《俺從黃河來》等優秀作品。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舞蹈作品創作過程中,其思維過程相互融合,存在於編導的思維中。通過對舞蹈作品主題的選取、對舞蹈作品結構的構思、對舞蹈作品的實際編排,促使舞蹈作品的靈與肉、情與境、意與形得到和諧交融。

舞蹈畢業論文 篇五

一、舞蹈藝術中氣息控制能力

所謂的舞蹈藝術中的氣息就是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各個舞蹈動作的快慢及大小的控制與交替。舞蹈藝術作為一種通過肢體表演來實現其內部藴含的美術全而表達的藝術形式之一,這個過程中需要運用合理的氣息來進行全而的配合。

舞蹈演員具有優秀的氣息控制能力,能夠幫助其將舞蹈語高有效的傳遞與舞蹈觀眾,能夠實現對於舞蹈深層靈魂的挖掘。在進行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通過優秀的氣息控制能力能夠將舞蹈內部包含的肢體動作的鏈接與起下、肢體動作的運動頻率等相關的看似簡單的肢體肌肉活動成為一套完整的生命運動,最終達到使整個舞蹈藝術通過演員的表演而顯現出其內部具有的生命活力。

舞蹈演員在進行舞蹈氣息控制鍛鍊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對於每個舞蹈動作時間的長短和每個舞蹈動作銜接的快慢的控制,最終做到通過舞蹈中氣息的控制達到,以舞蹈氣息帶動進行舞蹈的肢體,然後再有通過舞蹈的肢體帶動整個舞蹈的韻律,這樣的舞蹈表演形式整體才是一氣呵成而不是機械生硬。

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能力

舞蹈藝術中肢體的控制能力主要包含兩個方而,肢體肌肉的整體素質和肢體幅度的控制能力。所謂的肢體肌肉整體素質是指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實現舞蹈翻轉及跳躍的舞蹈運動能力;肢體幅度的控制能力是指整個舞蹈身體的柔韌度及身體內部各個關節張開和閉合的幅度在整個身體的控制範圍之內,舞蹈演員只有將這兩者做好,才能在舞蹈表演的過程當中實現較好的肢體能力的控制。

在進行舞蹈藝術中肢體控制能力的訓練過程當中,舞蹈演員應當首先採用壓腿及耗腰等一些較為嚴格的訓練內容來實現對於自身身體潛能的最大挖掘。當該項達到相關的標準之後,舞蹈演員應在其基礎之上,通過對肢體動作運行的力量和準確的路線的控制,最終達到通過肢體控制實現舞蹈藝術中美學的全而表達。

舞蹈演員在進行肢體力量的訓練過程當中,應注意對於肢體力量分配的訓練,合理的舞蹈演員力量的分配訓練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舞蹈的整體美感和質感,因為舞蹈演員在進行相關舞蹈的表演過程當中往往需要通過不同的力量分配最終實現對於不同肢體語高的全而表達,最終能夠達到不同舞蹈內涵的充分表達。

三、結語

除上述四項舞蹈藝術表演中控制能力分析之外,在進行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舞台氣場的控制能力,對於提升舞蹈表演的整體效果也有養較大的影響。隨養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民對於精神文明建設將會提出更好的要求,舞蹈表演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我國國民的精神文明質量,這就要求舞蹈演員全而的實現對於各個能力的控制,充分的將舞蹈藝術中全而的美術展示於大家。以上是本論文網站的小編蒐集的體育舞蹈畢業論文,希望對正在編寫體育舞蹈論文的童鞋有所幫助。

舞蹈作品論文 篇六

摘要:在舞蹈作品中,恰當運用無音樂伴奏這種表現手法,不僅為作品創造出了意境美,而且讓作品有了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其更加具有靈性,從而也使得舞蹈作品更加人性化。

關鍵詞:舞蹈作品 無音樂伴奏 運用

隨着時代的進步,編創者思維方式的拓展,舞蹈作品打破了從開始到結尾都用音樂的傳統模式,出現了在作品中音樂休止、無伴奏的狀態,讓觀眾想象力空間得到無限的發揮,舞蹈得以個性化的發展。音樂休止、無伴奏在舞蹈作品中的運用,能形成一種節奏的對比和內心的衝擊,更能夠深刻地表達感情,引起觀眾的共鳴,具有一種傳情達意、以此物幽彼物和寄託隱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的功能。同時,它是前面一系列動作所要表達的“結果”,也是後面某些動作所要表達的“原因”,為舞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編舞中,如果能很好地運用這種無聲的藝術,那將會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境界。

一、為舞蹈創造“意境”美

“意境”來自於文學藝術中的專業術語,是作者得於心、觀眾會於意的產物。著名舞蹈家賈作光很精闢地論述了這個觀點:“意境就是景與情的交融,客觀的境與主觀的'意完善結合。”從審美欣賞角度來看,藝術意境的創造是靠審美創作者和審美欣賞者共同完成的。在無音樂伴奏的狀況之下,作品給予編導和表演者更大的創造意境的平台。在無聲的環境中,舞者對作品的控制力來自於內心真實感受,舞者內心的音響帶動他的肢體語言牽動了欣賞者的情緒,製造出作品用音樂無法表達的意境。想要這種若有似無的意境能夠更充分地展現在舞蹈作品裏,我們不能單純只靠音樂與舞蹈一成不變的組合,更多的是需要音樂與舞蹈的多元化結合,不僅僅在作品中注重流動的音樂與舞蹈結合,同時也注重音樂休止、無伴奏手法在舞蹈中的運用,給作品營造高境界的“意境美”。

賈作光的《海浪》在舞蹈動作的處理上,開端是以靜止的形式出現,演員背向觀眾,坐在平台上,伏腰低頭,慢慢地張開雙臂,像要把整個大海擁抱起來,這裏沒有音樂。當音樂慢慢響起,一隻只海燕在海面上飛舞,讓人感覺一種浩大的氣勢,忽而海燕展翅,忽而波浪起伏,這兩種形象互相配合而且有機地連接起來,賦予了整個舞蹈詩的意境。

二、讓作品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

作品《讀梁祝》中,編導在這部6分20秒的作品中,在劇目的開端整整1分30秒沒有使用任何音樂。這1分30秒所佔的是全劇時間的1/4左右,給人唯一感覺就是寂靜,舞台上燈光昏暗,只看到一人在捧書夜讀, 周圍的一切都很平靜,正是這種安靜襯托出他不安逸的思緒,從而帶動觀眾的情緒時起時伏。正是由於這裏的“靜”,才能使欣賞者用心去探究表演者究竟要表達怎樣的情緒;作品一開始就給了表演者和欣賞者無限的遐想。當音樂響起時,舞者的表演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觀眾的情緒也為之一振,隨即進入另一個想象的空間,去探索新的韻味。在這樣的情景下,觀眾和舞者都已完全沉浸到作品中。

此作品的編者抓住了觀眾善於想象的特點,來引導觀眾對這一時段無聲作品的興趣不減。無音樂伴奏的運用,在整個舞蹈欣賞的過程中,改變了觀眾被動欣賞的心態,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後面有聲的部分。雖然是無聲的,但是筆者相信每一位用“心”的觀眾都會知道此時的無聲是相對的,其實在每個不同的欣賞者心中都賦予了它不同的聲響、不同的樂音,這樣的音樂才是最有意義、最美妙動聽的音樂。

三、賦予舞蹈作品人性化

舞蹈作品《我心中的世界》,主要是表現一個盲女心中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渴望。劇目的開頭無音樂伴奏,一個看不見東西的人,周圍的世界即使再喧鬧,對她來説依舊是寂靜的,編導用一個安靜的環境來反映盲女的生活狀態,給這一劇目定下了哀傷的基調。音樂響起,盲女盡情享受着自己心中所想的世界,原本以為自己也能感受到和其他人一樣的快樂。可音樂再次消失了,盲女又陷入了絕望當中,她要面對的依舊只是那黑暗無聲的世界。劇目的尾聲沒有了音樂,沒有了任何聲音,也沒有了女孩的笑容,只剩下內心永遠的落寞。這個劇目的音樂編排巧妙恰當,前後呼應,使得劇目的整個情節生動感人,人們在欣賞時容易進入角色,和女孩一起感受人生的坎坷與無奈。“靜”在舞蹈作品中運用得恰如其分,賦予作品更深的人性化內涵。

四、使舞蹈作品更具靈性

舞蹈劇目《出走》,青年編導萬瑪尖措把蒙古族傳統舞蹈語彙與現代舞相結合,體現了他對新民間舞的認識和探索,在這部作品中編導應用了音樂這一要素作為他達成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表演者跳到中段時音樂戛然而止,但舞蹈裏節奏律動仍在繼續。音樂停了似乎也預示着舞蹈的停止,但是恰好相反,編導正是以這時的休止給欣賞者一個緩和的傾聽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是對欣賞者聽覺疲勞的一種解放,這樣的解放客觀上促使了欣賞者對後面的作品產生強烈的關注慾望,也就在另一個層面加大了此作品的靈性。我們欣賞舞蹈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木然地去面對這一切。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是,音樂影響情感的方式很特殊,音樂突然襲擊我們,它比任何其他藝術更快,更強烈地影響我們的心情。只有經過戛然而止,才能感受到突然襲擊;只有經過無聲的舞蹈,才能感受到有聲的強烈。一切含蓄的思考與表達都可能在無聲中獲得更深層的領悟,賦予作品靈性,給予作品更強的生命力。

五、巧用無聲勝有聲

無音樂伴奏雖然為舞蹈作品表演增添了意境美、靈性美、賦予舞蹈作品更深刻的內涵,為作品創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一定的時候能夠達到更理想的藝術境界,但是由於舞蹈提供給欣賞者的欣賞途徑是視、聽覺雙重通道,所以這兩種感覺應該在作品中達到和諧的狀態,不能顧此失彼,脱離音樂講舞蹈,打破舞蹈的審美規律。我們所説的無音樂伴奏的出現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只有在適當的時候使用這一藝術表現手段,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能説因為覺得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很好或是追求另類,在整個舞蹈作品當中通篇使用,或在不適當的時候隨意使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破壞作品的完整性以及作品的和諧美感。情到深處,無聲為妙時,巧用“無聲勝有聲”,起到點睛的作用,真正將“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致又恰到好處。

舞蹈作品中出現音樂的休止,其實並不意味着剝離了音樂和舞蹈的關係,我們應該在以後的舞蹈創編、表演、欣賞中以更平常的心態去看待這種默契的分離,讓我們的舞蹈作品更具審美性和欣賞性。

舞蹈作品論文 篇七

摘 要:隨着電影業的發展,電影作品的需要也越來越多元化。在此過程中,因舞蹈具有傳情達意、烘托氣氛、展開情節的特性,成為電影作品比較重要的元素之一。電影中也越來越重視對舞蹈的運用,提升電影作品的觀賞性及藝術性。就目前而言,舞蹈在電影中的運用已經形成了幾種行之有效運用模式,如,個別人物內心情感的獨舞,戲劇化和情節化的羣舞,還有烘托氣氛的非情節性舞蹈等,為電影展現劇情、刻畫人物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電影;舞蹈;非情節性

如果將電影比作皇冠,舞蹈就是這頂皇冠上的寶石,閃耀着璀璨的光芒和生命的活力。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對舞蹈的本質作了探討,“‘舞’是最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和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的究竟狀態,且是宇宙創化過程的象徵,藝術家在這時失落自己於造化的核心,沉冥入神。從深不可測的玄冥境界中昇華而出。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在這時,只有‘舞’這最緊密的律法和熱烈的旋動,能使這深不可測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1]電影是綜合性藝術而舞蹈也是在時空中表達情感的綜合藝術。兩者具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也正是源於此,舞蹈在電影中的運用越來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樣,並且有時成為電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英國影片《紅菱豔》是部不可多得的能將舞蹈語彙與電影語彙天衣無縫地融合的作品。電影講述的是女芭蕾舞演員在夢想與愛情間的痛苦抉擇,她徘徊於具有強烈佔有慾的音樂天才和一個排斥愛情的製作人之間,她的舞蹈不是才華的炫耀,而是情感的體現和昇華。有大段的舞蹈場面在影片中出現,導演通過高超處理手法,使得影片非但不枯燥反而讓不懂舞蹈的人也能看懂。舞蹈與電影的結合為人們呈現出新時代藝術形式的多樣化,而舞蹈運用的多元化正是其中主要的組成部分,舞蹈在電影中的運用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隨着技術手段、理念的深化發展,舞蹈在電影作品中的運用已經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舞蹈是用肢體語言作為表現方式的,是一種不同於其他藝術門類的特殊表現形式,其特有的時空性為舞蹈提供了廣闊的表現平台,同時舞蹈也為電影作品的表達起到了輔助作用。雖然在表現形式上越來越豐富,但舞蹈在電影中大都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一、展現人物內心情感的舞蹈

舞蹈是表達情感的最為單純的方式,是語言及歌唱不足以表達此時此刻的情感時採取的表達方式。我國老一輩舞蹈家樑倫説:“音樂、詩、舞蹈都是適宜於表現強烈情感的藝術,你沒有強烈的感受、衝動,不要寫詩、寫音樂、創作舞蹈。舞蹈甚至比詩與音樂所表達的感情還要強烈。”

舞蹈正是由於具有這樣的特性,在電影中發揮了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及效果。比如電影《雨中曲》被譽為美國“國寶級”影片,電影史上最精彩的歌舞片之一。影片中金·凱利開創了在街頭、車頂、桌椅上舞蹈的先例。場景中,路燈、雨傘甚至積水都成為表達人物情感的手段,舞者並不是在形式上作秀而是用真情實感的舞蹈,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使觀者在完全無需言語的情況下而被感動,成為了這部影片成功的關鍵。電影《跳出我天地》講述的是一個十一歲的男孩,破除重重阻礙追求自己的舞蹈夢想之路。Billy的父親和哥哥都是礦工,希望通過學習拳擊讓Billy變得強壯,而Billy天生就喜歡音樂和舞蹈,於是就用學習拳擊的錢去學習芭蕾,父親知道後非常氣憤極力反對,這使Billy陷入了內心世界的激烈鬥爭,是放棄還是堅持自己的夢想。聖誕節晚上,Billy和夥伴在舞蹈教室玩耍被父親發現了,面對父親的怒火Billy沒有退縮,而是在父親面前展示了自己這幾個月來學到的一切,此舞蹈的設計並不複雜華麗,卻以最單純最真摯的情感,充滿活力和熱情打動了觀者。最終,父親被兒子的熱情和舞蹈天賦所征服,決定送兒子去舞蹈學校學習。影片中最為精彩也莫過於小Billy的幾段獨舞,舞蹈設計巧妙完全符合當時情節的需要,與場景配合自然不做作,恰到好處表達了人物此時此刻的內心情感。這無不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影片《我要跳舞》在二十四分時東子在夢中的舞蹈場景,無疑是表達了東子的內心世界。還有電影《探戈》中也運用了此種手法表現人物內心情感世界,在六分三十秒時的一段探戈雙人舞,充分表達了馬里奧對勞拉的複雜的內心情感世界。鏡頭中出現一男一女兩人,背景是一塊巨大的白色銀幕,之間兩人剪影式的身體輪廓,慢慢地燈光漸亮兩人開始舞蹈,此時巨大的銀幕上出現了馬里奧的影像,雙目凝視,可能是在凝視他所心愛的勞拉,漸漸地銀幕的背後投射出了一個男性身軀的陰影,銀幕背後的陰影慢慢地走了出來,出來的正是馬里奧,他遊走在雙人舞左右,營造了時空交錯的效果。此舞蹈的設計十分巧妙,人物在虛與實的狀態中不停轉換,在或是夢境或是現實中交錯,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馬里奧的複雜心情,使觀者一目瞭然,隱隱地感覺到電影中人物的命運,導演為此也埋下了伏筆,此舞段的運用勝過千言萬語。電影《低俗小説》中約翰·德拉沃爾塔和烏瑪·瑟曼那段雙人舞場面設計巧妙,被奉作是20世紀90年代電影的經典鏡頭。昏暗的背景與鮮亮的舞台,配上輕鬆的音樂,加之一段精彩絕倫的舞蹈,其中散發着懷舊的頹廢情調。烏瑪·瑟曼一頭黑色的直髮具有古埃及的風情、濃重的口紅、深色的指甲油、線條極簡練的襯衫,再加上演員性感冰冷卻勾魂的氣質;雖略顯發福但似乎也預感到自己就要“鹹魚翻生”的德拉沃爾塔,舞蹈的功底在表演之際也派上了用場。最終造就了一段令人莞爾的誘惑與反誘惑,無法讓人忘懷的那些説不清道不明卻撩撥心絃的情感。

從上面影片舞蹈的運用來看,舞蹈的設計運用都是為表達刻畫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服務的,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用最單純方式表達了最複雜的情感世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戲劇化和情節化的舞蹈

電影《阿育王》中共有五段舞蹈場面。其中比較經典的是第四段舞蹈的設計,這一場着重表現對美好愛情的嚮往,以襯托阿育王失意後的悲傷,因此導演使用了一系列的美術設計,烘托出一種夢幻般的視覺效果。第一段舞蹈中導演使用了人工修剪後的自然景觀,不斷跨越空間的轉場推動了敍事的發展,增添了MTV化的抒情成分。《阿育王》中第三段與第一段佈景類似,都取景於小村落的街頭,黃色的土牆映着驕陽,再配上穿着鮮亮服裝的羣舞,將激情烘托到了極致。電影《夜宴》中的舞蹈背景是五代十國興廢爭戰十分劇烈的時代,但是,它又是唐宋兩朝之間繼往開來的時期,還是一個在文化上有所成就的時期,五代十國的舞蹈雖然不見有大的氣象,但延續了很多唐舞中的風格與特色,通過越人歌充滿愛意的詞,加上曲子優美流暢、輾轉嗚咽中又略帶一絲隱隱悲傷,通過舞蹈來烘托導演所需場景,讓觀眾把傷感之心捂在心裏難以用言語表達,電影就做到了真正的打動人心。場景是在宮廷之中舞者穿白色深衣、頭戴白色假面,看不到舞者的表情,這個舞蹈給人造成以壓抑緊張的情緒氣氛,預示了影片的結局及主人公的悲慘命運。通過舞蹈充滿愛意的詞,加上曲子優美流暢、輾轉嗚咽中又略帶一絲隱隱悲傷,通過舞蹈來烘托導演所需場景,讓觀眾把傷感之心捂在心裏難以用言語表達,電影就做到了真正打動人心。可以看出此段場景,導演在舞蹈美設計上下足了工夫,不論是舞蹈動作的編排、演員的表演還是音樂服裝的選用都是獨具匠心。它為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全劇中的亮點之一。我們可以感覺到,舞蹈在電影中的分量越來越重,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對於舞蹈元素的使用也越來越與劇情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具有既能夠獨立表達又統一於電影的全局發展。

三、烘托氣氛的非情節性舞蹈

在某些時候,由於劇情發展的需要表達人物此時此刻的情緒,用以烘托影片氣氛,其本身不具有情節性表現。舞蹈可幫助電影語言與人物語言更好的表達,通過非語言形式更強烈地表達人物情感,增強電影的感染力。[5]《歌舞青春》中的羣舞場面,沒有特定的情節,單純表現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將影片推向一個高潮,通過鏡頭的切換、舞段的變化場景的更迭交替等手段,充分配合了影片中舞蹈的運用需要,極好地將影片氣氛烘托起來成為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成就了影片的成功。雖説,此舞蹈場面是沒有情節的,但卻以最單純的豐富無時無刻不在表達着影片的主旨,此處言勝千言。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那段探戈可謂是影片的經典,非常完美地塑造了阿爾帕西諾的形象。阿爾帕西諾雙目失明,竟能僅憑着舞伴身上的香水味來判斷舞步的分寸,在音樂中進退自如,帕西諾似乎非常自負好像從來都是這樣。令人歎為觀止的探戈,雖然只有短短數分鐘卻像讓時間永遠凝固在那一個時刻。人們並不喜歡阿爾帕西諾,但他照樣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大方邀請那位女士跳舞,完美的探戈就如同排練過一樣,那麼嫻熟,那麼光彩,彷彿在那一時刻所有人都不存在了只有兩個人在舞蹈。所有人都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讚歎不已,而阿爾帕西諾只是優雅自若地跟往常一樣就像是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此舞蹈也是非情節的,只是將影片的氣氛加以烘托,同時也將主人公的內在展現得淋漓盡致,一舉多得。《泰坦尼克號》中有一段在三等艙的踢踏舞場面,烘托了氣氛的同時也更全面塑造了JACK的人物形象。《瘋狂店員2》中的一段舞蹈,為影片氣氛的烘托做足了準備。《芝加哥》《紅磨坊》等中的舞蹈大都是以烘托氣氛為主要運用手法。還有國產電影《功夫》中也使用了非情節性羣舞,將電影推向了一個小高潮。那些人們身上那黑色而古板的禮服,正好和着音樂的韻律表明他們就是這段節奏所要表述的主體。音樂所醖釀的是一種黑色的衝擊力,所以就把小酒館中那單調的旋律改編為了由鼓聲壓住尾彩的交響。大提琴的低沉和絃,卻奏着一種輕佻的貝司單級旋律,而原本孤單的小號,卻一股腦變成了羣號的高調和聲,也正呼應了斧頭幫習慣羣入羣出的黨羣風格,把這種非情節性的舞蹈發揚到了極致。以今天的眼光看來電影《縱橫四海》片中槍戰、打鬥場面也許不再那麼精彩眩目,但其中作為小插曲的舞會卻一不小心成為經典。導演設計周潤發坐在輪椅上起舞,可謂獨具匠心。周潤發竟也能如此瀟灑自如地將其完美展現。他們共舞在金色的大廳裏,若只是用詞語來形容這場舞蹈,也只有“神采飛揚”這四個字最恰如其分了。連攝影機在此時也似乎變成了一同起舞的“身體”。《窈窕美眉》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十分出色,惟一的亮點當屬片尾的一段長達十分鐘的舞蹈場面了。這段舞蹈設計十分豐富鏡頭切換準確,極大提升了影片的觀賞性與娛樂性。一羣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在耀眼的燈光下盡情舞動。

舞蹈在電影中的運用手法,以上只是做了簡要的闡述,可能還有不夠全面之處。就目前而言,舞蹈在電影中的運用最為常用的就是以上幾種表現手法,而且其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烘托氣氛的非情節性舞蹈場面的運用。從而也説明了一點,在不斷的實踐中,越來越清晰了舞蹈在電影中的價值體現及其藝術規律,導演越來越能夠駕馭舞蹈這一藝術形式為電影服務。

舞蹈作品論文 篇八

舞蹈與音樂均是一種極具美感的藝術,散發着藝術美,傳遞出豐富的情感,給人強烈的心靈震撼。在舞蹈表演中,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簡單的伴奏,而是深深融入到舞蹈表演的“骨髓”,雖與舞蹈藝術相互獨立,卻是不可或缺的。在音樂的伴奏聲中,舞者隨着音樂的旋律、節奏以及所流露出的情感用肢體動作形象地展示出來,既能昇華音樂的審美效果,還能展現舞蹈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通過這種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展現出完美的舞台效果,讓觀眾很容易就陶醉在藝術的世界裏,觀眾的心情得到放鬆,情操得以陶冶。

一、音樂作品與舞蹈創作有機結合的必然性

在藝術的範疇內,文學、舞蹈、美術、音樂等藝術形式均是互通的。在藝術領域,舞蹈和音樂是最重要的兩門藝術形式,所以二者之間存在較多的相似之處,由此可見,舞蹈創作與音樂作品的有機結合是非常必然的。音樂作為一門“聽覺藝術”,可以直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對人的感官進行刺激,從而能夠讓聽眾跟隨音樂的旋律變化而做出情緒反應。相比於舞蹈表演,音樂更容易抒發演唱者強烈而複雜的內心情感。然而,在塑造藝術形象的過程中,音樂有着明顯的模糊性和抽象性,它所傳遞出的情感通常很難被聽眾完全理解與接受。舞蹈表演卻有着自己的外部形態,舞者通過身體動作的變化更加直觀、形象地傳遞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這正是音樂所或缺的,所以舞蹈與音樂各有優點與缺點。

通過上述可知,將舞蹈與音樂有機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地減少音樂的模糊性與抽象性,把音樂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轉變為肢體表現,從而讓音樂的情感內容表現得更加具體、充滿感染力,引起觀眾最為直接的情感體驗,有利於觀眾更加深刻地理解舞蹈與音樂的內涵。此外,舞蹈與音樂的結合既能充分展現各自的藝術魅力,還能很好地展現出兩種藝術形式結合形成的綜合藝術魅力。立足於舞蹈表演的角度,可以説音樂是舞蹈表演的輔助和補充。若將二者同步展現,音樂則能對舞者起到幫助和啟發的作用,極大地提升舞蹈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若二者不同步時,音樂帶給人們的情感體驗只是停留於“想象”層面,而舞蹈表演就能夠將“想象”變成“現實”,給觀眾聽覺和視覺上充分的情感體驗,使觀眾通過視覺感知對情感進行區分、認識與強調。

站在舞蹈創作的視角來分析,舞蹈自身就具備很強的旋律性和節奏感。在編排舞蹈時,舞蹈表演者能夠根據節奏的編排協調進一步規範自身的肢體動作。完美的舞蹈表演一方面要求舞者的舞蹈動作協調,另一方面要求舞者的內心節奏協調,即使是獨舞表演者也需要做到心理節奏和動作節奏的協調統一。運用合適的音樂作品,能有利於舞蹈節奏的編排。伴隨着靈活多變的音律,能夠更深入、更細膩地展現出舞蹈表演者的心理變化和情感變化。同時,音樂還有利於烘托舞蹈的藝術氛圍,讓舞蹈表演聲情並茂。顯而易見,舞蹈與音樂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的相互交融將會達到非常強烈的舞台效果,散發出濃濃的藝術氣息,給觀眾無盡的享受。所以,舞蹈作品創作與音樂的有機結合是一種必然,必須做好舞蹈與音樂的相互交融與拓展延伸。

二、音樂表現手段對舞蹈作品創作的作用

(一)音樂構成舞蹈結構

音樂作品的結構非常複雜,且對結構有着比較嚴格的要求。不同種類的音樂有着不同的結構,但這些結構有着一個共同的作用,即是運用重複的手段來展現出音樂作品的主題內容和思想內涵。與之相比,舞蹈結構則相對簡單而穩定。通常情況下,舞蹈作品通過動作的變化發展、層層遞進來展現出舞蹈作品的內涵以及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舞蹈與音樂的相同特性就為二者的有機結合奠定了基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結構,它們所呈現出的特點也是不相同的。音樂結構能夠為舞蹈結構打造基本的框架,進一步規範舞者的舞蹈動作,讓舞者的形體、動作以及表演節奏實現協調統一、完美銜接。比如,音樂曲式結構的基本單位是樂段結構,復三部曲式結構在舞蹈作品中比較常見,這種多次重複主題旋律的方式能夠通過變化主題音樂,從不同的側面深化主題,更能強調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若舞蹈作品創作者想創作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就必須跳出音樂結構的框架,並且進行適度創新,從而把舞蹈的風格昇華到更高的藝術高度。例如,可以選擇由多種樂器演奏而成的音樂結構,一方面可以提高舞蹈表演的藝術性,另一方面還可以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視聽衝擊。

(二)調性促進舞蹈的情感傳遞

在音樂思維中,調式是最為重要的構成部分。調式在音樂作品中的主要功能是調節與規範和聲或旋律。不同的調式有着不同的音階結構,使得音樂作品呈現出不同的特性和色彩。舞蹈表演中的風格變化也需要以調式作為基礎,只有熟練地掌握音樂中的“調式”才能創作出優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創作者應該對不同的調式都詳細瞭解,包括五聲調式、小調式、大調式等,它們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其次,舞蹈創作者要擅長於調式的靈活轉換,以此準確地體現出舞蹈作品豐富的情感色彩。例如,大調式結構的音樂作品通常體現出暖色調的情感,小調式結構的音樂作品則體現出冷色調的情感。同時,在舞蹈表現過程中,音樂調性的轉變也有利於推動舞蹈劇情的發展以及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刻畫。這可以準確地體現出舞蹈創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促進觀眾的情緒起伏多變。即使是旋律相同的音樂作品,若調性不同,那麼音域也有着明顯的差別,所傳遞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值得重視的是,在舞蹈作品創作中切忌將音樂作品的情感與舞蹈作品的情感設計成相同的,二者是存在差異的,所以不能簡單地把舞蹈中的情感變化等同於音域高低的變化。

(三)旋律彰顯出舞蹈情緒

由於音樂旋律的形式與人的語言的音調形式非常接近,所以音樂旋律的音律、形態、風格以及行進方向等多個方面非常容易被觀眾的感官所接受,能直接刺激人的感官,進而促進觀眾聽覺上的強烈感受以及情感上的共鳴。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音樂的旋律直接影響着表演者的情緒,特別是旋律的行進走向,可以把舞蹈情緒演繹到極致,從而拉近了觀眾與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距離,給予觀眾豐富的、真實的情感體驗。一般情況下,向上進行的旋律線所傳遞出的是有緊張度和增長的情緒;向下進行的旋律線傳遞出的情感的力度則有所減弱,即是放鬆的情緒。同時,旋律音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舞蹈情緒的發揮,音域的不同也使得舞蹈作品所表現出的感情程度不同、色彩不同。旋律音域的靈活多變對舞蹈表演者的空間動作有着直接影響,從而引發情緒上的靈活多變,昇華舞者的情感。舞蹈作品創作者應該巧妙地運用旋律,充分展現出舞蹈本身所含有的獨特的思想和情緒,逐步將觀眾帶進舞蹈表演者的情感世界中,從而有利於觀眾更加深刻、全面地體味到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內涵。此外,音樂旋律還為舞蹈表演者創造更廣闊的表演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促進他們準確捕捉到舞蹈的情緒。在舞台上,音樂旋律四處環繞,渲染着整個會場的氛圍,能啟發舞蹈表演者,促進他們深入地、真實地、完整地展現出舞蹈人物的情感色彩。

三、音樂表現手段在舞蹈作品創作中的具體運用分析

在舞蹈作品創作中,音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的表現手段通常分成兩個部分,即基本表現手段和整體表現手段。其中,音樂基本表現手段一般涵蓋音色、調式、節奏、旋律,而音樂整體表現手段主要是音樂的曲式結構,一般涵蓋有一部曲式、單二部曲式、單三部曲式以及迴旋曲式。音樂基本表現手段又是塑造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而音樂的整體表現手段是規範舞蹈邏輯關係的載體,其對舞蹈本體所塑造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現通過舉例分析音樂表現手段在舞蹈作品創作中的運用,具體如下:

以女子傣族獨舞《月光下的象腳鼓》為例,這個舞蹈作品的表演方式是傣族女子獨舞,道具為象腳鼓,有着濃郁的民族風味,該舞蹈是受到象腳鼓傳説的啟發而創作的。這部舞蹈作品的主題內容為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在幽暗月光下輕輕起舞撥動心絃的美麗畫面。創作者在舞蹈與音樂的編排上,主要運用音樂結構中的復三部曲式結構,包括前奏、中部、呈示部和再現部等,利用再現部進行縮減,且將呈示部所表達的音樂主題進行再現,促使舞蹈的情緒始終都圍繞主題變化。從整體而言,這部舞蹈作品的舞蹈結構和音樂結構並非是一次成型的,創作者運用反覆創編來完成。在舞蹈編排中,創作者利用象腳鼓打出的音域和演奏速度的變化,舞蹈情感和音樂旋律的有機結合以及舞蹈結構與音樂結構的協調統一,充分展現出音樂表現手段與舞蹈表演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統一,實現了舞蹈與音樂、影與音、舞蹈語言與音樂語言的統一結合、互相交織,帶給觀眾極強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激發觀眾的內心情感,與之共鳴。

四、總結

作品創作中,音樂元素是不可或缺的,將舞蹈藝術和音樂藝術完美結合,就能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藝術美,在讓觀眾得到視覺和聽覺上享受的同時,還能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從中受到啟發,悟出生活道理。舞蹈創作者一定要認真研究音樂與舞蹈的特點和關係,熟練地運用音樂表現手段來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調動更多觀眾的情緒,並且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樣才能算作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ld15z7.html
專題